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章
财政支出的内容
第一节
购买性支出
一、
行政管理与国防经费支出
(一)行政管理与国防支出的性质与内容
行政管理支出与国防支出在性质上的共同之处:
1.
行政管理支出和国防支出都属
于国家政权建设支出,这两类支出是国家财政的最基
本的支出。
2.
行政管理支出和国防支出都属
于用于社会消费的非生产性支出,对社会的发展和财
富的创造没有直接的贡献,必须加以
约束,控制在合理的限度内。
行政管
理支出的内容取决于国家行政管理机构的结构及其职能。
包括行政支出、
公安支
出、国家安全支出、司法检察支出和外交支出。
行政管理支出,按其最终用途划分,可分为人员经费和公用经
费两部分。
国防支
出的内容:
包括国防费、
国防科研事业费、
民兵建设费以及用于专项工程和其他
的支出。
(二)行政管理费和国防费的控制
我国行政管理支出主要有以下特点:
(
1
)行政
管理支出增长超过同期财政支出和
GDP
(国民生产总值)的增
长水平。
(
p>
2
)行政管理费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上升较快。
< br>
(
3
p>
)人员经费中的工资和补贴支出的增长速度突出。
(
4
)离退
休费用占行政管理费支出的比重明显提高。
p>
(
5
)行政管理费支出内部结构发生较大变
动。
(
6
p>
)行政管理支出的行业结构、地区结构的不平衡趋势扩大。
影响行政管理费支出增长的因素主要表现在:
1
/
8
p>
1
、人员与机构双膨胀;
2
、政府预算约束软;
3
、行政支出膨胀的深层次原因<
/p>
控制行政支出规模,优化行政支出
结构,应在以下几方面作出努力:
第一,
合理调整规划支出范围,严格支出的管理与监督,硬化预算约束力;
第二,精简机构,控制人员编制,提高行政支出效率;
第三,
深化以优化行政组织结构,<
/p>
转变行政职能和完善行政体制为主要内容的行政改革。
A.
行政组织结构方面的改革:一是
横向减少机构数目;二是调整组织结构形式。
B.
行政职能方面的改革:
一是增设或扩大可增加政府宏观调控功能的机构;
二是取消或调整与市场经济体制要求不一致的或由市场经济调
节机制取代的政府职能
并相应取消或调整有关机构;
三是取消或调整可用法律手段取代的政府职能并相应取消或调
整有关机构;
四是取消或调整政府管不了或不该管的各种职能
或职责,并相应取消或调整有关机构。
p>
C.
行政体制改革:包含行政组织结构和行政职能两方面的改革。<
/p>
二、文教科学卫生支出
(一)文教科学卫生支出的性质与内容
1.
文教科学卫生支出属于社会消
费性支出:从内容上看,文教卫生支出仅指财政用于
文教科学卫生等部门的经常性支出,
不包括财政向这些部门拨付的基本建设支出、
科教三项
费用等投资性支出。
「注意」这里可能出题。
2.
文教科学卫生支出属于非生产性支出:文教科学卫生事业
的负债与物质财富的生产
有着密切的关系,贡献越来越大。
文教科学卫生支出的分类:
(
1
)
p>
按支出的部门划分:文化事业费、教育事业费、科学事业费、卫生事业费、体育
事业费、通讯事业费、广播电视事业费及出版、文物、档案、地震、海洋、计划生育等事业
的事业费支出。
(
p>
2
)按支出的用途划分:人员经费支出和公用经费支出。其中,公务
经费有包括公务
2
/
8
费、设备购置费、修缮费和业务费。
(二)文教科学卫生支出的管理
1
、定员定额管理
(
1
)定员
管理
确定依据:一是国家规定的定员比例;二是机构的等级。
(
2
)定额
管理
分为收入定额和支出定额两类。<
/p>
收入定额包括补偿性收入定额、
生产性收入定额和代办
性收入定额。支出定额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按支出用途分为人员经费定额和公用经费定额;
按定额的范围划分,支出定额可分为单项定额、综合定额和扩大综合定额。
2
、预算管理
(
1
)现行
的预算管理办法。
国家对
事业单位实行核定收支、
定额或者定项补助、
超支不补、
结余留用的预算管理办
法。
3.
预算管理办法改革的意义。
p>
第一,有利于加强事业单位收支管理,保证事业单位各项资金合理有效使用。
第二,
进
一步明确了国家与事业单位之间的关系,
有利于改变国家包办事业单位的传统
观念。
第三,
强化了预算约束性,进一步增强了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责任。
三、财政投资性支出
(一)政府投资的特点和范围
1
、政府对投资的调节方式
所谓间接调控,
就是通过税收、
p>
财政补贴、
折旧政策以及产业政策等来制约非政府投资
的条件,并通过政府投资的导向作用,来调控非政府投资的方向、规模和结构。
所谓直接调控,
就是根据宏观经济政
策目标,
结合非政府投资的状态,
安排政府自身投
资的方向、规模和结构,从而使全社会的投资达到优化状态。
3
/
8
2
、调控内容:
第一,
直接调节自身的规模,
间接调节非政府投资规模,
使两者加总起来的总量与国民
经济稳定增长所要求的投资总量相吻合;
p>
第二,
调节自身的结构,
纠正非政府投资结
构的偏差,
使全社会的投资结构符合国家产
业政策的要求。
p>
政府投资和非政府投资各自的特点
政府投资
非政府投资不盈利或低盈利,
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效益
追求微观上的盈利
性财力雄厚,
p>
可以投资于大型项目和长期项目
自身积累,
无力承担规模较大的投资项目从
事
社会效益好而经济效益一般的投资
从事周转快、
见效快的短期性投资,
不可能顾及非经
济的社会效益
四、基础产业发展与财政投融资
p>
基础产业都具有初始投资大、
建设周期长、
投资回收慢的共同特征,
财政投融资是发展
中国家基础部门发展
的重要政策工具。
财政投融资的基本特征:
p>
1
、它是在大力发展商业性投融资渠道的同时构建的新型投融资渠道
。
2
、财政
投融资的目的性很强,范围有严格限制。
p>
3
、财政投融资的政策性和计划性很强,但并不完全脱离市场,而应
以市场参数作为配
置资金的重要依据。
建立财政投融资制度,较为成功的做法是发展政策性银行。
(三)财政农业投资
1
、财政农业投资的主要内容
(
1
)预算
内资金投入
(
p>
2
)预算外资金投入
列入国家预算支出的支农资金主要包括:
农林、
水利、
气象等方面的基础建设投资支出;
农林企业挖潜改造资金支出;农林部门科技三项费用;农林、
水利、
气象等部门的事业费支
出;支援农业生产支出。
此外,政府支援农业生产发展的手段:信贷、价格、税收优惠
等多种手段,支援农业发
4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