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英语 >

为什么汉语如此的难?一个美国汉学家的独到点评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1-02-10 19:58
tags:

-

2021年2月10日发(作者:变成熟)



为什么汉语如此的难?一个美国汉学家的独到点评




任何一个喜欢思考的人看到这这篇研究文章标题后可能问的第 一个问题是:



对谁难


?”

< p>
这是


个合乎情理的问题。毕竟,中国人学起来似乎没问题。当中国幼童们经 历



可怕的两岁


时,


正是他们的汉语把他们的父母搞得焦头烂额,


而且再等 上几年,


也正是这些小孩就会真的用


那些难到让人没办法的中文 字潦草地写情书和购物单了。那么我说




是什么意思呢


?


因为

< p>
从一开始我就知道这篇文章的语调会带有很多的牢骚和抱怨,


所以我不如直 接明确说出我的


意思。我的意思是对我来说难,一个母语是英语的人在成年时试图学习汉 语,经历教科书、


录音带、


会话伙伴等等这样一整个过程,


整个一个语无伦次的过程。


我的意思是对我来说难

< br>——


对很多其他的西方人来说难,他们耗费人生的一年又一年,用脑袋来撞击中国 的长城。




如果这就是我所要表达的 全部,


那么我的陈述就太空洞了。汉语对我来讲当然难。


毕竟, 任


何一门外语对一个非母语的人来说都难,对吧


?


应该说,在某种意义上是如此。对一个学习


者来说,


并非所有的外语都同等程度的难。


取决于你的母语是什么。


一个 法国人学意大利语


通常比一个美国人学起来更容易,而一般美国人学德语比日本人快得多 ,如此等等。那么,


我现在争辩的是,


汉语比你有可能打算去学 的任何其它一种语言都难。


我的意思是,


汉语不


仅仅是对我们


(


母语为英语者


)


来说难,而是在绝对程度上难。也就是说,汉语对中国人他们


自己来说都难。




要是你不相信,< /p>


可以去问一个中国人。


大多数中国人都会愉快地告诉你他们的语言 很难,



能是全世界最难的。


(


很多人甚至以此自豪,就如同一些纽约人事实上会为生活在美国最不


适 宜居住的城市而自豪一样。


)


也许所有的中国人都该因生为中国 人而获颁一枚奖章。无论


如何,


他们总体上都不同程度地意识到 他们的母语所具备的珠穆朗玛峰般的地位,


他们站在




近水楼台先得月



的 峰顶上,


注视着卤莽愚蠢的老外们呼哧呼哧地沿着陡峭的山坡往上攀

爬。





这一语言奇谈是有其事实根据的


;


汉语的难到叫人心碎的名声 可说是名至实归。那些不是因


为喜欢享受而选择学这门语言的人会被极其糟糕的付出


/


效果比例搞得焦头烂额。而那些恰


恰是被 这门语言的令人沮丧的复杂和困难所吸引的人则永远不会失望。


不管这些人是因为什


么缘故开始的,每一个选择学习汉语的人早迟都会问自己:



我到底是怎么了,干吗在做这



?”


那些还能回想起自己最初目的的人,


会明智地立刻选择放弃,

< p>
因为实在没有什么东西值


得为其在冗长和乏味中挣扎。而那些只是说



我已经走到这一步了


——

< br>现在没法止步



的人,


会有一些 成功的机会,因为他们有那种莽撞的固执。




好,


既然已经解释了一些我的意思,


我现在回到我一开 头的问题:


为什么汉语如此见鬼般的



?



(



)


因为书写系统很荒谬




漂亮、复杂、神秘


——


但是荒谬。我,和很多学汉语 的学生一样,最初被汉语所吸引首先就


是因为其书写系统,


那毫 无疑问是世界上最令人着迷的符号之一。


你学的汉字越多,


汉字 也


变得越诡秘和令人上瘾。


对汉文字的研究可以令人一辈子全心 身投入,


而且很快你就会发现


你每天从事的任务就是毫无希望地 试图用你不断漏水的长期记忆口袋在汉字的汪洋大海里


一滴一滴地积累。




汉字的美是无可争辩的,


但是当中国人开始意识到普世无文盲的重要性时,


这些像形符号乃


是一种裹脚这一点就变得清晰起来


——


某些恋物癖者可能喜欢 它们的样子,


但是它们对于日


常使用来说是不太实用的。




原因之一,


要掌 握足够的汉字以达到功能上的非文盲简直就是不合情理的难。


有人可能又会


问:



和什么相比难


?”< /p>


答案很容易得出:比西班牙语、希腊语、俄语、印地语,或者任何其


它理智、



正常


< br>的语言都难,


这些语言最多只需要几十个符号就能拼写出本语言中的任何东


西。约翰


?


德佛兰西思在他的《汉语言:事实 与幻想》一书里称,他的中国同事估计,一个


母语为普通话的人需要花费七到八年时间来 掌握三千个汉字,


而他的法国和西班牙同事估计


他们各自国家的 学生达到同样的程度只需要那个时间的一半。


自然,


这种估计多 少有些粗糙


和凭印象


(“


同样的程度< /p>



到底是什么不清楚


)

< br>,但是总体隐含的东西是明白无误的:汉语书写


系统在绝对意义上比字母书写系统 更难学习。即便是中国儿童在大脑处于顶尖吸收状态时,


其学习汉字所碰到的麻烦也大于 其它国家相应年龄的儿童学习本国文字遇到的麻烦。


只需要


想象 一下像我这样反应较迟缓的刚过青春期的人在学习本国语言过程中所经历过的困难就


知道 了。




每个人都听说过汉语之所以难 学是因为需要记住大量的汉字,


而这是绝对真实的。


一些热门< /p>


的书和文章将此轻描淡写为:



尽管中文 里有


[10,000, 25,000, 50,000


你可 任选一


]


个不同的汉


字,其实你只需要 掌握


2,000


个左右就可以阅读报纸了。


胡说八道。当初我掌握了


2,000

< br>个汉字时,


我没法顺利阅读报纸。


每一行都有好几个字我 得查字典,


而且即便是查过了之后,


我对文章具体说的什么仍然 似懂非懂


(


我所理解的



阅读



在这一背景下是指



阅读并基本读


懂文章而不是非得再去查好几十个汉字

< p>
”;


否则这种宣称就很空洞。


)



这一神话得以传播所依据的事实是,如果你看汉字出现频率, 任何报纸


95%


以上的汉字都


轻松地被 包含在那头


2,000


个最常用汉字里。然而,这一统计没有告 诉你的是:仍然有大量


你不熟悉的单词是由这些熟悉的汉字组成的。

(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请注意在英语里,你知


< p>
up



tight


各自的 含义并不等于你就知道


uptight


的含义。


)


而且,正如任何学过任何语言


的人都知道,


你常常很熟悉一段文字里的每一个词,


却仍然没法弄懂在说什么。


阅读理解并


非仅仅是知道一大堆词这么简单


;


你必须能够感觉到词与词之间在大量的上下文里是怎样组


合的。 另外,还有一个明显的事实是,即便你知道在一段给定文字里的


95%

< br>的汉字,那剩


下的


5%


常常正好 是了解文章主要观点所需要知道的最关键的汉字。一个母语非英语的人在


读到一篇标题为


“JACUZZIS FOUND EFFECTIVE IN TREATING PHLEBITIS” [“JACUZZIS


被发现对静脉炎有疗效

< br>”]


的文章时如果不知道


JACUZZIS



PHLEBITIS[


静脉炎

]


是什么,



么在理解上也走不了 多远。




对于那些置身汉学领域的人 而言,


阅读的问题常常是个足以让人肝火飚升的问题。


我们中间


有多少人敢于站在一群同事面前大声朗读任意选出的一段文字


?


然而,自卑情结或者怕丢面


子使得许多教师和学生不自觉地在阴 谋般的静默中互相配合,每个人都假装通过四年汉语


课,勤奋的学生能够轻松浏览从《论 语》到鲁迅的的任何文字,仅仅偶尔停下来查阅


(


当然


是用他们的汉


-


汉词典啦


)


某个出现率很低的恼人汉字而已。当然,其他的人面对困难会更诚

< br>实一些。那天,我的一个学了十年或以上汉语的研究生同学对我说:


< p>
我那个研究,阻力真


的很大,


原因就是我还是没法 读汉语。


读两到三页就要花掉好多个钟头,


可我又不能用跳过< /p>


的办法来救自己一命。



如果这句坦诚话 出自一个已学了十年


——


比如说法国文学


——


的学


生之口,


那会把人惊呆的,


然而这样的话我却一直不间断地从与我从事相同工作的人口中听



(


至少在那种没有什么防备、喝多了一点青岛啤酒后的场合下 ,开始倾诉论文进展缓慢的


苦衷


)


。< /p>




我的一个老师曾经告诉我他和他的同 事们有时会玩的一个游戏竞赛:


在亚洲语言图书馆,



中国部的书架上任意抽出一本书,


然后看谁能最先说出这本书是谈什么的 。


任何曾花费时间


在东亚语言藏书部做过研究的人都可以证明这 样的竞赛的确有足够难度


——


至于去读那本

书,


还是别提了吧。


对于那些急不可耐想要开始饱揽海量丰 富的中文材料、


却又不得不在头


几年里依靠教师提供的味道平平 的罐头餐、课本例子以及仔细选编的提胃品过活的学生而


言,这样的一种状况是很让人灰 心丧气的。




反观学习通常的西方语 言,对照是惊人的。学了大约一年法语后,我已经可以大量阅读了。


我阅读了常见类型的 小说


——


萨特的


La nausé


e



伏尔泰的


Ca ndide,


加缪的



trang er


——



加无数的报纸,杂志,漫画 书,等等。工作量很大但是不怎么费劲


;


当时所有我真正需要的 ,


是一部好词典和一私家车库摆摊售旧货时我买到的一本磨损了的法语语法。

< p>



这种方法用到汉语上面就不行了。

< p>
学完三年的汉语之后,


我还没有读过一本中文小说。


我发


现要读真是太难了,慢得要命,而且没有收获感。报纸也一样,仍然令人望而却步 ,读一篇


文章,


每十个字就得用词典查一个字。


扫描人民日报第一版面时,


不能完全读懂单个标题也


是 常见的事。就在那时,有人建议我读《红楼梦》


,还给了我一套精美的三卷版。我只有笑


了。


那套书至今仍然摆在我的书架上,


犹如一个胖胖的佛爷,


只有前二十页左右填满了各种


潦草写下的 定义和问号,


其余的书页崭新


——


未被 开垦过的处女地。


学了汉语六年之后,



的程度是依然无法在没有英文翻译对照的陪伴参考下阅读此书。


(



阅读此书


< br>,我的意思




为享受而读



。假如有谁用枪指着我的脑袋,再把一本词典塞进我的手里,我也 能这本书


看完吧。


)



汉语书写系统的另一个荒谬在于有繁体和简体两套文字


(

幸好部分字是相同的


——


天降慈



!)


繁体仍然在台湾和香港使用,


而中 华人民共和国在上世纪


50


年代末


60


年代初采用了简


体。任何学汉语的外国学生多少都得被迫熟悉两 套文字。




(



)


因为汉语没有使用字母的常识




想象一下一个普通中国成年人决定要学英语。


需要什么样的技巧来掌握其书写系统


?


很容易:


26


个字母。


(


当然 了,大小写,加上手写体和几个变体。外加一些引号,撇号,顿号,括号,


等等,


——


所有这些汉语书写系统里也有


)


这些字母怎么写


?


从左到右,以空白来区分单词 。


暂时撇开拼写和用这些字母造词的问题,


这个学英语的中国人 需要多少时间来掌握英语书写


系统的组成部分


?


大概一两天左右。




再来看 一个决定学汉语的美国本科生。此人需要多少时间才能掌握汉语书写系统


?


没有任何


与字母产生对应的东西,


尽管有各种反复出 现的组成汉字的部分。


有多少这样的组成部分呢


?


别问了,回答是无法令人满足的一团乱麻。那取决于你怎样定义


< p>
组成部分


”(


笔画


?


偏旁部



?)


,外 加很多其它冗长的细节。可以说,这个数字相当大,大大超过


26


个罗马字母。那


么这些组成部分怎样组成汉字呢


?

< p>
一些在另一些的左边,一些在另一些的右边,在其它的周


围,


在其它的里面


——


几乎任何情况都是可能的。


而在这一安排空间的过程中,


这些组成部


分或 被压扁,


被拉伸,


截短和扭曲以便塞进所有汉字必须能放进去的 统一的方块空间里。



一句话说,汉字的组成部分在两维空间里 排放,而不像字母文字那样在一维空间里排放。



< p>
好吧,暂时先不去管雅致精美的问题,一个学习汉语书写系统的西方人在遇到一个新字时,


要多长时间才能学到怎样运笔以写出一个与该字大体一致的字来呢


?


仍然是很难说,但是我


估计一般的学生需苦练几个月才能掌握基本技 巧。


如果人苯一点,


在美术班里从来成绩不太

< br>好,


那可能要一年。


相比之下,


他们的学英语的中国同行在学英语手写体时已把他们远远抛


在后面,可以腾出时间来阅读 了。




我知道这也不是什么大新闻了


;


字母的确是学起来像微风般轻松。我知道一些学英语的中国< /p>


人,


几年之后其手写体几乎与普通美国人没啥区别。


反过来,


很少有美国人能够最终写出接


近于超过中国 三年级学生笨拙的字体的自然中国书法体来。


如果汉语在其它方面没有难度可

< p>
言的话,那么仅仅是学写字这一点就足以让其进入难学语言的恶棍陈列馆了。




(



)


因为汉语书写系统不够语音化




记住如此之多汉字又是一个怎样艰巨的任务呢


?

假设一个中国人刚好在前一天学了英语





”[president]


一词,现在想要凭借记忆 把它写出来。怎么开始


?


任何一个学了一、两年英语

< p>
的人都能有很多虽然并不十全十美的点子和拼写的简单规则来一路帮助自己。


这个词只可能



pr


开头,之后通过 视觉记忆帮忙猜想一下


(


会不会有个


z



?


我想,如果有的话那就是个


不寻常的词,我当初就可能有印象。肯定是个


s...)


应该就可以写出一个很接近正确答案的词


来。




想象你是一个汉语学习者,在前一天遇到了中文单词“总统< /p>


zongtong



< br>,现在想把它写出


来。你通过什么样的过程来调出这个词呢


?


好,很常见的情况是你完全忘了


[


其书写形式


]



忘得一干二净,其程度 在你一生中是少见的。你可以反复诵读这个词,多少遍都可以


;


那声


音却不能给你提供这个词是怎么写的一点线索。


当你学了更 多的一些汉字后,


对更多的语音


组成部分有所了解,

< p>
你可能会好一些??当然,


一些汉字中的语音部分比其它汉字的语音部


分要更明显,


可是很多汉字,


包括一些出现 频率很高的汉字,


却完全不能提供其发音的线索。





汉字的语音部分要更明显,


可是很多汉字,


包括一些出现频率很高的汉字,


却完全不能提供


其发音的线索。




所有这些说明中文和英文相比不够语音化。


(

< br>英语,转而言之,语音化程度又比不上诸如德


语或西班牙语这样的语言。


)


有些不在这个领域的人倾向于认为中文完全不语音化,这也不


是事实,不过一个智力完美的初学学生可以学了几个月都体会不到这一事实。



这意味着通常情况下你就彻底忘了一个汉字怎么写。如 果在偏旁部首里没有明显的语义线


索,该汉字也没有可提供帮助的语音组成部分,你就完 全





了。


而且不管你的母语是不是


汉语你都沉了


;


和流行的神话相反,


中国人并非天生就有记忆不规则的弯来扭 去符号的能力。


事实上,


一个最能使学汉语的外国学生感到满足 的经历就是看到一个母语是汉语的人如何在


被要求写出某些相对常见的单词时大脑一片空 白的情形。


看到一个说母语的人经历的困难和


你每天经历的完全 相同,


你产生了自己想法被证实的强烈感觉并因此而十分释然。


这是如此


另人满足的一种经历,


事实上我还真保留了一个清单,


上面记录的都是我亲眼目睹了中国人


忘了怎样写的汉字。


(


我知道这有点病态


)


我见过文化程度相当高的中国人忘了怎样写一些像




罐头盒





膝盖





螺丝刀





喀嚓


”(


比如打响指


)




肘子


”< /p>








垫子





鞭炮


< p>
,等等。


而我说的



忘了




是指他们往往甚至不能在纸上写下 第一笔来。


你能想象一个受过良好教育


的母语为英语的人彻底忘 了怎么写


knee


或是


tin can


这样的词吗


?


或者甚至忘了写像


scabbard



ragamuffin< /p>


这样很少见的词吗


?



我曾有一次在北京大学中文系的正式午餐上和三个博士生在一起,全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


(


其中一个来自香港


)


。我那 天正好感冒了,要写张便条给一个朋友取消当天的约会。我发现


忘了怎么写



打喷嚔



三个字,于是就 向这三位朋友请教。


令我吃惊的是,


所有三人都只是困


窘尴尬地耸肩,没一个人能够正确地写出这汉字来。要知道,北京大学可是通常被视为

< p>



国的哈佛



啊。


你能想象哈佛的三个英语博士生忘了怎么写英语单词


“sneeze”



??


然而 像这样


的状况在中国绝不罕见。


英语简直就是要比汉语易记易写 不知多少倍。


无论一个单词的出现


频率有多低,


无论这个词的拼写有多不正规,


母语为英语的人总是能够写出个大概来,


仅仅


就是因为发音和拼写之间有某种关联。一个人可能会忘记


abracadabra


一词中间有没有连接


号 ,或者把


rhinoceros


的后面几个字母写错,但是即便 是拼写能力最糟糕的人也能对任何一


个词给出一个合理的猜测。


相比之下,


通常即便是受教育程度最高的中国人也会两手抓空无


可奈何而求助于同一屋里的其他人写出一个具体的容易被忘记的词。




举个平凡的例子来说明语音型书写系统的优越性


——


我曾经在法国遇到的一次语言经历。


(


此处我再次把法语作为我的标准



易学



外语。


)


在巴黎时一 天早上我醒来,打开收音机,听


到广告里的一个词


amorti sseur


被重复了好几遍。



什么是


amortisseur?”


我问自己,但因为要


赶赴一个预约面谈,匆匆离开公寓前我忘了查词典找这个词。几小时之后当我沿街步行时,

< p>
我在一个广告牌上看到了


AMORTISSEUR


——


当天早上我听到的那个词。在广告牌上那个


词的下方是一张 减震器的图片。啊哈


!amortisseur


就是

< p>


减震器



。快速而又毫 不费力地,我


学到了一个新词,


一切都因为当我在阅读广告牌那 个词时,


构成在我脑海里的声音和我当天


早上在收音机里听到的 一样


——


一个声音强化了另一个。


之后 的一个星期我又好几次看见那


个词,看到一次就能重复发那个音一次

——



。没多久我就能把这个词轻易地


再现出来,而学习外语的这一过程开始显得没那么另人畏惧了。




当我第一次去台湾逗留几个月时,


情 况就完全不一样了。


我陷入了一片汉字的海洋,


在视觉


上非常有趣但在语音上却如哑巴一样无声。我随身带了一本小字典用于查找不熟悉的汉字,


但是走在拥挤的大街上要想在一本中文字典里查字


[

< br>不知道发音


]


几乎是不可能的


(


关于查字


典后面将专门谈及


)


,因此,与在法国相比,我得到语音上的巩固就比较少。在台湾我也能


路 过一个挂有减震器广告的商店,


但是如果不事先把那三个字在字典上查出来,

< p>
看到广告时


我也没法读出声。


而且即使已经查过字 典了,


下一次又路过那商店时,


我可能又需要再查一

< p>
次。一次又一次地重新查,因为语音的巩固来得既不自然又不轻松。




(



)


因为即便是查字词典的过程也很复杂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10 19:58,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631351.html

为什么汉语如此的难?一个美国汉学家的独到点评的相关文章

  • 爱心与尊严的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严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重的作文题库

    1.作文关爱与尊重议论文 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 因为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尤其是教师的尊重。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不时会有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100字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心的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为什么汉语如此的难?一个美国汉学家的独到点评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