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运用国学经典培养农村高中生文明素养的实践研究》
课题
实
施
方
案
安徽省太湖朴初中学
《运用国学经典培养农村高中生文明素养的实践研究》课题组
2015
年
10
月
28
日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国学经典是几千
年中华文化的载体,
是中华文明的传承和结
晶。素质教育的实施
使人们又重新开始了对国学经典教育的关
注。在价值取向多元化、价值选择多样化的今天
,将国学经典融
入到课堂教学和学生活动中,不仅是“德育为先”的素质教育的
必然要求,也是陶冶学生情操、完善人格修为、提升师生人文素
养所必不
可少的重要举措。
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冲击和功利化的价值取向
、
教育目标的影
响,在今天的中小学生当中,普遍存在自私、粗
俗、浮躁、厌世
的现象,
修养缺失,
诚
信缺失,
感恩缺失,
理想缺失,
追求缺
失,
学校说教式的教育往往显得苍白和无奈。
我校是一所农村高中,
学生大部分文明素养基础薄弱,
思想
上进取心不强,文明习惯较差。有不少属于留守学生,基本上是
由祖父母监管,
家庭教育存在严重的问题,
德育工作具有一
定的
难度。家长知识水平不高,没有时间、也没有方法对孩子进行有
效的教育。这些孩子行为习惯差,语言文明方面也做得很不够。
< br>随着时代的进步,
社会的发展,
市场经济的确立,
内在素质、
1
外
在素养的好坏,
将直接关系到人在社会中的发展程度和成功与
否
。
加强学生文明行为养成教育,
既是我们弘扬传统美德的需要,
也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必然。
本课
题试图以国学经典教育为载体,
探索一些校本的教育方
式,以促
进学生文明素养的提高。
二、
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国学经典是传统文化中精华的、恒久的,构建了中华文化
p>
心理结构的作品。经典学习不是复古,不是培养千篇一律的文
化趣味
或思想方式,也不是限制个人心智发展的空间,因而,
经典学习的目标指向在“趣”(趣
味、乐趣)
,
在力(欣赏力、
审美力)
,在思(思考力、判断力),在融(传统与现代的融
合),它的直接目标在三个方面:<
/p>
1.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2.
营造优秀文化氛围,努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学生<
/p>
尊师长、爱同学的情感;
3.
全面提升师生文化素养,深入推进高中语文课程改革。
(二)研究内容
培养学生文明素养<
/p>
(主要包括良好的为人基本习惯、
处事基
本习惯、学习基本习惯、卫生基本习惯、语言表达习惯等)
,促
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国学经典的
渗透,
让师生耳濡目染于古人
2 <
/p>
的品德和智慧,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心灵、端正品行、提升素养。
国
学经典的渗透以学生的领悟和兴趣为出发点,
在良好的氛围中
促
使学生文明素养的提升。
本课题具体研究内容为:
1
、动用校内外各种资源,充分发掘百年名校朴初中学深厚
的文化底蕴,
尤其是深入研究将近两千年历史和积淀的太湖禅宗
文化、
太湖民风民俗文化,
着力研究融儒家文化和佛学文化为一
体的朴风文化,
从而厘定农村中学开展国学经典教育的途径和方
式。
我们在学校教育中开展国学经典教育,
既不能过
重增加学生
学习负担,
又能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
要充分利用学校的文化长
廊、展示橱窗、宣传栏,教室文化墙、黑板报以及广
播、电子屏
等,展示国学经典名言名句,营造浓郁的国学经典文化氛围。
2
、研究国学经典对培养农村高中生文明素养的影响。
(1)
国学经典哪些内容可以提升农村高中生的文明素养。
国学经典浩如烟海,如何在浩瀚的典籍中选择适合农村高中
生学习、诵读的著作、片段或经典语句,是本课题必须着力解决
的问题。
p>
(2)
怎样利用国学经典提升农村高中生的文明素养。
国学经典,内涵深邃,见仁见智。国学经典体现的是传统思
想和文化,
特别是儒家思想文化。如何在批判中吸收,把传统价
值观和时代主流价值观最有效地结合
起来,
以达到提升农村高中
生文明素养的目的,
我们需要站在时代的高度,
用今天的价值观
3
来审视、吸收和利用。
3
、研究国学经典教育与中学学科教学的渗透、融合问题。<
/p>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儒道佛、文史哲和名家、名作的拓展、
延
伸,开设吟诵、古诗文鉴赏、书法国画鉴赏等课程。
4
p>
、研究农村中学国学经典教育的现状。开展社区、家庭、
老师、学生
等问卷调查,收集反馈信息,分析情况,寻找病灶,
对症下药。
5
、负责研究国学经典教育的内涵及其特点。深入研究孔孟、
老庄、佛家高僧以及欧阳修、韩愈、柳宗元、曾国藩等历代圣贤
大德的教育思想,并和毛泽东、赵朴初、傅雷等现当代思想家、
教育家的教育思想结合起
来,
并融入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思想,
从
而准确把握教育教学的内涵、
规律及特点,
辩证施教,
科学育人。
三、课题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的对象
研究对象为安徽省
太湖朴初中学全体高中学生,
重点是
2015
< br>级高一新生。
(二)研究方法
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
情况研究本课题,
具体的操作措施以行
动研究法为主,辅之以个
案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文献研究法、
经验总结法等。
1
、
行动研究法:
“
实践—反思”
式行动研究法。
研究过程中,
边实践、边反思,不断修正研究方案,改进研究方法,提高研究
4
实效。
2
、个案调查法:通过收集相关典型个案,对本课题有关的
研究
对象进行访谈,从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寻求问题的解决
方法,归纳总结研究过程中的
得失。
3
、问卷调查法:从
课题立项到研究的各个阶段,分别用问
卷、访谈等形式进行不同内容的调查研究,提高研
究的可行性。
通过问卷的设计、发放、收集、整理、统计及分析,完成本课题
所要研究的内容,
达到本课题所要研究的目标。
问
卷设计主要有
学生问卷调查、
教师问卷调查、
< br>家长问卷调查、
社区问卷调查等。
4
、文献研究法:查阅文本资料,浏览相关网页,搜集资料,
进行先期的文献研究,
分析研究的时代背景,
构建研究的理论
框
架,为课题实施奠定基础。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加强研究者理
论学习的组织和考核工作。
5
、经
验总结法:由具体经验总结,上升到科学理论总结,
提高理论研究水平。
四、课题研究实施策略
(一)以校本课程开发为契机,编写国学经典诵读教材。
p>
国学经典浩如烟海、
文字寓意深刻蕴藉,
其
中能为学生喜爱、
接受并吸收、
领会的才是真正有现实意义的。
对国学经典的有效
筛选,
本身就是一项
繁杂而重要的工作,
需要课题组全体成员的
协作努力。
有针对性地编写国学经典诵读教材,
既是课题研究的
需要,也符合高中教育教学的实际。譬如,
《三字经》
《百
家姓》
5
-
-
-
-
-
-
-
-
-
上一篇:怎么唤醒自已内在的力量
下一篇:企业管理发展的六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