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英语 >

微积分第三版赵树源主编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1-02-01 20:25
tags:

-

2021年2月1日发(作者:表示热烈的祝贺)


实用标准文案



____


经济应用基础(一)微积分



课程教案



授课类型

< br>_


理论课


___



授课时间






2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一章



函数



§


1.1


集合;



§


1.2


实数集;§


1.3


函数关系;§


1.4


函数表示法;§


1.5


建立函数关系的例题



本授课单元教学目标或要求:



理解集合概念,掌握集合的运算性质,了解实数集的特征。


< /p>


理解函数的概念,


掌握函数的表示法和函数定义域、


值域的求法。


学会根据实际问题建立


函数关系的方法 。




本授课单元教学内容(包括基本 内容、重点、难点,以及引导学生解决重点难点的方法、


例题等)










基本内容


:


集合的概念及其运算性质 ;实数集的特征;函数的概念及性质;根据实际问


题建立函数关系的方法。



重点:集合的运算性质和函数的特征。



难点:邻域的理解和掌握如何根据实际问题建立函数关系的方法。




本授课单元教学手段与方法:



通过描绘文氏图和讲解第


7


页例

< p>
9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集合的运算性质。


通过作图和 用


集合的方式表达领域来帮助学生理解邻域的概念。通过讲解第


25


页例


1


,让学生掌握根

< p>
据实际问题建立函数关系的方法。




本授课单元思考题、讨论题、作业:



思考题


:库存问题中如何选择最优批量是经济数学中的一个难点与重点。第


26


页例


2


可做

< p>
为一道思考题供学生课后思考。然后,由教师指导解决。




讨论题:


将函数

y


?


7


?


3


x


?


2


用分 段形式表示,并绘制函数图形。






利用此题让学生了解初等函数与分段函数的区别。




作业


:课本第


40




8



9



14



15



23



2





7





8




28

< p>


30























本授课单元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必要时可列出)




《高等数学》―――同济大学第五版












文档大全



实用标准文案



经济应用基础(一)微积分



课程教案



授课类型

< br>_


理论课


___



授课时间






2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一章



函数



§


1.6


函数的几种简单性质;



§


1.7


反函数, 复合函数;§


1.8


初等函数;§


1. 9


函数图形的


简单组合与变换。




本授课单元教学目标或要求:




1


)了解函数的几种简单性质;




2


)熟悉反函数和 复合函数的概念;




3


)熟悉六类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




4


)了解初等函数的构成。能列出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




本授课单元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 重点、难点,以及引导学生解决重点难点的方法、


例题等)


:< /p>



基本内容


:


讨论函数的四个性质:单调性、有界性、奇偶性和周期性。



反函数与复合函数的构成。



六类基本初等函数与初等函数的定义。



重点:函数的四个性质,初等函数的构成。



难点:函数有界性的理解,复合函数的结构,初等函数的构成。




本授课单元教学手段与方法:



1.


通过定义和例题(课本第


31



32


页)引导学生了解函数的四个性质。



2.


通过复习中学所学的六类基本初等函 数内容和讲解复合函数的概念,


从而引导出初等函


数的定义。< /p>



3.


通过对初等函数是如何合成的了解 ,为今后的复合函数求导打下基础。





本授课单元思考题、讨论题、作业:



思考题




1 .


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


45


页的思考题 :练习


B(1---18).




2.


分段函数的定义域是如何确定的。



?


sin


x


,


?


2


?


x


?


0


?


0


?


x


?


3



例:


f


(


x


)


?


?

x


,



?


5,


3


?


x


?


??


?



< /p>


作业:


课本第


44



48



4





7


)< /p>



51



2




4



;第


45



55



3



< p>


4





6






本授课单元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必要时可列出)




《高等数学》―――同济大学第五版






文档大全



实用标准文案



经济应用基础(一)微积分课程教案



授课类型


_


理论课


___



授课时间






2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二章



极限与连续



§


2.1


数列的极限;



§

< p>
2.2


函数的极限




本授课单元教学目标或要求:



理解数列概念,掌握数列极限和函数极限的定义;


< p>
熟练掌握数列和函数极限的“


?


?


M


”定义和“


?


?

< p>
?


”定义的描述方法,并习惯用无


限接近但不一定 达到的思维方法;



熟练掌握数列和函数极限的有关定理。




本授课单元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以及引导 学生解决重点难点的方法、


例题等)










基本内容


:


数列的概念,数列和函数 的“


?


?


M


” 定义和“


?


?


?


”定义,数列和函数极


限的有关定理,用数列和函数的“


?< /p>


?


M


”定义和“


?


?


?


”定义求解和证明


简单的数列和函数的极限问题,数列和函数极限的几何意义。



通过讲解第


49


页例


1-4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列的概念;通过


P50

页(


1



-



3


)引入


数列极限的定义;


通过通过


P53


页的例子引入函数极限的定义 ,


分别讲解当


x


?

??


时的


极限定义和


x

< p>
?


x


0


的定义以及左右极 限的定义;讲解有关的极限定理;选讲课本中的有


关例题及习题。



重点:数列和函数的“


?


?


M


”定义和“


?


?< /p>


?


”定义。



难 点:数列和函数极限中无限接近并不一定达到的思想及其表示法。




本授课单元教学手段与方法:



首先借助图形直观感受变量的极限概念,让学生对变量在某一变化过程中的极限有感性


认识,再引入极限分析上的定义。




本授课单元思考题、讨论题、作业:



x


1


)


=1



lin


不存在,为思考题供学生课后思考。然后,由

< p>
思考题


:证明:


lin


(


1


?


2


n


?


1


x


?


0


x


n


?


??


教师指导解决。



< /p>


讨论题:


用函数的“


?

< br>?


?


”定义证明


2


(


x


lin


?


1


)


?


0

< br>


n


?


1





利用此题熟练函数的“

< p>
?


?


?


”定义。




作业


:课本第


88-89




1



3




4




2



1




3



4


< br>2
























本授课单元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必要时可列出)




《高等数学》―――同济大学第五版



文档大全



实用标准文案




经济应用基础(一)微积分



课程教案



授课类型

< br>_


理论课


___



授课时间






2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二章



极限与连续



§


2.3


变量的极限;



§

< p>
2.4


无穷大量与无穷小量。




本授课单元教学目标或要求:




1


)理解和掌握变量极限的定义;




2


)理解和掌握 有界变量的定义及性质定理;




3< /p>


)理解和掌握无穷大量与无穷小量的定义和性质;




4


)理解和掌握无穷大量与无穷小量的关系;




5


)理解和掌 握无穷小量阶的比较。




本授课单元 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以及引导学生解决重点难点的方法、


例题等)< /p>




基本内容


:


把前两节中讲授的各种极限统一成变量的极限;













变量极限的性质及定理;













有界变量的定义及性质定理;



无穷大量和无穷小量的定义、关系、性质及定理;



无穷小量阶的比较。



重点:变量极限的性质及定理,无穷小量的性质及阶的比较。



难点:把各种极限定义统一成变量的极限。




本授课单元教学手段与方法:



通过把前两节中的极限过程统一为“某个变化过程中”从而把极限的定义统一为变量的


极限定义,反过来一一讨论和理解“某个变化过程中”在各种极限定义中的含义;





本授课单元思考题、讨论题、作业:



思考题




1 .


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


96-97


页的 思考题:练习


B(5--12).




2


.


函数


y< /p>


?


1


在什么变化过程中是无穷大量?又在 什么变化过程中是无穷小量?



(


x< /p>


?


1


)


2



作业:


课本第


89 -90



8



9


题。





本授课单元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必要时可列出)




《高等数学》―――同济大学第五版







文档大全



实用标准文案




经济应用基础(一)微积分



课程教案



授课类型

< br>_


理论课


___



授课时间






2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二章



极限与连续



§


2.5


极限的运算法则。





本授课单元教学目标或要求:




1


)理解和掌握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 /p>




2


)熟练运 用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求各种极限值;





本授课单元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以及引导 学生解决重点难点的方法、


例题等)




基本内容


:



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加减法法则的证明,无穷小的运算性质,













应用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计算函数的极限;














重点:极限的运算法则的应用。



难点:极限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法则的证明。





本授课单元教学手段与方法:



通过讲解课本中的例题及选讲习题说明极限运算法则的应用。





本授课单元思考题、讨论题、作业:



思考题




1 .


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


91


页的思考题 :练习


A (13--14).





作业:


课本第


90



10(1)(4)(8)(9)(14)(19)(2 1)(22)




< br>x


2


?


ax

?


b


?


5


,



a


,


b< /p>


的值


.


讨论题:


lin


1


-


x


x


?


1


通过此题加深学生对极限的理 解


.



本授课单元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必要时可列出)




《高等数学》―――同济大学第五版








文档大全



实用标准文案




经济应用基础(一)微积分课程教案



授课类型


_


理论课


___



授课时间






2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二章



极限与连续



§


2.6


两个重要的极限




本授课单元教学目标或要求:



掌握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


;


熟练掌握两个重要的极限以及第一个重要极限的证明过程;



熟练运用两个重要极限来解决实际问题即求极限值。




本授课单元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以及引导 学生解决重点难点的方法、


例题等)










基本内容


:


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


;


两个重要的极限以及第一个重要极限的证明过程


;

< p>


用两个重要极限来解决一些函数的极限问题



重点:两个重要极限及其应用。



难点:第一个重要极限的证明。




本授课单元教学手段与方法:



讲解极 限存在的两个准则


,


并举


P72


页的例


1,



2


加以说明;给出两个重要的极限内容并


给出第一个重要极限的证明< /p>


;


讲解课本中的例题并选讲习题


.





本授课单元思考题、讨论题、作业:



思考题


:求



讨论题:


lin


(


x

< br>?


?


x


?


1


x


)


,为思考题供学生课后思考。 然后,由教师指导解决。



x


?


1


2arcsinx



lin


3x


x


?

0





利用此题熟练第一个重要极限的应用


,


同时应用等价无穷小来求 极限。




作业


:课本第


92



20(1)(2)( 3),21



1



7
























本授课单元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必要时可列出)




《高等数学》―――同济大学第五版






文档大全



实用标准文案



经济应用基础(一)微积分课程教案



授课类型


_


理论课


___



授课时间






4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二章



极限与连续



§


2.7


函数的连续性。




本授课单元教学目标或要求:




1


)了解改变量的定义;




2


)理解和掌握函数在一点连续的定义;

< p>



3


)掌握连续函数的 定义;




4


)理解和掌握间断点的定义和种类;




5


)掌握连续函数的运算法则


;


( 6)


掌握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定理以及其应用


;


(7)


熟练掌握用连续函数的性质求函数的极限


.



本授课单元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以及 引导学生解决重点难点的方法、


例题等)



基本内容


:



改变量的定义


;



函数在一点连续的定义及连续函数的定义;













间断点的定义和种类;连续函数的运算法


;


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定理及应用


.


用连续函数的性质求函数的极限



重点 :函数在一点连续的定义


,


连续函数的运算法则


,


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及应用。



难点:函数在一点连续的定义。




本授课单元教学手段与方法:



1.< /p>


通过把函数图给出改变量的定义


,


并说明 改变量可正可负


;


2.


通过连续函数 的图形引入函数在某点连续的定义从而给出连续函数的定义;



3.


通过间断函数的图形给出间断点的定义和类型


;


4.


讲解连续函数的运算法则和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


;


5.


讲解用连续函数的性质求函数极限的有关例题 及其他类型的例题


.



本授课单元思考题、讨论题、作业:



思考题




1 .


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


97-98


页的 思考题:练习


B(13-18).




2


.



f


(


0


)


补充定义一 个什么数值


,


能使


f

< br>(


x


)



x


?


0


处连续


?


(1)


f


(

< br>x


)


?


1


?


x


?


1


?


x


1


;



(2)


f


(


x


)


?


sinxcon



x


x


作业:


课本第


92-94



22(2)



23(3)(4)



30(1)(2)



31



33





本授课单元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必要时可列出)




《高等数学》―――同济大学第五版



文档大全



实用标准文案



经济应用基础(一)微积分课程教案



授课类型


_


理论课


___



授课时间






2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二章



极限与连续



小结、习题课:口头简单 小结本章所讲的基本内容和方法,并通过一些典型的例题来说明


,


1


:用极限的定义证明:


lin



1


?


0



n


?


?


n


2


x


2


-


4


?


?


4

< br>



2


:用函数的定义证明:< /p>


lin


x


?


?< /p>


2


x


?


2




3


:求


f


(


x


)


?


在。





4


:计算下列极限:









1



lin


(


1


?


x


x



?


(


x


)


?


,



x


?

< br>0


时的左右极限,并说明当


x


?


0


时的极限是否存


x

< br>x


1


1


1


1


arctanx


2



2



lin


x


sin




3



lin




?


?


?


?

< br>n


)



n


?


?


x


?


0


x


?


?


2


4


x


x


2


1


-


cos2x


1



4



lin


?


0





5



lin


(


1


?


)


k


x


(


k

< br>为正整数


)



x


?


0


xsinx


x

< p>
?


?


x



5



5


:证明方程

< p>
x


-


3x


?


1


至少有一个根介于


1


和< /p>


2


之间。



< /p>


?


x


?



6


:函数


f


(


x


)


?


?

< p>
x


?


x


?



x


?


1

1


?


x


?


3


,在其定义域内是否连续?



x


2


?


1


?


ax


?


b)


?


0,



a


< p>
b


的值。



< p>
7


:若


lin


(


x


?


?


x


?


1



先给出例题的题目, 让学生思考


25


分钟左右,然后老师讲解例题

< br>。


















文档大全



实用标准文案



经济应用基础(一)微积分课程教案



授课类型


_


理论课


___



授课时间






2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三章



导数与微分



§


3.1


引出导数概念的例题;



§< /p>


3.2


导数概念(一)



本授课单元教学目标或要求:



理解导 数概念,会用定义求函数在一点处的导数,会求曲线的切线



理解导数的物理意义及几何意义。




本授课单元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以及引导学生解决重点难点的方法、


例题等)










基本内容


:


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平面曲线的切线斜率;导数的定义,一些简单函数的


求导。



重点是导数的定义,难点是理解导数的实际意义是描述变量变化快 慢的程度。









通过讲解引例及



例题例


1


到例


6


(课本

< p>
103


页、


104


页)引 入概念,让学生理解导数


的定义及利用定义计算函数的导数。





本授课单元教学手段与方法:



从导数 在物理和几何上的应用给出导数的定义,


引导学生对导数有直观和深刻的认识

< p>
,



用引例激发学生对学习导数的兴趣。




本授课单元思考题、讨论题、作业:



思考题





1


.求函数


f


(


x


)


?


si n


x



的导数


?






?




f



?


(


x


)


?


lim


???????????????????????


?


lim


h


?


0


sin(


x


?

< p>
h


)


?


sin

< p>
x


f


(


x


?


h


)


?

f


(


x


)


?


lim


?


h


?


0


h


h


1< /p>


h


h


?


2


cos(


x


?


)


sin


?


h


?


0


h


2


2


sin


h


????????????????? ?????


?


lim


cos(


x


?


h


)


?


2


?


cos


x


?



< br>h


h


?


0


2


2





(sin


x


)


??


cos


x



?








用类似的方法


?



可求得




(cos


x


)


???


sin


x



?




作业


:课本第


135




1



2




3






















本授课单元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必要时可列出)




《高等数学》―――同济大学第五版










文档大全



实用标准文案




经济应用基础(一)微积分课程教案



授课类型


_


理论课


___



授课时间






2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三章



导数与微分



§


3.2


导数概念(续)§


3.3


导数 的基本公式与运算法则(一)




本授课单元教学目标或要求:



熟练掌 握导数基本公式、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理解导数与连续的关系。




本授课单元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以及引导 学生解决重点难点的方法、


例题等)




基本内容


:


左、右导数的概念;导数 与连续的关系;求导的基本公式和运算法则。



重点是求导的基本公式和运算法则,



难点是左右导数的求法以分段函数在分界点处可导性的讨论,商与乘积的求导法则。



通过



例题(见课本

< br>105


页、


106


页,


111


页、


115


页) 演示求导法则的应用、熟练求


导计算。



本授课单元教学手段与方法:



引导学 生根据上节课学的导数的定义,通过演示推导得出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和运


算法则, 并通过严格的推理来解决求导问题。




本授课单元思考题、讨论题、作业:



思考题





1


求函数


y


?


tan


x


的导数。



解:





y


?


?


(tan


x


)< /p>


?


?


(


sin< /p>


x


(sin


x


)


?


cos


x


?


sin


x


(cos

x


)


?


2


)


?


?


?


se c


x



2


co s


x


(cos


x


)


2









同理可得:


(cot


x

)


?


?


?


csc


x




2


求函数


y


?


sec


x


的导数。



解:




< /p>


y


?


?


(sec


x


)


?


?


(


1


?


(cos< /p>


x


)


?


sin< /p>


x


)


?


?


?


?


sec


x


tan


x



cos< /p>


x


cos


2


x< /p>


cos


2


x









同理可得:



(csc


x


)

?


?


?


csc

x


cot


x



作业:


课本


135



4



136



12



4



13



9

< br>)





本授课单元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必要时可列出)




《高等数学》――同济大学第五版









文档大全



实用标准文案



经济应用基础(一)微积分课程教案



授课类型


_


理论课


___



授课时间






2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三章



导数与微分



§


3.3


导数的基本公式与运算法则(二)


< br>


本授课单元教学目标或要求:



掌握复合函数、隐函数的求导,理解对数函数的求导。



本授课单元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以及引导学生解决重点难点的方法、


例题等)




基本内容为复合函数、隐函数、对数函数的求导。



重点是复合函数求导,难点是隐函数、对数求导的方法。



通过例题



(课本

117


页、


120


页、

< p>
122


页)演示复合函数求解过程,特别是将函数正


确分解为多个函数的复合的方法,来熟练复合函数的求导。



本授课单元教学手段与方法:



通过例 题由易到难、由浅入深让学生掌握复合函数的求导过程。强调隐函数的求导思路


以及对数 求导法适用的对象。通过思考题来总结和提高本次课讲授的求导方法。




本授课单元思考题、讨论题、作业:



思考题





1



求曲 线


x


?


2


xy


?


y


?


2


x



x


?


2


处的切线方程



解:



对方程


x


?


2


xy


?


y


?


2


x


两边关于


x


求导得:



2


2


2


2


2


x


?


2


y


?


2


x


y


?


?


2


y


?


y


?

< br>?


2






解得:


y


?


?


2


(


1


?


x


?


y


)



2


x


?


2


y

< br>当


x


?


2


时,由所给曲线方程解得:


?


?


x< /p>


?


2


?


x


?


2




?



?


y


?


0


?


y


?


4


2


(


1


?


x

< br>?


y


)


2


x


?


2


y


1


?


?



2


对于点(


2



0< /p>


)所求切线斜率


k


1

?


y


?


x


?


2


?


y


?< /p>


0


x


?


2


y


?


0


故所求切线方 程为


y


?


?


1


x


?


1





2


y


?


4


对于点(


2< /p>



4



,所求切 线斜率


k


2


?


y


?


x


?


2< /p>


?


2


(


1


?


x


?


y

< p>
)


2


x


?


2


y


?


x

?


2


y


?


4


5



2


故所 求切线方程为


y


?


5

< br>x


?


1



2


作业:


课本


137



18



11




12


< br>(


18



138



21



1

< br>)



本授课单元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必要时可列出)



《高等数学》―――同济大学第五版




文档大全



实用标准文案





经济应用基础(一)微积分课程教案



授课类型


_


理论课

___



授课时间






2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三章



导数与微分



§


3.4


高阶导数





§


3.5


微分




本授课单元教学目标或要求:



知道高阶导数概念,会求函数的高阶导数


;

< br>理解解微分概念,会求函数的微分


,


理解微分的应用。< /p>




本授课单元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 、重点、难点,以及引导学生解决重点难点的方法、


例题等)




基本内容为高阶导数的定义、高阶导数的计算、微分的概念及 几何意义、微分的运算法


则、微分的应用。


< br>重点是二阶导数和微分的求法,难点为微分的几何意义与微分的应用。



例题用课本


127


页、


131


页、


134


页中例。

< p>


本授课单元教学手段与方法:



引导学生反复利用一阶导数来求二阶导数,从微分的实际应用给出微分的定义,让学生

< br>认识到微分可以用作近似计算,从解决问题出发给出微分的定义。




本授课单元思考题、讨论题、作业:



思考题





1



已知


y


?


arctan

2


x



,求


y


?


?


(


1


)



解:





y


?


?


(arctan


2


x


)


?


?









y


?


?


?


(


2



1


?


4


x


2


2


16


x


?


)


?

?



1


?


4


x


2


(


1< /p>


?


4


x


2


)


2









y


?


?


(


1


)


?


?


3


16


x

< p>
(


1


?


4


x


2


)


2

2


?


?


x


?


1


2


16



25



2




设隐函数


y


?


xy


?


2


x


?


y


,求


dy



3


2


2


解:





y


?


xy


?


2


x


?


y


两端对


x


求微分得:


dy< /p>


?


d


(


xy


)


?


d


(


2


x


)


?


dy



3


2


2









即:


3< /p>


y


dy


?


ydx


?


xdy


?


4


xdx


?


2


y dy




从而


dy


?


作业


:


课本


140



34


1



42



5




7




本授课单元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必要时可列出)



《高等数学》



文档大全



2


y


?


4


x


dx



2


3


y


?


2


y


?


x


实用标准文案



经济应用基础(一)微积分



课程教案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授课时间






2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四章



中值定理,导数的应用



§


4.1


中值定理



本授课单元教学目标或要求:



理解罗尔定理和拉格朗日定理的条件和结论,



会应用拉格朗日定理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本授课单元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以及引导学生解决重点难点的方法、


例题等)







基本内容:罗尔定理,罗尔定理、 拉格朗日中值定理的证明,定理的几何意义。



.









拉格朗日中值定理的应用






重点:拉格朗日中值定理






难点: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及其应用






本授课单元教学手段与方法:



采用发 现法引导学生从几何图形上发现罗尔定理与拉格朗日中值定理的结论,


通过例子和随


堂练习强化所学内容的理解



本授课单元思考题、讨论题、作业:



1


、当


f


?


x


?


=


?


x


?


2


??


x


?


3


??


x


?


4


??


x

< p>
?


5


?


时,问

< p>
f


?


?


x


?


=


0


有几个实根(










A



1





B



2




< br>C



3





D



4




2


、下列 函数中,在区间


?


?


1,1

< p>
?


上满足洛尔定理条件的是(










A



f


?


x


?


?


e





B


< br>f


?


x


?


?


1


?


x





C



f


?


x


?


?


ln


x


< p>



D



f


?


x


?

?


x



x


2


作业:


P193


< br>1



2



4



6


本授课单元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必要时可列出)



同济大学《高等数学》――同济大学第五版










文档大全



实用标准文案



经济应用基础(一)微积分



课程教案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授课时间






2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四章



中值定理,导数的应用



§


4.1


中值定理;§


4.2


未定式的定值法


------


罗必达法则



本授课单元教学目标或要求:



了解柯西中值定理,会用洛必达法则求不定式的极限;



本授课单元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以及引导学生解决重点难点的方法、


例题等)




基本内容:柯西中值定理及证明,



洛必达法则及证明



,洛必达法则的推论



柯西中值:


如果函数


f


(


x


)



F


(


x


)


在闭 区间


[


a


?



b


]


上连续


?



在开区间



(


a


?



b


)


内可导


?




F



?


(


x


) (


a


?



b


)


内的每一点处均不为零。那么在


(


a


?



b


)


内至少有一点


??


,使等式



f

(


b


)


?


f


(


a


)


f< /p>


?


(


?


)


?






























F


(


b


)


?


F


(


a


)


F


?


(


?


)


成立。



罗必达法则



一、罗必达 法则(


1




0





0



(1)



x


?


x


0< /p>



f


(


x


)



F


(

< p>
x


)


的极限为


0;


(2)


在点


x


0


的某些邻域内


,


f


?


(


x


)


F


?


(


x


)


都存在


,



F


?


(


x< /p>


)


?


0


;


(3)


lim


x

?


x


0


f


?


(


x


)


f< /p>


(


x


)


f


?


(


x


)

< p>
?


lim


存在


,(


或为


?


),



lim



x


?


x


x


?


x


?


?


0


0


F


(


x


)


F


(


x

< br>)


F


(


x


)


(证明见书


P151


< p>


f


?


(


x


)


0


推论

< br>




x


?


x


0


时,



仍为



,


且< /p>


f


?


(


x


)



F


?

< p>
(


x


)


仍满足罗必塔法则 条件,则


:


F


?

(


x


)


0


lim


f


(


x


)


f


?


(


x< /p>


)


f


?


?


(


x


)


?

< p>
lim


?


lim


































x


?


x


x


?


x


?


?


?


0


0


F


(

< br>x


)


F


(


x


)


F


(


x


)


讲解书例


1


到例


14


中部分例



增加例


1




lim



:




所求极限为






lim


x


?


x


0


1


?


cos


x



x


?


0


sin


x


0



,


运用罗必达法则


,



:


0


1


?


cos


x


(


1


?


cos


x


)


?


s


i


n


x


?


lim


?


lim


?


0



x


?


0


x


?


0


x


?


0

< br>?


sin


x


(sin

< p>
x


)


c


o


s


x




1



运用 罗必达法则求极限时


,


能简化的


,


要进行简化


,


并要注意每次应用前要切实检


查仍为待定型极限


.


文档大全



实用标准文案



2

xe


x


?


e


x


?


1



2




lim



x


x


?


0


6


(


e


?


1


)


2


xe

< p>
x


?


e


x


?


1



:




lim



x


x


?


0


6


(


e


?


1


)


2


xe

< p>
x


?


e


x


?


1


1


lim






=


lim



x


?


0


6


(


e


x


?


1


)


x


?


0


e


x


2


e

< br>x


?


2


xe

x


?


e


x


?


1







=


lim


x


?


0


6


e


x






=


lim


2


x


?


1


1


?



x


?


0


6


6



重点及难点:洛必达法则的应用



本授课单元教学手段与方法:



采用求 解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解决极限计算问题,


通过大量例子巩固和提高运算技能和技巧


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熟练掌握未定式极限的求法。




本授课单元思考题、讨论题、作业:



1


1


1



lim


(


?


x


)








2



lim


x


?


1


x


?


0


x


e


?


1


5


x


?


4

< br>?


x


?


1


x




3



lim


1


?


c os


2


x



x


?


0


3


x


2


作业:


P194



8



1


)< /p>



3




4




本授课单元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必要时可列出)



《高等数学》―――同济大学第五版






















文档大全



实用标准文案



经济应用基础(一)微积分



课程教案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授课时间






2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四章



中值定理,导数的应用



§

< p>
4.2


未定式的定值法


------


罗必达法则(续)



本授课单元教学目标或要求:



会用洛必达法则求不定式的极限;



本 授课单元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以及引导学生解决重点难点的方法、


例 题等)




.


基本内容:罗必达法则



(II)











(1)



x


?


?



f< /p>


(


x


)



F


(


x


)

< p>
的极限为


0;







(2)



x


?


M


,


M


?


0



,


f


?

< p>
(


x


)



F


?


(


x

)


都存在


,


F


?


(


x


)


?


0


;


f


?


(


x


)


f


(


x


)


f


?


(


x


)


?


lim







(3)


lim


存在

< br>,(


或为


?


),



lim



x


?


?


F


(


x


)


x


?


?


F


?


(


x


)


x


?

< br>?


F


?


(


x


)







二、


?




?







1.


罗必 达法则


(III)









(1)



x


?


x


0


时< /p>


,


f


(


x


)


?


?


,

< p>
F


(


x


)


?


?


;







(2)


在点


x


0


的某一去心邻域内


,


f

< p>
?


(


x


)



F


?


(

x


)


都存在


,


F


?


(


x


)


?


0








(3)


lim

x


?


x


0


f


?


(


x


)< /p>


f


(


x


)


f


?


(


x

< p>
)


?


lim


存在


,(


或为


?


),



lim



x


?


x


x


?


x


?


?


0


0


F


(


x


)


F


(


x

< br>)


F


(


x


)


2.


罗必达法则


(IV)




(1)



x


?


?



,


f


(


x


)


?


?


,

< br>F


(


x


)


?


?


;


(2)

< br>当


x


?


M


,


M


?


0



,


f


?


(< /p>


x


)



F


?


(


x


)

< p>
都存在


,



F

< p>
?


(


x


)


?


0


;


(3)

< p>
lim


f


?


(

< p>
x


)


f


(


x


)


f


?

(


x


)


?


lim


存在


,(


或为

< br>?


),



lim



x


?


?


F


(


x


)


x


?


?


F


?


(


x


)


x


?

< br>?


F


?


(


x


)


ln


sin

lx


(


l


?


0


,


p


?


0


)



ln


si n


px



1




lim


?


x


?


0



:




所求极限为


?



,


运用罗必达法则


(III),



:


?


文档大全



实用标准文案



l

cos


lx


ln


sin

< p>
lx


l


cos


lx


sin


px


?


lim


?


sin


lx


?


lim


?



lim


?



x


?


0


ln


si n


px


x


?


0


p


cos


px


x


?


0


p


co s


px


sin


lx

sin


px















?


l


cos


lx


si n


px


lim


?


lim


?



x


?


0


x


?


0


p


cos


px


sin


lx


l


sin

< br>px


?


1


?

lim


?



x

?


0


sin


lx

< br>p


l


p


cos

< br>px


l


p


lim


?


?


?


?

1



p


x


?


0


l


cos


lx


p


l


0


?


0















?















?


三、其它待定型


0


?


?


,


?


?


?


,


0


,


1


,


?



它们总可以通过适当的变换为


重点:罗必达法则的应用

< br>


难点:其它待定型


0


?


?


,


?


?

< p>
?


,


0


,


1


,


?


化为

< br>例


2



lim


?


x


ln

< br>x



x


?


0


2


0


?


0


0


?


型或


型< /p>


,


然后再运用罗必达法则


.

< p>
0


?


0


?


型或


型的极限计算




0


?



:




所求极限为


0


?


?



,


故可化为


:


ln

x


x


?


1


1


2


?


?


li m


x


?


0








lim


?


x


ln


x


?


li m


?


?


2


?< /p>


lim


?


?


x< /p>


?


0


x


?


0


x


x


?

< p>
0


?


2


x


?


3


x


?

0


2


2







一般的


,



lim


?


x


ln


x


?< /p>


0


,


?


?


0



x


?

< p>
0


?




本授课单元教学手段与方法:



采用求 解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解决极限计算问题,


通过大量例子巩固和提高运算技能和技巧


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熟练掌握除


0


?


型或


型外的未定式极限求法。



0


?


本授课单元思考题、讨论题、作业:



1


1


1

< br>t


x


2


?


ln


x


sin


x

1



lim(sin


?

< p>
cos


)



< p>
2



lim


(

< p>
cos


x


)


3



lim



x


?


0


t


??


x


?


??


x< /p>


ln


x


t


t


作业:


P194



8



6



(< /p>


7




8




11




本授课单元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必要时可列出)



同济大学《高等数学》第四、五版






文档大全



实用标准文案







经济应用基础(一)微积分



课程教案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授课时间






2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四章



中值定理,导数的应用



§

< p>
4.3


函数的增减性



本授课单元教学目标或要求:



1.



掌握用导数判定函数单调性的方法,会求函数的单调区间。




本授课单元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以及引导 学生解决重点难点的方法、


例题等)






定理


4.3



设函数


f


(


x


)


在闭区间


?


a

,


b


?


上连续,在开区间


(


a


,


b


)


内可导,




1




如果在


(


a


,


b


)



f


?


(


x


)


?


0


,则


f


(


x


)


?


a


,


b


?


上单调增加(↗)


;



2




如果在


(


a


,


b


)



f


?


(


x


)


?


0


,则


f


(


x


)


?


a


,


b


?


上单调减少(↘)


.


如将定理中的 闭区间换成其它各种区间


(包括无限区间)


< br>定理


3.1


的结论仍成立,


使< /p>


定理


4.3


结论成立的区间,就是函数的 单调区间。



讲解书例


1


,例


2



增加下例



x


3



3



确定函数


y


?


的单调区间。



3

< br>3


?


x


解:



函数的定义域为


(

< p>
??


,


?


3


)


?


(


?

< br>3


,


3


)


?


(


3


,


? ?


)








x


?


?


3


为函数的间 断点。



3


x


2


(


3


?


x< /p>


2


)


?


x


3


(


?


2

< p>
x


)


9


x


2


?


x


4

x


2


(


3


?


x


)(


3


?


x


)







y


?


?



?


?


(


3


?


x


2


)


2


(


3


?

< br>x


2


)


2


(


3


?


x


2


)


2









y


?


?


0


得:


x


1

< p>
?


0


,


x


2


?


?


3

,


x


3


?


3










x


?


?


3


,


?


3


,


0


分定义成如下区间,列表讨论如下:



x



?


?


?


,


?


3


?



(


?


3


,


?


3

< br>)



(


?


3


,


0


)



(


0


,


3


)



(


3


,


3


)



(


3


,


??


)



文档大全



实用标准文案



f

?


(


x


)


-




+





+




+


+


-





f


(


x


)
















所以函数的单调减少区间为


(


??


,


?


3


],


[


3


,

< p>
??


)




单调增加区间为:


[


?


3< /p>


,


?


3


),


(


?


3


,


3


),


(


3

< p>
,


3


]



.


本授课单元教学手段与方法:




采用呈现法,通过图形示例,引导学生发现函数的单调性与导 数符号的关系。



本授课单元思考题、讨论题、作业:



1


、下列函数在指定区间


上单调增加的是(












A



sin


x














B



e


x
















C



x


2

















D



3


-



x


2< /p>


、确定函数


f


(


x


)


?


2


x< /p>


?


9


x


?


12


x


?


3


的单调区间



2




求证




< /p>


ln


3


2


x


?


x


?


1


x


?


1


(


x


?


1


)

< br>



作业:


P195



9



1




5




6




10


本授课单元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必要时可列出)



《高等数学》―――同济大学第五版














文档大全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01 20:25,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594878.html

微积分第三版赵树源主编的相关文章

  • 爱心与尊严的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严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重的作文题库

    1.作文关爱与尊重议论文 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 因为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尤其是教师的尊重。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不时会有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100字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心的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