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英语 >

17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1-01-30 07:30
tags:

-

2021年1月30日发(作者:崩解时限)


17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

< br>认识


5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抹、磨”,会写

< p>
13


个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望天门山》。



3.


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



【重点难点】



重点:



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出 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



难点:



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体会诗歌所表达


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


多媒体课件



2.


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三个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浩瀚长江从古汹涌奔 流至今,


潋滟西湖仍然静静地守候杭州,


庭山水还是那般秀美非凡。山水永恒,情感绵延。你听,遥远的古代


又响起了诗人们 那荡气回肠的吟唱……



板书课题,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我们今天来学习《古诗三首》。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新词。



1.


自由读古诗,标出生字,读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



2.


检查生字情况。




1


)出示生字词,学生认读。



生字:




























(生带读



自由举手读



开火车读)




2


)教师相机指导正音。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注意读音:读准翘舌音“楚”“至”



,前鼻音“断”“帆”。


“磨”是个多音字,在诗中读“


m


ó”,还有一个读音是“


m


ò”。



识字方法:


换一换:


“继”


换掉


“纟”


< br>加上


“斤”



就是


“断”



“定”换掉“宀”,加上“林”,就是“楚 ”;“狐”把“犭”换成


“子”,就是“孤”。



形近字辨析:盘—盆



未—末



遥—摇



银—根



熟字加偏旁:


“欠


+


饣”



“饮”



“刀


+


衤”



“初”


< p>
“竟


+


钅”是“镜”。




加一加:巾


+



=




减一减:“到—刂


=


至”



形声字结构规律识记“镜”: “钅”表意,“竟”表


音。



3.


指导书写生字。(重点指导断、楚、孤、遥)


“断”是左右结构的字,写的时候是左边注意先写里面的“米”,


再写竖折。右边是 个“斤”。



“楚”是上下结构的字,书写时要注意“林”的 两捺都变成了点。


下面是横勾,不是秃宝盖。



“孤”是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右边是个“瓜”,不是“爪”。



“帆”是左右结构的字,第五笔是横折弯钩。



“初”是左右结构的字,注意左边是衣字旁,有两点。





“未”有两横,第二横长。



“遥” 是半包围结构的字,先写里面的,后写“辶”,“辶”是三


笔写成,第二笔是横折折撇。





“银”是左右结构的字,第五笔是竖提,右边不要多写点。



4.


学生练习写字。



三、学习《望天门山》。



1.


学生分小组读学习,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意。



学生自主学习、组内交流。



全班汇报。师相机指导。



师简介李白 :李白(


701-762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字


太白,号青莲居士,他一生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


蔑视权贵的诗歌,现存近万首诗,他的诗以磅礴雄伟的气势、炽烈奔


放的情感、丰富奇丽 的想象、大胆惊人的夸张、清新自然的语言,创


造出了瑰丽多彩的艺术形象,达到了“笔 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


艺术效果,被称为“诗仙”。



出示:



①天门山:

< br>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


在江北的叫西梁


山, 在江南的叫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


设的门户,天门由此得名 。





②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





③楚江:即长江。因为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④开:劈开,断开。





⑤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一作“直北”。回: 回


漩,回转。指这一段江水由于地势险峻方向有所改变,并更加汹涌。

< br>




⑥两岸青山:分别指东梁山和西梁山。





⑦出:突出,出现。





⑧日边:天边。





⑨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 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


自日边。


2.


理解关键词句,想象美景,体会感情。



学生讨论:诗中哪些词句用得好?




1


)课件出示一、二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p>



学生朗读思考:从这两句中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天门山怎么< /p>


样?长江水怎么样?哪些字用得好?



引 导想象:


楚江即长江,


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


所以叫楚江。


流经古代楚国的这一段叫楚江,终点在天门山,天门山以东是吴 国,


流经吴国的长江段,叫吴江。天门山高、俊秀、险,诗人写到天门山


犹如被江水冲击而隔断似的。





学生观看水流撞击到山石上,


激起回 旋,


形成汹涌的波涛的图片。


“碧水东流——至此回”,师一边 读一边用动作演示。




指名自


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这种情景。





从这两句我们可以体会出江水怎么样?(水势湍急、激荡回旋)



学生自由举手回答,


师重点引导体会


“ 中断”


“开”


“流”


“回”

< p>


让学生想象天门山的山势奇险,长江水的汹涌澎湃。



2


)课件出示三、四句:两岸 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学习。



师重点引导 理解“出”


“来”,学生想象天门山东西两山的隔江


对峙。



引导学生作图感受诗人的观察角度,想象诗人的愉悦心情。



3.


指导感情朗读,背诵、默写。





师:同学们,诗歌感动人心的艺术 魅力不仅在于写景如画,更在


于借景抒情,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 么样的感情呢?


(热爱祖国大好河


山)





请同学们带着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满腔的爱一起朗诵。



生熟读背诵。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释题导入。



1.


师板书诗题,生读题质疑。



2.


师释题,介绍作者及相关资料。



师:“初晴后雨”即先晴后雨。“饮湖上”就是“湖上饮”。连


起来就是诗人在湖上饮酒,看到了西湖晴天和雨天的不同美景。



二、学习古诗,想象美景。



1.


指名读古诗。



指导正音,读好多音字“抹”



听范读,划分节奏。学生练习节奏朗读。



出示: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


/


潋滟


/


晴方好,山色


/

空蒙


/


雨亦奇。





欲把


/< /p>


西湖


/


比西子,淡妆

/


浓抹


/


总相宜。



2.


生自学古诗,理解诗意。



师简介苏轼:苏轼(


1037



1101


),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


居士,眉州 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 ”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


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开豪放一派,


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

< p>


《东坡七集》


《东坡易传》

《东


坡书传》《东坡乐府》等。





苏轼特别喜欢西湖,


他第一次来到杭州就觉得这里特别熟悉,



乎成为了 他的第二故乡,


他在杭州两次做官,


像爱自己的家一样治理


杭州,西湖在当时也会遇到污染的问题,他在西湖兴修水利,建起了


“苏堤”和“三潭映月”两道独特的景观。



小组为单位,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讨论诗意,交流总结。



汇报成果。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1-30 07:30,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590128.html

17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望天门山》教学设计的相关文章

17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望天门山》教学设计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