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沉淀的转化
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
在
25
℃时,
向
AgCl
的白色悬浊液中,
依次加
入等浓度的
KI
溶液和
Na
2
S
溶液,
观察到的现<
/p>
象是先出现黄色沉淀,最终出现黑色沉淀。已知有关物质的溶度积
K
sp
(25
℃
)
如表所示:
AgCl
1.8×10
-10
AgI
8.3×10
-17
Ag
2
S
6.3×10
-50
K
sp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沉淀转化的实质就是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
B
.溶解度小的沉淀可以转化为溶解度更小的沉淀
C
.
AgCl
固体在等物质的量浓
度的
NaCl
、
CaCl
2
溶液中的溶解度相同
D
.
25
℃
时,在饱和
AgCl
、
AgI
、
Ag
2
S
溶液中,所含
Ag
的浓度不同
+
【参考答案】
C
1
.实质: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
<
/p>
2
.规律:一般说来,溶解度小的沉淀容易转化成溶解度更小的沉
淀。沉淀的溶解度差别越
大,越容易转化。
3
.应用
(
1
)锅炉除垢:将
< br>CaSO
4
转化为
CaCO
p>
3
,离子方程式为
CaSO
4
+
(
2
)矿物转化:
CuSO
4
溶液遇
ZnS
转化为
CuS
,离子方程式为
Cu
+
ZnS===CuS
+
Zn
。
2
+
2
+
===CaCO
3
+
。
1
.实验:①0.1 mol·L
AgNO
3
溶液和
0.1 mol·L
NaCl
溶液等体积混合得到浊液
a<
/p>
,过
滤得到滤液
b
和白色沉淀
c
;
< br>②向滤液
b
中滴加
0.1
mol·L
KI
溶液,出现浑浊;
③向沉淀
c
中滴加
0.1 mol·L
KI
溶液,沉淀变为黄色。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
.浊液
a
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
AgCl(s)
B
.滤液
b
p>
中不含有
Ag
C
.③中颜色变化说明
AgCl
转化为<
/p>
AgI
D
.实验可以证明
AgI
比
AgCl
更难溶<
/p>
2
.
25 <
/p>
℃时,
K
sp
[
Mg(OH)
2
]
=5.61×10<
/p>
-
12
+
-
p>
1
-
1
-
1
-
1
Ag
+
(aq)
+
Cl
-
(aq)
,
K<
/p>
sp
[MgF
2
]
=7.42×10
-
1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
+
A
.
25
℃时,饱和
Mg(OH)
2
溶液与饱和
MgF
2
溶液相比,前者的
c
(Mg
)
大
B
.
25
℃时,在
Mg(OH)
2
的悬浊液中加入少量的
NH
4
Cl
p>
固体,
c
(Mg
)
增大
C
.
25
℃
时,
Mg(OH)
2
固体在
20 mL 0.01
mol·L
氨水中的
p>
K
sp
比在
20
mL 0.01 mol·L
-
1
-<
/p>
1
2
+
NH<
/p>
4
Cl
溶液中的
K
sp
小
D
.
25
℃
时,在
Mg(OH)
2
的悬浊液加入<
/p>
NaF
溶液后,
Mg(OH)
2
不可能转化成为
MgF
2
3
.钡
(Ba)
< br>和锶
(Sr)
及其化合物在工业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它们
在地壳中常以硫酸盐的形式
存在,
BaSO
4
和
SrSO
4
< br>都是难溶性盐。工业上提取钡和锶时首先将
BaSO
4<
/p>
和
SrSO
4
转
化成难
溶弱酸盐。
已知:
SrSO
4
(s)
SrCO
3
(s)
< br>2
+
Sr
(aq)
+
2
+
(aq)
p>
K
sp
=2.5×10
-
9
-
7
Sr
(aq)
+
(aq)
K
sp
=2.5×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