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象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目录
第一单元第
1
课
《植物角里的科学问题》
·<
/p>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p>
·
·
·
·
·
2
第一单元第<
/p>
2
课
《在实验中探秘》
< br>·
·
·
·
·
·
·
·
·
·
·
·
·
p>
·
·
·
·
·
·
·
·
·
·
·
·
< br>·
·
·
·
·
·
·
·
·
·
·
·
·
p>
·
6
第一单元第
3
课
《研究仍在继续》
·
·
·
·
·
·
·
·
·
·
·
·
·<
/p>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p>
·
10
第二单
元第
1
课
《让生活充满阳光》
·
·
·
·
·
·
·
·
< br>·
·
·
·
·
·
·
·
·
·
·
·
·
p>
·
·
·
·
·
·
·
·
·
·
·
·
< br>·
·
·
12
第二单元第
2
课
《探寻光的路线》
·
·
·
p>
·
·
·
·
·
·
·
·
·
·
·
·
< br>·
·
·
·
·
·
·
·
·
·
·
·
·
p>
·
·
·
·
·
·
·
·
·
·
·
15
第二单元第
3
课
《把光请进来》
·
·
·<
/p>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p>
·
·
·
·
·
·
·
·
·
·
·
·
·
·
19
< br>第二单元第
4
课
《我的
“阳光小屋”
》
·
·<
/p>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p>
·
·
·
·
·
·
·
22
第三单元第
1
课
p>
《奇思妙想—设计篇》
·
·
·
·
·
·
·
·
·
·
·
·
·
·
·<
/p>
·
·
·
·
·
·
·
·
·
·
·
·
·
·
·
·
·
·
27
第三单元第
2
课
《心灵手巧—制作篇
》
·
·
·
·<
/p>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p>
·
·
·
·
30
第三单元第
3
课
《精彩纷呈—展示篇》
·
·
·
·
·
·
·
·
·
·
·
·
·
·
·
·
·
·<
/p>
·
·
·
·
·
·
·
·
·
·
·
·
·
·
·
34
< br>
第四单元第
1
课
《我给健康下
“定义”
》
·
·
·
·
·
p>
·
·
·
·
·
·
·
·
·
·
·
·
< br>·
·
·
·
·
·
·
·
·
·
·
·
·
p>
·
37
第四单元
第
2
课《登上健康快车》
·
·
·
·
·
·
·
·
·
·
·
·
·
·
·
·
·
·<
/p>
·
·
·
·
·
·
·
·
·
·
·
·
·
·
·
·
·
·
·
42
第四单元第
3
课
< br>《健康大本营》
·
·
·
·
·
·
·
·
·
·
·
< br>·
·
·
·
·
·
·
·
·
·
·
·
·
p>
·
·
·
·
·
·
·
·
·
·
·
·
< br>·
·
·
·
46
第五单元第
1
课《案例分析:
对蚯蚓的探究》
·
·
·
·
·
·
·
·
·
·<
/p>
·
·
·
·
·
·
·
·
·
·
·
·
·
·
49
< br>第五单元第
2
课
《难忘的科探究
过程》
·
·
·
·
·
·
·
·<
/p>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p>
53
1
第一
单元第
1
课《植物角里的科学问题》
1
教学目标
(
一
)
科学概
念
观察植物的外形
,
并将观察结果和它们的生活环境建立联系。
(
二
)
探究能力
p>
1.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
2.
培养学生大胆地进行有根据的猜想与假设的能力<
/p>
;
3.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观点
,
理解人和人的思维和想法是各不相同的
,
p>
要尊重这种不同的存在。
(
三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喜欢大胆想象。
2
学情分析
对于刚刚进入六年级的学生来说
,
在自己日常生活中对于植物长
歪的
现象也或多或少的见到过
,
至于长
歪的原因很少有学生进行过深入思
考
,
仅仅是知其然
,
但却并不知其所以然。
最多就是极少数学生曾经问
过他人、或简单查找过相关资料
;<
/p>
亲自动手实验进行植物长歪的过程
种植研究、分析获得长歪的原因
的学生是没有的。同时
,
学生经过前
面
近三年科学学科的学习
,
对于科学探究的过程基本经历过
,
但还没
有梳理、
总
结过。
本单元就是要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完整经历一次科
学探究
的全过程
,
当然本节课只能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的前几<
/p>
个主要步骤。
2
3
重点难点
总结科学探究过程的一般步骤
;
植物长歪原因的猜想
(
既要大胆又要
有一定的依据
),
对猜想结果的分析、筛选。
4
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
教学准备
一盆长歪的花草
;PPT
课件
;
猜想与假设记录卡。
4.1.2
教学活动
活动
1
【导入】一、观察与提问
1
、同学们
,
请看这儿
(
教师手指窗台上长歪的的植物
< br>),
这盆花在老师
办公室的窗台上就是这样放置的。
p>
能发现它和你见过的其它花草有什
么不一样吗
?
(
它长歪了
;
< br>它是倾斜生长的……
)
2
、观
察的很仔细
,
表达的也很到位。它长歪了
,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
探究学习的内容
(
板书课题
):
植物角里的科学问题
3
、你还在哪儿见到过类似的现象
?(
学生简单说一说
。
)
4
、老师也搜集了几张类似的图
片
,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PPT
长歪的植物图片
)
5
、看到这些现象
,
你
有哪些想法或疑问
?
和小组的同学说说吧。
(
小组交流
,
< br>教师巡视并大致了解学生交流内容。
)
活动
2
【活动】二、猜想与假设
3
1<
/p>
、到底是谁
?
有这么大的魅力让花草都为
之倾倒呢
?
请大家把自己认
为可能使花
草长歪的原因进行猜想
,
并把自己的猜想结果记录到“猜
想与假设”记录卡。
(
学生猜想、记录
,
教师巡视
,
p>
了解学生猜想内容。
)
2
、好了
,
孩子们
,
谁先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猜想情况
?
(
让学生充分说
,
教师板书关键字词
,
不说重复的内容。
)
活动
3
【活动】三、分析猜想结果,确定研究主题
1
、真了不起
,
猜出了这么多可能的原因。孩子们
,
猜想的时候
需要大
胆与发散性思维
,
但同时我们也
要对猜想进行严密的分析和论证
,
对
于
明显不符合科学实际的猜想要及时排除
,
这样才能确保具有研究
价
值的猜想得到有效的研究。
有时候
,
要找到正确的答案
,
我们还需要借助他人的研究成果
,
来帮助
我们作出全面的猜想与判断。请大家看一下别人关于植物的研究资
料。
(PPT
文字
,<
/p>
找一个学生读内容。
)
2
、看过资料后
,
你认为我们的猜想结果中
(
手指黑板
),
哪些是最
不符
合实际的
?
理由是什么
?
(
学生充分说
,
p>
教师划掉相应的猜想结果。
)
3
、好
,
剩下来的这几个猜想结果
,
是大家认为最有可能使植物长歪的
原因。那么
,
我们怎样来验证呢
?
4
、我们可以问他人
,
也可以查资
料
,
还可以做实验。问他人在我们的
科
学活动中叫访谈
,
访谈和查资料
,
p>
我们得到的都是二手资料
,
从实验
4
事实中得到的
是一手资料。
如果用实验法
,
我们应该
怎样实验
?
实验前
我们又该准备些什么
?(
请大家课外思考这个问题
,
下节课我们继续研
究。
)
< br>活动
4
【活动】四、小结:
<
/p>
回顾本节的学习活动
:
我们首先看到窗台
上长歪的花草
,
并不由自主
地产生疑问
:
什么原因使它长歪了呢
?
这一步是
:
一、观察与提问
(
板
书
)
。
接着
,
我们针对可能使花草长歪的原因进行了大胆的
:
二、猜想
与假设
(
p>
板书
),
并对猜想结果进行分析、
讨论。
最后
,
我们确定
了研究
主题
,
为一下节课实验方案的设
计
[
三、
计划与组织
< br>] (
板书
)
做好了准
备。
这就是我们进行科学研究活动一般步骤的
前几个环节。
在接下来的学
习中
,
p>
我们将要在探究中继续经历科学探究的其它环节。
好
,
这节课就到这儿
,
下课。
板书设计
:
植物角里的科学问题
一、观察与提问
长歪了、倾斜生长的
?
二、猜想与假设
阳光、一边浇水、往一边施肥……
三、计划与组织
5
第一
单元第
2
课《在实验中探秘》
1
教材分析
学生通过上节课的分析
,
选取了“花草
的倾斜方向同阳光的照射方向
有关”
和
“花草的倾斜方向同长期只在一侧浇水有关”
两个科学问题。
这
节课重点通过学生设计、借鉴、修改完善对比实验的方案
,
按计
划
组装实验装置
,
为进一步的搜集事实
与证据做好准备工作。重点提高
学生的计划与组织能力。
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
进一步的提高计划与组织能力。认识植物的生长学
要阳
光、水。
过程与方法
:
再次体验设计对比实验的方法和过程。提高独立设计能
< br>力。
情感、
态度价值观
:
增强学生实验前的周密设计和组织的意识
,
培养学
生的科学态度。
3
学情分析
学生对上节课选取的问题已经有所准备
,
对对比实验也有所了解
。部
分同学的设计方案的可行性不高
,
需要反复的推敲和完善
;
实验装置
的设
计也是一个难点。
4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
对实验方案的周密设计。
6
教学
难点
:
方案的完善、实验装置的设计。
5
教具准备
一次性水杯若干、锥子、土壤、种子
(
浸泡过
< br>,
测试过发芽率
)
、长势
均匀的小绿豆苗、黄豆苗、
向日葵苗
,
长方形花盆
,
纸箱、大小一样的
盒子、色卡纸、胶带、剪刀、小铲子、水等。
6
教学过程
6.1
第一学时
6.1.1
教学活动
活动
1
【导入】
上节课我们通过自己的猜想、
查阅资料
,
并认真分析各种可能
,
选取了
< br>两个科学问题
:1
、“花草的倾斜方向同阳光的照射方向
有关”和
2
、
“花草的倾斜方向同长期
只在一侧浇水有关”
。
你准备研究哪个问题
呢
?
研究第一个问题的同学坐在左边
,
组成
4
人小组
;
研究第二个问题
的小组坐在右边
,
组成
4
人小组。
活动
2
【活动】计划与组织
p>
集体制定思路
(
上节课如果进行了这个环节
,
这里重点进行回顾
,
明确
思路。
)
实验是验证猜想的有效方法之一。我们怎样进行实验研究呢
?
请同学
们讨论
,
先制定实验
的大致思路。
(
同时出示活动提示
:
1
、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
2
、这个实验涉及的因素有哪些
?
3
、怎样控制这些因素的变化
?
7
4<
/p>
、把实验方案写下来
,
进行推敲和修改。
)
汇报交流
注意指导学生
:
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
相同的条件是什么
?
控制变量
p>
是什么
?
我们猜想的结果可能是什么样的<
/p>
?
观察记录什么现象
?
< br>如
:
阳
光小组实验的目的是通过
控制阳光的照射方向
,
观察凤仙花的生长状
态是否向有阳光的一侧倾斜。
控制变量是阳光的照射方向不同。
花盆
的大小
,
浇水的多少、
位置
,
花的长势大小相同
;
都放置在喷泉的南边
,
那里阳光
充足……
分组制定详细计划
每个小组按照你们实验的思路
,
制定出你们详
细的书面计划。力争做
到
:
你的计划让
别人拿走就能完成你的实验。
教师巡视
,
倾听。不时的提一些建议或疑惑。
相同小组间讨论、借鉴课本方法、修改完善方案。
小组讨论修改自己的方案
,
寻找自己计划的漏洞和
不足
,
尽量是自己
的设计方案周密
p>
,
可行性高。当然
,
你们可以借鉴课本第
5
页的方案。
使
自己小组的方案更完善。
能结合教室里的材料设计方案更好。
教师巡视
,
倾听。不时的提一些建议或疑惑。
< br>
教师注意
:
阳光小组的方向的
盒子之间不能有影响
,
形式可以是多样
的
;
应放在阳光能直射的地方
,
不能放在窗台上
;
洞口的高度、大小对
实验的效果有影响。
水组的实验
,
可以只进行方向研究
,
但是怎么控制
8
水的
“长期一侧”
浇水而另一侧水较少
,
是一个难题
,
应促使学生动手
动脑。
活动
3
【活动】实验
如果你们的计划修改完善后
< br>,
认为可以进行实验了
,
就可以
让老师检
查
,
领取材料进行实验。
p>
你们的实验过程
,
一般情况必须按照计划进行
,
如需要改动
,
应通过小
组的同意后进行改动。
设计好的小组开始进行实验装置的设计和整理。
教师重点指导有
困难
的小组进行计划的设计
;
关注实验
小组执行中出现的明显的错误。
活动
4
【讲授】分析与总结
这个环节主要
是引导学生分析所观察到的实验结果
,
并做出结论。
课文中的“知识链接”是对学生本单元探究学习的知识补充和综述
,
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和讨论。
<
/p>
利用
PPT
演示《植物的向性》
,
总结引导学生得到相应结论。
9
第一单元第
3
课《研究仍在继续》
1
教学目标
能对现象的原因、条件、过程和结果进行大胆的猜想
,
借助资料
完善
自己的猜想。
2
、会从众多的问题中选出科学问题
,
能通过查阅资料丰
富自己的猜
想。
3
< br>、乐于接受他人的观点
,
学会借助他人的研究成果进行学
习。
2
学情分析
乐于接受他人的观点
,
学会借助他人的研究成果进行学习。
p>
3
重点难点
<
/p>
1
、借助他人的资料丰富自己的猜想
,<
/p>
但又不迷信权威。
2
、通过各种方法选出科学问题。
<
/p>
教学难点
:
选出科学问题。
4
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
教学活动
活动
1
【活动】研究扔在继续
一、观察与提问
在每组桌子上放置一
盆倾斜的凤仙花
,
斜向南方。
1
0
师
:
不知道
什么时候
,
窗台边上的凤仙花
,
都悄悄的把头探向了窗外。
它们倾斜着身子
,
好像被窗外的某种力量所吸引。有标记的这里向着
南方。你们能
找到答案吗
?
学生思索
,
可以有少部分的学生回答。
师
< br>:
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现象
?
比如路边的哪棵树、
盆景、
向日
葵
(
教师出示照片
)
。
对于这些现象
,
我们有哪些认识
和疑惑
?
请同学们
交流。
二、猜想与假设
师
p>
:
谁有这么大的魅力
,
让花草为之倾倒
?
请同学对这种现象产生的原
因、条件、过程进行猜想。
学生讨论后交流。教师记录学生的猜想。
师
:
要找到真正的答案
,
我们很有必要要借助他人的研究成果
,
帮助我<
/p>
们作出更全面的猜想。比如科学家的研究、学者的报告
,
书上的资料
等。
三、分析与总结
师
< br>:
这么多猜想
,
究竟真正的答案
是什么呢
?
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法
,<
/p>
分析大家作出的各种猜想
,
对于明显不符
合实际的猜想
,
我们应及时
排除
,
以确保更具有价值的假设能得以研究。
这样
获得的问题
,
才更可
能是一个科学问题
。
(
板书《植物角里的科学问题》
)
师
:
哪个假设最不可能成立呢
?
说说理由。
请同学说出判断的方法和结果。
比如
,
“不可能是风刮斜的。因为这几天没有大风
< br>;
另外
,
窗户晚上还
1
1
关着
,
没有
北风吹过来。
”
我们可以通过报纸查天气预报
< br>,
还可以实地
观察。
记录学生最后留下的科学问题。
第二
单元第
1
课《让生活充满阳光》
1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整体构思意识。
p>
2
、
运用了解的知识
,
把外面的阳光引进采光不足的房子里。
培养学生
动手能力
,
体验科学活动的乐趣。
3
、让学生了解设计方法
,
渗透设计意识
,
培养创新意识。让生活
充满
阳光。
2
学情分析
学生大多能想到安上各种各样的灯
,
既节能又美观让生活充满阳
光
.
3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
培养学生活动整体构思意识。
教学难点
:
培养学生活动整体构思
意识。
4
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
教学活动
活动
1
【导入】新授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导入
:
1
2
p>
上课时
,
打开实验室的门
< br>(
不大
),
让学生进入“暗室”
。
师
:
走进
这个房间瞬间
,
同学们有什么感受
?<
/p>
谈一谈
.
这时
,
学生的感受会有两方面
,
一是阴凉舒
适
,
最多的是昏暗害怕、不
方便。鼓励
学生能从不同的侧面对事情进行评价
,
选定我们今天“想
使这里亮起来”。
二、回顾反思
师
:
我们生活中有过类似的经历吗
?
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存在采光不
足的问题
?
师生交流。
三、计划与组织
<
/p>
师
:
假如你是地下停车场的负责人
,
你是那条街道的负责人
,
< br>当你发现
这里采光不足时
,
你会
怎么做呢
?
学生大多能想到安上各种各样的灯
,
既节能又美观。
(
因为电视
、
生活
中常见这样的场景。
)
没有去实地考察、广集方案的意识。
师
:
这么大的工程
,
我
们怎么能一个人或几个人一商量就去草率的进
行呢
?
想一想我们“郑东新区”是多么的美
,
我们的“水
立方”、“鸟
巢”、还有那世人称赞的“奥运会开幕式”
,
p>
“奥运会的口号”
,
舞动
< br>的“京”字
,
熊猫的名字……这些活动大家都是通过什么
方式做得这
么出色呢
?
学生讨论
p>
,
但是还没有意识到
,
这个活动也可“招标”。
师
:<
/p>
人们对于一项重大的事情
,
不是拍拍脑门
,
一次冲动就做出决定
的。很多时候通
过招标、邀请、比赛、论证会等方式
,
广征方法和建
议
,
从中筛选出最佳设计方案后
< br>,
才进行实施的。
我们也可以开展一个
< br>
1
3
“采光设计方案邀请赛”
,
邀请我们全体学生参与设计
,
从中选取最佳
p>
方案
,
让其我们每个小组都来设计吧。
p>
师
:
就像我们家
卫生间、
厨房一样
,
能通过改造就能达
到我们的目的时
,
我们是不会把房子推倒重建的。也像我们身边
的都市村庄一样
,
怎么
改也达不到现代
大都市的要求时
,
我们就会设计一套新的方案
< br>,
重新
进行建造。我们的设计方案相应的可以分成“改进
型方案”和“理想
型方案”两种。
出
示
15
页的“采光方案设计邀请赛”图片
,
注意要求。
师
< br>:
你们对哪里的采光不足进行设计呢
?
< br>怎样参加这次邀请赛呢
?
小组
讨
论
,
制定一个可行的研究计划。
p>
小组讨论
,
写计划。
(
这时的学生还可能没有达到“实地考察
,
< br>发现问
题——搜集资料
,
制定方
案——实验验证方案
,
用模型解释解决方案”
< br>的水平
)
教师巡视倾听、必要的指导。
< br>
师
:
我们可以参考
16
页奇妙小组的研究计划
,
对比自己的方案
,
修改
完善我们的
总体研究计划。
教师进行小组指导。
四、交流总结。
学生交流汇报自己的
改进方案
,
师生评议。
1
4
第二单
元第
2
课《探寻光的路线》
1
教学目标
1
、了解光源、反射。
2
、通过实验
,
了解光的传
播路线、如何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3
、运用学会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感受探究成功的喜悦。
2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科学素养
,
同时对实验课兴趣非常浓厚
。但
是在思维上
,
逻辑性、
严谨性不强
,
考虑问题不周全
,
实验操作
,
对学生
而言都是很好的锻炼。
本节课无论是实验设计还是实证光是直线传播
的探究活动
,
强调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亲
身经历、
发现、
探究、
推测、
验证的科学探究过程
,
发展学生对科学的理解能
力
,
思维能力及
动手等方面的能力。<
/p>
3
重点难点
重点
: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通过实验验证
光是直线传播的。
难点
:
寻找假设的依据说明光是直线传播的
;
利用光的折
射原理改善
采光不足的实际问题。
4
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1
5
4.1.1
教学活动
活动
1
【活动】探寻光的路线
一、谈话导入。
在我们的生活中
p>
,
离不开阳光。
阳光
,
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多彩多姿。
我
们
这一单元的课题是《让生活充满阳光》。
(
出示
2)
但是在第一节课
中
,
p>
就有一个地方缺少阳光
,
为什么医院通道会
出现采光问题呢
?(
出
示
3)
今天
,
我们就一起来
探寻光的路线。
(
出示
4),
看看能不能改善一下医
院通道阴暗的现象。
<
/p>
请同学们自学教材第
17
页内容。板书课
题
:
《探寻光的路线》
二、发现问题。
(
< br>一
)
学习了
17
页的内容
,
你知道了些什么
?
有什么问题要提出的吗
?
如
:
1
、我知道了什么叫做光源。
2
、我还知道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3
、光为什么照不到通道里呢
?
p>
4
、我想知道
:
光
是怎样分类的。……
(
二
)
合作探究。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
,
我们一起来探讨。
1
、
(
出示
5)(
板书
):
光源
:
本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
出示
6
、
7)
2
、光源可以怎么分类呢
?(
出示
8)
(
板书
):
光源的分类
:
分为自然光源
和人造光源。
3
、光是怎样传播的呢
?(
出示
9),
请观察一组图片
(
出示
10-22)
1
6
p>
4
、待学生思考后出示多媒体
,
板书
:
光的直线传播。
(
出示
23-25)
(
三
)
、学生实验。怎样解决医院通道的阴暗问题呢
p>
?(
出示
26)
1
、实验探究光传播的路线
(1)
演示实验
:
我们
需要哪些材料来做模拟实验
?
(2)
思考
:
光是怎样传播的
?
为什么光照不到建筑物的内部
?
为什么会
出现影子
?
我们能否解决这个问题呢
?
学生猜测
,
大胆假设。<
/p>
2
、阅读资料
快速阅读教材第
18
—
19
页内容。
三、问题解决
1
、
谈话
:
光是直线传播的
,
能不能让光改变方向
?
怎样才能解决采光问
题
?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大胆进行假设。
2
、实验探究
:
我们能利用手中的镜子<
/p>
,
让手电筒的光照射到任意一个
地方吗<
/p>
?
利用其他材料能不能呢
?
师生共同利用镜子做改变光传播路线的实验
,
教师
可以指定某一个方
位
,
让每一组学生利
用镜子把手电筒的光照射到指定的地方。在使用
镜子之后
,
p>
再利用文具盒等身边常见的材料再次实验。
(
出示
27),
小
组演示。
(
出示
28~30),
四、小结。
通过刚才的实验
,
我们有哪些发现
?
把我们的发现记录到记录本上。
这节
课我们都学了什么知识
?
如何用这些知识来解决通道阴暗的问题
?
(
出示
31
)
1
7
五、作业
:
1
、请课后收集和查阅有关光传播的资料。我们刚才交流了这么多改
< br>变光传播路线的资料
,
我们怎样解决采光不足的问题呢<
/p>
?
2
、课后阅读
:
自主阅读
P28/29
页的科学自
助餐。
3
、
请各小组利用文字、
图画或者图文结合的方式
,
分组设计解决方案。
下次课带来展示
,
看哪个小组设计得更科学、合理
,
好吗
?(
出示
32)
同学们
p>
,
要解决问题
,
就
要找到问题产生的原因。
通过查资料
,
做实验
,
想办法
,
找到解决问题方法。
我相信通过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
,
p>
问题一
定能得到解决
,
让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
出示
3
3)
1
8
第二单元第
3
课《把光请进来》
1
教学目标
1
、
能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设计方案
,
能分析、
评价并试图改进自己
的设计
方案。
2
、能在研究过程中提出新的问题。
2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
能在研究过程中提出新的问题。
教学难点
:
能通过实验来验证自
己的设计方案
,
能分析、
评价并试图改
进自己的设计方案。
3
教学过程
3.1
第一学时
3.1.1
教学活动
活动
1
【导入】一、谈话导入
我们前面的设计是否成功呢
?
用什么办
法检验最有效
?(
学生说出自己
的看法
)
教师引导导入新课。
活动
2
【讲授】二、实验与验证
1
、制作模型
,
验证自己的设计方案。
学生分组制作
,
教师巡视指导。
2
、小组交流
,
发现设计中的不足。
3
、再次修改完善自己的设计方案。
1
9
教师指导。
(
重点是让学生体验模拟实验这个科学研究过程
)
活动
3
【活动】三、整理与分析
1
、学生小组分析实验结果
,
提出评估和改进
,
并进行反复实验验证。
教师引导学生在实验中分析实验信息
,
寻找新的问题。
活动
4
【练习】四、思考
1
、
讨论
:
经过本单元的学习
,
我们对自己的设计有哪些新的想法
?
怎样
改进我们的设计
?
根
据第二次实验中发现的问题完善自己的设计方
案。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进行改进
,
不一定设计都能变成现实。
2
、学生交流。
二、提出新的问题
1
、谈话
: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
,
我们又有什么新的问题
?
2
、思考
:
对这些问题
,
我们打算怎么研究
?
学生小组交流<
/p>
,
代表汇报。
3
、记录
:
请同学们把这些问题存入问
题银行中
,
找合适的机会我们再
研究。
活动
5
【活
动】五、活动
三、计划与组织
:
p>
设计我的“阳光小屋”。
1
、谈话
:
同学们的想象独特而丰富
< br>,
如何把我们的创意变为现实呢
?
我们需要做哪些工作
?
教师巡视
,
指导学生开展活动。
2
、
制定计划
:
怎样实现我们
的设想
?
我们小组的阳光小屋是什么样的
?
我们打算怎么研究
?
2
0
p>
提示
:
可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来表现本组的研
究计划。
3
、交流
< br>:
请各小组交流修订计划。
教师引导学生开展反思与改进。
活动
6
【练习】六、拓展
1
、谈话
:
我们刚才交流了这
么多改变光传播路线的资料
,
我们怎样解
决采光不足的问题呢
?
请各小组利用文字、图画或者图结合的
方式
,
分组设计解决方案。
2
、
交流展示
:
我们的方案设计好了
,
请各小组向大家展示你
们的设计
,
其他小组同学注意倾听
,<
/p>
提出好的建议。注意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
,
。
3
、阅读
:
自主阅读
科学自助餐。
4
、改进方案
:
请各小组根据刚才同学们的建议
,
结合科学自助餐里的
启示
,
对自己的方案进行进一步的完善。
2
1
第二单元第
4
课《我的“阳光小屋”》
1
教学目标
1
、参与制造人工彩虹实验
,
知道太阳
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的
,
了解物
体的颜
色是由物体所反射的光的颜色所决定的。
2
< br>、
能对本小组的设计进行改进和完善
,
< br>对其他小组的设计提出合理的
建议。
< br>3
、养成在实验过程中能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发现新问题的好习惯。
2
学情分析
在实验过程中能认真观察
积极思考
产生新的问题
。
乐于展示小组成果
体会到科学探究的乐趣。
3
重点难点
其中组织学生参与实验
,
观察实验现象
,
分析实验结论是教学重点
,
设
计提出研究问题、实验方案是教学难点。
4
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
教学活动
活动
1
【活动】我的阳光小屋
一、引入学习
:
1
< br>、谈话
:
设计采光方案中大家有什么收获
?
2
、在前一节课的学习中
,
大家还有什么问题
?
2
2
p>
教学说明
:
通过交流采光方案的设计
,
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
提出新的研
究问题。
二、表达与交
流
:
我的“阳光小屋”是什么样的
?
1
、思考
:
我
心目中的“阳光小屋”是什么样的
?
2
、交流
:
谁愿意把自己的创意与同学们分享
< br>?
教学说明
:
让学生在独立思
考后
,
根据所学的知识
,
充分发挥想象
,
想
象自己的
“阳光小屋”的样子
,
并把自己的设想与全班同学共享。
三、计划与组织
:
设计我的“阳光小屋”。
1
、谈话<
/p>
:
同学们的想象独特而丰富
,
如何把我们的创意变为现实呢
?
我们需要做哪些工
作
?
教学说明
:
想象归想象
,
学生的想象中必然包含有很多不合理、
不确定
的因素。要让创意变成现实
,
首先应该制定研究计划。对于不合理的
因素
,<
/p>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
,
并摒弃不合理因
素
;
对于不确定的因素
,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探究。
2
、
制定计划
:
怎样实现我们
的设想
?
我们小组的阳光小屋是什么样的
?
我们打算怎么研究
?
教学说明<
/p>
:
制定计划
,
必
须确定研究主题
,
研究方法
,
研究步骤。
教师指
导各小组同学群策群力
,
合作协作
,
共同完
成
,
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来表
现本组的研
究计划。
3
、交流
< br>:
请各小组交流修订计划。
教
学说明
:
交流是课堂教学中学生分享学习经验的重要途径
,
通过交
流
,
学生可以学习他人的长处
,
反思和改进自己的
不足。
2
3
p>
活动
2
【活动】我的阳光小屋
一、收集和阅读资料。
1
、谈话
:
同学们的“阳光小屋”设计
的各具特色
,
但有一个共同点
,
就是都希望自己的“阳光小屋”美丽明亮。怎样才能使我们的小屋更
漂
亮
?
2
、阅读资料
< br>:
请同学们阅读
P25
页资料卡
,
了解更多关于光的知识。
教学说明
:
通过阅读资料
,
交流观点
,
学生会获取更多关于光
和色彩的
关系。
二、制作“人工彩虹”。
1
、提问
:
“彩虹小屋”的设计很美
,
我们能不那制造人工彩虹呢
?
< br>教学说明
:
“彩虹小屋”
的设计
也许有学生提出
,
也可能没有学生设计
到“彩虹小屋”
,
这里教师可以把“彩虹小屋”作为一个特例来
研究
,
期望通过研究让学生发现光不是一种单纯的物质。
2
、谈话
:
怎样制造“彩虹小屋”
?
教学说明
:
制造“彩虹小屋”
,
必须先研究彩虹的形成
,
这里不必让学
生讨论实验方案
,
教师可以直接告诉学生如何制造彩虹。
3
、实验
:
用手电筒将一束光线通过纸板的缝隙
,
透过三
棱镜投射到纸
屏上
,
观察纸屏上有哪些
颜色
?
教学说明
:
< br>通过光的色散实验
,
希望学生能知道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
的
,
按照红、橙、黄、绿、青、蓝、紫
的序列排列。
4
、
< br>实验
:
将人造彩虹投射到不同颜色的纸板上
,
纸板会呈现什么颜色
?
2
4
p>
教学说明
:
希望学生思考
< br>,
人造彩虹照射到不同颜色的纸板上会出现
什么颜色
p>
,
进而研究不同颜色的物体反射不同的色光
,
由此对制造
“阳
光小屋”中可能出现
的问题得到更多的了解。
三、制作“彩虹小屋”。
1
、试一试
:
“彩虹小屋”能看见彩虹吗
?
教学说明
:
通过尝
试制作“彩虹小屋”发现问题
,
总结经验。
2
、交流
:
我们的“彩虹小屋”有什么成功的经验
?
教学说明
:
交流制作“彩虹小屋”中的问题和经验
,<
/p>
反思改设计。
活动
3
【活动】我的阳光小屋
一、交流“阳光小屋”的设计。
1<
/p>
、
讨论
:
经过本
单元的学习
,
我们对自己的设计有哪些新的想法
?
怎样
改进我们的设计
? <
/p>
教学说明
:
本单元学习了光的传播、
p>
光的反射、
光的色散等知识
,
对学
生设计阳光小屋又添加了新的创新因子
,
修改设计应该是在情理之
中。
2
、学生交流。
二、提出新的问题
1
、谈话
: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
,
我们又有什么新的问题
?
2
、思考
:
对这些问题
,
我们打算怎么研究
?
2
5
p>
教学说明
:
学生在探究学习中
,
会不断地遇到新的问题
,
然后不断地解
决新的问题
,
在产生问题
、
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探究能力
,
获
得情感
体验
,
习得过程与方法。
3
、记录
:
请同学们把这些问题存入问题银行中
,
找合适
的机会我们再
研究。
三、单元教学评价
2
6
第三单
元第
1
课《奇思妙想—设计篇》
1
教学目标
1
、
能根据自己使用各种乐器地体验预
测结果并进行验证
,
识记相关知
识点。
2
、会动手制作、或改进乐器。
3
、知道有关声音的基础知识。
4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
知道有关声音的基础知识。
教学难点
:
会动手制作、改进乐器。<
/p>
3
教学过程
3.1
第一学时
3.1.1
教学活动
活动
1
【导入】进入新课
一、进入新课。
先让学生读相关课文
,
讲述声音的产生
,
< br>识记相关内容。
2
7
-
-
-
-
-
-
-
-
-
上一篇:大象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期末试卷
下一篇:《生化危机6》纹章位置及部分文字内容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