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志明市英文-球道
2017
—
2018
学年第二学期
小学六年级语文毕业质量监测模拟试卷(一)
(考试时间:
90
分钟)
杭川文印(
)
[
积累运用
] 29%
?
一、
读拼音,结合句子意思,把词语写在答题卡上。
(4
分
)
小学六年,我们在母校的操场上
du
à
n
li
à
n
(
①
)身体,在教师中与同学
h
?
m
ù
(
②
)相处;在国旗下
ch
ō
ng j
ǐ
ng
(
③
)未来。面对即将来临的中学
生活,我们必将
f
ā
f
?
n t
ú
qi
á
ng
(
④
)
,再创佳绩。
二、选择正确的答案,在答题卡上把正确答案的序号涂黑。
(
11
分)
2.
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
附 庸
.
(
y
ō
n
ɡ
)
忧郁
.
(
y
ì
)
B.
薄
.
弱
(
p
ó
)
柔
.
顺
(
r
ó
u
)
C.
敦
.
厚
(
d
ū
n
)
憧
.
憬
(
ch
ō
n
ɡ
)
D.
惨
.
重
(
c
ǎ
n
)
糊弄
.
(
l
ò
n
ɡ
)
3.
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群策群立
与世隔绝
B.
各抒己见
美不盛收
C.
落荒而逃
天涯海角
D.
精兵减政
引砊高歌
4
.
下面每组词语中,
“著”的意思相同的选项是(
)
A.
著书立说
著名
B.
见微知著
著作
C.
著书立说
著称
D.
见微知著
显著
5.
填将下列词语填入句子,最恰当的是
( )
没有
的实验仪器,没有舒适的实验场地,但,居里夫人仍然从成吨的矿渣中成功
提炼出
0. 1
克镭。
A.
精细
B.
精致
C.
精密
D.
精巧
6.
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
春天来了,天气
变暖,冰雪融化,树枝上也抽出了嫩芽。我和同行的人谈起这件
事,
大家的
并不十分强烈。
这篇文章段落之间
自然,
前后照应,
结构十分严谨。
A
.逐步
反映
过度
B
.逐渐
反应
过渡
C
.逐步
反应
过渡
D
.逐渐
反映
过度
7.
下列与“弈秋”取名形式有相同之处的是(
)
A.
白杨
B.
刷子李
C.
凤辣子
D.
卖火柴的小女孩
8.
《我的妈妈是精灵》这本书中妈妈用来辅导陈淼淼学习的魔法是
( )
A.
千里眼
B.
水上漂
C.
长手臂
D.
顺风耳
9.
下列说法最得体的一项是(
)
。
A
.你对老师说:
“欢迎您到我家来拜访。您将会感到十分荣幸。
”
B
.你对一位获奖的同学说:
“祝贺你!有什么经验向我介绍介绍,好吗?”
C
.你已经交了作业,学习委员仍在追问,你说:
“难道你让我交两遍不成?”
D
.你对夜深仍在大声说话、喧闹的邻居说:
“你们别吵了,我们需要休息。
”
10.
与“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意境相近,都写了夜晚山间幽深而静寂的诗句是
( )
A.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B.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C.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D.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11.
《卖火柴的小女孩》
《凡卡》
这两个故事都发生在特殊的时间——圣诞节的前一天晚上,
作者这样安排的意图是(
)
A.
制造巧合,体现西方国家比较重视这样的节日。
B.
渲染气氛,快乐的节日更突出了主人公的命运悲惨。
C.
强调说明,这两个故事都是以西方国家为背景创作的。
D.
体现合理性,只有在这个时间里,才可能发生这样的故事。
12.
下面这道题中,哪一句适合作为这段材料的总起句?(
)
。
1918< br>年冬天,格陵兰海湾突然下起了红雪,这是由于暴
风将细小红藻混杂在雪中形成的。
10 0
多年前,北冰洋的一个小岛上下了一场绿雪,整个
山川大地披上了绿装,
远望浓绿欲滴。
科学家们分析研究后认为,
这是海水里的绿色藻类
被风吹向天空,又在 雪形成的时候混入雪里而形成的。
1892
年,意大利曾下过一场黑雪,
这是因为亿万 个像针尖搬大小的黑色小昆虫,在天空中飞翔,结果沾在雪里降下的缘故。
A.
红雪的形成
B.
雪并非全是白色,有时也是五彩缤纷的
C.
藻类给雪染色
D.
小昆虫让雪改变颜色。
三、填空,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
8
分)
13.
(
1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
。
——《长歌行》
(
2
)我国古代文学家司马迁说过:人固有一死,
,
。
(
3
)
她本来可以躺在任何一项
____
或任何一个
____
上尽情地享受,但是,
她视
____
如
____
,她将奖金捐赠给科研事业和 战争中的法国,而将那些奖章送给
6
岁的小
女儿当玩具。
——《跨越百年的美丽》
14.
(
1
)面对挫折,一味地哭泣并没有用,因为“眼泪
”
。
1
胡志明市英文-球道
胡志明市英文-球道
胡志明市英文-球道
胡志明市英文-球道
胡志明市英文-球道
胡志明市英文-球道
胡志明市英文-球道
胡志明市英文-球道
本文更新与2021-01-27 00:13,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574108.html
-
上一篇:以形传神 栩栩如生 ——巧借肖像描写塑造人物形象
下一篇:英语感谢信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