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名词解释
1.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是指以政府为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国
民收入再分配,对
公民在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或由于各种原因遭
遇困难时给予帮助,保证其基本生活的
制度。
2.
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是指以政府为主体,对有工资收入的劳动者在暂时或永久丧
失劳动能力或因失
业而收入来源断绝时,实行一定程度的收入损失补
偿以维持其基本生活水平的制度,是社
会保障体系的主体部分。
3.
社会救助
社会救助是指依据法律规定,政府和社会对因自然灾害或其他原因而
无法维持最低生活
水平的无收入和低收入的个人或家庭给予帮助,满
足其生存需要的制度,是保障社会安全
的最后一道防线。
4.
社会福利
狭义的社会福利作为社会保障的一个组成部分,指政府和社会组织通
过建立文化、教育
、卫生等设施免费或优惠提供服务和以实物发放、
货币补贴等形式,向全体社会成员或特
定人群给予帮助,以保证和改
善其物质文化生活的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较高层次。
广义的社
会福利与社会保障同义。
5.
慈善事业
慈善事业通常是指社会成员在自愿基础上,通过合法的社会组织,以
.
.
.
社
会捐献的方式,
按特定的需要,
把财富集中起来,
再通过合法途径,
无偿地对遭受不幸而无力自行摆脱危难的人给予救助的行动
。历史上
和现有的形式有:官办慈善事业(亦称官办济贫)
、宗
教慈善事业、
民办慈善事业(包括民间组织和个人举办的)
。<
/p>
6.
济贫法
济贫法主要指英国
1601
年颁布的《
济贫法》和
1834
年英国议会通过的
《济贫法修正案》
,前者被称为“旧济贫法”
,在历史上首次由
政府以
立法形式规范济贫事业;后者首次明确对穷人的援助是政府的责任,
在社会保障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7.
互助组织
互助组织指多种多样的群众自发、自愿建立起来互助合作的组织。组
织成员在自愿基础
上,通过按规定交费的方式聚集资金,以使参加者
在遭遇各种风险处于危难时得到救助。
8.
《劳动保险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52
年颁布的《中华人民
共和国劳动保险条
例》及其修正案,规定了城镇企业职工应享受的劳动保险和福利的项<
/p>
目、待遇标准、资金来源及管理制度等,是新中国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和计划经济时期实施社会保障制度的依据。
9.
管理式医疗(
managed
care
)
管理式医疗一般是指通过
第三方介入医疗行为,以收入激励和直接控
制的方式,使病人能够从医疗服务提供者那里
获得受到控制的、合适
的、物有所值的医疗服务。管理式医疗通过强调健康预防、提早干
预
.
.
.
和后期治疗来降低和控制医疗费用。
10.
名义账户制(
NDC
)
NDC
模式中建立个人账户并将其缴费计入账
户,但
NDC
模式中的个人
账户并没有
真实的资产,个人账户只表现为记账信息,
NDC
模式在财
p>
务安排上采取现收现付,其资金源于工薪税,用于当期退休人员的养
老金支付。
11.
养老金的私有化
养老金的私有化通常是指私立机构参与养老金投资运营,即政府通过
委托、信
托、公司等方式将养老金交给政府以外的部门运营,扩大养
老金投资范围,从而获取更多
收益。
12.
社会保障基金
社会保障基金是指国家和社会从已有的社会财富中提存、积累并用以
援助或补偿
社会保障对象的资金,是社会保障制度得以确立并能够解
决特定社会问题的物质基础。<
/p>
13.
社会救助基金
社会救助基金是指国家通过经常性预算和财政性拨款等形成的,专门
用于救助困
难群体的社会保障基金。
14.
社会保险基金
社会保险基金是指由雇主与雇员共同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方式形成的,
用于保障劳
动者在丧失劳动能力或失去劳动机会时的基本需要的基
金。
15.
社会福利基金
.
.
.
社会福利基金是指国家和社会用于提高人民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水
平而建立的社会保障基金,包括财政性福利基金、社会化福利基金和
企业自有的福利基
金。
16.
强制储蓄制(也称个人账户制)
强制储蓄制是指雇员和雇主按规定的缴费率将社会保险费存入为雇
员设立的个人账户,需要时按规定从个人账户中支取的一种筹资模
式。
17.
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中的系统性风险
系统性风险是指对基金而言外部的、无法在组合投资中被分散的风<
/p>
险,是所有投资者要承担的、由市场共同性因素所影响的风险。
18.
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中的非系统性风险
非系统性风险是指非全局性的、理论上可以通过基金管理者的操作进
行防范、化解的具体风险。
19.
社会保障管理
社会保障管理是指由国家或政府制定和实施有关社会保障的法律、政
策,以及实
现社会保障任务目标的行政工作过程。现代社会保障管理
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即政
策法规管理、资金管理、对象管理及
机构管理。
20.
社会保障管理体制
社会保障管理体制一般是指社会保障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包括中
央与地
方、国家与企业(单位)
、政府有关部门之间在社会保障管理
职
责权限方面的有关制度、方式和形式。
.
.
.
21.
社会保障预算
社会保障预算是指国家用来反映各项社会保障资金,包括政府一般性
税收收入安
排的各项社会保障资金和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女工
生育保险及住房等各项基金收支
活动的计划。社会保障预算是政府介
入社会保障活动,加强社会保障资金管理的重要手段
和工具。
22.
社会保障管理责权
社会保障管理责权是指各级政府从事社会保障事务管理的责任和权
利,规定
了各级政府承担社会保障事务中的职责和具体范围。合理划
分各级政府间的社会保障管理
责权是社会保障制度顺利实施的重要
保障,有利于维护广大群众的社会保障权益,有利于
构建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
23.
社会保障水平
社会保障水平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或地区社会成员享受社会保障的
高低程度。社
会保障水平指标是为了衡量、表现社会保障水平而选取
的变量。西方国家一般把社会保障
总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
(GDP)
的比
重作为衡量社会保障水平的主要指标。
24.
社会保障预警
社会保障预警是指社会保障预测、监督机构通过建立科学、灵敏的预
警系统,通
过对量化资料的分析,及时发现并预测可能出现的社会保
障潜在危机,以便国家能够及时
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避免社会保障
财务危机的发生,维持社会保障制度的良性运转。<
/p>
25.
社会保障法
.
.
.
社会保障法是调整社会保障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具体是指调整国
家、社会和全体社会成员之间,在保障社会成员基本生活需要并不断
提高生活水平的
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保障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它既包括以基本法形式出现的社会保
障法,也包括其他法律、法规中
有关社会保障的规范,还包括具有法律效力的关于社会保
障事项的地
方性法规和规章。
26.
社会保障争议
社会保障当事人之间围绕社会保障权利义务发生的纠纷,通常是围绕
社会保障法
律关系的建立和相应权利、义务的履行而展开的。中国社
会保障争议主要发生在社会保险
领域。
27.
社会保障行政复议
社会保障行政复议是指当事人对实施社会保障管理职能的劳动保障
行政部门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等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的行
政处理决定有意见,向劳动保
障行政机关提出要求重新处理的一种制
度,
是公民、
法人或其他组织通过行政救济解决行政争议的一种方法。
28.
社会保障行政诉讼
社会保障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实施社会保障管理
职能的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等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
授权的组织的行政行为侵犯
其合法权益,依法向人民法院请求司法保
护,人民法院通过对被诉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
审查,从而解决特定
范围内行政争议的活动。
29.
老年社会保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