-
马丁·雅克:了解中国的崛起
世界正以惊人的
速度变化着。
如果你们仔细观察最上方的图表,
就会发现,
p>
在
2025
年,
这
些高盛集团的预测报告,
表明中国经济将会赶上美国经济。
如果
你观察下
2050
年的图表,
它预测出
,
中国经济将会是美国经济的两倍,
同时印度经济将会与美国经
济并驾齐驱。
至此
我们应该清楚一点,这些预测报告绘制于西方
金融危机发生之前。
几周前,
我正在看由法国巴黎银行绘制的最近预测报告,
< br>是讨论中国何时能成为比美国
更大的经济体。
高盛集团预
测是在
2027
年。而后危机报告预测显示出,
是在
2020
年,距现
在仅有
十年时间。
中国将从两个基本方面改变这个世界。
第一方面,<
/p>
中国是一个国土辽阔的
发展中国家,拥有十三亿人口,超过三十年
来都在以每年约百分之十的速度增长。
在十年内,
它将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
经济体。
在近现代从未出现过,
发展中国家拥有比
发达国家更庞大的经济规模这种情况。
第二方面,
在
近现代第一次,
世界上居主导地位的国
家,以我之见会是中国,
将不会来自西方世界,而是会来自一个非常不同的文化根源。
我知道在西方有一种普遍认同的观点,那就是各国在现代化的
同时,也在不断西方化。
事实并非如此。
有这样一种观点,认为
现代化是竞争、市场和科技的一般产物。不仅仅是这
样,它同样是由历史与文化塑造的。
中国不像西方国家,
它也不会发展如西方国家一样。它
会在最基础的方面保持差异。
很显然,
现在的关
键问题是,
我们如何理解中国?我们应该怎
样
< br>了解中国的实质
?总体说来,
如今西方国家的问题是,<
/p>
以传统方法理解中国。
我们运用西
方思维
、西方观念来看待中国,
这样是行不通的。
现在我想给大家三个
构成要素,
以帮助了
解中国的实质,以此作为开场。
第一个,
中国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
确实,
过去几
百年来,
它称自己为民族国家。
但对中国略有所知的人,
都知道中国历史悠久。这是在公元前
221
年
,
战国时期结束后,秦
朝统一六国时的中国版图,
标志着近代中国的诞生。
你可以清楚地看到近代中国的边界。
之
后是汉朝,距今有
2000
年的历史。可以看到它已经占据如今的中国东部的大部分地区。而
绝大多数中国人口,过
去和现在,都居住在这片地区。
最值得称道的是中国的国家意识,
以及中国人的公民意识,
p>
并非觉醒于最近几百年,
并
非如西方国家一
样觉醒于民族国家时期,
而是觉醒于,可以这么说,文明国家时期。说到这
里我想到,比如,祖先祭拜的习俗,独特的国家概念。同样地,独特的家庭概念,一些社会
关系,如
“
关系学
”
p>
,儒家价值观等等,这些思想和观念都源自于文明国家时期。换句话说,
与西方国家及世界上大部分国家不同,
中国不是一个民族国家,
而是由其作为文明国家的文
明意识所塑造的。
在此之外还有
一点,
就是这个。
当然我们知道,
中国
国土辽阔,
人口密集,
有十三亿人口。
但我们经常忽略这样一个事实,中国是一个极其多样化、多元化,
以及在很
多方面分散化的国家。
你不可能仅以北京为中心管理这么大的区域,
纵然我们认为情况就是
如此。情况从来不是这样。
这就是中国,一个文明国家,
而不是一个民族国家。
这有何解呢?以我之见,
有多方面
深刻的含义。我举出其中两个。
第一,中国人最重要的政治价值观是团
结一致,是经久不衰
的中华文明。
2000
年前,欧洲分崩离析,圣罗马帝国分裂解体。它分裂之后,再也没有统
一。
而处在同样时期的中国则截然不同,
它艰难地维持着庞大的文明体系,<
/p>
以一个文明国家
存在着。
第二点,可能更通俗易懂一些,是
关于香港。你们是否还记得在
1997
年香港主权由英
国移交给中国?你们也许记得,中国宪法的规定: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我敢打赌,在西方
世界,几乎没有人相信这点。
“
真是夸大其词
,当中国行使对香港的主权时,情况就不会是
这样了
”
。
13
年来,香港的政治制度和司法制度与
p>
1997
年一样,和大陆实行不同制度。我
们的想法错了。
为什么会错?错在我们自然而然,
以民族国家的
眼光看待问题。
想一想
1990
年德国
的统一,结果怎样?基本上,西德吞并了东德。一个国家,一种制度,那才是民族国
家的
理念。但是治理像中国这样的,文明国家不能基于
“
一种文明,
一种制度
”
的思想,那样
是行不通的。
事实上,中国针对香港问题的方针政策,也会用于台湾问题,是基于国情的,
即
“
一种文明,多种制度
”
。
另
一种用以理解中国的构成要素,
也许不那么尽如人意。
中国人的
民族观念,
与其他大
多数国家都迥然不同。
你是否知道,
在十三亿中国人中,
超过百分之九十的人认为
他们共属
同一民族
—
汉族,这与世界上
其他人口大国的观念截然不同。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
西,这些都是多民族国家,
而中国人并非感觉如此,中国的多民族只位于边缘地区。问题就
是,为何如此?我想,从
根本上说,原因要归咎于文明国家这一事实。一段超过
2000
年的
历史,
一段包涵征服、
占领、
p>
吞并、
同化的历史,
长久以来,
造就了汉族思想的萌发。
同时,
这种思想由日益增
长、强而有力的文化认同感滋养成长。
这段历史经验的最大优势是,
如果没
有汉族,
中国可能永远不会统一,
汉族是这个统一
国家的坚固的基石。
而其劣势在于,
汉族的文化差异
观念非常薄弱,
他们笃信自身存在的优
越性,同时蔑视非汉族人
群,造成了他们对诸如维族和藏族的态度。
第三个构成要素是中国政府。
中国的
政府与社会的关系,
同西方国家大不相同。
我们西
方国家的公民,会不由地认为,至少目前如此,政府的权力与合法性是民主制度一种表现。
这种观点的问题在于,相较于其他西方政府,在中国公民的意识中,中国政府更具合法性,
也更有权威。
这种情况的原因则在于,
我想,<
/p>
有两方面原因。
而且很明显,
与民主制度
无关。
因为在我们看来,毫无疑问,中国不存在民主。而究其原因,其一,中国政府被赋
予非常特
殊的
...
或者说享有特殊的
意义,其作为中华文化的、作为这个文明国家的代表和体现,以及
守护者,中国成为一种
近乎精神层面上的角色。其二,在欧洲和北美,
政府权力持续不断地
受到威胁。
在欧洲历史中,政府曾与教会势力对抗,或与贵族阶级势力对抗,或与商
会及其
他势力对抗。而
1000
年来,
中国政府的权威从未受到过威胁,它从没有敌对势力。由此可
见,中国树立权威的方法,
与从西方历史中得到的经验是大相径庭的。
而结果就是,中国人
以非常不同的观念看待政府。
鉴于我们倾向于把政府看作不受欢迎者,
< br>或者不速之客,
或者
是一个需限制并制约其权力的国家机
构。
但中国人并不这样看待他们的政府,
中国人把政府
看作父母官,并不仅仅是父母官,而是家庭的一员;并不仅仅是家庭一员,而是一家之主,
家中的长者。这就是中国人眼中的政府,
与我们的观点非常不同。
p>
相比较西方的情况,
这种
观念以不同方式深
入社会。
我想告诉大家,
在此我们在中国当前环境下,
所面对的问题实
际上是一种新型的思维模
式,与我们之前所认为的有所不同。中国注重市场与政府作用。
亚当
·
斯密已在十八世纪末
写道,
p>
“
中国市场比欧洲任何市场都要更加广阔,更加发达,更加复杂。除
了毛泽东时期,
大体上来讲,一直是这种情况。
”
而这种市场是与繁荣强大且无处不在的政府相辅相成的。
在中国,政府的影响
力遍布全国。它控制公司企业,大部分公司仍收归国有。而诸如联想的
私营公司,
无论规模大小,
在很多方面都依靠政府支持。
经济目标和其他政策都由政府制定。
同时,政府职权会渗入到各个方面,比如我们所熟知
的计划生育政策。
此外,
这是政府的历史传统,是政府机构的一贯作风。如果你想找到例证,长
城就是其
中之一。
这是另一个,
这是京
杭大运河。
在公元前五世纪初具规模,
在公元七世纪全面建成,
总长
1114
英里(约
1794
公里)
,连接北京、杭州和上海。在中国,由
政府建造的杰出的基
础设施项目,可谓是历史悠久、
这有助于解
释我们今天所看到的,
比如三峡大坝,
以及其他
中国国土范围内政府能力的充分表现、因此这三个构成要素,有助于理解中国的不同之处,
包括其文明国家的实质,
种族观念,
以及政府性质和
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总的来说,我们仍
坚持己见,认为仅仅套用西方世界的经验,运用西
方观点,采用西方思想,就能理解中国。
如果你想知道,
为何我
们对中国的看法大错特错,
为何我们对中国未来的预测失误,
以
上就
是答案。不幸的是,我不得不说,对中国的看法,带有那么点西方人的思想观念,就
是有些
妄自尊大,
自负地认为我们是最好的,因此认为我们的思
想政策全球通用。
其次是无知,我
们不肯应对关于差异的问题。
一位美国历史学家保罗
·
科恩的一本书中,有一段非常有趣的<
/p>
文字。保罗
·
科恩提出,西方世界自认为
可能是各种文化中最国际化的一个,但事实并非如
此。在很多方面,西方文化狭隘短浅,
因为
200
年来西方国家统治世界,因此并不真正需要
理解其他文化和其他文明国度。
原因在于,
到了
最后它可能会,
若有必要会动用武力摆平一
切,达到目的。而其
他的那些文化,事实上是世界的其他地区,它们与西方文化相比,远远
处于弱势地位。但
由于西方文化在其中的存在地位,它们被迫去了解西方世界。结果就是,
它们在很多方面
,比西方文化更加国际化。
p>
以东亚为例,东亚包括日本、朝鲜、中国等等,拥有全世界三分之一的人口,现为世界
上首屈一指的经济区。
现在我要告诉你们,
东
亚人民对西方世界的熟知程度,
要远远超过西
方世界对东亚的了
解。
我想,
这一点在目前是非常切合实际的。
< br>到底发生了什么?让我们回
到开头的图表,
高盛公司预测
图。现在看来,
从历史角度来看,世界在快速发展和不断变化
着
,并非由老牌发达国家带动,
而是由于发展中国家。我们通过二十国集团,很快取代七国
集团或八国集团这一事实可见一斑。
而这种情况导致两个结果。
其一,
西方世界对世界的影
响力急速下
降。
一个突出的实例就是一年前,
在哥本哈根举行的气候变化大
会,
欧洲各势力
并未出现在最终谈判桌前。
这种情形最后出现在何时?我敢打赌大约在
200
年前。<
/p>
而这种情
况以后还会出现。
其二,
这
个世界对我们来说,
将不可避免地变得越来越陌生。
因为它将由
我们所陌生的,
所不熟知的文化、经验及历史塑造。到最后,以欧洲为例,因为美国还稍
有不同。大体上来
讲,欧洲人,我不得不说,对世界的变化一无所知,并且毫无察觉。某
些人,如一个我在中
国的英国朋友,他说,
“
< br>欧洲大陆正逐渐被人遗忘却不自知
”
。也许他说的对,也
许只是夸大
其词。
但同时还存在另一问题,
欧洲正逐渐与世界脱轨。
而这种情况的出现,则是由于对未
来认识不清。
当然,
欧洲曾一度对掌控未来信心满满。
以十九世纪为例,
但情况不再是这样。
如果你想感受未来,
如果你想体味未来,
看看中国,
那里有历史悠久的儒
家思想。
这应
该是你们前所未见的火车站。
看起来并不像火车站,
这是新建的广州高铁火车站。
中国已
拥
有比其他任何国家都庞大的交通网络,
不久之后将发展到比世
界其他国家的总和还庞大。
目
前有这样一种想法,
而这种想法将很快在北京的一个郊区变成现实。
这是中途巴士,
在路面
上能承载
2000
人
。它沿着城郊道路在铁轨上行驶,而汽车则在它之下穿梭,其速度能达到
100
英里(约
161
公里)每时。这就是现实的发展
趋势。因为中国的问题极其特殊,既异于
欧洲,
又异于美国。<
/p>
中国人多地少,
因此这是对于,中国将会有许多城市人口突破
p>
200
万这
一状况的解决方案。
那么,
我该以什么作为结语?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当前这个飞速发展的世界呢?我想这其
中肯定有好坏利弊。但首要的,我想说的是,这个世界会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20
0
年来,
这个世界基本上是由一少部分人统治的,
以欧洲与北美洲为代表。
而诸如中国、
印度等一些<
/p>
国家的诞生,这二者拥有全球
38%
的人
口,还有印度尼西亚、巴西等国家,它们代表了近
200
年来,
民主化的进程中走出的举足轻重的一步。那些曾被忽略、曾没有发言权,未被注
意、未被
了解的文明与文化,将会在世界范围内展现其魅力。
作为人道主义国家,
我们必须
对这种转变表示欢迎,
我们也应该了解这些文
明。
较大的那艘船,
是昔日郑和出航所使用的。
在十五世纪初,郑和率领舰队经由中国南海、东海,穿过印度洋,到达东非。在它前面较小
的那只船,是在郑和
80
年后,克里斯托弗
·
哥伦布横跨大西洋所使用的。仔细观察这张绢轴
国画,在
1368
年由朱洲所画。我想他们在打高尔夫。老天
呐,中国人居然还发明了高尔夫
球。欢迎来到未来!谢谢各位。
-
-
-
-
-
-
-
-
-
上一篇: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可能性练习题[1]
下一篇:“可能性”教学实录与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