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英语 >

转 可能的词性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1-02-12 16:35
tags:

-

2021年2月12日发(作者:gilt)




可能的词性




关于词性,



可能



属于什么词


?

可以做副词吗


?


第一种:成分词


(


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的


)


,包括


(1)


名词、


(2)


动词、


(3)



容词和


(4)


副词



第二种:特殊 成分词


(


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但具有特殊性的


)


,包括


(1)


< p>
词、


(2)


量词、


(3)


代词和


(4)


拟音词

< br>


第三种:非成分词


(


不能单独 充当句子成分的


)


,包括


(1)


介词、


(2)


连词和


(3)


助词。



其他体例也与此差不多 ,比如有的把数量词合为一个词类的,有的还提出


了语气词,有的还从传统的形容词中拉 出两个新词类,叫什么



状态词





区别




,有的把拟音词叫做象声词,等等。还有的在大类上把词类概括为

< p>


实词



< br>


虚词



的,比如上面的第一种和第 二种应该属于



实词


的范畴,而后面的一种


应该算



虚词



。所谓实虚,基本上就是根据能否充当句子成分尤其是主要的句


子成分而言的。实词比较实在,虚词比较空灵,后者主要起语法作用。

< br>


这里不对各种大同小异的分类法一一评论,只从以上这种典型的分类出发,


评论一番。究竟是根据什么把词分成这些种类的呢


?


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吗


?


如果


仔 细考查,不难发现,传统语法的所有这些分类法都是基于两个标准的:一个


是语义,一个 是功能


(


语法功能


)

< br>。我认为,问题正好就出在了这里!我们无论


给什么分类,都只能根据一个标准, 而不能使用两个,即



双重标准



。使用双


重标准,是无法做出任何科学的分类的,因为这本身就是一个自 相矛盾的做法!


比如



男女老少



就不是一个科学的分类:一方面按照年龄,一方面又按照性别,


到底按照什么啊


?


当然,那仅仅是一个成语,说 明各种人都有了,并非代表科学


的分类


(


如果作为分类,那显然是行不通的


)




请看,



名词





动词





形容词





数词





量词





代词



和< /p>



拟音词



这些概念 都是根据语义而提出的,而只有



介词


< /p>




副词





连词





助词




根据语法功能而提出来的。就是说,在这十一类中,有一多半是按照语义定义


的,只有一少半是按照功能定义的。比如,说名词是


< br>指称事物的



,是



表示人


物事地的词



更早的说法 干脆就把它说成是



事物的名称



;说动词是



表示行


为活 动的词



;说形容词是


< br>表示性质状态的词



;说数词是


< /p>


起计数作用的词




说量词是



表示计量单位的词



,说代词是



指代某种思想对象的词



,说拟音词




对声音的模拟



。这些概念当然都是语义概念,而非语 法概念。相反,传统


上的



介词



在语法构造中起中介作用的词


)




副词



作状语的词、修饰谓词的



)




连词



起连接作用的 词


)




助词< /p>



起附加作用的词


)


概念则是按照语法功


能定义的。



不 言而喻,我们是在谈论语法,



词性



本来就是一个语法概念,而非语义


概念。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仅仅 按照语法功能


(


或叫


< br>句法功能



这一条标准


来划分词性 呢


?


谈到这里,我们不禁想到了这些概念的来源。它们最初是 从哪里来的呢


?



看是产生于翻译。因 为汉语虽然也有自己的语法但是系统地研究汉语语法仅仅


是近代的事,而且是从模仿西方 语言的语法体系开始的。我们的许多语法概念


都是从西方语言借用过来的,是翻译的产物 。那么,这些概念的翻译是否准确


?


由于长期以来就这么用惯了 ,大多数人似乎已经对此麻木了,不再思考一个为


什么了,都觉得很自然了。其实,我看 并不然。首先,这类翻译就不是那么准


确的和科学的。看一看英语,就可以知道。所谓的


noun(


名词


)


verb(


动词


)



adjective(


形容词

)



adverb(


副词


)


,都仅仅是一种语法概念,而非语义概念。


我 们的



名词



、< /p>



动词





形容词



等之类的翻译法 都不能反映出原初的含义,


而仅仅是按照我们的理解行事的结果。好像

< br>


名词



就一定和

< br>




有关,



动词



就一定和行为动作有关,



形容词



就一定要和状 态性质有关,等等。其实,这


些词类在外语中往往都有自己固定的形态,人们一看就可以 知道个差不多


(


并不


是根据词义来判断 ,首先是根据词形和功能来判断的


)


。搬用到汉语里,就麻烦< /p>


了:语义成了判断的最重要的标准


(


如果 不是唯一的标准的话


)


,而语法功能则


退到了次要的地位。为什么呢


?


因为汉语的词基本上没有任何固 定的词性标志,


有的仅仅是意义的不同!那么,对两种根本不同的语言套用这相同的语法 概念,


能不出错吗


?


本来,词性是个地 地道道的语法概念,而这样一来,它却成了一个


语义概念


(


尤其是翻译的误导所致


)


。当初的翻译是不 是仅仅出于汉语只有意义


区别而无形态区别这一特点而产生的呢


?


应该说,误解最初是由翻译引起的。这


种翻译的最大要害就是 只看见了语义而忽视了语法,而这恰恰就造成了舍本逐


末甚至颠倒是非的结果!



比如英语,说



是名词 ,仅仅因为它是处于名词


(noun)


的形式,


并非是说它不可以表示行为动作


(


革命



当然就是一种行为、一种动作啊!


)

< br>。



beauty(


美、美丽< /p>


)


是名词,也仅仅是因为它处于


noun


的形式,而非因为它


不可表示状态性质之意

(




当然可以指一种状态或性质啊


)



silence(


肃静、


寂静


)


当然就是一种状 态,但它只能当名词用,而要想表示



安静的


,就必须变


换其形式而使用那个形容词形式的


silent


。外语中同一意义的词只要采用不同


的 形式就可以变成名、动、形、副词等各种词性


(


比如一个


beauty,


可以有


beautiful, beautifully,beautify


等不同的词性形式


)


。所以,词性概念根本


就不是根据语义而来的,而只是根据语 法作用


(


包括特殊的语法形式


)


而来的。


说到底,词性根本就不是一个语义的问题,而仅仅是一个语法 功能和语法形式


的问题


(


虽然在具体操 作上常常与语义有关联


)


。比如外语的



动词



并非指词义


上的动


(


动作、行为之类


)


而是指在语言中的动态作用


--


作谓语。准确的 说法应


该是



谓词





当然,外语中也存在着把语义和 语法混淆起来的混乱现象,比如



代词


< /p>




数词





拟音词



等,就不是根据句法功能划分的,而它们的语言里也有。可见,


我们汉语的语 法中的混乱不仅仅是来源于翻译,也和外语语法本身的不够科学


有关。不过对于外语,我 们没有必要说什么,先把我们自己的问题解决好就行


了。



汉语词性的新定义



那么,汉语究竟有 没有词性呢


?


能仅仅根据汉语单词的形式不固定就说汉语


根本就不存在



词性


< /p>


这种语法概念吗


?


当然也不能。因为词性 主要是一个语法功


能的概念


(


虽然也包 括语法形态


)


,所以,即使形态不固定、无规律的语言,也


是有词性的,那就是根据不同的语法作用来定词性。我以为,只要我们首先搞


清了定义的标准,就好办了


,


一切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我发现,



实 词





虚词





体词

< p>




谓词

< br>


这类概念都很好,都是纯粹的


语法概念。不过这些都是较 大的概念,需要细化。我们就循着这样的路线重新


给词性定义一下。


能做而且主要做主语和宾语的词属于


体词



当然也不仅限于做主语和宾语,


比如还可以做主语的补语和宾语的补语


)


。能做谓语而且主要 做谓语的词属于



谓词


< br>。这两类词都可以归入



实词



的范畴,而介词、连词、助词等可以归入



虚 词



的范畴。此外,在实词中还有两个附加词类

< br>--


修饰体词的词和修饰谓词的


词,就是能作定语的词和 能作状语


(


包括前置和后置


)


的词。它们可以分别叫








状词< /p>


(


是否仍沿用



副 词





定词



除了做前置的定语外,还可以放在判


断性的 动词等特殊动词之后做主语的补语


(


比如在


这个是大的



中,

< br>


大的



就是


主语补语


)



拟音词基本上属于谓词,有时也属于体词,所以,没必要在语法上单独提


出这个概念 。数词和量词也都兼有体词的功能和定词的功能,有时还可以有其


他功能,所以,它们是 特殊的词类,可以单独讨论,不过也没必要做为单独的


词性对待。代词是个非常复杂的概 念,基本上属于体词,有时也可以做定词


(


< br>词的附类


)


,有的代词也代指其他词类,比如谓词、定词 和状词。例如,



怎么


< br>就是代指状词的。可以保留这个术语,但也无必要把它作为一个语法上的词性


对待 。拟音词的情况也是如此,仅仅是个语义概念。



在体词中包括 传统意义上的



名词




代词





数词





量词



等。在谓词


中包括传统意义上的



动词

< br>




形容词



。汉语的



形容词


可以直接作谓语,这


是汉语的一大特点;其他语言一般不能 ,往往还要加上一个动词,即只有动词


才能作谓语。例如:这个很大。她很幸福。英语必 须说成


This is very


is very happy.


而不能说


This very big,She very happy


。所以,汉


语的



形容词



有时可以算作谓词,而其他语言 一般不能。




形容词

< br>


的原初英文词是


adjective

,它本来是



名词的修饰词或描写词、


非独立的词



的意思,因而它的基本作用是做定语,即做体词的 附属成分


)


,但


有时也直接做谓语


(


如前例


)


或表语


(


比如处于判断动词后:这是大的


)< /p>


,但不能


做状语


(


前置的或后置的


)(


注意:按照我的语法体系,传统的



补语



是被我看作



后置状语




)(


做状语的



形容词



应该算作



副词



。所以,在这一点上它是和


< p>
状词



副词


)


有严格的区别的。从它的整个含义看,它既有



定词< /p>



的功能,又



< /p>


谓词



的功能,所以可以看作是

< p>


体词



< br>


谓词



两种功能兼有的词类。具体


而言,可以把



形容词

< br>


分成



定语形容词





谓语形容词





补语形容词



三小



(

有的词是三种功能兼有的


)


。但一定要把它从



状语




状词



中排除出去。


那么,



定语形容词


< p>



补语形容词


< p>
注意:我说的



补语



是指主语补语或宾语


补语,不是传统的汉语语法的


补语



可以并入


定词



之内,而


谓语形容词



以归入



谓词



之内。


(


关于补语和谓语的区别,要根据前面是否有动词。例 如:



这是大的



中的



大的



属于 主语补语,而



这个很大



中的





则是谓语。


)


传统的



副词



概念比较窄,而且确实是按照语法标准提出的, 即做状语的


词。所以,这个概念可以保留。或换一种说法,叫


< /p>


状词



。在英语中,



副词





状语



同出一源:一个叫

adverb,


一个叫


adverbial


。那是很科学的。所以,


我仍主张把


< br>副词



改为



状词





< /p>


动词



这个概念可以保留,但是必须重新定 义:它的含义不是指语义上的



行为动作



之类,而是指语法功能上的动态特点,即直接做谓语的功能。谓词,

是句子的核心,是其最活跃的部分


(


句子的生命之体现。一 般而言,一个句子可


以无体词,但是不能无谓词


)




动词


基本上等于



谓词


< br>,但又不尽然。应该说,



谓词


< /p>


是一个较宽的概念,是高一级的概念,而



动词



被包含其中,是下一级


的概念。如 果说在其他语言


(


比如英语


)


中谓词就是动词,那么,在汉语中谓词


还更宽一些,不仅包含动词。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汉语里,甚至



动词




< p>
形容词



的界限有时都不明


显。例如,在



他很高兴





他很同意


< br>这两个句子里,你凭什么说



高兴



就一


定是形容词而


同意



就一定是动词


?


且不说二者在这里起的语法作用是完全一样


的,而且,在语义上,

< p>


高兴



< br>


同意



都可以表示一种心理状态啊 !如果翻译


成外语,我们对这两个都可以使用动词


(

< p>
或形容词


)


形式,不一定使用形容词和

< p>
动词两种词类。因此,在做谓词使用的时候,也很难区别开



动词





形容词




那么,笼统地叫

< p>


谓词



还真似乎是一种更明 智的选择呢!



总结起来,我的重新定义结果如下:笼统地分成



实词





虚词



两大范畴


(


根据是否直接充当句子成分


)


。在



实词


< br>中包括



体词




谓词





定词








四个小类。而在



体词



中包括



名词


< p>



代词


< br>代词也可被包括在其他大类


中,因为它不光代替体词


)< /p>




数词





量词



数量词也可能具有定词的功能或


其他功能


)

< p>
等;在



谓词



中包括



动词





形容词


。在



定词



中包括



定语形容





补语形容词


以及



名词





数词





量词



,甚至



代词



等。在



状词


< br>中


仅仅包括



副词



,或干脆就把



副词

< p>




状词

< br>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12 16:35,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644653.html

转 可能的词性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