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英语 >

心力衰竭合并房颤的治疗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1-01-30 02:43
tags:

-

2021年1月30日发(作者:根治)




【关键词】



心力衰竭


;


心房颤动


;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


房室结消融< /p>



【摘要】



心 力衰竭患者中有很大一部分合并心房颤动


,


这类患者也可存在不 同程度的机械


不同步运动


,


心脏再同步 化治疗


(CRT)



可以改善他们的 心功能、


运动耐量及生活质量。


但这些患者容易产生双室起搏不 完全


,


使


CRT


有效性明显降低。有试验证明房室结消融能提高这类患者


CRT



的成功率。该文将对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的流行病学特征、 病理机制、


CRT


及房室结消


融在


CRT


中的必要性进行叙述。



心力衰竭


(


心衰


)


和心房 颤动


(


房颤


)



是两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


两者间相互作用复杂


,


常合并存在


,


且一种疾病可以增加另一种疾


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它们已经成为当前社会最主要的公共健康问题。



1



心衰合并房颤的流行病学特征



心衰合并房颤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现象。


许多基础研究或流行病学调查 表明两者互相影响。



颤的发生率与患者的心功能分级有着密切 的联系


,


近年的研究表明


,NYHA



Ⅰ级的人群中有


5


%


是房颤患者


,NYHA


Ⅱ~



Ⅲ级人群中

,


比例


10


%



25


% ,



NYHA


Ⅳ级

人群中


,


比例高达


50 %[1 , 2 ]


。而有


10 %



30



%


的房颤患者伴有心衰


,


这部分人群通 常预后不良


,


死亡率明显上升


[3


,4


]


。有研究显示伴有


房颤的心衰死亡率几乎是一般心衰患者的


2


倍。



我国


2001


年心血管健康多中心合 作研究显示


:


成年人心衰患病率为


0.


9


%


,


男性为


0.


7


%


,


女性为


1. 0 % ,


心衰中房颤发生率高达


15 %



27



%


。按此计算


,


我国目前


35



74


岁成年人中约有


400


万例心衰患者


,


其中


80


万例患者合并


房颤


[ 5 ]



www..


2



心衰与房颤两者共存的病理机制及影响



慢性心衰与持续性房颤经常同时存在


,


相互影响促进


,


它们的共存机制是


:


房颤引起的快速心


室反应可以通过心肌缺血、


钙通道调节异常或 者细胞外基质的重塑导致心肌进一步重构、




,


进而心功能异常。另外


,


心 房收缩功能的丧失和心室节律的不规则导致心输出量下降使患


者更易于发生心衰。在动物 实验中


,


诱发心衰的动物发生房颤后心率明显增快


,


同时心输出量


及左室射血分数

(LVEF)



进一步下降


[6


]


。反之


,


心衰患者因为心肌细胞凋亡、心房扩大、纤维化、传导减慢和不应


期的离散等因素的共同 参与决定了心衰是房颤的高危因素。



3



心衰合并房颤患者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心衰的治疗模式已从传统的生物力学转变成神经体液抑制


,


从 而改善心衰患者的生存和预后


,


但许多终末期心衰患者即使得到 最佳药物治疗的情况下


,


生存质量仍然堪忧。心脏再同步化


治疗


(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 herapy ,CRT)


提高了这些人的生活质量


,CRT



改善心脏机械不同步


,


提高心脏做功效率


,


从而改善心功能。既往的一系列 大型临床研究


,



心肌病多部位起搏 治疗试验


(multisite stimulation in



cardiomyopat


hy


,


MUSTIC)






InSync










(multi2center


insync


randomied



clinical evaluation ,MIRACLE)


慢性心衰起搏和除颤器治疗对比研究


(comparis on of medical


therapy ,



pacing and defibrillation in chronic heart failure , COMPANION)


、心衰的


CRT



试验


(cardic resnychronisation in heart failure ,CAREHF)


等证实了


CRT


不但能改善患者的心


功能


,



提高其生活质量


,


还能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近年来有多项临床试验证实


CRT


对心衰合并房颤患者同样安全有效。早期


Molhoek



[ 7 ]


入选了


30



N YHA


Ⅲ~



Ⅳ级、


LVEF < 35



%



QRS >120 ms


的房颤患者和


30


例基本条件类似的 窦律患者


,


同样植入


CRT 1


年后


,


两组


患者的


LVEF


、生活质量、


6 min



步行距离等都有了显著改善。发表于


2008


年的一项多中心研究


SPARE ,


随 机入选了


470



< br>CRT


的患者


,


其中


126



例伴有持续性房颤

< br>,


该研究发现房颤患者植入


CRT 12


个月后的生活质量、


6 min


步行 试验及


左室重构逆转指标均有明显改善


,


且与窦律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8 ]



。同样发表于


2008


年的一项有关房颤患者


CRT


治疗的前瞻性组群研究的


Meta


分 析表明


,


房颤患者可以从


CRT


治疗中得到与窦性心律患者相似的益处


[9 ]



。两者的


1


年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


,NYHA


分 级得到同样的改善


;


但窦律患者要比房颤患者

< br>在


6 min



步行试验和明 尼苏达评分方面有更为显著的改善


,


房颤患者的


LVEF


升高较窦律患者更为显


著。这些研究都肯定了


CRT


在心衰合并房颤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 br>www..


基于目前临床研究结果


,2007 ESC


指南规定


:


对于


NYHA


Ⅲ~



Ⅳ级


,LVEF



0 . 35


< br>,


左室扩大


,


伴有持续性房颤或 永久性房颤


,


同时存在房室结消融指征者为

CRT


治疗的Ⅱ


a



适应证


(


证据级别


C< /p>



) ,


而对患者的


QRS


波时限不再进行限制


[ 10



]



2008



ACC/


AHA/


HRS


在其心脏节律异常器械治疗指南对


CRT

的适应证中指出


:



于符合Ⅰ类适 应证


,


但合并房颤者仍列为Ⅱ


a



类指征


,


但 其证据级别已由


C


升级为


B


,



:


最佳药物治疗基础上


N


YHA


心功能Ⅲ级或Ⅳ


级的心衰患者


,

< p>
符合


LVEF



0. 35 ,QRS


波时限≥


120



ms


,


但系房颤节律者可考虑植入有


(



)


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


(


ICD)


功能的


CRT[


11


]



2009


年美国


ACC/ A HA



指南也再次将心衰合并房颤患者的


CRT


治疗列为Ⅱ


a


类适应证


(


证据级别


B



)




4



心衰合并房颤患者起搏器的选择



早年 的一项包括一千多例房颤患者的荟萃分析结果显示


,


房室结消融



+


传统单腔右心室心


尖部起搏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状况


,


而近年的多项研究 表明


,CRT



即双心室起搏对房颤 合并心功能不全的患者也有帮助


,


故有学者开始研究比较心衰合 并房颤


患者在接受单腔右心室心尖部起搏或双心室起搏后心功能、运动耐量等指标上的差 异


,


以此


选择更适合这类患者的起搏方 式


[



12


]



PA


VE


研究入选了因房颤行房室结消融、


NYHA


Ⅰ~



Ⅲ级的


305


例患者


,


随机分为


传统右室心尖部起搏及双心室起搏组


,


随访时间为


6


个月


[ 13



]


。对所有患者进行分析


,


发现两种起搏均能提高患者


6


min


步行距离及


LVEF


,


而双心室起


搏与右室心尖部起搏相比


,


提高率更大。但亚组分析显示


,


对于


LVEF



> 0. 45



NYHA


Ⅰ级亚组


,


双心室起搏并无优势


,


而对于


LVEF < 0. 45



N YHA


Ⅱ~




Ⅲ级 患者


,


双心室起搏优于右室心尖部起搏。房颤时心脏失去了房室 顺序


,


心房对心室的泵血


辅助作用丧失


,


因此双心室同步运动对这类房颤合并心衰的患者更为重要


,CRT



正是通过人为恢复心脏机械运 动同步性来改善患者的心室功能


,


但传统的右心室单腔起搏只< /p>


能控制心室率


,


这种人为的心室运动不同 步反而可能会影响患者远期的心功能


,


因此

CRT



较传统的单腔右心室心尖起搏更适合房颤合并心衰的患者。



5



房室结消融在

< br>CRT


中的必要性



CRT



治疗效果的好坏取决于能否获得最大程度上的双心室起搏


,


尽可能恢复心脏生理起搏。但是


房颤患者 已经失去了房室同步性


,


不可能建立房室协同起搏。房颤患者本 身存在间断或持续






不稳定的快速心室率


,


即使设定了起搏心率


,


其固有心室率及起搏心率的互 相影响融合也可能


使


CRT



治疗失败。


Kamath



[14


]


的研究显示


,CRT


对合并房颤的心衰患者应答率不足


50


%,


低于


窦律的心衰患者。



对于房颤造成不稳定的快速心室率如何控制


,


房室结消融提供了一个好的选择


,


它能使一个异


位的稳定心律代替房颤律


,



CRT


治疗提供便捷。


Gasparini



[ 15



]


有关


CRT

的研究


,


入选了


673


例患者


,


包括


162


例房颤患者


,


其中的

< br>114


例房颤患者因为双


室起搏率小于


85



%


进行了房室结消融术


,


其他房颤患者则药物控制室率。结果显示


,


在房颤组中只有那些房室


结消融的患者获益


, LVEF


和运动耐量都有显著改善。而


Ferreira



[



16


]


的一项研究涉及了


131


例安装


CRT


的患者


,


包括


53


例房颤患者


,


类似的分成窦律组、


房颤经房室结消融组 以及房颤药物控制组


,



CRT



双室起搏率相似的情况下


,


随访


12


个月


,3


组患者都能有效地改善症状


,


但前两组 的


CRT



答率显著高于第


3



,


全因死亡率及再住院率显著低于第


3



组。为进一步评估房室结消融对心衰合并房颤患者


CRT


治疗后对其长期生存率的影响


,


Gasparini



[ 17 ]


进行了另一项研究


,


该研究涉及


1285



例患者


,


包括


243


例房颤患者

< p>
,


房颤组中


125


例采取药物控制心室率


,118


例房 室结消融


,


经过


34


个月跟踪随访结果显示


:CRT


< /p>


能显著降低房颤组和窦律组心衰患者的全因死亡率及心血管死亡率。


但对房颤组的亚组分析


发现


,


与药物 控制心室率组相比


,


房室结消融组能够显著提高


CRT



心衰患者的生存率。由此可见心衰合并房颤患者进行


CRT www..



,


同时辅以房室结消融 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经房室结消融后患者能获得满意的


CRT



答率


,


并能明显降低心衰的死亡率 。



6



结语



目前完成的一些小型临床试验说明


CRT

对心衰合并房颤患者近期心室功能、生活质量的改


善有明显帮助

,


但房室结消融



+ CRT



治疗对这类患者远期死亡率或住院率的影响以及房室结消融在 最大化双室起搏比例方面的


作用仍缺乏有力的循证学依据


,


需要更多更大样本量、设计更精密的前瞻性试验。近年一些


临床试验 正在做这方面的研究


,


例如


2007




12


月 开始的老年有症状的房颤患者起搏和房室结消融对比药物治疗临床试验


(pacing and


A


V node ablation compared to



drug therapy in symptomatic elderly patients with at rial fibrillation clinical



trial


,PACIFIC)


,


此试验入选了约



1500


例有症状的老年房颤患者


,


将其分成



3


组分别接受


房室结消融



+ CRT


、房室结消融



+



传统右心室起搏或药物治疗


,


以此比 较不同治疗方法对患者远期死亡率或住院率的影响。



一项正在 进行的前瞻、随机、双盲、多中心的


AVERTAF


试验入选了


180



例持久性房颤合并心功能不全的患者


,


他们随机接受房 室结消融



+CRT-ICD


或传统药物频


率控制



+ ICD



治疗

< br>,


随访


12


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


LVEF


、生活质量、运动耐量等指标的差异

< br>[18 ]


。期待着


这些研究结果的揭晓


,



CRT


治疗心衰合并房颤患者提供进一步佐证。



参考文献



[ 1 ]



Maisel WH , Stevenson LW. At rial fibrillation in heart failure :



epidemiology , pat hophysiology , and rationale for t herapy[J ] . Am J Cardiol



, 2003 ,91 (6A) : 2D-8D.






[ 2 ]



Steinberg JS. Desperately seeking a randomized clinical t rial of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 for patient s with heart failure and at rial



fibrillation[J ] . J Am Coll Cardiol , 2006 ,48 (4) : 744-746.


[ 3 ]



Calkins H , Brugada J , Packer DL ,et al . HRS/ EHRA/ ECAS expert



Aonsensus Statement on cat heter and surgical ablation of at rial fibrillation :



recommendations for personnel , policy ,procedures and follow2up . A report of t



he Heart Rhyt hm Society ( HRS) Task Force on cat heter and surgical ablation of



at rial fibrillation[J ] . Heart Rhyt hm ,2007 ,4 (6) :816-861.


[ 4 ]



Wang TJ , Larson MG


, Levy D ,et al . Temporal relations of at rial



fibrillation and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and t heir joint influence on



mortality : The Framingham Heart Study [ J ] .Circulation , 2003 ,107 (23) :



2920-2925.


[


5


]



周自强


,


胡大一


,





,



.


中国心房颤动现状的流行病学研究


[J


]


.


中华内科杂



,2004 ,43 (7) :4912494.


[ 6 ]



Bhatia RS , Tu JV ,Lee DS ,et al . Outcome of 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 raction in a population2based study [ J ] .N Engl J Med



,2006 ,355 (3) :260-269.


[ 7 ]



Molhoek SG


, Bax JJ , Bleeker GB ,et al . Comparison of response to



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 herapy in patient s with sinus rhyt hm versus



chronic at rial fibrillation[J ] . Am J Cardiol , 2004 ,94 (12) :150621509.


[ 8 ]



Tolosana JM, Hemandez Madrid A , Brugada J ,et al. Comparison of benefit



s and mortality in 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 in patient 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versus patient s in sinus rhythm (Result s of the Spanish Atrial



Fibrillation and Resynchronization [ SPARE] Study) [J ] . Am J Cardiol , 2008



,102 (4) :444-449.


[ 9 ]



Upadhyay GA ,Choudhry N K,Auricchio A ,et al . 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in patient s wit h at rial fibrillation : a metaanalysis of prospective cohort



studies[J ] . J Am Coll Cardiol ,2008 ,52 (15) :1239-1246.


[ 10 ]



Vardas PE ,Auricchio A ,Blanc JJ ,et al . Guidelines for cardiac pacing



and 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 herapy : The Task Force for Cardiac Pacing and



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 of t 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Developed in collaboration wit h t he European Heart Rhyt hm Association [ J ] .



Eur


Heart J ,2007 ,28 (18) :2256-2295.


[ 11 ]



Epstein AE ,DiMarco J P , Ellenbogen KA ,et al . ACC/ AHA/HRS 2008



Guidelines for Device2Based Therapy of Cardiac Rhyt hm Abnormalities : a report



of t 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Task Force on



Practice Guidelines (Writing Committee to Revise t he ACC/ AHA/NASPE 2002



Guideline Update for Implantation of Cardiac Pacemakers and Antiarrhyt hmia



Devices) developed in collaboration with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oracic



Surgery and Society of Thoracic Surgeons [ J ] . J Am Coll Cardiol ,


2008 ,51 (21) :e1-e6.


[ 12 ]



Wood MA , Brown2Mahoney C , Kay GN ,et al . Clinical outcomes after



ablation and pacing t herapy for at rial fibrillation :a meta-analysis[J ] .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1-30 02:43,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588902.html

心力衰竭合并房颤的治疗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