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克隆
(clone)
来自同一始祖的相同副本或拷贝的集合
.
2.
克隆化
(cloning)
,获取同一拷贝的过程
称为克隆化即无性繁殖。
3
.
DNA
克隆
:
应用酶
学的方法,在体外将各种来源的遗传物质(同源的或异源的、原核的或真核的、天然的或人工的
< br>DNA
)与载
体
DNA
接合成一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
DNA
分子——复
制子
(replicon)
或重组体,继而通过转化或转染宿主
细胞,筛选出含有目
的基因的转化子细胞,再进行扩增提取获得大量同一
DNA
分子,也称基因克隆或重组
DNA
(recombinant DNA)
。
4
.基因工程
(genetic
engineering)
实现基因克隆所用的方法及相关的
工作称基因工程,又称重组
DNA
工艺学。
5.
限制性内切酶
(restr
iction endonuclease , RE):
基因工程的手术刀
,
是识别
DNA
的特异序
列
,
并在识别位点或其周围切割双
链
DNA
的一类内切酶。
6
.酶活性:
在
50
μ
l
反应条件下(包括温度、
pH
、离子强度等)
1
小时内
完全酶解
1
μ
g
噬菌体
λ
DNA
底物所需要的限制性
内切
酶的量,即为
1
个酶单位。
连接酶
(DNA
ligase)
:
基因工程的缝纫针
,
催化两条双链
DNA
分子的互补粘性末端或平末端的
5`
磷酸基团与
3`
羟基形成磷
酸酯键。
8
.基因工程中的载体
:
p>
为携带目的基因,实现其无性繁殖或表达有意义的蛋白质所采用的一些
DNA
分子。
9
.质粒
(plasmid)
存在细菌染色体以外的环状
DNA
分子。
p>
10
.克隆型质粒:
为使插入的外源
DNA
序列被扩增而特意设计的载体称为克
隆载体。
11
.表达型质粒:
指一类能使外源目的基因在宿主细胞中转录和表达的功能性质粒载体。
12
.穿梭型质粒:
在原核细胞中复制
,继而在真核细胞中进行外源基因的表达。质粒载体最大可以克隆
10kb
左右的外源
DNA
片
段
p>
.
13
.插入型载体:
< br>含有单个限制性内切酶位点供外源片段插入,而不删除噬菌体中央区的
DNA
p>
片段。
14
.替
换型载体:
含有两个或两组排列相反的多克隆位点,其中央区的
DNA
片段可被外源
DNA
取而代之,替换型载体比插入型载体具有更大的外源基因容量。
15
.目的基因
(target DN
A)
:
应用
DNA
重组技术是为分离、获得某一感兴趣的基因或
DNA
序列,
或是为获得感兴趣基因的表达
产物—蛋白质。这些感兴趣的基因或
DNA
序列就称为目的基因或目的
DNA
或外源基因。
16
.
G
文库
:存在于转化细胞内由克隆载体所携带的所
有基因组
DNA
的集合。
17
.从
cDNA
文库<
/p>
(cDNA library)
筛选
:以
mRNA
为模板,在反转录酶的催化下,合成互补的
双链
DNA
,即得
p>
cDNA
,与适当载体连接后转入受体菌,这些受体菌包含了细胞所
表达的基
因信息,称
cDNA
文库。
18
.聚
合酶链反应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p>
通过针对这两个已知区域的
DNA
引物,在
Taq
酶催化下,进行
2
指数递
增方式的扩增,获得大量的
DNA
片段。
19
.外源基因
与载体的连接
:
利用
DNA
连接酶把目的基因与合适的载体相连成为一个完整的重组环状分子叫做
复制
子或重组体
。
因为它是由两种不同来源的
DNA
组合而成,所以又称为
嵌合
D
NA
。
20
.同尾酶
:
有些限制性内切酶虽然识别序列不完全相同,但切割
DNA
后,产生相同的粘性末端,称为同尾酶。这两个相同的粘
性末端称为
配伍未端
(compati
ble end)
。
21
.
CaCl2
化学法:
取
新鲜培养的处于对数生长期(
OD 0.3
~
< br>0.4
)的大肠杆菌细胞,在
0
℃用氯化钙处理后成为感受态细胞。
将一定比例的重组
DNA<
/p>
加入细胞中,在
42
℃热休克
90
秒。然后加入不含有抗生素的培养基中培养
9
0
分钟,让细菌中质粒表达
抗生素抗性蛋白,然
后再培养板上筛选出相应的转化子。
22
.转化:把
以质粒为载体的重组
DNA
,在一定条件下引入受体细胞的过程称转化。
23
.转染:
以
λ
噬菌体或病毒为载体构建的重组
DNA
引入受体细胞的过程。
24
.感染
:
以
λ
噬菌体为载体,在体外将噬菌体
DNA
包装成病毒颗粒,使其感染受体菌。
< br>25
.
DNA-
磷酸钙共沉淀法
:
原理:借助形成一种
DNA-
磷酸钙
沉淀物,使之粘附
在哺乳动物细胞表面被细胞所捕获。
26
.脂质体转染:
将外源
DNA
p>
与脂质体混合,使
DNA
被正电荷的脂质体
包埋形成复合物,可与细胞膜融合,受体细胞通过内吞,
实现这种含有外源基因的脂质体
的基因转移。操作简单,毒性低,容量大,保护外源基因免遭核酸酶的降解。
27
.启动子:
(promoter,
P)
是指能被
RNA
聚合酶识别、结合
并启动基因转录的一段
DNA
序列。
启动子的强弱,这是决定基因表达的主要因素。
28
.终止子(
terminator
,
T
)
:
< br>位于基因
3
’端
,
给予
RNA
聚合酶转录终止信号的
< br>DNA
序列。
29
.基因重组:
不同来源的
DNA
< br>链的断裂和连接而产生的
DNA
片段的交换和重新组合,
形成新的
DNA
分子的过程。
30
.同源重组
(homologous r
ecombination
)
:发生在同源序列间的重组,通过
链的断裂和
再连接
,
在两个
DNA
分子同源序列间进行单链或双链片段的交
换
,
称为同源重组又称基本重组。是最基本的
< br>DNA
重组方式
.
31
.位点特异重组
(site-
specific recombination)
是由整合酶催化,在两个
DNA
序列的特异位点间发生的整合。
32
.整合酶(
integrase
Int
)
:
由
λ
噬菌体
int
基因编码,指导
λ
噬菌体
DNA
插入
到宿主的染色体中。
33
.整合宿主
因子(
integration host factor IHF
)
由大肠杆菌产生,结合于
attP
,对整合起促进作用。
34
.切除
酶(
excisionase Xis
)
< br>由
λ
噬菌体
xis
基因编码。指导
λ
噬菌体
D
NA
从宿主的染色体中切出来。
35
.重组信号序列
(recombination signal
sequence, RSS)
。此重排的重组酶基因
rag
(recombination activating gene)
共
有两个,分别产生蛋白质
RAG1
和
< br>RAG2
。
RAG1
识别信号序
列,然后
RAG2
加入复合物,九核苷酸提供最初的识别位点,
七核苷酸
为切割位点。
36
.转座重组
(transposition)
由
插入序列和转座子介导的基因移位或重排
n
< br>37
.转座子
:
可从一个染色体
位点转移到另一位点的分散重复序列。
38
< br>.
DNA
损伤:
在复制过程中发
生的
DNA
突变称为
DNA
损伤。
39
.碱基的异
构互变:
烯醇式与酮式碱基间的互换,可导致碱基配对间氢键改变,可使
A
配
C
,
U
配
G
。
40
.
碱基的脱氨基作用:
碱基的环外氨基会自发脱落,从而使胞嘧啶(
C
)变成尿嘧啶(
U
)
,腺嘌呤会变成次黄嘌呤(
H
)
、鸟嘌
呤变成黄嘌呤(
X
)等,复
制时
U
配
A
,
H
和
X
配
C
,导致子代
DNA
序列的错误。
41
.碱基修饰与链断裂:
细胞呼吸的产物
O
p>
-
、
H
2
O
2
会造成
DNA<
/p>
单链断裂。
42.
紫外线
(ultra violet, UV)
引起的
DNA
损伤
:
紫外线照射,可使同一条
DNA
链上相邻的嘧啶
形成二聚体,相邻的两个
T
、或
两个<
/p>
C
、或
C
与
p>
T
之间都可以形成二聚体,最容易形成的是
TT
二聚体。
43
.
DNA
链断裂:
电离辐射可
导致脱氧核糖破坏或磷酸二酯键断开而致
DNA
链断裂。
44
.碱基变化:
主要是由
OH-
自由基引起,包括
DN
A
链上的碱基氧化修饰、过氧化物的形成、碱基环的破环和脱落。
45
.点突变
:
DNA
分子上单一碱基的改变称点突变
(point
mutation)
。
46
.转换
:
发生在同型碱基之间,即嘌呤代替另一
嘌呤,或嘧啶代替另一嘧啶。
47
.
颠换
:
发生在异型碱基之间,即嘌呤变嘧啶或嘧啶变嘌呤。
p>
48
.缺失:
一
个碱基或一段核苷酸链从
DNA
大分子上消失。
49
.插入:
原来没有的一
个碱基或一段核苷酸链插入到
DNA
大分子中间。
50
.框移突变是
指三联
体密码的阅读方式改变,造成蛋白质氨基酸排列顺序发生改变。
51
.转位:
指
DNA
链重组使其中一段核苷酸链方向倒置、或从一处迁移
到另一处。
52
.分子生物学
是在生物化学,遗传学和细胞生物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是一门从分子水平上
研究生命活动
及其规律的科学,是当代生命科学中的前沿学科。
53
.医学分子生物学
是分子生物学的
一个重要分支,它以人体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人体在正常和疾病下,信息大分子——核
酸和功能大分子——蛋白质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是其他医学基础学科发展的基础。
54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
是指蛋白质多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是由基因上的遗
传密码所决定的,又称蛋白质的基本结构,
是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基础,它决定蛋白质空间
结构的所有层次。
55
.分子病
p>
:
蛋白质一级结构发生改变,甚至只有一个氨基酸残基发生改变,即
可使蛋白质功能发生改变,严重时可导致疾病。
这种由于基因突变而导致蛋白质一级结构
改变后表现出生理功能异常,使机体出现病态现象,称为分子病。镰刀状红细胞贫血
病是
最早被认识的一种分子病。
56
.粘
斑
:
这种
Hb
分子的一级结构的微小改变,使原来处于分子表面的含有可解离基团侧链的谷氨酸被具有疏水性侧链的缬氨
酸取代,从而使
HbS
的
β
亚基表面形成局部疏水区,称为粘斑
< br>57
.蛋白质的二级结构
:
是指
多肽链骨架中各原子的局部空间排布,也就是多肽链中氨基酸残基的相对空间位置,是多肽链主链
骨架中的若干肽段所形成的有规则的空间排布。如
α
-
螺旋,
β
-
折
叠,
β
-
转角和无规则的空间排布。<
/p>
58
.超二级结构
:
是蛋白质构象中二级结构与三级结构之间的一个层次,
是指在多肽链内,一些二级结构单元在三维折叠中彼
此靠近,相互作用,从而形成有规则
的二级结构聚合体,可作为结构域的组成单位或直接充作三级结构的“建筑块”。这种二
级结构聚合体称为超二级结构。
59
.
α
-
螺旋组合体
(
α
α
)
:
是由
2
个相邻的
α
-
螺旋聚集而成,这种组合非常稳定,主要存在于
α
-
角蛋白和原肌球蛋白等纤维
状蛋白中。
60
.
β
-
折叠组合体
(<
/p>
β
β
β
):
p>
是由
3
个或
3
p>
个以上相邻的
β
-
折叠聚集而成。
61
.
α
-
螺旋
β
-
折叠组合体
:
(
β
α
β
)
是由一个
α
-
螺旋和与之首尾
相邻的两个
β
-
折叠聚集而成。
62
.
结构域
p>
:
在一些相当大的蛋白质分子中,
由于多肽
链上相邻的超二级结构紧密联系,
形成在三维空间上明显区别的局部区域,
称为结构域。
63
.蛋白
质的三级结构
:
是指一条多肽链中所有原子的空间排布,这条多
肽链可以是完整的蛋白质分子,也可以是多亚基蛋白质
的亚基。这种由一条多肽链所形成
的三维空间的整体排布称为三级结构。
2
64
.模序(
模体
motif
p>
)随着蛋白质三级结构研究的进展,在许多蛋白质分子中,可发现
2
个或
3
个具有二级结构的肽段,在
p>
空间上相互接近,形成立体形状或拓扑结构颇为类似的,具有特殊功能的局部区域,被称为模
序。
65
.蛋白质的四级结构
:
是指亚基的立体排布、亚基间相互作用和接触部位的布局。有二个或二个以上亚基借非共价键聚合
在
一起就形成蛋白质的四级结构。
66
.分子伴侣
:
(
molecular
chape
ron
)是细胞内一类可识别肽链的非天然构象、促进各功能域和整体蛋白质的正确折叠
的保
守性蛋白质。
67
.热休克蛋白
(heat
shock protein, HSP)
可促进需要折叠的多肽折叠为有天然空间构象
的蛋白质。
68HSP40 (Dna
J)
可激活
Dna K
中的
ATP
酶,生成稳定的
Dna J -Dna
K-ADP-
被折叠蛋白质复合物,以利于
Dna K
发挥分子伴侣
作用。在
ATP
< br>存在的情况下,
Dna
J
和
Dna
K
的相互作用能抑制蛋白质的聚集。
69
.
Grp
E
:
核苷酸交换因子,与
Dna <
/p>
K
的
ATP
酶结
构域结合,使
Dna
K
的构象发生改
变,
ADP
从复合物中释放出来并由
A
TP
代替
ADP
,从而控制
Dna K
的
ATP
酶活
性。
70
.伴侣蛋白
(chaperonin):
伴侣蛋白是分子伴侣的另一家族,如大肠杆菌的<
/p>
Gro EL
和
Gro ES
(真核细胞中同源物为
HSP60
和
HSP10
)等家族。其主要作用是为非自发性折叠蛋白质提供能折叠形成天
然空间构象的微环境。
71
.蛋白质
构象疾病:
若蛋白质的肽链折叠发生错误,尽管其一级结构不变,但蛋白质的构象发生改
变,仍可影响其功能,严
重时可导致疾病发生。此类疾病被称为蛋白质构象疾病。又称为
“折叠病”。
72
.蛋白质工程(
protein
engineering)
是在重组
DNA
技术应用于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研究之后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就是
通过对蛋白质
已知结构和功能的了解,借助计算机辅助设计,利用基因定点诱变等技术,特异性的对蛋白质结构基因进行改造,
-
-
-
-
-
-
-
-
-
上一篇:民航英语专业缩略语
下一篇:单片机89C52中英文对照翻译(经典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