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本管理与控制英文
成本管理及控制
1
概述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企
业制度的逐步建立和完善,
成本管理
成为现代企业非常关注的问
题。
研究现代成本管理,
是一个既有一定
意义,又有一定现实意义的问题。本文拟对此作一些简单的分析。
2
成本效益理念
传统的成本管理是以企业是
否节约为依据,片面地从降低成本乃
至力求避免某些费用的发生入手。
< br>强调节约和节省。
传统成本管理的
目的可简单地归纳为减
少支出、
降低成本。
这就是成本论成本的狭隘
< br>观念。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下,产品实行统购统销,企业的产出等于企
业的
收入。因此,降低产品成本就意味着增加企业的收益,企业必
然将成本管理的重点放在降低产品成本上,
而陷入单纯的为降低成本
p>
而管理成本的滞后状态,不能为决策提供所需要的正确信息。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卖方市场逐渐
向买方市场转变,
企业不能再将
成本管理简单地等同于降低成本
。
因为,
企业不仅要关注产品的生产
成
本,
而且要关注其产品能在市场上实现的效益。
在市场经济的环
境
下,适应瞬息万变的环境,
获得经济效益取得持续性的竞争优
势,始
终是现代企业管理必须考虑的首要问题。
企业成本管理工
作中也应该
树立成本效益观念,实现由传统的
“
节约、节省
”
观念向现代效益观念
转变。
特别是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今天,
企业管
理应以市
场需求为导向,
通过向市场提供质量尽可能高、
功能尽可能完善的产
品和服务,
力求使企业获
取尽可能多的利润。
与企业管理的这一基本
1
/
8
成本管理与控制英文
要求相适应,<
/p>
企业成本管理也就应与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直接联系起
来,
以一种新的认识观
——
成本效益观念看待成本
及其控制问题。
企
业的一切成本管理活动应以成本效益观念作为
支配思想,从
“
投入
”
与
“
产出
”
< br>的对比分析来看待
“
投入
”
p>
(成本)的必要性、合理性,即努力
以尽可能少的成本付出,
创造尽可能多的使用价值,
为企业获取更多
的
经济效益。这里,值得注意的是:
“
尽可能少的成本付出
”
与
“
减少支
出,降低成本
”
的概念是有区别的。
“
尽可能少的成本付出
”
,不就是节
省或减少成本支出。
它是运用成本效益观念来指导
新产品的设计及老
产品的改进工作。
如在对市场需求进行调查分
析的基础上,
认识到如
在产品的原有功能基础上新增某一功能,
会使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大幅
度提高,
那
么,
尽管为实现产品的新增功能会相应地增加一部分成本。
只要
这部分成本的增加能提高企业产品在市场的竞争力,
最终为企业
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这种成本增加就是符合成本效益观念的。
总之,在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企业日常成本管理中,应对比
“
产出
”
看<
/p>
“
投入
”
。研究
成本增减与收益增减的关系,以确定最有利于提高效
益的成本预测和决策方案。
3
战略成本观念
战略成本管理的形成和发展是现代市场经济和竞争的必
然结果。
近二十年来企业环境发生了急剧的变化,
全球性竞争日
益激烈,
为了
适应这种竞争的需要,战略成本应运而生。不言而
喻,成本是决定企
业产品或劳务在竞争中能否取得份额以及占有多少份额的关键因素,<
/p>
而影响竞争成本的核心是企业的战略成本,而非传统的经营成本。
2
/
8
成本管理与控制英文
实施战略成本管
理有利于更新成本管理的观念。在传统成本管理中,
成本管理的目的被归结为降低成本,
节约成了降低成本的基本手段。
不可否认,在成本管理中,
节约
作为一种手段是不容置疑的,但它不
是唯一的手段,
现代成本管
理的目的
“
应该是以尽可能少的成本支出,
获得尽可能多的使用价值,
从而为赚取利润提供尽可能好的基础,
< br>从
而提高成本效益。
从战略成本管理的视角出发来分析成
本管理的这一
目标,不难发现,
成本降低是有条件和限度的,在
某些情况下控制成
本费用,
可能会导致产品质量和企业效益的下
降。
如果企业以较低的
成本升幅,而取得更高的使用价值,从而
大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企业何乐而不为。
企业在市场上取得
竞争优势取决于以同样的成本为
顾客提供更优的使用价值或以较低成本提供相同的使用价
值。
企业采
用何种成本战略,
取决于企
业整个的经营战略和竞争战略,
成本管理
必须为企业整个经营管
理服务。
在现代成本管理中,
p>
战略成本管理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它突破了传
统成本管理把成本局限在微观层面上的研究领域,把重心转向企业,
提高企业整体经
济效益。
成本计算既是成本会计的
中心也是成本管理的基础,
其重要地位无庸
置疑。传统的成本计
算包括以汇总、分配、再汇总的形式计算制造产
品成本,也包括以标准成本为核心手段进
行成本预算。然而,在现代
成本管理中,
从形式到内容都有了飞
速的发展。
西方发达国家多年的
研究和实践,提出了一些新的成
本计算方法,其中作业成本法
(
Activity-Based
Costing,ABC
)
在欧美已经得到了较为普遍的应用,
3
/
8
成本管理与控制英文
ABC
在提供更为精密、真实的成本信息方面功不可没。
作业成本概念的提出深化了人们对成本的认识。传统成本理论
认为:
成本是对象化的费用,
是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耗费的资金总
和。
传统成
本理论的成本概念揭示了成本的经济实质
(价值耗费)
和经济形式
(货
币资金),但没有反映出成本形成的动态过程。
ABC
法有
效地弥补
了这一不足。
它把企业生产经营过程描述为一个为满足
顾客需要而设
计的一系列作业的集合。
其中,
< br>作业推移的过程也是价值在企业内部
逐步积累、转移,直到最后形成转移给顾客的
总价值
(
即最终产品成
本
)
的过程。
ABC
法通过作业这一中介,将费用发生与产品成本形成
联系起来,
形象地揭示了成本形成的动态过程,
使成本的概念更为完
整、具体。
p>
与传统成本制度相比,作业成本计算采用的是比较合理的方法分
配间
接费用。
该方法首先汇集各作业中心消耗的各种资源,
再将各作
业中心的成本按各自的作业动因分配到各产品。
归根到底,
p>
它是采用
多种标准分配间接费用,
是对不同
的作业中心采用不同的作业动因来
分配间接费用。
而传统的成本
计算只采用单一的标准进行制造费用的
分配,
无法正确反映不同
产品生产中不同技术因素对费用发生的不同
影响。
ABC
法将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都视为产品消耗作业所付出的
代价同等对待。
对直接费用的确认和分配,
与传统成本计算方法并无
差别;
对间接费用的分配则依据作业成本动因,
采
用多样化的分配标
准,从而使成本的可归属性大大提高。因此,从制造费用的分配准确<
/p>
性来说,作业成本法计算的成本信息比较客观、真实、准确。从成本
4
/
8
-
-
-
-
-
-
-
-
-
上一篇:物流管理英文文献以及翻译
下一篇:工程管理中英文翻译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