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军事高技术知识》试题
一、单选题
1
、
以高性能探测器为基础,
采用先进的信息处理与自动目标识
别等方法,
控制和导引武器准
确命中目标的技术是
( D )
。
( )
A
、电子计算机技术
B
、光电子技术
C
、纳米技术
D
、精确制导技术
< br>2
、
新军事变革的物质技术基础和前提条件是
( A )
。
( )
A
、创新的军事技术和武器装备
B
、创新的军事理论
C
、创新的军队体制编制
D
、创新的战争模式
3
、
新军事变革的主导要素和灵魂是
< br>( B
)
。
( )
A
、创新的军事技术和武器装备
B
、创新的军事理论
C
、创新的军队体制编制
D
、创新的战争模式
4
、
新军事变革的组织保证是
( C
)
。
( )
A
、创新的军事技术和武器装备
B
、创新的军事理论
C
、创新的军队体制编制
D
、创新的战争模式
5
、
随着信息化武器装备大量使用,
< br>美军新作战理论中位居战斗力要素之首的是什么?
( B )
A
、机动
B
、信息
C
、火力
D
、防护
6
、
新
军
事
p>
变
革
的
一
个
重
要
发
展
趋
势
是
< br>“
(
D
)
将
成
p>
为
战
略
竞
争
新
的
制
高
点
”
。
< br>
( )
A
、天空
B
、陆地
C
、海洋
D
、太空
-
1 -
7
、
利用运动目标因运动速度不同而引起接收机所接收到的回波信号频率不同,
研制出的新
型
雷达名叫
( B
)
。
( )
A
、短波超视距雷达
B
、多普勒雷达
C
、相控阵雷达
D
、合成孔径雷达
< br>8
、
微光夜视仪的
“心脏”
p>
是
( C )
,
它可以把微光图像增强几万倍甚至几十万倍。
(
)
A
、物镜
B
、目镜
C
、像增强器
D
、电源
9
、
( D )
< br>集预警、
指挥和控制以及通信于一体,
能起到活动雷达站
和空中指挥中心的作用。
( )
A
、电子干扰机
B
、电子侦察机
C
、高空侦察机
D
、预警机
10
、
通
过
抑
制
目
标
本身所
发
生
的
电磁
信
号
特征以
达
到
隐
身目
的
的技
术是
(
B
)
。
( )
A
、雷达隐身技术
B
、电子隐身技术
C
、红外隐身技术
D
、可见光隐身技术
( )
A
、目标与背景之间的亮度
B
、目标与背景之间的色度
C
、目标与背景之间的运动
D
、目标与背景之间的色差
12
、
未来战场的神经系统是
< br>( C
)
。
(
)
A
、侦察监视系统
B
、作战保障系统
C
、军事通信系统
D
、精确打击系统
< br>13
、
通信信息系统中信号传输层次属于
( A
)
。
(
)
- 2 -
11
、
对
可
见
< br>光
探
测
系
统
的
探
测
效
果
影
响
最
p>
大
的
视
觉
参
数
是
(
A
)
。
A
、物理层次
B
、逻辑层次
C
、系统层次
D
、数理层次
14
、将信息寄载到载波上以方便传输的技术是
(
C
)
。
( )
A
、加密
B
、纠错编码
C
、调制
D
、复接
1
5
、将数字化战场上的指挥中心、各级指挥所、各参战部队和武器平台链接起来的一种信
息
处理、交换和分发系统是
( C
)
。
( )
A
、定位报告系统
B
、联合战术信息分发系统
C
、数据链
D
、增强型定位报告系统
16
、
( B )
是信息时代的一种作战形式,
它是围绕着信息与信息系统而展开的利用与反利用
、
保护与反保护的对抗斗争。
( )
A
、信息作战
B
、信息战
C
、电子战
D
、火力战
17
、信息战在计算机通信网络领域中的表现形式是
( B
)
。
( )
A
、火力战
B
、网络战
C
、指挥控制战
D
、电子战
18
、
信息战的主战兵器是
( C
)
。
(
)
A
、精确打击系统
B
、侦察监视系统
C
、综合电子信息系统
D
、指挥控制系统
19
、
( D
)
信息战攻击武器以控制信息及信息空间为目的。
( )
A
、软杀伤性
- 3 -
B
、硬杀伤性
C
、致命性
D
、非致命性
20
、
( A )
是防止己方电子设备辐射的电磁波以及战术参数被敌方获悉,
消除或削弱敌方电
子干扰对己方电子设备的有害影响,
避免遭受电子摧毁手段的破
坏而采取的综合措施。
(
)
A
、电子防护
B
、电子干扰
C
、电子支援
D
、电子摧毁
21
、
下列哪些手段属于雷达干扰中的积极干扰手段?
( B )
A
、角反射器干扰
B
、噪声干扰
C
、干扰丝干扰
D
、吸收层干扰
22
、
( B )
是利用激光跟踪目标和传输信息,将导弹、炮弹、炸弹等武器导向目标的技术。
( )
A
、雷达制导技术
B
、激光制导技术
C
、红外制导技术
D
、电视制导技术
23
、
( D )
是利用陀螺仪和加速度表等组成的惯性测量装置测量导弹的运动参数,
以修正其
飞行航线偏差的一种制导方式。
(
)
A
、激光制导
B
、卫星制导
C
、匹配制导
D
、惯性制导
24
、
法国的
AM
< br>·
39
“
飞鱼”
空舰导弹的制导方式是
( A
)
。
( )
A
、惯性+主动雷达寻的
B
、惯性+被动雷达寻的
C
、遥控+主动雷达寻的
D
、遥控+被动雷达寻的
25
、
美国的
“哈姆”<
/p>
高速反辐射导弹的制导方式是
( B
)
。
( )
A
、惯性+主动雷达寻的
B
、惯性+被动雷达寻的
C
、遥控+主动雷达寻的
- 4 -
D
、遥控+被动雷达寻的
26
、
( D
)
是指主要以巡航状态飞行的导弹。
(
)
A
、空空导弹
B
、反坦克导弹
C
、防空导弹
D
、巡航导弹
27
、
下列航天器属于无人航天器的是
( A )
。
A
、人造地球卫星
B
、宇宙飞船
C
、空间站
D
、航天飞机
28
、
第一宇宙速度为
( B
)
。
p>
A
、
11.91
千
米
/
秒
B<
/p>
、
7.91
千米
/
秒
C
、<
/p>
8.91
千米
/
秒
D
、
9
.91
千米
/
秒
29
、
下列哪些武器无污染?
p>
A
、激光武器
B
、原子弹
C
、中子弹
D
、氢弹
3
0
、
下列哪些武器不受电磁干扰?
A
、无线电制导导弹
B
、红外制导导弹
C
、雷达制导导弹
D
、激光武器
31
、人体受到微波能量照射所产生的神经紊乱是由微波武器的什么效应引起的?
p>
A
、电效应
B
、热效应
C
、非热效应
D
、烧蚀效应
32
、下列哪些毒剂是神经性毒剂?
A
、沙林
B
、芥子气
C
、路易氏剂
- 5 -
( )
(
)
( A
)
( D
)
(C)
( A )
D
、氢氰酸
33
、下列哪些毒剂是全身中毒性毒剂?
( D )
A
、沙林
B
、芥子气
C
、路易氏剂
D
、氢氰酸
34
、下列哪些毒剂是窒息性毒剂?
A
、沙林
B
、芥子气
C
、光气
D
、氢氰酸
35
、下列哪些生物战剂是非传染性战剂?
A
、细菌
B
、病毒
C
、霉菌
D
、生物源毒素
36
、
(
C
)
是战略指挥自动化系统的核心部分,一般下辖若干个军种指
挥部。
A
、国防通信网
B
、战略情报网
C
、国家指挥中心
D
、预警探测网
37
、作战指挥的首要任务是
( D
)
。
A
、态势评估
B
、方案产生
C
、方案选择
D
、情报获取
38
、指挥自动化系统的核心是
(
B )
。
A
、情报侦察系统
B
、指挥控制系统
C
、预警探测系统
D
、电子对抗系统
39
、
( B )
是一种高灵敏度雷达,
其频率覆盖范围特别宽,
可从直
流到几个吉赫。
A
、谐波雷达
B
、超宽带雷达
C
、无源雷达
- 6 -
( C )
( D
)
( )
(
)
( )
( )
D
、多频信号雷达
< br>40
、
军事高技术的核心是
(
A )
。
( )
A
、信息技术
B
、新材料技术
C
、新能源技术
D
、海洋技术
41
、
( B )
是能够连续跟踪特定目标并不断测量与输出目标坐标位置参数的雷达。
( )
A
、预警雷达
B
、跟踪雷达
C
、搜索雷达
D
、火控雷达
42
、
( D
)
是将光学和电子技术以及其他相关技术结合起来的探测技术。
( )
A
、雷达隐身技术
B
、水声侦察技术
C
、伪装技术
D
、光电探测技术
43
、
( D )
是利用烟雾遮蔽目标,
迷惑敌人或使来袭制导武器失效。
( )
A
、人工遮障伪装
B
、假目标伪装
C
、变形伪装
D
、烟幕伪装
44
、
( D )
是由人员徒步或乘坐交通工具传递文书、
口信的通信方式。
( )
A
、光通信
B
、电通信
C
、简易通信
D
、运动通信
45
、
( C )
是使用简易信号通信工具、
就便器材和简便方法,
按照
预先规定的信号或记号传
递信息的通信方式。
( )
A
、光通信
B
、电通信
C
、简易通信
D
、运动通信
46
、
短波通信主要通过
( B
)
克服短波信道质量差的问题。
( )
A
、扩频技术
B
、信道自适应技术
- 7 -
C
、信道均衡
D
、跳频技术
47
、
短波通信主要通过
( D
)
手段对付敌方侦察、
窃听和干扰。
( )
A
、扩频
B
、信道自适应
C
、信道均衡
D
、跳频
48
、
( A )
是为保障统帅部及其派出的指挥机关实施战略指挥建立的通信网。
( )
A
、战略通信网
B
、战役通信网
C
、战术通信网
D
、指挥自动化网
49
、
( B )
又称战区通信网,
是为保障实施战役指挥而在作战地区建立的通信网。
( )
A
、战略通信网
B
、战役通信网
C
、战术通信网
D
、指挥自动化网
50
、
( C
)
是为保障实施战斗指挥而在战斗地区内建立的通信网。
(
)
A
、战略通信网
B
、战役通信网
C
、战术通信网
D
、指挥自动化网
51
、
( A
)
是通信网信息交换的中心。
( )
A
、结点
B
、链路
C
、交换设备
D
、传输设备
52
、
( B
)
是通信网信息传输的途径。
( )
A
、结点
B
、链路
C
、交换设备
D
、传输设备
53
、
( C )
是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作为中继站转发无线电信号、
在两个或多个地球站之间进行
的通信。
( )
A
、光纤通信
- 8 -
B
、无线电通信
C
、卫星通信
D
、数字通信
54
、
( D )
是使用电磁能和定向能控制电磁频谱或攻击敌军的任何军事行动。
( )
A
、心理战
B
、网络战
C
、媒体战
D
、电子战
55
、
使雷达发射时间和显示器计时起点严格同步的装置是
p>
( A )
。
(
)
A
、定时器
B
、计时器
C
、测时器
D
、差时器
56
、
( A )
是指利用雷达无线电信道,
把控制导弹飞行的指令从导弹以外的控制站发送到导
弹上,按照一定规律导引导弹攻击目标的制导方法。
(
)
A
、雷达指令制导
B
、红外寻的制导
C
、电视寻的制导
D
、地形匹配制导
57
、
( C )
是以导弹头部的摄像机获取目标及背景图像,
从有一定反差的背景中自动选出目
标并借助跟踪波门对目标实施跟踪。
( )
A
、雷达指令制导
B
、红外寻的制导
C
、电视寻的制导
D
、地形匹配制导
58
、
( D )
是将导弹飞行途中实测数据与预先存储的制导系统中的相同航线下的地形数据进
行比较,根据两者位置之差异修正导弹航线偏差的制导方式。
( )
A
、雷达指令制导
B
、红外寻的制导
C
、电视寻的制导
D
、地形匹配制导
< br>59
、
从地面或舰艇上发射,
用
于打击空中目标的导弹称为
( A
)
。
( )
A
、防空导弹
B
、空空导弹
C
、反坦克导弹
- 9 -
D
、反舰导弹
60
、
( B )
是指从空中平台发射,
用于攻击空中目标的导弹。
( )
A
、防空导弹
B
、空空导弹
C
、反坦克导弹
D
、反舰导弹
61
、
( C )
是指从地面或空中发射,
用来攻击地面坦克和其他装甲目标的导弹。
( )
A
、防空导弹
B
、空空导弹
C
、反坦克导弹
D
、反舰导弹
62
、
( D )
是指从空中、
水面、
水下或岸基平台发射,
用于攻击水面舰船的导弹。
( )
A
、防空导弹
B
、空空导弹
C
、反坦克导弹
D
、反舰导弹
63
、
( C )
是指从空中、
水面、
水下或岸基平台发射,
用于攻击潜艇的导弹。
( )
A
、防空导弹
B
、空空导弹
C
、反潜导弹
D
、反舰导弹
64
、
( D )
的轨道平面的旋转方向及周期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方向及周期相同。
( )
A
、太阳静止轨道
B
、地球静止轨道
C
、地球同步轨道
D
、太阳同步轨道
65
、
( D )
指用于实施和保障空间作战行动的武器、
武器系统以及与其配套的军事技术装备
与器材的统称。
( )
A
、航空装备
B
、航天测控站
C
、运载火箭
D
、航天装备
66
、
( B )
承担直接测量、
接收信息和将测控中心下达的控制指令发送给运载器和航天器的
任务。
( )
A
、航空装备
- 10 -
B
、航天测控站
C
、运载火箭
D
、航天装备
67
、
( A )
是指以强大的空间力量为后盾,
通过展示、
威胁使用或
实际有限使用空间力量来
震慑和遏制敌方,
以达到军事或政治目
的的作战样式。
( )
A
、空间威慑战
B
、空间进攻战
C
、空间支援战
D
、空间防御战
68
、
( C )
主要是指利用空间资源与能力支援战区联合作战,
增强武器装备和部队的作战效
能的作战样式。
( )
A
、空间威慑战
B
、空间进攻战
C
、空间支援战
D
、空间防御战
69
、
( C )
能对激光产生吸收、
散射和湍流效应,
对强激光还有热
晕和大气击穿效应。
( )
A
、防护涂料
B
、滤光片
C
、大气
D
、反射器
70
、
( C )
是一类能在尽量减少人员伤亡和设备破坏的情况下,
通过作用于人员弱点或物质
的方式来强迫或阻止敌方行动而运用的武器。
( )
A
、精确制导武器
B
、非致命武器
C
、生物武器
D
、化学武器
71
、
( A )
是利用固态炸药粒子云爆炸生成的高温高压产生杀伤效果的武器。
( )
A
、温压弹
B
、超空泡武器
C
、粒子束武器
D
、等离子体武器
72
、
( B
)
是指利用超空泡来大大提高运动速度的水下或水面武器。
( )
A
、温压弹
B
、超空泡武器
C
、粒子束武器
- 11 -
D
、等离子体武器
73
、
( C
)
是一种利用高能粒子束来杀伤或破坏目标的定向能武器。
( )
A
、温压弹
B
、超空泡武器
C
、粒子束武器
D
、等离子体武器
74
、
( D )
是一种利用高密度等离子云团来摧毁进入其中的导弹、
飞机等目标的武器。
p>
( )
A
、温压弹
B
、超空泡武器
C
、粒子束武器
D
、等离子体武器
75
、
( C )
是通过人工地改变一定区域内空气中的电荷分布而在相关地区造成恶劣天气甚至
自然灾害,用以达到军事目的的武器。
( )
A
、粒子束武器
B
、超空泡武器
C
、气象武器
D
、等离子体武器
76
、
( B )
是将炸药爆炸释放出的能量加以转换,
用以产生强烈的相干或非相干光辐射的弹
药。
( )
A
、原子弹
B
、强光弹
C
、温压弹
D
、曳光弹
77
、
( A )
是利用原子核裂变或聚变反应,
瞬间释放出巨大能量,
造成大规模杀伤和破坏作
用的武器。
( )
A
、原子弹
B
、强光弹
C
、温压弹
D
、曳光弹
78
、
( A )
是以对眼睛、
皮肤及上呼吸道的局部刺激作用为特征的毒剂。
< br>
( )
A
、刺激性毒剂
B
、神经性毒剂
C
、窒息性毒剂
D
、失能性毒剂
79
、
( B )
是一类以引起人体神经系统胆碱能神经功能紊乱、
呼吸衰竭为特征的速杀性毒剂
。
- 12 -
( )
A
、刺激性毒剂
B
、神经性毒剂
C
、窒息性毒剂
D
、失能性毒剂
80
、
( C )
是主动式红外夜视仪的心脏,
能将接收到的红外图像转换成可见光图像。
( )
A
、红外按照灯
B
、光学系统
C
、红外变像管
D
、电源
8
1
、
地球曲率与无线电波的直线传播,
使地面雷达观察不到远距离低空目标。
( B
)
就是为
克服这一缺点研制出来的。
( )
A
、多普勒雷达
B
、短波超视距雷达
C
、相控阵雷达
D
、合成孔径雷达
82
、
( D )
是微波频段电波利用空中对流层对电波的散射作用而呈现的传播模式。
( )
A
、地波传播
B
、天波传播
C
、视距传播
D
、散射传播
83
、
( A )
是保证信息机密的最廉价、
最有效的方法。
( )
A
、信息加密
B
、信息防护
C
、信息控制
D
、信息隐蔽
84
、
( C )
是能在普通跑道上水平起降,
并在大气层内和空间轨道上飞行的完全可重复使用
的航天器。
( )
A
、航天飞机
B
、运载火箭
C
、空天飞机
D
、飞机
二、多选题
1
、
支撑高技术武器装备发展的通用性基础技术主要包括
(
AD)
。
(
)
A
、微电子技术
- 13 -
B
、通信技术
C
、导航技术
D
、新材料技术
2
、
武器装备的体系化主要包括
(
ABCD)
。
( )
A
、配套发展陆海空天诸军种的武器装备
B
、军种内各兵种协调配套发展相应的武器装备
C
、装备研制、生产、编配和使用的协调配套<
/p>
D
、高度重视发展数据链和
C
4
ISR
系统
3
、
近年来,
美军加紧进行信息化战争准备的主要举措包括
(ABCD)
。
A
、调整和制定新的军事战略与军事
思想
B
、组织信息战演习
C
、建立和发展数字化部队
D
、发展信息化武器系统
4
、
新军事变革所引起的军队编制构成的变化主要
表现为
( AC
)
。
A
、出现新的军兵种或新型作战部队
B
、军队规模趋于大型化
C
、技术型军官所占比重逐渐增大
D
、保障人员所占比例逐渐减少
5
、我军的双重历史任务是
(
AD
)
。
A
、实现机械化
B
、实现智能化
C
、实现高技术化
D
、实现信息化
6
、
侦察监视技术按侦察装备部署的方式可分为
(
ABCD
)
。
A
、水下侦察
B
、地面(水面)侦察
C
、空中侦察
D
、空间侦察
7
、雷达对地面或海面目标定位时,只需测出的数据是
(
AB
)
。
A
、距离
B
、方位角
C
、仰角
D
、高度
8
、
雷达对空中目标定位时,
需要测出的
数据是
(
BCD
)
。
A
、距离
-
14 -
( )
( )
( )
( )
(
)
( )
B
、斜距
C
、仰角
D
、方位角
9
、
雷达的战术性能主要包括
(
ABCD
)
。
( )
A
、探测范围
B
、威力范围
C
、分辨率和精度
D
、抗干扰能力
10
、
跟踪雷达的主要特点
(AC
D)
。
A
、连续跟踪
B
、敌我识别
C
、高精度测量
D
、高数据率输出
< br>11
、
二次雷达在军事上主要应用于
(BCD)
。
A
、搜索目标
B
、导航
C
、制导
D
、敌我识别
12
、
光电探测技术的工作频率主要分布在
< br>(ABC)
。
A
、可见光波段
B
、红外波段
C
、紫外波段
D
、
X
光波段
13
、
光电探测包括对各类军事目
标的
(ABCD)
。
A
、观测
B
、摄影侦察
C
、目标截获
D
、光电对抗侦察
< br>14
、
多光谱照相所采用的相机类型主要有
(
ABC)
。
A
、多相机型多光谱照相机
B
、多镜头型多光谱照相机
C
、单镜头多胶片型多光谱照相机
D
、以上都不是
15
、
与主动红外夜视仪相比,
微
光夜视仪的主要特点是
(ABCD
)
。
A
、体积小
- 15 -
( )
(
)
( )
( )
(
)
( )
B
、重量轻
C
、安全可靠
D
、不易暴露
16
、
主动式声纳探测的传播方式主要有
(ACD)
。
( )
A
、直径路径方式
B
、曲线方式
C
、海底反射方式
D
、会聚区方式
17
、
不能侦察静止无声目标,
也
不能测出目标距离的声纳是
( BC
)
。
( )
A
、主动声纳
B
、被动声纳
C
、噪声声纳
D
、回声声纳
18
、
按
照
所
对
付
的
高<
/p>
技
术
侦
察
器
材
的
工
作
波
段
的
不
同
,
伪
装
可
分
为
(
ABCD)
。
( )
A
、反电子侦察伪装
B
、反红外侦察伪装
C
、反可见光侦察伪装
D
、反声测伪装
19
、
发烟器材主要类型包括
(A
BCD)
。
( )
A
、升华型发烟器材
B
、蒸发型发烟器材
C
、爆炸型发烟器材
D
、喷洒型发烟器材
20
、
进攻作战中,
使用烟幕
的主要目的是
(
ABCD)
。
( )
A
、妨碍敌观察、侦测
B
、削弱敌人火力效能
C
、掩蔽我行动
D
、迷惑、欺骗敌人
21
、
诱饵弹的制作要求是
(
ABC)
。
( )
A
、燃烧温度高
B
、燃烧面积大
C
、燃烧火力旺
D
、持续时间短
22
、
目前,
已经采用或正在研究
的基本的雷达隐身技术主要有
(ABCD)
。
< br>
( )
- 16 -
A
、隐身外形技术
B
、隐身材料技术
C
、有源对消技术
D
、等离子体隐身技术
23
、
雷达隐身技术的局限性是
(ABD)
。
( )
A
、体积大
B
、维护难
C
、制造难
D
、费用高
24
、
现已使用或已提出的反可见光探测的隐身技术措施主要有
(ABCD)
。
( )
A
、改进目标外形的光反射特征
B
、控制目标的亮度和色度
C
、控制目标发动机喷口的火焰和烟迹信号
D
、控制目标运动构件的闪光信号
<
/p>
25
、
下列哪些飞机是隐身飞机
( AB)
。
A
、
p>
B
-
2
B
、
F
-
117A <
/p>
C
、
F
-
18
D
、苏-
27
26
、
减小舰艇的雷达截面积的主要措
施有
(ABCD)
。
(
)
A
、减少噪声辐射
B
、减少热辐射
C
、采用吸波、透波材料
D
、改进舰体及上层建筑形状
27
、
降低目标向周围介质传播的噪声的主要
技术措施有
(ACD)
。
( )
A
、改进发动机和辅助机的设计
B
、减少热辐射
C
、采用减振和隔声装置
D
、应用吸声和阻层材料
28
、
反隐身的技术途径主要有
< br>(ABCD)
。
A
、扩展雷达的工作波段范围
B
、采用空中和天基探测系统
C
、采用宽频带或超宽带雷达
p>
D
、采用红外、激光探测器等光电探测设备
29
、
通信网络按功能可分为
(BCD)
。
- 17 -
( )
( )
( )
A
、交换网
B
、传输网
C
、支撑网
D
、业务网
30
、
无线电波的传播模式主要有
(A
BCD)
。
( )
A
、地波传播
B
、天波传播
C
、散射传播
D
、视距传播
31
、无线电波自然具备远距离超视距通信能力的传播模式有
( ABC )
。
( )
A
、地波传播
B
、天波传播
C
、散射传播
D
、视距传播
32
、军事通信网的基本要求是
(
ABCD )
。
( )
A
、通信的高时效性
B
、网络的互通性
C
、网络的抗毁性
D
、通信的安全保密性
33
、地域通信网的不足之处是
(
ACD )
。
( )
A
、价格贵
B
、传输信息量小
C
、对道路和地形依赖性大
D
、不适宜山地作战
34
、通信网的骨架主要由
( AC
)
构成。
( )
A
、结点
B
、交换设备
C
、链路
D
、传输设备
35
、卫星通信系统主要的组成部分是
( ABCD
)
。
( )
A
、空间分系统
B
、地球站分系统
C
、跟踪遥测及指令分系统
D
、监控管理分系统
36
、在战场空间军事信息领域,最具有信息时代特色的信息战形式是
( BD )
。
( )
- 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