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三丰金丹诗二十四首注解
孔德按:三丰祖师
此金丹诗内容,主指炼己之后入室下
手法工。丹家将炼己作首步筑基功夫,炼己即炼性,
性定则
心静,心静则神归,神归则真种得,得真种方可谈培养、采
炼、搬运、沐浴、温养、攒簇、封固诸般金丹返还之事。故
炼己是以性还命,侧重于性
功;金丹是性命双炼,征验在命
效。然性命二者是一而二、二而一,在后天可作两面观<
/p>
,
故修
功分性分命,分先后次第;在先天
实为一物,故修到后来便
无分别。
一
采取先天炼后天,循环二气共根源。
欲知有象原无象,须知初弦与下弦。
杳杳乾坤将判处,冥冥父母未生前。
服之混沌犹如梦,变化婴儿寿万年。
[
注解
]
“采取先天炼后天,循环二气共根源。”
此句从“气”上开篇讲金丹之道,
言金丹修炼始终围绕
着“气”下功夫,离“气”而不可言道。金丹之道不过是吾
人效法天地造化之道而已。天地造化之道乃一气流行。此一
气,静为阴,
动为阳,一动一静,一阴一阳。动极生静,静
极生动,阳极生阴,阴极生阳。动生静乃动
中含静,静生动
乃静中含动;阳生阴乃阳中有阴,阴生阳乃阴中有阳。故天
地生生不息,均赖此阴阳二气的循环。所以古人说“一阴一
阳谓之道”。阴阳
二气之分,分在动静。有动静皆为后天,
无动静方为先天。故,无动静之分的先天一气,
乃为后天有
动静的阴阳二气之本,即根源。金丹之道下手即以后天返先
< br>天,寻到根源处,得此先天根源再化炼后天,渐返渐炼,以
至后天渐消,先天渐长
。待至后天全无,先天尽现,金丹即
成。
然而言后天,
却有多种之分。
以息分,
口鼻呼吸为后天;
以神分,思虑之神为后天;以精分,营养之精、交感之精为
后天。
以人身言先天,真阴
真阳为身内之先天,先天一气为身
外之先天。故此真阴真阳,在宇宙自然为先天之后天,
在人
身为后天之先天。知此先天后天,方明采取烹炼之用。
“欲知有象原无象,须知初弦与下弦。”
此句从身内真阴真阳之气的运转规
律上,让人知其现象
与本质。
先天阴阳,
以其用,
有其现象特征与规律,
以其貌,
却无声色与形状。这犹如我们站在半山坡中言上下,我们知
道,抬步往山顶攀登为上
,拎脚往山麓走去为下。这个上下
是以我们行为趋向判断出来的,而无法在山坡路径上的
任何
一点标出有形式可确定的上下。
此句告诉人,
你以为阴阳二气的运转
有形有象,
摸得着,
看得见,感受得出,那你错了——因为任何
可供感知的都不
是它。先天与后天,先天无形无象,后天有形有象。无形无
象的先天,
化生有形有象的后天。
后天有感有知,<
/p>
可感可知;
先天无感无知,不可感不可知。故后天与后天可感可知
,先
天与先天无感无知。无感无知的先天可赋予后天有知有感,
有知有感之后天却无法感知先天的无感无知。例如初修功夫
之人,头脑中会生出一些幻像
,这都不过是后天识神演出的
把戏。肉体上也会发生一些奇特的反应,如类似针灸的冷热
凉麻酸困闷胀之
“八触”
之感,
或气运周身的千奇百怪情况。
这其中既有后天呼吸之气的作用,也有一
定先天之气的作
用。然而,有感受者皆是肉体本身和识神本身,而非气的本
身。这犹如给一条扭曲空瘪的自行车内胎充气,气本身无声
音,无形状,而内
胎却因充气不断改变着扭曲空瘪的形状,
还伴随着声响。
这有形
状变化的、
发生声响的只是内胎本身,
而不是气。
类似日常事物现象可以启发我们去
认识先天与后天。但
要认识修炼中真阴真阳的发生运化现象,却必须有一个最形
象、最生动、最具有概括性的实例。古人发现最好的实例就
是月象。
p>
所谓月象,
是指月亮在一个月内圆缺变化的周期
,
及其光
亮度的变化周期。
月亮是个不发光的天体,
古人称之为太阴。
在修炼中它既可比喻为虚静的心境,又可比喻为属水的肾<
/p>
精。月亮不发光,却借太阳对它的照射而反射光。这种反射
光却不
再等于太阳的原光。太阳的原光炽热,而月亮的反射
光清润柔和。
这种清润柔和特征,
是太阴与太阳交合的效应。
修炼中,以专
注之神意关照下丹田,这就像太阳照射太阴,
以火入水。
下丹田
肾精经神意注照,
所生发的先天真阳之气,
就像月亮产生反射光
。在一个月的月初和月尾,阳少阴多,
故月亮残而不全,暗而不明;而到了十五十六夜晚
,阳盛阴
消,故月亮最圆最明。这在修炼中象征真阳之气的微弱与强
盛。而修炼求的是阴阳谐和,故微弱与强盛都不可取。惟象
初七八的初
(
上
)
弦月,与二十二三的
下弦月,阴阳各半,真
阳之气得以中和,这才是应当作为药物采取和温养的。
“杳杳乾坤将判处
,
冥冥父母未生前。
服之混沌犹如梦,
变化婴儿寿万年。”
此四句主要意思是说,
丹道修炼是以
后天返先天,
将人
的主观彻底顺应客观,从而接受宇宙自然对生
命的再造化。
丹道修炼总体概括要经历以下过程:
从神讲,
是以有为
入无为,从无为得有为,合有为再入无为,而
得无不为。从
气讲,
是以后天之有化于先天之无,
从先天之无得先天之有,
合先天之有再入先天之无,
而得无不有。
以神气合言之
,
第一
p>
步是以后天之神的有为合后天有形之气,入于先天无形无
象、无声无
臭的混沌无极状态。第一步是兴工的手段,目的
在于入先天之无以求先天之有。先天之无
是无极,是阴静。
而无极不可终无极,
无极之极而生太极;
p>
阴静不可终阴终静,
阴极静极而生阳动。有此一阳之动,阴阳便开始
作动静的互
根循环运化。此即得先天之有。这个先天之有,是先天的有
< br>为之有,是先天的存在之有。这步下手功夫以宇宙自然比,
有形的天地乾坤是后天
,现在要归于天地乾坤还未产生的最
早什么也没有的先天杳冥状态;以人自身比,有形的
肉体是
后天,现在要归于父母还未造就我们生命那最早什么也没有
的先天状态,入无求有。但是,得有之后,不要以有为有。
若以有为有,仍将落于后天
。故仍以先天神气之有,再入于
先天无为造化之无,久久锻炼,一任自然天然,最终被造
化
成为无不为、无不有的道体,形神俱妙,永生不灭。这个后
阶
段修炼状态即称
“服之混沌”
,
它的状
态是不由自主而
“犹
如梦”;它的效果即生命再生“变化婴儿”
,形神俱妙;它
的养生效益即永生不死“寿万年”。
第一首
诗是以丹道宏观的理法为学者作下手兴工时的
要领提示。
二
月本无光借日光,每从晦朔定阴阳。
蟾乌交媾合真质,牛女相期入杳茫。
自是魂灵入魄圣,从他地久与天长。
学人解得玄中妙,紫府高悬姓字香。
[
注解
]
“月本无光借日光,每从晦朔定阴阳。”
此句借月象反映先天元气在体内运
化的周天规律。
“月”
即太阴之精,坎水之象;“日”即太阳之
神,离火之象。月
得日光而明,水得火烹而温。明而生光,温而化气,自此如
月华循环运转。元气之运化,在一个周期里有阴阳消长之过
程。以月象比,
元气始生时如朔月之象,阴中始生阳,这时
阴多阳少,象呈阳发之趋势;元气经一周期运
化而归藏蓄养
时如晦月之相,阳藏而显阴,这时阳暗阴明,象呈阴主之趋
势。知其阴阳规律,阳生时当扶其生,阳退时当任其退,阴
消时当任其消,阴主
时当持其主。否则,阳生时持其阴,阴
主时持其阳,均难合于自然造化。
“蟾乌交媾合真质,牛女相期入杳茫。”
此句讲,
得阴阳必得真阴真阳,
真阴真阳才是真质丹药。
以日月比,真阴
真阳就是不掺杂质的太阳和太阴的精华,古
称日魂与月魄。内丹中即元神与元精。欲得此
二物,又须人
真性真情相合。性属木,木生火
;
情属金,金生水。真性生
元神,真情生元精。真性如木之灵液,以其柔和状比
织女;
真情如金之刚气,以其强烈状比牛郎。此二物原本好似恩爱
夫妻,皆因后天识神这个无情的王母,将二者天各一方。又
因二者真心相爱,
感动真意明神为之搭鹊桥,
促成夫妻相会。
夫妻
相会,真性真情相交,入于妙不可言的杳冥混合状态,
如痴如醉,如幻如梦。此乃真交媾
,真相合。牛郎织女是一
年一度,岁岁七巧
(
< br>七月七日
)
相会,也喻周天循环,一转有
一个阴阳的回归交合。
“自是魂灵应魄圣,从他地久与天长。”
此句接前讲维持之火候。
前四句讲辨认阴阳,
阴阳交媾,
入于混沌,是有
为入无为。此句讲既入无为便维持无为以待
阳生。前有“蟾乌交媾”、“牛女相期”,实
际上就是“魂
灵应魄圣”,即可谓精神相交,又可谓神气相合,还可谓水
火既济,阴阳谐调,一切都归于先天自然,就当顺乎先天自
然。无论这自然蓄养
萌发出先天一阳之气和周天运转需要多
么长久的时间,都必须伴随。故称为“从他地久与
天长”。
“学人解得玄中妙,紫府高悬姓字香。”
何为“玄中妙”?即无中生有。学
人能知前六句之理,
谙前六句之法,即解玄中之妙。此句所言“紫府”是神话中
的天堂,神仙所居之地,内丹术中有指泥丸上丹田,有指绛
宫中丹田。<
/p>
但这里实为泛指整个身心合于先天的境界。
“姓”
字,“从母所生”之义。左传隐元年:“天子建德,因生以
赐姓……。”从母所
生,此母即为阴阳相合的道。“天子建
德”,德表示道的作用。合道者,男女合道,生儿
育女;修
炼内丹者合道,故能生出先天一阳之气,即为“姓”,即为
玄妙之养生之丹药。故称“姓字香”。
三
七日阳来下鹊桥,上桥夫妇乐逍遥。
逆回海水流天谷,倒转风帆运斗杓。
手握乾坤分造化,时凭年月步周遭。
神仙手段常如此,那与庸夫斗舌苗。
[
注解
]
“七日阳来下鹊桥,
上桥夫妇乐逍遥
,
逆回海水流天谷,
倒转风帆运斗杓。”
此
段诗前四句言药生之后运转周天的工法。
“七日阳来”
又称“七
日来复”。《伍真人丹道九篇》曰:“阳光三现之
时,纯阳之气已凝聚于鼎中,但隐而不
出耳。必用于七日采
工,始见鼎中火珠成象,祗内动内生,不复外驰。故名真铅
内药,
又名金液还丹,
又名金丹大药。
异名虽多,
祗一真阳,
即七日来复之义也。”此
指欲得先天金丹大药发生,大约须
经七个昼夜的采养。这无非是个大致时间界定,而总的
原则
是要火候充足。实际上七日采工尽管指专业性修炼而言,而
在七日之前还有长期筑基修养过程的铺垫,如心性能够清
静、肉体已基本没有疾病、身体
健康状况正常等。若不能完
全达到以上条件,这个过程就会延长。
阳生之后,必等壮旺方可采取
搬运。这壮旺的征候就是
周身稣麻美快一阵之后,归于圆通,然后会阴穴闪现异常之
p>
感受。会阴穴是阴阳脉交汇之处,故称下鹊桥。周天搬运即
从此处开
始。周天搬运中须以真意明神导引,故真意与真气
同行被比喻为夫妇。真意明神虽言导引
,只是遵气而行,即
气为主意为客。明神阴静,好比妇;真气阳动,好比夫。神
气相合,顺其自然而行,此被形容为“上桥夫妇乐逍遥”。
周天搬运是以逆行之法由会阴过尾
闾顺督脉而升。这一
进火路途一直升入到脑中泥丸宫,故形容为“逆回海水流天
谷”,又为“倒转风帆”。但周天过程也好比一年的周期,
有春夏秋冬阴
阳消长的季节变化。地球上的节令变化,与北
斗星斗杓指向是有关系的。这也即说,斗杓
在始终把握着阴
阳变化调节的主权。没有它的调节,季节就会失衡。内丹周
天中,
这斗杓所在指的就是真意明神。
它在配合元气
运行中,
当行则行,当歇则歇,不能有一毫误差与闪失。
“手握乾坤分造化,时凭年月步周遭。”
此二句
言周天运转中真意明神坐镇主持的关键火候把
握的作用。
“手握
乾坤”
,
即自然规律已被自己所掌握运用;
“分造化”,即用自家的真意,体现着道的化生功能。“时
凭年月步周遭”,即按照
自然界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
气运规律,适时把握进退沐浴诸般火候。
“神仙手段常如此,那与庸夫斗舌苗。”
此二句是说,仙道修炼正是以上述
方法进行的,步步有
验证。而这些奥秘,世上那些凡夫俗子万难所知,旁门外道
更是隔靴搔痒。但他们却常以不知而对仙道进行讥嘲诽谤。
对这些又何须
同他们费口舌争辩呢
!
如果争辩则永远争辩不
< br>清,因为这犹如同盲人谈颜色。这里也隐含了《道德经》中
一段话:“上士闻道,
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
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上士乃圣贤之
辈,知
道之大用,知道之不可言,故默默地去行道。中士乃巧智之
班,一知半解即自以为是,沽名钓誉,难入实际。下士乃庸
愚之流,脑如木石顽固,不
通道理,只知获取感官之满足,
道与他两不相关,故死之于道也难知其道。与此等人论道
,
一如对牛弹琴,有何益处!
四
橐硁吹嘘藉巽风,搬来坤火自鸿?。
徐徐扇上昆仑顶,渐渐吞人土釜宫。
铅汞相投成至宝,精神凝合变婴童。
将来跳出乾坤外,不属璇玑造化中。
【注解】
“橐硁吹嘘藉巽风,搬来坤火自鸿?”。
此二句言下手采炼时,先后天呼吸
的过渡及配合作用,
以及心神在其中的调和并参与。
这种方法称
为
“凝神调息”
。
内药采炼是洞见玄关之后的事。而
洞见玄关又以真息出
现为征验。真息也称胎息,如同婴儿在母胎,没有自我的口
鼻呼吸,皆借母体呼吸为呼吸。这对于婴儿来说就是自然呼
吸,就是先天
呼吸。然此先天呼吸分有两层,也即有两层胎
息。
第一层,
p>
口鼻呼吸虽断,
而胎息仍有内部鼓荡运化频率;
第二层,没有鼓荡运化频率,处于空明圆通的无息之息。这
两层,前者是胎儿渐长,
太虚真息因母体阻隔不得维持,故
必借母体有频率的呼吸而补足营养运化;后者则为胎儿
肇始
之时,全凭太虚真息滋养,故是无息之息。
但无论怎样说,人自离开母体落入
后天,先天胎息就已
结束,再欲获得胎息,必须自我去创造条件,这就是以后天
返归先天。人的后天呼吸通道是口鼻,故返先天真息,就只
能由口鼻呼吸
开始,下手调训,以完成过渡。
古代人冶炼金属(包括外丹)的炼炉,使用的鼓风器是
皮革缝制
的,
称为橐硁。
内丹修炼家借橐硁来比喻呼吸之息。
故“橐硁”可分先后天。而此句将“橐硁”与“巽风”分而
论之,即表示先
后天呼吸的配合及过渡功用。此“橐硁”即
先天真息,但它要借后天口鼻呼吸才能渐呈其
象。这一过渡
法即调整身心,顺其口鼻呼吸之自然,让它由粗及细,由强
及弱,由短及长,由显及隐。迨至周身经络畅通,口鼻呼吸
息息归根,终而对外
断绝,真橐硁便正式呈现。这便是“橐
硁吹嘘借巽风”的第一效应。
而在周天运转中,为了保证
元气的升降运行,在尚未纯
熟的前期搬运中,发挥后天呼吸的配合作用是不可少的,是<
/p>
很重要的。如在混沌状态下,先天一阳发生,为及时采炼不
使走失
,就当借用后天呼吸“扇风加火”,此称之用武火。
如在逆升督脉时,勿令元气从会阴穴
下行或外泄,也当借用
后天呼吸之吸,
加以吸提之力,
催逼其逆升。
当然这些方法,
虽用后天,
却要与先天相合;
虽出于人为,
却要与天然无
违。
否则就会出偏差。
以上是调息之法。
但调息与凝神是合而不分的。甚至
可以说,调息是为了
凝神。调息为手段,凝神是目的。因为在内丹修炼中,神的
作用是第一位的。神为烹炼精水的火,从这个意义上讲,神
也称修丹的真
种子。前人揭示说:“鼎内若无真种子,犹将
水火煮空铛”。
凝神,所凝者为明神。明神在内药
中主阴静,又凝在居
下的腹中丹田,故称“坤”;丹田于神静中真阳发生,故称
“坤火”。因它在无为状态下呈现,故称搬自“鸿?”。凝
神之法是以神
系之于息,先自口鼻呼吸开始,当口鼻呼吸一
任自然,息息归根,此根即在丹田,此便将
神凝之于丹田。
神之火借呼吸之风合于天然真息,称之神火,烹而炼之,精
必化气。此方得凝神调息之妙。
“徐徐扇上昆仑顶,渐渐吞回土釜宫”。
此二句,
前句是由会阴沿督脉升上脑中泥丸,
脑因居上,
故喻昆仑山;后
句是由任脉下降到中丹田炼养,因中丹田乃
神气交会,阴阳相合,不上不下,不偏不倚,
处于中位,故
“中”即五行“土”所居之地,烹炼在此故称釜,合称则为
土釜,
又作黄庭。
《武当山炼性修真全图》
指此窍所在:
“心
下有穴名曰绛宫,乃龙虎交会之
处。直下三寸六分曰土釜,
黄庭宫也,
乃中丹田。
左有明堂,
右有洞房,
无英居左肝也,
白元居右肺也,亦空一寸二分,乃藏气之所,炼气之鼎。”
然此后升前降者皆
须配合呼吸运行,升者配以吸,降者配以
呼。“徐徐”,“渐渐”皆表示顺其自然。
p>
“铅汞相投成至宝,精神凝合变婴童”。
此二句言内丹的核心就是精神凝合
,别无什么特殊奥
秘。精神分后天与先天,结丹所用精神为先天,也即元精元
神。此二物以外丹烧炼的药物而言,元精即为铅,元神即为
汞。内炼中,总
是以铅投汞,化精合神,汞再点铅,神再炼
精。如此反复往来,阴皆化尽,独存纯阳,精
气化神,只见
神气而不见精气,二者合一,无所分别,方为真丹。圣胎以
丹而结,婴儿由胎而养,故以养生延命之药,言为“至宝”;
以将来神通变化生
命再生,言为“婴儿”。然元精与元神皆
无形质,
皆为一气,<
/p>
神乃神气,
精乃精气,
故精以示与神别,
常又以“气”名,铅即气,汞即神。
“将来跳出乾坤外,不属璇玑造化中”。
此二句言,丹道修炼是以现有自然
造化的有限生命,而
成为不受自然造化且等同于自然造化的永恒生命。“乾坤”
即天地,它是造化人类生命的先天环境,人类生命同时受其
制约。“璇玑
”即北斗,人类认识地球及天体方位,以它作
为标准,
也认为地
球节令变化与斗杓指向有关系。
这里借
“璇
玑”泛指人类受到制约的特定自然时空环境。
五
安炉立鼎炼金丹,水怕乾兮火怕寒。
既未煅时常守护,屯蒙行处要勤看。
抽铅添汞须加紧,虑险防危莫放宽。
毫发差殊功不就,半途而废复行难。
【注解】
本首诗着重提示火候细微。
“安炉立鼎炼金丹,水怕乾兮火怕寒。”
此二句言下手兴工前所应具备的条
件。“安炉立鼎”即
是先决条件。什么是内丹修炼的“炉鼎”?它在这里有诸多
含义。若以身心言,肉体即炉,意念即鼎。肉体疾病未除,
意念游移不定
,炉即不得安,鼎即不得立。若以精神分属穴
窍言,下丹田为炉,上丹田为鼎;若以内药
外药言,身心为
内药为鼎,天地为外药为炉。不明穴窍,不知用法,炉即不
得安,鼎即不得立。此为“安炉立鼎”之重要。精为水,神
为火,
此二者是结丹的主药。
“水怕乾”
,
乾即干涸
(
“乾”
,
即“干”的繁体字。此字旧时为一字多音,多义)。人身缺
精,或精不
充盈,都使炼丹无从下手,这譬如造饭,有锅有
灶,有柴有米,然而没有水,就无从造饭
。“火怕寒”,无
柴火寒,柴少火也寒。此柴此火就是心神意念。如人精气充
足,这好比锅中添了足够的水,而人不能用神凝注于丹田,
神思皆被外物牵
引而去,
这就好比炉中无火,
或者火很微弱,
< br>又或火时断时续,根本无法将锅中水烧热。神火不足就不能
炼化精水而成真阳之气
。
“既未煅时常守护,屯蒙行处要勤看。”
此二句言下手采炼前的静养火候。
“即未煅时”,指凝
神之初,火尚不足,风尚不匀,炉中之矿尚未经冶炼。火不
足即神不专,风不匀即息不顺。“常守护”即凝神调息于丹
田。守护有武
火文火二法,意念不集中即采用武火,侧重调
用呼吸,强化意念,行有为之为;凝神调息
做的好之后则采
用文火,
勿忘勿助,
不
即不离,
行无为之为。
到得一切顺遂,
再行“屯蒙”之法。
“屯”与“蒙”是《易》六十四卦的第二、四两卦。前
两卦为乾卦和坤卦。
内丹家借六十四卦来比喻修道的全过
程。比喻周天用法,乾坤两卦即阴阳相交,比喻下手
之时以
神入气。当神与气相合进入混沌境界,先天真阳之气便会从
这种境界中萌生。“屯”卦是震在下,坎在上,以卦象寓义
理解,象征新生事物刚刚发
生,而未来还有许多艰难曲折。
卦辞曰:“元亨利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屯”
卦
可表示真阳气刚刚回复之状,就像植物种子,刚刚有胚胎的
萌
动,连芽儿都还未发。但尽管如此,它已呈现了新生命产
生而必将发展的势头,所以是个
吉利之象:“元亨利贞”;
有发展前途,即“有攸往”;能有所建树,即“利建侯”。<
/p>
但对这一吉利卦象的态度却是“勿用”。为什么?虽然它是
吉利象
,但它尚处于最微弱的阶段,尚无能力应付面临的艰
难曲折和压抑。唯一的方式就是守护
好它,不要使它遭受任
何损伤破坏。在功态中,即刚有真阳萌发的势头,心意更加
要静,呼吸更加要顺,特别体现勿忘勿助,不即不离,这就
是进一步的
守护。
“蒙”卦是紧接“屯”后的一卦,坎在下,
艮居上。
p>
坎为水,
艮为山,
水欲流动而有山阻止,<
/p>
故不畅行。
比喻前程不明,需要受到教育。卦辞曰:“蒙,亨。匪
我求
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这
一卦比之功态,就是随着真阳时的静极一动,浑而一明。动
者为真阳,明者为真意。而这
个真意是在原有真意处于混沌
态中经先天元神所感的真灵明觉。因真阳之气刚刚萌发,犹
如无知幼童,好比童蒙。童蒙天真无邪,由此率天真而行,
故为
“亨”。但童蒙无知无识,必须给予教育引导,才能走
上正路。所以刚刚萌发的真阳之气
必须要有真意主宰导引。
真意即“我”。“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即表示了这一主
p>
次关系。“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这与上层联系还
有深一层
意思,即真意
(
明神
)
与识神的关系。因为静极复动
后,真意出现,然识神也同时苏醒,这时他必须服
从真意,
而不能因为对新生现象的不明,老想追究个为什么。一具此
心,因为“再三渎”于真意,真意受渎则退而不告。
“利贞”
之语,
即表示真阳已生,
顺其发展,
自有真意作主,
此为
“贞”
。
识神千万别找麻烦,一找麻烦即不“利贞”。故“蒙”者一
切接受明者指
引就行了。“屯蒙行处要勤看”与“常守护”
同义,都是不能有识神参与,不能破坏元神
、元息、元气的
发展势态。
“抽铅添汞须加紧,虑险防危莫放宽。”
此二句言周天搬运火候。
当丹田真阳壮旺后,
即须行
“抽
铅添汞”。铅即精中真阳之气,炼精以化气,从精中得气为
抽铅。抽得真铅送入
督脉逆而后升,达昆仑,入泥丸,与元
神交合,此为添汞。此过程又称为取坎填离,还精
补脑。丹
道修炼当分秒必争,积微成著,早一天早一时成功才为稳操
胜券。如修炼不勤,中途再生差错,就会前功尽弃。故三丰
祖师曾在《无根树歌》中
提示学道者“莫待风雨坏了舟”。
此语与“须加紧”共此苦心。内炼中无论使用文火武火
,总
须心志专一。若杂念乍起,神思游移,不仅神因此而散,元
气也有走失之患。此种现象被称为危险之兆。另外,在功境
下也易出现魔幻景象,同样也
是内炼之大敌,也是倾炉毁丹
的危险之兆。这些魔幻,古人列为十魔,其说不等。《钟吕
传道集〃论魔难》:“所谓十魔者,凡有三等:一曰身外见
在,
二曰梦寐,三曰内观。”具体为六贼魔、富魔、贵魔、
六情魔、恩爱魔、患难魔、圣贤魔
、刀兵魔、女乐魔、女色
魔。《灵宝无量度人上经大法》卷四五则归类为:“一曰天
p>
魔,二曰地魔,三曰人魔,四曰鬼魔,五曰神魔,六曰阳魔,
七曰阴
魔,八曰病魔,九曰妖魔,十曰境魔。”总之,这些
魔相一是由于炼己不纯,由心理中潜
伏着的各种复杂的欲念
所构成;一是功态下肉体与感官对外部环境中所给予的色
光、音响、温度、物质、气味和某种信息传感刺激而产生的
形象直译或错
译,以及混乱再加工所构成;一是身心潜伏的
各种病疾通过心理感受的幻化所构成;一是
元气运行时,由
于脉络不畅关窍未展,元气触及经络、关窍,由神经反馈于
大脑后,大脑非理智错译所构成。而这一切,若在功态下出
现,都应一概臵之
不言不理,不惊不怕,不贪不恋,只须高
悬真意正气的慧剑,镇定自若,魔幻即会自行消
除。此即为
“虑险防危莫放宽”
。
否则
,
认幻为真,
或因惊恐消散神气,
或因
贪恋堕入魔境,莫谈丹不能修,人也从此将神经失常,
非疯即癫。这种人十有八九不可救
治,致成终生大误。
“毫发差殊功不就,半途而废复行难。”
此二句,前句言“刀圭”妙用,后
句言坚定不懈之练功
意志。
所谓刀圭,以真有形可名,是古代医家借丹家之理所制
的一种最小单位的量药容器,其状若刀刃背之棱角。常用于
称量名贵药
物,计量精确,可达到分毫不差。故配制出的丹
药效用神妙。刀圭取理于丹家,首先是外
丹术,后被内丹家
借用。“刀”表示决断;“圭”表示标准。“圭”之所以表
示标准,其义在于它由戊“土”和己“土”合成。五行中,
土表示中和之象
,
有调节金木水火四行之功用。
在内丹术中,
< br>“己土”为身内明神,
“戊土”为身外太虚元神。有此二土,
可以调配身内身外阴阳,不使二者有丝毫的偏激,最后与二
土凝结为一,大道可成。
所谓“毫发差殊功不就”,也就是
借用刀圭指调配阴阳的至微至细,在功夫的每一层次,
每一
步骤,每个细小环节上,这种平衡调配处处都不可缺少,不
可忽视。
静中有静的阴阳调和,
动中有动的阴阳调和。
反之,
只要阴阳不能调和,它都会影响产药、结丹的有效完成。
内丹修炼的成功
,是从零基础上一气呵成的。它不比办
其他别的事,有空了办一办,没有空就放下。古人
对此常举
有三个例子:
一是造饭,
不能
中途断水断火;
二是冶炼钢铁,
没有升起炉子可以停火的;三是
打仗,要打就一次性把敌人
打败,而不能战几回合就收兵,反复地去和敌人战争。内丹<
/p>
术也如此,
它如果在中途停止或间断,
就
会将功夫退废至零。
因为其中最关键者是信念,信念的颓废,必然导致私欲杂念
的卷土重来。这不仅将造成今后再树信心的极度困难和几乎
不可能,也将
使已获得的一些命功效益再度付之东流。这就
是“半途而废复行难”之义。
[
六
]
龙升虎降转河车,赤火擒来制白砂。
二气凝结铅自减,三花聚顶汞还加。
开炉漫搅成钟乳,起鼎应知是马牙。
两物齐拿休纵放,放之失却美金花。
[
注解
]
本首诗主讲周天火候细微。
“龙升虎降转河车,赤火擒来制白砂”。
内丹术最惯用“龙虎”二物之名,
用于比喻,含义大致
有三种:一指肾中之精,心中之神。肾精非有形之精,乃元
精,纯阴之中正阳之气。以此精为镇命之宝,如同山中百兽
之王,又以此
精性情刚烈,可成伤命之患,故称为虎。心神
非后天识神,乃识神中所藏的先天元神,又
称心中灵液,神
之灵知。因其易动不易静,游移性强,极易受识神所使而飘
散,故称为龙。一指人的性与情。性属木,方位东,卦为震,
象征青龙;情属
金,方位西,卦为兑,象征白虎。一指肝液
与肺气。肝属木,肝液乃阳中真阴,象征青龙
;肺属金,肺
气乃阴中真阳,象征白虎。在内丹术五脏与五志的“四象攒
簇“中,肝属木,主性,木生火,性生神;肺属金,主情,
金生水,情生精。这
种对“龙虎”的多种比喻,只是对功态
下一时一事的情况及对待方式所采用的临时性比喻
。并非真
有龙虎,
也非到处是龙虎。
总
的来说,
无非指神与气的相对,
阴与阳的相对。并指出阴阳的互
根性,如阳中真阴为龙,阴
中真阳为虎。还有丹家反用此“龙虎”,将丹田所产真阳之<
/p>
气称为龙,将泥丸所藏真灵之神称为虎。这一概念建立的原
因是,
真阳之气是神火下照丹田炼精而得,故为龙;真灵之
神是真气上运泥丸化神而成,故为虎
。此句中“龙升虎降”
即富此义
,
即表
示神与气、
阴与阳的交媾循环现象。
因内丹修
< br>炼是将精化之气逆转周流而用,这如同农夫用水车将河水由
低处抽向高处浇灌农田
,故称此法为“转河车”。
p>
周天中的运转河车,目的在于使“龙虎”在循环中加深
交媾,并通过
交媾得到质量上的提炼升华。以神入气合气,
在于让气补神壮神。神不断以火炼气,使气
的纯净度不断提
高,这在内丹术上称其炼去浊阴,独留纯阳;纯净度不断提
高的气,因其带有“火”的热能,在补神壮神过程中,又会
使神的阴浊成分炼
化,使神逐渐成为纯阳之神。久而久之,
气即神,神即气,皆是一团纯阳之物,始为金丹
,渐则为圣
胎、婴儿,终则成就为身外之身。“龙虎交媾”也可以用外
< br>丹法的铅汞药物的化合现象来比喻。《金丹真诀》云:“铅
入中池,乃化成汞,铅
汞相合,乃成流珠。”《云笈七签》
卷六六《金丹〃丹论诀旨心照五篇》云:“铅本黑精
,化西
方庚辛正位,是以金生水,水生木。”比喻内丹术,可视精
为铅,精化为气,即铅化为金,由黑而转白。汞即水银,在
自然界中以游离态和化合态
存在,例如辰砂矿中的自然汞,
即是由辰砂氧化而成的。砂在内丹术中可喻为未经锻炼之
神,而以气化神,以金点砂,可使砂中流汞,神化真神。这
即是
“赤火擒来制白砂”之义。但丹经若不落在文字相上,
此句也可作另一种理解,
“赤火”即先天正阳之气,
“白砂”
即龙虎交媾
。以前义解,“赤火”为真意,以此义解,擒者
为真意。
“二气凝结铅自减,三花聚顶汞还加。”
此二句乃言前二句所达到的目的效
应。
“二气”
即神气、
精气。“二气凝
结”,去浊阴留纯阳,谓“铅自减”。“三
花”者,乃先天精、气、神。“聚顶”者,汇
聚于上丹田泥
丸。“汞还加”者,精气神越炼越纯,渐成纯阳神气,汇聚
于泥丸,比喻铅炼之又炼,不断成为轻灵之汞。
“开炉漫搅成钟乳,起鼎应知是马牙。”
此二句是回头来作总结,告诉修道
人炼气须得真气,炼
神须得真神。没有这二者的先天真药,所谓结丹乃是妄谈。
“开炉”,即是下手进行凝神调息。“漫搅”,即是神渐入
气,气渐合神
,使此阴阳有个渐渐相合达于中和的过程,应
自然而然,而不能急于求成。“成钟乳”,
这个“钟乳”乃
是琼浆玉液的代称,比喻中和的先天真阳之气。“起鼎”,
即是“三花聚顶”后的封固温养,犹如铅汞相合,将结为丹
,
还要在撤去火后放鼎中封固温养一时。“应知”,即真意明
神对封固温养效应内
涵的判断。“是马牙”之,“马牙”在
外丹法中为上品丹砂,以外观状如马牙故名。《云
笈七签》
卷六九《金丹部〃七返灵砂论》云:“又有如马牙,色白,
浮光明者是上品。白马牙砂有如云母片,白光者是中品。白
马牙砂,圆长似笋生而红
紫者,即上品紫灵砂。”“白马牙
砂者”受太阴平和明彻柔顺之精气凝结,而白光灿灿如
云母
色者,名曰白马牙砂。”此以“白马牙砂”比喻先天元神。
内丹中,若非元气元神凝结,一切在后天精气神上做文章,
皆为虚假的徒劳功夫。
“两物齐拿休纵放,放之失却美金花。”
此二句是对前二句的强调,也是本
首诗的核心主题。意
思明确,不再烦解。
[
七
]
采回坤地水金多,种在乾家入爱河。
阳火阴符依进退,铅龙汞虎自调和。
浆收东位成甘露,酒饮西方醉绮罗。
但要至诚勤爱护,胎圆十月化青娥。
[
注解
]
本首仍言周天火候,重点在进阳火退阴符上。
“采回坤地水金多,种在乾家入爱河。”
此二句言上下丹田的“采、种”关
系。在人身,乾为首,
此“乾家”喻上丹田;坤为腹,此“坤地”喻下丹田。下丹
田坎水肾精之地,水中生金,精中化气。丹家不断所采者即
是这精中之
气,以其为先天精华,故比喻为水中之金。能不
断采炼便越积越多。气为命之本,丹家欲
性命双修,必须使
气相接于性之本的神,
以命本种植于性根上,
方得性命相合。
故采气之后当升运上丹田与神相交。神气相交要
如同恩爱夫
妻形影不离,如漆似胶,这才可望以后“结胎”。故这种相
< br>交被喻为“入爱河”。
“阳火阴符知进退,铅龙汞虎自调和。”
“阳火”主动主进。气未生时,一
意凝照丹田,即为进
火;
气即生时,
顺
其生发之势以升运,
以气合神,
亦为进火。
“阴符”主静主退。气动极进极之时,阴符已含其中,我不
助长其动进之势,守其虚
静中和,气自归静归退,由上丹田
降下,终归下田沐养。故“知进退”乃顺其自然,非有
意使
其进退。既顺其自然,精神性情
(
比喻为铅龙汞虎
)
之金木水
火四象也自
然调和。
“浆收东位成甘露,酒饮西方醉绮罗。”
“东位”按五行分即木,在卦属震
,在象为龙,在脏为
肝,在志为性。木液生火,木液即柔润之性,性静,以肝养
心,
心生灵液,
性生真阴灵神。
这即是阴阳在上谐和之征象。
于此时,生理上于口腔中有甘美之津液自上腭涌生
,心脏也
会感觉凉润清鲜,此乃心生灵液;心理上心灵境界顿然清静
朗明,
大脑泥丸先有混沌气感,
后渐渐下降,
如同甘霖普降,
而大脑亦随之更加空静异常。丹家称此为“天垂宝露”,又<
/p>
谓“甘露洒须弥”。“西方”按五行分即金,在卦属兑,在
象为虎
,在脏为肺,在志为情。金生水,金即刚明;水即精,
源于肾,肾生灵气,情生真阳元精
。此即阴阳在下谐和之征
象。于此时,生理上有交感之美快陶醉,丹田有发之周身的
p>
浑融气象,
神不知为神,
气不知为气,
p>
如同俗人之醉中交欢,
痴醉无复加。但此二句,后本在前,前本在后
。以后循环,
不复再以前后论。
“但要至诚勤爱护,胎圆十月化青娥。”
此二句言周天运转皆出于先天胎息
下的自然而然,所以
就必须谨诚地对这种先天状态加以保护
,<
/p>
不要遭到丝毫破坏。
这种先天状态当积蓄到气满神全时,也就像常
人初生于母
胎,经过十月怀胎而成熟为婴儿。“青娥”即仙子。修炼的
< br>“十月怀胎”
成功与常人出生的道理相同,
但其结果却不
同。
常人经母腹十月怀胎生为常人,而丹家经自腹再造“十月怀
胎”可成广具神通的超原质生命。
[
八
]
夺得乾坤一点精,阴阳交媾自然成。
夫妻会合攒三姓,戊己交加簇五行。
朔望屯蒙鸡兔跃,晦玄既未龙虎争。
地天收在玄关内,运转河车霹雳声。
[
注解
]
本首诗重在提示玄关一窍之重要。
“夺得乾坤一点精,阴阳交媾自然成。”
此二句言丹道修炼所追求获取的只
是先天元气而已。因
这先天元气无论在身内小乾坤和身外大乾坤中,都是最精华
的东西,化生万物的根本。要得到它并不难,大自然阴阳和
谐相交,它就
在其中产生(按:这是有形自然界后天返先天
现象);人可以效法自然,使其自身阴阳和
谐相交,它也能
在其中产生出来。
“夫妻会合攒三姓,戊己交加簇五行。”
“夫妻”指神与气。此二者,若以
神为主,气为从,则
神为夫,气为妻。若论神为离中之阴,气为坎中之阳,则气
为夫,神为妻。神气会合何为“攒三姓”?此乃在神气会合
过程中有真意
为媒。
神为火,
精为水,
真意为土,<
/p>
五行占三,
故为“攒三姓”。真意又称“戊己”,这是按十天干配
五行
所分,
甲乙为木,
丙丁为火
,
戊己为土,
庚辛为金,
壬癸为水。
此五行各含阴阳二性。
“戊己”为土,己为阴土
,戊为阳土。
朱元育注《周易参同契》曰:“坎中有戊,是为阳土;离中
有己,是为阴土,在吾身为中黄真意。”这一说法认为,真
阳之气应时而动,<
/p>
其有灵觉;
真阴之神应时而感,
其有灵知
。
灵知灵觉合即为真意。丹家所用真意至今仍处于只可意会不
可
言传的情况。“离”为识神,但识神中含有先天的明神。
明神静,则归根元神;明神动,
则为真意。在五行中,因为
金能生水,
木能生火,
所以水火相交也首先得益于金木交并,
性情相合。而这些也都是真意发挥的媒
介作用所致。金木水
火合,称“攒簇四象”;而其时土也在其中
(
元神来自于外,
称戊,称真阳;明神生自于内,称己,称真阴
。二者皆中和
之性,
有团聚的作用,
居
五行为土,
和合其余四行
)
,
故为
“戊
己交加簇五行”。到得五行攒簇,实际
也就不分五行,不分
阴阳,只是混沌一气而已。功夫做到此步,也便进入了大定
大静的高层境界。
“朔望屯蒙鸡兔跃,晦玄既未虎龙争。”
此二句言周天运转中阴阳互交,不
断提炼升华之循环过
程。
“朔望”
与<
/p>
“晦玄”
皆借月象言阴阳周期运转变化。
“朔”
为月初,月光未现,然而阴中正孕育着阳。“望”为月中,
月亮圆而明,真阳盛极。“晦”为月末,阳光消退,见阴而
不显阳。“玄”即“弦”之
通借字,表示初七八与二十二三
日的上弦、
下弦月,
此时月亮阴阳各半,
表示阴阳得其中和。
“屯蒙”
为
《易》
之初两卦,
< br>表示真阳之气的酝酿萌生过程。
“既未”为《易》之终两卦,即“既济”、“未济
”二卦,
表示阳气一个周期运化的完成并不意味胜利结束,而是为下
一个周期运化的开端打下基础。只有如此反复循环,不断提
炼升华,才能炼就大丹。
“鸡兔”借指日月。古代神话中,
天上有十个太阳,皆为金乌,此以鸡代乌喻日;嫦娥奔
月怀
抱玉兔,故以玉兔喻月。日月又代指阴阳二气。“龙虎”指
神、气,指性、情,同样代指阴阳。
“鸡兔跃”、
“虎龙争”<
/p>
都喻指阴阳交媾的生动性。
“地天收在玄关内,运转河车霹雳声。”
内丹修炼以玄关一窍立基,无此基
础则无从谈修丹。玄
关一窍也称玄牝之门,指得入此门才有化生的肇始。然而,
无论说玄关一窍,或是说玄牝之门,它只是可供练功者自己
感受的一种境
界,是没有任何有形凭据可依的。《道德经》
曰:“谷神不死,是谓玄牝。”这是指将神
处于一种不动但
灵明的静态
,
就进入玄
牝之门。《金丹四百字〃序》:“夫身
中一窍,名曰玄牝。此窍者,非心,非肾,非口鼻
也,非脾
胃也,非谷道也,非膀胱也,非丹田也,非泥丸也。能知此
一窍,则冬至在此矣,结胎在此矣,火候亦在此矣;沐浴在
此矣,结胎在此矣,脱体
亦在此矣。夫此一窍,亦无边傍,
更无内外,乃神气之根,虚无之谷,在身中而求,不可
求于
他也。
”
此说虽言在身内而求,<
/p>
而身内凡有名相处皆不可求。
三丰祖师在《道要秘诀歌》中曰:“
看玄关,无它诀,先从
窍内调真息。气静神怡合自然,无极自然生太极。一息去,
一息来,心息相依更相偎。幽幽细细无人觉,神气冲和八脉
开。照此行
持得窍妙,玄关何必费疑猜?”在《大道歌》中
指出:
“黄庭便
是真玄关。
”
在
《道言浅近说》
中指出:
“玄
关者,气穴也。气穴者,神入气
中,如在深穴之中也。神气
相恋,则玄关之体已立。”但有些丹派将玄关指为身中某一<
/p>
关窍,大概也是出于从有形至无形的导引过渡作用。如三丰
祖师言
“先从窍内调真息”,也可视为从丹田凝神调息渐入
玄关。总之,若明说,玄关即是神气
相合静至极、动之初的
那一个临界点,它以胎息为呈现契机。所谓“地天收在玄关
内”,“地天”指阴阳,指神气,二者相合即有玄关显现。
玄关现象,
真阳始生,而后方有河车运转之功。但伴随着玄
关现象,真阳始生,常会发生内呼吸的吸
提回逆,即一度呼
吸中断,
而后呼吸又从混沌中回复,
由鼻孔发出沉闷的响声。
炼家比喻为“夜半惊雷”,又曰:“忽如夜半春
雷动,千门
万户次第开。”故此而言“运转河车霹雳声。”
[
九
]
身中水火即阴阳,二气相孚化紫光。
日日醍醐延命酒,时时吞咽返魂浆。
玄机不许庸人识,大药须令志士尝。
九转功完还太始,坤柔炼尽变乾刚。
[
注解
]
本首诗重在讲悟性与树立大志。
“身中水火即阴阳,二气相孚化紫光。”
此二句与前多有重复,强调阴阳相交妙用。
“日日醍醐延命酒,时时吞咽返魂浆。”
此二句与第七首五六句同义,复加了个坚持不懈之义。
“玄机不许庸人识,大药须令志士尝。”
此二句,前句讲悟性,后句讲树立
大志。“玄机”为何
“不许庸人识”?这在于庸俗之人不能动脑筋去认识玄理,
也不用心体察玄机所在,
或不得其门,
或玄机临
前当面错过。
故修道既不是懒人的事,也不是愚人的事。虽前人有言,大
道至易至简,“山野愚夫,得之立登仙位”,此无非言道不
远人。
但庸愚之人,
纵使将理说得万分明白,
他总是个糊涂
,
有何救哉?修道一事,虽非负重压肩,顶风冒雪,但也是要
甘
愿淡泊,耐得寂寞,守得清静,坐得长久,而后方有成功
之日。若不能树立大志,私欲难
除,声色难避,清静难持,
坐难长久,莫说尝不到大药味,纵小药之果也难以摘取。
p>
“九转功完还太始,坤柔炼尽变乾刚。”
此二句言其既有悟性,
又具大志,
必能以后天返归先天。
“九转”者,“
九”即最大阳数,“转”者,去而复还,指
真阳失而复还。“太始”,即先天本源。“坤
柔”,一指身
内浊阴之气,一指“渣滓”肉身。“乾刚”,即纯阳,指先
天真气、阳神、法身。
[
十
]
火性炎炎水性流,河车搬运自然周。
昆仑片玉原无价,沧海明珠竟暗投。
三昧初从离下发,一符始从坎中浮。
自家消息谁能会,莫向人前插话头。
[
注解
]
本首诗主要讲玄机不可随意泄露。
“火性炎炎水性流,河车搬运自然周。”
“火”即神,代表信息与能量,因
其“炎炎”特性容易
成为识神的私心杂念从人身中挥发掉。“水”即精,代表精
华物质,因其被支使的易“流”特性,容易因性欲引发从人
身中流失。要
想使“水火”即精神不挥发流失掉,而用于养
生,就必须采用丹道的河车运转,使二者在
身内进行交合循
环。“自然周”,即精神自然周全,没有耗失之患。
“昆仑片玉原无价,沧海明珠竟暗投。”
“昆仑”本是最高山脉,喻脑中泥
丸上丹田。“片玉”
喻泥丸所藏之元神,又喻心之灵液。人之所以为万物之灵,
皆赖此元神造就超万物智慧;人所以生命尚存,亦赖此元神
保固一点元气
,故喻为珍贵之玉,无价之宝。“沧海”喻下
丹田藏精之所。“明珠”喻精中所生真阳之
气。真阳之气通
过河车运转升上泥丸与元神交合,二者皆无形无象,却有作
有为,故称“竟暗投”。
“三昧初从离下发,一符始自坎中浮。”
“三昧”即三昧真火,分上中下:
上昧君火,生于心,
心外阳内阴,象征离卦;中昧臣火,生于肾;下昧民火,生
于膀胱。此三昧火首从君火而发,要以心神凝聚丹田,故称
“三昧初从离
下发”。“一符”即精中始生先天一阳之气,
因其生是应时而生,乃真消息,故名为“符
”。“坎”喻肾
精水象,
精水经神火烧炼而生热,
真阳之气自精中沉而浮起,
隐而为显,失而复得,故称“始自坎中浮”。
p>
“自家消息谁能会,莫向人前插话头。”
此二句是本首诗的主题所在。丹道
修炼不比做其他事,
做了人能看见,它是功夫做在身心之内,一切征验也在身心
之内,别人是看不见的。就说性功是修在身外,但其要求行
阴功积阴德,
既要为人做好事也要让人不易觉察,自以为自
然而平常。当然,丹道的效益,养生是其重
要方面,但这个
效益往往是漫长的。例如,你原有病,但病轻,通过修炼短
期被治愈。但对常人来说,这不足以证明就是修炼之大妙。
因为常人有轻病甚
至不医治也自愈了的。若你有疑难之症,
即使修炼也不可能短期治愈,自然你也没有理由
轻易炫耀。
若说修有返老还童之效,
那你必须活到老年,
与同龄人相比,
生理还童现象明显,或者到年纪大于常人中寿星的年纪
,才
具有资格说话。除此,至于你在练功中身中有任何千变万化
的奇异征验,这都是摸不着看不见、摆不到人面前的事。故
你说给不练功的常人,通常是
不能引起别人的相信。因为社
会上历来有旁门歪道利用各种方术、
骗术来骗人,
鱼目混珠,
不易让人识别的丹道征验,若轻易述
说于人,还容易遭人诽
-
-
-
-
-
-
-
-
-
上一篇:千字文原文和翻译详解
下一篇:聊斋志异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