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用文档系列
文档编号:
YL-SY-96863
高一政治必修一重点知识总结
一
、生活与消费
1.
< br>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含义及重要意义
?
保持人民
币币值基本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
对外保持人民
币汇
率稳定。
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
对人民生活安定、
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对世界金融的稳定、
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价值规律: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商品交换以价
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是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则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
式。
3.
影响价格的因素:
(1)
供求影响价格
;
(2)
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4.
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1)
调节产量
;
< br>(2)
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
这些影响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重要体现。
)
5.
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1)
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居民的当前可支配收入越多,消费的<
/p>
总量就越大
;
第
1
页
共
12
页
实用文档系列
文档编号:
YL-SY-96863
(2)
居民消费水平也受未来预期收
入的影响。
(3)
社会总体消费水平
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大小有密切联系。
(4)
物价的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
(5)
消费心理和消费观念
6.
从影响消费的因素角度分析如何提高居民消费水平:
(1)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要提高居民消费水
平,必须保持经济
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
(2)
居民消费水平也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可以通过增加和促进就
业、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以提高居民对未来收入的预期
;
(3)
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大小有密切联系,因此
国家应该完善分配制度,制定公平合理的分配政策,缩小收入差距,
努
力实现共同富裕
;
(4)
物价总水平
也会影响消费。国家应该加强宏观调控,抑制通货膨
胀,稳定物价。
7.
消费心理及消费观念:
<
/p>
(1)
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求实心理。
(2)
正确的消费观念: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
盲从理性消费,保护
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8.
正确的金钱观:
(1)
要取之有道
;(2)
用
之有益,用之有度
二、生产、劳动与经营
1.
生产决定消费
第
2
页
共
12
页
实用文档系列
文档编号:
YL-SY-96863
(1)
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
质量和水平
(2)
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
消费反作用生产
(1)
消费是生产的目的,消费使生产得以真正地完成
(2)
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节和升级起着导向作
用
(3)
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新
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会带动一个产
业甚至几个相关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 br>
(4)
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
质量,提高劳动
者的生产积极性。
3.
如何大力发展生产力
(1)
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
p>
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
(2
)
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牢牢扭住经济建
设这个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
(3)<
/p>
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全面提高劳动者素
质
;
(4)
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
推动科学进步和创新。
4.
国有经济的地位
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
它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
在
国民经济中的
主导作用,
这一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p>
即体现在控制国民经
济发展方向、
控制经
济平稳运行的整体态势、
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
力上。
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
国有经济必须占
第
3
页
共
12
页
实用文档系列
文档编号:
YL-SY-96863
支配地位。
5.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必然性:
p>
①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是和社
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
多
层次的状况,
符合社会主义的
本质要求。
②实践证明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有利于增强综合国
力、
有利
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6.
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作用
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都是<
/p>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
各种非
公有制经济在支撑经济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
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p>
7.
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
(1)
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只有这样才能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抓住
p>
机遇加快发展。
(2)
< br>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
己的竞争优势。<
/p>
(3)
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
企业形象。
(4)
运用好兼并、破产
和联合等手段,扩大优势企业规模,增强企业
实力和竞争力。
(5)
其他措施:进行公司制改革,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
;
提高经营者和
劳动者的素质
;
等。
第
4
页
共
12
页
实用文档系列
文档编号:
YL-SY-96863
8.
企业兼并的意义:
扩大企业规模,
增强优势企业的实力,
以优带劣,<
/p>
把劣势转化为优势,
提高企业和整个社会的资源利用效率,有利于
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9.
就业的意义:
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p>
就业使得劳
动者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
精神财富
;
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
从而获得生活来源,
是社会劳动力能够不
断在生产
;
劳动者的就业,有利于其实现自身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
/p>
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0.
如何解决就业问题:
政府:①大力发展生产力,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②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
制定劳动者自主就业、
市场
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
;
劳动者:①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
(
自
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
平等观、多种方式就业观
);
②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努力扩大就业。
11.
劳动者维权:
①自觉履行劳动义务是劳动者维权的基础
;
②依法签订规范的劳动合同是劳动者维权的依据
;
③劳动者要增强自己的法律意识和权利意识,
但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
第
5
页
共
12
页
实用文档系列
文档编号:
YL-SY-96863
时,以合法的手段、法定程序维护权益
;
④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
通过投诉、
协商、
申请调解、
申请仲裁、
向法院起诉的途径维权。<
/p>
三、收入与分配
1.
为什么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
?
(1)
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①生产
资料公
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
②
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
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
③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
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
的直接原因
(2)
实行按劳分配,有
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
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
提高劳动技能,
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
发展。
(3)
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决
定了按劳分配在我国所有分
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2.
怎样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
?
p>
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p>
是实
现收入分配公平的制度保证。
②增加居民收入,
着重保护劳动所得,
提高居
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
中的比重、
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
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
经济发展同步、
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是实现社会公
平的重
要举措。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
第
6
页
共
12
页
-
-
-
-
-
-
-
-
-
上一篇:医学术语的读音规则
下一篇:高中政治知识点必修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