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子科技大学
成都学院
毕
业
设
计
论
文
论文题目
学生姓名
学
号
专
业
系
(
分院)
指导教师
指导单位
2013
年
6
月制
摘
要
我国的市场经济体系初步建立,传
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已被打破,但是市场经
济还不完备,具有经济体制转轨时期所特有的不
稳定性。全新的经营环境、追求
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给商业银行带来了一个无法回避的
严峻问题——银行风险
管理。而在银行风险中,信用风险一直处于首当其冲的地位,经研
究发现,信用
风险在我国商业银行风险中处于尤其重要的地位,是我们需要首先关注的风
险。
与国际银行业相比,我国银行业对信用风险的管理还停留在传统方式阶段,对信
p>
用风险的度量才刚刚起步,因此有必要研究与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方法,
学习其先进的风险管理思想,挺高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水平,以此促进我
国银行业的稳步发展。
基于以上情况,本论文从我国商业银
行的实际情况出发,对我国商业银行信
用管理风险现状及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对比国际
先进银行风险管理态势,以提
出针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目前存在问题的优化方案,从
而找到能使商业银行
健康发展的最优化对策。本文包括
6
个部分,选题研究的背景意义和目标;对商
业银行风险的基本概述;对
国际先进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信
用风险管理的现状及问题分析;我国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对策;对论文的结
论及未来展望。
<
/p>
关键字: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现状研究,对策
2
ABSTRACT
China's
market
economy
system
has
been
initially
established,
the
traditional
planned
economic
system
has
been
broken,
but
the
market
economy
is
not
complete,
with a period of economic transition
peculiar instability. The new business
environment,
the pursuit of profit
maximization business objectives to commercial
banks brought an
unavoidable serious
problem - banks' risk management. In the bank's
risk, the credit risk
has
been
in
the
position
of
the
brunt,
the
study
found
that
credit
risk
in
China's
commercial banks risk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position, is that we need to focus first
on risk. Compared with the
international banking industry, China's banking
sector credit
risk management is still
stuck in the traditional way stage, a measure of
credit risk has
just
started,
so
it
is
necessary
to
study
and
learn
from
foreign
advanced
management
experience
and
methods,
learning
its
advanced
risk
management
thinking,
pricey
Chinese commercial
bank's credit risk management level, so as to
promote the steady
development of
China's banking industry.
Based
on
the
above,
the
paper
of
China's
commercial
banks
from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China's commercial bank
credit risk management status and problems were
analyzed, compared to the advanced
international banks' risk management situation, in
order to put forward for China's
commercial banks risk management current problems
optimization
program,
which
allows
commercial
banks
to
find
the
optimal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ountermeasures.
This
article
includes
six
parts,
topics
research
background
meaning
and
purpose;
risks
of
commercial
banks,
a
basic
overview;
international
advanced
credit
risk
management
analysis;
Chinese
commercial
bank
credit risk managem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 analysis; Commercial Bank
Credit Risk
management measures;
conclusions of the paper and future prospects.
Keywords:
commercial
banks,
credit
risk
management,
present
research,
countermeasures
目
录
第
1
章
引
言
.
..................................................
..................................................
...............................
6
1.1
选题背景
.......................
..................................................
..................................................
....
6
1.2
研究目标和意义
...........................
..................................................
.......................................
6
1.3
研究思路
.......................
..................................................
..................................................
....
6
第
2
章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概述
.
............................................ .................................................. ..........
8
2.1
信用风险基本概念
.
..............................................
..................................................
...............
8
2.2
信用风险管理的内涵与目标
.
...........................
..................................................
..................
8
2.3
信用风险管理方法
.
...............................
..................................................
..............................
8
2.3.1
专家制度法
.
.................................................
..................................................
.............
9
2.3.2
财务比率评级法
.
..............................
..................................................
........................
9
2.3.3
信用评分方法
.
...............................
..................................................
...........................
9
第
3
章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国际比较
.
p>
.........................................
.................................................
1
0
3.1
美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
.
..........................................
..................................................
.
1
0
3.1.1
完善的法律体系和健全的信用管理体系
.
.....................................
.........................
1
0
3.1.2
全面的银行监管主体
<
/p>
.
............................
..................................................
................
11
3.1.3
合理地利用外部信用评估机构
.
p>
.........................................
.....................................
11
3.2
新加坡发展银行集团的风险管理框架
.
......................................
.......................................
1
3
3.3
国际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方法
.
p>
.........................................
................................................
1
4
3.4
国际活跃银行风险管理的发展趋势
.
.......................................
..........................................
1
4
第
4
章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
....................................
..................................
1
6
4.1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现状
.
..........................................
..................................................
.
1
6
4.1.1
银行业市场份额集中度偏高
.
..........................................
........................................
1
6
4.1.2
银行资产质量较差,不良存款数额巨大
.
.....................................
.........................
1
6
4.1.3
资产负债结构不合理,赢利性比较差
.
......................................
............................
1
7
4.1.4
资本充足率偏低流动性差
.
...........................................
...........................................
1
7
4.2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问题分析
.<
/p>
........................................
.............................................
1
8
4.2.1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落后
.
..........................................
........................................
1
8
4.2.2
风险管理体系机制不健全
.
...........................................
...........................................
1
8
4.2.3
对风险管理理念的认识比较片面
.<
/p>
........................................
..................................
1
8
4.2.4
信用风险管理的独立性相对较差
.<
/p>
........................................
..................................
1
9
4.2.5
风险管理分析技术与信息掌握的差距巨大
.
....................................
......................
1
9
第
5
章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对策
.
.......................................
...........................................
2
0
5.1
培养信用风险的管理文化
.
...........................................
..................................................
....
2
0
5.2
完善风险测量体系,加快商业银行内部企业信用评级体系建设
..................................
2
0
5.3
提高信息披露的质量水平,确保数据资料的真实性
.
................................
.....................
2
0
5.4
借鉴国际现金银行的现金风险管理方法理念
< br>.
...................................
..............................
2
0
第
6
章
结论与展望
......................
..................................................
..................................................
2
2
参考文献
.......................
..................................................
..................................................
.................
2
3
4
致谢
..................................................
..................................................
................................................
2
4
第
1
章
引
言
1.1
选题背景
信用风险是金融市场最古老
、
最重要的风险形式之一。
信用风险影响着现代社会经济生活的
所
包含的方方面面,
也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决策与经济发
展,
甚至还会影响到全球经济的稳定
与协调发展。
因此,
如何在追求收益的过程中更好的防范和控制好风险,
< br>一直是一个在商业银行的
发展历史中,
令商业银行经营管
理者颇费精力,
不得不时时刻刻认真对付的事。
我国的市场经济
尚
处于初级阶段,
国有商业银行不仅面临着绝大多数国外商业银
行同样面临的经营风险,
如信用风险、
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更
面临着一些特有的风险,如资本充足率偏低的风险,不平等竞争的风险等
等。
在特定时期,
由于信用风险形成的不良资产居高不下,
和资本充足率偏低造成的不能足额拨备
准备金问题,
已成为
国有银行风险管理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步伐加快和金
融业开放程度的提高,
国内银行业面临着参与国际竞争的挑战。
在金融全球化的新形势下,
我国商
业银行必须借鉴
国际上先进的信用风险管理经验,
强化信用风险管理,
开发适用
的信用风险管理模
型,适应《巴赛尔协议》新框架的需要。我国处于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
,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银
行融资仍将是企业筹措资金的主要方式银行体系面临的风险将
是我国金融风险的主要构成因素。
深
入研究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
风险管理问题,
不仅足商业银行作为微观金融主体进行内部管理的自主
< br>行为,
从全局上看也是防范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导致银行信用体系和支付体系崩溃
,
引发货币危机、
股市暴跌和金融危机的需要。
1.2
研究目标和意义
通过对商业银行风险
基础的阐述,
以加深我们对商业银行风险的了解和理解,
更准确
的理解商
业银行信用风险。
并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现状
的分析披露并与国际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进行
简单的对比,
从中找
出我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潜在的不和问题,
最后就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存
在的问题提出相应有参考性的对策和改进方法。
希望通过分析找到我国商业
银行风险管理的问题所
在,
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以促进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规范化,
使信用风险得到更好的控制和防
范。
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的金融中介组织,
银
行利用客户的存款和其它借入款作为主要的营运资金
是与一般工商企业的最大不同,
p>
而这也导致了自有资本占比低这一特点,
从而决定了商业银行本身<
/p>
具有的较强的内在风险特性。
现代金融业的竞争与其说是资产规模
的竞争,
不如说是金融风险管理
的竞争。
在我国由于资本市场起步较晚,
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
银行融
资仍将是企业筹措资金的主
要方式,
银行体系面临的风险将是我
国金融风险的主要构成因素。
这就决定了我国的金融风险主要
表
现为商业银行中的风险,
因此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p>
其对证券
公司、保险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管理也有借
鉴作用。
1.3
研究思路
本文主要采用了描述性研究
法和文献研究法,首先通过对商业银行营运中存在的风险的概述,
6
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现状的描述,
使读者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有一定的初步了解和认知。
同时本文还采用了比较
研究法,
对比了国内外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情况找出差距。
本文是
在阅读大量
参考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内容做出分析、对比、总结,并概括出自己的想法
和认识从而不断完善
并完成的。首先,简析了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其次,对比了国际上的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找到不足
得到启示。然后,系统的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现
状,找出其中的问题,然后深入分析,
总结、对比就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建议。最后,对
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第
2
章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概述
2.1
信用风险基本概念
风险
(Risk)
是市场经济中被广泛使用的名词,
风险
定义是
:
指引起损失产生的不确定性。
它包含
了损失与不确定两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而现实生活中,<
/p>
人们往往需要在有一定的风险情况下做出决
策,并在承担一定风险
的情况下以期待实现收益的最大化。
正是由于难以确定何时、
何
地、何种程
度的潜在损失,这便构成了一种风险。
对于信用风险有许多不同的观点。
传统的观点认为,
它是指交易对象无力履约的风险,
也即债
务人不能如期偿还其
债务造成违约,
而给债权人经营带来的风险。
另一种观点认为,
信用风险有广
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信用风险指所有因客户违约
(
不守信
)
所
引起的风险。狭义的信用风险通常是
指信贷风险。
第三种观点认
为,
信用风险是指由于借款人或市场交易对手违约而导致的损失的可能
< br>性;
更为一般地,
信用风险还包括由于借款人的信用评级
的变动和履约能力的变化导致其债务的市
场价值变动而引起的损失可能性。
因此,
信用风险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交易对手的财务状况和风险状
况。本文持第三种观点。
信用风险有四个主要特征
:客观性,信用风险的存在是客观必然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传
染性,
因为一个或少数信用主体经营困难或破产而可能会导致信用链条的中断和整个信用秩序的紊
乱;可控性,可以通过控制使风险降到最低;周期性,信用扩张与收缩一般会交替出现。< p>
2.2
信用风险管理的内涵与目标
风险管理
是指机构或个人运用各种金融或其他工具,
按照一定的方法和程序,
对面临的风险进
行监测和控制,
从而达到降低、
消除风险或减少损失的经济性活动。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作为一
种管理活动,
是对银行经营中的信用风险进行识别、
衡量和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有效地控制和处置
风险,以最小
的成本将信用风险导致的各种不利后果减少到最低限度的科学方法
按照巴塞尔协议的观点,
信用风险管理的目标就是在动态评估。
监测中将信用风险保持在可控
制的范围之内,
从而获得最高
的风险调整收益。
具体到我国的情况,
信用风险管理主要包括如
下内
容:第一,保证金融资产的质量。保持一定的资金流动性是银行业赖以生存的保证,
由于银行经营
内容的特殊性,很容易造成呆账数量上升,因此必
须用风险管理加以保障;第二,防范信用风险,
以获取尽可能多的利润。
追求利润最大化是企业永恒的主题,
做好信用风险的管理工作是降低成本、
p>
增加企业利润的一项有效的防范措施。第三,稳定社会。由于银行的经营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
,信
用风险发生之后,
必然会危及到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以及社
会的正常经济运转,
因此只有将稳定社
会作为信用风险管理的目
标,才能更好地确保经济生活的正常进行。
2.3
信用风险管理方法
信用风险管理就是
对商业银行面临的信用风险进行辨识、评估
(
测量
)
,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
有效管理
(
回避、防范、转移或保留吸收
)
,其中信用评估是基础和关键。信用评估是指对可能引起
8
信用风险的因素进行定性分析、定量计算,以测量借款人的
违约概率,为贷款决策提供依据。
信用
风险评估的一般方法是专
家判断法和贷款评级法,包括财务比率评级法和信用评分法。
2.3.1
专家制度法
专家制度法是一种最古老
的信用风险分析方法,
它是商业银行在长期的信用活动中形成的一种
行之有效的信用风险分析和管理制度。这种方法的最大特征是
:
银行信用的决策权是由该机构中那
些经过长期训练、具有丰富经验的信贷人员所掌握
,由他们做出是否贷款的决定。因此,
在信用决
策过程中,信贷
人员的专业知识、主观判断以及某些考虑的关键要素均为最重要的决定因素。
尽管该方法在银行的信用分析中发挥着积极的重要作用,
然而实践证明它
存在许多难以克服的
缺陷和不足。
首先,
要维持这样的专家制度需要相当数量的专门信用分析人员,
必然会带来银行冗
员、效率低下等诸多问题
;
其次,专家制度实施
的效果很不稳定,这是因为专家制度所依靠的是具
有专门知识的信贷人员,而这些人员本
身的素质高低和经验多少将会直接影响该制度的实施效果
;
第二
,
专家制度与银行在经营管理中的官僚主义方式紧密相连,
大大
降低银行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
;
第四,专家制度加剧了银行在贷
款组合方面过度集中的问题,使银行面临更大的风险
;
第五,专
家
制度在对借款人进行信用分析时,
难以确定共同遵循的标准,
造成信用评估的主观性、
随意性和不
一
致性。
2.3.2
财务比率评级法
借款企业的财务危机
是导致其违约的重要原因。
为此,
商业银行将信用风险的分析和
衡量转化
为企业财务状况的分析和衡量,
建立了信用风险的财务
比率评级方法,
即银行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
使用简单的数学计
算,
对银行客户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
并根据计算出来的财务比
率比较分析借款
人和其所处行业的财务状况和发展趋势,
从而判
定客户的信用风险状况。
财务比率评级方法也是国
内商业银行至
今仍在使用的主要信用风险分析方法。
目前,
商业银行侧重十运
用现金流量进行分析,
依靠借款企业各种财务比率与其他类似公司的相应比率进行对比来
分析其信用状况。
但作为商业银
行信用风险的分析工具,财务比
率评级方法也存在许多缺陷
:
首先,财务比率评级方法过多地依
赖
十企业公布的财务报表来对其信用风险进行分析,这极有可能导致银行的短视
;
其次,财务比率评
级方法不能够对不同财务比
率的重要性进行排序,
无法准确有效地确定最重要的指标,
因此
运用比
率分析方法对同一事件的分析可能会带来不同的分析结果,影响了商业银行的判断
能力
;
再次,财
务比率评级方法的特点
是分别分析影响信用风险的各个财务指标,
通过将这些财务指标与历史时间
序列进行纵向比较,
与行业平均标准进行横向比较来判断信用风险的高低,<
/p>
它没有也无法将各个财
务指标联系起来进行综合分析,因而不能从
总体上去评价企业的信用风险。
2.3.3
信用评分方法
信用评分方法是用被评
级对象的信用得分衡量其风险特征的大小。
这一方法按照信用得分进行
< br>排序分类,划分等级,认为分在同一级别的评级对象具有相同的风险特征。
第
3
章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国际比较
各国对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管理不尽相同,
相对来说发达国家的风险管理比较成熟,
发展中国
家的风险管理则相对落后,
水平有较大差
异。
但各国监管当局和商业银行本身都在试图通过实施外
部监管
和内部评级等方法来提高信用风险管理的能力这一点是一致的。
因此,
< br>研究国际活跃银行的
风险管理机制,提高我国风险管理水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现
实课题。
3.1
美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
美国是世
界上最发达的征信国家,
也是世界上信用交易额最高的国家。
美
国的商业银行信用体
系不仅有比较完善、
有效的信用管理体系,
而且有完全市场化运作的信用服务企业主体,
还有对信
用产品有着强烈需求的信用产品使用者。
美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控制的框架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
3.1.1
完善的法律体系和健全的信用管理体系
在美国,与信用管理有关的法律体系比较完备,信用产品的加工、生产、销售、使用的全过程
< br>都被纳入到法律范畴。
20
世纪
60
年代末至
80
年代期间,
美国在原有信用管理法律法规的基础上,
进一步制定与信用管理相关的法
律,
目前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框架体系。
这些法律主要有:
p>
公平信
用报告法、
平等信用机会法、
公平债务催收作业法、
公平信用结账法、
诚实
租借法、
信用卡发行法、
公平信用和贷记卡公开法、电子资金转
账法、
储蓄机构解除管制和货币控制法、
甘恩·
圣哲曼储蓄
机构法、银行平等竞争法、房屋抵押公开法、
房屋贷款人保护法、
金融机构改革
—
恢复
—
强制执行
法、社区再投资法、信
用修复机构法等。这些法案,
构成了美国国家信用管理体系正常运转的法律
环境,
而且几乎每一项法律都随着经济发展状况的变化进行了若干次修改。<
/p>
在美国生效的信用管理
相关的基本法律中,直接规范的目标都集中
在规范授信、
平等授信、
保护个人隐私等方面。严密的
法律框架的建立降低了美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成本,
提高了美国商
业银行的规模效益。
其中
涉及信用风险管理的法律可见表
3-1.
年份
1863
1933
1974
1975
1978
1980
法律名称
国民银行法案
银行法案
公平信用报告法
年份
1913
1960
和
1966
1975
法律名称
联邦储备法案
银
行
合
并
法
及
其
修正
公平结账法
再投资法
加
思
—
—
圣
吉<
/p>
曼
存款机构法
瑞
格
尔
社
区<
/p>
发
展
平
等
信
用
机
会
法
1977
案
公
平
债
务
催
收
作
1980
业法
存<
/p>
贷
机
构
放
松
管
1984
10
制和货币控制法
1984
瑞
格
尔
p>
—
—
尼
尔
1986
跨
州
银
p>
行
和
分
业
效率发
银
行
公
平
竞
争
法
1989
案
联
邦
存
款
保
险
公
1991
司
FDIC
改进法
<
/p>
美
国
财
政
部
提
议
1997
的改革法
和管制改革法
消
费
者
信
贷
保
护
法案
金融机构改革、复
兴和加强法
储蓄真相法
银
行
破
产
和
银
行
业公平竞争法
1987
1991
1992
表
3-1
美国涉及信用风险管理的银行法一览表
美国政府对信用管理法案的主要监督和执法机构分两类:
一类是银行系统的机构,
p>
包括财政部
货币监理办公室、
联邦储备系统
和联邦储蓄保险公司;
一类是非银行系统的机构,
包括联邦贸易
委
员会、国家信用联盟办公室和储蓄监督局。对失信者的惩戒,
除了政府的相应措施以外,
还主要靠
各类信用服务机构大量生产
和销售信用产品,
从而对失信者产生强大约束力和威慑力;
靠整
个社会
对失信者的道德谴责,
使人们与之交易时的有限信任;<
/p>
靠对失信者信用产品负面信息的传播和一定
期限内的行为限制,<
/p>
使失信者必须付出昂贵的失信成本。
其结果,
一是使不讲信用的人不能自在地、
方便地在社会上生活,二是使不讲信用的人没有机
会把生意做大做好。
3.1.2
全面的银行监管主体
美国商业银行由
银行自身、州级银行监管机构,以及由美国货币监管局、美国联邦储备体系、
美国联邦存
款保险公司组成的三大联邦级银行监管机构共同实行监管,
同时外部评级机构客观、
p>
真
实、及时的反映其信用状况的变化。
<
/p>
商业银行内部设立相应的监管部门。
信用风险的内部监管机制是美
国商业银行整体风险管理构
架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美国的商
业银行一般单独设立信用风险管理部门,
全面负责信用风险监
督
管理以及内部全权稽核。
美国商业银行内部一般都有契合部门和稽核人员,
与联邦的稽核构成内
外结合。
(二)重叠的银行监管
机构。美国商业银行风险信用的监管实行的是重叠性、双轨制的管
理方式,
有联邦贺寿共同负责。
联邦以及的监管机构是由货币监管局
< br>(
OCC
)
。
< br>联邦储备体系
(
FRS
)
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三大机构组成。
(三)
外部信用评级机构完全独立。
美国的信用评级机构完
全以市场为
向导,
其独立性表现在政府的监管执行部门不直接对信用评级机构的设立、
业务范围等
进行监督。
3.1.3
合理地利用外部信用评估机构
随着信
息技术的发展,
各种与信用有关的信息得以加工制造成信用产品、
销售给对信用产品有
需求的特殊服务业,
从而使信用服务机构
获得了长足发展的机遇,
形成了具有高知识含量和高附加
p>
值的现代服务业。
该行业经过
100
多年市场竞争,
形成了少数几个市场化运作主体。
目前从事信用
服务的企业主要有资本市场上的信用评估机构、
商业市场上的信用评估机构以及对消费者信用评估
的机构等三大类。
< br>
(1)
资本市场信用评估机构
资本市场上的
信用评估机构主要包括对国家、银行、证券公司、基金、债券及上市大企业的信
用进行评
级的公司。目前,这类公司在美国只有穆迪
(Moody)
、标
准普尔
(Standard
and
Poor's)
、菲
奇公司
(Fitc
h)
和达夫公司
(Duff
&
p>
Phelps)
几家,它们基本上主宰了美国的资信评级市场。其中
穆迪
和标准普尔公司由美国投资者控股,
菲奇公司由法国投资者
控股,
这三个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信用
评级公司。根据国际清算
银行(
BIS
)的报告,全球所有参加信用评级的银行和公司中
,穆迪涵盖
了
80%
的银行和
78%
的公司,标准普尔涵盖了
37%
的银行和
66%
的公司,菲奇公司涵盖了
27%
的
银行和
8%
的公司。
(2)
商业市场信用评估机构
商业市场上的
信用评估机构是对各类大中小企业进行信用调查评级的公司。
经过
100
多年市场
竞争,邓白氏集团公司
(Dun & Bradstreet)
最终独占鳌头,
成为
美国乃至世界上最大的全球性征信机
构,
也是目前美国唯一的这
类评级公司。
邓白氏集团公司进行信用评估业务主要有两种模式,
一是
在企业之间进行交易时对企业进行信用评级,
一是企业向
银行贷款时对企业进行信用评级。
按照信
用风险程度的高低,<
/p>
该公司向需求者提供不同等级的信用报告,
如较低等级的中低风险
决策信用报
告,较高等级的中高风险决策信用报告和高等级的高风险决策信用报告。
p>
(3)
消费者信用评估的机构
在美国,
p>
信用局或消费信用报告机构是对消费者进行信用评估的机构。
目前美
国有三家大的信
用局,分别是美国人控股的全联公司(
Tran
s
Union
)、
Equifax<
/p>
公司和英国人控股的益百利公司
(
Exp
erian
)。这三大信用局拥有覆盖整个北美地区的个人征信数据库。此外,美国还有
数千家小
型消费者信用服务机构,提供不同形式的消费者信用服务。
在美国,几乎每个成年人都离不开信用消费,申请信用卡、分期付款、抵押贷款等
,都需要对
消费者的信用资格、
信用状态和信用能力进行评价,
这种评价集中表现为信用报告。
全联公司等消
< br>费信用报告机构提供的信用产品,
就是向授信机构提供消费者个人的信用调查报告
,
或向雇主提供
求职者的报告。
与对国
家和企业的评级不同,
对消费者的评价是用分数来代表相关的记录内容,
经
过综合分析和加工后,最后给出消费者的信用得分,一般是从
300
到
900
分,
分数越高,
信用程度
越高,反之信用程度就会越
低。
对于这些商业信用机构的合理利用也将减少银行对客户的
信息不足的情况,
极大地减少了银行
的信用风险。
12
-
-
-
-
-
-
-
-
-
上一篇:现代音乐的过程与影响
下一篇:道歉信回信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