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涵
高考政治专题练习
当今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易错雷区,步步为赢】
1
.观察下列图片,有关它们的描述正确的是(
)
图
1
图
2
①图
1
成为德国分裂的重要标志,是东西德共同修建的
②图
2
发生在
1961
p>
年,随后美军进入最高戒备状态
③两图都是“冷战”格局下美苏对峙的重要体现
④图
2
危机中,美国领导人表现了克制态度,相互妥
协使危机逐步降温并解决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④
D
.③④
2
.
“苏联的军事力量以及它在西方人中间引起的恐惧,
长期地模糊了这两个争夺者之间根本的不对称性。
”
这种“根本的不对称性”主要表现在(
)
A
.同盟力量的差距
B
.意识形态的对立
C
.军事力量的失衡
D
.经济水平的差距
3
.“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指责一些军事联盟如北约和华约推动了高昂的军备
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
转变为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这反映了在“冷战”时期
(
)
A
.美苏的插手是地区冲突的根源
B
.和平的力量时常占据着上风
C
.军备竞赛造成各国财政的困难
D
.军事较量威胁到世界和平
4
.“冷战”期间世界平均每年爆发国际冲突
7
起,而
1990
~
< br>1992
年三年间国际冲突总数为
55
< br>起,平均每
年
18
起。
此后,
随着国际组织加强干预,
在进入新世纪后
国际冲突的频率大为降低。
据材料可见,
“冷战”
结束后世界格局的特点有(
)
①多极化趋势加强
②国际局势总体趋于缓和
③和平与动荡并存
④“一超多强”局面形成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5
.美国副总统拜登为美国外交“新规”定调。“新规”否定了前总统布什所谓“不支持我
们就是反对我们”
的外交政策。拜登说:“我们将交往,我们将倾听,我们将磋商。美国
需要世界,正如我相信世界需要美
国。”从拜登的话中我们可知美国(
< br>
)
A
.放弃了霸权主义政策
1
/
14
B
.承认世界政治多极化的趋势
C
.放弃了领导世界的愿望
D
.承认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p>
6
.
1963
年<
/p>
1
月,法国总统戴高乐直言不讳的告诉美国记者苏兹贝克:“首先
必须要有个欧洲啊!现在对美
国来说是很惬意的。
有一个法国、
一个德国、
一个意大利和一个英国,
而
美国可以利用他们来相互反对……
必须要有一个既有自己的经济、自己的政策、自己的防
务的真正的欧洲”。戴高乐总统谈话所要表达主要
思想是(
)
A
.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
B
.希望欧洲联合,以摆脱战后的美国控制
C
.欧洲的现状对美国有利
D
.欧洲要脱离北大西洋组织,建立自己的防务
7
.纸币的版型和设计一定程度上传递着时代的信息,如七种面
值的欧元纸币均采用了正面为门窗,背面是
桥的设计方式,拱门和窗户图案象征着开放和
合作的精神;桥形建筑代表着欧洲国家之间以及欧洲与世界
的合作与沟通。这一风格透露
出的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信息是(
)
A
.区域集团化趋势
B
.经济全球化趋势
C
.各国之间的合作共赢
D
.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
<
/p>
8
.“欧洲的统一不会在一夜之间实现,也不会仅仅靠一项计划来
完成。”从
20
世纪
50
年代到
20
世纪
90
年代,
欧洲的联合不断深入。
下列欧洲走向联
合过程中的重大事件,
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①欧洲联盟成立②欧元正式问世③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签订④欧洲共同体成立
A
.④③①②
C
.③④②①
B
.④①③②
D
.③②①④
9
.自“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生效以来,美国对墨西哥的产品进口关税下降了
84%
,墨西哥对美国产品的进
口关税只下降了
43%
,墨西哥在肉、奶制品、玉米等竞争力较弱的产品方面,
有较长的过渡期,这体现出
北美自由贸易区的特点是(
)
A
.南北合作
C
.战略的过渡性
B
.大国主导
D
.减免关税的不同步性
10
.“(二战后)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经济生活国际化程度不断提
高,而经济生活的日益国际化又
是科技进步、
经济发展的一种必
然趋势。
但这种经济合作或联合短时期内在全球化范围内难以实现,
于是,
一些地理位置上相邻、
利益相近的国家就纷纷建立各
种地区性经济一体化组织。
”上述材料不能表明
(
)
A
.经济
、科技、生活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
B
.经济全球化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C
< br>.经济区域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步骤
D
.经济全球化的实现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名师点睛,易错起源】
易错起源<
/p>
1
、两极世界的形成
2
/
14
例<
/p>
1
.美国历史学家杰里·本特利指出:当
1945
年同盟国击败轴心国摧毁德意志帝国和日本帝国时,随着
另一场战争的开始,世界不得不重建。“重建世界”的主要原因是(
)
A
.战后欧洲力图重建其中心地位
B
.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掀起高潮
<
/p>
C
.战后新的经济体系形成刺激了贸易竞争
D
.美苏在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上的矛盾加剧
板代表的是(
)
p>
【变式探究】图中细长的树干代表战争中受到严重摧残的欧洲,在夹板的护持下已复苏、开花
。图中的夹
A
.马歇尔计划
B
.杜鲁门主义
C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
.华沙条约组织
< br>易错起源
2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加强
例
2
.二战前的几百年,
西欧几乎是大战不出十年,小战年年有。但二战后西欧各国轻而易举地化干戈为玉
帛。如
今,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国和睦相处,互利合作,已接近或达到彼此国界形同虚设的地步了。这
主要得益于(
)
A
.资本主义阵营的形成
B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
.欧洲一体化迅速发展
D
.美国称霸全球战略
【变式探究】一位西方的外交官说:“它(不结盟运动)在重大问题上敢于直言,它不是一个只作出消
极
反应的运动。它太有用了,因此不会消失。”这说明不结盟运动(
)
A
.改变了超级大国控制世界的局面
B
.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宗旨
C
.促进了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发展
D
.积极帮助亚非国家获得
“
独立
”
易错起源
p>
3
、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及发展趋势
例
3
.二战后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
的三大支柱是(
)
①《布
雷顿森林协定》②世界银行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④关贸总协定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变式探究】
《全球通史》指出:“几十年前还统治全球的欧洲大陆的前途这时似乎是暗
淡的、危险的,但
20
世纪
50
年代后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
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
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
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美苏短暂的首要地位让位于一种新的多
元化社会。这实质上意味着全球地方主义
的恢复
——
至少从政治上来看是如此
——
这种全球地方主义是
1500
年以前的数千年中世界事务的特点。”
3
/
14
材料中“全球地方主义”恢复的根源是(
)
A
.世界政治已呈现多极化趋势
B
.两极格局已经被打破
C
.区域集团化的趋势已经出现
D
.世界经济已呈现多极化趋势
【易错练兵,虎口脱险】
1
.下图为
1955
年的苏联海报《两个世界两个
结果》
,高速行驶的火车是“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缓慢爬行
的
乌龟是“资本主义阵营国家”。该海报的制作意图是(
)
A
.表达国家垄断经济的优势
B
.从经济上制约资本主义发展
C
.展示战后苏联经济真实状况
D
.宣扬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p>
2
.与杜鲁门主义相比,马歇尔计划“删掉”了“关于共产主义的明
确提法”,强调“计划”的目标是“战
胜饥饿、贫困和混乱”。这表明“马歇尔计划”(
)
A
.与杜鲁门主义手段相同
B
.是更隐蔽的杜鲁门主义
C
.彻底颠覆了杜鲁门主义
D
.与杜鲁门主义的目的不一致
p>
3
.下图是匈牙利
1974
年在某一国际组织成立
25
周年时发行的邮票。其宗旨
是在东欧人民民主国家和苏联
之间“建立密切的经济联系”。下列有关该组织的说法正确
的是(
)
A
p>
.其成立不利于加强世界市场的紧密联系
B
.它是由欧洲社会主义国家参加的政治经济组织
C
.利于欧洲实现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交流
D
.其成立是二战后国际力量失衡的重要标志
4
.有人说在日本崛起过程中经历了两次重大的
现代化历程,一次来自内部自发,一次来自于外部强力。其
中,与第二次密切相关的是(
)
4
/
14
A
.列强战舰厉兵秣马逼迫开关
B
.中国是列强全球扩张主方向
C
.美国对日从打压削弱到扶植
D
.计划经济体制在欧亚的延伸
5
.图一和图二反映的主题是(
)
A
.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C
.世界多极政治格局形成
B
.欧洲一体化进程受挫
D
.美国霸主地位的丧失
6
.
1971
年,美国总
统尼克松说:“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
也
没有想到的那种挑战。”“那种挑战”指(
)
A
.不结盟运动的萌动
B
.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D
.美苏冷战的正式结束
C
.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7
.美国
总统奥巴马仍在坚持
1992
年提出的沃尔福威茨理论,即通过
武力在全世界保持一种美国领导的单
极态势,遏制其他强国的崛起。沃尔福威茨理论提出
的背景是(
)
A
.东欧剧变
C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B
.世界政治多极化格局形成
D
.世界两极格局崩溃
8
.
在对外经济活动中,
美
国经历了从二战前的“美元贬值,
刺激出口”到二战后的“美元坚挺,
< br>主导出口”
的变化。这一变化反映了(
)
A
.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加强
C
.美元的国际影响力加强
B
.美国金融霸主地位的巩固
D
.美国对外贸易的不断扩大
9
.下图是
20
世纪
70
年代关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一幅漫画。其表明(
)
A
.经济全球化进程由此搁浅
B
.美国丧失了世界霸主地位
C
.美国依然主导着世界经济
D
.世界经济开始体系化、制度化
<
/p>
10
.下图为各类国家在世界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导致比重变
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
B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5
/
14
C
.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影响
D
.石油危机引发经济危机
11
.日益蔓延的欧债危机导致欧盟和欧元区成员国间的经济差距空前扩
大,核心和外围国家的壁垒分明,
也造成了核心与外围国家有关‘刺激’和‘增长’的政
策博弈。这能看出(
)
A
.欧盟经济实现了真正的一体化
C
.欧洲政治经济发展出现不平衡
B
.大国主导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D
.欧洲一体化中体制性缺陷显现
<
/p>
12
.
在全球化高峰论坛上,
一位经济学家指出:
“从地域的维度看,
全球经济
不可能同时一起实现一体化,
而是部分地区先通过签订契约实现区域内国家经济的一体化
。”材料表明(
)
A
p>
.经济全球化的先决条件是经济区域集团化
B
.经济区域集团化最终决定经济全球化的实现
C
.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两者不可分割
D
.经济区域集团化对经济全球化具有双重作用
1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增
强、政治影响力扩大和对外开放水平提高,我国与外部世界的经济联系
和互动明显加强,
与发展中国家关系也步入一个新阶段。当前,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注重经
济
外交成为各国的共同选择。在变革中,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有所增强,国际影响力不断加大,对建立国
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抱有强烈愿望。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发展潜力巨大,与我国的经济互补性很强, 与我
国发展经贸合作的要求十分迫切。作为发展中大国,我国与发展中国家没有根本利害
冲突。
——人民日报社论《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外交大有可为》
(
2004
年
9
月
3
日)
材料二
1998
年中央提出“要抓紧研究和实施‘走出去’的开放战略,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和利用国外资源,以
利增加我国经济发展动力和后劲”。新的国内外形势要求政府对“走出去”战略的目标、内涵予以明确
构
筑,赋予新内涵,并出台新的支持性政策措施,以便在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大潮中,为
我国谋求更大的经
济增长动力和发展空间。
——邢厚媛《国际商报》
材料三
综合
WTO
统计资料和国家经贸委和外经贸部的统计资料,从
197
9
年
8
月欧共体对我国出口的糖精钠发
起第一起反倾销案件以来至
2001
年
12
月初,已经有欧美等
29
个国家对我国提起共计
477
起反倾销案件,<
/p>
我国已经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案件最多的国家。
2000
p>
年各国提起的反倾销案件总数为
251
起,
其中我
国遭到反倾销起诉的案件有
33
起,对中国的反倾销占世界总数的
13%
以上,
2001
年
1
~
11
月中旬,我国
遭受的外国反倾销投诉案件已经
达到
34
起……据统计,对华反倾销调查涉及
< br>15
类商品,影响
13 000
多家
企业,包括钢铁、彩电、纺织品、化工、玩具在内的行业。
——《中国如何直面反倾销》
(
p>
1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
20
世纪
90
年代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发生的变化,
分析我国对发展中国家开
展经济外交的有利因素。
(
2
)
21
世纪以来,我国在经济外交上实行“走出去”战略。为此,我国政府采取了哪些重要举措?与此相
p>
适应,我国经济体制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
6
/
14
(<
/p>
3
)材料三反映了什么问题?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问
题出现的主要原因。并就中国该如何应
对这一问题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 br>
14
.
2015
年
11
月
30
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执行董事会批准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
SDR
)货币篮子,人民
币与美元、
欧元、
英镑、
日元共同成为世界主要储备货币。
这是一
个新兴经济体的货币首次作为储备货币,
这也为
IMF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了一个改革和推动其包容性提升的机会。
阅读
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
答问题。
材料一
到
1
600
年,
(中欧)这种贸易造成每年大约有
< br>20
万公斤的白银流入从宁波到广州的华南和东南沿海地
区。对丝绸的旺盛需求引发了土地使用方式的重大变化……到
1700
< br>年大约一半的森林植被遭到破坏。
(低
处种植桑树、棉花
、甘蔗和水稻,高处种植玉米和红薯)
——
< br>[
德
]
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
》
材料二
美国经济学家特里芬在其著作《黄金与美元危机》一书中指出:该体制存在无法解决的难题。由于美
元与黄金挂钩,而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虽然取得了国际核心货币的地位,但是各国为了发
展
国际贸易,必须用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这样就会导致流出美国的美元在海外不断
沉淀,对美国来说
就会发生长期贸易逆差;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
元币值稳定与坚挺,这又要求美国
必须是一个长期贸易顺差国。
这两个要求互相矛盾,
因此是一个悖论。
这一内在矛盾称为‘特
里芬难题’”。
(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的原因及其对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
(
2
)根据材料二结
合所学知识说明
20
世纪
70
年代“特里芬难题”的破题,并分析破题的背景和影响。
7
/
14
-包涵
-包涵
-包涵
-包涵
-包涵
-包涵
-包涵
-包涵
-
上一篇:澳大利亚签证材料列表中英文版
下一篇:澳大利亚诗歌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