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态批评是一个言人人殊的话语体。大多数人认同彻丽尔
·
格
罗特费尔蒂的定义:
“
生态批评是
探讨文学与自然环境之关系的
批评
。
”
一般认为,
“
生态批评
”
这一概念由美国
学者
威廉
·
鲁克尔
曼
1978
年首次提出,
他的
p>
《文学与生态学:
一次生态批评实验》
文章
在
《衣阿华评论》
1978
冬季号上刊
出,
以
“
生态批评
”
概念明
确地将
“
文学与生态学结合起来
”
。
1
992
年,
“
文学与环境研究会
”
在美国内华达大学成立。
1994
年,克洛伯尔出版专著《生态批
评:浪漫的想象与生态意识》,提倡
p>
“
生态学的文学批
评
”(ecological literary criticism)
或
“
生态学取向的批
评
”(
ecological oriented criticism)
。
< br>1995
年在科罗拉多大学召开
了首次研讨会,会议部分
论文以《阅读大地:文学与环境研究的
新走向》为书名正式出版(
1998
)。其后,生态批评的著作有
如雨后春笋般地充斥文
论界。
[3]
< br>1996
年美国第一本生态批评论文集《生态批评读本》由格
罗特费尔蒂和弗罗姆主编出版,其宗旨在于
“
分别讨论生态
学及
生态文学理论、文学的生态批评和生态文学的批评
”
,使得生态
批评更具有文学批评的特征和范式。在导言中
格罗特费尔蒂
(
Cheryll Glotfelt
y
)给生态批评加以定义:
“
生态批评
研究文学
与物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正如女性主义批评从性别意识
的视角考
察语言和文学,
马克思主义批评把生产方式和经济阶级
的自觉带
进文本阅读,
生态批评运用一种
以地球为中心的方法
研究文学。
”
1
<
/p>
1998
年英国第一本生态批评论文集《书写环境:生态批评
p>
与文学》在伦敦出版,分生态批评理论、生态批评的历史、当代
生态
文学三个部分。这本由
克里治和塞梅尔斯
主编的著作认为:
p>
“
生态批评要探讨
文学里的环境观念和环境
表现
”
。
1999
年夏季的《新文学史》是生
态批评专号,共发表十篇
专论生态批评的文章,
2000
年出版的生态批评著作主要有默菲
教授主编的论文集《自然取向的文学
研究之广阔领域》,托尔梅
奇等主编的《生态批评新论集》,贝特的《大地之歌》等。<
/p>
2001
年,布伊尔出版了新著《为危险的世界写作:美国及其他
国家的
文学、文化与环境》,麦泽尔主编出版了《生态批评的世纪》。
< br>2002
年年初,弗吉尼亚大学出版社隆重推出第一套生态批评丛
书:
“
生态批评探索丛书
”<
/p>
。美国的格伦
·
洛夫于
< br>2003
年末出版的
《实用生态批评》
< br>、
英国的格雷格
·
加勒德于
p>
2004
年
8
月出
版的
《生态批评》
对
“
生态批
评
”
的定义,言人人殊,难有定论。米歇尔
·
P·
布兰
奇等人在《阅读大地》
中说:
“
隐含(且通常明确包含)在这种
新批评方式诸多作为之中的是一种对文化变化的呼唤。
生态批评
不只是对文学中的自然进行分析的一种手段,
它还意味着走向一
种更为生物中心的世界观,
一种伦理学的扩展,
将全球共同体
的
人类性观念扩大到可以容纳非人类的生活形式和物理环境
。<
/p>
正如
女权主义和非裔美国文学批评呼唤一种文化变化,
即通过揭露早
期观点的狭隘性而努力促成一种更具包容性的世界观一样,<
/p>
生态
2
批评
通过考察我们关于
自然世界之文化假定的狭隘性
如何
限制
了我们展望一个生态方面可持续发展的
人类社会的能力
而呼唤
文化的改变。
”
哈佛大学英文系教授劳伦斯
·
布伊尔
(
Lawrence Buell
)
< br>在其
著作《环境想象:梭罗、自然书写和美国文化的构成》中将生态
精神贯穿到文学和文学理论的更为深入的层面里。在这部堪称
“
生态文学批评的里程碑
”
的著作中,布伊尔将其矛头
指向了
20
世纪以来文学和批评中的一个主要倾向:
对真实世界的指涉维度
的丧失。
[4]
布伊尔认为:
生态批评通常是在一种环境运动实践精
神下开展的
。
换言之,
生态批评家不
仅把自己看作从事学术活动
的人。
他们深切关注当今的环境危机
,
很多人还参与各种环境改
良运动,他们还相信,人文学科,特
别是文学和文化研究可以为
理解及挽救环境危机做出贡献。
生态
批评是跨学科的。
宣扬美学
上的形式主义或是学科上的自足性是
成不了生态批评家的
。
生态
批评从科学
研究、
人文地理、
发展心理学、
社会人
类学、
哲学
(伦
理学、认识论、现象学
)、史学、宗教以及性别、种族研究中吸
取阐释模型
。
其结果显然是在不同的生态批评家之间产生了方法
论上的巨大差异。随着
生态运动的壮大,
“
生态批评
”
这一术语的
含义也越来越复杂。
起初使用它的
是研究自然写作及自然诗歌的
文学学者,
这些作品着眼于非人类
世界及其与人的关系。
与之相
应的是早期的生态批评家的理论假
设也比今天简单。
比如,
许多
3
早期的生态批评家强烈反对现代文本性理论,
并宣称生态批评的
核心任务是要强调文学应该使读者重新去与自然
“
接触
”
。
大致上可以说,
p>
“
生态批评
”
是从
文学批评角度
进入生态问题
的文艺理论
批评方式,
一方面
要解决文学与自然环境深层关系问
题,
另一方面
要关注文学艺术与社会生态、文化生
态、精神生态
的内在关联。生态批评
关注
文本如何拒绝、展示或者激发人类
热爱生命的天性:
“
集中在生命进程或者类似生命进程中的内在
人类倾向,激发起我们与非
人类的自然世界联系的想象和情感。
在宗教信仰带来的安全感、
现代性的焦虑、
后现代的碎片与混乱
之后,
作家们开始探索人类归属世界的新途径,
探索在我们与自
然
之间发展一种谨慎而互惠型伦理的新途径。
因此,
生态批评的<
/p>
一个重要驱动力就是定位、
敞开并且讨论这种表现在文学形式中<
/p>
的渴求。
” [5]
生态批评运用现代生
态学观点考察文学艺术与自
然、
社会以及人的精神状态的关系,
同时运用文学想想叙事手段
透视生态文化,
探索人在世界中的诗化生存状态,
思考人、
自然、
艺术与批评三者关系
——
对人与自然征服与报复
关系的反思,
对
生态艺术批评的人文原则的确定,
对现代主体中心问题和多元价
值新构造的推演。正是在这一点上,我同意《阅
读大地》的编者
所说的:
“
具有生态敏
感性的文学批评的一个重要作用就在于它
具有一种潜能,
推动人
类全体成员培养起更加深厚的生态人文素
养。
”[6]
在我看来,生态批评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4
<
/p>
一,生态批评以研究文学中的自然生态和精神生态问题为
主,
p>
力求在作品中呈现人与自然世界的复杂动向,
把握文学与自
然环境互涉互动关系。
生态批评在文学批评中使用频率增加而范
围不断扩大,
因而生态批评已经作为文学理论的重要术语收入西
方文论术语词典。
二,
生态批评亦可从生态文化角度重新阐释阅读传统文学经
p>
典,
从中解读出被遮蔽的生态文化意义和生态美学意义,
并重新
建立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大地的诗
p>
意审美关系。
三,生态批评对艺术创作中的人的主体性问题保持
“
政治正
确
”
立场
——
既不能有人类中心主义立场,也不能绝对地自然中
< br>心主义立场,而是讲求人类与自然的和睦相处,主张人类由
“
自
我意识
”
向
“
生态意识
”
转变。人类与地球是
共存亡的生命契合关
系,人类不再是自然的主宰,而是大地物种中的一员,与自然世
p>
界中的其他成员生死与共。
四,
生态批评将文学研究与生命科学
相联系,
从两个领域对
文学与自然加以研究,
< br>注重从人类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变化角度
进入文学层面,
从而使生态批评具有了文学跨学科特性。
生态批
评是人类面对生
态灾难之后的文学反思,
是文学艺术家对人类在
地球的地位的重
新定位,是思想家对西方现代性弊端的重新清
算。
5
-
-
-
-
-
-
-
-
-
上一篇:7BU4外国语单元测试卷
下一篇:3分钟英语新年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