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的意见
产业集聚区是产业发展和人口集聚的双载体,是加快工业
化、城乡一体化最
基础、最核心的环节,是经济快速发展的新
的增长极,也是省委、省政府实施中心城市带
动战略的重要推
手。自
2008
年省委
、省政府做出建设产业集聚区的重大战略决
策以来,
****<
/p>
县及周边各县市结合自身实际,采取有力措施,
强力推进产业集聚
区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为探究学习周边
县市集聚区建设的先进经验,了解掌握县产业
集聚区的发展现
状,理清今后发展的思路和方向,推动
****
县产业集聚区建设
加快发展,近期我产业集聚区管委会组织人员
对我县及周边县
市的产业集聚区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
产生了一
些思考和意见。
一、周边县市产业集聚区发展情况及基本经验
近年来,
****
县周边的
*
***
、
****
、
< br>****
、
****
等县市都<
/p>
把
产业集聚区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
< br>,
在发展环境和
客观条件较为相似的情况下,立足自身优
势,发挥地方特色,
多措并举、各显神通,各自走出了异彩纷呈、各具特色的集聚
区发展之路。
(一)以管理机制创新为支撑
,大力优化发展环境
。
各县
市产业集聚
区都建立了完善的管理机构和服务体系。
****
、
****
两县产业集聚区立足自身实际,管理机构规格高、人员充实。
p>
****
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党工委书记、主任分别由县委副书记、<
/p>
副县长兼任,常务副主任由县长助理兼任,集聚区所在的
3
个
- 1 -
乡
党委书记均兼任副主任;
3
个乡在集聚区设立办事处,公安、<
/p>
国土、工商等相关部门分别设立有办事机构,集聚区行政功能
和服
务体系完备。
****
县借鉴洛新产业集聚区的管理模式,形<
/p>
成了符合自身特色的管理服务模式,产业集聚区管委会为正科
级单
位,主任高配为副县级,管委会机构健全、人员充实,具
备乡镇一级行政管理能力;工商
、公安等部门均设有分支机构,
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体系较为健全;实行了“以区管村
”模
式,即辖区行政村代管制度,有效地避免了与所在乡镇的职能
交叉,利于工作协调和社会稳定。
(二)以原有的工业区为
基础,着力培育主导产业
。
各县
市产业
集聚区均在原有的城市工业区基础上发展而成,因地制
宜,各具特色。
< br>****
产业集聚区的摩托车行业是全国三大摩托
车产业
集群之一,竞争优势明显,是全市基础较好的特色产业
集群,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较高的
知名度;洛新产业集聚区经
过十几年的发展已形成机械制造产业集群,成为省级机械制造
重点产业基地;
****
县产业集聚区
与全县类似,起步较早,主
要依托新电集团等龙头企业,铝等有色金属产业优势明显,当
前正致力于铝板带箔等铝深加工和终端产品的发展,产业集聚
区
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
****
产业集聚区已初步形成以陶瓷等
新型建材、特种金属材料为主导,产业特色明显的企业集群,
发
展势头十分强劲。各产业集聚区高度重视培育新兴行业,特
别是
****
十分重视引进新技术、
培育新行业,
< br>该市财政投入
500
- 2
-
万专项资金,用于创新引导,积极鼓励企业建立研发中心,着
力提升集聚区企业研发能力。
(三)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
,努力打造发展新平台
。
各
县市均高度
重视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和标准化厂房建设,
****
县产业集
聚区、
****
县产业集聚区、洛阳洛新产业集聚
区均采用优厚的奖励政策,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县产业集聚
区建设,
对进驻集聚区投资标准化厂房的企业、
单位和个人,
由于基础设施项目的优先建设,对企业投资的吸引力大幅提
高,截至目前,
****
县、
****
县和洛阳洛新产业集聚区分别
入驻企业
96
家、
118
家、
218
家。
(四)以促进项目入驻为目的,全力培育新
的增长点
。
各
县市都能把项目入驻作为
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打造区域经济
发展极的重要抓手,不断加大项目谋划和招商引资工
作力度,
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打造发展洼地,使生产要素实现有效聚
< br>集。特别是
****
、
****
产业集聚区重大项目密集接续建设,成
效显著。
2009
年,
****
县召开
工业发展战略研讨会,邀请国家
和省、市有关专家为产业集聚区发展理思路、指迷津、出
高策,
并在铝深加工领域谋划了一批适宜当地投资需求,有利于产业
结构调整,有利于拉长产业链条的投资项目,不断充实招商引
资项目库,实现了项目
建设的有序接替。
二、我县产业集聚区的发展现状及与周边县市存在的差距
p>
****
县产业集聚区位于
****
县城东部,已初步形成了以木
制品及玩具加工业、
绿色食品深加工业为代表的两大主导产业。
- 3 -
规划总面积
7.5
平方公里,总体布局
是以洛河为轴心,沿两岸
对应发展。截止
2010
年底,已建成区
1.54
平方公里。入驻企
业
27
家,
其中,
p>
规模以上企业
18
家,
从业人员
13772
人。
2010
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277000
万元
,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151500
万元,利用省外资金
29000
万元,实现税收
3422
万元,新增就
业人员
1500
人,新增建成区面积
340000
平方米。
(一)产业集聚区产业层次较低
。
< br>全县产业集聚区还存在
企业结构单一、产品结构不完善、产业层次不高、产品科技
含
量低和附加值低等问题,缺乏一批与龙头企业相配套的中小企
业支撑,没有形成较大规模的企业集群,集群式发展效应没有
充分发挥;缺乏具有核心竞
争实力的高科技产品,价格受外部
条件变化影响大,抗风险能力差。
(二)管理体制机制不顺
。
我县
产业集聚区
7.5
平方公里
规划范围内
涉及城郊乡王协村、吴村、寨礼村;陈吴乡禄南村、
禄北村;涧口乡明珠村、草庄村、涧
口村八个村庄。目前集聚
区的管理体制实行的是以管理委员会的形式、作为县政府的派<
/p>
出机构对集聚区管理、开发和建设。这种管理模式目前已开始
出现
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集聚区管委会在调动当
地资源、统筹基础设施建设和完
善社会职能等方面都面临着较
大的困难,如果这种体制不加以改变,势必影响到集聚区今
后
的进一步发展。集聚区现行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与所在
有关乡镇(街道)多头领导、职能交叉。这些问题导致了经济
活动主体的上级部门过多、
不统一,工作推进协调难度较大,
- 4 -
-
-
-
-
-
-
-
-
-
上一篇:Sniffer 常见问题集
下一篇:《中国人民解放军士官管理规定》200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