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usher-什么是it
一、是非题:
(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
”
)
1
p>
.
对化学反应来说,
温度越高,
反应速率越大,
因此高温操作,
可使反应器体积最
小。
(×
)
2
.
p>
多个
PFR
串联或多个
CSTR
串联,
其流型仍为活塞流或全混流。
(
×
)
3
p>
.对于零级反应,由于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无关,因此催化剂内扩散阻力对宏观反应速
p>
率无影响。
(
×
)
4
p>
.在进行均相反应动力学实验时,既可以在间歇反应器中进行,也可以在连续流动反应器
p>
中进行,
但由于反应器操作方式不同,
因此
所得的反应动力学方程形式也是不同的。
(
×
)
5
.
间歇釜
式反应器改成连续操作后,由于省去了辅助时间,因此一定能提高产量。
(
×
)
6
p>
.在绝热式固定床反应器中进行一级不可逆反应,由于西勒(
Thi
ele
)模数与反应物浓度
无关,<
/p>
因此内扩散有效因子在床内为常数。
(
×
)
2
2
p>
7
.
由于全混釜的停留时间分布比任意非理
想流动反应器的都宽,
因此
(
?
t
)
CSTR
?
p>
(
?
t
)
NFR
。
(
×
)
8
.在一
绝热反应器中,仅当进行一级反应时,其反应温度和转化率的关系才呈线性。
(
×
)
9.<
/p>
在任意转化率下,
一级不可逆连串反应在全混流反应器中进行的收
率总是低于在间歇釜中
进行的收率。√
10<
/p>
.在相同的温度下,一级连串不可逆反应
A
→
P
→
Q
,
在间歇反应器中进行时
P
的收率总
是高
于在全混流中进行的
P
的收率。
(
√
)
p>
11
.
在全混流釜式反应器中进行液相反应
,
由于返混程度最大
,
故反应速率一定最小。
(
×
)
12
.因
为单一反应就是基元反应,因此反应级数与化学计量系数相同。
(
×
)
p>
??
P
,
若
(-R
A
)=kC
A
C
P
,由于反应级数大于零,则在达到
相同的转化
13
.一自催化反应
A
p>
?
率时,所需的
V
PFR
总是小于
V
CSTR
。
(
)
14<
/p>
.在间歇反应器(
BR
)中和活塞流反应
器(
PFR
)中等温进行同一反应,若
C
A0
、
x
A
f
相
同时,则
t
BR
=
τ
PFR
。
(
×
)
15
.
无
论是一级反应还是二级反应,
流体的混合态对反应结果无影响。
(
×
)
16
.对
气固催化反应,由于外扩散阻力的存在,使得
C
AS
< C
AG
,
因此必定
使反应的选择性下
降。
(
×
)
p>
17
.
设计固定床反应器时需考虑内扩散对
反应的影响,
而设计流化床反应器时,
则不必考虑
内扩散的影响。
(
√
)
18<
/p>
.
多段绝热式固定床反应器的最优化结果是各段催化剂用量相等。
(
×
)
19
.<
/p>
可逆反应在管式反应器中进行时,
反应温度应沿着最佳温度线操作
,
使反应器体积最小。
(
)
20
.<
/p>
可逆反应在固定床反应器中进行时,
反应温度应沿着最佳温度线操
作,
使催化剂用量最
少。√
21.
在流化床中,气泡是贮存反应物料和进行化学反应的主要场所。<
/p>
(一定要选择的话,我选
错的)
×
p>
22
.
对气液反应,
由于化学反应使液膜阻力减小,
故一般为气膜控制过程。
(
√
)
p>
23.
填料塔具有较大的相界面积,适用于快速反应,而鼓泡塔储液
量大,适用于慢速反应
(
√
)
24<
/p>
.
气液反应,
当气膜阻力最大成为控制步
骤时,
反应发生在相界面和气膜内。
(
×
)
k
25<
/p>
.
一气液反应,
?
2
?
100
,
?
?
?
50
,
则该反应为瞬间不可逆反应。
(
)
2
26<
/p>
.一气液反应,在一定操作条件下,膜内转化系数
?
?
100
,
?
?
?
100
,则该反应为拟
一级快反应。
(
)
27.
方差
?
t
表示
了流体在反应器中停留时间分布的散度,
?
t
< br>值愈大,返混程度愈大。因为
(
?
t
)
甲
>
(
?
t
)
p>
乙
,因此甲反应器的返混程度一定大于乙反应器的返混程度。
(
×
)
28
.由于全混釜的返混程度比任意非理想反应器的返混程度都大。因此
(
?
t
)
CSTR
>(
?
t
2
)
NFR
(
×
)
29.
单一反应
A
?
P
,
在
100
℃下等温反应,已知在
C
A
=
p>
1mol/L
时,
(-
R
A
)
= 2mol/L.s <
/p>
则当
C
A
=
p>
2mol/L
时,
(-
R
A
)
= 4mol/L.s
。
(
×
)
30.
对于混合的非极限情况,即宏观混合和微观混合并存时,即不能按微观流体处理,也不<
/p>
能按宏观流体处理。
(
√
)
31.
已知一闭式反应器的
2
2
2
2
2
D
a
该反应器若用多釜串联模型来描述,
则模型参数
N=5
。
?
0
p>
.
1
,
uL
r
(√
)
32
.具
有相同停留时间分布的两个反应器,进行同一化学反应,若操作条件相同,
反应结构
p>
总是相同的。
(
×
)
p>
33
.
达到单个分子尺度的微观混合总是比
达到流体微团尺度的宏观混合效果好。
(×
)
34
.所谓单一反应,就是基元反应。
(×)
35
.幂级数动力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级数是根据化学计量方程中
计量系数确定的。
(×
)
36
.已
知停留时间分布方差值
?
t
2
=
10000min
2
可知其流型接近全混流。
(
×
)
37
.
可逆放热反应的最优温度是指转化率一定时,对应于最大反应速度的温度。
(×)
38
.在—平推流反应器内等温进行一级不可逆液相反应,反应器出中转化率可达
40
%,若
使转化率提高到
80
< br>%,在同样操作条件下,则反应器体积应增加一倍。
(
×
)
39
.多级全混釜串联,串联釜数增多,返混程度增大,釜数接近无穷多,返混程度接近全混
流。
(×
)
<
/p>
40
.气固催化反应的本征速率方程是指排除了吸附和脱附阻力后
的速率方程。
(
×
)
41
.设计固定床反应器应采用排除了内、外扩散阻力后的反应速率方程式。
(一定要选择的
话,我选错的)
×
二、选
择题:
(正确答案可能不止一个)
1
.
在间歇反应器中等温进行一级不可逆反应
A
→
R
,
当转化率达
90
%时,
所需反应时间为
2h
,
若反应改在管式反应器中进行,
空时为
2h
,其它条件同间歇反应器,则转化率为(
B
)
A
.
60
%
B.
90
%
C
.
45<
/p>
%
D
.
75
%
2
2
.四只相同体积
的全混釜串联操作,其无因次停留时间分布的方差值
?
?
为
(
B )
A
.
1.0
B. 0.25
C
.
0.50
D
.
0
3<
/p>
.
对一平行—连串反应
(
1
)
(
2
)
A
?
??
P
?
??
Q
A
?
??
R
(
3
)
,
p>
P
为目的产物,
若活化能次序为:
E
2
1
3
,
为了目的产物的
收率最大,则最佳操作温度序列为(
B
)。
A
.先高后低
B.
先低后高
C
.高温操作
D
.低温操作
4
.对气固催化反应
A
→
R
,当外扩散阻力已消除时,若为一级不可逆反应,
C
AG
增加,则内
扩散有效因子
p>
B
(
A
.增大
B.
不变
C
p>
.降低)。若为二级不可逆反应,
C
AG<
/p>
增加,则内扩散有效因子
C
(
A
.增大
B.
不变
C
.降低)。
5
.已知一闭式反应器的
D
a
?
0
.
1
,该反应器若用多釜串联模型来描述,则模型参数
N
为
uL
r
(
B
)
。
A
.
4.5
B. 5.6
C
.
3.5
D
.
4.0
1
e
6.
由
示踪法测得一反应器的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函数
E(t)=
10<
/p>
?
t
/
10
p>
min
-1
,可判别该反应器的
流型为
(
B
)
A
.平推流
B
.全混流
C
.轴向分散
D
.多级混合
7.
在气固催化反应动力学研究中,为了消除内扩散阻力,一
般采用
(
D
)
方法。
A
.增大器内流速
B
.改变反应器流型
C
.改变反应器结构
D
.减小催化剂粒径
8
.下图中阴影面积表示为
(
C
)
A.
F(t)
B.
E(t)
C.
t
2
D.
?
?
9.
对于气固催化反应,
催化剂粒径
B
(
A.
增大
B.
减小)
反应温度
< br>
B
(
A.
升高,
B.
< br>降低)可使催化剂的η增大。
10
.对于热效应不大,反应温度的允许变化范围又比较宽的情况,用
A
反应器最为
方便。
A.
单段绝热床
B.
多段绝热床
C.
换热式固定床
D.
自热式固定床
11.
一级不可逆反应
A
→
R,
当反应温度一定,
反应物
A
的初始浓度
C
A0
为
2mol/L
,
转化率达
80
%时,所需的反应时间为
2h
。如果
C
A0<
/p>
提高到
10mol/L
,其它条件不变,
则所需反应时间
应为
B
。
A. 10h
B. 2h
C. 0.4h
D. 0.2h
12
.在一个
1m
3
的间歇反应
器中进行某液相反应,当转化率达到
95
%时所需的反应时间为
4h
,若改用一个
5m
3
的间歇反应器中进行,其它条件不变,则所需时间为
B
。
A. 20h
B. 4h
C.0.8h
D. 0.4h
< br>13.
返混是连续流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工程因素,其产生原因是
②③④
(①
物料的
停留时间分布
②流速分布不均匀、
分子扩散和涡流扩散
③搅拌
④
死区、
沟
流和短
路
⑤
物料的浓度分布)
14
.
在气固催化反应动力学研究中可由
r
A
?
p>
F
A
0
(
x
A
2
?
x
A
0
)
< br>式处理实验数据得到反应
W
速度的实验反应器应是
(
C
)
A
.积分反应器
B
.微分反应器
C
.无梯度反应器
D
.脉冲反应器
15.
气体
A
与液体
B
的反应为不可逆反应,
对
A
为一级,
对
B
为零级.
已知三种情况下反应
速率常数
k
,液侧传质系数
k
L
,组分
A
在液相中的扩散系数
D
AL
的
k
1
D
AL
k
L
值分别为:
(a) 2
,(
b
)
80,
(
c
)
0.1
,则
a,b,c
三种情况下的液相利用率关系为:
。
A
.
a>b>c
B. b>a>c
C. c>a>b
D.c>b>a
16
.在氨气和稀硫酸进行气液反应,若
H
2
SO
4
浓度大于临界浓度,则该过程的宏观反应速
率的阻力主要集中在
A
。
A
.气膜内
B
.相界面
C
.相界面和气膜内
D
.液膜内
17
.
气固催化反应
A
——
P
,催化剂颗粒外表面浓度
C
AS
和
Cps
与流体主体浓度
C
AG
和
C
PG
存在差异。当过程为反应控制时,则
p>
C
AS
应
C
AG
(①
大于
②
小于
③
等于)
,
Cps
应
p>
C
PG
(①大于
②
小于
③
等于)
;
当过程为传质控制时,则
C
AS
(①趋近
于
C
AG
②
趋近于
0
③
某一值)
18.
对零级和一级不可逆反应,宏观流体的反应速率
③
微观流体的反应速率(①大
于
②
小于
③
等于)
,
对大于一级的不可逆反应,宏观流体的反应速率
①
微观
流体的反应速率(①大于
②
小于
③
等于)
,
对小于一级的不可逆反应,宏观流体的反
应速率
②
微观流体的反应速率(①大于
②
小于
③
等于)
。
1
9
.已知反应
1
:
A
→
P
-r
A1
=
C
A
0.5
反应
2
:
A
→
R
<
/p>
-r
A2
=
C<
/p>
A
2
当反应物
浓度由
1mol/L
降至
0.25mo
l/L
时,两个反应的速率将是(
D
)
A
.相等的
B
p>
.
-r
A1
为
p>
-r
A2
的
2
p>
倍
C
.
-r
A2
为
-r
A1
的
4
倍
D
.
-r
A1
大于
-r
A2
20
.间歇釜反应器中进行如下反应:
A
?
P
(1)
-
r
A1
=
k
1
C
A
a1<
/p>
A
?
S
(2)
-
r
A2
=k
2
C
A
a2
p>
在
C
A0
和反应时
间保持不变下,降低反应温度、釜液中
C
P
/C
S
增大,表明
( C )
A
.
al>a2
B
.
al
C
.活化能
E1
D
.活化能
El>E2
?
P
??
?
S
21
.等温恒容下进行各
步均为一级不可逆串联反应
A
??
若保持相同的转化率
x
A
,调节反应温度使
k2
/kl
降低,则
P
的最大得率将
(A )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D
.先增后减
22
.一个全混流反应器,其有效容积
v1=1m
3
,进行一级不可逆反应,达
60
%转化率,进料
量为
Q
0l<
/p>
,今改用两只有效容积均为
0.5m
3<
/p>
的全混流反应器串联操作进行同上反应,反应温
度相同,转化率要
求不变,则进料量
Q
02
将
(A
)
A
p>
.大于
Q
0l
B.<
/p>
小于
0.5Q
0l
C
.等于
Q
0l
D
p>
.等于
0.5Q
0l
23
.有两个有效容积不等的全混流反应器串联操作,反应
为二级不可逆反应
A
→
P
,若大釜
在先,小釜在后,出口转化率为
x
A1
,小釜在先、大釜在后,则出口转化率为
x
A2
,两种情
况下,进料流速、进料浓
度和反应温度均相同,比较
x
A1
和<
/p>
x
A2
的相对大小为
(
B )
A
p>
.
x
A1
>x
p>
A2
B
.
x
p>
A1
A2
C
p>
.
x
A1
=x
p>
A2
D
.不确定
24
.等温零级不可逆液相反应,采用下列三种方案进行:
p>
(1)
一个
1m
3
的平推流反应器,转化率
x
p>
A1
(2)
两
个
0.5m
3
的平推流反应器并联,进
料流量平均分配,转化率
x
A2
p>
(3)
两个
0.5m
3
的全混流反应器串联,转化率
x
A
3
上述三种情况进料总流速,进料浓度和反应温度相同
x
A1
、
x
A2
,和
x
A3
比较为
( C )
A
.
x
p>
A1
>x
A2
>x
A3
B
.
x
p>
A1
=x
A2
>x
A3
C
.
x
p>
A1
=x
A2
=x
A3
D
。
x
p>
A1
>x
A3
>x
A2
25
.等温液相反应:
A
→
R
r<
/p>
R
=
k1C
A<
/p>
R
为目的产物
k1
k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