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英语 >

汉语是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全集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1-02-11 18:24
tags:

-

2021年2月11日发(作者:法克鱿)


“语言学概论”教学大纲




课程代号:


11021001


学时数:


32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文秘)



一、本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1


.本课程的性质


< br>“语言学概论”属于理论语言学范畴,是研究人类语言的本质、结构和发展规律的一


门科学;是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和外语专业的必修课和公共基础课。



2




本课程的目的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 使学生从理论上并结合自己的语言实践,认识语言的性质、语


言诸要素的构成及发展规律 ,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及外语打下坚实的理


论基础。

< br>


3


.本课程的任务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了解人类语言的共性以及某一个别语言的特性,熟悉语


言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具备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阐释汉语或英语语言诸要素的


结构特点及发展演变规律的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教学目的和要求



1


.了解语言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



2


.了解语言学的类别和流派。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语言学的对象和任务



一、语言学的定义



二、语言学的学科性质





三、语言学的对象



四、语言学的任务



第二节



语言学的类别和流派



一、传统语言学




1


二、现代语言学



三、生成语言学



四、认知语言学



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




1


)语言学的对象和任务;




2


)语言学的类别和流派。



2


.难点:



语言学的类别和流派。



思考与练习



梳理出语言学的流派。



第一章



语言的社会功能



教学目的和要求



1

< br>.理解并掌握“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的深刻内涵;


< br>2


.理解并掌握“语言是思维的工具”的含义;



3


.掌握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一、语言和说话



二、语言是人类的交际工具



三、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第二节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一、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二、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



三、儿童及聋哑人的思维



四、思维能力是全人类共同的,语言是各民族不同的



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




1


)对“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的理解;

< p>



2


)对“语言是思维 的工具”的含义的理解。



2


.难点:




2



1


)对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的理解;




2


)对“语言是思维的工具”的含义的理解。



思考与练习






谈谈你对“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的理解。



第二章



语言是符号系统



教学目的和要求



1


.掌握语言符号的性质和特点;



2


.了解并掌握语言符号的系统性;



3


.了解语言系统是人类特有的。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语言符号的性质和特点



一、符号的定义



二、语言符号及其特点



第二节



语言符号的系统性



一、语言的层级性



二、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第三节



语言系统是人类特有的



一、语言能力



二、语言是其他动物和人类之间无法跨越的鸿沟



三、人类语言和所谓动物“语言”的根本区别



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




1


)语言符号的性质和特点;




2


)语言符号的系统性。



2


、难点:




1


)符号的含义;




2


)语言符号的性质。

< br>


思考与练习




请根据个人理解,阐述你对语言符号的认识。



第三章









3


教学目的和要求



1


.了解语音研究的基本方面;



2


.了解音响的有关知识;



3


.掌握元音和辅音的有关知识;



4


.了解和掌握音位的有关知识。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语音研究的基本方面



一、语音的最小单位



二、音标



三、研究语音的诸方面



第二节



音响



一、音高



二、音长



三、音强



四、音质



第三节



元音和辅音



一、元音



二、辅音



三、元音和辅音的区别



第四节



音位



一、对立与互补



二、音位变体



三、音节



四、语流音变



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




1


)元音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



2


)舌面元音舌位图;




3


)辅音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



4


)音位变体及音位的组合。



2


.难点:




4



< /p>



1


)元音和辅音的描写;




2


)音位变体及音位的 组合。



思考与练习



1


.描写元音和辅音;



2


.举例说明音位变体的定义、类型。



第四章



语法



教学目的和要求



1


.了解语法单位;



2


.了解并掌握语法的组合规则;



3


.了解并掌握语法的聚合规则;



4


.掌握语法变换;



5


.了解并掌握语言的结构类型和普遍特征。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语法单位



一、关于语法的定义及相关方面



二、语法的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



三、语法单位



第二节



语法的组合规则



一、词法



二、句法



三、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



四、组合的层次性和递归性



第三节



语法的聚合规则



一、词类



二、形态



第四节



变换



一、变换和句型



二、变换和句法同义



三、变换和句法多义



第五节



语言的结构类型和普遍特征



一、语言的分类




5


二、语言的普遍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




1


)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




2


)语法的聚合规则;



3


)语言的结构类型。



2


.难点:




1


)语法单位;




2


)组合的层次性和递归性;




3


)语言的结构 类型。



思考与练习



1


.谈谈你对于语法的组合与聚合的理解;



2


.举例说明语言结构的类型及各自的特征。



第五章



词义



教学目的和要求



1


.了解并掌握词汇和词义;



2


.了解并掌握词义的聚合与组合。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词汇和词义



一、词汇及其构成



二、词的词汇意义



三、词义的概括性



第二节



词义的聚合



一、单义词和多义词



二、同义词



三、反义词



第三节



词义的组合



一、词语搭配的语义条件



二、词义与语境



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




6



1


)词 汇的构成;




2

)词义的聚合与组合。



2


.难点:



词义的聚合与组合。



思考与练习



结合实例,分析词义的聚合与组合。



第六章



文字



教学目的和要求



1


.了解文字和语言的关系;



2


.了解并掌握文字的起源;



3


.掌握汉字的性质。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文字和语言的关系



一、文字及其作用



二、文字与语言的关系



第二节



文字的起源和发展



一、文字的起源



二、文字的发展



第三节



汉字的性质



一、表意



二、表音



三、意音



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




1


)文字的起源;




2


)汉字的性质。



2


.难点:




1


)文字和语言的关系;




2


)汉字的性质。



思考与练习



1


.谈谈你对于“汉字是意音文字”的理解;




7


2


.阐述文字的起源与发展。



第七章



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教学目的和要求



1


.了解语言发展的原因和特点;


< /p>


2


.了解并掌握语言的分化的有关知识;



3


.理解并掌握语言的统一的有关知识。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语言发展的原因和特点



一、社会的发展是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



二、语言系统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与语言的发展



三、语言发展的特点



第二节



语言的分化



一、语言分化及其原因



二、社会方言



三、地域方言



四、亲属语言和语言的谱系分类



第三节



语言的统一



一、语言的统一



二、共同语



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




1


)语言的分化;




2


)语言的统一。



2


.难点:



亲属语言和语言的谱系分类。



思考与练习



请谈谈您对“语言的分化”和“语言的统一”的理解。



第八章



语言的接触



教学目的和要求



1


.了解语言成分的借用和吸收




8


2


.了解并掌握语言的融合



3


.掌握语言接触的一些特殊形式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语言成分的借用和吸收



一、借词



二、语音及结构规则的借用



第二节



语言的融合



一、语言系统的排挤和替代



二、语言融合的原因



三、融合的方式



四、融合的过程



第三节



语言接触的一些特殊形式



一、洋泾浜



二、混合语



三、国际辅助语



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




1


)语言成分的借用;


< p>


2


)语言的融合;


< /p>



3


)语言接触的特殊形式。

< p>


2


.难点:



语言的融合。



思考与练习



请梳理出语言接触中的一些特殊形式。



三、几点说明



1


.制定本大纲的依据



本大纲依据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的规格要求,并参照兄弟院校的教学

< br>大纲而制定。



2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



后继课程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以及汉语文字学、交际语言学等。



3


.考核方式




9



1< /p>


)考核方法:闭卷(


A



B



C


三套试卷)

< p>




2


)考试时数:


2


小时;




3


)成绩评定:平时

30


%,期末


70


%。

< p>


4


.教材及参考书


< /p>



1


)教材:叶蜚声



徐通锵著:


《语言学纲要》< /p>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7


年。




2


)参考书



①高名凯



石安石著:


《语言学概论》


,中华书局,


1963


年;



②胡明扬主编:


《语言 学概论》


,语文出版社,


2000


年;



③邢公畹主编:


《语言学概论》


,语文出版社,


1991


年。



四、学时分配







导言



主要内容



第一节



语言学的对象和任务;



第二节



语言学的类别和流派



第一节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交际工具



第二节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第一节



语言符号的性质和特点;



第二章



第二节



语言符号系统性;



第三节



语言系统是人类特有的;



第一节



语音研究的基本方面;



第三章



第二节



音响



第三节



元音和辅音的有关知识;



第四节



音位



第一节



语法单位;



第二节



语法的组合规则;



第四章



第三节



语法的聚合规则;



第四节



语法变换;



第五节



语言的结构类型和普遍特征



第五章



第一节



词汇和词义



第二节



词义的聚合与组合



第一节



文字和语言的关系;



第六章



第二节



文字的起源与发展;



第三节



汉字的性质;




10


学时



2


第一章



3


3


4


4


4


4


第一节



语言发展的原因和特点;



第七章



第二节



语言的分化;



第三节



语言的统一;



第一节



语言成分的借用和吸收;



第八章



第二节



语言的融合;



第三节



语言接触的一些特殊形式;








32


4


4


2006



12


月修订



修订人:傅义春



























11


“现代汉语”教学大纲



< p>
课程代号:


11021002


< br>11021003


学时数:


80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文秘)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1




课程的性质



现代汉语是一门研究现代 汉语语音、语汇、语法及语用的理论性和应用性都较强的基


础学科。


现代汉语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现代文秘方向、涉外文秘方向)一门必修的专业课程 。



2




课程的目的



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 生了解并掌握现代汉语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培养和提高


学生理解、分解和运用现代汉 语的能力,为他们将来从事语言文字、秘书、新闻宣传以及


语文教学等工作打下坚实的基 础。



3




课程的任务



(1)


初步了解现代汉语的概况和国家语言文字政策。



(2)


较为完整地了解普通话语音系统,具有说好普通话 的能力。



(3)


具备正确使用汉字的能力。



(4)


掌握一定的词汇学知识,能够正确地辨析和解释词义,丰富自己的语汇,提高用词


能力。



(5)


具备辨认词性、分析句子正误的能力,从而能够正确运用祖国语言。



(6)


获得选词炼句、运用修辞手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 训练,从而使语言的运用逐步达


到准确、鲜明、精炼、生动的要求。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一章



绪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现代汉语的定义 、性质、特点、地位,掌握汉语七大方言及其主要特征,了解什


么是汉语规范化,了解如 何推广普通话。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现代汉语概述




12


一、什么是现代汉语



二、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三、现代汉语方言



第二节




汉语规范化和推广普通话



一、历史的回顾



二、现代汉语规范化



三、推广普通话



第三节




现代汉语课的性质、内容和任务



一、现代汉语课的性质



二、现代汉语课的内容



三、现代汉语课的任务



绪论重点



1


.现代汉语的定义、性质、特点、地位。



2


.汉语七大方言及其主要特征。



思考与练习



1


.什么是现代汉语共同语?它是怎样形成的?



2


.共同语和方言的关系是怎样的?



3


.同英语相比较,现代汉语有哪些特点?


4


.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和任务是什么?



5


.什么是现代汉语规范化?怎样进行现代汉 语规范化工作?



第二章



语音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有关现代汉语语 音的基础知识,了解普通话的语音系统,掌握普通话的语音结构


规律,掌握汉语拼音方案 ,能说较为标准的普通话。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语音概说



一、语音的性质



二、语音单位



三、记音符号



第二节




声母



一、声母的发音




13


二、声母辨正



第三节




韵母



一、韵母的发音



二、押韵和韵辙



三、韵母辨正



第四节




声调



一、调值和调类



二、普通话的声调



三、古今调类比较



四、声调辨正



第五节




音节



一、音节的结构



二、拼音



三、音节的拼写规则



第六节




音变



一、变调



二、轻声



三、儿化



四、语气词“啊”的音变


第七节




音位



一、音位简说



二、普通话音位



第八节




朗读和语调



一、朗读



二、语调



第九节




语音规范化



一、确立正音标准



二、推广标准音



本章重点、难点



1


.重点:




1


)语音的性质、单位;





14



2


)声母、韵母的发音;


< p>


3


)声调、调值和调类;




4


)音节的结构;




5


)变调、轻声、儿化 ;




6


)普 通话的语调。



2


.难点:




1


)声母、韵母、声调的辨正;


< /p>



2


)古今调类比较;

< br>



3


)音节的拼写规则。



思考与练习



1


.什么是音高、音强、音长、音色?它们在语音中的表现或作用如何?

< br>


2


.语音具有哪些属性?


< /p>


3


.声母和辅音有何不同?韵母和元音有何不同?



4


.声母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有哪些?

< p>


5


.韵母有哪些分类?



6


.简析普通话韵母的结构。



7


.什么是调值和调类?



8




《汉语拼音方案》中有哪些拼写规则?



9


.普通话音节结构如何?



10


.什么是变调?变调主要有哪几种类型?



11


.什么是轻声?轻声在普通话里有哪些作用?



12


.什么是儿化?儿化同词汇和语法有何关系?



13


.什么是音位?什么是音位的互 补分布和音感特征?



14


.什么是音位变体?


< p>
15


.语调有哪些要素?如何在朗读过程中把握好它们?

< br>


16


.语音规范化有何重要性?怎样做好语音规范化工 作?



17


.相关发音练习。



第三章



文字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有关汉字的基本 知识,掌握常用汉字的形体结构,基本不写错别字。



教学内容




15


第一节




汉字概说



一、什么是汉字



二、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



第二节




汉字的形体



一、现行汉字的前身



二、现行汉字的形体



第三节




汉字的结构



一、结构单位



二、造字法



第四节




汉字的整理和标准化



一、汉字改革问题



二、汉字的整理



三、汉字的标准化



第五节




使用规范汉字



一、掌握整理过的汉字



二、纠正错别字



本章重点、难点



1


.重点




1


)汉字及现行汉字的形体;




2


)汉字的结构单位、造字法;

< p>



3


)汉字的整理和标 准化。



2


.难点:



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



思考与练习



1




什么是汉字?汉字是如何产生的?



2


.为什么说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



3




什么是笔画?笔画有哪些种类?



4


.汉字笔画的组合方式有哪些?



5




什么是部件?部件有哪些类型?部件的组合方式有哪些?



6


.汉字笔顺的主要规律是什么?


< /p>


7


.形声字形旁分别有哪些作用和局限性?




16


8




形声字声旁分别有哪些作用和局限性?



9


.整理汉字包括哪些内容?



10




什么是异体字?



11


.汉字标准化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12




怎样才能写好规范汉字?



第四章



词汇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有关现代汉语词 汇的基本知识,能够辨析常用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词汇、词汇单位和词的结构



一、词汇



二、词汇单位



三、构词类型



第二节




词义的性质和构成



一、词义的性质



二、词义的构成



三、词义的理解与词的运用



第三节




词义的分解



一、义项



二、义素



第四节




词义的聚合——语义场



一、语义场



二、同义义场和同义词



三、反以义场和反义词



第五节




词义和语境的关系



一、语境对解释词义的作用



二、语境对词义的影响



第六节




现代汉语词汇的组成



一、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



二、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



三、行业语、隐语




17


第七节




熟语



一、成语



二、惯用语



三、歇后语



第八节




词汇的发展变化和词汇的规范化



一、词汇的发展变化



二、词汇的规范化



本章重点、难点



1


.重点




1


)词汇单位、构词类型;




2


)词义的构成、词义的理解和词的运用;< /p>




3


)义项、 义素;语义场;




4


)语境对解释词义的作用、语境对词义的影响;



(< /p>


5


)词汇的发展变化、词汇的规范化。



2


.难点:




1


)义素;




2


)语义场的层次和种类;




3


)词汇的规范化 。



思考与练习



1


.什么是替代法?



2


.判明词的结构类型。


< p>
3


.什么是词义?怎样理解词义的性质?



4


.词义的构成有哪些要素?如何理解好词义,运用好词语?



5


.什么是义项?义项有哪些分类?



6


.什么是义素?如何正确进行义素分析?


7


.什么是语义场?语义场有哪些层次与种类?



8


.运用语义场知识辨析词语。



9


.什么是语境?语境有哪些类型?



10


.语境对解释词义有哪些作用?语境对词义有哪些影响?< /p>



11


.什么是词汇?词汇的构成类型有 哪些?



12


.什么是成语、惯用语、 歇后语?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




18


13


.词汇的发展变化有哪些表 现?原因如何?有哪些途径?



第五章



语法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语法的基本概念 和语法规律,掌握语法体系,并能用以分析句子,能够发现并纠


正一般语法错误。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语法概说



一、语法和语法体系



二、语法的性质



三、语法单位和句法成分


第二节




词类(上)



一、秘词类的划分



二、实词



三、实词的运用



第三节




词类(下)



一、虚词



二、虚词的运用



三、词类小结



第四节




短语



一、短语及其分类



二、短语的结构类



三、短语的功能类



四、多义短语



五、短语小结



第五节




句法成分



一、主语




谓语



二、动语




宾语



三、定语



四、状语



五、补语



六、中心语





19


七、独立语



八、句法成分小结



第六节




句子的分类



一、句子分类概说



二、句类



三、句型



四、几种动词谓语句



五、变式句和省略句



六、句子的变换



七、句子分析小结及例解



第七节




常见的句法失误



一、搭配不当



二、残缺和多余



三、语序不当



四、句式杂糅



第八节




复句



一、概说



二、复句的类型



三、多重复句



四、紧缩句



五、复句运用中常见的错误


第九节




句群



一、什么是句群



二、句群的类型



三、多重句群



四、句群和复句、段落



五、句群运用中常见的错误


第十节




标点符号



一、标点符号的作用和种类


二、标点符号的用法



三、标点符号的活用



20






四、标点符号的位置



本章重点、难点



1


.重点




1


)实词的意义、种类和语法特征;




2


)虚词的语法意义和主要语气类别 ;




3


)短 语的分类;




4

)句法成分的构成材料和意义类型;



< br>5


)句类和句型;




6


)复句的类型;




7


)标点符号的用法。



2


.难点:




1


)实词、虚词的运用;




2


)词的兼用和活用;




3


)句子分析小结及例解;




4


)常见的句 法失误;




5


)复句运用中常见的错误。



思考与练习



1.



什么是语法?语法有哪些特性?



2.



什么是实词?什么是虚词?实词和虚词各有哪些小类?



3.



实词各小类各有怎样的意义、种类、语法特征?



4.



虚词各小类各有怎样的语法意义?



5.



什么是短语?短语的分类情况如何?



6




正确划分短语内部层次。



7


.句法成分有哪几种?各有怎样的构成材料和意义类别?



8


.正确辨别句法成分。



9


.正确判别句型、句类。



10


.正确进行句式变换。



11


.指出单句语法错误并予以订正。



12


.判明单句、单重复句、多重复句、紧缩句



13


.指出复句内分句间的关系,分析多重复句的层 次。



14


.简要说明句群与复句、段 落的区别。




21


15


.改正句中标点符号的不当用法。



第六章



修辞



教学目的和要求



认识词语锤炼的重要 性,善于寻求恰当词语表现人或事物,熟练运用各种修辞格。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修辞概说



一、什么是修辞



二、修辞和语境



三、修辞同语音、词汇、语法的关系



四、修辞的作用和学习修辞的目的



第二节




词语的锤炼



一、意义的锤炼



二、声音的锤炼



第三节




句式的选择



一、长句和短句



二、整句和散句



三、主动句和被动句



三、肯定句和否定句



四、口语句式和书面语句式



第四节




辞格(一)



一、比喻



二、比拟



三、借代



四、拈连



五、夸张



第五节




辞格(二)



一、双关



二、仿词



三、反语



四、婉曲



第六节




辞格(三)




22


一、对偶



二、排比



三、层递



四、顶真



五、回环



第七节




辞格(四)



一、对比



二、映衬



三、反复



四、设问



五、反问



六、通感



七、警策



第八节




辞格的综合运用



一、辞格的连用



二、辞格的兼用



三、辞格的套用



第九节




修辞中常出现的问题



一、韵律配合不协调



二、词语选用不精当



三、句子表意不畅达



四、辞格运用不恰当



第十节




语体



一、公文语体



二、科技语体



三、政论语体



四、文艺语体



本章重点、难点



1


.重点




1


)词语锤炼;



2


)句子选择;




23



3


)主要辞格。



2


.难点:




1


)修辞同语音、词汇、语法的关系;




2


)辞格的综合运用;




3


)辞格中常出现 的问题。



思考与练习



1


.修辞与语境的关系如何?



2


.修辞与语言三要素关系如何?



3


.词语锤炼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



4


.常见修辞格有哪些类型?各有怎样的修辞效果?

< p>


5


.具体辞格运用各应注意哪些问题?



6


.正确判别相关修辞格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 br>


7


.如何正确综合运用修辞格?



8


.改正辞格运用中的错误并说明理由。



9


.什么是语体?语体有哪些类型?



10


.公文语体、科技语体、政论语体、文艺语体各有哪些特点 ?



三、几点说明



1




制定本大纲的依据



本大纲依据汉语言文学(文秘)专业的培养计划制订。



2




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现代汉语 ”


自大一年级第一学期起连续两个学期开设,


无先修大学课程。


“现代汉语”


与必修课“古代汉语”



“语言学概论”


,选修课“交际语言学”



“汉语修辞学”等,同属语


言方向专业课程,


“现代汉语”为先修课程。


“现代汉语”与“逻辑学”的教学内容存在一


定的内在联系。


“交际语言学”



“汉语修辞学”是对“现代汉语”


“语用”教学内容的深化。

< p>


本课程的讲授要通过播放声音资料、完成试题练习等方法,理论联系实际 ,提高教学


效果。



3




考核方式




1


)考核方法:闭卷考试。




2


)命题方式:任课教师出题,逐步建立试卷库。



3


)考试时间:


2


小时。




4


)成绩评定:平时


30%


,期末


70%





24


4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


)教材



黄伯荣、廖序东主编:


《现代汉语》


, 高等教育出版,


2002


年。




2


)主要参考书



①林焘、耿振生著:


《音韵学概要》


, 商务印书馆,


2004


年。



②裘锡圭著:


《文字学概要》


,商务印书馆,< /p>


1988


年。



③曹炜著:


《现代汉语词汇研究》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年。



④陆俭 明著: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年。



⑤王希 杰著:


《汉语修辞学》


,商务印书馆,


2004


年。



⑥王理嘉等编著:


《现代汉语专题教程》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年。



⑦彭润泽、李葆嘉主编 :


《语言理论》


,中南大学出版社,


2 000


年。



四、学时分配




章节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主要内容



绪论



语音



文字



词汇



语法



修辞



合计










2



20



10



13



17



18



80




唐余俊



2003


3


月制订


2006



8


月修订









25


“古代汉语”教学大纲




课程代号:


11021004


学时数:


88


< br>48+40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文秘)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1.


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高等院校汉语言 文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工具课,旨在通过学习提高学生阅


读古书能力,以批判地继承祖 国优秀文化遗产。



2


.课程的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了解并掌握有关古汉语理论知识,并能运用有关理论知识


分析解决古汉语书面语中的相关问题,在此基础上培养阅读一般文言文的能力。



3


.课程的任务



1


)掌握古汉语常用工具书的性质、编排方法和使用方法 。




2


)掌 握汉字的构造、形体演变、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和繁简字等知识,学会分析



一定数量常用汉字的基本构造和本义。




3


)掌握古汉语词汇知识以及古今词义的异同,词的本义和 引申义。




4


)掌握古代汉语语法(句法和词法)知识及其特点。




5



理解古代汉语语音知识及语音发展演变 的主要规律,


能够运用所学的古汉语音韵学


知识解释古代有关的 语言现象。




6

)学会给古书标点断句和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培养阅读和理解一般文言文的能



力。




7< /p>


)了解古代汉语常用的修辞格。




8



理解古代诗歌尤其是近体诗的特点,< /p>


培养欣赏阅读古诗文的兴趣和分析浅近诗歌格


律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绪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介绍课程的性质、目 的、任务;学科的历史及现状;学习内容及学习方法;学科的功


用,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等 。




26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文言文概述



一、文言文的性质、古代汉语的概念



二、学习文言文的目的和意义



三、古代汉语课的学习方法和注意事项



第二节




怎样阅读古典作品



一、关于教学文言文的方法



二、读懂古典作品的几个要点



本章重点、难点



1


.重点:文言文的性质;



2


.难点:读懂古典作品的几个要点。



思考与练习




1


.读懂古典作品的几个要点是什么?



2


.文言文的性质是什么?



第一讲



文字



教学目的和要求



介绍汉字的起源和形 体变迁;掌握汉字的构造原则、汉字常用的部首;能辨识古今字、


异体字、繁体字。



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










第一节




汉字的起源问题和形体变迁



一、商代文字



二、西周、春秋文字



三、战国文字



四、秦代文字



五、隶书



六、楷书



七、草书



八、行书



第二节




汉字的构造原则



一、象形




27


二、指事



三、会意




四、形声



五、转注



六、假借



第三节




汉字常用的部首



一、与人体相关



二、与人的衣食住行用等日常生活相关



三、天时地理



四、动物植物



五、其他



第四节




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一、古今字



二、异体字



三、繁简字



第五节




本字和通假字



一、本字



二、通假字



第六节




文字方面的常用工具书



一、


《说文解字》



二、


《说文解字注》



三、


《说文通训定声》



四、


《康熙字典》



第二部分








第一节




先秦历史散文九篇(一)



一、


《郑伯克段于鄢》



二、


《齐伐楚盟于召陵》



三、


《烛之武退秦师》



四、


《晋灵公不君》



五、


《鞌之战》



第二节



先秦历史散文九篇(二)




28


一、


《召公谏弭谤》



二、


《勾践灭吴》



三、


《赵威后问齐使》



四、


《燕昭王求士》



本章重点、难点



1


.重点:汉字的构造原则;



2


.难点:辨识古今字、异体字、繁体字。



思考与练习



1


.汉字起源图画的说法是否全面?为什么?



2


.简述汉字形体演变过程?



3


.什么叫六书?什么叫“四体二用”?


< /p>


4


.查阅《说文解字》及相关的工具书,说明下列字属“六书”中 哪一书;

























5



《说文解字》与《康熙字典》的部首制有何不同?



6


.什么叫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7


.古今字分几类?古字与今字的字形方面有何联系?



8


.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写出相应的 本字。




1


)尺蠖之屈,以求信也。



《周易》





2


)为宫 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孟子·告子下》





3


)戮力 攻秦。



《汉书·高帝纪》





4


)甚矣,汝之不 惠!



《列子·汤问》




9


.用现代汉语翻译《郑伯克段于鄢》



10


.用现代汉语翻译《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11


.解释下列有下划线的词语




1


)东西南北,莫敢不服。




2


)是以君王无羞亟问


,


不愧下学。




3


)燕王悔


,

惧赵用乐毅承燕之弊以伐燕。



第二讲



词汇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词的形式和构造 、基本词的三个主要特征;了解词的本义和引申义;掌握古今词



29


义的异同等。



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







第一节




词的形式和构造



一、派生词



二、复合词



三、单纯词



第二节




古汉语的词汇成分



一、根据词的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进行分类



二、基本词的三个主要特征



第三节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一、探求词的本义



二、引申义



第四节




古今词义的异同



一、词义的扩大



二、词义的缩小



三、词义的转移



四、词义的感情色彩变化



第五节




同义词、同源词、类义词



一、同义词



二、同源词



三、类义词



第六节



词汇方面的常用工具书



一、


《尔雅》



二、


《经籍纂诂》



三、


《辞源》和《辞海》



第二部分








第一节




精讲先秦哲理散文十一篇(一)



一、


《颜渊季路侍》



二、


《季康子问仲由》



三、


《子谓颜渊》




30


四、


《季氏将伐颛臾》



第二节




精讲先秦哲理散文十一篇(二)



一、


《寡人之于国也》



二、


《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



三、


《夫子当路于齐》



四、


《无或乎王之不智也》



第三节



精讲先秦哲理散文十一篇(三)



一、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二、


《民为贵》


三、


《五蠹》


(节选)



本章重点、难点



1


.重点:词的形式和构造;



2


.难点: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思考与练习




1


.解释下列句中带点的词:




1


)不速之客。


( 成语)




2


)穷寇勿迫。



《孙子·军争》





3


)秦人勤我 矣。



《国语·晋语二》


< p>


2



“布、敷、铺、 博、普、旁、方”是一组同源词,都有“分布”和“广泛”的意义,


试用文献资料来加以 证明。



3


.用现代汉语翻译《郑伯克 段于鄢》




4

.用现代汉语翻译《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5


.用现代汉语翻译《五蠹》


(节选)




6


.用现代汉语翻译《 季氏将伐颛臾》




第三讲



语法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九大词类特征、 八种结构成分和句子结构分析法;掌握词语活用和动宾结构;判


断句的七种形式等。



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







第一节




古汉语的词类




31


一、名词



二、动词



三、形容词



四、代词



五、副词



六、数词



七、量词



八、关系词



九、语气词



第二节




结构成分和结构类型



一、主语



二、谓语



三、宾语



四、定语



五、状语



六、补语



七、中心语



八、并列语



九、句子结构分析法



第三节



古汉语的词序和省略



一、四类宾语前置的现象



二、省略



第四节



词语活用和特殊的动宾结构



一、普通名词用作状语



二、动词的使动用法



三、动词的为动用法



四、名词用作动词



五、形容词用作动词



六、其他词类的活用



第五节



判断句和被动句



一、判断句的七种主要形式



32



四、借助关系词来表示被动的六种形式



第二部分







第一节



精讲两汉文四篇(一)



一、


《刺客列传》



二、


《淮阴侯列传》



第二节



精讲两汉文四篇(二)



一、


《苏武传》



二、


《狱中上梁王书》



本章重点、难点



1


.重点:词语活用;



2


.难点:判断句和被动句。



思考与练习




1


.什么叫“四声别义”?请举几个课文以外的例子加以说明。


.


2


.分析下列句子的结构成分。



(< /p>


1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




2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 为也已。




3


)保民而王


,


莫之能御也。




4


)吴王夫差既胜齐人於艾陵


,


乃使行人奚斯释言於齐。



3


.判断下列各句内容的正误。




1


)在古代汉语中,由于副词的意义比较 虚泛,所以应该归入虚词的范畴。




2


)在古代汉语中,凡是带上宾语的词都是及物动词。




3


)词类活用是古汉语中词义引申转变的原 因之一。




4


)句子的类型是根据不同的语调加以确定的,古汉语句子的语调又主要是根据语气


词加 以确定的。




5

)所谓被动句是指使用“见、为、所”等关系词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因此,凡是


不 用上述关系词的句子就不能成为被动句。



5

< br>.用现代汉语翻译《苏武传》




6


.用现代汉语翻译《刺客列传》




7


.用现代汉语翻译《狱中上梁王书》




第四讲



音韵



教学目的和要求




33



了解学习汉语音韵知识的意义 ,汉语读音演变的四个时期、中古汉语的声、韵、调及


其应用等。



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







第一节




汉字读音的演变



一、汉语读音演变的四个时期



二、学习汉语音韵知识的意义



第二节




中古汉语的声、韵、调及其应用



一、中古汉语的声、韵、调



二、中古汉语的声、韵、调及其应用



第三节





古书中的特殊读音



一、古今字的读音



二、通假字的读音



三、读破



四、专有名词的读音



五、联绵词的读音



第二部分







第一节



精讲三国至唐宋散文六篇(一)



一、


《让县自明本志令》



二、


《陈情表》



三、


《五柳先生传》



第二节



精讲三国至唐宋散文六篇(二)



一、


《世说新语》


(二则)



二、


《答李翊书》



三、


《送李愿归盘谷序》



本章重点、难点



1


.重点:汉语读音演变的四个时期;



2


.难点:中古汉语的声、韵、调及其应用。

< br>


思考与练习




1


.用现代汉语翻译《郑伯克段于鄢》


< p>


2


.用现代汉语翻译《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p>





34


3


.替下面两首词加上标点




1


)江绕黄陵春庙闲娇莺独语关关满庭重叠绿 苔斑阴云无事四散自归山




2


)箫鼓声稀香烬冷月娥敛尽弯环风流皆道胜人间须知狂客判死为红颜




4


.用现代汉语翻译《答李翊书》< /p>




5


.用现 代汉语翻译《送李愿归盘谷序》




6


.用现代汉语翻译《世说新语》


(二则)




三、几点说明



1.


制定本大纲的依据


< p>
本大纲依据汉语言文学(文秘)专业的培养计划,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制订。

< br>


2.


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1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是《语言学概论》和《现代汉语》





2

)本课程的后继课程是汉语文字学、训诂学等课程。



(< /p>


3


)本课程是古代文学课的基础,是阅读、研究古代文学作品的工 具。



3.


考核方式




1


)考核方法:闭卷考试。




2


)命题方式:任课教师出题,逐步建立试卷库。



3


)考试时间:


2


小时。




4


)成绩评定:平时


20%


,期末


80%




4.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


)教材



张世禄主编:


《古代汉语教程》修订版(上、下)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6


年。

< br>



2


)主要参考书

< p>


①王力主编:


《古代汉语》

(全四册)


,中华书局,


2004


年。




②郭锡良主编:

< p>
《古代汉语》


,语文出版社;


2000

< p>
年。



③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古汉语教研室:


《古代汉语》


,人民出版社,


2003


年。



四、学时分配







35


章节














第一讲


















先秦历史散文九篇







精讲先秦哲理散文十一篇



复习







精讲两汉文四篇







三国至唐宋散文六篇



复习













4


20


第二讲




第三讲



22


2


18


第四讲





20


2


88






































































陈涛



2006



5


月修订


















36



“逻辑学”教学大纲




课程代号:


11021015



学时数:


32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文秘)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1




课程的性质



逻辑学是研究词项、命题 、逻辑基本规律、论证与谬误等逻辑知识与逻辑技能的学科。



逻辑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现代文秘方向、涉外文秘方向)一门限选学科基础课。



2




课程的目的



本课程开设的目的是使学 生了解并掌握逻辑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培养和提高学


生理解、分析和运用逻辑学尤 其是传统逻辑学的形式与规律的能力,为他们将来从事语言


文字、秘书、新闻宣传以及公 关交际等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




课程的任务




1


)了解逻辑与逻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性质。


< p>


2


)掌握词项与概念的基本知识,正确理解、辨 识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3


)掌握有关命题的基本知识以及相应推理的有效形式。




4


)掌握逻辑的基本规律,做到逻辑基本规律在实际 思维中的应用。




5


)掌握有关论证的基本概念、原则、规则以及证明与反驳的种类和方法等,做到论


证建构在实际论辩过程中的运用。




6


)辨析常见的非形式谬误,识别并避免有关的非形式谬误。




7


)熟悉有关语言逻辑初步的基础知 识。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一章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并掌握有关逻辑 与逻辑学的基本概念等,了解并掌握逻辑学的对象、性质,认识


学习逻辑学的意义和方法 。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逻辑与逻辑科学



一、思维的逻辑与逻辑学




37


二、逻辑学发展的主要阶段和类型



第二节




逻辑学的对象



一、思维形式与逻辑形式



二、事实真与逻辑真



三、有效性与合理性



四、逻辑与语言



第三节




逻辑学的性质



一、逻辑学的基本性质



二、形式逻辑同数理逻辑、辩证逻辑的关系



第四节




学习逻辑学的意义和方法



一、学习逻辑学的意义



二、学习逻辑学的方法



绪论重点、难点



1




重点:




1


)逻辑学的概念;




2


)逻辑学的对象;




3


)逻辑学的性质。



2


.难点:



逻辑学的对象。



思考与练习



1




什么是逻辑学?



2




什么是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3




逻辑学的性质如何?



4




完成相关“思考和练习”




第二章



词项与概念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并掌握有关词项 与概念关系的基本知识;学习掌握有关概念种类、内涵、外延等


方面的知识。

< p>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词项与概念的概述



一、概念、语词与词项




38


二、概念内涵与外延



第二节




概念的种类



一、单独概念与普遍概念



二、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



三、正概念与负概念



第三节




概念外延间的关系



一、概念间的相容关系



二、概念间的不相容关系



三、并列关系



第四节




概念的限制与概括



一、概念内涵和概念外延的反变关系



二、概念的限制



三、概念的概括



第五节




定义



一、定义及其结构



二、定义的种类和方法



三、下定义应当遵守的逻辑规则



第六节




划分



一、划分的概念、种类和方法



二、划分的规则



本章重点、难点



1


.重点:




1


)概念内涵与外延;


< p>


2


)概念限制与概括;




3


)定义与划分。

< br>


2


.难点:




1


)欧勒图解;




2


)下定义应当遵守的逻辑规则;

< p>



3


)划分的规则。< /p>



思考与练习



1




什么是概念?概念和语词、词项关系如何?




39


2




什么是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3




概念有哪些种类?概念外延间的关系如何?



4




什么是 概念的限制?什么是概念的概括?如何正确进行概念的限制与概括?



5




什么是定义?定义的结构如何?定义有哪些种类?



6




下定义应当遵守的逻辑规则有哪些?



7




什么是划分?划分有哪些种类和方法?



8




划分的规则有哪些?



9




完成相关“思考和练习”




第三章



简单命题(直言命题)及其 推理


(



)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有关命题的基本 知识,学习掌握直言命题的概念、性质等,学习掌握直言命题的


直言推理。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命题概述



一、命题和判断



二、命题和语句



三、命题的种类



第二节




直言命题(性质命题)


:凡恩图解



一、直言命题的概念、种类



二、


A



E



I



O


四种直言命题的 项的周延性



三、主、谓项相同的


A< /p>



E



I



O


四种命题间的真假关系:



四、逻辑方阵



第三节




直言命题的直接推理



一、推理的概念、逻辑性、种类与演绎推理



二、直言命题的直言推理:换质法、换位法



本章重点、难点



1


.重点:




1


)凡恩图解;


< br>(


2


)四种直言命题(


A



E



I

< p>


O


)的项的周延性;




3


)逻辑方阵;



4


)直言命题的直接推理。< /p>




40


2


.难点:




1


)演绎推理;


< br>(


2


)换质法;




3


)换位法。外国秘书工作情况。



思考与练习



1




什么是命题?命题和判断、语句的关系如何?



2




什么是直言命题?它有哪些种类?



3




什么是凡恩图解?



4




如何理 解


A



E


、< /p>


I



O


四种直言 命题的项的周延性?



5




如何理 解主、谓项相同的


A



E



I



O

< br>四种直言命题间的真假关系?



6




什么是推理?什么是直言命题的直言推理?它有哪些基本方法?



7




完成相关“思考和练习”




第四章



简单命题(直言命题)及其推理(下)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三段论的基本知识,了解三段论在实际思维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三段论



一、三段论及其结构



二、三段论的公理与规则



三、三段论的格与式



第二节




三段论的凡恩图解对三段论有效性的判定(略)



第三节




三段论在实际思维中的应用



一、三段论在实际应用中常见形式:复合三段论和省略三段论



二、应用三段论要注意的问题



本章重点



1




三段论结构;



2




公理与规则;



3




格与式;



4




应用。



思考与练习



1




什么是三段论?三段论的结构如何?




41


2




三段论的公理与规则如何?



3




三段论有哪些格与式?



4




什么是复合三段论和省略三段论?



第五章



复合命题及其推理(上)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复合命题和命题 联结词,


掌握负命题及其有效推理,


掌握联言命题及其有效推理 ,


掌握选言命题及其有效推理,掌握假言命题及其有效推理。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复合命题和命题联结词



一、复合命题的逻辑性质



二、命题联结词



第二节




负命题及其有效推理



一、负命题的性质和逻辑形式



二、负命题的逻辑特性及其真值表



三、负命题推理的部分有效式



第三节




联言命题及其有效形式



一、联言命题的性质和逻辑形式



二、联言命题的逻辑特性及其真值表



三、联言推理的有效式



第四节




选言命题及其有效推理



一、选言命题的性质、种类及其逻辑形式



二、相容选言命题的逻辑特性、真值表及其有效推理形式



三、不相容选言命题的逻辑特性、真值表及其有效推理形式



第五节




假言命题及其有效推理



一、假言命题的性质、结构和种类



二、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及其有效推理形式



三、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及其有效推理形式



四、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及其有效推理形式



本章重点



1


.不相容选言命题逻辑特性及其真值表;



2

< br>.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




42


思考与练习



一、什么是复合命题?复合命题有哪些构成?



二、什么是负命题及其有效推理形式?



三、什么是联言命题及其有效推理形式?



四、什么是选言命题及其有效推理形式?



五、什么是假言命题及其有效推理形式?



第六章



复合命题及其推理(下)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复合命题负命题 的等值推理,自读假言推理的推广形式,自读命题逻辑的现代形


式。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复合命题负命题的等值推理



一、联言命题负命题的等值推理



二、选言命题负命题的等值推理



三、假言命题负命题的等值推理



第二节




假言推理的推广形式



第三节




命题逻辑的现代形式



本章重点



复合命题负命题的等值推理。



思考与练习



1




什么是复合命题负命题的等值推理?



2




什么是联言命题负命题的等值推理?



3




什么是选言命题负命题的等值推理?



4




什么是假言命题负命题的等值推理?



5




完成相关“思考和练习”




第七章



谓词逻辑初步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一元谓词逻辑的 基本知识,了解狭谓词推理的基本知识,了解多元谓词逻辑的基


本知识。



教学内容




43


第一节




一元谓词逻辑的基本知识



一、词项逻辑的概念



第二节




狭谓词推理的基本知识



一、狭谓词推理的概念



第三节




多元谓词逻辑的基本知识



一、多元谓词的概念



本章重点



1




词项逻辑;



2




狭谓词推理;



3




多元谓词的概念。



思考与练习



1




什么是词项逻辑?



2




什么是狭谓词推理?



3




什么是多元谓词?



第八章



模态命题及其推理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模态逻辑,了解 模态(真值的)命题及其推理,规范命题及其推理。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模态逻辑简介



第二节




模态(真值的)命题及其推理



第三节




规范命题及其推理



本章重点







模态逻辑。



思考与练习



1




什么是模态逻辑?



2




什么是模态命题?



3




完成相关“思考和练习”




第九章



逻辑基本规律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逻辑基本规律的 基本内容,掌握同一律,掌握矛盾律,掌握排中律,掌握并善于



44


在实际思维中应用逻辑基本规律。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逻辑基本规律的概述



一、逻辑基本规律的含义



二、逻辑基本规律的客观性



第二节




同一律



一、同一律的基本内容



二、同一律的逻辑要求







三、违反同一律的要求的常见逻辑错误



四、同一律的作用



第三节




矛盾律



一、矛盾律的基本内容



二、矛盾律的逻辑要求



三、违反矛盾律要求的常见逻辑错误



四、矛盾律的作用



第四节




排中律



一、排中律的基本内容



二、排中律的逻辑要求以及违反排中律要求常见到逻辑错误



三、排中律与矛盾律的联系与区别



四、排中律的作用



第五节




逻辑基本规律责实际思维中的应用



一、逻辑基本规律在论证和表达思想中的应用



二、逻辑基本规律在解析有关逻辑智力问题中的应用



本章重点、难点



1


.重点:




1


)同一律、矛盾律、排中率的逻辑要求;

< br>



2


)常见违反同一律、矛盾 律、排中率逻辑要求的逻辑错误。



2


.难点:




1


)逻辑基本规律在论证、表达思想及解析有关逻辑智力问题 中的应用。



思考与练习



1




什么是逻辑基本规律?如何理解它的客观性?




45


2




同一律 有哪些基本内容?逻辑要求是什么?有哪些常见逻辑错误?有哪些作用?



3




矛盾律 有哪些基本内容?逻辑要求是什么?有哪些常见逻辑错误?有哪些作用?



4




排中律 有哪些基本内容?逻辑要求是什么?有哪些常见逻辑错误?有哪些作用?



5




逻辑基本规律责实际思维中有怎样的应用?




第十章



归纳推理和归纳方法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归纳推理的基本 知识,掌握完全归纳推理与不完全归纳推理,掌握古典的排除归


纳推理,掌握溯原推理, 掌握类比推理,了解假说,自读概率归纳逻辑。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归纳推理概述



一、归纳的实质与特征



二、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的联系与区别



三、归纳逻辑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




完全归纳推理与不完全归纳推理



一、完全归纳推理



二、不完全归纳推理



三、关于科学归纳推理



第三节




古典的排除归纳推理



一、求同法



二、求异法



三、求同求异并用法



四、共变法



五、剩余法



第四节




溯原推理



一、溯原推理的基本内容



二、溯原推理的实质



第五节




类比推理



一、类比推理的实质与特征



二、提高类比推理可靠性的途径



三、类比推理在日常工作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第六节




假说




46


一、假说的实质与特征



二、假说的提出



三、假说的验证



第七节




归 纳逻辑的现代发展——概率归纳逻辑简介


(自读)



本章重点



1


.古典的排除归纳推理——五法。



2


.类比推理的实质与特征。



3


.假说的实质与特征。



思考与练习



1




什么是归纳推理?它与演绎推理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



2




归纳推理有哪几种类型?它们分别有哪些特点?



3




“穆勒五法”各有哪些基本内容、结构图式、特点和注意事项?



4




什么是溯源推理?它的实质与特征是什么?



5




什么是类比推理?它的实质与特征是什么?



6




什么是 假说?它有哪些特点?假说提出的过程及其要求如何?如何验证?



第十一章



调查研究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论证的基本内容 ,掌握论证的基本逻辑原则——充足理由原则,掌握证明与反驳


的种类和方法,掌握论证 的规则,掌握论证的建构及其在实际论辩过程中的运用。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论证的概述



一、论证的实质和作用



二、论证的结构



三、证实与证伪



四、论证和推理的关系



第二节




充足理由规则



一、充足理由原则的基本内容和逻辑要求



二、违反充足理由原则要求的常见逻辑错误



第三节




证明与反驳的种类和方法



一、证明的种类与方法



二、反驳的种类与方法




47


第四节




论证的规则



一、关于论题的规则



二、关于论据的规则



三、关于论证方式的规则



第五节




论证的建构及其在实际论辩过程中的运用



一、论证的建构及其重要性



二、论辩过程与论证的建构



三、论辩的基本规范和要求



四、论辩中常见的逻辑错误例析



本章重点



1


.充足理由原则的基本内容和逻辑要求;



2


.反驳的种类与方法;



3


.关于论证方式的规则;



4


.论辩的基本规范和要求。



思考与练习



1




论证的实质和作用是什么?它的机构如何?



2




论证和推理的关系如何?它的基本逻辑原则是什么?



3




证明与反驳的种类和方法有哪些?



4




论则有哪些规则?



5




论证的建构及其在实际论辩过程中的运用如何?



第十二章



谬误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谬误的基本内容 ,掌握常见的非形式谬误,掌握识别与避免谬误的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谬误的概述



一、谬误的概念



二、谬误的种类



第二节




几种常见的非形式谬误



一、歧义性谬误



二、相关谬误



三、论据不足的谬误




48


第三节




谬误的识别与避免



一、研究谬误问题的意义



二、谬误的识别



本章重点



1


.几种常见的非形式谬误;



2


.谬误的识别与避免。



思考与练习



1




什么是 谬误?谬误有哪些类型?它与诡辩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2




常见的谬误形式有哪些?



3




如何识别与避免谬误?



4




印章使用时有哪些要求?



5




根据提供材料的要求制定活动安排方案。



第十三章



语言逻辑初步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语言逻辑的基本 内容,掌握有关语境的逻辑知识,掌握有关预设的逻辑知识。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语言逻辑概述



一、语言逻辑概念



二、语形、语义和语用



第二节




语境



一、语境概念



二、索引词



三、语词和语句在不同语境中的多种含义



四、语境歧义、多义词和双关语



五、外延语境和内涵语境



第三节




预设



一、什么是预设



二、合作交际准则



本章重点



1


.语境歧;



2


.外延语境和内涵语境;




49


3


.合作交际准则。



思考与练习



1




什么是语言逻辑?什么是语形、语义和语用?



2




什么是语境?它包括哪些主要因素?



3




什么是索引词?



4




什么是语境岐义、多义词和双关语?



5




什么是外延语境和内涵语境?



6




什么是预设?合作交际原则有哪些?




三、几点说明



1




制定本大纲的依据



本大纲依据汉语言 文学(文秘)专业的培养计划,结合任课教师从事逻辑学教学工作


的实际而制订。



2




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逻辑学” 与必修课“现代汉语”


、选修课“交际语言学”等在教学内容上有一定的内


在联系。


“现代汉语”先修,


“交际语言学”开课在 后。



本课程的讲授要通过案例分析、试题练习等方法,理论联 系实际,提高教学效果。



3




考核方式




1


)考核方法:开卷考试。




2


)命题方式:任课教师出题,逐步建立习题库。



3


)考试时间:


2


小时。




4


)成绩评定:平时


30%


,期末


70%




4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


)教材



彭漪涟主编:


《逻辑学基础教程》


,华 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


年。


< /p>



2


)主要参考书



①何向东主编:


《逻辑学教程》


,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年。



②张志成主编:


《逻辑学教程》


,中国人大 出版社,


2002


年。



③王汉清主编:


《逻辑学》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年。



一、



学时分配






50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11 18:24,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638047.html

汉语是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全集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