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英语 >

后汉书仲长统传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1-01-29 22:04
tags:

-

2021年1月29日发(作者:picture)



















后汉书·仲长统传



【原文】







仲长统字公理,

< br>山阳高平人也。


少好学,


博涉书记,

赡于文辞。


年二十余,


游学青、


徐 、


并、冀之间,与交友者多异之。并州刺史高干,袁绍甥也。素贵有名,招致四方游游士 ,士


多归附。统过干,干善待遇,访以当时之事。统谓干曰:


“ 君有雄志而无雄才,好士而不能


择人,所以为君深戒也。


”干雅 自多,不纳其言,统遂去之。无几,干以并州叛,卒至于败。


并、冀之士皆以是异统。< /p>







统性俶傥,


敢直言,


不矜小节,


默语无常,


时人或谓之狂生。


每州郡命召,


辄称疾不就。


常以为凡游帝王者,欲以 立身扬名耳,而名不常存,人生易灭,优游偃仰,可以自娱。欲卜


居清旷,以乐其志。< /p>


































《后汉书·仲长统传》




【译文】



仲长统字公理,山阳高平人 。少年时好学,广泛涉猎书籍,长于文辞。年二十余,游学


于青州、徐州、并州、冀州之 间,与交友的多数认为他异于常人。并州刺史高干,袁绍的外


侄,素来贵而有名,招致四 方游士,士人多归附他。仲长统经过高干那里,高干很好地招待


他,

问以当时的大事。


长统对高干说


“:


君有雄志而没有雄才,


好结交士子但不能选择人才,


所以替君 担忧,请深以为戒。


”高干常觉自己不错,不采纳他的话,长统就离开了。不多时,


高干以并州背叛,卒至失败。并州冀州之士都因此而异其有知人之明。



仲长统性倜傥,敢于直言,不计较小节,默语无常,时人有的称他为狂生。每逢州郡 命


召,常称病不去。常认为凡游说帝王的人,想立身扬名罢了,可是名不常存,人生易灭 ,优


游偃仰,可以自娱,想建房子住在清旷之地,以悦其志。



【注释】



1


、仲长统(


180-220



:字公理 ,山阳郡高平(今山东省邹城市西南部)人。东汉末年哲学


家、政论家。东汉政论散文三 大家(王充、王符、仲长统《论衡》


《潜夫论》


《昌言》


)之一。


仲长统从小聪颖好学,博览群书,长于文辞。少年时敏思好学 ,博览群书。


20


余岁时,便


游学青、 徐、并、冀州之间。仲长统才华过人,但性格卓异、豪爽,洒脱不拘,敢直言,不


矜小节 ,默语无常,时人称为狂生。凡州郡召他为官都称疾不就。到汉献帝时,尚书令荀彧


闻其 名声,


举荐他为尚书郎,之后曾参与丞相曹操的军事,但没有得到曹操的重用,不久便< /p>


又回到尚书郎的位置。仲长统的思想和才华集中表现在《昌言》之中。

《昌言》全书已佚,


《后汉书》载有《理乱》


《损益》


《法戒》


3


篇。



2


、山阳高平:山阳郡高平县。



3


、好学:喜爱学习。


《论语·公冶长》< /p>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北齐颜之


推《颜氏家训·勉学》



“初为阍寺,便知好学,怀袖握书,晓夕讽诵。


”宋欧阳修《归田录》

< br>卷二:



(梅)圣俞在时,家甚贫,余或至其家,饮酒甚 醇,非常人家所有,问其所得,云:


‘皇亲有好学者,宛转致之。



”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艺五·退谷论经学》



“时先生已七


十有九,读书日有程课,著述满家,可谓耄而好学者矣。< /p>




4


、博涉: 广泛地涉猎、阅读。


《后汉书·陈敬王羡传》



“羡博涉经书,有威严,与诸儒讲论


于白虎殿。


”唐杜 甫《郑典设自施州归》



“群书一万卷,博涉供务隙。



《明史·郭景祥传》



“景祥性谅直,博涉书史,遇事敢言,太祖亲信之。


”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献二· 孙灵


晖》



“博涉群书,有辞藻。




5


、书记:< /p>


指文字、书籍、文章等


。这里指


书籍





1



指文字、书籍、文章等


《史记·大宛列传》



“安息在大月氏西,可数千里……画 革旁


行,


以为书记。



《东观汉记·


梁鸿传》



“鸿 常闭户吟咏书记,


遂潜思著书十馀篇。



《汉书·



山传》



“山受学袪,所言涉猎书记,不能为醇儒。


”唐颜师古注:

“涉若涉水,猎若猎兽,言



1



历览之不专精也。



《后汉书·应劭传 》



“时始迁都于许,旧章堙没,书记罕存。

< br>”北齐颜之


推《颜氏家训·诫兵》


“颜氏之先,本乎邹、鲁,或分入齐,世以儒雅为业,遍在书记。



《?》



“闭户读书记。


”< /p>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第八》第三卷:


“盖须切磋起明也 。


见闭户读书,师心自是。






2


)指书牍、书 信。


《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许皇后》



“废后因孊私赂遗长,数通书记相报


谢。


< br>《后汉书·列女传·皇甫规妻》



“妻善属文,能草书, 时为规答书记,众人怪其工。



宋曾巩《福州回曾侍中状》



“虽有心诚向往之勤,而无书记候问之礼。




附注:




书牍:文体名,信函简牍之类的通称。书古指信函,牍是古代用来书写的木简。一般 应用


于私人之间。包括书、启、笺、移、牍、简、札、帖等。




3


)函札、奏记。

< br>《新唐书·卷一二二·韦安石传》



“常以五采笺为书记 ,使侍妾主之,其


裁答受意而已。





4


)从事公文、书信工作的人员。< /p>


《文选·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




“谋出股肱,任切


书记。


”吕向注:< /p>


“书记谓文学之士也。


”唐朱庆馀《送韦校书佐灵州幕》诗:


“职已为书记,


官曾校典坟。


< p>
《醒世恒言·黄秀才徼灵玉马坠》



“但凡幕府军 民事冗,要人商议,况一应章


奏及书札,亦须要个代笔,必得才智兼全之士,方称其职, 厚其礼币,奉为上宾,所以谓之


幕宾,又谓之书记。


”清孙枝蔚 《留别钱退山》



“忽到边城作书记,主人原不重文字。





6

< p>
)书写;记载。宋王谠《唐语林·补遗四》



“严 遵美……其子仕蜀,至閤门使,曾为一


僧致紫袈裟。僧来感谢之,书记所谢之语于掌中, 方属炎天,手汗模糊,文字莫辨。


”宋陈


鹄《耆旧续闻》卷三:


“晁无咎闲居济州金乡,葺东皋归去来园,楼观堂亭,位置极萧洒,

尽用陶语名目之,自画为大图,书记其上。



< p>
6


、赡(


sh


à


n



:足;充足;足够;才情丰富;满足。


《孟子·梁惠王上》



“此惟救死而不赡< /p>


(这里“不赡”等于说“来不及”



,奚 暇治礼义哉?”



又如赡足:充足。赡学:饱学。赡闻:见闻丰 富。赡智:足智多谋。赡墨:内容丰富的诗文。


赡畅:形容诗文内容丰富。赡蔚:形容文 辞丰美。赡裕:丰富;充裕。赡富:丰富。



7


、文辞:


也作“文词”


。文章





1


)言 词动听的辞令。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言之无文,行之不远。晋为伯,郑入陈,


非文辞不为功。



《战国策·秦策一》



“繁称文辞, 天下不治。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十:


“故使者必矜文辞,喻 诚信,明气志,解结申屈,然后可使也。



< br>(


2



也作“文词”

< p>
。文章



《史记·伯夷列传》


“余以所闻由、光义至高,其文辞不可概见,


何哉?”< /p>


《史记·儒林列传》



“是时天子方好文 词,见申公对,默然。


”晋陶潜《晋故征西大


将军长史孟府君传 》



“文辞超卓,四座叹之。


”宋司马 光《贤良策问》



“国家比下詔书,以


延天下豪俊之士,待之以不次之位,


岂特以学问之富贵为贤良,文辞之丽为方正邪?”< /p>


清李



《闲情偶寄·

词曲上·


结构》



“文词稍胜者即 号才人,


音律极精者终为艺士。



梁启 超


《中


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四章第三节:


“节性(王符)


、公理(仲长统)虽文辞斐然,然止


于 政论。




8


、游学:


远游异地从师求学;离开本乡到外地或外国求学





1



远游异地从师求学;离开本乡到外地或外国求学



《韩非子·五蠹》



“是故服事者简其


业,而游学者日众,是世之所以乱也。



《史记·春申君列传 》




(春申君)游学博闻,事楚


襄顷王。


顷襄王以歇为辩,


使于秦。



《后汉书·


逸民传·


严光》



“少有高名,


与光武同游学 。



《北史·樊深传》



“游学于汾、晋间,习天文及算历之术。


”唐李朝威《柳毅传》



“游学于


秦。



唐皇甫湜


《祭柳子厚文》


“呜呼柳州,


秀气孤禀,


弱冠游学,


声华籍甚。



宋司马光


《华


严真师以诗见贶聊成二章纪其趣尚》


诗之一:


“ 素发青眸七十馀,未尝游学只安居。


”元无名


氏《醉写赤壁赋》 第一折:


“幼习儒业,游学至京师。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


1


回:


“年



2



十五岁,母使游学,偿师事郑玄 、卢植,与公孙瓒等为友。


”清韩程愈《睢阳袁氏(袁可立)


世 系谱序》



“稍长游学四方,得交环中先生,见其意气豁如,有 郭林宗、李元礼之风。


”清


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二:


“文玺师出家于会宁,尝游学于宁夏。





2


)以所学游说诸侯,求取官职的人。< /p>


《史记·秦始皇本纪》



“异时诸侯并争 ,厚招游学。



章炳麟《秦献记》


:< /p>



(李)斯以诸侯并争,厚招游学为祸始。





3



游侠和儒生。


《韩非子·


五蠹》



“是故服事者简其业,


而游学者日众,


是世之所以乱也。




4


)宴游与学习。


《汉书·史丹 传》



“哀王者,帝之少弟,与太子游学相长大。


”唐颜师古


注:


“同处同养以至于壮大。

< p>


《资治通鉴·汉元帝建昭四年》引此文,胡三省注曰:

< br>“游谓宴


游,学谓讲学。



< /p>


9


、青、徐、并(


b

ī


ng



、冀之间:青州、徐州、 并州、冀州一带。



10


、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11


、并州刺史:官职名。



12


、高干(?


-206



:东汉末年并州割据将领。字元才,陈留郡圉县(今河南杞县圉镇)人,

< p>
蜀郡太守高躬之子、大将军袁绍外甥。出身陈留高氏,才志弘邈,文武秀出。早年联合


荀谌


游说


韩馥


让出冀州牧。 袁绍平定河北后,以为并州牧。


“官渡之战”时,在西线配合作战。

因曹操早有准备,没有实质进展。袁绍死后,袁谭、袁尚与曹操大战于黎阳郡时,联合郭援

< br>攻打平阳郡,被以马腾为首的关中将领所败,


郭援为庞德所斩。袁尚败走中山郡后 ,出降于


曹操,仍为并州刺史。建安十年(


205


)兴兵反曹,固守壶关,成功抵挡乐进进攻。得知曹


操亲征后,留下别将守城 ,亲往匈奴呼厨泉求救没有成功。引兵攻略河东郡,屡为钟繇、张


既所败。建安十一年(


206


)投奔荆州刘表。途经上洛时被司隶校尉被王琰所捕杀。



13


、袁绍(?

-202



:东汉末年军阀,汉末群雄之一。字本初,汝南 汝阳(今河南省周口市


商水县袁老乡袁老村)人,司空袁逢之子。出身东汉名门“汝南袁 氏”


,自袁绍曾祖父起,


袁氏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他自己也居 三公之上,其家族也因此有“四世三公”之称。袁绍


早年任中军校尉、司隶校尉,曾指挥 诛杀宦官。初平元年(


190


)与董卓对立,被推举为关


东联军首领。在汉末群雄割据的过程中,袁绍先占据冀州,又先后夺青、并二州,并于建安


四年(


199


)的“易京之战”中击败了割 据幽州的军阀公孙瓒,统一河北,势力达到顶点。


但在建安五年(


200


)的“官渡之战”中大败于曹操。建安七年(


202< /p>


)在平定冀州叛乱之后


病逝。



14


、素:副词,一向;向来;素来。



15


、贵: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值得看重;崇尚;重视。


《老子》第


3


章:


“ 不尚贤,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国语·晋语》



“贵货 而贱土。



《礼


记·中庸》

< p>


“去谗远色,贱货而贵德。


< br>《吕氏春秋·察今》



“有道之士,贵以近知远,以今< /p>


知古,以所见知所不见。



《商君书·画 策》



“圣王者不贵义而贵法。




16


、有名:


出 名的人;名士




< br>1


)出名,谓名字为大家所知。


《管子·版法》



“庆勉敦敬以显之,富禄有功以劝之,爵贵


有 名以休之。


”唐尹知章注:


“贤者有名,爵贵以休之。


”宋苏轼《东坡志林·付僧惠诚游吴


中代书十二》



“秀州本觉寺一长老,少盖有名进士,自文字言语悟入。


” 明凌濛初《二刻拍


案惊奇》


卷十二:


“ 且说婺州永康县有个有名的秀才,


姓陈,


名亮字同父。



胡云翼


《中秋月》


第 一部一:



E


校是汉口有名的商业大学 。





2< /p>



出名的人;名士


《后汉书·仲长统传》




(高干 )素贵有名,招致四方游游士,士多


归附。


< br>



3


)有正当理由。


《礼记·檀弓下》



“师必有名。


”如师出有名。




4


)道家指万物本原的命名。与“无名”相对。


《老子》第

< p>
1


章: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


万物之母。





3



17


、 招致:


招而使至;收罗



< p>


1



招而使至;收罗< /p>



《荀子·君道》


“夫人主欲得善射,射远中微者,县贵爵重赏以招致


之。



汉应劭


《风俗通·


正失·


淮南王安神仙》



“俗说:


淮南王安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



《旧唐书·崔胤传》




(胤)虑全忠急于篡代,乃与郑元规谋 招致兵甲,以扞茂贞为辞。


”明


孔迩《云蕉馆纪谈》

< p>


“又开宝市于伪都,招致海商大贾。





2


)引起;导致。 多指不良的后果。


《后汉书·陈龟传》



“呼嗟之声,招致灾害。




18< /p>


、四方:


天下;各处


< br>



1


)指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礼记·射义》



“男子生,桑弧蓬矢 六,以射天地四方。


”唐韩


愈《闵己赋》



“行舟檝而不识四方兮,涉大水之漫漫。



《水浒传》第


66


回:


“四下 里,十数


处火光亘天,四方不辨。





2



天下; 各处



《易经·姤》



“后以施命诰四方。



《淮南子·原道训》

< p>


“泰古二皇,得道


之柄,立于中央,神与化游, 以抚四方。


”高诱注:


“抚,安也。四方,谓之天下也。



《新唐


书·吐蕃传上》


“陛下平定四方,日月所照,并臣治之。





3


)指四方诸侯之国。


《诗经·大雅·下武》



“受天之祜, 四方来贺。


”唐孔颖达疏:


“武王


既受 得天之祜福,故四方诸侯之国皆贡献庆之。



《论语·子路》< /p>



“子曰:


‘诵诗三百,授之

< p>
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 br>”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 今楚多


淫刑,其大夫逃死于四方,而为之谋主,以害楚国,不可救疗。

< br>”




4


)指京城以外的地区。


《东观汉记·马廖传》



“长安语曰:


‘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


城中好广 眉,四方且半额;城中好广袖,四方用匹帛。






5


)指四方之神。


《礼记·曲礼下》



“天子祭天地,祭四方 ,祭山川,祭五祀,岁徧。


”汉


郑玄注:


“祭四方,谓祭五官之神于四郊也。句芒在东,祝融、后土在南,蓐收在西,玄冥


在北 。



《礼记·祭法》



“四坎坛,祭四方也。


”汉郑玄注:


“四方,即谓山林 、川谷、丘陵之


神也。祭山林、丘陵于坛,川谷于坎。



《汉书·礼乐志》



“练时日,侯有望,焫膋 萧,延四


方。


”颜师古注:


“四方,四 方之神也。




6


)指正方形或立方体。


《儿女英雄传》第


15


回:


“劣兄在此地住了冒冒的七十年了,也没


见过那豪杰,是四方脑袋,八楞儿脑袋。




19


、游士:


泛指云游四方以谋生的文 人





1< /p>


)指战国时的说客。


《韩非子·和氏》



“官行法则浮萌趋于耕农,而游士危于战陈。



《史


记·


孟尝君列传》



“天下游士冯轼结靷东入齐者,


无不欲强齐而弱秦者;


冯轼结靷西入秦者,


无不欲强秦而弱齐者。


”宋曾巩 《


〈战国策目录〉序》



“战国之游士 则不然,不知道之可信而


乐于说之易合,其设心注意,偷为一切之计而已。





2

< br>)


泛指云游四方以谋生的文人


。汉桓宽《盐铁论·晁错》



“日者,淮南、衡山修文学,


招四方 游士,山东儒墨咸聚于江淮之间,讲议集论,著书数十篇。



《 后汉书·孔融传》



“郡


人无后及四方 游士有死亡者,皆为棺具而敛葬之。


”宋欧阳修《新五代史·李从荣传》



“从


荣又命其寮属及四方游士试作《征淮檄》


,陈己所以平一天下之意。





3


)古代称从事游说活动的人。

< br>《国语·齐语》



“为游士八十人,奉之以车马衣裘,多 其资


币,使周游于四方,以号召天下之贤士。



《史记·秦始皇本纪》



“吕不韦为相,封十万户,< /p>


号曰文信侯,招致宾客游士,欲以并天下。


”唐李百药《寄杨公》



“分庭接游士,虚馆待时


英。


”清俞正燮《癸巳类稿·少吏论》




《管子·八观篇》云:


‘论贤不乡举,则士不及行。

< br>’


谓游士不及土著。




20


、归附:归顺依附。汉王充《论衡·定贤》



“以人众所归附,宾客云合者为贤乎?”


《资


治通鉴·赤壁之战》



“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 ,江表英豪咸归附之。


”宋陆游《上二府


论事札子》

< p>


“恐启宽贷之路,无以慰归附之人。


”太平天囯 洪秀全《天王诏旨》



“何况尔民


新归 附,前遭妖毒陷害深。





4



21



过:


拜访;


探望。

《史记·


田叔列传》



“赵禹来过 卫将军。



南朝宋刘义庆


《世说新语·



誉》



“< /p>


(王湛)兄子济每来拜墓,略不过叔,叔亦不候济。


< p>


22


、善待遇:待人优厚。善,好。待遇:对待 。



待遇:


接待;对待





1


接待;对待



《史记·大宛列传 》



“立宛贵人之故待遇汉使善者名昧蔡以为宛王,与盟


而罢兵。



《三国志·


魏志·


陈思王植传》


“帝嘉其辞义,


优诏答勉之”


南朝宋裴松之注引


《魏


氏 春秋》



“是时待遇诸国法峻。


”宋司 马光《涑水记闻》卷九:


“抚养羌属,亲入其帐,得人


欢心…… 部落待遇如家人。





2


)优遇;恩遇。


《后汉书·南匈奴传》

< p>


“诸王大人或前至,所在郡县为设官邸,赏赐待遇


之。



《北史·燕子献传》



“神武旧养韩长鸾姑为女,是为阳翟公主,遂以嫁之,甚被待遇。


”< /p>


《云麓漫钞》卷四引宋李俦《挽张叔夜》诗:


“一门蒙待遇,徒有 泪沾巾。




23

、访:探问;看望;访问;拜访。李白《陪从祖济南太守泛鹊山湖》



“此行殊访戴,自可


缓归桡。


《聊斋志异·促织》



“径造庐访成。

”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时余方访君寓。




24


、雄志:远大的志 向。


《后汉书·仲长统传》



“君有雄 志而无雄才,好士而不能择人,所


以为君深戒也。


”晋陶潜《感 士不遇赋》



“屈雄志于戚竖,竟尺土之莫及。


”清丘逢甲《汕头


海关歌》



“此语或真吾不信,只怪华商少雄志。



25


、雄才:也作“雄材”



出众 的才能





1



出众的才能


《后汉书·郑太孔融等传论》



“方时运之屯邅,非雄才无 以济其溺,功高


势强,则皇器自移矣。


”唐窦庠《酬韩愈侍郎登 岳阳楼见赠》



“雅论冰生水,雄材刃发硎。

< br>”


《三国演义》第


5


回:


“温侯吕布世无比,雄才四海夸英伟。


”陈毅《吟反攻形势》



“反攻形


势见远略,动员群众赖雄才。





2

< p>
)指才能出众的人。唐杜甫《冬到金华山观》



“ 悲风为我起,激烈伤雄才。




26< /p>


、好士:喜欢士人;重视士人;爱护、重视人才。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圣姿硕茂,


神武在躬,


仁覆积德,


爱人好士,


是以四方归心焉。



《清史稿·

苏元春传》



“元春躯干雄硕,


不 治生产,然轻财好士,能得人死力。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


46


回:


“公子家不难挥金


如土,他只 是将来结客,轻财好士之名远近共闻。



27


、择人:选择适当的人。


《左传·昭公七年》



“故政不可不慎也,务三而已:一曰择人,


二 曰因民,三曰从时。


”汉刘向《说苑·杂言》



“是以君子择人与交,农人择田而田。



《花


月痕》第


7


回:


“其实 采秋乘此机会,要择人而事,不理旧业。



< br>28


、所以:


原因;情由





1



原因;情由



《文子·自然》

< br>:


“天下有始主莫知其理,唯圣人能知所以。



《史记·太史


公自序》




《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


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


”唐韩愈《李花》之一:

< br>“问之不肯道所以,独绕百帀至日斜。


”宋


王安石


《答司马谏议书》



“故今具道所以。



金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


卷一:


“红娘曰:


‘非


先生所 知也。



生曰:


‘愿闻所以。




《儒林外史》


第< /p>


1


回:


“问其所以,

都是黄河沿上的州县,


被河水决了,田庐房舍,尽行漂没。





2


)可 与形容词或动词组成名词性词组,仍表示原因、情由。


《庄子·天运》

< br>:


“彼知矉美,


而不知矉之所以美。


《史记·


卫康叔世家》



“必求殷之贤人君子长者,


问其所以兴,


所以 亡,


而务爱民。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而慎取之也。





3


)用以;用来。


《庄子·天地》



“是三者,非所以养德也。



《史记·孟尝君列传》


< p>
“若急,


终无以偿,上则为君好利不爱士民,下则有离上抵负之名,非所以 厉士民彰君声也。


”宋苏


洵《几策·审势》


“故威与惠者,所以裁节天下强弱之势也。


< p>



4


)连词,


表示因果关系,用在下半句,


由因及果。


《荀子 ·哀公》



“君不此问,而问舜冠,


所 以不对。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慕贤》


< br>“世人多蔽,贵耳贱目,重遥轻近……所以鲁



5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1-29 22:04,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587520.html

后汉书仲长统传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