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高中公式大全 >

小学四年级数学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教案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1-01-15 15:31
tags:加法结合律教案

双路由器怎么设置-ieltssimon

2021年1月15日发(作者:宗克文)
小学四年级数学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 生在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过程中,
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初步感受到应用 加法
运算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2.在探索运算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分析、比较、抽象、
概括能力 ,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3.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
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 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
和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加法的运算律。
【教学难点】
概括加法的运算律,尝试用字母表示。
【教学过程】
一、教师适当引导,进入新知。
二、教学加法交换律。
1.课件出示:这是同学们 课外活动的情况。谁能来解决这
个问题?根据学生回答,联系题意讲解,并板书:28+17=45(人),问:还可能怎样想:17+28=45(人)。
板书算式。
第1页共5页
2.比较这两道算式有什么不同?
3.得数相同的算式我们可以用等号把它们连成等式。 < br>4.举例:你能再说出几个这样的等式吗?自己写一写。学
生说,老师相机板书等式,并追问:介 绍一下你是怎么写的?
核实是否相等。
5.概括规律:仔细观察,有什么规律?根据学生回答,相
机引导发现规律。
6.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这个规律?可适当提示:用符号、
文字、字母┅┅
学生思考,充分发表自己意见,教师给予肯定。
7.数学上,我们一般用a、b表示两个加数,可以写成:a+b=b+a.
老师小结:
引出:加法交换律(板书)
8.小练习:填数
三、教学加法结合律。
1 .过渡:刚才我们一起动脑,有了很多发现,大家真不简
单。现在我们再来解决一个问题,看看会有哪些 收获?课件
出示
2.列式解答,利用题意追问算式含义,并相机加括号表示
先算。还可能先算什么?说算式含义
3.比较这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什么相同?得数为什么
相同?我们可以用等号连成等式。
第2页共5页
4.出示书上题目,说一说,算一算。
5.概括规律: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教师
引导发现规律。
6.你能不能再举几个例子?学生举例。
7.教师小结,引出:加法结合律(板书)。如果用 a、b、c
分别表示这三个加数,加法结合律可以表示成?
8.小练习:填数。
四、总结新知,组织练习。
1.刚才我们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它们都是运
用在加法中的规律。师总结。
2.课后练习:
(1)下面等式各应用了什么运算律?学生说一说,对第三
道重点分 析,引出加法运算律有作用。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
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
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 什么在现代化教学
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
作文就头疼,写 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
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 生语文
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
时,恰好是30%, 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
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 要原因
第3页共5页
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
议 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
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但真正动起笔来
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
是无“米” 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
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 就很难写出
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
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 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
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 br>足够的“米”。(2)比较体会运算律的作用,知道凑整百。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 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
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
么?还 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
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 一则名言警句即
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
前的3分钟让学 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
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 多条
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
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 ”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
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3)凑整百 小
练习。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
第4页共5页
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
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 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
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
识那般 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
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 生坐,何至于此?”
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
策》中本身 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
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 的称呼更接
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
者的专称。称“老师” 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
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 年长、
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第5页共5页

事业单位绩效工资表-一年级音乐教案


交通事故伤残等级鉴定标准-侃侃个人资料


乐趣的意思-lol冰霜女巫


qq皮肤动漫-小满的寓意


爱国主义电影-身边的变化


维护民族团结的意义-网上签名寄语活动


集资-学生知识现状分析


青花瓷化学版-陈万霞



本文更新与2021-01-15 15:31,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518382.html

小学四年级数学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教案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