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英语 >

曹操注孙子兵法译注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1-02-12 08:43
tags:

-

2021年2月12日发(作者:时尚英文)










曹操注孙子兵法译注







孙子序













这是曹操给《孙子》作注时写的序言,时间不详。在这里,曹操总结了历史的和自己的斗争经 验,指出研究军事掌


握军队和驾驭战争规律的重要性,还阐述了军事和政治、经济等方面 的关系。是研究曹操军事、政治思想的重要资


料。







操闻上古有弧矢之利②,


《论语》曰“足兵”③,

< br>《尚书》八政曰“师”④,


《易》曰“师贞丈人吉”⑤,


《诗》


曰“王赫斯怒,爱整其旅”⑥,黄帝、汤、武咸用于戚以济世也⑦。


《司马法》曰:


“人故杀人,杀之可也。


”⑧恃


武者灭,恃文者亡,夫差、偃下是也⑨。圣人之用兵,戢而时动⑩,不得己而用之。吾观兵书 战策多矣,孙武所著


深矣。孙子者,齐人也,名武,为吴王阖闾作《兵法》一十三篇⑾, 试之妇人,卒以为将⑿,西破强楚入郢⒀,北


威齐、晋⒁。后百岁余有孙膑,是武之后也 ⒂。审计重举⒃,明画深图⒄,不可相诬。而但世人未之深亮训说⒅,


况文烦富,行于世 者,失其旨要,故撰为略解焉⒆。



《岱南阁丛书》本《孙子十 家注》



《御览》二七○“足兵”上


有 “足食”二字,


“恃武”


“恃文”作“用武”

< br>“用文”



“圣人之用兵”作“圣贤之于兵也”



“百岁余”作“百余岁”


< br>又自“孙子者”以下五十字,据《御览》补。








①《孙子》


:即《孙子兵法》


,是我国现存 最早的一部兵书,也是世界著名的古



代军事理论著作。它总结 了战


争的实践经验,具有朴素的军事辩证法思想。作者孙武。







②上古:远古,指原始社会。



弧:弓。



矢:箭。







③《论语》


:儒家经典之一,是孔丘的后学编写的以孔丘为主的言行录。


“足兵”


,语出《论语


?


颜渊》








④《尚书》


:是我国古代社会商、周 统治者发布的文告汇编,包括后人追叙唐



虞和夏代的事。



八政:出自


《尚



?


洪范》



“八政”为:食、货(货



币)


、祀(祭祀)


、司空(水利土建筑)


、司徒(民政)


、司寇(刑法)


、宾(外

< p>
交)


、师(军队)









《易》



《易经 》



是殷、


周时期卜卦用的书。


贞:


正,


正义。



丈人:



对老人的敬称,


这里指军队的统帅。



吉:


吉利,指打胜仗。







⑥《诗》



《诗经》


,我国古代诗歌总集。引文见《大雅


?


皇矣》



“王赫斯怒,爰整其旅”


,指密国(在今甘肃灵


台县西)


兴兵侵入阮国


(在今甘肃泾川县东 南)



周文王赫然震怒,


于是整顿军队 去制止。




he

贺)



发怒的样子。


< p>
爰(


yuan


员)


:于是 ,因此。



旅:军队。







⑦黄帝:轩辕(


xuan yuan


宣园)氏,传说中的古帝。汤:商朝开国的王。



武:周武王。



咸:都。



干戚:盾

< br>牌和斧,是兵器。这里指黄帝征蚩尤,汤伐桀,武王伐纣。







⑧《司马法》


:见页


82

< br>注。



人故杀人,杀之可也;此句在现存《司马法》中为 :


“是故杀人安人,杀之可也。



意思 是:为了安定民众,杀一些危害人民的人是可以的。







⑨恃:依仗。



夫差?春秋时吴国的国 王,曾打败越国,释放子越王勾践,以后只靠武力,向北和齐、晋争强,


不注意政治改革 ,结果为越王所灭。偃(


yan


眼)王:即徐偃王。周朝的诸侯 。


《韩非于


?


五蠹》说他好行“仁义”



杨文王出兵把它消灭了。







⑩戢(


ji


即)


: 收藏。







⑾吴王阖闾(


he


lu


合驴)


:吴王夫差的父亲,名光。他用孙武为将, 采纳楚国逃来的大臣伍于胥的意见,打败


了楚国,威振中国。后来在与越王勾践的战争中 受伤而死。







⑿试之妇人:据《史记

< p>
?


孙子传》


:吴王阖闾命他操练宫女。他把她们分 为两队,由吴王的两个爱妾当队长。操


练时宫女们哄笑不止,孙武下令杀了两个队长。再 进行操练,队伍非常严整,



卒:终于。







⒀楚:春秋时强国。



郢(影)


:是楚国的都城,在今湖北省江陵县。破楚入郢:据《史记


?


吴太伯世家》载:


吴王阖闾九年(公元前


506


年)


,采纳伍于胥、孙武的计策,大败楚军,攻入楚都郢,楚昭 王逃到陨、随等地,秦


出兵救楚,阖闾乃引军还吴。







⒁齐、晋:春秋时强国,在今山东、山西省。吴王夫差七年(公元前


489


年)


,兴师北伐,打败齐国,与晋定

公会于黄池(今河南封丘县南)


,争为长。当时吴国强盛,对北方的齐、晋两国是很 大的威胁。







⒂孙膑(


bin


鬓)


:战国时齐人,孙武的后代。也是古代著名军事家。 齐威王任命他为军师,曾两次大败魏国。


著有《孙膑兵法》


,东 汉时已失传。


1972



4

< p>
月,我国考古工作者在山东临沂银雀山发掘的两座西汉墓葬中,发现


了《孙 膑兵法》竹简


232


枚,文物出版社已整理出版。







⒃审:详细、周密。计:计划,重举:慎重地采取军事行动。







⒄画:同“划”


,计划。图,谋略。







⒅亮:透彻。







⒆撰( 赚)


:编写。略解:相传《孙子》十三篇,是经曹操删定的,并加注释:









我听说 远古时候就有弓箭的应用,


《论语》上说:


“要有足够的武装力 量”



《尚书》所说的八样政事中就有“军

事”



《周易》上说:


“出兵是正 义的,主帅就吉利”



《诗经》上说:


“周文王赫然震怒,于是整顿他的军队”


,轩辕


黄帝,商汤王, 周武王都是用武装力量拯救社会的。


《司马法》上说:


“谁故意 杀死无罪的人,就可以杀他。


”单靠


武力的要灭亡,只讲“仁义 ”的要亡国,吴王夫差和徐偃王就是两个例子。圣人用兵,只作准备,必要时才动用,


是 不得已而用兵啊。







我读过的兵书和战史很多了,孙武 所著的兵法写得很深刻了。孙子,名武,是齐国人,为吴王阖闾作《兵法》


十三篇,


吴王让他按照兵法训练妇女,


终于用他为将军,

向西打败了强大的楚国,


攻入郢都,


向北威胁齐国和晋国。


百余年后叉出个军事家孙膑,是孙武的后代。







《孙子》周密地制定作战计划和慎重地采取军事行动,都是十分明确和深刻的,是不容曲解的 。然而人们还没


有对它作过深刻透彻的解说,况且文字繁多,流行于世间的,失去了原作 的精神实质,所以加以删定和注解。











孙子注













《孙子兵法》传世以后,历代有不少人为它作注,在现存《孙子兵法》的注释中,三国时期的 曹操的注最早、最好、


最有特色。他在三百多条注释中,充分肯定和正确阐发了孙武的军 事思想,并根据秦汉以来战争的特点和他自己的


实战经验加以发挥和补充,具有很高的价 值。







曹操正确地阐发了孙武“以法治军”的原则。他不仅赞同孙武 关于开明政治、严肃军纪的论述,还进一步提出


了“设而不犯,犯而必诛”的主张。曹操 鲜明地提出了“礼不可以治兵”的主张,使军队为他革新进步的政治路线


服务,从而打败 了兵多将广、繁礼多仪的袁绍等世家豪族,统一了中国北方。







曹操对 孙武的战略思想也有所发挥。孙武战略思想的基点是:有备无患,首先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曹操更加

< p>
明确地提出“安不忘危,常设备也”


。曹操在统一中国北方的战争中,正是 如此。他置屯田,练兵马,战官渡,征


乌桓,可谓戎马一生。死前还在《遗令》中说:< /p>


“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


”不忘革新,不忘征战,甚至命令 部


下,不能因为给他办丧事而放松边防军务。







曹操很赞赏孙武的战略战术,有很多精彩的解释和发挥。比如,他主张“兵无常势,盈缩随敌 ”


,提倡根据敌


情变化,主动灵活地用兵。他在军事实践中贯彻 了这一原则,断敌粮道,善出奇兵,常常以弱用强。他对孙武的战


略战术原则,既能领会 其实质,也能根据具体情况予以变通。例如,在注孙武的“十则围之”一句时,曹操指出,


我兵力十倍于敌就包围它,是指双方将帅智勇相等、士兵的作战能力强弱相同的情况下才如此,如果敌弱我强, 就


不必用十倍于敌的兵力。







总之, 曹操的注释反映了他卓越的军事见解,同时也更加丰富了《孙子兵法》的内容。





















本篇在《孙子兵法》中具有总纲性 质,它涉及到了有关战争的某些根本问题,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孙子的军事思


想。







孙子体察到战争的胜负取决于必要的物质条件,即“道”



“天”



“地”



“将”



“ 法”等政治、经济诸因素。所


以他主张战前应对敌我双方的各种情况进行全面、深入的分 析和比较,这样就能做到未战而预知胜负。另一方面,


孙子也认识到战争有其自身的规律 ,必员充分利用客观条件,周密地研究计划,灵活地运用战术,


“攻其不备,出


其不意”


,才能克敌制胜。







应该看到,两千多年前,对战争能有这种朴素唯物主义的理解,在灵活运用战术原则的论述中 已经具有这么深


湛的辩证因素,孙子不愧是一位“中国古代大军事学家”








曹操忠实于孙子的军事思想,对本 篇的基本观点做了简明、准确的注释,并有所补充和发挥。







※(曹 操曰:计者,选将、量①敌、度②地、料③卒、远近、险易④,计于庙堂⑤也。


)※这句 话是曹操为《计


篇》写的题解,以下各篇第一句都是曹操为当篇写的题解。





①量:计量众寡。





②度,测算远近。





③料:估量。





④易:平坦。





⑤计于庙堂:庙堂,祖庙,古时出 兵,先在祖庙举行仪式,研究、制定作战计划,这就叫做“计于庙堂”


,或称“庙


算”



(曹操说:所谓“计”


,就是把选任我方将领,称量敌人实力,测知地形,估量兵力以及路程的远近,地势的

< br>险易等事项,预先谋划好。








孙子曰 :兵①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②也。





①兵:武器,这里指战争。





②察:考察、研究。







故经之 以五事①校之以计②而索③其情,


(曹操曰:


谓下五事七计,< /p>


求彼我之情也。



一曰道,


二曰天,


三曰地,


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 同意也④,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曹操曰:谓道之以教令⑤。


危者,危疑也。


)天者,阴阳⑥、寒暑。时制也。

(曹操曰:顺天行诛⑦,因⑧阴阳四时之制。故《司马法》⑨曰:


“冬夏不兴师,所 以兼爱民也⑩。



)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曹操曰:言以九地形势不同,因时制利


⑾也。论在《九地篇》中。< /p>


)将者,智、信⑿,仁⒀、能、严⒁也。


(曹操曰:将宜五德备⒂ 也。


)法者,曲制⒃、


官道、主用⒄也。


(曹操曰:部曲⒅、幡帜⒆、金鼓⒇之制也。官者,百官之分


(21)


也。道者,粮路也。主者,主军


费用也。


)凡此五者, 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


(曹操曰;同闻五者,将知 其变



(22)


,即胜也。索其情者, 胜负之情。


)曰:主孰有道?(曹操曰:道德智能。


)将孰有能 ?天地孰得?(曹操曰:


天时,地利。


)法令孰行?(曹操曰: 设


(23)


而不犯,犯而必诛


(24)



)兵众孰强?士卒孰练


(25)


?赏罚孰明?吾以此


知胜负矣。


(曹操曰: 以七事计之,知胜负矣。






①经之以五事:经,衡量。经之以五事,用道、天,地,将、 法五大项目进行衡量。





②校(


jiao


叫)之以计:校,比较。校之以 汁,就“主孰有道”等七方面的估算加以比较。





③索:探求。





④令民与上同意也:令,使。上, 指国君,意,意向。这句话的意思是,使人民和国君的意向相同。





⑤道之以教令:道,同“导”


。道之以教令,用法令来教化人民。





⑥阴阳:我国古代哲学家往往指一对既对立又有联系的现象或 事物为阴阳,如“天地”



“昼夜”



“高低”



“向背”

< br>等,这里专指阴晴。





⑦顺天行诛:在“天时”适宜的情况下出兵作战。





⑧因:遵循。依照。





⑨《司马法》


:古代的一部兵书。





⑩所以兼爱民也:为的是既照顾本 国人民的利益,也照顾敌国人民的利益。





⑾因时制利:时,当时的实际情况。这句话的意思是,根据所 处的地形实际来决定如何有效地利用地形。⑿信:这


里指有功必赏,有罪必罚。⒀仁:关 心士卒,爱护人民。这里的“仁”


,与孔丘鼓吹的“仁”是根本不同的。





⒁严:威严,这里指严格执行法令。





⒂备:具备。





⒃曲制:曲,部曲,古代军队的编 制。制,古代军队作战指挥信号的规定。





⒄主用:主,掌管。主用,掌管军队的经费开支。





⒅部曲:


“部”与“曲”都是占代军队中的编制单位,这里用来代表各级编制。





⒆幡(


f an


帆)帜:旗帜,古代用来通讯联络的工具。





⒇金鼓:金,锣,锣和鼓都是古代作战时用于指挥的工具。





(21)


百官之分:分,职责。百官之分,各级官员的职责。





(22)


变极:深刻的变化。





(23)


设:规定。





(24)


诛:惩罚。





(25)


练:训练有素。







将听吾计①,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曹 操曰:不能定计,则退②而去③也。


)计利


以④听,乃为之势以 佐其外⑤。


(曹操曰:常法之外也。


)势者,因利而制权⑥也。


(曹操曰:制由权也,权因事制


也⑦。






①将 听吾计,将,如果。听,听取、采纳。将听吾计,如果采纳我的计策。





②退:引退,辞职。





③去:离开。





④以:而。





⑤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就制定一个机动方案来作为作战计划的 补充。





⑥权:权变。





⑦制由权也,权因事制也:机动方案的制定,应遵循随机应变 的原则,如何随机应变,又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







兵者, 诡道①也。


(曹操曰:兵无常形,以诡诈为道。


)故能而示之不 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


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


(曹操曰:敌治实②须备之也。


)强而避之,


(曹操曰:避其所长也。


)怒而


挠③之,


(曹操曰:待其衰懈也。


)卑④而骄之,佚⑤而劳之,


(曹操 曰:以利劳之。


)亲而离⑥之,


(曹操曰:以间


⑦离之。


)攻其无行,出其不意。


(曹操曰:击其懈怠 ,出其空虚。


)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曹操曰:传犹泄也 。


兵无常势⑧,水无常形,临敌变化,不可先传也。故料敌在心,察机⑨在目也。






①诡道:诡诈的行动,这里指靠迷惑敌人的手段取胜。





②治实:军队管理得无懈可击。





③挠:扰乱,这里指挑逗。





④卑:低下、卑谦,这里是谨慎的意思。





⑤佚:同“逸”


,安逸。





⑥离:离间。





⑦间(


jian

箭)


:间谍。





⑧常势:这里指固定的作战方法。





⑨机:战机。







夫未战 而庙算胜者,得算多①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②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

< p>
此观之,胜负见矣。


(曹操曰:以吾道观之矣。






①得算 多:得算,指通过“五事”



“七计”进行比较后,能预见到的 有利条件。得算多,即胜利的条件充分。





②多算:谋划得周密。









孙子说: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它 关系着人民的生死,决定着社稷的存亡,不能不仔细研究,慎重对待。







因此,应该用“五事”进行衡量,从七个方面加以比较,以便了解敌我双方的情况。


(曹操说:说的是下面的


“道”



“天”



“地”



“将”



“法”和“主孰有道”等。

< p>
“索其情”是了解敌我双方的情况。



“五事”< /p>


,第一是“道,


第二是“天”


,第三是“ 地”


,第四是“将”


,第五是“法”



“道”


,是指推行进步政治,使人民和国君意向相同。能


做到这一点,听凭你如何驱遣,他们也不会畏惧、迟疑。


(曹操说:用 政策。法令教化人民。危就是疑惧。



“天”

< br>,


是指阴雨、晴天、严寒。酷热等天候季节变化的规律。


(曹操说:在“天时”适宜的情况下出兵作战。所以,


《司马


法 》上说:


“冬夏不出兵作战,这是为了既照顾本国人民的利益,也照顾敌国人民的利益。




“地”


, 是指道路地远、


近,地形的险要、平坦、广阔、狭窄和“死地”



“生地”等地理条件,


(曹操说:是说因为各种地形的情况不 一样,


必须根据当时所处的地形实际来决定如何有效地利用地形。这方面的论述包含在《 九地篇》中。



“将”是指将领的


才智 、信用、仁慈、勇敢、威严。


(曹操说:将帅应该具备这五种品德。


“法”是指关于军队的组织编制、指挥联


络信号、各级官 员职守,以及后勤供应、军费开支等事项的规定。


(曹操说:


“ 曲制”是指军队编制。联络、指挥等


项的制度规定。


“官”是指 各级官员的职责。


“道”是指粮道。


“主用”是指掌管军队的费 用开支。


)这五项,将帅没


有哪一个毫无所知,然而只有能深刻 理解的人,才能取得胜利;不能深刻理解,就不能取得胜利。所以,还必须依


据有关这些 方面的具体筹算加以比较,以便探求谁胜谁负的可能性。


(曹操说:对“五事”同样都懂 一些,谁真正


懂得“五事”在不同情况下的不同效用,谁就能取得胜利。


“索其情”的“情”


,在这里是指谁胜谁负的可能性。



究竟哪一方君主政治进步?(曹操说:君主应推行好的政治,将领应足智多谋,有才能 。


)哪一方将领有才能?哪


一方能得天时、地利之助?(曹操说 :天、地是指天时、地利。


)哪一方法令能贯彻执行?(曹操说:军中规定的

< p>
法令制度不许违犯,违犯了一定严惩。


)哪一方军队强大?哪一方士卒精干 ?哪一方赏罚严明?我们根据这番比较


的结果,就可以判断谁胜谁负了。


(曹操说:据这七方面的比较来估算,就可以预知胜负了。


)如果采纳我的计策 ,


用我带兵打仗,


一定能胜利,


那我就 留下。倘若不按我的计策办,


虽然用我带兵打仗,


也一定会失败 ,


那我就离去。


(曹操说:不能决定计策,就应该辞丢官职,离 开那里。


)计划周密而且被采纳了,就进一步制定一个“机动”的


方案来作为作战计划的补充。


(曹操说:其外,是指正规作战方案之外。


)这里所说的“机动方案”


,就是依据有利


条件来随 机应变。


(曹操说:机动方案的制定要遵循随机应变的原则,如何随机应变,又要依据具 体情况来决定。








战争, 是一种靠迷惑敌人取胜的行为。


(曹操说:战争没有固定的格局,要以灵活多变能迷惑敌 人为原则。


)因


此,能打却显示出不能打的样子;想打却显示出 不想打的样子;近击反佯示准备远袭;远袭则佯示行将近击。敌人


贪利,就用小利引诱敌 人;敌人混乱,则应趁机攻取;敌人兵力充实,必须注意防备;


(曹操说:敌军管理得无 懈


可击,必须防备它。


)敌人兵力强盛,定要避其锋芒;


(曹操说:要避开敌人的长处。


)敌人盛怒急于求战,应当故


意挑逗它而不与决战;


(曹操说:等敌人士气衰落,斗志松懈的时候,再 去决战。


)敌人谨慎,要诱使它轻敌冒进;


敌人安逸,应迫使它 疲于奔命。


(曹操说:用小利引诱敌人,使敌人奔走疲劳。


)攻 其无备,出其不意;


(曹操说:


攻击战斗意志薄弱的敌人,


出击敌人空虚的营垒。



这些都是军事家所 以取胜的妙诀,


是不可以预先刻板规定的。


(曹


操说:传,就是泄露出来。作战没有固定的方法,犹如水没有固定的形态,要根据战场情况随机应变,不 能预先刻


板规定。因此要在自己的心中估计敌情的变化,要用自己的双眼捕捉有利的战机 。








在未开战之前就预计能取胜,是因 为胜利的条件充分;在未开战之前就预计不能取胜,是因为胜利的条件不充


分。考虑得周 密就能取胜,考虑得不周密就不能取胜,何况毫无考虑呢?我们根据这个原则去考察,胜败就可以预


见到了。


(曹操说:用这个基本原则来考察。










作战篇













军事依附于经济,经济是进行战争的物质基础,战争的胜负,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后方补给的 良好与否。孙子和曹


操在本篇中围绕战争与经济的这一关系,


明 确地阐述了物质基础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提出了两条重要的补给原则:


一是“取用于国”


(军资器材由国内运送)


;二是“在 粮于敌”


(粮秣从敌人那里取得)


。前者是后方运输,追送补给 ;


后者是取之于敌,就地补给。孙子和曹操尤其强调要“因粮于敌”

。古代作战,战场上的消耗补充主要是粮秣。因


此,


“因粮 于敌”是古代战争中一个极为重要的补给原则。现代战争中,几属可能,也是需要的。







孙子和曹操从军事对经济的依附关系出发,进一步提出了“兵贵胜,不贵久”的速牲主张。速 胜的思想,是孙


子和曹操军事思想中的重要内容和精彩部分。


他 们认为,


长期用兵会使军队疲惫,


锐气挫伤,

< br>国家贫困,


百姓财竭,


各国也会乘机进犯,招致种种严重 后果。所以,他们提倡“拙速”


,反对“巧久”


。两千多年前, 孙子能提出速胜的


战术思想,是十分难能可贵的。现代战争中,我们不仅主张战役战斗上 的速决,同时还强调战略上的持久。尤其是


处在战略防御地位的军队和进行正义战争的弱 国抗击强大敌人的入侵时,更要在持久,积极的战略防御中去争取胜


利。










(曹操曰:欲战必先算其费,务①因粮于敌也。


< br>




①务:务须、务必。







(曹操 说:要作战,必须预先算好所要消耗的军费,务必做到从敌人那里取得粮秣来补充自己。










孙子曰 :凡用兵之法,驰车①千驷②,革车千乘③,带甲④十万,


(曹操曰:驰车,轻车也,驾 驷马;革车,


重车也,言万骑之重⑤。车驾驷马,卒十骑一重⑥。养二人主炊家子⑦,一 人主保固守衣装⑧,厩⑨二人主养马,


凡五人。步兵十入,重以大车驾牛。养二人主炊家 子,一人主守衣装,凡三人也。带甲十万,士卒数也。


)千里馈


⑩粮;


(曹操曰:越境千里。


)则内外⑾之费,宾客⑿之用,胶 漆之材⒀,车甲之奉⒁,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


⒂矣。


(曹 操曰:谓购赏⒃犹在外。


)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⒄挫锐,攻城则力屈⒅,


(曹操曰:钝,弊也;屈,尽


也。


)久暴师⒆则国用 不足。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⒇,则诸侯乘其弊而起


(21)


,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故


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


(2 2)



(曹操曰:虽拙,有以速胜。未睹者,言其无也。


)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故


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 之利也。





①驰车:古代作战时用以进攻的一种兵车,也叫轻车。





②驷(


s i


四)


:古代一辆车套四匹马叫“驷”






③革 车于乘(


sheng


圣)


:革车,古代 作战用以载运辎重的一种兵车,也叫重车。乘,古代四匹马拉的兵车叫一乘。





④带甲:甲,古代作战时穿的铠甲。带甲,指全副武装的士兵。





⑤革车,重车也,言万骑之重:革 车,就是重车。所以叫重车,是说它装载着千军万马的辎重。





⑥卒十骑一重:这一句《十一家注孙子》作“率三万军”


,现依《孙子集校》改。





⑦炊家子:这里指做饭。





⑧保固守衣装:保管看守被装。





⑨厩(


jiu


就)


:马圈。





⑩馈(


kui


愧)


:赠送,这里指运输。





⑾内外:这里指前方和后方。





⑿宾客:指当时各国的外交使节、谋士和说客之类的人物。





⒀胶漆之材:古代的兵工原料,可制造甲胄、矢、弓、戟、


?J


、予、橹等兵器。





⒁车甲之奉:奉,供给、补充。车甲之奉,指武器装备的补充。





⒂举:出动。





⒃购赏:购,悬重价以求所得的一种特殊赏赐方式。购赏,即 赏赐。





⒄钝兵,钝,疲惫。钝兵,军队疲惫。





⒅力屈:力量耗尽。





⒆久暴师:暴,暴露。久暴师,指长期对外用兵。





⒇殚(


d an


丹)货:殚,尽、竭。殚货,财物枯竭。





(21)


则诸侯乘其弊而起:乘,趁。弊,危机。这句话的意思是


,


那么各国诸侯就会趁你危机时而出兵攻打。





(22)


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拙速,用笨拙的方法迅速取胜。巧之久,弄巧的持久。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军事


上只听说用笨拙的速决也能取胜,却没见过弄巧的持久会得到什么好处。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①,粮不三载 ②;


(曹操曰:籍,犹赋也。言初赋民,而便取胜,不复归国发兵也。始载


粮,后遂在食于敌,还兵入国,不复双粮迎之也。


)取用于国,在粮于敌,故 军食在足也。


(曹操曰:兵甲战具,取


用国中,粮食因敌也。< /p>






①役不再籍:籍,赋,古代按田亩进行征兵。役不再籍,兵员不做第二次征集。





②粮不三载:粮秣不必运输三次。









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近于师者贵卖,贵卖则百 姓财竭,


(曹操曰:军行已出界,近师者贪财,


皆贵卖,则百姓 虚竭也。


)财竭则急于丘役①。力屈、财殚,中原内虚于家。百姓之费,十去其七。


(曹操曰:丘,


十六井也。百姓财殚尽而兵不解②,则运粮尽力于原 野也。十去其七者,所破费也。


)公家之费,破车罢马③,甲


胄 矢弩④,戟


?J


蔽橹⑤,丘午⑥大车,十去其六。


(曹操曰:丘牛,谓丘邑之牛,大车,乃长毂车⑦也。





①财竭则急于丘役:急,难 。丘,古代井田制度,八家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因此,一丘是十六井。丘役,


每 丘出马一匹,牛三头,这是当时人民向统治者每年定期缴纳的正赋。





②兵不解:战争不结束。





③罢马:罢,同“疲”


。罢马,受伤 和疲劳的战马。





④甲胄(


zhou


昼)矢弩:胄,古代作战时戴的头盔 。矢,箭。弩,一种用机械力量发射的强弓。





⑤戟


?J


蔽橹:戟,古代的一种长兵器,


?J?J


,通“盾”

< p>
,一种防御武器。蔽,车两旁遮风尘的设备。橹,大盾,装


置在车上,也是 防护工具。





⑥丘牛:一种大牛。





⑦长毂(


gu


古)车:毂,车轴。长毂车,运载辎重的车。







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①,当吾二十钟;


*


秆一石,当吾二十石。


(曹操曰:六斛四斗为钟。计千里转运,


二十钟而致一钟于军中也②。


*


,吾秸也。秆,禾 藁③也。石者,一百二十斤也。转输之法,费二十石得一石。一


云,

*


音“忌”


,豆也。七十斤为一石。当吾二十,言远费也 。





< /p>


①钟:古时十斗为一斛(


hu


胡)


,六斛上斗为一钟。





②计千里转运,二十钟而致一钟于军中也:此句据《曹操集< /p>


?


孙子注》加。





③禾藁(


gao


搞)


:禾秆。









故杀敌者,怒也;


(曹操曰:威怒以致敌①。


)取敌之利者,货②也。


( 曹操曰:军无财,士不来;军无赏,士


不往③。


)故车战,得车 十乘已④上,赏其先得者。


(曹操曰:以车战能得敌车十乘已上,赏赐之。不言车战得车 十


乘已上者赏之,而言赏得者何?言欲开示赏其所得一之卒也。阵车之法:五车为队,仆 射⑤一人;十车为官⑥,卒


长一人;车满十乘,将吏二人。因而用之,故别言赐之,欲使 将恩下及也。或国:言使自有车十乘已上与敌战,但


取其有功者赏之,

< br>其十乘已下,


虽一乘独得,


余九乘皆赏之,


所以率进励士也。



而更其旌旗,

< br>(曹操曰:


与吾同也。



车杂而 乘之⑦,


(曹操曰:不独任也。


)卒善而养之⑧,是谓胜敌而益 ⑨强。


(曹操曰:益己之强。






①威怒以致敌:威怒,盛怒。这句 活的意思是,士兵盛怒而杀敌。





②货:财物,这里指用财物奖赏士兵。





③军无财,士不来;军无赏,士不 往:没有财物,士兵就不会到军中来;没有奖赏,士兵就不会奋勇杀敌。





④已:同“以”






⑤仆射:古代官名。





⑥官:古代军队编制中的一个单位。





⑦车杂而乘之:俘获的敌战车,派 上自己的士卒和敌人夹杂乘坐。





⑧卒善而养之:俘虏,要很好地对待。





⑨益:增加、加强。







故兵贵 胜,不贵久。


(曹操曰:久则不利。兵犹火也,不戢①将自焚也。






① 戢(


ji


及)


:控制。







故知兵之将,生民之司①命,国家安危之主也。


(曹操曰:将贤则国安也。






①司,主管,这里指决定、主宰。









孙子说,用兵作战的一般原则,凡是动用轻车千辆,重车千辆 ,全副武装的大军


10


万,


(曹操说: 弛车就是轻


车,


4


匹马驾一辆车;革车 就是重车,所以叫重车,是说这些车装载着全军的辎重。每辆重车由


4

< br>匹马驾驶,


10



骑士配备一辆 。每辆车上有两个人主管做饭,一个人负责保管被装,两个人养马,共


5


个人。十个步兵配备车辆重


车,用大牛驾驶。每辆车上有两个人主管做饭,一个 人负责保管看守被装,共


3


个人。带甲


10


万,说的是士卒的


人数。


)从千里 以外运送粮秣;


(曹操说:越境千里。


)那么,前方后方的开支 ,接待宾客的费用,兵工原料的供应,


武器装备的补充,每天要耗费千金,然后十万大军 才能出动。


(曹操说:赏赐还不包括在内。


)正因如此,作战就 要


求速胜,时间拖延过久就会使军队疲惫,锐气挫伤,攻打城寨就会使力量耗尽,


(曹操说:钝就是疲惫,屈就是力


尽。


)长期 对外用兵,将使国家财政陷于困难。如果军队疲惫,锐气挫伤,力量耗尽,财物枯竭,那么各国就会乘

< p>
机进犯。这时,即使有智谋的人,也无法解除长期用兵所带来的后患。所以,在军事上只听说用笨拙 的速决也能取


胜,却没见过弄巧的持久会得到什么好处。


(曹操 说:虽然看起来笨拙,但可以速胜。


“未睹”


,是说没有见过。


)长


期用兵作战反而对国家有利,这是根本没有的事。所以,不 完全了解久战的害处,也就不能完全了解速胜的好处。







善于指 挥作战的人,兵员不用再次征集,粮秣不必三次运送。


(曹操说:籍和赋是同一个意思。 说的是第一次


征兵就要能够取得胜利,不需要再回国征集进行补充。作战出发时,运送一 次粮秣,以后便依靠在前线从敌人那里


取得,用以补充自己。收兵回国,也不再从国内运 粮来接应。


)军资器材由国内补给,粮秣从敌人那里取得。这样,


军队的物资供应就可以得到充分的保障。


(曹操说:武器装备由国内补给,粮食从敌人 那里获得补充。








国家之 所以会因军队作战而贫穷,就是由于远道运输。远道运输就会使百姓贫困。因为在军队驻地附近,东西

< p>
涨价,这样就使百姓财物枯竭。


(曹操说:军队远行已出国境,靠近军队驻 地的奸商贪财,都极力抬高物价,这样


就使得百姓财物枯竭了。


)财物枯竭,就难以负担沉重的赋税。力量耗尽,财物枯竭,国内人民家家贫困,百姓因


战争而交纳的赋税,占去了全部收入的十分之七。


(曹操说:一丘是十六井。百姓的财物 用尽而战争却不结束,人


民就会因在原野上运粮秣而奔走得精疲和尽。所说的十去其七, 就是指破费。


)国家的军费开支,由于兵车的损坏,


战马的疲病 ,武器装备的消耗,运输工具的损失,这些耗费要占去国家总经费的十分之六。


(曹操说 :丘牛说的是


“丘赋”中征来的耕牛。大车就是长车轴的辎重车。








所以,聪明的将帅务必要做到用敌人的粮秣补充自己。在战场 上,吃敌人的一钟粮食,相当于本国的二十钟;


使用敌人的一石草料,相当于本国的二十 石。


(曹操说:六斜四斗为一钟。以千里运转来计算,二十钟粮食运到军


中,也就还剩一钟。


*


,是豆秸;杆,是禾杆。一石 是


120


斤。远道运输的方法,要耗费


20


石才能得到一石。另


一种说法是,


*


音“忌”


,就是豆子。


70


斤为一石。吃敌人的一种,相当于本国的


20


种;用敌人的一石,相当于本


国的


20


石。这里是说远道运输所造成的浪费。








士兵所以奋勇杀敌,靠的是对敌人的刻骨仇恨;


(曹操说:盛怒而杀 敌。


)要夺取敌人的军用物资,就要用财物


奖赏士兵。


(曹操说:军中没有财物,士兵就不会到军队中来;军中没有奖赏,士兵就不会奋勇作战。


)听以,在车


战中,凡是缴获敌人战车


10< /p>


辆以上的,就要奖励首先夺得战车的人。


(曹操说:在车战中,凡 能缴获敌人战


10



以上的,就赏赐他 。不说赏赐那些在车战中得车十辆以上的,而说赏赐首先缴获战车的人,这是为什么呢?目的是

< br>要明确表示赏赐那些夺得战车的士卒。车战的阵法:


5


辆 车为一队,设仆射一人;十辆车为一官,设卒长一人;每


10


辆 战车,有将吏两人。靠将吏指挥士卒去作战,所以特别强调说要赏赐首先缴获战车的士卒,是要使他们直接得


到将帅的恩惠。也有人说:派战车


10


辆以 上的单位与敌人作战,只赏赐其中有功的,


10


辆以下,虽然一 辆单独缴


获战车,其余的


9


辆也都给予 赏赐,目的是为了鼓励士卒奋勇杀敌。


)然后更换敌战车上的旌旗,

(曹操说:与自己


战车的旌旗相同。


)让自己的士兵夹杂着 乘坐。


(曹操说:不要单独乘用。


)对于俘虏,要很好地对待, 这就是所谓


战胜敌人而加强自己。


(曹操说:加强自己的力量。








所以用兵贵在速胜,不宜持久。< /p>


(曹操说:拖延过久则不利。战争如同火一样,不能很好地控制,就会烧了自


己。








所以懂 得战争规律的将帅,掌握着人民生死的命运,是决定国家安危的主宰。


(曹操说:将帅贤 明,那么国家


就会安定。














谋攻篇













在本篇中,孙子主要论述了如何运 用谋攻,来以小的代价,换取大的胜利。







为了实 现上述目的,孙子提出了“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著名论断,并把这看成是取得谋攻的关键。对此,

< p>
毛泽东曾给予很高的评价,指出“孙子的规律,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p>


,仍是科学的真理”








本篇还谈到了集中兵力和将帅如何用兵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都是孙子进步思想的具体表现。< /p>







曹操在注释中补充和发挥了孙子的谋攻思想,看到了军事实力 对谋攻的直接关系。他认为只有造成有利于我而


不利于敌的局面,给敌人必要的军事压力 ,才能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










(曹操曰:欲攻敌,必先谋。








(曹操说:要攻打敌人,必须先用智谋。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①,破国次之;


(曹操曰:兴师②深 入长驱,距其城郭③,绝其内外,敌举国


④来服为上;以兵击破,败而得之,其次也。< /p>


)全军⑤为上,破军次之;


(曹操曰:


《 司马法》曰:


“一万二千五百人


为军。



)全旅为上,破旅次之;


(曹操曰:五百人为旅。

< p>
)全卒为上,破卒次之;


(曹操曰:一旅已下,至一百人也。



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曹操曰:百人已下至五人 。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


(曹操曰:未战而战⑥自屈 ,


胜善⑦也。


)不战而屈人⑧之兵,善之善者也。


(曹操曰:未战而敌自屈服。






①全国为上:迫使敌人全国屈服为上策。





②兴师:起兵。





③距其城郭:距,近逼。城郭,古代内城叫城,外城叫郭。距 其城郭,近逼敌人的城郭。





④举国:全国。





⑤军:和下文中的“旅”



“卒”



“伍”都是古时军队的编制单位。军,


12500


百人。旅,


500


人,卒,


100


人。伍,


5


人。





⑥未战而战:没有进行两军交锋的战斗。





⑦胜善:胜,尽。胜善,最好。





⑧屈人:使敌人屈服。









故上兵伐谋①,

< br>(曹操曰:敌始有谋,伐之易也。


)其次伐交②,


(曹操 曰:交,将合③也。


)其次伐兵⑤,


(曹


操曰:兵形已成也。


)下政攻城⑤;


(曹操曰:敌国已收其外 粮,城守,攻之为下政也。


)攻城之法,为不得己。修



?M?d


⑥,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


??< /p>


⑦又三月而后己;


(曹操曰:修,治也。橹,大

< br>?J


也。


?M?d


者,


?M


床也;


?d


床其下 四轮,从中推之至城下也。具,备也。器械者,机关⑧攻守之总名,飞楼⑨云梯之属。距


??


者,踊士积高而


前,以附其城也。


)将不胜其忿⑩,而蚁附⑾之,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⑿者,此攻之灾也。


(曹操曰: 将忿不待


攻城器,而使士卒缘⒀城而上,如蚁之缘墙,杀伤士卒也。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


攻也;毁⒁人之国,而非久也 。


(曹操曰:毁灭人国,不久露师⒂也。


)必以全争于天下,故 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


攻之法也。


(曹操曰:不与敌战,而必完 全得之,立胜于天下,不顿⒃兵血刃也。






①伐谋:以计谋粉碎敌人的计淇, 这里指从总的计谋上战胜敌人。





②伐交:指在外交上战胜敌人。





③将合:将要结盟。





④伐兵:进攻敌人的军队。





⑤下政攻城:


《十一家注孙子》为“ 其下攻城”


,现据《孙子集校》改。下文曹操注释中“攻之为下政也”一句,原


文是“攻之为下攻也”


,现据《曹操集


?


孙子注》改正。






?M?d



fe wen


坟温)


:古代一种专备攻城用的四辆战车。





⑦距


??



yin


音)


:积土成山叫

< p>
??


。距


??


,筑造高过 敌人城墙的土山,用来侦察敌情和居高临下地攻击守敌。





⑧机关:这里指古代作战时使用的能够运转活动的器械。





⑨飞楼:古代一种攻城器械。





⑩下胜其忿:不能克制自己的急躁情绪。





⑾蚁附:象蚂蚁一样爬城。下文曹 澡的注释中“如蚁之缘墙”与此同义。





⑿拔:攻占、夺取。





⒀缘:攀援。





⒁毁:破坏,这里指征服。





⒂久露师:长期用兵。





⒃顿:通“钝”


,挫折。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


(曹操曰:以十敌一则围之,是将智勇等① 而兵利钝均②也。若主弱客强,不用十也


③,操所以倍兵围下邳④生擒吕布也。


)五则攻之,


(曹操曰:以五敌一,则三术⑥为正⑦二术为奇⑧。


)倍则分之,


(曹操曰:


以二敌一,


则一术为正,


一术为奇。


敌⑨则能战之,


(曹操曰:


己与敌人众等,


善者犹当设伏奇以胜之。



少则能逃⑩之,

< p>
(曹操曰:高壁坚垒⑾,勿与战也。


)不若则能避⑿之。

< br>(曹操曰:引兵避之也,


)故小敌之坚⒀,大


敌之擒也。


(曹操曰:小不能当⒁大也。






①等:相等。





②均:相同。





③“不用十也”四字据《曹操集< /p>


?


孙子注》补入。





④下邳(


pi


批)


:东汉郡名,在今江苏省宿迁县东南。





⑤吕布:


(?——公元


198


年)


, 字奉先,九原(今内蒙包头市西北)人,东汉末年割据一方的封建军阀,公元


198


年,下邳一仗,被曹操削平。





⑥三术:这里指三份,即五分之三的兵力。





⑦正:一般的作战方式,这里指正面进攻。





⑧奇:特殊的作战方式,这里指奇兵。





⑨敌:相等、实力相当。





⑩逃:逃匿,指隐蔽军情。





⑾高壁坚垒:坚固的工事。





⑿避:回避,这里指避免与敌人决战。





⒀小敌之坚:弱小的军队不量力,只会硬拼死守。





⒁当:通“挡”


,抵挡。









夫将者,国①之辅也;辅周②则国 必强,


(曹操曰:将周密,谋不泄也。


)辅隙③则国必弱。


(曹操曰:形见于


外也。



故君之所以患④于军者三:


不知军之小可以进,


而谓之 进;


不知军之不可以退,


而谓之退;


是 谓縻⑤军。


(曹


操曰:縻,御也。


)不 知三军之事,而同⑥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


(曹操曰:军容⑦不入国,国容⑧不入军 ,礼


不可以治兵也。


)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⑨,则军士 疑矣。


(曹操曰:不得其人意也。


)三军既惑且疑,则诸


侯之难⑩至矣,是谓乱军引胜⑾。


(曹操曰:引,夺也。






①国:这里指国君。下旬“辅周则国必强”的“国”字指国家。





②辅周:辅助得周密。





③辅隙:隙,空、缺陷。辅隙,辅助得不周密。





④患:危害。





⑤縻(


mi


迷)


:牵制,与下文的“御”意思相同。





⑥同:参与、干涉。





⑦军容:指治理军队的方法。





⑧国容,指治理国家的方法。





⑨任:任用、指挥。





⑩难:患难,这里指攻打。





⑾乱军引胜:扰乱自己的军队,给敌人以可乘之机。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 者胜;识①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②者胜;


(曹操曰:君臣同欲。

)以虞③


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曹操曰:


《司马法》曰:


“进退惟时,无曰寡人”④也。

)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曹操曰:此上五事也。


)故曰: 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⑤;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


殆。





①识:懂得。





②同欲:愿望相同。





③虞:准备。





④进退惟时,无曰寡人:惟,以。寡人,古时皇帝、诸侯的谦 称。这句话的意思是,战时的前进与后退,要根据战


机决定,不必请示国君。

< p>




⑤殆(


dai


代)


:危险,引申为失败。









孙子说:用兵的原则,使敌人全国 降服是上策,其次是击破它;


(曹操说:起兵长驱直入,近逼敌人城郭,断


绝敌人的内外联系,迫使它全国降服是上策;用武力打败它,而后才降服就差些。

)使敌人全军降服是上策,其次


是击溃它;


(曹操说:


《司马法》上说:



12500

< p>
人是一个军”



)使敌人全旅降服是上策,其次是 击溃它;


(曹操说:


500


人是一个旅 。


)使敌人全卒降服是上策,其次是击溃它;


(曹操说:说的是 一旅以下至


100


人。


)使敌人全伍降 服


是上策,其次是击溃它。


(曹操说:说的是

< br>100


人以下至


5


人。


)因此,百战百胜还不算是最高明的;


(曹操说:没

有进行两军交锋的战斗,敌人自己就屈服了,这样最好。


)能做到不战而使敌人屈服 才算是最高明的。


(曹操说:还


没有交战,敌人就自行屈服。< /p>








因此最好是运用谋略来战胜敌人,


(曹操说:敌人刚刚有发动战争的企图,这时击败它是比较容易的。

)其次是


用外交手段战胜敌人,


(曹操说:交,就是结成联 盟。


)再其次是用军事力量战胜敌人,


(曹操说:交战的阵势已 经


形成。


)最下策是攻城;


(曹操说: 敌人已将城外的粮草收藏起来,据城坚守,这时,再攻城是最不好的办法。


)攻


城的方法是在迫不得已时才采用的。


修造大


*



战车,


准备攻城器械,


需要


3


个月时间才能完成,


构造攻城的工事,


也得


3


个月才能完工 。


(曹操说:修,是制造。橹是大


*



* *


就是


*


床,下边有四个轮子,士卒可 以隐蔽在车中把


它推到城下。


具,


是准 备。


器械是


“机关”


和攻守工具的总称 ,


如飞楼云梯之类。


距因是把土堆高,


以便接近敌城。



如果将帅不能克制自己的急躁情绪,命令士兵 象蚂蚁一样爬城进攻,士兵被杀伤三分之一,城还是攻不下来,这就


是攻城的灾害呀!< /p>


(曹操说:将帅急躁,不等攻城器械准备好,就驱使士兵爬城进攻,象蚂蚁爬墙一样,就会 造成


不必要的伤亡。


)因此,善于指挥作战的人,征服敌人,而 不用战争的手段;夺取敌人的城塞,却不需要强攻;毁


灭敌人的国家,也不需要很长的时 间。


(曹操说:毁灭敌国,而不必长期用兵。


)一定要以全胜的 计谋争胜于天下,


这样的军队就可以用小的代价取得大的胜利,这就是用谋略取胜的方法 。


(曹操说:不和敌人作战却能取得全面的


胜利,无敌于天下却 不必直接交战。








作战的 法则是,兵力


10


倍于敌就可以包围歼灭它,

< br>(曹操说:


10


倍于敌就围歼它,这是说在将帅智谋、勇 力相


等,士卒的战斗力相同的情况下应如此。如果故弱我强,就不用

10


倍的兵力。我用一倍的兵力包围下邳活捉了吕


布,就是 这个道理。



5


倍于敌就可以进攻它,


(曹操说:


5


倍于敌,则应用五分之三 的兵力从正面攻击,五分之二


的兵力做奇兵。


)两倍于敌就可以 分割敌人各个歼灭它,


(曹操说:以二对一,则应用一半兵力进行一般正面攻击,


一半兵力可以包围迂回。


)如果故我双方势均力故,就要用一切办法战 胜它,


(曹操说:敌我兵力相等,善于用兵的


人就应当设埋伏,


用奇兵来战胜敌人。



兵力较少就可以 采取防御的方法不和敌人决战,


(曹操说:


构造坚固的工事,< /p>


不和敌人作战。


)兵力显著劣势就要避免交战。

< br>(曹操说:主动退却,避开敌人。


)所以,弱小的军队如果和强敌硬


拼,一定会成为敌人的俘虏。


(曹搂说:弱小的军队不能抵挡强大的敌军。< /p>








将帅是国君的助手,将帅辅助得周 密,国家就必然强盛。


(曹操说:将帅辅助得周密,军情就不会泄露。

< br>)将帅


辅助得不周密,国家就必然会衰弱。


(曹操说:情 况就会显露出来。


)国君可能对军队危害的有三种情况:军队不可


以进攻,却硬要它进攻;军队不可以撤退,却硬要它撤退;这就是牵制军队。


(曹操说 :縻,就是牵制。


)不通晓军


队的事务,却干涉军队的行政,就 会使官兵迷惑。


(曹操说:治理军队的方法不能用来治理国家,治理国家的方法


不能用来治理军队,


“礼”是不可以用来治理军队的。

< br>)不懂得军队的权变,却干涉军队的指挥,就会使官兵疑虑。


(曹操说:使下边的 将士不能理解君主的意图。


)军队既迷惑而且疑虑,各国诸侯就会乘机来攻,这就容易把 军队


搞乱,自招失败。


(曹操说:


“引 ”


,是夺取的意思。








有五种情况可以预见胜利:凡是能看清情况,知道可以打和不可以打的,可以胜利;懂得大部 队和小部队如何


指挥的,可以胜利;上下同心协力的,可以胜利;


(曹操说:国君和人民愿望相同。


)准备周到而且能利用敌人


疏忽


懈怠时机的,可以胜利;将帅有才能而国君不从中干涉的,可以胜利。


(曹操说:


《司马法》上说:


“战时的前进与


后退,要根据战机来决定,没有必要再回来请求国君”



)这五条就是预知胜利的根据。


(曹操说:


“此五者 ”


,是指


以上五种情况。


)所以说,知 彼知己,百战百胜;不知彼只知己,胜败的可能各占一半;不知彼也不知己,每战必


败。

























本篇论述的主要是军事实力方面的问题。







孙子和曹操认为,战争指导者不论进攻还是防御,都要善于考察、处置军“形”


,务求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并且不失时机地打击敌人的薄弱环节。这样就能 造成我方的兵力优势,胜敌于易胜之时,达到“自保而全胜”的战


略目的。







所谓善于考察。处置军“形”


,就是 要既能充实自己的实力,隐匿自己的军情,又能准确判断敌情,及时捕捉


战机。







在孙子看来,考察军“形”的主要依据是土地、物资、人口等 条件,也就是说,战争的胜负自有其客观的物质


基础,因此,战争指导者必须通过对有关 条件的考察,以及基于这种考察得到的判断和决心来夺取胜利;必须通过


修道保法来保持 战争的主动权。绝不能靠“钻灵龟,卜吉日”乞胜于天。







(曹操 曰:军之形①也。我动彼应,两敌相察情也。






①军之形:形,形态。军之形,军 队的形态,也就是军队的有形可见部分,与现代军事用语“军事实力”大体相同。







(曹操说:


“形”


,就是军队的实力情况。 我动彼应,敌我双方相互观察、了解彼此的情况。










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 ①,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


(曹操曰:自修理,以待敌之


虚懈也②。


)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必可胜③。故曰:胜可知,< /p>


(曹操曰:见成形也。


)而不可为④。


( 曹


操曰:敌有备故也。






①先为不可胜:为,做、创造。胜 ,在这里表被动,即被战胜。这句话的意思是,首先创造不被敌人战胜的条件。





②自修理,以待敌之虚懈也:修, 改进、加强。理,治理。虚懈,空虚衰懈。这句话的意思是,把自己的军队管理


好,来等 待敌人出现漏洞的时机。





③不能使敌必可胜:这一句《十一家注孙子》作“不能使敌之可胜”


, 今依《孙子集校》把“之”改为“必”






④胜可知,而不可为:胜利可以预见,却不可以硬造。









不可胜者,守也;


(曹操曰:藏形①也。


)可胜者,攻也。


(曹操曰:敌 攻己,乃可胜。


)守则不足,攻则有余②。


(曹操曰:吾所以守 者,力不足也;所以攻者,力有余也。


)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③,善攻者,动于九天之 上④;


故能自保而全胜也。


(曹操曰:因山川丘陵之固者,藏于 九地之下;因天时之变者,动于九天之上。






①藏形:隐匿军形。





②攻则有余:则,乃、是,攻则有余,进攻是由于取胜的条件 充分。





③藏于九地之下:


九地,


指各种复杂的地形。

< br>这句话的意思是,


防守时,


要善于利用各种有利地形隐匿 自己的军形,


达到深不可测的程度。





④动于九天之上:九天,指各种复杂的天候。这句话的意思是 ,进攻时,要适应天候的变化来行动,做到迅雷不及


掩耳,令敌防不胜防。









见胜不 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


(曹操曰:当见未萌①。


)战胜 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


(曹操曰:


争锋②也。

< p>
)故举秋毫③不为多力,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


(曹操曰:易 见闻也。


)古之所谓善战者,


胜于易胜者也。

< br>(曹操曰:原微④易胜。攻其可胜,不攻其不可胜也。


)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 ,无勇功。


(曹操


曰:敌兵形未成⑤,胜之无赫赫之功也。


)故其战胜不忒⑥;不忒者,其所措⑦必胜,胜已败者也。


(曹操曰 :察敌


必可败,


不差忒也。



故善战者,


立于不败之地,


而不失敌之败也。< /p>


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


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曹


操曰:有谋与无虑也。


)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⑧,故 能为胜败之政。


(曹操曰:善用兵者,先自修治为不可胜之道,


保法度不失敌之败乱也。






①未萌:萌,萌芽。未萌,指事情还没有发生。





②争锋:锋,兵器。争锋,通过交锋争夺胜利。





③秋毫:秋天时,乌鲁身上长出的绒毛。比喻物体轻小。





④原微:原,察看、考察。微,细 小。原微,指能及时发现有利的战机。





⑤兵形未成:兵力还没部署好。





⑥忒(


t e


特)


:差错,这里指发生意外的事。





⑦措:措置。





⑧修道而保法:坚持正确的治军原则,严格规定和执行军中的 法令制度。









兵法:一曰度①,二曰量②,三曰数③,四曰称④,五曰胜⑤;


(曹 操曰:胜败之政,用兵之法,当以此五事


称量,


知敌之情。



地生度,


(曹操曰:

因地形势而度之。



度生量,


量生 数,


(曹操曰:


知其远近广狭,


知其人 数也。



数生称,


(曹操曰:称量敌孰 愈⑥也。


)称生胜。


(曹操曰:称量之数,知其胜负所在。


)故胜兵若以镒称铢⑦,败兵


若以铢称镒。


(曹操曰:轻不能举重也。






①度:指土地面积的大小。





②量:指物产资源的多少。





③数:指人口的众寡。





④称:指对双方力量的衡量。





⑤胜:指胜败。





⑥孰愈:哪一方更强。





⑦以镒(


yl


义)称铢(


zhu


朱)


:镒,古代计 量单位,


24


两为一镒,在这里表力量强大。铢,古代计量单位 ,


24



为一两,在这里表力量弱小。 以镒称铢,以优势兵力对劣势兵力。









胜者之战民也,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者,形也。


(曹操曰:八尺曰仞。决水千仞,其高势疾也。










孙子说:从前善于指挥作战的人, 总是首先创造不被敌人战胜的条件,来等待可以战胜敌人的时机。不被敌人


战胜的条件在 于自己创造,可以战胜敌人的时机却由敌人犯错误而造成。


(曹操说:把自己的军队管理 好,来等待


敌人出现漏洞。


)善于指挥作战的人,能创造不被敌 人战胜的条件,却不一定能使敌人必定被我战胜。所以说,胜


利可以预见,


(曹操说:因为敌人显露了一定的军形)却不可以硬造。


(曹操说:原因是敌 人有了防备)







创造不被敌人战胜的条件,是属于 防守方面的事;


(曹操说:守就是隐匿军情。


)诱使敌人犯错误 而造成可以战


胜敌人的时机,是属于进攻方面的事。


(曹操说: 敌人在进攻我方时暴露出弱点,就可以打败它。


)采取守势,是战


胜敌人的条件尚不成熟;采取攻势,是战胜敌人的条件已有余。


(曹操说:我所以防守 ,是因为力量不足;所以进


攻,是因为力量有余。


)善于防守的 人,能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地形,达到隐匿军形深不可测的程度;善于进攻的人,


能适应天 候的变化而行动,做到迅雷不及掩耳,使敌防不胜防。这样就既能保存自己,又能获得全胜。

(曹操说:


依靠山河丘陵的有利地形进行防守,就是藏于九地之下;适应天候的变化 发起进攻,就是行动于九天之上。








预见战 争胜负的能力不超过一般的人,不算是高明的;


(曹操说:应及时发现取胜之机。


)经过战斗夺得胜利,


就是天下都说高明,


也 不能算是最高明的。


(曹操说:


因为那是经过交锋夺得的胜利。



这就象能举秋毫不算力气大,


能看见 日月不算眼睛明,能听见雷声不算耳朵灵一样。


(曹操说:这都是容易见到和听到的。< /p>


)古时候所说善于指挥


作战的人,都是在容易取胜的时机进攻敌人 而取胜的。


(曹操说:能及时发现有利的战机,就容易取胜。要攻打



些能够战胜的敌人,不攻打那些不能战胜的敌人。


)所以善于指挥作战的人取得了胜利,也没有神机妙算的名声,


显不 出勇敢作战的功绩。


(曹操说:敌人兵力还没部署好,我乘机战胜它,看不出显赫的功绩 来。


)所以这样的人能


取得胜利而不出意外:不出意外,是因为 他的作战措施是必胜的,战胜的是早已处于失败地位的敌人。


(曹操说:


能够看清敌人的弱点,所以不会出意外。


)所以,善于指挥作战的人,首先使自 己立于不败之地,同时也不放过任


何可以打败敌人的时机。胜利的军队总是首先创造取胜 的条件,然后再寻求战胜敌人的时机;失败的军队总是先作


战,企图在作战中侥幸取胜。


(曹操说:这是有智谋与无智谋的表现。


)善于统率军队的人, 坚持正确的治军原则,


严格规定和执行军中的法令制度,因此能掺掌握胜败的决定权。< /p>


(曹操说:善于统率军队的人,首先加强自己军队


的治理,创造不 可被战胜的条件;保证法令、制度的实行,不放过打败敌人的时机。


< br>






用兵的法则:第一是度量敌我双方土地面积的大小,第二是估 量物产资源的多少,第三是计算人口的众寡,第


四是衡量双方的军事实力,第五是根据上 面的估计推算胜负。


(曹操说:能否取胜,如何用兵,应当依据衡量这五


方面后所掌握的敌情来决定。


)根据土地的幅员可以度量出土地面积的大小,< /p>


(曹操说:根据地形的情况来度量。



度 量了土地面积的大小,就可以估量物产资源的多少,估量出物产资源的多少,就可以推算出人口的众寡,


(曹操


说:知道了土地面积,就可以推算人口的数目。

< br>)知道了人口的众寡就可以衡量敌人军事实力的大小,


(曹操说:衡


量一下,看敌我双方哪一方更强。


)经过衡量就可以确定胜负属于谁。


(曹操说:衡量的结果,就知道胜负属于哪一


方了。

< br>)所以胜利的军队作战,就象以镒那样的优势去打击铢那样的劣势;失败的军队作战,就象以铢那样的劣势


硬去进攻镒那样的优势。


(曹操说:处于劣势的军队不能贸然进 攻处于优势的敌人。








胜利者 指挥士兵作战,尽量充实实力,隐匿军情,一旦发起进攻,要如神兵天降,猛不可挡,好象把高山上的

< p>
积水突然泻注到深涧之中一样,这是善于处置军形的结果啊!


(曹操说:< /p>


8


尺叫仞,决开


800

< br>丈高处的积水,它的气


势多么大,速度又是多么快啊!


























本篇主要论述了在战争中如何从各方面造成强大的优势,即形成一种势如破竹的打击力量的问 题。







孙子和曹操都认为。要想在战争中夺得主动权,造成强大的优 势,必须采取灵活多变的“奇正”战术,也就是


要在组织指挥、兵力部署、战术运用和战 术行动等方面,能够真假虚实并用,前后正反兼施,而且应用自如,象日


月和四季那样循 环往复,象五味、五色和五音那样变化无穷。







孙子主 张进攻要具有爆发性和突然性,要能象奔流的洪水,拉满的弓,离弦的箭一样势不可挡。







孙子和曹操还认为,


战争同其他一切事物一样,

不是静止的,


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战场上有利和不利的态 势,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基于这种认识,他们提出了“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 强”的观点,并主张要善于根


据实际情况灵活多变,以创造有利于我而不利于敌的态势, 夺取战争的胜利。









(曹操曰:用兵任势①也。






①任势:任,利用。势,通过兵力 部署和对敌行动所产生的打击敌人的力量。任势,利用“势”








(曹操说:指导战争要善于利用“势”











凡治众 如治寡,分数①是也;


(曹操曰:部曲②为分,什伍③为数。


) 斗众如斗寡,形名④是也;


(曹操曰:施


旗曰形,金鼓曰名。< /p>


)三军之众;可使必⑤受敌而无败者,奇正⑥是也;


(曹操曰:先 出合战⑦为正,后出为奇。



兵之所加⑧,如以


*


投卵者,虚实⑩是也。


(曹操曰:以至实击至虚。






①分数:分,编列队伍,数,人数。分数,指组织编制。





②部曲:古代军队编制的通称,这里特指军队中较高的编制。





③什伍:五人为伍,二伍为什,这里指军队中基层的编制。





④形名:形指旌旗,名指锣鼓。这 些都是古代作战用于指挥联络的通讯工具。





⑤必:纵然,





⑥奇正:奇正在古代兵法中所指较 广。通常在指挥上,遵守常规为正,灵活运用为奇。在兵力部署上,牵制为正,


突击为奇 ;进攻、防御部队为正,侦察、警戒部队为奇。在作战方法上,正面作战为正,在敌侧翼和后方作战为奇;


正面突击为正,包围、迂回为奇。在作战行动上,先击为正,后击为奇,明击为正,偷袭为奇; 示敌以真实情况为


正,示敌以假情况为奇,等等。





⑦合战:两军交战。





⑧加:这里是施加的意思,指军队的进攻。






* < /p>



xia



:坚 硬的石头。




⑩虚实:虚,软弱、劣势。实,强大、优势。这里指运用虚实的战术原则。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曹操曰:正者当敌,奇兵从傍击不备也。


)故善出奇者,无穷①如天 地,不竭②如


江河。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复生,四时③是也。声不过五,五声④之 变,不可胜⑤听也。色不过五,五色⑥


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⑦之变,不可 胜尝也。


(曹操曰:自无穷如天地已下,皆以喻奇正之无穷也。



战势⑧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⑨,如循环之无端⑩,孰能穷之?





①穷:尽。





②竭:尽。





③四时:春、夏、秋、冬四季。





④五声:古代指宫、商、角(


jue


决)


、徵(


zhi


止)


、羽五音。





⑤胜:尽。





⑥五色:指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





⑦五味:指酸、甜、苦、辣、咸五种味道。





⑧战势:作战的方法。





⑨相生,互相转化,互为依据。





⑩端:头。









激水①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之击②,至于毁折③者 ,节④也。


(曹操曰:发起击敌。


)是故善战者,


其势险,


(曹操曰:险犹疾也。


)其节短。


(曹操曰:短,近也。


)势如


*


弩⑤,节如发机⑥。


(曹操曰:在度⑦不远,


发则中 也。






①激水:把水拦住后突然放开,使其迅流。





②鸷(


z hi


志)鸟之击:这句原文是“鸷鸟之疾”


,现依“孙子集校》 改正,鸷鸟,鹰雕之类的猛禽。





③毁折:毁灭,这里指鹰捕捉、消灭其他小动物。





④节:这里指掌握适当时机和距离,突然打击。






*





kuo nu


扩努)



*


,张。


*


弩,拉满的弓。





⑥发机:机,弩的击发机。发机,扳动弩的击发机,这里是把 箭突然射出的意思。





⑦度:指距离的远近。









纷纷纭纭①,斗乱而不可乱也;浑浑沌沌②,形③圆而不可败 也。


(曹操曰:旌旗乱也;示敌若乱,以金鼓齐


之。卒骑转④而 形圆者,出入有道齐整也。


)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


(曹操曰:皆毁⑤



形匿情⑥也。


)治


乱,数也;


(曹操曰:以部曲、分、名、数为之,故不乱也。< /p>


)勇怯,势也;强弱,形也。


(曹操曰:形势所宜。


)故


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


(曹操曰:见赢⑦ 形也。


)予之,敌必取之;


(曹操曰:以利诱敌,敌远离其垒, 而以


便势⑧,击其空虚孤特⑨也。


)以利动之,以卒待之。


(曹操曰:以利动敌也。






①纷纷纭纭:形容战场旌旗杂乱的样子。





②浑浑沌(


dun


盾)沌:形容战场上双方交战时迷蒙不清的样子。





③形,阵形。





④转:旋转,这里指在交战中穿插回旋。





⑤毁:改变,这里是伪装的意思。





⑥匿情:匿,藏,这里指掩盖。匿情,掩盖真实的情况。





⑦赢(


l ei


雷)


:瘦弱,这里指弱小。





⑧便势:有利的态势,这里指最大的打击力量。





⑨孤特:孤立无援。









故善战者,求①之于势,不责②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


(曹操曰:求之于势者,专任权也;不责于人者,权


变③明也。


)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木石之性,安则静,危④则动,方则止,圆则行。


(曹操曰:任自然势


也。


)故善战人之势,如转 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





①求:要求。





②责:苛求、过高要求。





③权变:通权达变,即能根据客观 情况随机应变地采取相应的措施。





④危:高而陡。









孙子说:管理大部队能象管理小部队那样从容,那是由于组织 严密;


(曹操说:较高的组织形式叫“分”


,基层


的组织形式叫“数”



)指挥大部队作战能象指挥小 部队作战那样自如,是善于组织指挥的缘故;


(曹操说:用旌旗


指挥部队,叫做“形”


,用锣鼓传递号令,叫做“名”



)统率三军之众与敌遭遇而不溃败,那是由于“奇正”战术


运用得巧妙 ;


(曹操说:先出兵从正面进攻敌人叫“正”


,后出兵袭击敌人 叫“奇”



)军队向敌人进攻,如同用石头

砸鸡蛋一样,那是善于运用虚虚实实的缘故,


(曹操说:用最雄厚的兵力去攻击敌人 最薄弱的环节。








凡是指 挥军队作战,都是用一部分兵力与敌人正面交锋,然后根据情况出奇兵战胜敌人。


(曹操 说:正,就是


从正面抵挡敌人;奇,就是出奇兵从侧翼攻敌不备。


)所以,善于出奇制胜的人指挥军队,他的方法就象天地那样


变化无穷,就象江河那样 奔流不息。终而复始,就象日落月出一样。循环往复,就象四季交替一样。声音不过宫、


商、角、徵、羽五种,但五声的变化,却可以谱出听不厌的音乐;色不过红、黄、蓝、白、黑五种,但五色的变化 ,


却可以绘出看不够的图画;味不过酸、甜、苦、辣、咸五种,但五味的变化,却可以调 制出吃不尽的美味。


(曹操


说:从无穷如天地以下,都是用它们 来比喻“奇正”战术变化无穷的。


)作战方法不过“奇正”两种,但“奇正”

< p>
的变化是无穷的。


“奇止”的相互转化,就同围绕圆圈运动一样,永远没有 起点和终点,谁能使它穷尽呢!







奔腾的洪水,能够冲动石头,这是 水势迅猛造成的;猛扑下来的鸷鸟,能够捕杀小鸟,这是它掌握适当时机和


距离而突然打 击造成的。所以善于指挥作战的人,他所造成的态势是险峻的,


(曹操说:险,就是迅速 有力。


)而且


能在短距离上发起突然性的进攻。


(曹操说:短,就是近。


)这种气势就象拉满的弓、离弦的箭那样强劲有力。< /p>


(曹


操说:离敌人近,箭就容易射中。








在旌旗蔽日、人马奔腾的战斗中,要使组织指挥工作保持不乱 ;在烟土弥漫、尘土飞扬的战场上,要保持队形


不散。


(曹操说 :看起来队伍中的战旗乱了,这是故意给敌人以假象,实际上在用锣鼓指挥部队,保持着队伍的整


齐,士兵和骑兵不管在阵中如何穿插回旋也不紊乱,这是因为进退都有一定的路线来保持队伍的整齐。< /p>


)混乱产生


于严整,胆怯产生于勇敢,软弱产生于坚强。


(曹操说:这些都是为了伪装和隐藏我们真实的军情。


)队伍严整与混< /p>


乱,


是由组织得好坏决定的,


(曹操说:


将领组织指挥得好,


军队就不会混乱。



勇敢与怯懦是由战争的态势决定的,


坚强与软弱是由优势劣势 决定的。


(曹操说:军形和态势就应当这样。


)所以善于调动敌 人的指挥员,有时故意给敌


人以假象,敌人就会被欺骗而听从调动;

(曹操说:故意显露出软弱的样子。


)有时给敌人以小利,敌人就会贪图便


宜而来,


(曹操说:用小利引诱敌人,使敌人远离他的营垒,趁机用兵攻 击敌人最薄弱的地方。


)总之,用小利来调


动敌人。用重兵等待 时机消灭它。


(曹操说:用小利调动敌人。


< br>






所以善于作战的指挥员,讲究有利的态势,并且在创造和利用 态势上下功夫,而不苛求部队,这样才能充分发


挥军队的战斗力和利用有利的态势。


(曹操说:在创造和利用态势上下功夫,主要是靠权变;不过高要求部下,就


得精通权变的方法。


)善于利用态势的人指挥部队作战,就象推转木头和石头那 样。木头和石头的特点是,放在平


坦的地方就静止,放在高陡的斜坡上就滚动,方的木石 容易静止,圆的木石容易滚动。


(曹操说:利用它们本身就


有的 力量。


)所以善于作战的指挥员,所造成的态势,就应象从八百丈高的山上把圆石滚下来 那样势不可挡。这就


是所谓的“势”












虚实篇













主动权是羊队的命脉。作战双方谁掌握了主动权,保持军队的行动自由,谁就会取得胜利;谁 陷于被动地位,


,使


军队被迫处于不自由的状态,谁就会遭受失 败。这是战争的一般规律。孙子在本篇中提出的“善战者,致人而不致


于人”

< p>
,就是说的在战争中要力争主动,避免被动。







怎样争 夺主动权呢?孙子提出在作战原则上要


“我专敌分”



认为要集中自己的兵力,


分散敌人的力量,


用“ 形


人而我无形”的方法迷惑敌人,扰乱敌人,造成敌人的弱点,使敌“无所不备,无所不 寡”


,我则“以众击寡”


,取


得战争中 的优势。在作战指挥上,孙子又提出“形兵之极”


,灵活使用兵力和变换战术的主张。他 认为,灵活使用


兵力的关键在于调动敌人,迫使敌人就我范围,造成“我欲战,敌虽高垒 深沟,不得不与我战”的主动局面。而在


作战方式上则主张灵活主动,适应情况,变化无 穷,使敌“深间不能窥,智者不能谋”


。做到这些则“胜可为”


,使


敌“无斗”


,取得主动权。这些认识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 ,因而是正确的。现在战争条件虽与古代不同,但孙子


的这些观点仍有一定的价值。







曹操在注释中进一步提出“形露必败”



“兵无常势,盈缩随敌”的观点,具体地阐发了孙子的军事思想,也是


应该肯定的。









(曹操曰,能虚实彼己也。








(曹操说:能够正确了解、判断、处理敌我双方的虚实情况。








孙子曰: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


( 曹操曰:力有余也。


)后处战地而趋战①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至于人


②。





①趋战:仓卒赴战。





②致人而不致于人:致,招致,这里指调动。这句话的意思是 ,能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调动。









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①也;


(曹操曰:诱之以利也。


)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②也。


(曹操曰:出其所必趋

③,攻其所必救。


)故敌佚能劳之④,


(曹操曰:以事烦之 ⑤。


)饱能饥之,


(曹操曰:绝粮道以饥之。

< br>)安⑥能动之。


(曹操曰:攻其所必爱⑦,出其所必趋,则使敌不得不相救也。< /p>


)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⑧。


(曹操曰:使敌不得


相往而救之也。


)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


(曹操曰:出空击虚,避其所守,击其不意。


)攻而必取者,


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


(曹操曰:情不


泄也。


)微⑨乎微乎,至于无形,神⑩ 乎神乎,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





①利之:用利益引诱敌人。





②害之:用各种情况扰乱敌人,使敌人觉得有害。





③出其所必趋:出,出兵攻击。必 趋,必然救援的地方。这句话的意思是,攻击敌人一定会救援的地方。





④劳之:使敌人疲劳。





⑤以事烦之:用各种方法干扰敌人。





⑥安:安稳驻扎。





⑦必爱:这里指敌人的战略要地。





⑧趋其所不意:奔袭敌人意料不到的地方。





⑨微:幽深、微妙。





⑩神:神奇。









进而不可御者,冲①其虚也;退而 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②也。


(曹操曰:卒③往进攻其虚懈,退又疾也。


)故


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


(曹操曰:绝其粮道,守其归路,攻其君主也。


)我不欲


战,画地而守④之,


(曹操曰:军不欲烦也⑤。


)敌不得与我 战者,乖其所之也⑥。


(曹操曰:乖,戾⑦也。戾其道,


示以利 害,使敌疑也。






①冲:突然而猛烈的打击。





②不可及:追赶不上。





③卒(


cu


促)


:同“猝”


,突然。





④画地而守:这里指在防守的地方简单设防。





⑤军不欲烦也:军队不愿遭受敌人的烦扰。





⑥乖其所之也:乖,改变。所之, 所往、所要去的地方,这句话的意思是,使敌人改变原来的企图。





⑦戾(


li


利)


:违背。









故形人而我无形①,


则我专②而敌分。


我专为一,


敌分为十,

< p>
是以十攻其一也,


则我众而敌寡;


能以众击寡者,


则吾之所与战者,约③矣。吾所与战之地不可知。不可知,则敌所备者多;敌所备者多, 则吾所与战者,寡矣。


(曹


操曰:形藏敌疑,则分离其众备我也 ,言少而易击也。


)故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行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

< p>
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寡者,备人者也;众者,使人备己者也。


(曹操曰 :上所谓形藏敌疑,则分离其众以备我


也。


)故知战之地,知战 之日④,则可千里而会战。


(曹操曰:以度量⑤知空虚会战之日。


)不知战地,不知战日,


则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前不能救后,后不能救前,而况 远者数十里,近者数里乎?





①形人而我无形:形,显现。形人,设法使敌人的情况暴露。我无形,我方的情况不暴露。< /p>





②专:专一、集中。





③约:寡、少。





④知战之日:预先知道作战的时机。





⑤度量(


duoliang


夺凉)


:分析、判断。









以吾度之,越人之兵①虽多,亦奚 益于胜败哉②!


(曹操曰:越人相聚,纷然无知也,或曰,吴越仇国也。


)故


曰:胜可为也。敌虽众,可使无斗③。





①越人之兵:越国的军队。





②亦奚益于胜败哉:对战争的胜负又有什么帮助呢!





③无斗:丧失战斗力。









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计①,作之而知动静之理②,形之而知死生 之地③,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④。


(曹操曰:


角,量也。


)故形兵之汲⑤,至于无形;无形则深间⑥,不能窥⑦,智者⑧不能谋。




①策之而知得失之计:仔细 分析研究敌情,了解敌方计谋的得失。





②作之而知动静之理:激怒敌军,使其莽撞行动,以了解敌人 的活动规律。




< br>③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设法使敌人情况暴露,就会了解敌人阵地的要害所在。





④角(


jue


决)之而知有余不足之 处:用少数兵力试探敌人,了解敌人配备的虚实。





⑤形兵之极:形兵,调动、部署军队。形兵之极,指作战方式 灵活多变到了极点。





⑥深间:隐藏很深的间谍。





⑦窥(


kui


亏)


:偷看,这里指侦察。





⑧智者:指狡猾的敌人。









因形而错胜于众,


众不能知①;


(曹操曰:


因敌形而立胜。



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


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 /p>


(曹


操曰:不以一形之胜万形。或曰,不备②知也。制胜者,人皆 知吾所以胜,莫知吾因敌形制胜也。


)故其战胜不复,


而应形于 无穷③。


(曹操曰:不重复动而应之也。





①因形而错胜于众,众不能 知:错,通“措”


。这句话的意思是,根据敌情的变化而取胜,就是把胜利摆在一般人< /p>


面前,这些人还是不能明白。





②备:完备、全部。





③应形于无穷:应,适合、根据。 这句话的意思是,根据敌人的实际情况而变化无穷。









夫兵形象水①,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 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


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曹操曰:势盛必衰②,形露必败,故能因敌变化,取胜若神。


)故五行③


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短长④,月有死生⑤。


( 曹操曰:兵无常势,盈缩⑥随敌。






①兵形象水:作战的规律象水流动的规律一样。





②势盛必衰:过盛的战斗意志很难长期保持。





③五行:金、木、水、火、土。





④日有短长:日,太阳,这里指白天。这句话的意思是,因季 节的不同,白天有长短。





⑤月有死生:月亮有圆缺。





⑥盈缩:进退。









孙子说:凡是先到战场等待敌人到 来的,就能得到充分休息,


(曹操说:力量有余。


)后到战场仓 猝赴战的,就


会疲劳不堪。所以,善于指挥作战的人,要能够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调动。







能使敌人自己来就歼的,是用小利引诱的结果。


(曹操说:用小利引诱敌人。


)能使敌人想来而不能来的,是设


法干扰的结果。


(曹操说:攻占敌人必然要走的要道,袭击敌人必然要救援的 地方。


)所以,敌人休息得好,要能使


它疲劳;


(曹操说:用各种方法干扰敌人。


)敌人粮食充足,要能使它发生饥荒;


(曹操说:断绝敌人的粮道,使它


发生饥荒。


)敌人安稳驻扎,要能使它骚动不安。


(曹操说:攻打敌人的战略要地,攻占它的交通要 道,使敌人不得


不去救援。


)出击敌人不能救援的地方,急进到 敌人意料不到的地方。


(曹操说:使敌人不能去救援。


)行军千 里也


不会减弱战斗力,是因为走在敌人没有设防的地区。


(曹操 说;打击敌人的弱点,避开敌人设防严密的地区,袭击


敌人意料不到的地方。

< p>
)进攻时一定能取胜,是因为攻的是敌人不能坚守的地方。防御时一定能牢固守住阵地,是


因为守的是敌人不能攻破的地方。因此,善于进攻的人,要使敌人不知道防守哪里好;善于防守的 人,要使敌人不


知道进攻哪里好。


(曹操说:这是真实情况没有 泄露。


)微妙啊微妙,以至于看不到丝毫踪迹,神奇啊神奇,以至于

听不见任何声息,所以能够掌握敌人的命运。







前进时 敌人无法抵抗,是因为迅猛地攻击了敌人虚弱的地方;退却时敌人无法追击,是回为行动迅速敌人来不

< p>
及追击。


(曹操说:突然前进,攻击敌人虚弱的地方;后退又异常迅速。< /p>


)我方想作战,敌人虽然阵地坚固,也不得


不离开阵地同我交战, 那是因为攻击了敌人必然要救援的地方。


(曹操说:断绝敌人的粮道,占据敌人的归路, 攻


打敌人的国都。


)我方不想作战,虽然简单设防,

< p>
(曹操说:军队是不愿遭受烦扰的。


)敌人也不能前来和我交战,


这是因为我们使敌人改变了原来的企图,把它引到别的方向去了。


(曹操 说:乖就是违背。故意给敌人显示出与事


实相反的利害,使敌人犹豫不决。








设法察明敌人的情况,

< p>
而不让敌人察明我方的情况,


那么,


我方的兵力就 可以集中,


敌人的兵力却不得不分散。


我方的兵力集中在一处,


敌人的兵力分散在十处,


这就是用我方的多数去打击敌人的少数 ,


那么,


我们就成了优势,


敌人就成了 劣势。能够用我方的优势去打击敌人的劣势,那么和我方作战的敌人就是弱小的。我们要进攻的地方敌

< p>
人不知道,由于不知道,它所防备的地方就多;防备的地方一多,那么和我方作战的敌人的兵力就是 少的。


(曹操


说:我方的真实情况不暴露,敌人就会迷惑不解, 它就会把众多的兵力分散开防备我们。这是说,敌人弱小就容易


打败。

< br>)因此,注重前边的防备就会使后边防守薄弱,注重后边的防备就会使前边防守薄弱,注重左边的防备就会


使右边防守薄弱,注重右边的防备就会使左边防守薄弱,到处防备,就会到处防守薄弱。 劣势,是被动地防备敌人


造成的;优势,是使敌人被动地防备我们造成的。


(曹操说:上边说的是荫蔽我方的真实情况,迷惑敌人,使敌人


分散兵力,< /p>


被动地防备我们。



所以,


能预先知道作战的地点,


作战的时间,


就是行军千里 也可以去跟敌人作战。


(曹


操说:通过分析、判断,掌握敌人的 虚实,确定作战的时间。


)如果不能预先知道作战的地点,作战的时间,就会

< p>
左翼不能救援右翼,


右翼不能救援左翼,


前边不能 救援后边,


后边不能救援前边,


何况远到数十里,


近也有数里呢?







按我的观点分析,越国的军队虽然 很多,但对战争的胜负又有什么帮助呢、


(曹操说:越国的军队聚集在一起,

< p>
混乱又没有智谋。也有的人说,吴、越是敌对的国家。


)所以说,胜利是可 以造成的。因为敌人的兵力虽多,也可


以使它丧失战斗力。







所以,仔细研究分析敌情,就能了解敌人计谋的得失;激怒敌人使它莽撞行动,就能了解它的 活动规律;设法


使敌人暴露情况,就会了解敌人阵地的要害所在;用少数兵力试探敌人, 就能了解它配备的虚实。


(曹操说:角,


就是较量。

< p>
)因此,作战方法灵活到极点,就没有踪迹可寻,没有踪迹可寻,那么即使有隐藏很深的间谍,也不 能


侦知我们的行动计划,狡猾的敌人就不可能找到对付我们的办法。






根据敌情的变化,指挥军队打了胜仗,就是把胜利摆在了一般人的面前,这些人还是不明 白;


(曹操说:根据


敌情的变化而制定取胜的方法。

< p>
)人们只看到我们战胜敌人的作战方法,却不了解我们是怎样灵活运用这种方法战

< br>胜敌人的。


(曹操说:不用一种作战方法去应付各种不问的情况。也有人认为,< /p>


“莫知”是不能全部了解。对于取胜


的人来说,人们只知道我胜利 了,却不了解我是随敌情变化而灵活运用作战方法才取胜的。


)因此,高明的将帅,


打胜仗的方法是不重复的,而是能根据敌人的情况变化无穷。


(曹操 说:不重复同一种作战方法,而是根据各种不


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作战方法。








作战的规律象水流动的规律一样, 水是避开高处向低处流,作战是避开敌人坚实的地方而去打击薄弱的地方;


水是根据地形 决定流动的方向,作战是根据敌情决定取胜的方法。所以作战没有固定的方法,就象水没有固定的形


态一样。能够根据敌情变化而取胜的,就叫做用兵如神。


(曹操说:过盛的战 斗意志很难长期保持,军情完全暴露


一定会失败。所以指挥作战能够随敌情变化而变化, 就会取胜如神。


)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没有哪一个


能 永远占据首位;春、夏、秋、冬相接相替,没有哪一个能常存不逝,白天有长短,月亮有圆缺。

< br>(曹操说:作战


没有固定的方法,要随敌情的变化而变化。














军争篇













力争主动,避免被动,这是取得战争胜利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每个战争指导者十分关切的问 题。本篇就这个问题


作了集中而精辟的论述,提出了有关“军争”的一些重要原则。







首先,孙子认为在两军交战中,争得主动是不容易的。他指出 ,从将帅接受国君的命令,动员民众开始,到两


军对垒,


“莫难 子军争”


。然而,


“军争”虽难,只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 用,主动权是可以争得的。怎样争得


呢?他认为关键是采用灵活多变的战略战术,用欺骗 敌人、迷惑敌人的方法,造成敌人的错觉,抓住有利战机,决


定自己的行动,以争得战争 指导上的自由。孙子还针对不同的作战对象,提出了“治气”



“治心”



“治力”



“治变”


等军争之法,强调对占据制高点的敌人不要仰攻,对背靠高地的敌人不 要正面强攻,对佯装溃败的敌人不要盲目追


击,等等。这些战术原则,至今仍有一定的参 考价值。特别是本篇中“避其锐气,击其情归”这句话,毛泽东曾予


以肯定,指出:


“孙子说的‘避其锐气,击其情归’


,就是指的使敌疲劳沮丧,以求 减杀其优势。








曹操在 注释“军争为利,军争为危”时,指出:


“善者则以利,不善者则以危。


”他认为“利”和“危”是可以


转化的,关键在于主观能动的指导,这就进一步 发挥和丰富了孙子朴素的军事辩证法。









(曹操曰:两军争胜。








(曹操说:两军争夺胜利的主动权。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①,


(曹操曰:聚国人 ,结行伍②,选部曲③,起营④为军阵。



交合而舍⑤,


(曹操曰:军门为和门⑥,左右门为旗门,以车为营曰辕门,以人为营曰人门,两军相对为交和 。


)莫


难于军争⑦。


(曹操曰:从始受 命,至于交和,军争难也。






①合军聚众:片集民众,组建军队。





②行(


h ang


杭)伍:军队。





③选部曲:选拔各级组织的头领。





④起营:起,设立。起营,设立军营。





⑤交和而舍:两军对峙。





⑥和门:军营的正门。





⑦军争:两军争夺作战中的主动权。









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


(曹操曰:示以远,速其道里,先敌至也。


)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


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


(曹操曰:迂其途者,示之远也。后人发, 先人至者,明于度数,先知远近之计


也。







故军争为利,军争为危。


(曹操曰:善者则以利,不善者则以危 。


)举军①而争利,则不及;


(曹操曰:迟不及


也。


)委军②而争利,则辎重捐③。


(曹操曰:置辎重 ,则恐捐弃也。


)是故卷甲而趋④,日夜不处⑤,


(曹操曰:不


得休息,罢也。


)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⑥;劲⑦ 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⑧而至;


(曹操曰:百里而


争利,非也 ;三将军皆以为擒。


)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其法半至;


(曹操曰:蹶,犹挫也。


)三十里而争利,


则三分之二至。


(曹操曰:道近至者多,故无死败也。


)是故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 则亡,无委积⑨则亡。


(曹操曰:


无此三者,亡之道也。






①举军:全军,这里指携带全部辎重的军队。





②委军:委,放弃、丢掉。委军, 这里指放弃辎重、轻装行动的军队。





③捐:丢失。





④卷甲而趋:卷甲,捆起衣甲。卷甲而趋,轻装急进。





⑤不处(


chu


楚)


:不停。





⑥三将军:古代军队分上、中、下 三军。三将军,这里指三军的统帅。





⑦劲(


jing

静)


:强壮。





⑧十一:十分之一。





⑨委积:储备的军需物资。









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①;


( 曹操曰:不知敌情谋者,不能结交也。


)不知山林、险阻、沮泽②之形者,


不能行军;


(曹操曰:高而崇者为山,众树所聚者为林,坑堑③者为险,一高 一下者为阻,水草渐不洳④者为沮,


众水所归而不流者为泽。不先知军之所据及山川之形 者,则不能行师也。


)不用乡⑤导者,不能得地利。





①豫交:豫,通“预”

< p>
。豫交,预先与诸侯结交。





②沮泽:水草丛生的地方。





③堑(


q ian


欠)


:壕沟。





④渐洳(


ru


入)


:浸湿。





⑤乡:通“向”










故兵以诈①立,以利动,以分合为 变者也。


(曹操曰:兵一分一合,以敌为变也。


)故其疾如风,


(曹操曰:击


空虚也。


)其徐如林,< /p>


(曹操曰:不见利也。


)侵掠如火,


(曹 操曰:疾也。


)不动如山,


(曹操曰:守也。

< br>)难知如阴,


动如雷震。掠乡分众②,


(曹操曰:因敌而 制胜也。


)廓地分利③,


(曹操曰:分敌利也。


)悬权④而动。


(曹操曰:


量敌而动也。


)先知迂直之计者胜,此军争之法也。





①诈:欺骗、迷惑。





②掠乡分众:夺占乡野,分取敌国的人力。





③廓地分利:扩大地域,分取敌国的资源。





④悬权:权衡、衡量。









《军政》①曰:


“言不相闻,故为② 金鼓;视不相见,故为旌旗。


”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③人之耳目也。人既


专一,则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此用众④之法也。故夜战多火鼓,昼战多硅旗,所以变⑤人之 耳目也。





①《军政》


:我国古代的一部兵书。





②为:设置。





③一:统一。





④用众:指挥大部队。





⑤变:改变,这里指适应。









故三军可夺气,

< br>(曹操曰:左氏言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①。


)将军可夺心②。是故朝气锐, 昼气惰,暮气


归③。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④气者也。以治待乱,以睁 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逸待


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无邀正正之旗,勿击 堂堂之陈,此治变者也⑤。


(曹操曰:正正,齐也;堂堂,大也。






① 左氏言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氏,左丘明,春秋时鲁国史官,著有《左传》


。< /p>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


竭”语出自《左传

?


庄公十年》






②夺心:动摇敌军将帅的决心。





③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朝,早晨。朝气,比喻作战开始 时的士气。锐,旺盛。昼,白天,这里指中午。昼气,


比喻作战渐久时的士气。惰,衰落 。暮,傍晚。暮气,比喻作战过久时的士气。归,衰竭。





④治:掌握。





⑤无邀正正旗,勿击堂堂之陈,此 治变者也:邀,进攻。变,灵活多变。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要进攻旗帜整齐、部


署严密的 敌人,不要攻打阵容盛大、实力雄厚的敌军,这就是运用灵活多变的战术方法。









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 ,佯北勿从①,锐卒勿攻,饵兵②勿食,归师勿遏③,围师必阙④,


(曹操


曰:


《司马法》曰:


“围其三面,阙其一面,所以示 生路也。


”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①佯北勿从:佯北,假装败逃。从,跟随,这里指跟踪追击。







饵兵:用小利引诱我方的敌人。





③遏:阻止。





④阙:同“缺”


,这里指缺口。









孙子说:用兵的一般规律,从将帅 接受君主的命令,开始动员民众,组建军队,


(曹操说:征集民众,组建军


队,选拔将领,设置军营,摆成阵势。


)到两军对垒驻扎,

< br>(曹操说:军营的正门叫“和门”两侧的门叫“旗门”用


战车摆布的营门叫“辕门 ”用士兵布成的营门叫“人门”两军对垒叫“交合”



)其中没 有比争夺战场主动权更困难


的了。


(曹操说:从开始接受命令, 到与敌正面对峙,这中间争夺主动权是最难的。








争夺主动权之所以难,就在于要把初看似乎是遥远而迂回的弯路,变成实际上是近便而容易到 达的直路,变患


为利。


(曹操说:以行将远袭的假象迷惑敌人, 暗中却加速行军,这样就能先敌到达预定的地域。


)故意采取迂回绕

道的行动,


并用小利把敌人引诱到另外的万向上去,


出敌不 意,


虽后敌出发,


却先敌到达,


这就是 懂得


“迂直之计”


的缘故。


(曹操说: 采取迂回绕道的行动,是以远的假象显示给敌人。比敌人晚出发而先到达,是因为将帅权衡了

敌我双方的情况,预先就懂得了使用变远为近的计谋。








争夺战场主动权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


(曹操说:处理得 好就有利,处理得不好就有害。


)携带全部


辎重去争利,就不能 及时到达;


(曹操说:行动迟缓,不能及时到达。


)部队轻装去 争利,就得抛弃辎重。


(曹操说:


放下辎重,这样恐怕会要丢失 。


)基于这个道理,如果卷起衣甲,轻装争进,昼夜不停,


(曹 操说,得不到休息,就


会疲惫。



倍道 兼行,


行军百里去争利,


那么,


三军的 将帅就会被俘。


如果行军


50


里去争利 ,


其先头部队就会受挫,


这样去争,部队只能有半数及时到达。


(曹操说:


“蹶”字“同“挫”字。


) 如果行军


30


里去争利,部队只能有三分


之二到达。


(曹操说:道路近,及时到达的人就多,所以不会失败或被消灭。


)同样,军队没有辎重就不能生存,没


有粮食就不能生存,没有物资储备 也不能生存。


(曹操说:军队没有这三样,就是失败之道。


)< /p>







不了解别国的企图,不能预先和它结交;

(曹操说:不了解敌人的情况和企图,就不能与邻国结交。


)不熟悉山


地、森林、险要、阻塞、水网、湖沼等地形的情况,不能行军;


(曹操说:高 大险峻的是山,树木成片的是林,坑


坑洼洼的是险地,高低不平的是阻地,土壤被水浸透 、水草丛生的是沼泽地,江河汇集而不流动的是湖泽。不预先


勘察军队所要占据之地及其 周围山川的地形,就不能行军。


)不用向导,就不能得地利。







作战要靠欺骗和迷惑敌人来取胜,


根据有利的情况来决定自己的行动 ,


运用分散和集中兵力的方法来变换战术。


(曹操说:兵力的分 散和集中,要依据敌人的变化而变化。


)所以,它快如疾风,


( 曹操说:这是因为攻击敌人空虚


的地方。


)慢象微动的树林,< /p>


(曹操说:因为还没有见到好处。


)攻似烈火,

< br>(曹操说:进攻的速度很快。


)守同山岳,


(曹操说:这 说的是防御。


)隐蔽企图难于洞察象阴云蔽天,突然行动如同迅雷闪电。夺占乡野,分取 敌国的人力,


(曹操说:利用敌人的力量而战胜敌人。


)扩大地 域,分取敌国的资源,


(曹操说:分取敌人的物资。


)权衡利害 而


行动。


(曹操说:根据敌情而后采取行动。

< br>)预先懂得“迂直之计”的就能取胜,这就是争夺主动的原则。







《军政》这部兵书上说:


“在战场上,因为听不到将帅的号令,所以 要设置锣鼓;因为看不到将帅的指挥,所


以要设置旌旗。


”所以 要设置锣鼓旌旗,是为了以此来统一士卒的耳目。士卒的视听集中一致了,那么,勇敢的不


能单独冒进,胆小的不能单独退却,这就是指挥大部队作战的方法。所以,夜间指挥作战多用火把和战鼓,白天 指


挥作战多用旌旗,这就是根据不同的情况,用这些不同的指挥讯号分别适应士卒的耳目 。







对于敌人的军队,可以减杀它的士气,


(曹操说:左丘明曾说过,敲第一遍鼓时,


)军队的士气最盛,敲第二遍


时,开始衰落,敲第三遍时,士气就完全丧失了。


)对于敌人的将帅,可动摇 他的决心。一般说来,敌军初到,士


气旺盛,时间渐久便会衰落,最后就会毫无士气了。 固此,善于指挥作战的人,正当敌人气势汹汹的时候,要暂时


避开它,而当其疲惫不堪、 士气沮丧的时候,就要狠狠打击它,这就是掌握士气的方法。以自己的严整等待敌人的


混 乱,以自己的沉静等待敌人的浮动,这就是掌握军心的方法,以自己接近战场等待敌人远道而来,以自己的安逸< /p>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12 08:43,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642201.html

曹操注孙子兵法译注的相关文章

  • 爱心与尊严的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严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重的作文题库

    1.作文关爱与尊重议论文 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 因为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尤其是教师的尊重。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不时会有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100字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心的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