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名:许渊冲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江西南昌
出生日期:
1921
年
4
月
18
< br>日
职业:
诗译英法惟一人
毕业院校: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
主要成就:
1999
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
人物简介
许渊冲先生豪情满怀,名片上赫然印着
“
书销中外六十本,诗译英法唯一人
”
。
以后蒙先生多次惠赐大作,拜读之下,更知先生自诩
“
p>
不是院士胜院士,遗欧赠美千
首诗
”
乃一代大师的坦然心声,实属当之无愧,
生平经历
少年才俊,崭露头角
1921
年
4
月
18
日,许渊冲生于江西南昌。他
的母亲受过教育,擅长绘画,赋
予了他爱好文学和追求美的天性。表叔熊适逸是翻译家,
他将剧目《王宝钏》译成
英文,在英国上演时引起轰动,并受到英国戏剧家萧伯纳的接见
,使得年幼的许渊
冲对英语产生了
强烈的兴趣,立下了学好英语的志向。他在当地最好的省立南昌二
中上学时,英语就已出
类拔萃,并在
1938
年以第
7
名的优异成绩考入了国立西南
联合大学外文系。
西南联大虽然在
1937
年
9
月刚刚成立,
在八年抗战期间环境极为艰苦,但是
由于名师荟萃,学风民主,因而成为当时中国最好的
大学之一,杨振宁甚至认为它
可以算是世界一流的大学。在联大毕业的学生中,有获得诺
贝尔物理奖的杨振宁、
李政道,获得
“
两弹一星
”
功勋奖章的王希季、朱光亚、邓稼先等杰出的自然科
学家,
在文、史、哲等社会科学领域也名家辈出,许渊冲先生就是其中之一。
1939
年,他
在读一年级的时候,就把林徽因的
诗《别丢掉》译成英文,发表在《文学翻译报》
上,这是他最早的译作。
求学经历
两年后,陈纳德上校率领美国志愿空军第一大队,来到昆明援
助中国抗日。许
先生和许多男同学一起报名服役,为美国空军担任翻译。在欢迎陈纳德将
军的招待
会上,翻译不知道该如何翻译
“
三民主义
”
一词,许渊冲当即站起来翻译到:
“of the
people
,
by the people
,
for the people
(民
有,民治、民享)
”
陈纳德将军听懂了。
许渊冲在中学时喜欢集邮,他有一张美国邮票,左边印着林肯,右边印着孙中山,
上面
写的就是林肯的这句话。这是许渊冲第一次在外语口译中崭露头角。
1948
年,
他到巴黎大学留学,
得以精通法语,
深入研究法国文学。
期间留法学生组团去罗马,
受到教皇接见,学生中只有他懂得意大利语,于是由他代表留学生讲话,可见他在
语言方
面的造诣之深。
在巴黎,许渊冲参加了留学生组织的
“
星期五学会
p>
”
,热情地学习马克思主义,
探讨救国救民
的道路,认识到报效祖国才是真正的出路。
1951
年,他与数
学家吴文
俊、画家吴冠中等一起回国后,被分配在北京外国语学院法文系任教。
历经坎坷,忍辱负重
许渊冲性格豪放,心直口快而胸无
城府。俗话说树大招风,言多必失,他因此
在历次政治运动中备受磨难。
早在
50
年代初期的
“
三反
”
运动中,
他的
蓬勃朝气就被
说成是
“
个人英雄主义<
/p>
”
和
“
名利思想
严重
”
,前后做了
7
< br>次检讨才勉强过关。接踵而
来的肃反运动更是厉害,他由于在陈纳德麾下当过翻译
,差点被打成国民党特务。
他据理
力争,被停职反省,批判检讨,被软禁达半年之久。幸好组织上在审查了一
年之后,得出
了
“
个人英雄主义思想膨胀
”
,按人民内部矛盾处理的结论,他才得以
幸免于难。
1956
< br>年,在提倡
“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
的短暂日子里,许渊冲早年翻译的德莱
顿的《一切为了爱情
》得以出版。接着他又与鲍文蔚合作,把秦兆阳的《农村散记》
译成法文,由外文出版社
出版。可惜好景不长,鲍文蔚在反右运动中被打成右派,
许渊冲在
1958
年的大跃进运动中也被批判为思想右倾,罪名是他主张学习外语要
“
少而精
”
,被认为是反
对
“
多快好省
”
的总路线。也许是个
“
老运动员
”<
/p>
的缘故吧,才华
横溢的许渊冲直到
38<
/p>
岁,才遇到了理解他的照君姑娘,两人于
1959
年一见钟情,
缔结良缘,从此相濡以沫,同甘共苦,至今已共度了将近半个世纪
的岁月。
可想而知,许渊冲在十年动乱中必定是在劫难逃。他经受了对知识分子的种种
凌辱,还
被补戴上
“
漏网右派
”
的帽子。所受的批判可谓荒诞之极:给美国空军当过
翻译,造反派硬说他是帮美
帝扔原子弹屠杀日本人民;见过罗马教皇,他就被当成
国民党潜伏在大陆的最危险的特务
。他不同意当时把
诗词译成分
行散文的
做法,烈日下被批斗的时候,嘴里嘀咕着用韵文翻译
诗
词。不料造反派竟因此污蔑他歪曲
思想,狠狠地
抽了他一百鞭子,
疼得他无法坐下,照君夫人只得把救生圈吹足了气给他当座垫。
1971
p>
年,
他被调到洛阳外国语学院任教,
完成了
诗词的翻译。
但直到
< br>“
文革
”
后的
< br>1978
年,他独自翻译的《
诗
词四十二首》的英
法格律体译本才得以出版。
诗译英法,舍我其谁
上世纪
80
年代中期,
我在巴黎高等社会科学院进修,
常到书店浏览,
p>
发现中国
的经典着作,
除了被汉学家译成法
文的四大名着之外,
其余只有一些薄薄的小册子,
几乎无人注意
。当年梁宗岱把陶潜的诗词译成法文,著名诗人瓦雷里深表赞赏,并
亲自为法译本作序。
我想如果有人能把唐诗宋词等中国文化的精粹译成外文,将使
世界更加了解中国。我自己
才疏学浅,只能感叹一番而已。不料时势造英雄,果然
出了一位精通中国古典诗词和英法
两种外语的大才:许渊冲先生。
凡是译者都知道译事之难,相比之下,诗歌讲究格律音韵,自然是难上加难。
-
-
-
-
-
-
-
-
-
上一篇:英语专业翻译方向毕业论文任务书1
下一篇:高考英语作文话题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