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丹溪传
(
原文
p>
+
译文
)
【原文】
丹溪翁者
,
婺之义乌人也
,
姓朱氏
p>
,
讳震亨
,
字彦修
,
学者尊之曰丹溪
翁。翁自幼好学
p>
,
日记千言。稍长
,
从乡先生治经
,
为举子业。后闻
,
许文懿公
,
得朱子四传之学
,
讲道八华山
,
复往拜焉
。益闻道德性命之说
,
宏深粹密
,<
/p>
遂为专
门。
【
译
文
】
p>
丹
溪
翁
,婺
州
义
乌
县
人
,
姓
朱,
名
震
亨
,
< br>字
彦
修
,学
医
的
人
们
尊
称
他
为
丹<
/p>
溪
翁
。丹
溪
p>
翁
从
小
好
学
,每
天
能
记
忆
千
字
的
课
文
。渐
< br>渐
地
长
大
时
,跟
从
家
乡的
先
生
学
习
儒
经
,修习
科
举
考
试
的
p>
学
业
。后
来
听
说
许
文
懿
先
生
得
到
了
竹
子
第
四
代
传
人
传
授
的学
说
,在
华
山
将<
/p>
受
道学
,又
到<
/p>
那
里
去
拜
师
求
教
,
进一
步
领
会
到
关
于
道
< br>德和
人
性
与
天
理
之
关
系的
学
说
是
那
样
的
博
大
p>
精
深
、
纯
正
周
密
,
于
是
就
把
< br>它作
为
专
门
的
事
业
。
【原文】
一日
,
文懿谓曰:“吾卧病久
,
非精于
医者
,
不能以起之。子聪明异
常人
p>
,
其肯游艺于医乎?”翁以母病脾
,
于医亦粗习
,
及闻文懿之言
< br>,
即慨然曰:
“士苟精一艺
,<
/p>
以推及物之仁
,
虽不仕于时
,
犹仕也。”乃悉焚弃向所习举子业
,
一于医致力焉
【
译
文
】
一
天
,
许文
懿
对
他
说
:
< br>“
我
生病
卧
床
已
久
,
不
是
精于
医
学
的
人
,不
能<
/p>
够
使
我
康复
p>
。你
很
聪
明
,超
乎
常
人
,也
许
愿
意
从
事医
学
这
门
技
艺
吧
< br>?
!”丹
溪
翁
< br>由
于
母
亲
患
有
脾
病
,
对
于
医
学
也<
/p>
粗
略
学
过,等<
/p>
到
听
了
许
文
懿
的
话
,就
慷慨
地
说
:“
读
书
人
如
果
精
通
< br>一
门
技
艺
,用来
推
广
惠
及
万
物
的
仁
德
,即
使在
当
世
没
有
做
p>
官
,犹如
做
官
p>
一
样
。”就
完
p>
全
烧
毁
抛
弃
了
以
前
修
习
的
科
< br>举
考
试
之
学
业
的
书
籍
,专
心
地
在<
/p>
医
学
上
下
起了
功
夫
。
【原文】
时方盛
行陈师文、裴宗元所定大观二百九十七方
,
翁穷昼夜是习。
p>
既而悟曰:“操古方以治今病
,
其势不能
以尽合。苟将起度量
,
立规矩
,
称权衡
,
必也《素》、《难》诸经乎!然吾乡
诸医
,
鲜克知之者。”遂治装出游
,
求他师
而叩之。乃渡浙河
,
走吴中
,
出宛陵
,
抵南徐
,
达建业
,<
/p>
皆无所遇。
【
译
文
】
当<
/p>
时
正
在盛
行
p>
陈
师
文
、
裴
宗
元所
校
订
的
《
校
正
太
平惠
民
< br>和
剂
局
方
》一
书,丹
溪翁
不
< br>分
昼
夜
地
研
习
此书
。不
久
就
醒
悟
了
,说
:“
拿
着
古
代
的
方
剂<
/p>
来
治
疗
现
在
的
疾
病
,那
时
势必
不
能
够
完
全
适
合
的。如
果
要
建
立
法
度
、确
立
规
则、制
定
标
准
,必
须
用《
素
问
》、《
难
经
》等
经
典
吧
!
但
我
家
乡<
/p>
的
众
多
先
生
中
缺
少
能
够
通
晓
它
们的
人
。”于
是
就
打
点
< br>行
装
外
出
旅
游
求
学
,
寻
求
别
的师<
/p>
傅
并
请
教
他
们
。
便渡
过
了
了
钱
塘
江
,
走到
了
吴
中
,
从
宛
陵
出
来
,
到
了
南<
/p>
徐
,
左
后
抵
达
建
业
,都
没
能
遇
到
理
想
的
< br>师傅
。
【原文】
及还武林
< br>,
忽有以其郡罗氏告者。罗名知悌
,
字子敬
,
世称太无先生
,
宋理宗朝寺人
,
学精于医
,
得金刘完素之再传
,
而旁通张从正
、李杲二家之说。然
性褊甚
,
恃能厌事
,
难得意。翁往谒焉
,
凡数往返
,
不与接。已而求见愈笃
,
罗乃进
之
,
曰:“子非朱彦修乎?”时翁已有医名
,
罗故知之。翁既得
见
,
遂北面再拜以
谒
< br>,
受其所教。罗遇翁亦甚欢
,
即
授以刘、李、张诸书
,
爲之敷扬三家之旨
,
而一
断于经。且曰:“尽去而旧学
,
非是也。”翁闻其言
,
涣焉无少凝滞
于胸臆。居
无何
,
尽得其学以归。
p>
【
译
文
】
等
回
到
杭州
,
忽
然
有
< br>人
把
他
同一
郡
的
罗
先
生
介
绍
给他
。
罗
先
生
名
p>
叫
知
悌
。
字
子敬
,
世
人
称
他
为
太
无先
生
,
< br>是
宋
理
宗
时
的一
名
进
侍
,
精
通
医<
/p>
学
,得
到
了
p>
金朝
刘
完
素
第
二
代
传
人的
真
传
,并
且
兼
通
张从
正
、李
杲
二
家
的
学
说
。然
而心
胸
狭
窄
得
很
,依
仗才
能
、厌
恶
侍
奉
他
人,世
人
也
都
很
难
合
乎
他
的
p>
心
意
。丹
溪
翁
去
拜
见
他
,先
后
往
返
多
次
,罗
知悌
都
不
跟
< br>他
见
面
。不
久
求
见
更加
诚
恳
了
,罗
知
悌
才接
见
了
他
:“
一
见<
/p>
面
就
说
你
不
就
是
朱
彦
修
吗
?
!其
时
丹
溪
< br>翁
的
医
术
已
有一
定
的
名
声
,所
以
罗
知
悌
知
道
他<
/p>
。丹
溪
翁
受
p>
到
接
见之
后
,就
面
朝
北
变
形在
白
纸
历
来
正
式
拜
罗为
师
,接
受
他
的
教
诲
。罗
知
悌遇
到
了
丹
溪
翁
也
很
高兴
,
就
把
刘
完
素<
/p>
、李
杲
,张
从<
/p>
正
三
人
所
有
的
书
都
传
给
了
他
,并
给
他
阐
< br>发三
家
学
说
的
要
领
,不过
都
一
概
取
决
于
医
经
的<
/p>
是
非
,而
且
p>
说
:“
完
全
舍
弃
你
原
来
学
过
的
医
术
!因
为
< br>他
们
不
是
正
道
的
东
西
。”丹
溪
翁
听
了
他
的
话
p>
,茅
塞
顿
开
,在
心
里
也没
有
一
点
阻
碍
不
通
的
问
题
了
。
过
了
不
久
,
就
全
部
掌<
/p>
握
了
他
的
学
说
而
后
回去
了
。
【原文】
乡之诸医泥陈、裴之学者
,
闻翁言
,
即
大惊而笑且排
,
独文懿喜曰:
“吾疾其
遂瘳矣乎!”文懿得末疾
,
医不能疗者十余年
< br>,
翁以其法治之
,
良验。于
p>
是诸医之笑且排者
,
始皆心服口誉。数年
之间
,
声闻顿着。
< br>【
译
文
】
丹
溪
翁
家
乡
拘
泥
于
陈<
/p>
师
文
、
裴宗
p>
元
的
学
说
的
众
医
们,
听
了
丹
溪
翁
的
言
谈
,立
即大
表
惊
怪
,既
嘲
笑
他,又
排
斥
他
,只
有
许
文
懿
高
兴
地
说<
/p>
:“
我
的
病
p>
大
概
就
要
痊
愈
了
吧
!”许
文
懿
得
了
半
身
不
< br>遂
的病
,医
生
< br>不
能
治
愈
已
有
十
多
年
了
,
丹
溪
翁<
/p>
用
从
罗
知悌
p>
那
里
学
来
到
的
医
术治
疗
他
,
效
果
非
常
之
好
。由
此嘲
笑
而
又
排
斥
丹
溪
翁的
众
医
们
,才
都
心<
/p>
服口
服
。几
年<
/p>
之
内
,
声
望
很
快
显
扬
了
开
来
。
【原文】
翁不自满足
,
益以三家之说推广之。谓刘、张之学<
/p>
,
其论脏腑气化有
六
,
而于湿热相火三气致病爲最多
,
遂以推陈致新泻火之法疗之
,
此固高出前代
矣。然有阴虚火动
,
或阴阳两虚湿热自盛者
,
又当消息而用之。谓李之论饮食劳
倦
,
内伤脾胃
,
则胃脘之阳
不能以升举
,
并及心肺之气
,
陷入中焦
,
而用补中益
气之剂治之
,
此亦前人之所无也。
<
/p>
【
译
文
】
丹
溪
翁
并不
自
我
满
足
,
进
一
< br>步又
把
刘
完
素
、
李
杲
合掌
从
正
三
家
的
学
说
加
p>
以
推
论
发
展
。认
为
刘
完
素
和张
从
正
的
学
说
< br>,其
中论
述
造
< br>成
脏
腑
气
机
病
变
的
因
素
有
君
火
p>
、相
火
、风
、湿<
/p>
、燥
、寒
这
六<
/p>
种
,而
由
于
p>
湿
、
热
与
相
火
三
气
导
致
患
病
< br>又
是
最
多
的
,
于
是
就
用
推
陈
出
p>
新
的
泻
火法
治
疗
疾
病
,
这
的
确
是
高
出
前代
< br>医
生
了
。
然
而
事
实还
有
阴
精
不
足<
/p>
、
相
火易
于
p>
妄
动
,
或
者
阴
阳
两
虚
,湿
热自
行
旺
盛
的
情
< br>况
,又应
斟
酌
< br>着
慎
用
泻
火
之法
;认
为
李
杲
所
论
饮
食
劳
倦
导
p>
致
内
伤
脾
胃
、那
么
脾胃
阳
气
就
不
能
升
发
、连
及
心
肺
阳
气
也
都
会
陷
入
中
焦
,因
而
用
补
中
p>
益
气
的方
子
治
疗
它
们
的
学
说
,这
也
是
前
人
< br>所
没
有
的
东
西
。
【原文】
然天不足于西北
,
地不满于东南。天
,
阳
也;地
,
阴也。西北之人
,
阳
气易于降;东南之人
,
阴火易于升。苟不知此
,
而徒守其法
,
则气之降者固可愈
,
-
-
-
-
-
-
-
-
-
上一篇:答毕仲举书详注(超详细完整)
下一篇:憨山大师的一生憨山大师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