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珠
永川旅游经济大发展调研报告
p>
按照区委十二届四次全委会重点调研课题要求,区旅游
局牵头组织开
展了对川渝黔小金三角地区的旅游经济工作
调研,并学习借鉴国内先进地区旅游经济发展
的成功经验,
对永川旅游经济大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永川旅游市场前景等
进行了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永川旅游经济大发
展的战略目标、举措
和工作建议。
一、永川旅游经济大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一)永川旅游经济发展现状
1
、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永川旅游从
1997
年开始起步,经过十年的不懈努
力,实
现了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的跨越式发展,初步形成以茶竹文
化和生态旅游为特色,茶山竹海和重庆野生动物世界为龙
头,黄瓜山百里果乡、松溉古
镇、卫星湖、桃花源、石笋山
等景区为补充,涵盖吃、住、行、游、购、娱六大旅游要素
的旅游产业体系,初步建立了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
部门
联动的大旅游构架。
我区现有国家
A
级旅游景区
3
个(
AAAA
级景区重庆野生动
物世界、
AAA
级景区卫星湖,
AA
级景区桃
花源)
,全国农业旅
游示范点
2
个(黄瓜山百里果乡和永川秀芽茶叶科技观光基
地)
,三星级(永川宾馆、龙腾宾馆
、永川大酒店)和二星
级(亨通大酒店、京都大酒店、卫星湖国际旅游度假村)旅
游饭店各
3
家,在建五星级饭店
2
家,旅行社及门市部
11
家,
蝶画、茶酒、茶叶、豆豉、竹工艺品等旅游商品生产企业近
50
家,旅游从业人员
4200
人,间
接提供就业岗位近
2
万个。
2007<
/p>
年,我区接待游客
232.8
万人次,实
现旅游总收入
10.1
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
< br>6.6%
和
17.5%
,旅游总
收入占全区
GDP
的
6.7%
,旅游业成为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举足轻重的特
色产业。
2
、旅游资源现状
<
/p>
我区森林覆盖率达
24.6%
,现有茶园
面积
3
万亩,竹林面
积
6
万亩,梨园面积
6
万亩,珍
稀树种
15
个,其中百年以上古
树种<
/p>
9
个,境内有呈“川”字形排列的五座山脉,大中型水
库
127
座,长江流经南境
21
公里,国家级和重庆市级森林公
园各
1
个,现留存的地面文物点
680
余处,重要文物点
360
余
处,其中重
庆市历史文化名镇
1
个,重庆市亟待抢救的传统
街区
1
处,重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
处,永川区级文物保护单
位
23
处,
国家、
省级文体基地
8
个,
重庆市生态示范基地
1
个。
根据国家《旅游资源分类、调
查与评价》标准所作的调
查,我区共有旅游资源单体
145
p>
个,涵盖了国家旅游资源分
类标准中的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
观、天象与气候景
观、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和人文活动
8
大主类、
2
23
个亚类、
56
个基本类型。
总的来说,我
区旅游资源较为丰富,资源种类和数量较
多,开发利用潜力大,总体上呈现出五大特点。
一是自然生
态旅游资源单体体量较大,品质较好,山地旅游资源占有较
< br>大优势。二是人文旅游资源量多分布广。三是旅游资源受人
类活动影响强烈,地域
集聚度高,形成了中部箕山、大黄瓜
山旅游资源高度集聚带和西部、南部、东南四大集聚
片区。
四是现有旅游资源功能多样。除了最普遍的观光功能外,多
数资源还具有科普、休闲体验、生态研究等功能,具有进行
深度和广度开发的潜力。五
是拥有众多的可开发为新型热点
旅游产品的旅游资源,如大面积的生物景观,丰富的土特
产
品,在建的会展场所、国内体育赛事举办地和知名的职业培
训
基地,以及茶竹文化旅游节、赏花节等节事活动。
但是,我区
旅游资源无绝对优势。人文旅游资源级别不
高,现存有形载体较少,很多古寨、古建筑遗
址、古寺庙遗
址和遗存被荒废,或者毁坏严重,必须恢复重建方能具有历
史文化旅游价值。一些自然旅游资源的现状基础比较薄弱,
比如阴山,缺少基础
配套设施与景点建设项目。而且,与周
边地区的同质旅游资源比较,自然生态与人文旅游
资源均不
占有优势,缺少象大足石刻、南川金佛山、丰都鬼城那样的
国家级和世界级旅游资源。
3
、旅游管理机构现状
3
为了
统筹全区旅游经济发展工作,区政府于
2007
年成
立了永川区旅游经济发展领导小组,组长由区长唐建华担
任。此前先后设立
过永川市旅游开发领导小组和永川市旅游
经济发展领导小组,作为全区旅游工作领导机构
和综合协调
机构。
区旅游局于
1998
年
2
月成立
,是政府序列行政单位,
核定行政编制
12
人、事业编制
7
人,领导职数一正三副,
< br>设两科一室一所(办公室、市场规划发展科、质量监督管理
科、旅游质量监督管理
所)
,现在编人员
19
人,其中
3
人借
调在外,平均年龄
35.5
岁,是一支较为年轻的团队。
4
、我区旅游经济指标实现情况
p>
2007
年,
我区旅游经济总体处于重庆市
各区市县的中上
水平,接近重庆巴南和渝北地区水平,在渝西地区处于领先
水平。
需要说明的是,下表所列数据统计口径不统
一,以上分
析只作参阅。据了解,重庆市内各区县的旅游统计指标主要
< br>是行业指标,一般只包含了景区、星级饭店和旅行社接待人
次和收入,个别区县的
旅游收入还注明了是旅游直接收入
(主要是景区、星级宾馆和旅行社收入的总和)
。而四川省
的旅游统计采取是大旅游统计口径。虽然内江和泸州不是四
川旅游发展最好的地区,但是旅游经济指标与重庆主城区的
旅游
经济指标相当。
4
2007
年重庆市部分区县旅游经济指标情况表
指标
区县
游客接待总人次
(万人次)
7
1
(年度目标)
3
(年度目标)
0.91
2
6.5
72.5
7.5
12.01
0.80
8.1
1
旅游收入
(亿元)
游客人均消费
(元
/
人)
453.66
62.5
375
361.25
200
104.84
507.95
250
387.42
40.62
87.57
112
1
大足县
154.3
2
丰都县
160
(年度目标)
3
万盛区
80
(年度目标)
4
酉阳县
25.19
5
江津区
100
6
九龙坡区
620
7
渝中区
1427.3
8
渝北区
300
(目标)
9
巴南区
310
10
南岸区
196.96
11
沙坪坝区
925
12
合川区
91.8
13
巫山县
132
14
黔江区
75.61
1.02
(直接收入)
77.27
1.96
259.22
15
永川区
232.8
10.15
436
注:以上数据部分通过网络查询、部分通过问询获得。
2007
年四川省内江、泸州两市旅
游经济指标情况表
指标
区县
游客接待总人次
(万人次)
635.01
旅游收入
(亿元)
26.46
38.23
游客人均消费
(元
/
人)
416.69
434
内江市
泸州市
880.01
注:以上数据通过问询获得。
(二)
永川旅游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旅游产业素质有待提高。
一是精品
打造不够、功能
单一,缺乏有震撼力的产品。
尽管重野是国家<
/p>
AAAA
级景区,
但多年来没有大的投入
和升级,产品仍以观光游览性为主,
5
日趋老化,游客参与度、享受度不够。茶山竹海虽因《十面<
/p>
埋伏》名扬海外,但还属于原生态景区,初级观光产品特征
明显,
基础设施不完善、缺乏看点,休闲度假功能不完善。
黄瓜山百里果乡、卫星湖、石笋山等
都是传统观光产品,开
发进展较慢,功能较为单一。我区缺乏像九寨沟、张家界这
样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一流景区。
二是景区文化包装不够,城
市旅游文化内涵挖掘不够。
景区内建筑文化表现力不强,缺
乏个性和主题,仿古建筑仿而不古,且缺少像“丽水金沙”
、
< br>“宋城千古情”
、
“印象刘三姐”这类极富视觉冲击力的
旅游
文化表演项目。我区历史文化名人、文物古迹、民俗民风、
民间工艺等发掘不够,没有很好地融入旅游城市建设和旅游
项目开发中。
三是企业规模小、缺乏竞争力。
我区旅游企业
普遍个头
偏小,抵御风险能力弱,重野作为我区旅游业的龙
头,
2007
年营业收入为
5325
万元,利税仅<
/p>
180
万元,而宾
馆、旅行社一年营业收
入不过区区几百万元,利税更是少得
可怜,缺乏像北京首旅集团、上海春秋集团这类具开
发实力
的大型旅游集团。
四是旅游人才队伍弱小。
我区旅游行业缺
乏旅游规划、项目策划、旅游营销方面的专业人才和职业经<
/p>
理人,远不能满足旅游业上档升级的需要。
2
、旅游基础设施有待完善。
一是景区可进入性较差。
p>
城区—茶山竹海、城区—黄瓜山百里果乡、城区
--
松溉古镇
的部分道路等级太低,有的损毁严重,难以满足大型旅游团
6
队和自驾车旅游
者的游览需要。永师路接重庆野生动物世界
的公交站点设臵不够合理,安全性有待进一步
增强。永川城
区到茶山竹海景区、黄瓜山百里果乡、桃花源、松溉古镇的
公交车车况较差、数量少、公交服务不规范,游客乘车游览
的舒适度和满意度较
差。大黄瓜山旅游环线公路未能开通,
永川城区到石笋山、阴山等地的公路不完善,不利
于这些景
区招商引资和开发建设工作的推进。我区景区之间未开通旅
游专线车,
也无连接周边重要景点
(如大足石刻)
的专线车。
二是城市旅游服务功能不完善。
城区
内旅游交通标识、标牌
不完善,未设立游客集散中心,也没有专门的旅游客运公司
和车队,无法满足旅游市场需求。缺乏吸引商务会议团队的
花园式酒店
和信誉度高、服务规范的经济型连锁酒店。
三是
景区接待设施跟
不上自驾旅游和自助旅游快速发展的需要。
主要是停车场规模较小,公厕数量较少、等级
不高,景区导
览标识不完善等。
3<
/p>
、旅游宣传营销有待加强。
一是投入少、力度小。
旅
游经济就是眼球经济和注意力经济。必须通过持续的宣传推
< br>介才能抓住游客。据了解,黔江区为
400
万元
/
年,大足县
为
200
万元
/
年、荣昌县为
< br>200
万元
/
年,江津区为
p>
150
万元
/
年,
泸州市
1360
万元
/
年,而我区仅为
40
万元
/<
/p>
年。户外
广告宣传、媒体推介、客源地促销活动等捉襟见肘或只能
停
留在策划中,难以开展卓有成效的宣传活动。
二是机制不健<
/p>
7
全。<
/p>
我区新闻、文化、外宣、外事、外贸等部门的宣传资源
尚未有效整
合,未形成旅游宣传大合唱的良性格局。
4
< br>、旅游发展环境有待优化
。
一是对发展旅游业的认识
p>
不足。
一些部门和镇街认为旅游项目投资大、回收慢、财政
贡献小,对发展旅游业不积极、不主动,忽视了旅游业在城
市转型升级、
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上的独特作用,
以及旅游业自身巨大的综合效应及拉动能力
。
二是扶持政策
需要进一步强化
。尽管
我区已出台了促进产业经济发展的优
惠政策,但在旅游项目开发用地、鼓励组团社招徕客
源、开
展地接业务、发展乡村旅游以及星级宾馆水电气价格优惠等
方面还是空白。
三是旅游管理体制需进一步改革和完善。
旅<
/p>
游资源涉及诸多行业和部门,开发和管理协调难度大,资源
整合不
力,产业融合度低。
二、永川旅游客源市场分析
(一)外部交通条件分析
目前,永川
对外客运交通主要依靠成渝(高速)公路、
成渝铁路和永铜路、永泸路、永津路等干线公
路。随着重庆
高速公路发展迅猛和我区区域性交通枢纽的构建,将大大改
善重庆市境内各旅游景点之间的联系,也将加大永川与川、
渝、黔地区的客源互
送。公路方面,随着合(川)铜(梁)
永(川)
(江)津高速公
路联络线、永(川)璧(山)沙(坪
坝)快速通道、沿江北岸高等级公路、永川至合江公
路及永
8
-唇珠
-唇珠
-唇珠
-唇珠
-唇珠
-唇珠
-唇珠
-唇珠
-
上一篇:20XX二年级调皮评语
下一篇:塑胶产品壁厚设计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