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工业大学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
学
院
专
业
姓
名
学
号
指导老师
开题日期:
2012
年
2
月
13
日
连铸大包滑动水口液压系统设计
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安徽工业大学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设计题目:
连铸大包滑动水口液压系统设计
一、
课题简介
大包滑动水口液压回路控制
大包滑动水口的开闭,
而大包滑动水口是连铸的关键
设备之一。
该文简要阐述了大包滑动水口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并详细介绍了
根据工艺
要求来设计的液压回路。
主要包括系统的设计与计算以
及元件的选型,
该系统要使滑
动水口在一定负载下按给定速度打
开与闭合,
并能实现点动,
以控制水口开度的大小,
从而控制钢水流下的速度,
同时考虑到突然停电的情况,
< br>系统中设置了蓄能器,
使系
统在泵停止工作时,滑动水口
仍能开关两到三次,从而防止钢水在钢包中冷却凝固。
p>
关键词
:连铸、活动水口、液压系统、设计
二、选题背景及意义
在推广氧气转炉
炼钢之后,钢铁工业飞速发展,轧钢生产发展得很快
,
铸锭与
炼钢的矛盾日趋尖锐。连续铸钢技术的应用
,
使整个钢铁工业发生了革命性的转变
,
所以有人曾说过:
“炉外精炼、森吉米尔轧机和连铸是当代钢铁工业中三项最重要的<
/p>
新技术。
”大包滑动水口是连铸的关键设备之一,滑动水口是安装
在钢包底部的装置
,
一千多度的钢水
,
就是经过它进入中间包或激振器内
,
滑
动水口可以随时开闭
,
起到控
制钢温、
调节钢流的作用
,
保护着钢包下面的设备和操作人员的安全。从
塞棒式控制
钢流开始
,
逐步发展到装在
包外的滑动水口机构
,
从刚性机构发展到稳定的弹性机构
,
安全性大幅提高。现在
,
< br>国内各大钢厂越来越多地使用先进的滑动水口
,
但多数是
进口
的
,
国
产化程度还有待提高。
所谓滑动水口
,
就是利用安装在钢包底部铁壳外面的两块用耐火材料制成的平板
(
上面的称上滑板
,
下面的称下滑板
),
并依靠机械的力量把两块板靠紧
,
达到近乎没有
间隙的程度。
通过外部的
驱动力量
,
移动下滑板
,
使上、
下滑板产生平行位移
,
由于上、
下滑板上都有同样大小的注孔
,
且上滑板注孔连接上水口砖
,
直通钢包内钢水
,
下滑板
注孔连接下水口砖。
当上、
下注口在移动中重合时
,
钢包
内钢水
,
可通过上水口砖、
上
滑板、下滑板、下水口砖流出
,
进行浇注作业。
当上、下注孔错开时
,
则注口关闭
,<
/p>
浇
注作业停止。由于滑板的移动是和水口连接在一起进行的
,
所以称之为滑动水口。
< br>滑动水口的驱动方式可分为:人力驱动、液压驱动、电动缸驱动、风动缸驱动。
钢
水包滑动水口液压系统设计来源于某工厂的实际工程,
鉴于钢包的高温和恶劣的工
第
1
页
安徽工业大学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作环境以及随着钢
包的不断增大,
使人为控制滑动水口越来越困难,
从而诞生了液
压
驱动的滑动水口机构。
该系统的诞生与应用提高了生产效率,
方便了工人操作,
调高
了钢厂自动化水
平。
在实际生产中,
滑动水口开度需经常调整,
动作比较频繁,
如果
压力不足,
水口无法打开或关闭,
除无法浇铸生产外,
更严重的是,
p>
在浇铸中因事故
停浇时,
大包水口若不能关
闭,
将使中间包溢钢而烧毁设备,
甚至会造成人身伤亡事
故发生。因此,设计合理可靠的大包滑动水口液压系统非常重要。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一)连铸及滑动水口的发展
本世纪
30
年代德国和原苏联进行过连续浇铸的研究。
1946
年美、英等国第一批
工业性试验连续浇铸装置
问世。
50
年代原西德、奥地利、英国、原苏联相继研制成
p>
功了立式连铸机
,
并应用于实际生产。<
/p>
60
年代出现了弧形连铸机
,
至
1960
年末已有
1
5
个国家拥有连铸设备
31
台
,
年产能力
130
万
t
。
70
年代
以石油危机为契机
,
世界
上所有产业
都力求节能。
由于连铸既是节能
,
又是扩大生产能力的重要措施
,
日、
欧
美各国大量新建
,
中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也相继引进连铸机。
随着钢水处理、
浇
铸工艺、
设备结构及检测、
控制技术不断完善
,
连铸技术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
1980
年末连铸机已普及到
76
个国家
,
拥有各种类型连铸机
< br>969
台
,
年产能力猛增至<
/p>
3.13
亿
t
。
80
年代
,
新建连铸机的势头不减
,
在欧美
,
部分高炉、
转炉、
轧机等生产设备
被关闭
,
而连铸机
作为钢铁工业现代化的象征却越建越多。
1990
年末
,
拥有连铸机
的国家和地区已达
89
个
,
拥有各种类型连
铸机
1360
台
,
< br>年生产能力
5.58
亿
t
。在
日本
,
新日铁
公司的右烟、
光、
大分厂
,
日本钢管公司的福山厂川崎钢铁公司的千叶
厂均实现了全连铸
,
连铸技术日臻完善。
目前
,
用现有的设备已能将全世界的钢产量
全部实现连铸,
设备制造业的主要活动不再是生产新铸机
,
而是改造现有
设备、
提高
连铸机的利用率。
60
年代后期在世界范围内
,
由于连铸生产的的发展和炉外精炼工艺的开发
,
因而<
/p>
延长了钢水在钢包内的停留时间
,
使得原
有的塞棒式浇注工具无法满足连铸和炉外精
炼的要求。同时浇注工艺也要求提供准确、迅
速、安全、可靠的浇注工具
,
因而促进
了滑动水口浇注工艺的研究开发。滑动水口浇注工艺
,
作为一项
新技术
,
是在
19
世纪
末期
,
首先在美国
,
根据磨面的两个磨盘移动原理开发成功
,
并取得了专利。但由于当
时
,
很难提供所需配套的高级耐火材料
,
因而使这项新技术
未能及时推广使用。直到
20
世纪
60
年代
,
随着耐火材料制造工艺的发展<
/p>
,
为滑动水口提供了较理想的材料
,
p>
同
时连铸工艺又迫切需要
,
这才促成了滑动水口浇注工艺的全面发展。
年代初
,<
/p>
美国首先
第
2
页
-
-
-
-
-
-
-
-
-
上一篇:中国大包原料奶粉行业研究报告
下一篇:隧道斜井转正洞施工方案-(大包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