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英语 >

人教版必修二地理知识点总结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1-02-12 17:51
tags:

-

2021年2月12日发(作者:overwhelmed)


人教版必修二地理知识点总结



1


、人口增长的总趋势:上升趋势;人口变化的


根本原因:生产力水平。



2


、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

< br>出生率和死亡率


共同决定的。



3


、人口增长模式由


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三个指标构成。



4



人口增长不平衡:


发达地区:


人口增长速度 慢,


自然增长率水平低,


人口增长稳定甚至出现负增长。


(俄


罗斯、德国、日本)欠发达地区:人口增长速度快,自然增长率水 平高。


(中国、巴基斯坦、几日利亚)



5


、二战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许多发展中国家,由于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 的发展,医疗卫生事


业的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因而人口增长很快。

< br>


6


、三种人口增长模式:①原始型:高出生率、高死亡 率、低自然增长率;②传统型:高出生率、低死亡


率、高自然增长率;③现代型:低出生 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中国:


20

< br>世纪


70


年代:计划生育


到目前 ,我国已基本完成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过渡)



7


、人口迁移:


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 p>
①分类:


国际迁移和国内迁移;


②具


备条件:


Ⅰ改变常住居住地;Ⅱ改变居住地达到一定的时间;Ⅲ跨越一定的行 政条件。


③影响因素:⑴自


然环境因素:


气候、淡水、土壤、矿产资源、自然灾害


;⑵经济因素: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主导 因素)


⑶政治因素和社会因素:


国家政策、社会变革、战争和宗 教、文化教育、婚姻家庭。



8


、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



⑴二战前:①原因:殖民主义扩张、资本主义发展、地理大发现、新航线开辟;②特点:⒈从旧 大陆到新


大陆;⒉从已知开发国家到未开发地区。


< p>
⑵二战后:①原因:


.各国、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②特点:⒈从欠发达 地区到发达地区;⒉定居移民


减少,流动工人增加。



9




中国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口迁移: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前:①原因:⒈计划经济体制;⒉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②特点:有计划、有组织


地进行;③方向:⒈国家从东部城市抽调各种人员支援西部、内地和边疆地区的建设;⒉从东部人口稠密


区迁往西北和东北地广人稀的地区。




20


世纪


80


年代 中期后:①原因:改革开放政策;②特点:自发迁移、民工流动;③方向:⒈内地到沿


海 ;⒉山区到平原;⒊由经济欠发达地区到发达地区。



10


、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



⑴ 迁入地:①有利影响:


⒈为迁入地提供大量廉价的劳动力;⒉促进迁入地商品流通和经济 的发展;⒊促


进迁入地第三产业的发展。


②不利影响:


大量人口迁入,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的管理难度。尤其


在住房、 交通、卫生、教育、城市环境方面产生巨大压力。



⑵迁出地:


①有利影响:


⒈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经济、


科技、


文化等联系,


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⒉人口迁出可缓解当地人地矛盾;⒊可以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


② 不利影响:


人口迁出导致当地人才


外流,劳动力不足,从而影响 迁出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11


、环 境承载力和人口容量的关系:


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衡量环境承载 力的重要


指标是就是环境人口数量。



12



环境人口容量


是一个国家或地区 在可预见的时期内,


利用本地区资源及其他资源、


智力和技术等 条件,


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


该国或 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所能容纳的最大


人口数)



13


、制约因素:资源、科技发展水平、 经济发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对外开放程度(正相关)


、生活


或文化消费水平(负相关)




14


、合理人口容量:


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 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


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重要性:它对于制定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有着重 要的意义,进而影响着区域的经济




1




社会发展战略。



15


、保持合理人口容量的紧迫性表现:


日益严峻的人口过快增长、人口老龄化问题 等人口问题,并由人口


问题进一步引发了严重的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

< br>


16


、保持合理人口容量的措施:


1


)国际社会倡导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规模内。



2


)建立公平秩

序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



3


)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


制定本区域持续 发展战略,既保持好平衡生态,又不断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1 7


、城市地域结构模式:同心圆模式(平原地区)


、多核心模式 、扇形模式



18


、影响城市内部空间 结构的其他因素:



1


)收入水平;< /p>



2


)历史因素;



3


)种族或宗教因素;



4


)知名


度对于住宅区的选择有很大的影响。< /p>



19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随城市发展而 逐渐形成和变化



早期:


功能区分异不 明显,市中心以市场、交通等优势吸引工业聚集



一定规模后:


由于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工厂企业向外搬迁,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发生 变


化。



20


、城市等级划分及依据:



城市等级一般分为:集镇、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



我国的划分:


超大城市



1000


万以上)



特大城市



500-1000


万以上)



大城市



100-500< /p>


万)



中等城市



50-100


万)


、小城市(


500


万以下)城市人口规模



21


、城市等级低,服务种类少,服务范围比较小;城市等级高,服务种类多 ,服务范围比较大。等级较高


的城市数目较少,相距较远;等级较低的城市数目较多,相 距较近。



22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 范围是层层嵌套的。



23



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动力:


推力:


人口增长快对土 地压力大,


自然灾害,


收入低、


社会服 务短缺;


动力:



业机会多,社会福利 保障程度高,文化设施全,交通便利。



24

< br>、城市化进程: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


24


、发展中国家:起步晚,发展快;水平低;发展不合理(出现畸形发展)


;处于初期和中期加速阶段→


发达国家:起步早;水平高;出现逆城市 化现象;处于后期成熟阶段。



25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产生影响的表现:


⑴生物的多样性减少;⑵含 有有害物质的废渣对城市的土地质量


产生不良影响;⑶城市的道路系统和生产,生活活动 设施使降水、径流、蒸发,渗漏产生再分配,也使水


质、水量和地下水运动发生运动;< /p>



⑷城市气温、降水等要素也发生变化,出现城市“热岛”现象; 密集的


建筑影响了日照、风速和风向。



27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影响的两个方面:




合理:


改善环境:平整土地、修建水利设施、绿化环境




过快:


城市环境质 量下降: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噪声污染



28


、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⑴环境质量下降;



⑵交通拥堵;



⑶居住条件差;⑷就业困难,失业人口增多。



29


、缓解措施:



⑴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




⑵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



⑶中心区发展高新产业,第三产业。



30


、如何建设“生态城市”



在城市 建设中,要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环境污染;另一方


面使城市景观尽可 能与山、河、湖、海、植被等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



31


、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自然因素:


气候、地形、 土壤、水源社会;


经济因素:市场、


劳动力、交通、

< p>
政策、机械、科技。


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农业: 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


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的产品。



32



农业地域的含义:< /p>


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自然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


成的农业生产地区。农业地域的形成,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


※同一农业地域


内,农业生产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具有相同 的特征。





2




33


、澳大利亚混合农业:



⑴区位因素:①自然因素:


地形平坦开阔;土壤肥沃;灌溉条件较好;气 候温和,光热充足,降水相对较


多;


②社会经济因素:


地广人稀,农场规模大;交通发达、便利;面向国际市场;机械化水平高和科技水


平高,


;政府鼓励支持:距海港近,海运便利,市场广阔。


⑵生产结构:


种植业与畜牧业结合的混合农业(小麦—羊 毛)



经营方式:


家庭大农场



⑶科技应用


:划区轮牧、种植优质牧草、轮作 制;农业专业化、地域化水平较高。



⑷发展措施


:东水西调;围栏放牧、划区轮牧;改天然草场为半人工草场;播种豆科牧草并施肥;牧草与


作物轮作



⑸优点


:① 农场成为一个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②有效地利用时间安排农业活动;③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市

场适应性。



34


、季风水田农业:



⑴区位因素:①自然因素:


气候以季风为主,雨热同期;地形以平原为主,地 势平坦,适宜水田管理;土


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


②社会经济 因素:


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水稻生产的历史悠久(


7000


年历史)



饮 食偏好,人多地少,粮食市场需求量大;人均耕地面积小,单位产量高。



⑵生产分布:亚洲的季风区


(东亚、南亚、东南亚等)



生产作物:


水稻



⑶特点


:①家庭经营(生产规模小)


;②单产高,商品 率低;③机械化和科技水平低;④水利工程量大。



35


、商品谷物农业:面向市场



⑴区位因素:①自然因素:


气候温和,降水丰富、地形平坦、土壤肥 沃、水源充足;


②社会经济因素:



通 运输便利;市场广阔;地广人稀,地租低;机械化程度高;农业科技先进。


< p>
⑵生产分布:


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俄罗斯、乌克兰(我国的 东北和西北《国营》




生产作


物:小麦、玉米



⑶特点

: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机械化和科技水平高。



36


、大牧场放牧业:



⑴区位因素:①自然因素:


气候温和,草类茂盛(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p>


;地广人稀,土地资金低(拉普


拉塔平原)



②社会经济因素:


市场广阔(国际)


;距海港近,交通便利(水陆)




⑵生产分布:干旱、半干旱气候区


(美国、阿根廷《牛》


,澳大 利亚、南非《牛》




⑶特点


: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机械化和科技水平高,地广人稀,草场广阔。



⑷发展措施:


①改善交通运输条件


(保 鲜技术、


冷冻船)



②围栏放牧、


划区轮牧、


种植饲草;


③开辟水源;


④培育良种牛,加强对牛群病害的研究;⑤种植优质牧草和饲料。


< /p>


⑸借鉴


:①合理利用草场,使草场不退化;②保护草场,开辟水源 ,建立配套的人工草场,提高草场载畜


量;③发展交通运输事业,研究畜产品冷藏、保鲜 技术,扩大市场;④加大科技投入,培育良种牲畜,提


高畜牧业的产出。



37


、乳畜业:



⑴区位因素:①地形以平原为主,土层深厚,土壤肥沃;②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温凉、潮湿,多 雨雾、


日照少,适合多汁牧草的生长;③城市化水平高,生活习惯影响,对乳畜产品需求 量大,消费市场广阔。



⑵生产分布:北美洲五大湖地区、西欧 、中欧、澳大利亚、新西兰


(我国的大城市周围)


< p>
生产作物:牛奶


及乳制品



⑶特点


:商品率高;机械化程度高;集约化程度高;交通便利。



38


、工业区位因素:①自然因素:土地;水源;原料;动 力。②社会经济因素:劳动力;政策;科技;运


输;市场;资金;能源;机械设备。



39



从经济利 益看,工厂应当选择在具有明显优势条件的地方,


以花费最低的生产成本获得最高的利润 。


不同的工业部门,


其生产过程和生产特点不同,


生产投入的要素不同,


生产构成的成本也就不一样。


因此,


根据影响成本的主导因素不同,工业区位选择可以分为不同的导向型。

< p>


40


、工业类型导向:





3




⑴原料导向型工业:①工业特点:


原料不便于长途运输或原料运输成本较高的工业


;②区位选择原 则:



近原料产地


;③典型工业部门:


制糖工业、水产品加工业、水果罐头加工业


;④优势发展地区:


所需工业


原料丰富的地区


< p>


⑵市场导向型工业:①工业特点:


产品不便于长 途运输或产品运输成本较高的工业


;②区位选择原则:



近消费市场



③典型工业部门:


(食品厂、


棉布场)


瓶装饮料业、

< br>家具制造业、


印刷工业



④优势 发展地区:


接近产品消费市场的地区




⑶动力导向型工业:


①工业特点:


需要 消耗大量能量的工业



②区位选择原则:


接近能源供应地


(火电厂、


水电站)


;③典型工业部门:


(电镀厂)


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化学工业< /p>


;④优势发展地区:


能源供应充足的


地区




⑷劳动力导向型工业:①工业特点 :


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的工业


;②区位选择原则:


接近具有大量廉价劳


动力的地方


;③典型工业部门:


(所有加工组装厂)


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包带、制伞、制鞋工 业


;④优势


发展地区:


拥有大量廉价劳 动力的地区




⑸技术导向型工业:① 工业特点:


技术要求高的工业


;②区位选择原则:


接近高等教育和科学技术发达地



;③典型工业部门 :


(生物工程、电子制造业)


集成电路、航天、航空、精密仪表


;④优势发展地区:



等教育和科技发 达的地区。



41


、几种特殊的工业类 型:大庆、辽阳的石化工业属于原料导向型工业(接近油田)


;南京、北京的石化


工业属于市场导向型工业。



42

< p>
、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


市场需 求的变化,


科学技术水平


(决定性因素)


的不断提高,


工业区位因素以及各因素所起的作用在不断变化。



世界:钢铁工业区位选择的三次变化:煤炭区位





铁矿区位





港口区位












;中国:鞍钢(靠


近煤、铁产地)< /p>


、宝钢(靠近市场)



43


、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增强,环境质量已成为重要的区位因素:


< p>
⑴环境要求:


对环境十分敏感的工业,应建在空气比较洁净的地区,远离烟 尘污染严重的工厂,即以优质


环境为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


⑵污 染程度:


①规模小、无污染的工业可以有组织地设在城区;②规模大、

< br>对空气有轻度污染的工业可布局在城市边缘或近郊区;③严重污染的企业宜布局在远离城市的郊区


;⑶



染类型:



大气污染严重的工厂,布局时应考虑风向,应选择在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与盛行风向相垂直


的郊外,已知当地最小风频的地区,工厂宜布局在当地最小风频的上风向;②水污染严重 的工厂,考虑污


水排放口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尽量布局在河流下游;③固体废弃物污 染严重的工厂,要远离农田和居


民区。



44



工业联系:



⑴工序上的联系(生产上有投入——产出的联系)


概念:工厂之间存在着产品与 原料的联系。


⑵空间利用


上的联系(非生产上的空间联系)


概念:共同利用基础设施及其他生产、生活服务设施,或共同利用当地


廉价的劳动力。⑶信息上的密切联系



45

< br>、


工业集聚:⑴概念:


在工业发展中,具有工业联系的一 些工厂往往发生工业集聚现象。


⑵形成:


具有

< br>工业联系的工厂往往近距离地聚集起来。


⑶优点


:①加强 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降低中间产品的


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进而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生产效率和利润,取得规模效益;②还可以共同利用基础


设施节约生产建设投资。



⑷工业集聚的两种情况:



①传统的专业化生产集聚区(钢铁工业区、石油化工


区)原因:


在生产上有投入—产出联系,原料和产品的运输量都较大


.


聚集可以加强彼此间的信息交流和协


作,


降低运输费 用和能源消耗等。


②技术专业化生产集聚区


(新兴产业集聚区)


原因:


在生产上没有联系,


是接近用户 、及时反馈信息,利用集聚的规模优势,扩大自身的影响


.


4 6



工业地域:⑴概念:


工业集聚而形 成的地域。


⑵分类:Ⅰ


.


【形成】工业 地域按照不同的形成过程,可


分为两类:


①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


原因:


主要是在生产上有投入—产 出联系的工业企业自发集聚形成的;


基础:


生产工序上的工业联 系;


目的:


降低生产成本;


②规划建设 的工业地域:基础:


有工序联系或非生


产上的空间联系;


目的:


吸引投资者建厂,降低生产成本。


Ⅱ< /p>


.


【性质】工业地域按照发育程度的不同,可



4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12 17:51,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644992.html

人教版必修二地理知识点总结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