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line
读《山坡羊》
——之曲调源流述考
【
摘要
】<
/p>
:宋元南北曲中同有《山坡羊》
,明清以降流入市井“小
曲”与很多地方戏中,是古曲传播最广的几个牌调之一。有关此
调渊源所
自,
流传后世各种变体之内在线索,
乃至曲名异同等基
本问题,
曲学界一直说不清楚。
利用近年出土的
磁州窑瓷器上的
金元词曲,可证此调源出北曲,始名《山坡里羊》
,
《山坡羊》为
文人省称。
《张协状
元》采用三支。是早朝北曲南化的标本。有
的展衍至三百六十多句,
但原型词句的标志性句格并未失落。
词
乐互生是《山坡羊》
传播“再生”的内在规则。
【
关键词
】
:
《山坡羊》
渊源
句格
词乐互生
宋元南北曲中同有《山坡羊》一调,常用于剧套于散曲小令,明
清以降流入时调小曲与很
多地方戏中,
是古曲传播最广的几个词牌之
一。有关此调渊源所
在,流传后世各种变体之内在线索,乃至取名异
同等基本问题,曲学界一直说不清楚。王
国维《宋元戏曲史》所列南
戏
“同于元杂剧曲名者十有三”
p>
(
实列十五调
)
,
应列而未列
《山坡羊》
。
关于南《山坡羊》的曲名和句格,前代学者更是歧见纷纭,如有人说
“四句起
者是《山坡羊》
,三句起者是《山坡里羊》
”
< br>。清周祥钰等所
编《九宫大成南北词曲谱》
径直作为两个
牌调分列之,吴梅虽然认为
这些都是“妄行分析”
,却主张“作
者从古。则用十一句格,通俗则
用十二句格可”
。吴氏古俗之辩
,也非根源之论。现在我们比前辈学
者有了较好的条件。可以利用今年出土的磁州窑瓷器
上的金元词曲,
结合历代曲学文献,集中对
《山坡羊》词牌的渊
源流变及其诸多连带
问题,进行个案考索清理,
期望窥一豹之斑
,借此揭示元曲原生曲调
如何生变的内在规则。
《山坡羊》源出南曲还是北曲?最早提出南源自北的是吴梅先
生,他在《南北
词简谱》中,录取前代南曲谱的《山坡羊》
“学则刘
伶不戒”<
/p>
,小令做例曲,而与张可久的同调北曲小令《雪夜》
“扁舟初
p>
兴”进行格律比勘,断定南曲句格“源出北词,惟较北词略繁而已”
。
吴氏结论本来不错,但具体论证却大有问题。首先,这首例曲,并不
< br>是“无名氏散曲”
,更不可能“古”于《琵琶记》
、
p>
《幽闺记》中通调
十二句格的“通俗”
,而
是晚明人沈之作,原本就是“翻北词”
,及套
写北曲作品以应南
曲之唱,
沈把这首自作小令,
编入自创
《南九宫谱》
为正体,声称“此调乃《山坡羊》本调也,最为近古”
。此后的南曲
调,如吴梅所据的《九宫谱定》等都是照例抄录,吴先生的古俗之辨<
/p>
原来出自沈自说。
沈自晋
《南词新谱》<
/p>
特别注明此曲出自
“沈伯英
《曲
海青冰》
”
。
《曲海青
冰》虽已失传,但《南词新谱》首卷《词曲总目》
列有此书。注“词隐先生翻北词”
p>
。再进一步检查,沈做所翻之北词
就是张可久的一首北曲同谱小令“
刘伶不戒”
,朱权《太和正音谱》
早已列为北《山坡羊》例曲。
这些材料显然被吴先生忽略了。用晚明
人的南曲翻唱北曲来证明宋元时期发生学意义上的
南源自北,
当然不
具有说服力。
p>
吴先生的南源自北说,不仅存在文献失考的纰漏,更受到“历史
新发
现”的严重挑战。
《山坡羊》于南曲最早见于《张协专员》
。目
前
曲学界一般认为《张协》剧产生于宋代,早于元人北曲。据此而断,
< br>就只能是北源自南,而不是相反。已故南戏专家钱南杨先生说“一般
戏文也运用北
曲,而《张协》是个例外,大概时代较早,其时北曲还
未流传到南方,
< br>故通本没有一支北曲。
”
因此他把
《张协》
剧中的
《山
坡羊》于南方土
产的《林里鸡》
,
《鹅鸭满渡船》等同,划入“都应是
村坊小曲”一类。
现在我们协助今年所搜集的
磁州窑瓷器物上的金元词曲来检讨
问题。目前出土的《山坡羊》曲作已有四首,分别书写
在两枕一瓶一
罐之上。其中“晨鸡初报”与“风波实怕”两首同见于元人所选元曲
的《乐府新声》
,是元曲前期作家陈草庵的作品。另一《山坡羊》瓷<
/p>
枕为私人所藏,文物考古界发表的校文断句多误。
用上述文物与曲学文献相参,
首先可以澄清历来有关曲名的纷乱
之说。元末周德清《中原音韵》列北曲牌三百三十五调,于中吕宫下
《苏武持
节》一牌,
自注
“即《山坡里羊》
”<
/p>
。而同书《作词十法》
“末
句”和“定格
”两处作《山坡羊》
。
《山坡羊》源于北曲,还有其他方
面的考证。北曲中除了《山坡羊》之外,还有《牧羊关》的牌子,并
有
不少于羊相关的写实名作。
如关汉卿
《窦娥冤》
的
“戏眼”
羊肚汤,
曾瑞的名
套《羊诉冤》等,而宋元曲中却罕有这些内容。明代南曲中
有一个《羊头靴》的牌子,实
为北曲《红绣鞋》传入南曲后的一个别
名,文学内容最终还是生活之反应,北方重游牧,
多羊,北人喜欢吃
羊肉。而南方主要为水田农耕,少羊,基本不吃或少吃羊肉。这一生<
/p>
活习俗差异至今犹存。如张孝祥《六州歌头》
“洙泗上,弦歌地”
与
陈亮《水调歌头》
“万里腥剷如许,千古英灵安在”等,皆为
抗金名
词。与南人饮食口味相反,南人经常以“腥骚”蔑称金元北人。由此
推断,正如《张协》之中的《鹅鸭满渡船》为南方民歌的可能较大一
样。
p>
《山坡羊》源出北曲的概率要远超过相反的推测。
我们主张《山坡羊》源于北曲,最大的障碍是现存南戏最早传本
《张协状元》的
编写时代。
目前计有北宋末,南宋前期及中后期和元
代四说。批
评各种长短。通过一些考证,我们的结论是《山坡羊》一
调源于北曲,原本应是一首北地
牧歌,始名为《山坡里羊》
,在关汉
卿时代由文人接手创作,于
是有《山坡羊》之简名与《苏武持节》之
雅名。
最早采用此调入
杂剧的是关氏同时人杨显之,
见其
《潇湘夜雨》
三折,
较早用于散曲的应是陈草庵,
亦与关氏同时。<
/p>
南戏
《张协状元》
的写作时间不早于此二
人。其中所用《山坡羊》由北曲传入,是北曲
南化的一个变体。
《山坡羊》流于明清后世,分三条线传播开去。南、北曲的文人
作家两条线哦都市各依前人名作或曲谱“定格”而填词,采取“千篇
一律”
的制作模式。
南曲中十一句与十二句之争乃至汤显祖
《牡丹亭》
所填的十五句格,
都没有超越这个范围。
而存在于市井民间的第三条
线则不同,
文词格式及
内容都不断发生剧烈变异,
终于有一天变得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