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英语 >

期待可能性理论研究(一)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1-02-13 07:29
tags:

-

2021年2月13日发(作者:英文电子书)


期待可能性理论研究


(



)


一、西方期待可能性理论概说



期待可能性理论是


20


世纪初由倡导规范责任论的学者提出的研 究行为人主观方面


(有责性)


的理论。该理论在德、日等国刑法 犯罪论中占有极其重要地位,不特为学界所研究,且为司


法实践所渐渐采用,其影响日见 广泛。然而该理论在我国研究尚未深入。



行为人在不得已的情 况下,


无可奈何被迫实施了违法行为,


其刑事责任如何,


这就是期待可


能性问题。


期待可能性是指根据 行为时的具体情况,


能够期待行为人实施合法行为的可能性。


如 果有期待可能性,


即能够期待行为人在行为时实施合法行为,


行 为人违反此期待实施了违


法行为,即产生责任;如果无期待可能性,即行为人在行为时只 能实施严重违法行为,


不能


期待其实施合法行为,此为阻却责任 事由,行为人不负刑事责任。



期待可能性思想最早可追溯到古 典自然法学派代表人物霍布斯



thomashobbes



那儿。


霍布


斯认 为,


如果一个人是由于眼前丧生的恐惧而被迫做出违法的事情;


或者如果一个人缺乏食


物或者其他生活必需品,


除非犯法没有任 何其他办法保全自己,


就象在大饥荒中无法用钱购


买或者施舍得 到食物时行劫或者偷窃一样,


那么,


该人可以完全获得恕宥,< /p>


因为任何法律都


不能约束一个人放弃自我保全。

< br>(注:参见〔英〕霍布斯:


《利维坦》


,黎思复等译,商 务印


书馆


1985


年版,第

< p>
234



235


页。


)尽管霍布斯不是从阻却责任的角度论述行为人可以获得


恕宥的原因 ,但是应当认为霍布斯的思想中已经包含了期待可能性思想的萌芽。


< br>1897


年德意志帝国法院第四刑事部所作的癖马案判决为期待可能性理论的产生 提供了契机。


该案案情如下:


被告受雇于马车店以驭马为生。因 马有以尾绕缰的恶癖,极其危险。被告要


求雇主换掉该马,雇主不允,反以解雇相威胁。 一日,被告在街头营业,马之恶癖发作,被


告无法控制,致马狂奔,

将一路人撞伤。


检察官以过失伤害罪提起公诉,但原审法院宣告被

< br>告无罪,德意志帝国法院也维持原判,驳回抗诉。其理由是:违反义务的过失责任,不仅在


于被告是否认识到危险的存在,


而且在于能否期待被告排除这种危险。


被告因生计所逼,



难期待其放弃职业拒绝驾驭 该马,故被告不负过失伤害罪的刑事责任。



癖马案判决意味着 行为人在无条件选择合法行为时,即使实施了违法行为,而且存在过失,


也不负刑事责任 。该判决引起了德国刑法学者的极大兴趣。


1901


年,梅耶(



)发


表《有责行为与其种类》一文,认 为故意与过失作为有责行为,都是违反义务的意思活动,


至于认识违法性与否问题,


只是区分责任种类的标准而已,


主张责任除心理的要素外,


尚须


有非难可能性的存在。梅耶揭开了研究期待可能性理论的序幕。


1907


年弗兰克(


frank

< p>
)在


《论责任概念的构成》


一文中,


反对将心理的要素作为责任的本质,


认为责任的本质是非难

< br>可能性,这种非难可能性不象过去那样仅依据行为人的心理内容(故意、过失)来认定,同


时还应依据责任能力及附随情状的正常性来认定。


弗氏所言的附随情状的正常性 ,


实际上就


是期待行为人施行合法行为的可能性。


弗兰克迈出了研究期待可能性理论的重要一步。


格尔


德施米特(


jamesgoldschmidt


)认为,责任除 责任能力及违法性认识外,另有第三要素(规


范要素)


,即义务 违反性。弗洛登塔尔(


freudenthal


)扩大了期待可 能性的适用范围,认为


常人处于行为人之相同境遇,尤不免违法,则不应归责行为人,因 为责任的本质是:行为人


应当而且能够采取其他态度时,


竟违反 此期待而敢于为违法行为,


易言之,


责任的本质必须

< p>
求诸合法行为的可能性。


休米特



eberhardschmidt



大体完成了期待可 能性理论。


休氏认为,


法规范具有两种作用:

< br>1.


判断某一行为是否合法的评价规范作用,此为客观的价值判断;


2.


命令行为人必须决定采取合法态度不得采取违法态度的命令规范作用,此 为责任判断规范,


故仅能依据其命令而为意思决定之人,


如果违 反期待而决意实施违法行为时,


才发生责任问


题。期待可能性是 责任的规范要素。


(注:以上期待可能性理论的产生和发展适当地参考了


高仰止先生所著《刑法总则的理论与适用》一书中



期 待可能性理论之发展



部分(五南图书


出版公司


1986


年版第


282



287


页)


,在此 表示感谢。


)弗尔琴(


foltin


) 对期待可能性与责


任的关系问题给予了明确论述。弗氏认为,人对法的规定(禁止、命令 )具有遵守的义务,


违反此义务的行为是违法行为。


有避免违法 可能性而竟实施了违法行为就会受违反义务的非


难。


这种非难是 责任的本质。


如行为时违反义务的违法行为是出于不可能避免,


不可能期待


时,对行为人不能归责。


这样,

合法行为的期待可能性是应受非难的责任界限,期待不可能


则无责任。


(注:参观甘雨沛、何鹏:


《外国刑法学》


(上)< /p>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4


年版,第


344


页。



< /p>


经过学者们的不断完善,


时至今日,


期待 可能性理论已成为德、


日等大陆法系刑法学界的通


说。


德国不但在实务上,


而且在立法例上采用了期待可能性理论;

< p>
日本判例也渗透着期待可


能性理论的思想,如第五柏岛丸事件、被告虚伪陈 述案、白木屋失火案、神兵队事件等等。


(注:参见洪福增:


《 期待可能性理论与实践》


,载《刑法总则论文选集》


(上)


,五南图书出


版公司


1984


年版,第


479


页,第


48 6



489


页。


)我国台湾的司法判例中具有期待可能性思


想的判例,


也是屡 见不鲜。


(注:


参见蔡墩铭:


《刑法基 本理论研究》



汉林出版社


1980< /p>


年版,



170


页。




附带指出,

< br>与期待可能性理论在大陆法系红红火火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在英美法系刑法理论< /p>


中没有完整的期待可能性理论。


这与英美法系刑法中的严格责任有 关。


在英美刑法中,


对于


一些特殊犯罪 案件,


不考虑是否存在期待可能性,


即使被告人的行为不具备被 控犯罪的故意


或过失,为了维护社会整体利益,也可能被定罪。然而自本世纪

< p>
20


年代以来,批评严格责


任的呼声渐起,严格责 任开始走下坡路。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期待可能性理论的合理性。



二、期待可能性理论生命力探微



期待 可能性理论在提出的初期就受到了批判,


如认为该理论偏重犯罪人的立场,


轻视了国家


的整体立场,使刑事司法弱化,减低了刑法的功能,超越了刑法解 释的界限等等。然而,期


待可能性理论不但没有被驳倒,


反而成 为大陆法系的主流责任论。


期待可能性理论之所以具


有强大的生 命力,因为其自身具有合理性。



首先,期待可能性理论具有科 学的根据。


1.


期待可能性理论的法学根据:法律规范。格尔德


施米特认为,


法律除要求人们遵守外部态度的

< br>“


法律规范



外,


更有命令人们必须决定采取遵


守法律规范所必要的内心态度的



义务规范




违反义务规范便产生责任。


正是基于义务规范,


才能 期待人们去遵守外部态度的法律规范实施合法行为。


因此,


义务 规范是期待可能性的根


据。


休米特修正了格氏的二元规范论,< /p>


认为法律规范与义务规范只不过是同一法律规范在不


同面上发生作 用而已,


主张法的命令规范作用是期待可能性的根据。


法律是人 们的行动指南,


从这一角度看,期待人们实施合法行为的法律根据的确只能是法律规范。


2.


期待可能性理论


的哲学根据:相对 的意志自由。恩格斯指出:



如果不谈谈所谓自由意志、人的责 任、必然


和自由的关系等问题,就不能很好地讨论道德和法的问题。


(注: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3


卷,第


1 52



153


页。

)尽管格尔德施米特认为刑事责任与自由意志无关,


(注:参观甘

< br>雨沛、何鹏:


《外国刑法学》


(上)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4


年版,第


347


页。


)然而,



盖其所


谓期待可能性之观念,只能说明责任之形体,


若对期待可能性所以可能,加以分析,则意思


自由之问题,依然存在。舍此不论,则于责 任之本质如何,终未能说明其究竟也。



(注:


参见高仰止:


《刑法总则的理论与适用》


< p>
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1986


年版,



238


页。



期待可


能性理论实际上是对人的意志的相对自由的反映,

无非是对客观条件限制人的意思自由作用


的承认。


(注:参 见姜伟:


《期待可能性理论评说》


,载《法律科学》

< p>
1994


年第


1


期,第< /p>


25


页。


)辩证唯物主义首先认为社会物 质生活条件决定了人们的认识与意志,其次又肯定人的


主观能动性,肯定相对的意志自由 。


在相对的意志自由之下,


对于一种行为,行为人既可以


实施也可以不实施,


既可以这样实施也可以那样实施;


既可以实施此行为也可以实施彼行为。


期待可能性问题正是对人的相对的意志自 由的反映,


因为否认意志自由选择的可能性,


就不


存在能否期待行为人实施合法行为的问题。


正因为有了相对的意志自由,


行为人才有了实施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13 07:29,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648792.html

期待可能性理论研究(一)的相关文章

  • 爱心与尊严的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严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重的作文题库

    1.作文关爱与尊重议论文 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 因为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尤其是教师的尊重。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不时会有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100字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心的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