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征税与纳税》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
我是
p>
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征税与纳税》
。我主要从教材分析、
学
情分析、教学方法与策略
、教学过
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步骤向大家详细地讲解我对这
节课的安排。
一、说教材
《征税与纳税》是人教版必修一《经济生活》第八课第二框题的内容。本框主要介
绍了
有关税收的含义和基本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方面的知识,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
务,偷税
、欠税、骗税、抗税是违法行为。本框题承接前面
“国家财政” 这一框题,
是对税收这一国家财政收入主要来源
的深入解读,
进一步研究了第三单元探讨的社会主
义国家财富的
分配问题。因此,本框题在本单元和整个《经济生活》教材中都具有十分
重要的地位。<
/p>
二、说学情
高一年级这个年龄的学生充满生机和活力,对任何事物都有很强的好奇心,情绪高
昂,学习兴趣很容易带动起来。
大部分学生
们由于缺少对经济知识的了解和社会阅历,
对本框题所出现的新的经济
< br>词汇和经济生活内容理解能力不足。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
内容分析,结合高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本框
题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p>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1
)理解税收的本质、基本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p>
(
2
)了解增值
税和个人所得税的内容及其作用。
(
3
)懂得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
4
)了解违反税法的四种主要现象。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1
)通过准确把握税收的基本特征和认识税收的作用
,提高知识迁移及逻辑思维
能力。
(
2
)能够区分各种违反税法的现象并交接对之相应的处罚的实践
参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1
)认同我国税收的性质,拥护社会主义国
家关于税收的法律和政策。
(
2
p>
)牢固树立纳税光荣的信念,自觉遵守税法,依法诚信纳税。
p>
(
3
)以主人翁的态度监督国家对税收的征
管和使用,同各种违反税法的行为作斗
争。
四、说教学的重、难点
根据高一新课程标准,
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
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
税收的含义;
2.
税收的基本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重点的依据:
只有真正掌握了税收的
含义、税收的基本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
政府征税和百姓纳税的本质。
教学难点:
1.
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的内容及其作用;
2.
偷税、欠税、骗税、抗税的区分。
难点的依据:
由于学生的社会经验较
少,
大都未接触过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以及违反税法的有关
行为
。
五、说教法
1
、直观演示法:
利用多媒体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
p>
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
p>
、活动探究法:
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
为主体,使
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培养学生的自
学能力、
思维能力、
活动组织能力。
1
3<
/p>
、分组讨论法:
针对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
促使学生在学
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六、说学法
1
、自主探究法:
在做课前准备工作时,寻找日常生活中与本
节课内容相关的实例,
对其进行探究。
2
、快乐学习法:
构建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快乐中
学习,在学习中快乐。
3
、分析归
纳法:
通过对课堂上展示的活动案例和日常生活中一些普遍的现象进行
< br>分析、归纳,从而得出结论。
4
、总结反思法:
将自己的探究成果与教师课堂上的点拨相结合,再次归纳总结并
加以反思,使认识上升到一个更高的理论层次。
七、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
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利用情景实例贯
穿教学全过程,在情景材料
的选取上,我注重三点:一是新颖,紧扣时政脉搏,符合时
代精神,
二是生动,
用有特色的有吸引力的材料提升学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欲,
三是恰当,
要贴近生活,能够正确反映教材知识和课标要求。同时,课堂探究活
动的安排也注重互
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
一
)
导入新课:
(
2
—
3
分钟)
由前面学
过的知识(国家财政收入的来源)
、本节课整体框架(板书设计)和生活
实际中的情境实例(中奖之后??)导入新课。
导语
设计: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财政收入由税、利、债、费四部分组
成,其中,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可见税收对于国家财政的重要性。那么大家了
解税收吗?同学们都有过纳税的经历吗?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一节课
《征税
与纳税》
,下面我们来看这样一则真实的事例《中奖之
后??》
。”
导语设计的依据:<
/p>
一是概括了旧知识,引出新知识,温故而知新,使学生能够知道
新
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二是使学生明确本节课要讲述的内容,以激发起学生的求
知欲
望;三是引入了本节课采用的情景实例,引发学生探究活动的开始和教学过程的开
展。<
/p>
情景实例: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