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英语 >

邹忌讽齐王纳谏(精品获奖公开课教案)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1-01-29 22:06
tags:

-

2021年1月29日发(作者:7789)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




1


.掌握有关《战国策》的文学常识。



2


.结合注释及积累,明确文言重点字词含义,疏通文义。



3


.分析人物形象。



4


.理解文中设喻说理和类比推理的方法,把握文章的劝谏技巧。




一、导入新课



唐太宗说:


“以铜为镜,


可以正衣冠;


以古为镜,


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


可以明得失。



历代君主若想成就一番霸业,< /p>


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


而劝谏能否奏效,



要看作君王的是否贤明,


二要看谏者是否注 意了进谏的艺术,


使“良药”既“爽于口”,



“利于病”。


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地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

——


邹忌。


而这位以雄辩著称的


谋 臣的讽谏之法更是令人叫绝。今天,我们就来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


王纳谏》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认识作品,了解相关文学常识


< br>《战国策》


: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


。书中 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政


治主张和言行策略,所以传到西汉末时,由刘向整理校正 后定名为《战国策》


。它是先秦历


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对后世 史学和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 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邹忌不仅是


一个能言善辩的雄辩家,也是一名 十分有远见的政治家。



齐威王:先秦齐国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 。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


结果



百官荒废,


诸侯并侵,


国且危亡,


在于旦暮




后期励精图治 ,


修明政治,


齐国大治。



目标导学二:积累文言词汇,把握文言现象



【词类活用】



①朝服


衣冠


(


名词作动词,穿戴


)



②吾妻之美


我者,私我也

< p>
(


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美


)



③能面


刺寡人之过者


(< /p>


名词作状语,当面


)



④闻


寡人之耳者


(


动词使动用 法,使……听到


)



【特殊句式】


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


判断句

< br>)


②忌不自信。


(


宾语前置< /p>


)


③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


(


省略句


)


④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


介词结构后置句


)


⑤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


判断句,兼介词结构后置


)


⑥王之蔽甚矣。


(


被动 句


)


目标导学三:阅读全文,初步感知文义



1


.本文讲述了什么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明确:


邹忌以家庭琐事设喻劝谏齐威王和齐威王勇于纳谏的故事。

< p>
说明了国君必须广泛




采纳各方面的批评建议,


兴利除弊,


才可以兴国的道理。


也告诉我们要广泛听取他人的批评


建议,及时发现和改正自己的缺点错 误。



2


.邹忌是从什么地方看出齐威 王受了蒙骗的?



明确:“


宫妇左右莫 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3


.齐威王设上、中、下三等奖赏的区别在哪里?为进谏者颁奖意味 着什么?



明确:


批评者勇气的大小。 有改正缺点的勇气,振兴国家的决心。



4


.劝谏的结果如何?



明确:


齐威王接受了邹忌的谏言,立即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求谏。



5


.文中依次叙述“令初下”“数月之后 ”“期年之后”进谏者的人数,这是为什么?



明确:


说明齐国的政治日益清明。



目标导学四:把握人物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 br>本文运用语言描写和细节描写,


刻画出了邹忌和齐威王两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请结


合文义简要分析。



明确:


(1)


邹忌:课文首先通过

< br>“


三问


”“


三思



写出了邹忌头脑冷静,实事求是,善


于思考,能够透 过现象发现本质;然后写邹忌进谏时的



三比

< br>”


,表明他是一个忠君爱国、


勇于进谏、善于进谏的人。



(2)


齐威王:

从一个




字,


可以看出齐威王是一位善于纳谏的开明君主;




三赏



可以看出齐 威王的明智果断和兴利除弊的决心;




皆朝于齐



则从侧面表现出齐威王措施


得力、改革成效十分显著。



目标导学五:赏析文章讽谏艺术,把握文章写作特点



1


.邹忌进谏之所以取得成功,其原因有哪些?请你赏析文本的讽谏艺术 。



明确:


(1)

从家庭小事入手,以家事类比国事。邹忌将



妻私己、妾畏 己、客欲有求于




类比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有很强的说


服力。


(2)


寓治国安 邦之道于形象的比喻之中,语言委婉含蓄,容易让人接受。邹忌没有直


言齐威王的弊病, 而是正面设喻来说明君王易于受蒙蔽的道理。


(3)


讽谏有针对 性,设身处


地地为齐威王着想。


邹忌针对



王之蔽甚矣



的现实和齐威王希望 修明政治、


兴利除弊的愿


望进行讽谏,让齐威王欣然接受。


(4)


运用排比句,增强了说服力。邹忌在讽谏时,连用了


排比句,增强了语言气势。



2


.本文写法上有哪些特点?请你做简要分析。



明确:


(1)


本文采用了


< br>三叠法



。排比句不仅增加了语言的节奏感,更造成一种 步步


紧逼的语势,给人以无可辩驳之感,有力地阐明



王之蔽甚矣



的论点。


(2)


本文巧妙地运


用了设喻


(


类比


)


的手法。


(3 )


通过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塑造人物形象。



三、板书设计



可取之处






本文在教学时首先侧重于引导学生关注文言字词,把


握文言现象,强化学生的文言感知能力,深化学生对文言


语言的理解,这 是文言文教学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步骤。


此外,本文在内容上并未过多纠缠,将重心放 在对人物形


象感知与讽谏艺术手法上,有力地剖析了文章的艺术核心,

< br>



学生也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古典人文精神与智慧有了更 深刻


的感受,达到意料之外的效果。



不足之处





本文缺少对朗读环节的强调,而朗读对培养文言语感


几乎有着不 可替代的作用,这是本文教学的失误。



10



唐雎不辱使命




1


.理解文义,把握故事情节。



2


.通过对文中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的剖析,了解人物的性 格特征。



3


.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 ,准确理解隐藏着的“潜台词”。



4


.学习唐雎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一、导入新课



荆轲在易水河畔辞别燕 太子丹时,


慷慨悲歌,


“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这就是《战国策》里描绘的燕赵游侠之士的形象,他不畏强暴 ,视死如归,虽然他最终失败


被杀,


但他的故事却一直为后人传 诵,


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天我要讲的则是另一个


故事:


作为小国之臣的唐雎,在秦王寻衅威胁的情势下出使秦国,


能够毫不畏惧,


敢于同秦


王展开面对面的斗 争,最终理直气壮地折服秦王,


不辱使命,


这种勇气是难能可贵 的。


这里


的唐雎,是《战国策》里塑造的又一个游侠勇士的形象 。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感知背景



1


.了解作者及作品。



《战国策》又叫《国策》


,是记载战国时期各国策士


(


说客,又叫纵横家


)


的言论、活动< /p>


的史书,以记言为主,分为十二国策。西汉末年,由刘向校正并定名。


2


.写作背景。



公元前


230


年和前


225


年,


靠近秦国的韩国、


魏国相继被秦国 所灭,


安陵国是魏国的附


庸小国。


安陵 在它的宗主国魏国灭亡之后,


一度还保持着独立的地位,


秦国想 用诈骗手段吞


并安陵,于是安陵君就派唐雎到秦国谈判。



目标导学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学生自读课文,勾画出难读的字和难以理解的词句。



2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叙述者、唐雎、秦王各由一人担任,要能读出人物应有的语气。



目标导学三:分类积累,读懂文义



1


.自主学习。结合工具书和注释,初步疏通文句,将自己不理解的词句标出。

< p>


2


.教师点拨本文重点词语。



【通假字】



①故不错


意也


(


“错”同“措”


) < /p>



②仓


鹰击于殿上


(


“仓”同“苍”


)



【古今异义】


①虽


然,受地于先王


(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





②否,非若是


(


古义:这样;今义:判断动词


)



③长跪而谢


之曰


(


古义:道歉;今义:感谢


)



【词类活用】


①天下缟素


(


名词用作动词,指穿白色丧服


)


..


②轻


寡人与


(


形容词用作动词,轻视,小看


)

< p>


③请广


于君


(


形容词用作动词,增广、扩充


)



【一词多义】


①使:安陵君因使


唐雎使


于秦


(< /p>


前一个解释为“派”,后一个解释为“出使”


)




②徒:


A.


免冠徒



(


裸露

< p>
)



B


.徒

< p>
以有先生也


(


只,仅仅


)



③惠:


A.


大王加惠


(


恩惠


)


B


.汝之不惠


(


同“慧”,聪明


)




目标导学四:把握情节,理清脉络



理清文章的思路,即把握故事情节。



第一部分


(1)


:写唐雎出使秦国的背景。


第二部分


(2



3)


:写唐雎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的经过。


< /p>


第三部分


(4)


:写唐雎在这场斗争中得 到了胜利。



简要概括如下:



开端:出使的缘由。



发展:面对盛气凌人的秦王,唐雎从容不迫地解释。



高潮:面对面地斗争。



结局:秦王屈服了。



目标导学五:分析语言,感知人物性格



1


.分析下列句子,说说它们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



明确:①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 p>
(


表现秦王盛气凌人,狡诈


)

< br>②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


表现秦王咄咄逼人


)



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


表现秦王无理责问< /p>


)



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


表现唐雎不卑不亢,据理力争


) < /p>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


表现秦王骄横狂妄,不可一世


)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


表现唐雎毫不示弱,据 理反击


)



与臣而将四矣。


(


表现唐雎的凛然正气,不畏强暴


)



徒以有先生也。


(


表 现秦王的恐惧,前倨后恭


)


2


.此次 出使秦国,唐雎作为一个使臣可谓是不辱使命。外交使节的才能和个性往往体


现在他们出 色的外交辞令中,文中唐雎的哪一处辞令最让你折服,为什么?



【教学提示】



此处设计目的是引导学 生字斟句酌、


结合人物心理与性格赏析人物语言。


学生可以关注


几处的人物语言。示例:



(1)


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此处唐雎的回答,


作为使臣对大国君主讲究了必要的 谦恭和礼貌,


委婉地回应秦王的强


加之辞。



受地于先王



作为正当充分的理由加以解释和辩驳,


可谓言之有理。


而最后一


句的反问虽与安陵君的态度一致,


语气却更加强硬,< /p>


维护国家领土和尊严的态度表达得鲜明


有力,

同时也用



千里





五百里



暗讽了秦王的虚伪和狡诈,


充分体现了唐雎作为使臣


的 外交才能和忠诚态度。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1-29 22:06,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587533.html

邹忌讽齐王纳谏(精品获奖公开课教案)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