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章:物质的跨膜运输与信号传递
1
.
比较主动运输与被动运输的特点及其生物学意义。
答:被动运输是指通过简单扩散或者协助扩散实现物质有高浓度向低浓度方向的跨膜转运。
动力来自物质的浓度梯度不需要细胞代谢的能量。
被动运输为那些无需耗
能跨膜的物质
提供了一个快速跨膜的通道。
主动运输是指由载体蛋白介导的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
,
从浓度低的一侧香浓度
高的一侧进行跨膜转运的方式。
与能量偶联,
为细胞提供需要的物质和维持细胞渗透压
(
Na-K
泵制造反向压力)等。
2
.
小肠上皮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转运葡萄糖,什么时候是协同运输,什么时候是协助
扩散?
答:
葡萄糖通过
Na
驱动的同向转运方式进
入小肠上皮细胞是协同运输;由
GLUT
蛋白所
介导的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使葡萄糖进入血液是协助扩散。
3
.
两类膜转运蛋白工作原理的主要差别如何?
答:
两类膜转运蛋白是指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
载体蛋白
(
carrier
proteins
)
,它既可介导被动运输,又
可介导逆浓度梯度或电化
学梯度的主动运输,如:氨基酸、核糖等通过载体蛋白选择结合
跨膜转运,每种载
体蛋白只能与特定的溶质分子结合。
通道蛋白
(
channel
proteins
)
,只能介导顺浓度梯度或电
化学梯度的被动运输。选
择性开启离子通道。通道蛋白所介导的被动运输不需要与溶质分
子结合,横跨形成
亲水通道,允许适宜大小的分子和带电荷的离子通过。
4
.
说明<
/p>
Na
-
K
泵的工
作原理及其生物学意义。
+
+
+
+
答:
钠钾泵:
(
Na
—
K
泵
)
?
在细胞内侧
a
亚基与
Na
结合促进
ATP
水解,
a
亚基上
的一个天门冬氨基酸残基磷酸
化引起
a
亚基构象发生变化,将
Na
泵出细胞;
?
同时细胞外的
K
与
a
亚基的另一个位点结合,使其去磷酸化,
a
亚基构象再度发生变
化将
K
泵进细胞,完成整个循环。
?
p>
每消耗一个
ATP
分子,泵出
3
个
Na
和泵进
2
个
K
5
.
以动物
细胞摄入
LDL
为例,概述受体介导胞吞的组成结构、运行过程
及生理意义。
答:低密度脂蛋白
LD
L
,先与细胞表面的互补性受体相结合,形成受体
-
配体复合物
并引起细胞膜的局部内化作用,先是质膜在网格蛋白的参与作用
下内陷形成有被小
窝,然后是深陷的小窝脱离质膜形成有被小泡。即完成胞吞过程(后又
脱包被,胞
内体作用等)
。
其生理意义
应该是:
作为一种选择性浓缩机制,
既保证了细胞大量的
摄入特定的大分子,同时又避免了吸入胞外大量的液体。
6
.
比较两种胞吐突进的特点及功能。
答:两种途径是:组成型和调节性胞吐途径。
(
1
)组成型的胞吐途径(细胞中
普遍
存在)
主要是由高尔基体成熟面的网状区(
TGN
)分泌的囊
泡移动到质膜与之融合,以
囊泡形式外排。为质膜更新提供新合成的膜蛋白和膜脂;并分
泌外排新合成的可溶
性蛋白,在胞外形成质膜外周蛋白、胞内基质、胞外营养成分和信息
分子。
(
2
)调节型的胞吐途径(
仅存在于某些特化的分泌细胞
)
存在于某些特化的分泌细胞,
这些分泌细胞产生的分泌物
(
eg
激素、
粘液或消化
酶)储存在分泌泡内,
当细胞受到胞外信号分子(激素、神经递质)刺激后
,分泌
< br>泡与质膜融合并将内含物释放出去。
7
.
试述细
胞信号通路上的信号分子、受体、第二信使、分子开关的各种类型及各自特
点。
答:
信号分子
:
(
1
)
亲脂性信号分子:受体多在胞质或胞核中。
(
2
)
亲水性信号分子:受体多在质膜表面。
(
3
)
p>
气体性信号分子:
NO
。
< br>
受体
:识别和选择性接受某种配体的大分子
(
1
)
p>
细胞内受体:位于细胞质基质或核基质中,主要识别和小的结合脂溶性信
号分子
(
2
)
细胞表面受体:主要有以下三种
1.
离子通道偶联受体:存在于神经
、肌肉等可兴奋细胞间的突触信号传
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