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沪教版一年级下册《线段》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新教材一年级
(
下
)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通过
观察,初步认识线段,知道线段的特征。
2
、会量线段、会画线段,会比较线
段的长短。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实践活动,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和小组相互协作
的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利用活动、
实践以及操作等形式,<
/p>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体会数学的几何美。
教学重难点
1
、探究线段的特征。
2
、认识线段,会量,会画线段。
课前准备
选择题
1
、(
)比
4
米长
A
、
204cm
B
、
510cm
C
.
204cm
D
.
4m1cm
2
、在(
)里填上大于小于或等于号
20
厘米(
)
20
米
6
厘米(
)
6
米
100
厘米(
)
1
米
1
米(
)
1000
厘米
204
厘米(
)
2
米
600
米(
)
600
厘米
教学流程
一、激趣引入
1
、猜谜引入: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吗?请猜一猜这是什么?
一根根,一条条,
编织衣物少不了。
有时直来有时弯,
缝缝补补要用它。
2
、揭题:(板书课题:线段)
师:今天我们来研究学习数学里的一种线:线段。
二、线段的认识
1
、引出线段的概念
(
1
p>
)观察桌上的毛线形状是怎样的?
(
2
)拉紧
毛线,和原来比,它的形状有了什么变化?
(
3
)你们
是怎样拉紧的?做给老师看看,用一只手行吗?
(
4
)学生
演示,教师说明:
把线拉直,
捏住得的两端和两手之间的这一段直的线就是线段。
我们手捏住的线的两端
就是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
2
、体验感知,认识线段
(
1
p>
)两人合作,一人拉紧毛线,另一人用手摸一摸这条线段是从哪儿到哪儿?指一指
它的两个端点在哪里?(交换操作)
(
2
)闭眼
回忆:用自己的话说说线段是什么样的?
(
3
)板书
:直的,两个端点
3
、寻找身边的线段
师:哪些物体的边可以看成是线段?
(
1
)引导
观察:直尺、黑板、课本的每条边,动手摸一摸每条边和端点。
(
2
p>
)学生动手摸一摸
(
3
)交流
4
、线段的特征概括
师:熊猫乐乐也画了好多线段,它们有什么不同?
媒体演示:出示线段(有横、竖、斜、长、短)
师:但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呢?
5
、辨别:下面乐乐就来考考你(线
段判断)
三、量线段
1
、情景:小丁丁请你来帮忙?
(
1
p>
)哪种颜色的线段更长?
(
2
)有什
么办法知道谁长?
师:
我们有时会受到视觉的欺骗,
产生错觉,
有没有办法知道它们到底谁长呢?量一量
(媒体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