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中学生心理辅导概述
一、理论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心理健康至少应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无心理疾病;二是(
)
。
A
.意志品质健全
B
.人格统一完整
C
.自我意识正确
D
.有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
2
.下列哪项不属于心理健康的标准
?
(
)
A
.意志品质健全
B
.生活目标符合实际
C
.智力正常
D
.心理特点符合年龄特征
3
.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包括学会调适和(
)
。
A
.诊断问题
B
.克服障碍
C
.行为矫正
D
.寻求发展
4
.学会调适,包括调节与(
)两个方面。
A
.控制
B
.适应
C
.发展
D
.评价
5
.心理辅导的基本目标是(
)
。
A
.开发潜能
B
.寻求发展
C
.个案辅导
D
.学会调适
6
.下列哪项辅导不属于心理辅导的内容
?
< br>(
)
A
.学习辅导
B
.人格辅导
C
.生活辅导
D
.行为矫正辅导
7
.学校心理辅导主要服务的人群是(
)
。
A
.正常学生群体
B
.特殊学生群体
C
.有心理问题的学生
D
.极个别学生
8
.关于团体辅导的论述,错误的是(
)
。
A
p>
.团体辅导较个别辅导能更有效地发展其人际交往能力
B
.团体辅导工作效率高,是适合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形式
C
.团体辅导活动只适合有较严重心理问题的学
生,活动的主持者应受过相应的训练
D
.团体辅导是一种一对多的心理辅导方式
1
9
.下列对心理健康辅导的描述正确
的是(
)
。
A
p>
.心理健康素质和能力的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 br>B
.心理健康辅导一般都是通过说服教育来实现的
p>
C
.心理健康可以通过一两个具体的事件解说来提高认识
D
.心理健康可以通过一两个案例分析使人提高
认识
10.
关于中学生心理辅导内涵
的理解,下列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
。
A
.辅导对象为全体中学生
B
.以发展性和预防性辅导为主,治疗性为辅
C
.与学校教育协同进行
D
.辅导对象以个别学生为对象
(二)简答题
1.
心理辅导的内涵和基本特征是什么?
2.
如何区分心理问题、心理障碍与心理疾病?
3.
学校心理辅导与学校德育有何关系?
4.
简述我国大陆学校心理辅导经历的发展阶段及特点。
5.
简述我国学校心理辅导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
发展趋势。
6.
简述中学生的心理
特点及中学生心理辅导的含义。加强中学生心理辅导有何重要意
义?
7.
简述中学生心理辅导的目标和内容。
8.
简述中学生心理辅导的原则与途径。
9.
简述心理健康的标准。
10.
中学生易产生的发展性心理问题有哪些
?
(三)论述题
心理辅导与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有何关系?
二、实践操作题
(一)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一位家长
在星期一发现儿子上学时磨磨蹭蹭,
遂追问是怎么回事,
孩子犹
豫了半天才道
出实情。原来在上个星期二早上,班主任召开全班同学会议,
用无记名的方式评选
3
名
“
坏
学生”
。
这个
9
岁的小男孩,居然被同学选出了
18
条“罪状”
,成为“坏学生”
。当
天下午,年
级组长召集评选出来的“坏学生”开会,
对这
3
个孩子进行批评和警告,要求他们写一份检
查。这个
9
岁的孩子自从被评选为“坏学生”后,情绪一直非常
低落,总是想方设法找借口
逃学。学校的辅导老师决定采用团体辅导的方法帮助他们。<
/p>
问题:
(1)
什么是团体辅导
?
(2)
你认为该老师采用团体辅导的方法正确吗
?
为什么
?
(二)心理测试训练
使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并抽取受试者进行心理测试训练。
<
/p>
测试指导语:
下面是有关你近来心理状态的一些问题,
请你仔细阅读每一个题目,
然后
根据自己的实际情
况认真填写。
每一个题目没有对错之分。
请你尽快回答,
不要在每道题上
过多思索。每个题目后边都有
5
个等级供你选择,分别按照程度的高低用
1
< br>、
2
、
3
、
4
、
5
来
表示。
注意:
2
(1)
每个题目只能选一个等级,在相应的数字上画圈;
(2)
每个题目都要回答。
从
无
1.
我不喜欢参加学校的课外活动
2.
我心情时好时坏
3.
我做作业必须反复检查
4.
感到人们对我不友好,不喜欢我
5.
我感到苦闷
6.
我感到紧张或容易紧张
7.
我学习劲头时高时低
8.
我对现在的学校生活感到不适应
9.
我看不惯现在的社会风气
10.
为保证正确,做事必须做得很慢
11.
我的想法总与别人不一样
12.
总担心自己的衣服是否整齐
13.
我容易哭泣
14.
我感到前途没有希望
15.
我感到坐立不安,心神不定
16.
我经常责怪自己
17.
当别人看我或谈论我时,感到不自在
18.
感到别人不理解我,不同情我
19.
我时常发脾气,想控制但控制不住
20.
觉得别人想占我的便宜
21.
大叫或摔东西
22.
总在想一些不必要的事情
23.
必须反复洗手或反复数数
24.
总感到有人在背后谈论我
25.
时常与人争论、抬杠
26.
我觉得对大多数人都不可信任
27.
我对做作业的热情忽高忽低
<
/p>
28.
同学考试成绩比我高,我感到难过
29.
我不适应老师的教学方法
30.
老师对我不公平
31.
我感到学习负担很重
32.
我对同学忽冷忽热
33.
上课时,总担心老师会提问自己
34.
我无缘无故地突然感到害怕
35.
我对老师时而亲近,时而疏远
36.
一听说要考试,心里就感到紧张
37.
别的同学穿戴比我好、有钱,我感到不舒服
38.
我讨厌做作业
39.
家里环境干扰我的学习
3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轻
度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中
度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偏
重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严
重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40.
我讨厌上学
41.
我不喜欢班里的风气
42.
父母对我不公平
43.
感到心里烦躁
44.
我常常无精打采,提不起神来
45.
我感情容易受到别人的伤害
46.
觉得心里不踏实
47.
别人对我的表现评价不恰当
48.
明知担心没用,但总害怕考不好
49.
总觉得别人跟我作对
50.
我容易激动和烦恼
51.
同异性在一起时,感到害羞不自在
52.
有想伤害他人或打人的冲动
53.
我对父母时而亲热,时而冷淡
54.
我对比我强的同学并不服气
55.
我讨厌考试
56.
心里总觉得有事
57.
经常有自杀的念头
58.
有想摔东西的冲动
59.
要求别人十全十美
60.
同学考试成绩比我高,但能力并不比我强
注:此量表由中国科学院心理科学研究所王极盛等人编制。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评定说明:
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共<
/p>
60
项,分为
10
个因子,各因子所包括的项目如下。
(1)
强迫症状:包括第
3
、
10
、
12
、
22
、
23
、
48
共
6
项。该因子反映受试者做作业必须
反复检查,总在想一些不必要的事情,总害怕考试成绩不好等强迫症状。
(2)
偏执:包括第
11
、
20
、
24
、
26
、
47
、
49
共
6<
/p>
项。该因子反映受试者觉得别人占自
己便宜,别人在背后议论自己
,
对多数人不信任,
总感觉别人对自己评价不适当、
别人跟自
己作对等偏执问题。
(3)
敌对:包括第
19
、
21
、
25
、
50
、
52
、
58
共
6
项。该因子反映受试者控制不住自己
的脾气,经常与别人争论,容易激动,有
摔东西的冲动等等。
(4)
人际关
系紧张与敏感:包括第
4
、
17
、
18
、
45
、
51
、
59
共
6
项。该因子反映受试者
< br>对人际关系缺乏自信,
总感觉别人不理解自己、
别人对自
己不友好等等,
感情容易受到伤害,
对别人求全责备,同异性在
一起感到不自在等问题。
(5)
抑
郁:包括第
5
、
13
< br>、
14
、
16
< br>、
44
、
57
< br>共
6
项。该因子反映受试者感到生活单调,
自己没有前途,容易哭泣,责备自己,无精打采等问题。
(6)
焦虑:包括第
6
、
15
、
34
、
43
、
46
、
56
共
6
项。该因子反映受试者感到紧张,心神
不定,无缘无故的害怕,心里烦躁,心里
不踏实等问题。
(7)
学习压力:
包括第
31
、
33
、
36
、
38
、
40
、
55
共
6
项。该因子反映受试者感到学习
负担重,怕老师提问,讨厌做作业,讨厌上学,害怕和讨厌考试等问题。
(8)
适应不良:包括第
1
、
8
、
9
、
29
、
39
、
41
共
6
项。该因子反映受试者对学校生活不
适应,不愿参加课外活动,不适应老师的教
学方法,不适应家里的学习环境等问题。
(9)
情绪不平衡:包括第
2
、
7
、
27
、
3
2
、
35
、
5
3
共
6
项。该因子反映受试者对待老师
、
4
-
-
-
-
-
-
-
-
-
上一篇:院感知识考试题与答案
下一篇:注塑模具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