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们为何“官高半级” 干部“高配”的传统与现实
作者:南方周末记者
钱昊平
南方周末实习生
李欢欢
赵栋
陈词
发自:北京
2014-02-21 10:11:31
干部高配
部级机构
干部级别“干部高配在我国是有传统的。
”
< br>但历史上的高配主
要是对地方主官进行高配。
高配后“有些名誉上的好处”,
到市里开会名字可以排到前面,
到职能部门办事人家多少也会客气点,有时能参加一些高级
别的会议。<
/p>
两年后,刘金国再次成为新闻人物,上一次是
< br>2011
年,他
以公安部副部长的身份被推选为“感动中
国”年度人物。这次
引起关注则是因为他升级了,成为“正部级的副部长”。
在公安部,“官高半级”的副部长还有杨焕宁、孟宏伟。在中
央各部门,对副职进行高配的也并非只有公安部一家,据南
方周末记者统计
,
中央至少有
30
名“副部长”被高配
为正部级,
发改委、中纪委都有多名副职领导“高配”。
p>
地方上,除了各级职能部门有副职领导“高配”,党政主要领
导“高
配”也越来越普遍。
在地市中,
除了
1
5
个副省级城市和
地级省会城市市委书记由省委常委兼任外,近
年来由副省级
干部兼任地级市市委书记的也越来越多。
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学部主任刘峰认为,在现实国情下,领导
级别决定协
调能力,
“高配”具有一定的效果,
但一定要适度。
根据他的调研,全国
90%
地级市开发区“一把手
”已经都已高
配为副市级,“这就有问题了。”刘峰说,“高配一定不能成为
政绩奖励的手段。”
强势部门“高配”干部多
南方周末记
者统计出
30
名“正部级”的副部长,分布在
< br>21
个
部门。如国家发改委的副主任中,解振华、朱之鑫
、吴新雄
三人都是正部级。
一般解读认为,
发改委副主任刘鹤也是“高
配”的正部级干部,
不过,
p>
刘鹤还有另外一个身份,
就是中财
办主任,
这本就是正部级职务,兼任发改委副主任更多的是
出于“工作便利”,不能视作真正的“
高配”。
与刘鹤类似,水利部副部长鄂竟平兼南水北调办主任
、人社
部部长尹蔚民兼中组部副部长、监察部部长黄树贤也兼中纪
委副书记,文化部、国新办、广电总局的“一把手”都兼中宣
部副部长,
这类有实际正职的官员都不在南方周末统计的“高
配”之列。
此外,担任正部级机构党委(组)书记的副部长也不在南方
< br>周末的“高配”干部统计范围,如外交部的张业遂、科技部的
王志刚、广电总局的
蒋建国、国家行政学院的陈宝生等。
“正部级副部长”多的单
位,大多都是“强势单位”,如发改委、
公安部,
此外就是党的
部门如中纪委、
中宣部等。
一般而言,
由党和国家领导人兼任正职的部门,主持日常工作的副职高
配为正部级已成惯例,如中组
部、中宣部、统战部等。
在副职高配已成“惯例”的单位,部
门领导日后获重用的几率
更大。中组部现任常务副部长是陈希,他的前任沈跃跃现任
p>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沈的前任赵洪祝已是中央书记处
书记、中
纪委副书记。国家发改委(国家计委)的近几任领
导曾培炎、马凯、张平最终也都入列党
和国家领导人。
国务院常务副秘书长一直也是正部级,现任国
家领导人中马
凯、汪洋、张平相继担任过此职,从张平手中接棒的尤权在
十八大之后调任福建省委书记,原国家税务总局局长肖捷则
在
< br>2013
年“两会”后接任此职。
不过,并非所有副职的高配都是惯例。
国家能源局是副部级机构,刘铁男担任局长时也兼任国家发
改委副主任,但就没有高配
。
2013
年国家能源局重组,正
部级
的原电监会主席吴新雄改任能源局局长,保留正部级别。
作为过渡时期的特殊安排,原电
监会的几位副主席史玉波、
刘琦、
王禹民改任本是正局级的副局
长后,
都保留副部级别。
“正部长改
任副部长”的也有,原人民日报社总编辑吴恒权改
任中宣部副部长、原重庆人大常委会主
任陈存根改任国家机
关工委副书记、原中国民航总局局长李家祥改任降格后的中
国民航局局长等,原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则是因为当年的松
花江污染事件
引咎辞职,复出后安排任国家发改委副主任。
他们虽然去了副部级岗位,都仍保留正部级
别。
“高配”有传统
“干部高配在我国是有传统的。”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学院主任
刘峰对南方周末
记者说,但历史上的高配主要是对地方主官
进行高配,对部门官员进行高配几乎没有。<
/p>
上海书店出版社编审、历史学者完颜绍元选择古代“县官”作<
/p>
为研究对象,对这一级的主官“高配”进行了探究,首先从汉
代开
始。
汉代的县官等级有县令、次县令、县长、次县长,等级差
别
在汉代称为“秩”。按规定,县令秩(年俸)千石。汉光武帝
时,派祭肜任襄贲县令。祭肜到任后,重拳打击黑恶势力,
数年之后“襄贲政清”。皇帝
表彰祭肜,
并增“秩”一等,
从一千
石
提高到二千石,
这是郡守的待遇,
也即将他提拔为“郡守级
p>
的县令”。
“只是工资长了一级。”完颜
绍元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并不构
成祭肜以后升调新职的条件,但它却是官位与职位发生分
离
的端倪。
唐朝开始,县官一律称县
令。全国
1500
多个县令,官阶基
-
-
-
-
-
-
-
-
-
上一篇: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管理个人述职报告
下一篇:劳动防护用品管理程序示范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