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英语 >

亚洲(澳门)国际公开大学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1-01-30 07:38
tags:

-

2021年1月30日发(作者:在现翻译)


毕业论文设计









业:


经济学









目:


广东省陆河县农业经济发展状况 调查与分析






学生姓名:


彭梁科






年月日 :


2006



3



28









摘要



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基地规模 生产的不断发展,农业内部一些深层次的矛盾


和问题也不断暴露出来



主要反映在:


一是由于传统农 业观念的束缚,


山区农民缺


乏现代农业和商品经济意识,思想落 后,观念陈旧,跟不上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


失去竞争力。二是传统落后、懒汉式管理、 单家独户粗放经营模式与发展现代农业


集约化经营矛盾日益突出,推广农业良种和科技难 度相当大。三是农业投入不足,


基础设施差,耕作条件落后,机械化程度低,成本高,效 益差,农民没有积极性。


四是土地流转困难,规模难形成,基地化生产发展不起来。五是 农产品的产后加工


企业少,对产品加工消化能力滞后,流通渠道不畅,专业组织协会未形 成,组织化


程度低,生产、加工、销售相互脱节现象日益突出,卖难问题无法解决。六是 产前、


产中、产后服务滞后,服务内容大多停留在种子、肥料、农药等农资的供应上,在


信息提供、


结构调整引导、


技术指导、


示范带动、


流通领域开拓


< p>
较深层次的服务方


面却不到位。


这些问题的存在,


导致我们山区农业与发达地区相比,


差距越来越大,

< p>
需要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多,因此,我们要面对现实、结合实际、创新机制,走出一

< br>条“讲技术求质量,建基地创品牌,上规模要效益



”的农业发展新路子。






Abstract


With the adjustment of agricultural structur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base


manufacturing, the internal contradictions and problems will be revealed constantly.


And they are reflected by the aspects below: firstly, owing to the bound of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views, the farmers who live in mountain areas are lack of the


concepts of modern agriculture and commerce. Their old and behindhand thinking


made they are unable to catch up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e so


that they lost the competitive ability; secondly, the individual management mode


caused a huge difficulty in put forward the good sorts of farming and technology;


Thirdly, little investment on agriculture, worse basic equipments, behindhand


cultivation, low level of mechanic, high cost and low benefit made farmers worked


without enthusiasm; Fourthly, it



s quite difficult to develop base manufacturing;


Fifthly, there



re lack of enterprises which are in charge of possessing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s. The specialize associations are not existed; Sixthly, the


services for producing fell behind, the service which are always limited in offering


seeds, fertilizer and pesticide. While the service for offering information and


technology guiding is still need to be improved. Since these problems, the gab


between mountain area and the developed area has become lager and larger. We


need to solve more and more problems. Therefore, we have to face to the reality and


create a brand new road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中文摘要


…………………………………………………………………… ……


2



英文摘要

…………………………………………………………………………


3

< br>


序言


………………………………………………………… ……………………


5



第一章绪论


………………………………………………………………………


6 < /p>


1.1


陆河县农业现状


…………………… …………………………………………


6


1.2


农业面临的问题


………………………………………………………………


13


第二章国内外农业经济的发展状况与调查


………………………………………


14


2.1


世界发达国家农业发展的特点


………………………………………………


14


2.2


广东经济总量排名及不平衡


…………………………………………………


17

< br>2.3


促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


…………………


.


…………………………………


17


第三章陆河县农业经济的发展结论及建议


…………………………………… …


19


3.1


农业发展方向与对策< /p>


……………………………………………………………


.19


致谢


………………………………………………………………………… …………


.26


参考文献


…………… …………………………………………………………………


27





序言







20


世纪


90


年代 以来,随着农村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这种以市场为导向,以


龙头企业为中心,以搞活农 业经济为目标,把种、养、加联结起来,把产、供、销


串联起来的组织系统和经营机制, 对解放农村生产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起


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因而引起人们的广 泛关注。但是,当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


在我国农业发展迈进国际化的新阶段,经济全球 化的浪潮对我国经济和政治生活的


影响日益深远,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础、环境和条 件与以往有了根本不同,农


业经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农业 要在世界发展中有一



席之地,就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紧跟世界潮流。



我是一名出生于农村的学生,


也是广东省


16


个贫困县之一陆河县,


在十几年的


学习和工作实践中,我一直都在思考着泱泱农业大国“民富国强”的问题。



本文以贫困县农业经济研究为出发点,通过一定的数据,力图找出陆河县农业

经济发展的不足,通过对陆河县农业的考察,并借鉴国内外农业经济、农业产业化


的 经验,对陆河农业经济进行系统的分析,希望这种分析能有助于陆河县农业经济


的发展。



由于撰写时间较短及本人水平有限,本文中难免有遗漏和不周 之处,敬请老师


和同学们批评指正。




第一章



绪论



1.1


陆河县农业的现状


< p>
陆河于


1988



3



29


日建县,


位 于粤东地区,


汕尾市北部山区,


东经


1 15024




115049



,北纬


2306


,—


28


,之间,东邻揭西县,西连海丰、惠东县,南接陆丰


市,北靠兴梅山区,下辖八个镇和一个国营林场,


127


个村(居)委会,


789


个自然

村,


总户数


65840


户,


总人口


302204


人,

其中农业户数


43352


户,


农业 人口


212979


人。县域总面积


10 05


平方公里(约


150


万亩)


,其中山地面积


118.6


万亩,占总面



78.6%


,宜果面积

< br>53


万亩。耕地资源总量为


167998


亩,常用耕地


108791


亩(其

中水田


93347


亩,水浇地


15 444


亩)


,临时性耕地


59207< /p>


亩,农村人平耕地


0.51


亩,


农村人均纯收入


3539


元。属“八山一水一分 田”的山区县,又是全省


16


个扶贫开


发重点县之一。





1.11


、农村人口与分布状况



全县农业人口是


212979


人,占全县总 人口


70.5%


,分布不均匀,居住分散,高

< br>寒山区面积大人口较少,如南万镇面积


110


平方公里, 人口只有


11480


人,每平方


公里人 口密度是


104.4


人,全县人口最多的村是水唇镇护径村,有 人口


5207


人,人


口最少的村是南万 镇桂培村,只有


210


人。





1.12


、农村土地与质量状况



全县山地面积


118.6


万亩,占全县面积


78.6%


,农业常用耕地面积


108 791


亩,


占全县土地总面积


7.3%


,农村人平耕地


0.51


亩,人平耕地 最少只有


0.25


亩,山坑


田居多,< /p>


田块小,


零星分散,


不平坦,

< p>
低产田占比例大,


分布广,


按年稻谷产量


600



800


公斤为 中产田,


600


公斤以下为低产田,


8 00


公斤以上为高产田的划分标准


,


统 计结果是


:


中低产耕地面积为


7258 1


亩,占


62.8%


,其中中低产水田 为


5.59


万亩,


占水田面积


58.8%


,长期无改良利用,耕作层浅薄


,< /p>


有机质缺乏,质量下降。土地承


包合同和证书少数地方无法发到户 ,承包土地重新调整不容易,存在有人无田耕和


有田无人耕的现象,耕地承包和流转困难 ,丢荒严重。





1.13


、农民收入与负担情况



农村家庭农业收入占比例少,大多数农民种粮只是解决口粮问题,外销不多,


农业商品性收入低,有些农民除了解决吃粮问题以外,根本没有外销收入,日常开


支靠外出打工收入来解决。据统计,全县劳务输出人数达


5.3


万人,每年劳务输出


收入达


3.2


亿 元以上,


人均劳务输出年收入


6000


多元。


如螺溪正大一户农户


5


口人,< /p>


只种


2


亩水田二造收稻谷


1800


公斤,仅可解决口粮,没有养猪、牛,也没有种果,

< br>没有一点商品性收入,只靠一个儿子外出打工收入(


8000


15000



/


年)


,用于家


庭日常开支(年家庭支出


12000


元)


。现在免交公粮和学杂费,农民负担基 本为零。





1.14


、农业产量和产值情况



据调查统计,全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


287732

< br>万亩,其中粮食类作物种植面积


206621


万亩,单产


310


公斤,总产


63965


吨,水稻


123396


亩,单产


331


公斤,总



40812


吨,薯类面积


70012


亩,单产


296


公斤,总产


20735


吨。经济类作物面积


81111


亩,花生

< p>
16050


亩,单产


203


公斤,总产


3259


吨;蔬菜


427 94


亩,单产


1288


公斤,总产


55107


吨,粮经比例为


7.2



2.8


。水果类种植面积

22.3


万亩,总产


2.6


万吨, 水果产值


6950


万元,占农业产值


8 .8%


,其中青梅是我县最大宗水果,面积


90625


亩,青梅产量


7269


吨。茶叶类种植面积


1.1


万亩,总产


487.4


吨,产值


975


万元,其中白叶单丛茶面积万亩,占 茶叶面积




%


。全县农业总产值


84935.5


万元,

占工农业产值


38.3%



其中种 植业产值


54172.4


万元,


占农业 产值


63.8%



林业产值

< p>
1719.1


万元,占农业产值


2.0%



,畜牧业产值


21774

万元,占农业产值


25.6%


;渔


业产值


6257


万元,占农业产值


7. 4%


;服务业收入


1012.9


万元占 农业产值


1.2%






1.15


、农田水利和基础设施情况



从调查情况来看,群众反映最多的问题是水利问题,目前全县各地农田水利落

< p>
后老化,年久失修,陂头水圳损坏严重,没有及时修复,是造成农田丢荒的一个重

< br>要原因。因为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无水灌溉就无法耕种。同时大多数田段没有机耕


路道,排灌沟错综复杂,造成作物用水灌不上,积水排不出,防洪排涝能力弱,距


高产稳 产农田标准差距大。据统计,全县农田有效灌溉面积是


79946


亩,占水田面



85.6%


,旱涝保 收面积


24647


亩,占水田


26.4 %


。近年来进行的新田参城洋、河


口镇土枝洋、螺溪正大洋、河 田圳口洋等“大禹杯”示范点,通过统一规划,高标


准建设,修筑三面光硬底化排灌渠道


,


达到“旱能灌、涝能排、渠相连、路相通、田


成方、地力高”的高产稳产农田标准,在大旱之年确保了增产增收,成效显著。





1.16


、农业种养规模和基地建设情况



近几年来各地注重抓典型引路 、示范带动,粮食、水果、茶叶、畜禽养殖等种


养大户不断增多,


据调查统计,


全县粮食类


10


亩以上 的大户


189


户,


规模经营面积


2913.8


亩,最大种粮户是河口镇田墩村村民朱娘溪


,


种粮面积


48


亩,产量< /p>


28.8


吨。


经济类作物


5


亩以上种植大户有


130


户 ,


规模经营面积


1632


亩,


最大种茶户是新田


吉溪村村民张新建,种茶面积


600


亩,年产


2


吨茶叶。最大种蔗户 是河口田墩竹坑


村村民朱呈赞,


种蔗面积


14


亩。


最大种菜户是河田镇河北村村民彭文国,

< p>
种菜面积


30


亩,年产蔬菜


30


吨。全县水果类种植面积


50


亩 以上的专业大户有


489


户,规模


经营 面积达


31382


亩,占全县水果面积



14.1%


,最大种果户是新田参城村村民叶伟


建,种果面积


575


亩,其中青梅面积


500


亩,产量


4.5


吨,柑 桔面积


75


亩,产量


61


吨。禽畜存栏


500


只以上的养殖大户达

< p>
199


户,这些种养专业大户的形成和发展,


不仅 有利于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主导产业的形成,而且在较大程度上转变了农民


的传统耕作 观念,有利于现代农业意识在农村的传播,成为推动农业向基地化、规


模化、商品化方向 转变的一股力量。经过多年发展,农业生产经营已由零星分散向


适度规模、基地化生产方 向转变,一批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基地逐步形成,如新田


生宝种养基地、


新田田心芦荟基地、


上护护东香蕉基地、


上护鸡坑火龙 果种植基地、


河田下坝洋无公害蔬菜基地等,这些生产基地的建立,使过去小规模的分散 传统农


业耕作方式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这些专业、规模、集约型的基地生产方式。




1.17


、区域化与特色农业状况







据调查情况显示,各地初具规模的区域布局基本形成,如南万高寒山区以种植


白叶单丛茶为主导产业,


全镇茶叶面积


6000


多亩;


螺溪发挥毛竹资源优势,


形成了


万亩毛竹生产基地;水唇、东坑则重点以发展青榄青梅种植为主,成为青梅、青榄


主产区;河田发挥附城优势,创办肉鸡、肉猪饲养和蔬菜种植基地;上护利用温泉

资源丰富和磷质土壤条件重点发展鱼类养殖和建设香蕉、优质米基地;河口、新田


等 丘陵宽阔地带大规模种植优质荔枝、龙果、油甘、柑桔等水果,成为亚热带水果


种植带。 区域化的形成突出了各具特色的农业生产布局,山区水果、茶叶、竹木制


品、竹笋、蔬菜 等几大类的特色品牌逐步增多,


“生宝牌荔枝”



“伟能牌奇味梅”



“东坑柿饼”

< br>、


“南万茶叶”



“南万芋丝”



“陆河甜竹笋”


< br>“陆河咸菜”等系列产品


享誉海内外。我县


2004


年被授予“中国青梅之乡”称号。





1.18


、农业投入与效益情况



全县投入农业基础设施和基地建设方面资金严重不足,如农田水利和基础设施


基础薄弱,抗御自然灾害能力相当弱,个别村反映近年来用于水利维修投入资金很


缺乏,一年不到


1000


元,而山区圳道长、陂头多,山体滑 坡现象不断发生,造成灌


渠损坏严重。示范基地建设由于资金不足,效果差,促进和带动 功能不强。农业生


产效益非常低下,是一个弱质产业,投入成本高,产值利润低,种粮无 利可图,发


展农业困难重重。据调查,种植一亩水稻成本要


51 6


元,其中机耕费


70


元;种子


20


元;肥料


99


元 ;农药


27


元;用工


10


个计款


300


元。亩产量


9 00


斤稻谷,折款


每百斤


70



,


亩产值


630


元,利润只有


114


元,还抵不上外出打< /p>


3


天工的收入。农


民说:


“种一亩田还不如外出打


3


天工合算”






1.19


、良种推广和新技术应用情况



良种推广带给农业增产效果是显著的,增收也是明显的。如杂优水稻比常规稻

< p>
亩增稻谷


50


公斤以上,


增加产值


80


元。


荔枝优质品种卖价比 普通品种每斤高


1



2


元,亩产值可增加


1000


元以上。但目前全县杂优推 广面积只占


40%


,普通水果品


种占大 多数



,品种改良


< br>利用难度大,优质稻、优质菜良种推广还很落后,良种普


及率不高,只停留在粮食 类如水稻方面,其他经济作物和水果类良种推广工作还很


不到位。


优新稀特品种引进推广力度还不够,


近年来虽有部分



珍优稀特品种在我县


落户,如芦荟、甜竹笋、西番莲、火龙果、米邦塔 食用仙人掌等,但数量有限,推


广还很难,群众接受新品种的意识不高。农业种养栽培技 术还很落后,仍然采用老


一套,粗放式经营,良种没有与良法相配套,如抛秧技术、旱育 稀植技术、测土配


方施肥技术、病虫草鼠综合防治技术等没有在我县大面积推广。调查显 示很多农民


对三化螟虫不认识,不知如何防治,虫害和病害分不清,种养业农民不自觉去 学习




探讨



技术,对技术需求不迫切,技术培训不热心参加。农村家庭老人、妇女、


儿童在家多,主要劳力外出打工,农忙季节才回家帮忙,因此,存在耕田不用牛、


不犁冬



、不喷药除虫、不



沤田、不积肥下田、不轮作、不深耕、不松土等懒汉式


做法。





1.10


、农业产后加工和服务体制问题



调查显示,全县农产品加工型企业



2 0


家(其中个体


11


家,私营企业


6


家,农


民集体企业


3


家)



100

万元资产以下


14


家,


1000< /p>


万元资产以上


2


家,

100



500



元资产


2


家,


500



1000


万元资产


2


家,属粗加工初级加工企业


15


家,深 加工企业


5


家,除南万茶叶加工厂、伟能食品青梅加工厂较为大 型以外,其他农产品加工企


业规模较小,技术和设备落后,产品包装,加工档次低,如东 坑柿饼、南万芋丝、


陆河咸菜、竹笋等产品加工包装水平很低。据统计全县省级农业龙头 企业没有,省


级扶贫龙头企业只有伟能食品有限公司


1


家,市级龙头企业有生宝种养有限公司、


广田茶业集团有限公司


2


家。加工型龙头企业数量少、产值低、深加工能力不高,


导致农产品产后销路困难,卖难问题突出,市场价格低落,种养效益差,农民积极

性不高,


市场信息不灵。


全县八个镇有

8


个农业技术推广站和


10


个农资 经营服务门


市,以产中服务为主,产后服务不到位。专业协会组织只有一个青梅协会,生 产组


织化程度低,龙头企业幅射



带动 能力弱,没有结成“公司


+


基地


+


农户”利益共同


体。


流通服务机构组织不起 来,


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大市场衔接不上,


产地交易



市场


缺乏,目前我县完善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和产地 交易场所还是空白,以销促产格局难


形成。



1.2


农业面临的问题




调查发现,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基地规模生产的不断发展, 农业内部一些深


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也不断暴露出来


< p>
。主要反映在:一是由于传统农业观念的束缚,


山区农民缺乏现代农业和商 品经济意识,思想落后,观念陈旧,跟不上现代农业的


发展要求,失去竞争力。二是传统 落后、懒汉式管理、单家独户粗放经营模式与发


展现代农业集约化经营矛盾日益突出,推 广农业良种和科技难度相当大。三是农业


投入



不足,基础设施差,耕作条件落后,机械化程度低,成本高,效益差,农民没


有 积极性。四是土地流转困难,规模难形成,基地化生产发展不起来。五是农产品


的产后加 工企业少,对产品加工消化能力滞后,流通渠道不畅,专业组织协会未形


成,组织化程度 低,生产、加工、销售相互脱节现象日益突出,卖难问题无法解决。


六是产前、产中、产 后服务滞后,服务内容大多停留在种子、肥料、农药等农资的


供应上,在信息提供、结构 调整引导、技术指导、示范带动、流通领域开拓



较深层


次的服务方面却不到位。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我们山区农业与发达地区相比,差


距越来越大,需要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多,因此,我们要面对现实、结合实际、创新

机制、开拓思路、在巩固和发展现有优势的基础上,重点在转变观念、优化品种、


突 出特色、调整结构、强化服务、增加投入、发展加工、创建品牌上下功夫,走出


一条“讲 技术求质量,建基地创品牌,上规模要效益



”的农业发展新路子。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1-30 07:38,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590173.html

亚洲(澳门)国际公开大学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