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英语 >

认知语言学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1-02-09 17:03
tags:

-

2021年2月9日发(作者:stated)


认知语言学


是语言学中的一种新范式


,


它包含许多不同的理论、


方法及研究课题。


认 知语言学肇始于


20


世纪


70


年代


, 80


年代中期以后


其研究范围扩展到了语言学中的许多领域


,


如句法、意义、音系以及语篇等。其成熟的重要标志是


1989


年春在德国杜伊斯堡召开的第一


次国际认知语言学会议以及


1990


年出版的


5

认知语言学


6


杂志。


自诞生之日起


,


认知语言学就把自己置于认知科学这一大学科中


,

< p>
与哲学、


心理学、人类学、计算机科学以及神经科学等结下了不解之缘


,


并逐渐成为当代语言学中的一门显学。



在过去


20


多年里


,


认知语言学研究在几个重要领域里已卓有成效


,


如范畴化、概念隐喻、转喻、多义性、拟象性以及语法化等


(


参见文旭


1999, 2001)


。 尽管认知语言学家内部在具体方法、感兴趣的课题、研究的切入点等方面还存在一些差别


,


但他们的研究目标和基本原则有


许多共同之处。

< p>
为了进一步理解并准确把握这一新的认知范式


,


本文拟对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目标、


基本原则、


研究方法作一些解 释与探讨。



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目标



语言是人类表达观念和思想的最明确的方式之一。从


/


表达观念和思想


0


的角度来研究人类语言


,


这种观点就是通常所说的


/


认知观


0


。这


种观点认 为


,


语言是认知系统的一部分


,


而认



知系统由感知、情感、范畴化、 抽象化以及推理等组成。这些认知能力与语言相互作用并受语言的影响


,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


研究语


言实际上就是研究人类表达或交流观念和思想的方式。



当代语言学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对认知现实主义


( cognitive realism)


的承诺


,


即确认语言是一种心理或认知现象。


语言学诸多门派都以探索

< p>
隐藏在大脑中具有普遍性的人类语言机制作为终极目标


,


换句话说


,


语言分析的目的不只是描写人们的语言行为


,


而是解释引起语言行为


的心理结构和心理过程


,


揭示语言行为背后内在的、深层的规律。像乔姆斯基、杰肯道夫


(R . Jackendoff)


、兰格克


(R. Langacker)


、雷科夫


(G. Lakoff)


、比尔沃思


(M. Bierwisch )


以及赫德森


(R. Hudson)


这些代表不同理论方法的语言学家


,


他们的研究都具有这一目的。如果仅从


这一目的来看


,


那么乔姆斯基的生成语法、杰肯道夫的概念语义学、赫德森的词语法


( word


gram2


mar)


与 兰格克、雷科夫等人的认知语言


学是完全一致的


,


这样他们的理论似乎可以合法地称为


/


认知语言学


0


。然而


/

< p>
认知的承诺


0


只是一个纲领性的东西


,


它本身对语言理论的


具体研究原则和方法并不起 支配作用


,


对语言描写的内容和形式也未作具体的要求。因此


,


尽管乔姆斯基的生成语法、杰肯道夫的概念语


义学、赫德森的词语法与兰 格克、雷科夫等人的认知语言学都许下认知的承诺


,


但前者与后者代表的却是两个极端


,


所以前者也就不属于


今天公认的认知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主要包括雷科夫、兰格克、菲尔莫


(C. Fillmore)


、约翰逊


(M. Johnson)


、杰拉茨


(D. Geeraerts)


、福科尼耶


(G. Fauconnier)


以及


塔尔米


(L.


Talmy)


等人的语言学理论或方法。它认为自然语言是人类心智的产物


,


其组织原则与其他认知领域中的组织原则没有差别。语


言作为人 类认知的一个领域


,


与其他认知领域密切相关


,


并且本身 也是心理、文化、社会、生态等因素相互作用的反映。语言结构依赖并


反映概念的形成过 程


,


而概念的形成过程又以我们自身的经验为基础


,


即是说


,


语言不是一个由任意符号组成的系统


,


其结构与人类的概


念知识、身体经验以及话语的功能相关


,


并以它们为理据。语言单位


(


如词、短语、句子


)


是通过范畴化来实现的


,


而范畴化通常以典型


(


prototype)


为基础


,


并且涉及隐喻和转喻过程。语言单位的意义以身体经验为基础


,


其描写需参照相关的认知结构


,


如通俗模型


(


folk


models)


、文化模型


(


cultural


models)


以及认知模型


(


cognitive models)


。把语言使用置于人类经验基础之上的最重要结果之一


,


就是要首


先强调意义的研究。


正如维尔茨比 卡


(Wierzbicka 1988: 1)


指出


: /


语言是一个整合的系统


,


在这个系统中一切都通力协作


,


传递意义


) ) )


词、


语言结构以及言外手段


(


包括语调


)



0


费斯米尔


( Fesmire 1994: 150)


也指出


,


认知语言学摆脱了主流生成语言学的传统


, /


尽力解决人类


是如何理解自己世界的意义这一问题


0 ,


并且把自己


/


置于人类经验这一潮流中


,


而不是纯粹的形式王国里


0,


因此


,


认知语言学


/


发展了一


套人类理解的生态理论


0


。简言之

< br>, /


认知语言学明确地承诺要把意义的身体维度、文化维度以及想象维度


( imaginative dimension)


结合起



0



很明显


,


意义是认知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


而隐喻就成了认知语言学研究的焦点。


语言学也就不再是对语言 内部特征的一种自足的


解释


,


而是揭示和解释人类认知的一种有力工具。



据上论述


,


我们大致可明确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目标


:


寻找不能脱离形体的概念知识的经验证据


,

< br>探索概念系统、


身体经验与语言结构之间的


关系以及语言 、意义和认知之间的关系


,


即所谓的


/


关系问题


0( the relationship question) ,


发现人类认知或概念知识的实际内容


,


从而最终


揭示人类语言的共性、语言与认知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类认知的奥秘。显然


,


认知语言学的这一宏伟目标与当今人类最感兴趣的四大课题之< /p>



/


揭示人类智能的奥秘


0


完全一致。



三、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原则



认知语言学中虽有不同的理论方法


,


但它们在很大程度上是相互一致的


,


具有共同的理论原则。兰格克


( 1987: 2)


曾把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原


则概括为三个重要主张


:


第一


,


语义结构并不是普遍的


,


在很大程度上因语言而异。语义结构建立在约定俗成的意象


(


conventional


image)


基础之上


,


其描写与知识结构有关。第二


,


语法或句法并不构成一个自主的表征形式层次


,


相反


,


语法实际上具有符号性


,


存在于语义 结构


的规约符号化中。第三


,


语法与 词汇之间没有意义上的区别。词汇、形态和句法形成一个符号结构的连续统


,


这些符号结构虽因不同的参


数有别


,


但可以任意划分为不同的成分。雷科夫从更基本的层次阐述了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原则。不 过


,


他是用


/


承诺


0 ( commit2 ments)



谈的。他


( 1990: 3)


认为


,


认知语言学有



两个根本承诺


:


第一


,


概括的承诺


:


对支配人类语言各个方面的一般原则进行描写


;


第二


,


认知的承诺


:


从语言学以及其他学科出发


,


使对< /p>


语言的解释与有关心智和大脑的一般知识一致。当然


,


兰格克和雷科夫提出的理论原则只代表两家之言


,

< p>
并未囊括认知范式中所有的基本


原则。笔者认为


,


至少有六个基本原则可以把认知语言学中的不同理论方法联系起来


:



1)


概念语义原则



意义等同于概念化


(


conceptualization)


,


即心理经验的各种结构或过程


,


而不是可能世界中的真值条件


:


一个 表达式的意义就是在说话人或


听话人的大脑里激活的概念


,


更为具体地说


,


意义存在于人类对世界的解释中


,


它具有主观性


,


体现了以人类为宇宙中心的思想


,


反 映了主


导的文化内涵、具体文化的交往方式以及世界的特征。这一原则表明


,


意义的描写涉及词与大脑的关系


,


而不是词与世界之间的直接关系。



2)


百科语义原则



词及更大的语言单位是进入无限知识网络的入口。对一个语言表达式的意义要进行全面的解释

< p>
,


通常需要考虑意象


(


视觉的和非视觉的


)



隐喻、心理模型以及对世界的朴素理解等。因此


,


一个词的意义单靠孤立的词典似的定义一般来说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


必须依赖百科知识


方可达到目的。



3)


典型范畴原则



范畴并不是由标准


)


属性模型


( criterial2at2 tribute models)


定义的


,


也不是由必要和充分特征定义的


(Lakoff 1987; Taylor 1989)


相反


,


范畴


是围绕典型、家族成员相似性


,


范畴中各成员之间的主观关系组织起来的。



4)


语法性判断的渐进原则



语法性判断涉及范畴化。一个话语的语法性或可接受性并不是二分的


,


即要么可接受


,


要么不可接受


,


而是渐进的。因此


,


语法性判断是渐


进的


,


并且同语境、语义以及语法规则密切相关。认知语言学家并不像生成语法学家那样

,


要把语法写成是一部生成一种语言中所有并且


是唯一合 乎语法的句子那样的语法


,


因为语法性判断具有渐进性、可变性以及语境的依赖性


,


要实现生成语法学家所期望的目标显然十分


艰难。

< br>


5)


语言与其他认知机制相关原则



认知语言学之所以为认知语言学


,


是 因为它要在一般的认知中寻找语言现象的类似物。认知语言学家积极吸收心理学关于人类范畴化、注


意以及记忆等的研究成果来丰富自己的理论


,


从而使认知语言学更加具有活力。由此可见


,


语言与其他认知机制具有密切的关系。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09 17:03,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622530.html

认知语言学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