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数学 >

高考压轴题得分技巧 前两问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0-10-06 01:47
tags:高中数学压轴题

高中数学必修1重难点-高中数学a2-ab-2b2=1求a2 b2

2020年10月6日发(作者:沃叔奕)




高考数学压轴题常考题型 20 组 类 型
1二次函数
2复合函数
3创新性函数
4抽象函数
5导函数(极值,单调区间)--不等式
6函数在实际中的应用
7函数与数列综合
8数列的概念和性质
9Sn与an的关系
10创新型数列
11数列与不等式
12数列与解析几何
13椭圆
14双曲线
15抛物线
16解析几何中的参数范围问题
17解析几何中的最值问题
18解析几何中的定值问题
19解析几何与向量
20探究性问题




1




1、已知函数:
f(x)?
x?1?a
(a?R且x?a)

a?x
(Ⅰ)证明:f(x)+2+f(2a-x)=0对定义域内的所有x都成立.
1
,a+1]时,求证:f(x)的值域为[-3,-2];
2
x?1?a 2a?x?1?a
?2?
解:(Ⅰ)证明:
f(x)?2?f(2a?x)?

a?xa?2a?x
x?1?aa?x?1x?1?a?2a?2x?a?x?1
?? 2???0

a?xx?aa?x
(Ⅱ)当f(x)的定义域为[a+
∴结论成立
?(a?x)?11
??1?

a?xa?x
1111
?1?a?x??,?2???1

a?? x?a?1时?a?1??x??a?
222a?x
1
?3??1???2

f(x)值域为[?3,?2]

a?x
(Ⅱ)证明:
f(x)?

2、已知函数
f(x)?
1
3
4
x?ax?b(a,b?R)

x?2
处取 得的极小值是
?
.
33
(1)求
f(x)
的单调递增区间;
(2)若
x?[ ?4,3]
时,有
f(x)?m?m?
2
10
恒成立,求实数
m
的取值范围.
3
?
f
?
(2)?4?a?0
?
a??4
?
2
解:(1)
f
?
(x)?x?a< br>,由题意
?

?
84
?
f(2)??2a?b??
?
b?4
?
33
?

f
?
(x) ?x
2
?4?0

f(x)
的单调递增区间为
(??,?2 )

(2,?)
.
(2)
f(x)?
1
3x?4x?4
,当
x
变化时,
f
?
(x)
与< br>f(x)
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3
- 4

(-4,-2) -2
2)
0
(-2,2
)
0
(2,33

x

f
?
(x)

?

单调
递增
?

单调
递减
?

单调
递增
f(x)


?
4

3
28

3
1
?
4

3
所以
x?[?4,3]
时,
f( x)
max
?
求得
m?(??,?3]?[2,??)
.



28101028
22
?
.于是
f(x)?m ?m?

x?[?4,3]
上恒成立等价于
m?m?

33 33
2






3、函数
f(x)
的定义域为R,并满足以下条件: ①对任意
x?R
,有
f(x)?0
;②对任意
x

y?R
,有
f(xy)?[f(x)]
y
;③
f(
1
3
)?1.
则(1)求
f(0)
的值;(2)求证:
f(x)在R上是单调增函数;
(3)若
a?b?c?0,且b
2
?ac,求证:
f(a)?f(c)?2f(b).

解:解法一:(1)令
x ?0,y?2
,得:
f(0)?[f(0)]
2
?f(0)?0?f(0)? 1

(2)任取
x
1

x
2
?(??,? ?)
,且
x
1
?x
2
. 设
x
1< br>1
?
3
p
1
,x
2
?
1
3
p
2
,

p
1
?p
2

f(x
1
)?f(
1
p
1
1
1
1
)?f(x
2
)?f(p
12
)?[f()]
p
?[f() ]
p
2

3333
?f(
1
3
)?1,p
1
?p
2
?f(x
1
)?f(x
2
)?f (x)
在R上是单调增函数
(3)由(1)(2)知
f(b)?f(0)?1

?f(b)?1

a
?f(a)?f(b?
c
)?[f(b)]
b

b
c
aca?c
f(c)?f(b?
c
)?[f(b)]
b
………11分
?f(a)?f(c)?[f(b)]
b
?[f (b)]
b
?2[f(b)]
b

b

a?c2b
a?c?2ac?2b
2
?2b?2[f(b)]
b
?2[f(b) ]
b
?2f(b)

?f(a)?f(c)?2f(b)
……15分
解法二:(1)∵对任意x、y∈R,有
f(xy)?[f(x)]
y

?f(x)?f(x?1)?[f(1)]
x
∴当
x?0

f(0)?[f(1)]
0
∵任意x∈R,
f(x)?0

?f(0)?1

(2)
?f(
1
)?1,?f(1)?f(3?
1
33
)?[f(
1
3< br>)]
3
?1

?f(x)?[f(1)]
x
是R上单调增函数 即
f(x)
是R上单调增函数;
(3)
f(a)?f(c)?[f(1) ]
a
?[f(1)]
c
?2[f(1)]
a?c


a?c?2ac?2b
2
?2b?2[f(1)]
a?c
?2[ f(1)]
2b
?2f(b)
?f(a)?f(c)?2f(b)

4、已知函数
f(x)?x
4
?4x
3
?ax
2
? 1
在区间[0,1]上单调递增,在区间[1,2]上单调递减;
(1)求a的值;(2)求证:x=1是该函数的一条对称轴;
解:(1)
f(x) 在
?
0,1
?
上单调递增,在
?
1,2
?
上单调递减,?当x?1时,f(x)取得极大值,


f

(x)? 0,即(4x
3
?12x
2
?2ax)|
x?1
?0
,∴
a?4

(2)设点A(x
0
,f(x
0
))是f(x)上的任一点,它关于x?1的对称点的坐标为B(2?x
0
,f(x
0
)),


f(2?x
0
)?f(x
0
) ?x?1是y?f(x)的图象的一条对称轴。



3






23
5、某造船公司年最高造船量是20艘. 已知造船x艘的产值函数R (x)=3700x + 45x – 10x(单位:万元), 成本
函数为C (x) = 460x + 5000 (单位:万元). 又在经济学中,函数f(x)的边际函数Mf (x)定义为: Mf (x) = f (x+1)
– f (x). 求:(提示:利润 = 产值 – 成本)
(1) 利润函数P(x) 及边际利润函数MP(x);
(2) 年造船量安排多少艘时, 可使公司造船的年利润最大?
(3) 边际利润函数MP(x)的单调递减区间, 并说明单调递减在本题中的实际意义是什么?
32
解:(1) P(x) = R (x) – C (x) = – 10x + 45x + 3240x – 5000 (x?N且x?[1, 20]); 2分
2
MP (x) = P ( x + 1 ) – P (x) = – 30x + 60x +3275 (x?N且x?[1, 20]). 4分
2
(2) P`(x) = – 30x + 90x + 3240 = – 30( x +9 )(x – 12) (x?N且x?[1, 20]) 7分
当1< x < 12时, P`(x) > 0, P(x)单调递增,
当 12 ∴ x = 12 时, P(x)取最大值, 10分
即, 年建造12艘船时, 公司造船的年利润最大. 11分
2
(3) 由MP(x ) = – 30( x – 1) + 3305 (x?N且x?[1, 20]).
∴当1< x ? 20时,MP (x)单调递减. 12分
MP (x)是减函数说明: 随着产量的增加,每艘利润与前一台比较,利润在减少.1

?
6、设函数
f(x)
定义在
R
上,对任意的< br>m,n?R
,恒有
f(m?n)?f(m)?f(n)
,且当
x?1< br>时,
f(x)?0

?
求:
f(1)
的值,并判断
f(x)
的单调性;
解:(1)在
f(m?n)?f(m)?f(n)
中令
m?n?1
,得f(1)?0
; 设
x
1
?x
2
?0
,则所以,
f(x
1
)?f(x
2
?

7、设f(x)
是定义域在
[?1,1]
上的奇函数,且其图象上任意两点连线的斜率均 小于零.
(l)求证
f(x)

[?1,1]
上是减函数; (ll)如果
f(x?c)

f(x?c)
的定义域的交集为空集,求实 数
c
的取值范围;
解:(1)∵奇函数
f(x)
的图像上任意两点连线的斜率均为负
2
x
1
x
?1
,从而有
f(
1
)?0
< br>x
2
x
2
x
1
x
)?f(x
2)?f(
1
)?f(x
2
)
所以,
f(x)

R
?
上单调递减
x
2
x
2
∴对于 任意
x
1
、x
2
?[?1,1]

x
1< br>?x
2

f(x
1
)?f(x
2
)
?0
从而
x
1
?x
2

f(x
1
)?f(x
2
)
异号
x
1
?x
2
,1]
上是减函数 ∴
f(x)

[?1
,c?1]

f(x?c
2< br>)
的定义域为
[c
2
?1
(2)
f(x?c)
的定义域为
[c?1
,c
2
?1]
∵ 上述两个定义域的交集
22
为空集则有:
c?1?c?1

c?1?c?1
解得:
c?2

c??1

故c的取值范围为
c?2

c??1




4






2*
8、已知函数f(x)=ax+bx+c,其中a∈N,b∈N,c∈Z。
(1 )若b>2a,且f(sinx)(x∈R)的最大值为2,最小值为-4,试求函数f(x)的最小值; 22
(2)若对任意实数x,不等式4x≤f(x)≤2(x+1)恒成立,且存在x
0< br>,使得f(x
0
)<2(x
0
+1)成立,求c
的值。 解:(1)由函数f(x)的图像开口向上,对称轴x=-b2a<-1知,f(x)在[-1,1]上为增 函数,
故f(1)=a+b+c=2,f(-1)=a-b+c=-4,
∴b=3,a+c=-1。又b>2a,
故a=1,c=-2。∴f(x)=x+3x-2,最小值为-174。
(2)令x=1,代 入不等式4x≤f(x)≤2(x+1)得f(1)=4,即a+b+c=4,从而b=4-a-c。又4x≤f (x)
恒成立,得ax+(b-4)x+c≥0恒成立,故△=(b-4)-4ac≤0,∴a=c。又 b≥0,a+c≤4,∴c=1或c
=2。当c=2时,f(x)=2x+2,此时不存在满足题意的x
0
。当c=1时满足条件,故c=1。


9、 对于函数
f(x)?ax
2
?(b?1)x?b?2(a?0)
,若存在实数
x0
,使
f(x
0
)?x
0
成立,则称
x
0

f(x)
的不动
点.
(1)当
a?2,b??2
时,求
f(x)
的不动点;
( 2)若对于任何实数
b
,函数
f(x)
恒有两个相异的不动点,求实数
a
的取值范围;
解:
f(x)?ax
2
?(b?1)x?b?2(a?0)

(1)当
a?2,b??2
时,
f(x)?2x
2
?x?4

x
为其不动点,即
2x
2
?x?4?x
,则
2x
2
?2x?4?0
.所以
x
1
??1,x
2< br>?2
,即
f(x)
的不动点是
?1,2
.
(2)由
f(x)?x

ax
2
?bx?b?2?0
.
由 已知,此方程有相异二实根,所以
?
a
?b?4a(b?2)?0
,即
b
2
?4ab?8a?0
对任意
b?R
恒成立.
22
22
2
2
??
b
?0,?16a
2
?32a?0

?0?a?2








5




10、已知函数
f
?
x
?
?ax?4x?2,若对任意
x
1

x
2
?R

x1
?x
2
,都有
f
?
2
?
x
1
?x
2
?
f
?
x
1
?
?f?
x
2
?

?
?
2
?
2
?
(Ⅰ)求实数
a
的取值范围;

2
?
x
1
?x
2
?
f
?
x
1
?
?f
?
x
2
?
x
1
?x
2
?< br>x
1
?x
2
?
ax
1
2
?bx1
?c?ax
2
2
?bx
2
?c
??
解:(Ⅰ)∵
f
?

?a
?
?b
?
?c ?
?
?
??
2
2
?
2
?
?
2
??
2
?
??
a
2
?
x
1< br>?x
2
?
?0

4

x
1?x
2
,∴
a?0
.∴实数
a
的取值范围为
?
0,??
?


11.在R上定义运算
?:p?q??
1
2
。记
f
1
?
?
?
?
?
?2c

f
2
?
?
?
?
??2b

?
p?c
??
q?b
?
?4bc(b、c为实常数)
3
?
?R
.令
f
?
??
?f
1
?
?
?
?f
2
?
?
?
.
(Ⅰ)如果函数
f
?
?
?

?
?1
处有极值
?
,试确定b、c的值;
4
3
(Ⅱ)求曲线
y?f
?
?
?
上斜率为c的切线与该曲线的公共点;
1
2
1
x?3c
?
?
x?3b
?
?4bc??x
3
?bx
2
?cx?bc

f
?< br>?
x
?
??x
2
?2bx?c

?
33
4
(Ⅰ)由
f
?
x
?

x?1
处有极值
?
,可得
3
解:∵
f
?
x
?
?f
1
?
x
?
?f
2
?
x
?
??
?f
?
?
1
?
??1?2b?c?0?
b?1
?
b??1
?

?

?14
,解得
?
c??1c?3
??
?
f
?1
?
??
3
?b?c?bc??
3
?
,c?? 1
,则
f
?
?
x
?
??x
2
?2 x?1??
?
x?1
?
?0
,此时
f
?
x
?
没有极值; 若
b?1
2
,c?3
,则
f
?
?
x
?
??x?2x?3??
?
x?1
??< br>x?3
?
。 若
b??1
2

x
变化时,< br>f
?
x
?

f
?
?
x
?< br>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x

f
?
(x)

f(x)

?3
?

?
??,
?

单调递减

?3

0
?
?3,1
?

+
1

(1,??)

0

极大值
?
?

4

单调递减
3
极小值-12 单调递增
∴当
x?1
是,
f
?
x
?
有极大值
?


4
,c?3
即为所求。 ,故
b??1
3
6




(Ⅱ)设曲线
y?f
?
x
?

x?t< br>处的切线的斜率为
c

2

f
?
?
x
?
??x?2bx?c
,∴
?t
2
?2bt?c?c< br>,即
t
2
?2bt?0
。解得
t?0

t? 2b


t?0
,则
f
?
0
?
?bc
,得切点为
?
0,bc
?
,切线方程为
y?cx?b c


t?2b
,则
f
?
2b
?
?

?
4
4
3
4
??
b?3bc
,得切点为
?
2b,b
3
?3bc
?
,切线方程为
y?cx?bc?b
3

3
33
??
1
3x?bx
2
?cx?bc?cx?bc?x
3
?3bx
2
?0
,解得
x
1
?x
2
?0

x
3
?3b

3
则此时切线
y?cx?bc
与曲线
y?f
?
x
?
的公共点为
?
0,bc
?

?
3b,4bc
?

(2)若
?
1
3
4
x?bx
2
?cx?bc?cx?bc?b
3
?x
3
?3bx
2
?4b
3
?0

33
?
解得
x
1
?x
2
?2b

x
3< br>??b
,此时切线
y?cx?bc
4
3
4
3
?
2b,b?3bc
b
与曲线
y?f
?
x
?
的公共点为
?
??

3
3
??
4
3??
?b,b
?

?
3
??
综合可知,当< br>b?0
时,斜率为c的切线与曲线
y?f
?
x
?
有且 只有一个公共点
?
0,0
?
;当
b?0
,斜率为c的切线< br>4
3
4
3
????
2b,b?3bc?b,b
?
0,bc
y?fx3b,4bc
与曲线
??
有两个不同的公 共点,分别为
??

??

??

?
33
????














7




12.设函数
f
?
x
?
?
x?
11
[x]?[??[x]?[???
xx
1
x
(x?0)
,其中
[x?
表示不超过
x
的最大整数,如
[2]=2,[]?0, [1.8]?1
.
1
3
(Ⅰ)求
f()
的值; (Ⅱ) 若在区间
[2,3)
上存在x,使得
f(x)?k
成立,求实数k的取值范围 ;
3
2
32
?
313
32
23
?.
解:(Ⅰ)因为
[]?1,[]?0
,所以
f()?
2
[
3
]?[
2
]?[
3
]?[
2
]?1
12< br>23
2323
1
(Ⅱ)因为
2?x?3
,所以
[x] ?2,[]?0
,
x
1111

f(x)?(x?)
. 求导得
f
?
(x)?(1?
2
)
,当
2?x?3
时,显然有
f
?
(x)?0
,
3x3x
510
所以
f(x)
在区间
[2,3)
上递增, 即可得
f(x)
在区间
[2,3)
上的值域为
[,)
,
69
在区间
[2,3)
上存在x,使得
f(x)?k
成立, 所以
k?
5

6
13. 设f(x)是定义在R上的偶函数,其 图象关于直线x=1对称,对任意x1、x2∈[0,
f(
x
1
+
x
2
)=f(
x
1
)·f(
x
2
),且f( 1)=a>0.
1
],都有
2
1
11
lim
(l na
n
).
)、f();(2)证明f(x)是周期函数;(3)记an=f(n+ ),求
n??
24
2n
1
xxx
解:(1)因为对x1,x 2∈[0,],都有f(x1+x2)=f(x1)·f(x2),所以f(x)=
f(?)?f()< br>≥0,x∈[0,1]
2
222

2
又因为f(1)=f(+ )=f()·f()=[f()]2,f()=f(+)=f()·f()=[f()]
222222 44444
1
11
1
又f(1)=a>0∴f()=a
2
, f()=a
4

24
(1)求f(
证明:(2)依题意设y=f(x )关于直线x=1对称,故f(x)=f(1+1-x),即f(x)=f(2-x),x∈R.
又由f(x)是偶函数知f(-x)=f(x)x∈R∴f(-x)=f(2-x),x∈R.
将上式中-x以x代换得f(x)=f(x+2),这表明f(x)是R上的周期函数,且2是它的一个周期.
解:(3)由(1)知f(x)≥0,x∈[0,1]
1
1
1111
)=f(n·)=f(+(n-1) )=f()·f((n-1)·)
2
2n
2n2n2n2n
1
1< br>11111
=……=f()·f()·……·f()=[f()]=a
2
,∴f ()=a
2n
.
2n2n2n2n2n
1
111
又∵f(x)的一个周期是2 ∴ f(2n+)=f(),因此an=a
2n
,∴
lim
(lna
n< br>)?
lim
(lna)?0.

n??n??
2n2n2n
∵f(




8




14. 定义在R上的函数f(x)满足:对任意实数m,n,总有
(1)判断f(x)的单调性;(2)设,
,若
A?B为空集
,试确定a的取值范围。
解:(1)在

因为当时,
中,令
,所以当时
中,令


,得,因为,所以。
,且当x>0时,0而,所以
又 当x=0时,

所以
所以
,所以,综上可知,对于任意
,则

在R上为减函数。
,均有。
(2)由于函数y=f(x)在R上为减函数,所以
即有,又,根据函数的单调性,有



A?B?
?
,所以直线












与圆面无公共点。因此有,解得。
9




15. 已知函数
f(x)?e
x
?kx,x?R

(Ⅰ)若
k?e
,试确定函数
f(x)
的单调区间;
(Ⅱ )若
k?0
,且对于任意
x?R

f(x)?0
恒成立,试 确定实数
k
的取值范围;
解:(Ⅰ)由
k?e

f(x) ?e
x
?ex
,所以
f
?
(x)?e
x
? e


f
?
(x)?0

x?1
,故
f(x)
的单调递增区间是
(1,??)


f
?
(x)?0

x?1
,故
f(x)
的单调递减区间是< br>(??,1)

(Ⅱ)由
f(?x)?f(x)
可知
f(x)
是偶函数.
于是< br>f(x)?0
对任意
x?R
成立等价于
f(x)?0
对任意< br>x≥0
成立.由
f
?
(x)?e
x
?k?0

x?lnk

①当
k?(0,1]
时,
f
?< br>(x)?e
x
?k?1?k≥0(x?0)
.此时
f(x)

[0,??)
上单调递增.

f(x)≥f(0)?1?0
,符合题意.
②当
k?(1,??)时,
lnk?0
.当
x
变化时
f
?
(x),f (x)
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x

(0,lnk)

lnk

(lnk,??)

f
?
(x)

?

0

?

f(x)
单调递减 极小值 单调递增
由此可得,在
[0,??)
上,
f(x)≥f(lnk) ?k?klnk

依题意,
k?klnk?0
,又
k?1,?1? k?e
.综合①,②得,实数
k
的取值范围是
0?k?e















10




2
x
3
2
16、设
f(x)?
,对任意 实数
t
,记
g
t
(x)?t
3
x?t
< br>33
(Ⅰ)求函数
y?f(x)?g
8
(x)
的单调区间;( Ⅱ)求证:(ⅰ)当
x?0
时,
f(x)?g
t
(x)
对任 意正实数
t
成立;
(I)解:
y?
x
3
3
?4x?
16
3


y
?
?x
2?4?0
,得
x??2
.因为当
x?(??,?2)
时,
y
?
?0


x?(?2,2)
时,
y
?
?0
,当
x?(2,??)
时,
y
?
?0
故所求函数的单调递增区间是
(??,?2)

(2,??)
,单调递减区间是
(?2,2)

(II)证明:(i)方法一:
x) ?g
x
3
2

h(x)?f(
t
(x)?
3
?t
3
x?
2
3
t(x?0)
,则
2< br>h
?
(x)?x
2
?t
3


t ?0
时,由
h
?
(x)?0
,得
1
1
x? t
3
,当
x?(x
3
,??)
时,
h
?< br>(x)?0

所以
h(x)

(0,??)
内的最 小值是
1
h(t
3
)?0
.故当
x?0
时,
f(x)≥g
t
(x)
对任意正实数
t
成立.
方法二:
2
22
?
11
对任意固定的
x?0
,令
h (t)?g
t
(x)?t
3
x?
3
t(t?0)
, 则
h
?
(t)?
3
3
t(x?t
3
)

h
?
(t)?0
,得
t?x
3
.当
0?t?x
3
时,
h
?
(t)?0
;当
t?x
3
时,
h
?
(t)?0

所以当
t?x
3
时,
h(t)
取得最大值
h(x
3
)?
1
3
x
3
.因此当
x?0
时,
f(x)≥ g(x)
对任意正实数
t
成立.











11





17、 已知
f(x)?
2x?a
x
2
?2
(x?R)
在区间
[?1,1]
上是增函数。
(1)求实数
a
的值组成的集合A;
解:(1)∵
f(x)?
2x?a
x
2
?2
(x?R)


f
?
(x)?
2(x
2
?2)?(2x?a) ?2x
(x
2
?2)
2
??
2(x
2
?a x?2)
(x
2
?2)
2


f(x)

[?1,1]

?

f
?
(x)
??
2(x
2
?ax?2)
(x
2?2)
2
?0

?x?[?1,1]
恒成立

?x?[?1,1]
,恒有
x
2
?ax?2?0
成立

g(x)?x
2
?ax?2

?
?g(?1)?a?1?0??1?a?1
?
g(1)??a?1?0?A?[?1,1]< br>



18、已知函数
f(x)?ln(e
x
?a)(a?0)

(1)求函数
y?f(x)
的反函数
y?f
?1
(x)

f(x)
的导函数
f
?
(x)

解:(1)
y?ln(e
x
?a)

e
x
?a?e
y

e
x
?e
y
?a

x?ln(e
y
?a)


f
?1
(x)?ln(e
x
?a)

y?ln(e
x
?a)

f
?
(x)?
e
x
e
x
?a












12





19、 已知函数
f
?
x
?
与函数< br>y?a
?
x?1
??
a?0
?
的图像关于直线
y?x
对称.
(1)试用含
a
的代数式表示函数
f
?< br>x
?
的解析式,并指出它的定义域;
(2)数列
?
a
n
?
中,
a
1
?1
,当
n?2
时,a
n
?a
1
.数列
?
b
n
?
中,
b
1
?2

S
n
?b
1
?b
2
??b
n
.点
S
??
P
n
?< br>a
n
,
n
?
n
??
?
n?1,2, 3,?
?
在函数
f
?
x
?
的图像上,求
a
的值;
?
1
的直线
l
n
,则
l
n
在y轴上的截距为
?
b
n
?1
?
?
n? 1,2,3,?
?
,求数列
43
(3)在(2)的条件下,过点
P< br>n
作倾斜角为
?
a
n
?
的通项公式.
解: (1)由题可知:
f
?
x
?
与函数
y?a
?
x?1
?
x
2
?
a?0
?
互为反函数,所以,< br>f
?
x
?
??1

?
x?0
?
a
2
S
n
??
?
(2)因为点
P
n
?
a
n
,
n
??
?
n?1 ,2,3,?
?
在函数
f
?
x
?
的图像上,所以,
S
n
?
a
n
?1

?
n?1,2,3,?
?
(*)
na
2
a< br>在上式中令
n?1
可得:
S
1
?
1
?1,又因为:
a
1
?1

S
1
?b
1< br>?2
,代入可解得:
a?1
.所以,
f
?
x
?
?x
2
?1

a
(*)式可化为:
S
n
2
?a
n
?1
?
n?1,2,3,?
?

n
S
n
S
?x?a
n

?
n ?1,2,3,?
?
,在其中令
x?0
,得
y?
n
?a
n
,又因为
l
n
在y轴上
nn
(3)直线l
n
的方程为:
y?
的截距为
1
?
b
n
?1
?
,所以,
S
n
?a
n
=
1
?
b
n
?1
?
,结合①式可得:
b
n< br>?3a
n
2
?3a
n
?2

33
n
22
由①可知:当自然数
n?2
时,
S
n
?na
n
?n

S
n?1
?
?
n?1
?
a
n?1
?n?1

两式作差得:b
n
?na
n
?
?
n?1
?
a
n?1
?1

22
结合②式得:
?
n?3
?< br>a
n
?3a
n
?
?
n?1
?
an?1
?1

?
n?2,n?N
?

22
在③中,令
n?2
,结合
a
1
?1
, 可解得:
a
2
?1或2

又因为:当
n?2
时,
a
n
?a
1
,所以,舍去
a
2
?1
,得
a
2
?2

同上,在③中,依次令
n?3,n?4
,可解得:
a
3
?3

a
4
?4

猜想:
a
n
?n
?
n?N
?
.下用数 学归纳法证明.

13




(1)
n?1,2,3
时,由已知条件及上述求解过程知显然成立. 22
(2)假设
n?k
时命题成立,即
a
k
?k
?
k?N,且k?3
?
,则由③式可得:
?
k?2
?a
k?1
?3a
k?1
?ka
k
?1


a
k
?k
代入上式并解方程得:
a
k?1
k< br>2
?k?1
??或k?1

k?2
k
2
? k?1k(k?1)?1k
2
?k?1
由于
k?3
,所以,
?

??0
,所以,
a
k?1
??
k?22?kk ?2
符合题意,应舍去,故只有
a
k?1
?k?1

所以,
n?k?1
时命题也成立.
综上可知:数列
?
a< br>n
?
的通项公式为
a
n
?n
?
n?N
?



20、已知函数
f
?
x
?
?
横坐标为
1

2
1
4
x
? 2
?
x?R
?
,点
P
1
?
x
1< br>,y
1
?

P
2
?
x
2
, y
2
?
是函数
f
?
x
?
图像上的两个点, 且线段
P
1
P
2
的中点
P

⑴求证:点< br>P
的纵坐标是定值;
解:⑴由题可知:
x
1
?x
2
?2?
1
?1
,所以,
2
12
114
x
?4
x
?4
y
1
?y
2
?f
?< br>x
1
?
?f
?
x
2
?
?
x
??
4?24
x
?24
x
?24
x
?2< br>12
?
1
??
2
4
x
?4
x
?44
x
?4
x
?41
?
x?x
??
4 ?24
x
?4
x
?424
x
?4
x
?4< br>2
1212
12
?

?
12
??
1 2
?

P
的纵坐标
y
P
?












y
1
?y
2
1
?
是定值,问题得证.
24

14




21、已知函数
f(x)?ln(1?x)?x
,数列
{a
n
}
满足:
a
1
?
(1)求证:
ln(1?x) ?x
;(2)求证数列
{
解:(1)由
f(x)?ln(1?x)?x

f
?
(x)?
1

ln2?lna
n?1?a
n?1
a
n
?f(a
n?1
a
n
)

2
1
}
是等差数列;
a
n
?1
1x
?1??

1?x1?x

?1?x?0
时,
f
?
(x)?0
,即
y?f(x )
是单调递增函数;当
x?0
时,
f
?
(x)?0

y?f(x)
是单调递减函数;

f
?
(0)?0,即
x?0
是极大值点,也是最大值点
f(x)?ln(1?x)?x?f(0 )?0?ln(1?x)?x
,当
x?0
时取到等号。
(2)由
l n2?lna
n?1
?a
n?1
a
n
?f(a
n? 1
a
n
)

2a
n?1
?a
n?1
a
n
?1

a
n?1
?
1

2?a
n

a
n?1
?1?


a?1
11111
?1?
n
??1{}??2
,公差为
?1
, 即数列是等差数列,首项为
2?a
n
2?a
n
an?1
?1a
n
?1a
n
?1a
1
?1
a
n
?11
?1?
.数列
{b
n
}
中,
b
n
?a
n
·
lga
n
. 22、已知< br>a?0
,且
a?1
,数列
{a
n
}
的前n
项和为
S
n
,它满足条件
S
n
a
求 数列
{b
n
}
的前
n
项和
T
n

a
n
?11
a(a
n
?1)a(a
1
?1 )
?1?
,∴
S
n
?
解:
?

n?1
时,
a
1
?S
1
??a
. S
n
a
a?1a?1
a(a
n
?1)a(a
n ?1
?1)

n
≥2时,
a
n
?S
n?S
n?1
=
??a
n
,∴
a
n
?a
n
(n?N
*
)

a? 1a?1
此时
b
n
?a
n
·
lga
n?a
n
·
lga
n
=
n
·
a
n
lga


T
n
?b
1
?b
2
?
……
b
n
=
lga(a?2a
2
?3 a
3
?
……+
na
n
).


u
n
?a?2a?3a?
……+
na
, ∴(1?a)u
n
?a?a?a?
……
a?na
nn
23 23
n?1
a(a
n
?1)
??na
n?1
, < br>a?1
na
n?1
a(a
n
?1)na
n?1
a(a
n
?1)
?.

T
n
?lga
·
[?].

u
n
?
22
a?1(a?1)a?1(a?1)




15




23、数列
?
a
n
?
中,
a
1
?8,a
4
?2
且满足
a
n?2
?2a
n ?1
?a
n

n?N
*

⑴求数列
?
a
n
?
的通项公式;⑵设
S
n
?|a
1< br>|?|a
2
|???|a
n
|
,求
S
n
⑶设
b
n
=

T
n
?

解:(1)由题意,
a
n?2
?a
n?1
?a
n? 1
?a
n

?{a
n
}
为等差数列,设公差为d

由题意得
2?8?3d?d??2

?a
n?8?2(n?1)?10?2n
.
(2)若
10?2n?0则n?5

n?5时,S
n
?|a
1
|?|a
2
|???| a
n
|
?a
1
?a
2
???a
n
?
1
(n?N
*
),T
n
?b
1
?b2
???b
n
(n?N
*
)
,是否存在最大的整数m
,使得对任意
n?N
*
,均
n(12?a
n
)
m
成立?若存在,求出
m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2
8?10?2n
?n?9n?n
2
,

2n?6
时,
S
n
?a
1
?a
2
??? a
5
?a
6
?a
7
??a
n
?S
5
?(S
n
?S
5
)?2S
5
?S
n?n
2
?9n?40


S
n
?

9n?n
2
n
2
?9n?40

n?5

n?6
(3)
?
b
n
?
11111
??(?)

n(12?a
n
)2n(n?1)2nn? 1
n
1111111111
.

?
T
n
? [(1?)?(?)?(?)?
?
?(?)?(?)]
?
2(n?1)
222334n?1nnn?1
m
nm
?
对任意
n?N
*
成立,即对任意
n?N
*
成立,
32
n?116
1
nm1
?
(n?N
*
)
的最小值是

? ?,
?m
的最大整数值是7。
2
n?1162
m
.
即存在最大整数
m?7,
使 对任意
n?N
*
,均有
T
n
?
32
T
n
?









16




24、数列
?
a
n
?
的各项均为正数,
S
n
为其前
n
项和,对于任意
n?N*
,总有
a< br>n
,S
n
,a
n
成等差数列.
2
(Ⅰ)求数列
?
a
n
?
的通项公式;
(Ⅱ)设数列
?
b
n
?
的前
n
项和为
T< br>n
,且
b
n
?
ln
n
x
2
,求证:对任意实数
x?
?
1,e
?

e
是常数 ,
e
=2.71828
???
)和任
a
n
意正整数
n
,总有
T
n
?
2;
(Ⅰ)解:由已知:对于
n?N
*
,总有
2S
2
2
n
?a
n
?a
n
①成立∴
2S
n?1
?a
n?1
?a
n?1
(n ≥ 2)②
①--②得
2a
22
n
?a
n< br>?a
n
?a
n?1
?a
n?1

a
n
?a
n?1
?
?
a
n
?a
n ?1
??
a
n
?a
n?1
?


a
n
,a
n?1
均为正数,∴
a
n
?a
n ?1
?1
(n ≥ 2) ∴数列
?
a
n
?
是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
又n=1时,2S
2
1
?a
1
?a
1
, 解得
a
1
=1 ∴
a
n
?n
.(
n?N
*
)
(Ⅱ )证明:∵对任意实数
x?
?
1,e
?
和任意正整数n,总有
b
ln
n
x
n
?
a
2

1n
2
.
n

T
1
1
2
?
1
2
2
???
1
n
?
n
2
?1?
111
1?2
?
2?3
???
?
n?1< br>?
n

?1?1?
1
2
?
1
2?
1
3
?
?
?
111
n?1
?
n
?2?
n
?2
















17




25、在直角坐标平面上有一点列
P
1
(x
1
, y
1
),P
2
(x
2
,y
2
)?,Pn
(x
n
,y
n
)?
,对一切正整数
n
,点
P
n
位于函数
y?3x?
135
的图象上,且
P
n
的横坐标构成以
?
为首项,
?1
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br>?
x
n
?

4
2
⑴求点
P
n
的坐标;
⑵设抛物线列
c
1
,c
2
,c
3
,?,c
n
,?
中的每一条的对称轴都垂直于
x
轴,第
n
条抛物线
c
n< br>的顶点为
P
n
,且过点
D0,n
2
?1)
, 记与抛物线
c
1
n
(
n
相切于
D
n
的直线的斜率为
k
n
,求:
k
?
1
???
1

1
k
2
k
2
k
3
kn?1
k
n
解:(1)
x
5
n
??
2
?(n?1)?(?1)??n?
3
2

?y
135 35
n
?3?x
n
?
4
??3n?
4
,? P
n
(?n?
2
,?3n?
4
)

(2)
?cc
2n?3
2
12
n
的对称轴垂直于
x
轴,且顶点为
P
n
.
?

n
的方程为:
y?a(x?
2
)?
n?5
4
,


D< br>2
n
(0,n?1)
代入上式,得
a?1

?cn
的方程为:
y?x
2
?(2n?3)x?n
2
?1

k1
n
?y
'
|
x?0
?2n?3

?
k
?
1111
(2n?1)(2n?3)
?
2
(< br>2n?1
?
2n?3
)

n?1
k
n
?
1
k
?
1
???
1
?
1
[(
1
?
1
7
)?(
1
7
?
1
9
)?
?
?(
1
2n?1
?
1
2n?3
)]
=
11111
2
(
5
?
2n?3)?
10
?
1
k
2
k
2
k
3
k
n?1
k
n
254n?6
























18




v
x
2
26.已知双曲线
c:?y
2
? 1,
设过点
A(?32,0)
的直线l的方向向量
e?(1,k)
当 直线l与双曲线C的一条渐近线
2
m平行时,求直线l的方程及l与m的距离;证明:当
k
>
2
时,在双曲线C的右支上不存在点Q使之到直线l的
2
距离 为
6

解:(1)双曲线C的渐近线
m:
x
2
? y?0
,即
x?2y?0

?
直线
l
的方程
x?2y?32?0

?

直线
l
与m的距离
d?
32
1?2
?6

?

(2)证法一:设过原点且平行于
l
的直线
b:kx?y?0,
< br>则直线
l

b
的距离
d
?
32k
, 当
1?k
2
k?
2
2
时,
d?6
。 又双曲线C的渐近线为
x?2y?0

?
双曲线C的右支在直线
b
的右下方,
?
双曲线C右支上的任意点到直线
l
的距离大于
6

故在双曲线C的右支上不存在点Q
(x
0
,y
0)
到到直线
l
的距离为
6

证法二:假设双曲线C 右支上存在点Q
(x
0
,y
0
)
到直线
l
的距离为
6

?
kx
0
?y

??
0
?32k
?
2
?6   (1)
?
1?k

?
?
x
22
0
?2y
0
?2       (2)
由(1)得
y
0
?kx
0
?32k?6? 1?k
2

t?32k?6?1?k
2


k?
2
时,
t?32k?6?1?k
2
2
2k
2< br>?1
2
?0

t?32k?6?1?k?6?
3k
2
?1?k
2
?0


y
222
0
?kx
0
?t
代入(2)得
(1?2k)x
0
?4 tkx
0
?2(t?1)?0
, (*)
?
k?
2
2

t?0
?
1?2k
2
?0,?4kt?0, ?2(t
2
?1)?0.

∴方程(*)不存在正根,即假设不成立,故在双 曲线C的右支上不存在点Q
(x
0
,y
0
)
到直线
l
的距离为
6





19




27.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过
y
轴正方 向上一点
C(0,c)
任作一直线,与抛物线
y?x
2
相交于
A,B

点.一条垂直于
x
轴的直线,分别与线段
AB
和 直线
l:y??c
交于点
P,Q

(1)若
???
OA
?
?
???
OB
?
?2
,求
c的值;
y
(2)若
P
为线段
AB
的中点,求证:
QA
为此抛物线的切线;
(3)试问(2)的逆命题是否成立?说明理由.
C
P
B
A
O
解:(1)设直线
AB
的方程为
y?kx?c


x
Q
l
将该方程代入
y?x
2

x
2
?kx?c?0


A(a,a
2
)

B(b,b
2
)
,则
ab??c

因为
???
OA
?
?
???
OB
?
?ab ?a
2
b
2
??c?c
2
?2
,解得
c? 2


c??1
(舍去).故
c?2

(2) 由题意知
Q
?
?
a?b
,?c
?
?
,直线
AQ
的斜率为
k?
a
2
?ca
2
AQ?
2
?
a?
a?b
?
?ab
a?b
? 2a

xOy
22

y?x
2
的导数为
y
?
?2x
,所以点
A
处切线的斜率为
2a

y
因此,
AQ
为该抛物线的切线.
(3)(2)的逆命题成立,证明如下:

Q(x
0
,?c)


AQ
为该抛物线的切线,则
k
AQ
?2a
, < br>又直线
AQ
的斜率为
k
a
2
?ca
2
?ab
a
2
C(0,c
AQ
?
a?x
?
,所以
?ab
?2a

0
a?x
0
a?x
0

2ax?a
2
a?b
0
?ab
,因
a?0
,有
x
0
?
2

故点
P
的横坐标为
a?b
2
,即
P
点是线段
AB
的中点.





y?x


A,B
20




????????????
28、已知向量
OA?(2,0)
,< br>OC?AB?(0,1)
,动点
M
到定直线
y?1
的距离等于
d
,并且满足
????????????????????
OM?AM?k? (CM?BM?d
2
)
,其中
O
是坐标原点,
k
是 参数。
(1)求动点
M
的轨迹方程;
(2)当
k?
?? ???
1
时,若直线
AC
与动点
M
的轨迹相交于
A

D
两点,线段
AD
的垂直平分线交
x

E
,求
|EM|

2
取值范围;
解:(1)设
M (x,y)
,则由
???
OA
?
?(2,0)

? ??
OC
?
?
???
AB
?
?(0,1)

O
是原点,

A(2,0)

B(2,1)

C(0,1)
,从而
OM
?????
?(x,y)

????
AM
?
?(x?2,y)

CM
??????(x,y?1)

????
BM
?
?(x?2,y?1)< br>,
d?|y?1|
,根据
????
OM
?
?
????
AM
?
?k(
????
CM
?
?
????
BM
?
?d
2
)


(x,y) ?(x?2,y)?k[(x,y?1)?(x?2,y?1)?|y?1|
2
]


(1?k)x
2
?2(k?1)x?y
2
?0
为 所求轨迹方程。
(2)当
k?
1
2
时,动点
M
的 轨迹方程是
(x?1)
2
?2y
2
?1
,即
y2
?
1
2
?
1
2
(x?1)
2


AC
的方程为
x
2
?
y
1
?1
,∴
y?1?
x
2
代入
(x?1)
2
?2y
2
?1


(x?1)
2
?2(1?< br>x
)
2
?1
,∴
x?2x?1?2?2x?
x
2
2
?1
,∴
3x
2
2
2
?8x?4? 0


x?
2
3

x?2
,∴
D(
2
3
,
2
3
)


AD< br>的中点为
(
41
14
3
,
3
)
,∴ 垂直平分线方程为
y?
3
?2(x?
3
)

令< br>y?0

x?
7
6
,∴
E?(
7
6
,0)


|
????
EM
?
|?(x?
7
6
)
2
?y
2
?
1
2
(x?
4
3
)
2
?
17
36


17
6
?|
????
EM
?
|?
76

0?x?2



21

高中数学投影-高中数学中的高等数学内容


高中数学不等式的恒成立问题-山东省高中数学联赛初赛


2011高中数学联赛试题-高中数学怎样运算才能运算的更快


《高中数学好题赏析》-高中数学考点例题


高中数学教研课题工作总结-高中数学教师工作计划 个人


如何培养高中数学数学抽象核心素养-怎样好高中数学


高中数学必修五正弦定理证明-两星期学完高中数学知乎


上海高中数学分文理-徐州高中数学是什么版本



本文更新与2020-10-06 01:47,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410183.html

高考压轴题得分技巧 前两问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