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英语 >

英语、汉语在逻辑思维上的差别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1-02-08 06:19
tags:

-

2021年2月8日发(作者:slipped)


思维:指理性认识,即思想;或指理性思考的过程,即思考。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和概括的反< /p>


应。包括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通常指逻辑思维。它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的。


思维的工具


是语言。人借助于语言把丰富的感性材料加以分析和综合, 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


伪存真,


从而揭露不能直接 感知到的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思维是反应客观现实的能动过程。


它能


动地反映客观世界,又能动地反作用于客观世界。


(


《辞海》


1979


年版本,第


1676



)


语言和思


维密切相关,相互作用。



倘若没有语言,思维则无以定其形,无以约其式,无以正其实。反之,


若没有思维,语言也就不具备其多功能性和丰富性


< br>张海涛


(1999



21)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通


过一个民族的语言,


我们可以观察这个民族的思维方式和特点。


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

英汉两个


民族因其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生活条件、


风俗习 惯各异,


形成了不同的思维方式。


在翻译实践

< br>中,


因为没有认清英汉思维之间的差异,


学生很容易犯错 误,


出现



汉语欧化,


英语汉化



的现象。


英汉思维 差异的比较研究受到很多学者的关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刘宓庆


(1993)


,张海涛


(1999)


< br>连淑能


(2002)


等,


但较少 涉及到翻译教学。


目前,


对句子翻译,


很多学者,


如张培基


(1980)


,< /p>


陈宏微


(1998)


,冯庆华

< p>
(2002)


,陈定安


(1998)


等在专著中辟专章讲解,


但涉及更多的是对翻译技巧


的介绍和解释,


对深层次原因的探讨并不多见。


本文试图从英汉 思维差异的角度出发,


通过学生


译文分析,

指出在翻译教学中,


有意识地训练学生树立英汉思维差异意识的必要性,

< p>
以提高译文


质量,促进翻译教学。





一、英汉思维差异及其在语言上的表现





1.


思维 方式不同


——


抽象思维与形象





思维语言表达各异


——


抽象与具体





西方人较注重抽象思维,


从古希腊亚 里士多德开始,


一直注重哲学思辨。


而汉民族却偏向形


象思维,运用形象的表达手法描绘抽象的概念。体现在语言层面,


英语多 用抽象表达法,汉语多


用形象表达法。英语大量使用抽象名词,同时,英语是构形语言, 有丰富的词义虚化手段,如词


缀;英语中介词的使用频率远远超过汉语。而在汉语中,常 用具体表抽象。



如果说中国有抽象


名 词的话,就只有这极少数的几个了


”(


王力,

< br>1984



21-22)


。同时 ,汉语也不具有构形形态。




< /p>


2.


思维风格不同


——

< br>焦点思维与散点思维




< /p>


语言表达各异


——


聚集与流散

< p>




英民族在表达思 想时,


逻辑严密,


先陈述主要思想,


再 延伸出去。


英语句子先说出主要信息,


然后介绍其它辅助信息, 如时间、地点、原因等。英语有严谨的主谓结构,主谓结构统领全局,


提纲挈领。英语句 子就如一棵树,由树干延伸出去,形成无数的分叉。因此,英语句式呈



聚集




。而汉民族是散点思 维,思维按逻辑事理,时间顺序,因果关系排列,如行云流水,洋洋洒


洒,但形散而神聚 ,



它没有西方句子的中心动词,而是随着事理的进程,句法中 的视点也随之


流动开去


”(


申小龙,< /p>



2003



3 36)






3.


思维指向不同

< br>——


客体思维与主体思维





语言表达各异


——

< br>物称与人称




< p>
英民族严格区分主体与客体,


强调用客观、


理性、


冷静的态度对待客观世界,


寻求自然规律,

探索科学真理。连淑能


(2002



43)


指出



理性主义将主体作为旁 观者,对客体尤其是本质世界进


行探究



。而汉民族的传统思维注重主体意识,常常以



< p>


为视角,以





的情感、态度、观念


为依据做出价值判断,






为认识的出发点和归结点。


这种思维差异在语言上体现为英语重物< /p>


称,汉语重人称。英语中有很多句子,不以人做主语,而以抽象名词或事物名称做主语,而 汉语


经常用表




的词、词组、短语作主语。





4.


思维侧重不同

< br>——


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





语言风格各异


——

< br>形合与意合



英民族注重形式逻辑,而汉民族重辩证思 维。


表现在语言上,英语用各种形式连接手段,而中国


文化历来 注重意合,



刘勰


(465-532)


所谓



意授于思,言授于意

< p>
’(


《文心雕龙


?


神思》


)


就是说意思受


思维支配,语言受意念 支配



(


陈定安,

< br>1998



38)


。汉语很少或 几乎不用形式连接手段,汉语中


少用虚词,只是将句与句排列起来,让读者去了解其内在 关系。



需要指出的是,


上述几种思 维差异并不是绝对的,


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


不同思维 和语


言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上述差异只是指某个民族更侧重某一方面而已。

< p>




二、英汉思维差异在句子翻译中的体现





翻译不仅仅是语言间的转换,


更是思维的转换。


因此,


上述思维差异会对 学生的翻译实践造


成一定的障碍。下面从四个方面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





1


、抽象与具体





由于学生不了解英汉思维差异和语 言差异,


在英译汉时,


往往局限于字面转换,

< br>使得汉语译


文晦涩难懂。下面的句子是从英语专业大三学生的翻译作业中选取的。





(1)I talked to him with brutal frankness






S1


:我用近乎冷酷的直率和他谈了 话。





S2


:我以近乎残忍的坦诚跟他谈了话。





参考译文:我对他讲的话,虽然逆 耳,却是忠言。在上述例句中,英语句子用了


“brutal


frankness”


这个抽象的名词词组,学生基本是按原文结构翻译的,如


S1


将其译为



近乎 冷酷的直





S2


将其转换为



近乎残忍的坦诚



。学生译文比较拗口,反映出他们在抽象和具体间相互转


换的意识还不太强。





(2)The absence of intelligence is an indication of satisfactory developments






S1


:信息的缺失表明发展很顺利。





S2


:信息的缺乏是发展充分的表现。





原文短短一句话,就有

< p>
“absence”



“intelligenc e”



“indication”


、< /p>


“developments”


四个抽象名


词,学生译文基本上还是以抽象的方式译出,并没有表达出原文真正的含义。





参考译文:



没有消息即表明有令人满意的进展。





2.


聚集与流散





由于对英汉差异的敏感性不强,英 译汉时,学生仍选择英语句式,


摆脱不了形式束缚;


汉译


英时仍是流散句式,即使用连接词连接,也有很多错误,逻辑关系混乱。如以下例句:





(1)Now


the


integrated


circuit


has


reduced


by


many


times


the


size


of


the


computer


of


which


it


forms a part, thus creating a new generation of portable minicomputers






S1



目前 ,


电脑组成部分之一的集成电路已经被缩小了好几倍,


因而创造 出了新一代的便携


式微型电脑。





S2



经过 多次的综合线路的简化,


在体积上使电脑已经成为一个整体,


因 此新一代便携的迷


你电脑已经问世。





原句的主干是


circuit


has


reduced


the


size




其他部分均是对基本成分的修饰。原句由连词


(which)



介词


(of)



分词


(creating)


连接,


十 分紧凑。



S1


的译文首先理解有误,


由于受到


by many


times


的干扰,理解为



集成电路已经被缩小了好几倍




S2


的译文很难懂,将


“the


integrated


circuit”

误解为



综合线路的简化



,导致前半句理解错误。





参考译文:



现在集成电路成了计算机的组成部分,使计算机的体积大大缩小,从而产生了


新一代的 袖珍式微型计算机。







3.


物称与人称





由于没有深刻地意识到汉语以主体 为主,


英语以客体为主的思维习惯,


在翻译过程中,

< p>
译文


表达不太自然。





如以下例句:





(1)The thick carpet killed the sound of my footsteps






S1


:厚厚的地毯掩去了我的脚步声。





S2


:厚 厚的地毯使我的脚步声变轻了。





虽然学生译文并没有错误,


但仍可看出学生没有在物称与人称间 转换的意识,


用原句中的物


“The thickcarpet ”


做了译文主语,而参考译文的表达更符合汉语表达习惯。





参考译文:我走在厚厚的地毯上,一点脚步声也没有。





(2)


必 须调整高等院校的专业设置,改进教学方法。





S1



We


should


arrange


the


major


offered


in


the


institution


of


high


learning,


to


reform


our


teaching way






S2



We


must


adjust


the


arrangement


of


specialty


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method


in


high


school






参考译文:


Specialti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be


adjusted


and


teaching


methods


improved






同样,在汉译英中,虽然学生补上 了原句主语



我们


”(we)


,以人做主语,但我们知道英语在


表达政策、法规、规定时倾向于以物做 主语。可见,学生还没有培养起在物称和人称间相互转换


的意识。





4.


形合与意合





学生在翻译实践中,往往受到语言 形式的影响。在英译汉时,


译句常常冗长呆板;


而汉译英


时,结构混乱,组句没有条理,译文支离破碎。如以下例句:





(1)It had been a fine, golden autumn, a lovely farewell to those who would lose their youth, and


some of them their lives, before the leaves turned again in a peace time fall






S1


:这 个秋天叶子还未完全凋零。秀丽、平和的金秋,是对那些可能耗去青春,甚至献出生


命的 人们的美好祝福。




< p>
S2



那是一个美好的金秋,

在告别了那些可能丢失他们的青春甚至生命的人之后,


树叶才慢

慢地落下。





原句用了


“who”



“a nd”



“before”


来连接句子 。





S1



S2


的译文并没有完全传达出原文的含义。主要原因是原文出现了两个


“autumn”< /p>


,并


用过去完成时


“had been”


和一般过去时


“turned”


标明时 间先后,而学生几乎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参考译文:那是个天气晴朗,金黄可爱的秋天,美好的秋色为 那些青年们送别。


待到战后和


平时期,黄叶纷飞的秋天再度来临 时,当日的青年已经失去了青春,有的丧失了生命。





(2)


当前,车辆横冲直闯,严重地 威胁着城市生活,路上行人无不提心吊胆。





S1




Nowadays, cars dash around like mad on the road, it imperils the city life, and pedestrians


are in constant fear






S2



Nowadays, the clashing and rushing car seriously mena


ces the citizens’ life. No one can across


the road without fear






汉语句子没用一个连接词,但原文语义关系很明确,



车辆横冲直闯



表示 原因,后面的分句


表示结果。


S1


和< /p>


S2


的译文基本按汉语的语序组织译文,几乎不用连接词,译文 显得很松散,不


太符合英语表达习惯。



参考译文:


The present onslaught of vehicles poses a serious threat to urban life and pedestrian peace


of


mind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学生对英汉思维差异和语言差异认识不清。在翻译过程中,< /p>


摆脱不了形式束缚,不能准确、灵活地在两种语言间转换。



三、



不同的民族,不仅有各不相同 的民族文化,


而且还有彼此不同的思维方式、思维特征、


思维风 格


等,这便是思维差异


[1](P38)


。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


[2](P11)


。 世界上讲汉语的


人最多,


而英语的分布最广。

< br>因为英汉两民族的交往越来越频繁,


而两民族的思维差异所带来的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08 06:19,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612610.html

英语、汉语在逻辑思维上的差别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