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新媒体时代下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媒介素养
点,分析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媒介
素养的现状,并就发现的问题提出引导策略。
关键词:
新媒体;媒介素养;大学生
摘要: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不仅改变了信息的传播方式,
同时也在生活、
人际交往圈中掀起了
一场革命狂潮。大学
生作为新媒体传播里的主流,个人的媒介素养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
战。文章将结合大学生的心理特
一、新媒体时代的特征
(一)信息传播的大众性
传统的大众
媒体由于各种技术的限制,基本上都是区域性的传播。但新媒体的出现却打破了
这一限制
,就传播者而言,人人都可以是信息的制造者和发布者,没有地位尊卑之分,个人
发表言
论的自由性大大提高。这一点导致大量原创性内容爆发性地生产出来,使“沉默的大
多数
”找到了展示自己的舞台,大众传播的领域得到了极大的延展。
(二)传播效果的裂变性
新媒体时代的传播方式具有多级裂
变的特征。拿微博举例,个人的微博被“粉丝”转发,再
被“
粉丝”的“粉丝”转发,进而不断裂变式蔓延,呈几何级的速度进行传播。这种裂变式
的传播速度远远快于传统大众的媒体传一种少数人对大众的传播方式,这种裂变方式的传
播
更具快、易、广的优势。再加上手机、
ipad
等智能终端的普及,使得信息能够随时随地的被
转发,这大大减少了信息的传播阻力。
(三)互动模式的双向性
传统媒体归根到底是一种单向传播载体。新媒体的出现为消息的传播提供了另一种可能,任
何使用者都可以在新媒体平台上发布信息、言论等各种内容进行地位对等的交流。通过与其
p>
他参与者的互动发出更多的声音,同时,这种交互是实时性的,参与各方都能够立即得到反<
/p>
馈信息.彻底打破了大众传播时代文化只由媒体把控的现状。
二、新媒体时代对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影响
(一)
新媒体时代对大学生媒介素养形成的积极影响
1.
新媒体拓宽了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其创造力
新媒体依托数字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移动通讯技术形成了巨大的网络体系,资讯多如过
江之鲫。新媒体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和信息共享度。媒体的出现在信息上使整个世界呈现“地
球村”状态。网络既是一个娱乐的平台,同时也是学习的平台。大学生的学术研究、资源搜
索和探索交流不再受限制,大学生可借助新媒体搜索大量的资源,开拓视野,拓宽知识面,
有利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新媒体较传统媒体而言具有易检索的优势。与传统媒体相比,新
p>
媒体可将所以的资源保存在数据库中,查阅时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2..
新媒体使大学生的能动性得以发挥
新媒体的内容多数来自于大众,受众可通过媒体途径通过各项交互工具,与传播者进行沟
通与回
馈,从而个人的主动性得到提升。传统媒体中的报纸受地域限制;广播、电视只能
通过卫星传播
才能实现全球播放;新媒体在传递中跨地域、跨国界,所以新媒体具有绝对
的优势。大学生可利
用新媒体的信息传播速度,在第一时间获取需要的信息。对于不同需
求的新媒体
1
p>
资讯,大学生无需通过购买书籍、报纸的途径,他们只需进入网络便可分享各需的养分。大<
/p>
学生在主动、积极的状态下获取信息,打破了权威的限制,使大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增强,能
动性得以发挥。
3.
新媒体促进了大学生价值观的多元化
由于自身的技术优势,新媒体不仅是采集文字、图像、声音、
视频于一体的“多媒体”
,
对某一事件进行全方面的立体阐述,也是融合了广播、电视等
传统媒体于一身的“全媒体” 。新
媒体特有的信息传播特征使得大学生与外界的沟通方
式发生了变化。他们采取匿名方式和
网络虚拟空间进行思想交
流、宣泄压力。他们利用新媒体提供的技术追求平等,注重自我意识
的提升。通过网络,
大学生可以接触各种各样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社会思潮,从而促进大
学生价值取向的
多元化。大学生可结合各个地域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选择性的汲取。
(二)新媒体时代对大学生媒介素养形成的消极影响
1.
新媒体交流方式导致了人际关系趋于淡漠
新媒体信息的快速接受和反馈,使得一些大学生们时时挂念着
信息的更新,关注他人的
评论。不但在课上频繁地掏出手机,影响了课堂效率,而且在课
余时光也是在忙着刷微博、
微信等。即使是同住、同坐在一起,也没有太多交谈,各人抱
着手机、电脑玩的不亦乐乎,
造成了身处同一空间却没有交流的局面,无法让人们真正的
相互深入了解彼此。新媒体的信
息交流成为了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大学生迷
恋上这种可以编辑生活的状态,降
低了传统沟通交流的热情,人与人的关系逐渐冷漠,隔
起了心墙。
2.
新媒体资料多种多样导致依赖性形成
由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很多大学生可以通过上网来搜索引擎
查阅资料完成作业。久而久
之,这不仅塑造了人的惰性,更会大大降低了学习研究能力,
这不利于学术功底的培养;
而新媒体也使得盗窃知识版权的问题日益严重,
经过网络搜索下载所需资料经过拼凑便可
“整
理”成为一篇学术论文,而作者却未有任何调查实践与研究;过分沉溺于对便捷
新媒体信息
的获得,使大学生学习或完成作业时产生严重依赖
,增加了专业学习的干扰因素。
3.
新媒体内容的参差不齐导致价值观出现偏差
大学生在新媒体消费过程中,
“个性
的、时尚的、通俗平庸化的内容被奉为潮流,这种不
良的网络消费习惯将极大地冲击传统
人文精神和价值观念” 。暴力、金钱、色情、享乐主义、
拜金主义等消极、颓废的内容
正一步步地通过媒体被大量渲染。新媒体中多元文化的传播,
使大学生更注重自我,重视个人价值的追求和经济利益的获得。网络成为不同文化交锋的战
场,新媒体传播的信息鱼龙混杂,各种负面的信息冲击了东方文明和西方文化。一些西方的
价值观念正悄无声息地渗透和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与价值观。这并不利于正确的价值体系的
< br>构建。
三、从文化角度解析国外媒介素养教育模式
英国媒介素养教育强调“文化保护”的理念,因此,在教学评
价中,它既注重学校课程考
核又注重社会舆论,形成了双重评价标准,学校课程的考核对
象既有课程也有学生、教师。此
外,还将社会舆论的影响作为评价标准之一,使得教育评
价能够及时反馈,提高媒介素养教育
的质量。
与英国有所不同,加拿大的媒介素养教育理念强调“文化抵制”
。在“文化抵制”理念的
指导下,加
拿大制定了一系列的文化政策,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本国文化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