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的必要性和途径
外语教学不仅是语言教学,
还是文化
教学,
不只是学习和了
解目的语文化,还应该起到对外传播本民
族文化的作用。因此,
大学英语教学中,
在重视介绍西方文化的
同时,
也要重视中国文
化的渗透。
一、文化、语言与语言教学
语言与文化不是孤立存在的,
两者之
间互相依存、
不可分割。
语言不仅是一种交流工具,
而且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文化
的载体,
p>
对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语言的产生和发展使得人类文
化得以产生和传承。文化是语言的基础,是语言的内容,是语言
的底蕴,
p>
也是语言学习的目的。
语言与文化之间不可或分的关系
使得文化与语言教学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决定了
文化在语言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文化教学在外语教学中的地位越来
越受到人们
的重视,
在外语教学中注重文化教学已成为外语教育
的基本观念
。
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多方面的系统研究,
促进了文
化教学的发展,
推动了中国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
大学英语教学
中多以英语国家社会文化为背景进行英语语言的教授与学习,
增
进了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习俗的了解,
提高了学生
的语言使用和
交际能力。然而,这种成就的取得主要体现在英语文化教学上,
却完全忽视了母语文化教学,
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跨文化
交际能力的提高。因为,跨文化交际不是单方面的学习,它是平
等的、双向
的,不仅仅是目的语文化的交流,也是本土语言文化
的交流,意味着吸纳和传播两者不可
或缺。正如美国语言学家
Claire Kransch
提出
:“在学习外国文化时,如果将本族文化
与外族文化进行对比学习,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
的效果。因此,
语言教学中的文化学习包含本族文化和外族文化两方面的内
容。”由此可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的融入是十分必
要的。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的必要性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
不仅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同时也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助于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
历史文化是民族的根,
是一个民族生
存发展的基石,
是生生
不息、
薪火相传
的精神血脉。
中华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是中华民
族智慧、思想和
情感的结晶,是树立民族自豪感的宝贵资源。树
立民族自豪感,
就要将这些最宝贵的财富内化为当代大学生精神
世界的一部分。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
融入中国文化,有助于
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
p>
解,领会中华文化的魅力,提高对本国文化的认同感,以此增强
学生
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使学生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
显示
出语言学习者应有的文化素养和独立人格,
避免对异域文化
产生
盲目性崇拜的心理,进入全盘性西化的误区。
(二)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
青年学生正处于形成人生价值观的
关键时期。他们思想活
跃,容易而且敢于接受新的观念、新的事物。面对两种不同的文<
/p>
化,他们会独立地思考,但是由于缺乏理论基础,没有丰富的生
活
经历,使他们缺少一定的鉴别能力。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如果
单方面的强调英语语言文化
,
而忽略中国文化的渗透,
学生很容
易
会盲目不加分析地接受甚至崇拜西方文化中的行为规范和价
值道德观念,
很容易疏远甚至忘记本民族的文化传统,
淡化中国
文化
的重要性。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
可以帮助学生
p>
理性认识东西方文化,
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提高文化思辨能
力,增强对东西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更好地理解两者的异同,
p>
避免盲目形成民族自大心理或者自卑心理,
公正客观地对待异域
p>
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
(三)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外语界老前辈王宗炎教授指出:“
跨文化交际是双方的交
流,
而不是单方面向一方面学习。
”跨文化交际的双向性决定了
文化教学应该同时兼顾本族文化和目的语
文化。
过多强调对英语
语言所承载的文化知识的学习,
必然会导致汉语语言文化被边缘
化,
而母语文化
的缺失容易导致跨文化交流的不畅和误解,
造成
“中国文化失语
现象”,
从而无法实现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
培养。英语文化
的掌握要立足于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母语文化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基础,
p>
它的形成得益于本民族文化
的营养。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导入
英语语言文化的同时,
应该加强中国文化教学,
尤其是加强中国
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培
养,
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
带来真正成功的跨文
化交际。
正如美
国知名学者
Larry.
A.
Sa
movar
等所指出的:
“了
解你自己
,了解你自己的文化是成功进行跨文化交际的重要一
环。”
(四)有助于促进学生英语学习
英汉两种文化的差异会导致文化迁移现象的产生。
母语迁移
对外语学习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
也是不
可避免的,
但并不是总
对外语学习产生必然的干扰作用,也会对
双语交流起到促进作
用。
过分强调和夸大母语的负迁移作用,<
/p>
忽视其正迁移作用的存
在,盲目排斥母语文化的积极作用,这种认
识是片面的。正如北
京外国语大学刘润清教授所谈到的“学习外语时,
< br>完全脱离母语
是不可能的。语言之间有些普遍现象,不参考母语,不与母语对
p>
比,
会造成莫大损失。
”中国文化是英语学
习者赖以生存和成长
的土壤,忽略母语文化,就会丧失理解目的语文化的基础。因此
p>
在英语教学中,
教师应该正确引导学生积极客观地对待中国文化
p>
的影响,
有效地排除母语文化的负迁移作用,
充分发挥其正迁移
作用,
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利用母语和母语文化促进英语学
习中对共性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比较母语文化与英语文化中
某些相异的内容推动对英语以及英语文化的
学习。
(五)
有助于中国文化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