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英语 >

《论语-雍也第六》原文、注释、翻译与解读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1-02-11 07:28
tags:

-

2021年2月11日发(作者:管理员)



《论语


*


雍也第六》 原文、注释、翻译与解读



导读:






【解读 】


孔子高度赞扬了颜回的学习和为人。


这里的关键是对


“仁”


的理解与践行,


“仁”是孔子全部思想和 学问的核心,它构成了整个


儒家文化的大背景。孔子讲“君子不器”,告诉弟子要做一个 全人,


不可以拘泥,


其做全人的重要方面就是健全的人格,


而健全的人格与


“仁”密切相关,因为“仁”又是多种美德的总和, 因此其本身又是


很活跃的元素,


但另一方面孔子有主张不违仁,


实际上是说不要违背


人性向善的规律。但人性之中善与恶总是并 存的,若要“仁”常在,


就需克服内心里不仁的。


从这里我们也 可以看到孔子的教育理想之高,


而又对“仁”的把握理解之难。





【原文】


6.8


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


果,于 从政乎何有?”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曰:“赐也达,


于从政乎何有?”曰:“求 也可使从政也与?”曰:“求也艺,于从


政乎何有?”





【译文】季康子问道:“仲由可以 让他从政吗?”孔子说:“仲


由办事果断,对于从政有什么不可以呢?”又问:


“子贡可以让他从


政吗?”


孔子回答说:


“子贡言辞通达,


对于从政有什么不可以呢?”


又问:


“冉求能从政吗?”孔子说:


“冉求多才多艺,从政有 什么困


难呢?”





【解读】我们可以把这一章看作是用人单位(季康子)来向孔子







































































招聘从政人才的对话。


作为用人的一方询问的是这三位学生能不能胜


任从政的工作,而作为老师的孔子给出的答复,则是实事求是的。孔

子极力给出的答案都是学生身上的长处,


或者说是特色或者是突出的


才华。事实上也正是这样,子路性格刚毅,办事果断,而子贡这个人


司马迁在《 史记》中赞扬自贡说:


“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


霸越。 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可见其言语


的才华畅达。


而冉求掌握了多种的技能,


当然可以胜任他们擅长的从


政工作的不同方面的需要了。


这里我们看到的是孔子个性化的教育结

< br>果,而从政只要用其所长,就一定会有成就。孔子介绍弟子的长处,


也在告诫选人 者要用其所长。


不象今日推荐就业,


常谈哪一个名校毕


业、哪一个高人的学生、多高的学历,却很少问及所选的人的本事如


何。





【原文 】


6.9


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


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





【译文】季氏要请闵子骞做费地的总管。闵子骞告诉来的人说 :


“请替我好好的这件事吧!


如果还来找我,

< br>那么我就一定会逃到汶水


北岸去了。”





【解读】闵子骞是孔子的学生,比 孔子小


15


岁。因为季氏不忠


于鲁国国 君,


所以闵子骞拒绝去他那里做官。


孔门教育目的之一就是


谋取官职,赡养父母,以尽孝道。但在道义与富贵之间,孔子还是注


重道义在先。


闵子骞为此也会经过内心痛苦的挣扎,


最终选择了 道义,


把老师孔子提倡的仁德理想,


作为自己一生的追求目标,


并身体力行。







































































但与伯 夷叔齐、伊尹、柳下惠和老师孔子相比,其修为还有差距。德


虽高,却无益于社会。在那 样的一个邦无道的社会中,其选择不过就


是一种退守之策,还不能是最佳的选择。





【原文】


6.10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

< p>
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译文】冉伯牛生病,孔子去看望 他,从窗户上拉着他的手说:


“恐怕治不了了吧,这真是命啊。这么好的人竟得这样的病 !这么好


的人竟得这样的病!”





【解读】这一章记载孔子探望生病的学生冉伯牛的言行。冉伯 牛


是孔子的学生,


小孔子


7

< p>
岁,


鲁国人。


是孔子弟子中德行科的高材生。


从孔子的话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孔子对冉伯牛情感的深厚。





【原文】


6.11


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译文】


孔子说:


“真正贤德的人,


是颜回啊!


一盒饭,


一瓢水,


居住在简陋的街巷,


一般的人都无法忍受的贫困,


颜回却不因此改变


自己的快乐。真 是贤德啊,颜回!”




< p>
【解读】这一章记载了孔子对颜回安贫乐道精神的高度赞扬。儒


家的思想很 是讲究快乐的体验的,


我们这里看到的是颜子之乐,


看孔


子之乐则是“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不义而富且


贵 ,于我如浮云。”两者之乐还有高下之别,孔子之乐是圣人之乐,


颜子之乐是贤人之乐。





【原文 】


6.12


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







































































“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译文】冉求说:


“我不是不喜欢老师的思想,是我没有能力做


到啊。”孔子说:


“所谓的能力不足,是走到半路走不动了。现在是


你自己停止不前的。”





【解读】这一 章是孔子与他的政事科的高材生冉求的对话。反映


的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学习做事贵在持之以恒的问题,


冉求说不是


不喜欢老 师的理论,力不足也,说的还是理论与实践结合之难,因为


畏难,所以冉求便有了放弃的 想法。孔子帮他分析问题,告诉他不是


你的能力不够,实是你不够坚持之故。做任何事, 坚持到底实在是重


要。





【译文】孔子对子夏说:


“你应该做 君子那样的儒者,不要做小


人那样的儒者。”





【解读】子夏是孔门文学科的高材 生,此章师生对话有不同的看


法。其一,是说孔子告诉子夏要做君子那样的儒

< p>


上一页


[1]




【原文】


6.14

< br>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耳乎?”曰:


“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 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





【译文】子游担任武城的长官。孔子说:


“你在这儿得到什么人


才没有?”


子游说:


“有一个叫澹台明灭的 人,


其行为从来不走小道,


不是公事,从没有到我的办公室里来 。”





【 解读】


这一章记载的是孔子与他的文学科高材生子游关于人才


的 对话。古人为政一方,选贤任能,是很重要的事情,所以孔子才这







































































样问子游。而子游回答老师的提问,说到了澹台明灭这个人,说这个


人的行为不比其他人,从不走后门,不拉关系,光明磊落,不是因为


公事,不会到他的办 公室。言外之意,这样正直的人是很难得的。也


有人说澹台明灭也是孔子的学生,所以司 马迁在《史记


.


仲尼弟子列


传》中有“ 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的记载。


说的就是澹台明灭这个人。


传说澹台明灭相貌非常丑陋,


孔子第一次


看 见这个人,很不喜欢,但听说他的政绩和品德,孔子自我反省才说


了那样的话。


但从此文来看,


这个时候的澹台明灭还不是孔子的学生。





【原文】


6.15


子曰:


“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 其马,


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





【译文】孔子说:


“孟之反不自夸,和军队一起败退时他勇敢地


断后,要进城门的时候,他却鞭打 自己的坐骑并且说:


‘不是我敢殿


后,而是我的马跑不动啊!’ ”





【解 读】孟之反是鲁国的大夫,鲁哀公


11


年,齐鲁一战,鲁国


败退,孟之反主动殿后,掩护部队撤退。孔子在这一章高度赞扬了孟


之反推功揽过,不自夸的美德。这正是孟之反身上的贤处,意在告诫


和教育弟子“见贤思 齐”。安德义先生解读此章说人类有四大毛病:


“克伐怨欲”。克,都强好胜;伐,自我 夸耀;怨,怨天尤人;欲,


贪得无厌。总结得很好,这些都是常人身上的毛病。人想要成 功,非


去除这四大毛病不可。





【原文】


6.16

< br>子曰:“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


于今之世矣。”

< br>









































































【译文】孔子说:“如果没有祝鮀的口才,宋朝的美貌,是很难


在这 样的社会里避免灾祸的。”





【解读】祝鮀是卫国的大夫,凭借巧言邀宠于卫灵公。宋朝,是


宋国 的公子,


凭借美色获得了卫灵公夫人南子的宠幸。


孔子的意思是


说,在这样一个衰乱之世,只有那些巧言令色、阿谀奉迎的人,才能

免于灾祸。





【译文】孔子说:


“谁能走出屋外不经过房门呢?为什么没有人


走我说的道呢?”





【解读】这一章表明的是孔子对世风的慨叹。没有人走出屋子会


不经 过房门,这是基本的常识。也就是说这是生活中的正道。从这一


句话孔子引申到社会的正 道、人生的正道,孔子为人指出的人生、社


会正道就是仁义之道,


但却没有人走。


孔子正是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


发出的慨叹。< /p>





【原文】


6.18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


然后君子。”





【译文】孔子说:


“一个人的自然本性超过他的文化修养,就会


表现粗野;


一个人的外在文化修养超过内在的质朴,

< p>
就会表现矫揉造


作。人的内在本性和外在的文化修养协调统一,这才是个君 子。”





【解读】这一章孔子谈论的是内容与形式的问题。说的是内容超


过形式和形式超过内容的 表现。


只有内容与形式协调统一的状态,


是最好的状态。做人也是一样,仅注重内容,不注重形式,就会表现


粗野;一味的注 重形式,而忽视内容就会虚浮。只有二者协调统一,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11 07:28,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634907.html

《论语-雍也第六》原文、注释、翻译与解读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