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数学 >

高中数学圆锥曲线压轴题集锦5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0-09-22 06:42
tags:高中数学圆锥曲线

2017初中生高中数学试卷-高中数学 人教版目录

2020年9月22日发(作者:叶选生)



高中数学圆锥曲线压轴题集锦5



一.解答题(共60小题)

1.已知椭圆C
1
的方程为,双曲线C
2
的左、右焦点分别是C
1
的左、右顶点,而C
2
的左、右 顶点分别是C
1
的左、右焦点.

(1)求双曲线C
2
的方程;

(2)若直线
原点),求k的范围.

(3)试根据轨迹C
2
和直线l,设计一个与x轴上某点有关的三角形形状问题,并予以解答(本
题将根据所设计的问题思维 层次评分).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x,y+2),=(x,y﹣2),且
(1)求动点M(x,y)的轨迹C的方程;

(2)过点(0,3)作直线l与曲线C交于 A、B两点,设,是否存在这样的直线l,
|=8.

与双曲线C
2
恒有两个不同的交点A和B,且(其中O为
使得四边形OAPB为矩形?若存在,求出直线l的方程,不 存在,说明理由.

3.如图,已知定圆C:x
2
+(y﹣3)
2< br>=4,定直线m:x+3y+6=0,过A(﹣1,0)的一条动直
线l与直线相交于N,与圆C 相交于P,Q两点,M是PQ中点.

(Ⅰ)当l与m垂直时,求证:l过圆心C;

(Ⅱ)当
(Ⅲ)设t=
时,求直线l的方程;

,试问t是否为定值,若为定值,请求出t的值;若不为定值,请说明理由.

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矩形OABC的边OA、OC分别在x轴和y轴上(如图),且OC=1,
OA=a+1(a>1),点D在边OA上,满足OD=a.分别以OD、OC为长、短半轴的椭圆在矩 形
第1页(共122页)



及其内部的部分为椭圆弧CD.直线l:y=﹣x+b与椭圆弧相切,与OA交于点E.

(1)求证:b
2
﹣a
2
=1;

(2)设直线l将矩形OABC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求直线l的方程;

(3)在 (2)的条件下,设圆M在矩形及其内部,且与l和线段EA都相切,求面积最大的圆
M的方程.


5.过点F(0,1)作直线l与抛物线x
2
=4y相交于两点A、B ,圆C:x
2
+(y+1)
2
=1

(1)若抛物线在点B处的切线恰好与圆C相切,求直线l的方程;

(2)过点A、 B分别作圆C的切线BD、AE,试求|AB|
2
﹣|AE|
2
﹣|BD|< br>2
的取值范围.


6.已知圆C:(x+4)
2
+y
2
=4,圆D的圆心D在y 轴上且与圆C外切,圆D与y 轴交于A、B
两点,定点P的坐标为(﹣3,0).

(1)若点D(0,3),求∠APB的正切值;

(2)当点D在y轴上运动时,求∠APB的最大值;

(3)在x轴上是否存在定点 Q,当圆D在y轴上运动时,∠AQB是定值?如果存在,求出Q
点坐标;如果不存在,说明理由.
7.设椭圆=1(a>b>0)过点,且左焦点为

(Ⅰ)求椭圆C的方程;

(Ⅱ)当过点P(4,1)的动直线l与椭圆C相交于两不 同点A,B时,在线段AB上取点Q,
满足

?=?,证明:点Q总在某定直线上.

第2页(共122页)



8.设椭圆,({a>b>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
1
, F
2
,离心率

,右准线为l,
M,N是l上的两个动点,
(Ⅰ)若,求a,b的值;

与共线.

(Ⅱ)证明:当|MN|取最小值时,

9.已知曲线< br>半径为
所围成的封闭图形的面积为,曲线C
1
的内切圆
.记C
2
为以曲线C
1
与坐标轴的交点为顶点的椭圆.

(Ⅰ)求椭圆C
2
的标准方程;

(Ⅱ)设AB是过椭圆C
2
中心的任意弦,l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M是l上异于椭圆中心
的点.

(1)若|MO|=λ|OA|(O为坐标原点),当点A在椭圆C
2
上运动时,求点M的轨 迹方程;

(2)若M是l与椭圆C
2
的交点,求△AMB的面积的最小值.

10.已知双曲线.

(1)求双曲线C的渐近线方程;

(2)已 知点M的坐标为(0,1).设P是双曲线C上的点,Q是点P关于原点的对称点.记
.求λ的取值范围 ;

(3)已知点D,E,M的坐标分别为(﹣2,﹣1),(2,﹣1),(0,1),P为 双曲线C上在第
一象限内的点.记l为经过原点与点P的直线,s为△DEM截直线l所得线段的长.试 将s表
示为直线l的斜率k的函数.

11.已知椭圆C
1
的中心和 抛物线C
2
的顶点都在坐标原点O,C
1
和C
2
有公共焦点 F,点F在x
轴正半轴上,且C
1
的长轴长、短轴长及点F到C
1
右 准线的距离成等比数列.

(Ⅰ)当C
2
的准线与C
1
右准 线间的距离为15时,求C
1
及C
2
的方程;

(Ⅱ)设过 点F且斜率为1的直线l交C
1
于P,Q两点,交C
2
于M,N两点.当|M N|=8时,
第3页(共122页)



求|PQ|的值.

12.在直角坐标系xOy中,椭圆C
1
:=1 (a>b>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
1
,F
2
.F
2
也是 抛物线C
2
:y
2
=4x的焦点,点M为C
1
与C
2
在第一象限的交点,且|MF
2
|=.

(Ⅰ)求C
1
的方程;

(Ⅱ)平面上的点N满足
求直线l的方程.

13.如图,椭圆C:
(Ⅰ)求椭圆C的方程;

(Ⅱ)若AB为垂直于x轴 的动弦,直线l:x=4与x轴交于点N,直线AF与BN交于点M.

(ⅰ)求证:点M恒在椭圆C上;

(ⅱ)求△AMN面积的最大值.

(a>b>0)的一个焦点为F(1,0),且过点(2,0).

,直线l∥MN,且与C
1
交于A,B两点,若,

14.如图,椭圆=1(a>b>0)的一个焦点是F(1,0),O为坐标原点.

(Ⅰ)已知椭圆短轴的两个三等分点与一个焦点构成正三角形,求椭圆的方程;

(Ⅱ )设过点F的直线l交椭圆于A、B两点.若直线l绕点F任意转动,值有|OA|
2
+|OB |
2
<|AB|
2
,求a的取值范围.


15. 设P为椭圆上的一个点,过点P作椭圆的切线与⊙O:x
2
+y
2
=12相交 于M,N
第4页(共122页)



两点,⊙O在M,N两 点处的切线相交于点Q.(1)若点P坐标为
程.(2)若P为椭圆上的一个动点,求点Q的轨迹方程.

,求直线MN的方
16.已知正三角形OAB的三个顶点都在抛物线y
2< br>=2x上,其中O为坐标原点,设圆C是OAB
的内接圆(点C为圆心)

(Ⅰ)求圆C的方程;

(Ⅱ)设圆M的方程为(x﹣4﹣7cosθ)
2< br>+(y﹣7sinθ)
2
=1,过圆M上任意一点P分别作圆C
的两条切线PE ,PF,切点为E,F,求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17.如图,矩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相交 于点M(2,0),AB边所在直线的方程为x﹣3y﹣6=0
点T(﹣1,1)在AD边所在直线上.

(Ⅰ)求AD边所在直线的方程;

(Ⅱ)求矩形ABCD外接圆的方程;

(Ⅲ)若动圆P过点N(﹣2,0),且与矩 形ABCD的外接圆外切,求动圆P的圆心的轨迹方
程.


18.如图,中心在原点O的椭圆的右焦点为F(3,0),右准线l的方程为:x=12.

(1)求椭圆的方程;

(2)在椭圆上任取三个不同点P
1
,P< br>2
,P
3
,使∠P
1
FP
2
=∠P
2
FP
3
=∠P
3
FP
1
,证明:
++为 定值,并求此定值.


19.已知椭圆C中心在原点、焦点在x轴上,椭圆C上的点 到焦点的最大值为3,最小值为1.

(Ⅰ)求椭圆C的标准方程;

第5页(共122页)



(Ⅱ)若直线l:y=kx+m (k≠0)与椭圆交于不同的两点M、N(M、N不是左、右顶点),且
以MN为直径的圆经过椭圆的右 顶点A.求证:直线l过定点,并求出定点的坐标.

20.已知半椭圆与半椭圆组成的曲线称 为“果圆”,其中
a
2
=b
2
+c
2
,a>0,b >c>0.如图,设点F
0
,F
1
,F
2
是相应椭圆的焦点 ,A
1
,A
2
和B
1
,B
2
是“果
圆”与x,y轴的交点,

(1)若三角形F
0
F
1
F< br>2
是边长为1的等边三角形,求“果圆”的方程;

(2)若|A
1
A|>|B
1
B|,求的取值范围;
(3)一条直线与果圆交于两点,两点的连线段称为果圆的弦.是否存在实数k,使得斜率为
k的直 线交果圆于两点,得到的弦的中点的轨迹方程落在某个椭圆上?若存在,求出所有k
的值;若不存在,说 明理由.


2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过定点C(0,p)作直线与抛物线 x
2
=2py(p>0)相交于A、
B两点.

(Ⅰ)若点N是点C关于坐标原点O的对称点,求△ANB面积的最小值;

(Ⅱ)是 否存在垂直于y轴的直线l,使得l被以AC为直径的圆截得弦长恒为定值?若存在,
求出l的方程;若 不存在,说明理由.

22.设动点P到点A(﹣1,0)和B(1,0)的距离分别为d1
和d
2
,∠APB=2θ,且存在常数
λ(0<λ<1),使得d1
d
2
sin
2
θ=λ.

(1)证明:动点P的轨迹C为双曲线,并求出C的方程;

(2)过点B作直线双曲线C的右支于M,N两点,试确定λ的范围,使
为坐标原点.

,其中点O
第6页(共122页)




23.已知椭圆C:
(Ⅰ)求椭圆C的方程;

(a>b>0)的离心率为,短轴一个端点到右焦点的距离为.

(Ⅱ)设直线l与椭圆C交于A、B两点,坐标原点O到直线l的距离为
的最大值.

,求△AOB面积
24.已知点D在定线段MN上,且|MN|=3,|DN|=1,一个动圆 C过点D且与MN相切,分
别过M、N作圆C的另两条切线交于点P.

(Ⅰ)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求点P的轨迹方程;

(Ⅱ)过点M作直线l与所求轨 迹交于两个不同的点A、B,若(
且λ∈[2﹣,2+],求直线l与直线MN夹角θ的取值范围.
+λ)?(﹣λ)=0,

25.在等差数列{a
n
}中,a
4
S
4
=﹣14,S
5
﹣a
5
=﹣14, 其中S
n
是数列{a
n
}的前n项之和,曲线C
n
的方程是 +=1,直线l的方程是y=x+3.

(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

(2)判断C
n
与l的位置关系;

(3)当直线l与曲 线C
n
相交于不同的两点A
n
,B
n
时,令M
n< br>=(|a
n
|+4)|A
n
B
n
|,求M
n
的最
小值.

(4)对于直线l和直线外的一点P,用“l上的点与点P距离 的最小值”定义点P到直线l的距
离与原有的点到直线距离的概念是等价的.若曲线C
n
与直线l不相交,试以类似的方式给出
一条曲线C
n
与直线l间“距离”的定义,并 依照给出的定义,在C
n
中自行选定一个椭圆,求出
第7页(共122页)



该椭圆与直线l的“距离”.

26.设椭圆的左、右焦点 分别为F
1
、F
2
,A是椭圆C上的一点,且
,坐标原点O到直线A F
1
的距离为
(I)求椭圆C的方程;

(II)设Q是椭圆C上的 一点,过Q的直线l交x轴于点P(﹣1,0),交y轴于点M,若
求直线l的方程.

2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三点A(﹣1,0),B(1,0),C(﹣1,),以A、B为焦点的椭圆经过点C.

(I)求椭圆的方程;

(II)设点D(0, 1),是否存在不平行于x轴的直线l与椭圆交于不同两点M、N,使
?若存在,求出直线l斜率的取值 范围;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III)若对于y轴上的点P(0,n)(n≠0),存在 不平行于x轴的直线l与椭圆交于不同两点
M、N,使,试求n的取值范围.




28.如图,设抛物线y
2
=2px(p>0)的焦 点为F,经过点F的直线交抛物线于A、B两点,且
A、B两点坐标为(x
1
,y1
),(x
2
,y
2
),y
1
>0,y
2
<0,P是此抛物线的准线上的一点,O是坐
标原点.

(Ⅰ)求证:y
1
y
2
=﹣p
2

(Ⅱ)直线PA、PF、PB的方向向量为(1,a)、(1,b)、(1,c),求证:实数a、b、c成 等
差数列;

(Ⅲ)若.


第8页(共122页)



29.已知抛物线y
2
=2px(p>0)的焦 点为F,A是抛物线上横坐标为4、且位于x轴上方的点,
A到抛物线准线的距离等于5.

(1)求抛物线方程;

(2)过焦点F作倾斜角为45°的直线,交抛物线于A,B两点,求 A B的中点C到抛物线准
线的距离.

30.已知点A(x
1
,y1
),B(x
2
,y
2
)(x
1
x
2
≠0)是抛物线y
2
=2px(p>0)上的两个动点,O是
坐标原点,向量
y=0.

(1)证明线段AB是圆C的直径;

(2)当圆C的圆 心到直线x﹣2y=0的距离的最小值为
31.双曲线C与椭圆
(1)求双曲线C的方程;
(2)过点P(0,4)的直线l,交双曲线C于A、B两点,交x轴于Q点(Q点与C的顶点不
重合),当
32.已知椭圆C
1

椭圆C
1
的右焦 点.

(Ⅰ)当AB⊥x轴时,求m、p的值,并判断抛物线C
2
的焦点是否 在直线AB上;

(Ⅱ)是否存在m、p的值,使抛物线C
2
的焦点恰在直线 AB上?若存在,求出符合条件的
m、p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3.已知 椭圆+=1(a>b>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
1
,F
2
,点P在此椭圆上 ,且PF
1



,且时,求Q点的坐标.

有相同的焦点,直线
时,求p的值.

为C的一条渐近线.

,满足,设圆C的方程为x
2
+y
2
﹣(x
1
+x
2
)x﹣(y
1
+y
2

,抛物线C
2
:(y﹣m)
2
=2px(p>0),且C
1
、C
2
的公共 弦AB过
F
1
F
2
,|PF
1
|=,|PF
2
|=
(1)求椭圆的方程;

(2)若直线l过圆x
2
+y
2
+4x﹣2y=0的圆心M且交椭圆于A,B两点,且A,B关于点M对称,
求 直线l的方程.

34.已知一列椭圆.n=1,2….若椭圆C
n
上有一点 P
n
,使P
n
到右
第9页(共122页)



准线l
n
的距离d
n
是{p
n< br>F
n
}与{P
n
G
n
}的等差中项,其中F
n
、G
n
分别是C
n
的左、右焦点.

(I)试证:
(II)取
(n≥1);

,并用S
n
表示△P
n
F
n
G
n
的面积,试证:S
1
<S
2
且S
n
>S
n
+
1
(n≥3).


35.如图,以椭圆的中心O为圆心,分别以a和b为半径作大圆和小圆.过椭圆右焦点F(c,0)(c>b)作垂直于x轴的直线交大圆于第一象限内的点A.连接OA交小
圆于点B.设直线BF是小圆的切线.

(1)求证c
2
=ab,并求直线BF与y轴的交点M的坐标;

(2)设直线BF交椭圆于P、Q两点,求证?=b
2



36.如图,椭圆Q:(a>b>0)的右焦点F(c,0),过点F的一动直线m绕点F
转动,并且 交椭圆于A、B两点,P是线段AB的中点.

(1)求点P的轨迹H的方程.
(2)在Q的方程中,令a
2
=1+cosq+sinq,b
2
=sin q(0<q≤),确定q的值,使原点距椭圆
的右准线l最远,此时,设l与x轴交点为D,当直线m绕 点F转动到什么位置时,三角形
ABD的面积最大?

第10页(共122页)




37.如图,椭圆=1(a>b>0)与过点A(2, 0)B(0,1)的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公共


点T,且椭圆的离心率e=
(Ⅰ)求椭圆方程;

(Ⅱ)设F
1、F
2
分别为椭圆的左、右焦点,M为线段AF
2
的中点,求证:∠AT M=∠AF
1
T.


38.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的一个 椭圆,它的中心在原点,左焦点为
顶点为D(2,0),设点
(1)求该椭圆的标准方程;
(2)若P是椭圆上的动点,求线段PA中点M的轨迹方程;

(3)过原点O的直线交椭圆于点B,C,求△ABC面积的最大值.



,右

39.椭圆的中心是原点O,短轴长为
轴交于点A,且点F分
(Ⅰ)求椭圆的方程;

,左焦点为F(﹣c,0)(c>0),相应的准线l与x
的 比为3,过点A的直线与椭圆相交于P、Q两点.

第11页(共122页)



(Ⅱ)若PF⊥QF,求直线PQ的方程;

(Ⅲ)设(λ>1),点Q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Q′,求证:



40.若F
1
F
2
为双曲线=1的左右焦点,O为坐标原点,P在双曲线左支 上,M在右准
线上,且满足=,=

(1)求此双曲线的离心率;

(2)若此双曲线过点N(2,),求双曲线方程;

(3)设(2)中双曲线的虚轴 端点为B
1
,B
2
(B
1
在y轴正半轴上),求B
2
作直线AB与双曲线
交于A B两点,求⊥时,直线AB的方程.

41. 已知直线l
1
:ax﹣by+k=0;l
2
:kx﹣y﹣1=0,其中a是常 数,a≠0.

(1)求直线l
1
和l
2
交点的轨迹,说明 轨迹是什么曲线,若是二次曲线,试求出焦点坐标和离
心率.

(2)当a>0,y≥ 1时,轨迹上的点P(x,y)到点A(0,b)距离的最小值是否存在?若存
在,求出这个最小值.< br>
42.P,Q,M,N四点都在椭圆
线,与共线,且
上,F为椭圆在y轴正半 轴上的焦点.已知与共
.求四边形PMQN的面积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43.如图, 已知椭圆的中心在坐标原点,焦点F
1
,F
2
在x轴上,长轴A
1< br>A
2
的长为4,左准线
l与x轴的交点为M,|MA
1
|:| A
1
F
1
|=2:1.

(Ⅰ)求椭圆的方程;

(Ⅱ)若点P在直线l上运动,求∠F
1
PF
2
的最大值、


44.设A、B是椭圆3x
2
+y
2
=λ上的两点,点N (1,3)是线段AB的中点,线段AB的垂直平
分线与椭圆相交于C、D两点.

第12页(共122页)



(Ⅰ)确定λ的取值范围,并求直线AB的方程;

(Ⅱ)试判断是否存在这样的λ,使得A、B、C、D四点在同一个圆上?并说明理由.
45.已知椭圆+=1(a>b>0)的左、右焦点分别是F
1
(﹣c,0)、F
2
(c,0),Q是椭圆
|=2a.点P是线段F
1
Q与该椭圆的交点,点T 在线段F
2
Q上,并且满足
|≠0.

|=a+x;
外的动点,满足|
?=0,|
(Ⅰ)设x为点P的横坐标,证明|
(Ⅱ)求点T的 轨迹C的方程;

(Ⅲ)试问:在点T的轨迹C上,是否存在点M,使△F
1
MF
2
的面积S=b
2
.若存在,求∠F
1
MF
2
的正切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46.已知方向向量为v=(1,) 的直线l过点(0,﹣2)和椭圆C:+=1(a>b>0)
的焦点,且椭圆C的中心关于直线l的对称 点在椭圆C的右准线上.

(Ⅰ)求椭圆C的方程;

(Ⅱ)是否存在过点E (﹣2,0)的直线m交椭圆C于点M、N,满足?=.cot∠
MON≠0(O为原点).若存在,求 直线m的方程;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47.已知椭圆C:+=1(a>b>0 )的左、右焦点为F
1
、F
2
,离心率为e.直线l:y=ex+a
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B,M是直线l与椭圆C的一个公共点,P是点F
1
关于直线l的 对
称点,设

=λ.

第13页(共122页)



(Ⅰ)证明:λ=1﹣e
2


(Ⅱ)若 λ=,△MF
1
F
2
的周长为6;写出椭圆C的方程;

(Ⅲ)确定λ的值,使得△PF
1
F
2
是等腰三角形.
< br>48.如图,已知抛物线C:y
2
=2px(p>0)的焦点为F,A是抛物线上横坐标 为4且位于x轴
上方的点. A到抛物线准线的距离等于5,过A作AB垂直于y轴,垂足为B,OB的 中点为
M(O为坐标原点).

(Ⅰ)求抛物线C的方程;

(Ⅱ)过M作MN⊥FA,垂足为N,求点N的坐标;

(Ⅲ)以M为圆心,4为半径 作圆M,点P(m,0)是x轴上的一个动点,试讨论直线AP
与圆M的位置关系.


49.已知双曲线C:
(1)求双曲线的方程;

=1(a>0,b>0)的离心率为,焦点到渐近线的距离为1.

(2)设直线y=kx+1与双曲线C的左支交于A、B两点,求k的取值范围;

( 3)若另一条直线l经过点P(﹣2,0)及线段AB的中点,求直线l在y轴上的截距b
0
的 取
值范围.

50.双曲线=1(a>1,b>0)的焦点距为2c,直线l过点(a ,0)和(0,b),且点
.求双曲线的离心率e(1,0)到直线l的距离与点(﹣1,0)到直线l 的距离之和
的取值范围.

51.设直线?与椭圆相交于A、B两点,?又与双曲线x
2
﹣y
2
=1相交于C、D两点,
C、D三等分线段AB.求直线? 的方程.

52.如图,过抛物线x
2
=4y的对称轴上任一点P(0,m) (m>0)作直线与抛物线交于A,B
第14页(共122页)



两点,点Q是点P关于原点的对称点.

(I)设点P分有向线段所成的比为λ,证明:

(Ⅱ)设直线AB的方程是x﹣2y +12=0,过A,B两点的圆C与抛物线在点A处有共同的切线,
求圆C的方程.


53.(理科)已知椭圆C的中心在原点,焦点在x轴上,一条经过点(3,﹣
为的直线l交椭 圆C于A、B两点,交x轴于M点,又.

)且方向向量
(1)求直线l方程;

(2)求椭圆C长轴长取值的范围.

54.已知动圆过定点P(1,0),且与定直线l:x=﹣1相切,点C在l上.

(Ⅰ)求动圆圆心的轨迹M的方程;

(Ⅱ)设过点P,且斜率为﹣的直线与曲线M相交于A,B两点.

(i)问:△ABC能否为正三角形?若能,求点C的坐标;若不能,说明理由;

(ii)当△ABC为钝角三角形时,求这种点C的纵坐标的取值范围.


55.设曲线C的方程是y=x
3
﹣x,将C沿x轴、y轴正向分别平行移动t、s单位长度后 得曲线
C
1


(1)写出曲线C
1
的方程;

(2)证明曲线C与C
1
关于点A(,)对称;

第15页(共122页)



(3)如果曲线C与C
1
有且仅有一个公共点,证明s=
56.已知抛物线y
2
=2x.

﹣t且t≠0.

(1)在抛物线上任取二点P
1
(x
1< br>,y
1
),P
2
(x
2
,y
2
), 经过线段P
1
P
2
的中点作直线平行于抛
物线的轴,和抛物线交于点 P
3
,证明△P
1
P
2
P
3
的面积为;< br>
(2)经过线段P
1
P
3
、P
2
P
3
的中点分别作直线平行于抛物线的轴,与抛物线依次交于Q
1
、Q
2
试将△P
1
P
3
Q
1
与△P
2P
3
Q
2
的面积和用y
1
,y
2
表示 出来;

(3)仿照(2)又可做出四个更小的三角形,如此继续下去可以做一系列的三角形, 由此设
法求出线段P
1
P
2
与抛物线所围成的图形的面积.


57.如图,已知椭圆C:+=1,(a>b>0),点B是其下顶点,直线x+3y+6= 0与椭圆C
交于A,B两点(点A在x轴下方),且线段AB的中点E在直线y=x上.

(I)求椭圆C的方程;

(Ⅱ)若点P为椭圆C上异于A,B的动点,且直线AP, BP分别交直线y=x于点M,N,证
明:?为定值.


58.如图,已知 直线OP交椭圆C:
(2,1),=
+=1于点Q,其中O为坐标原点,点P的坐标为
,若椭圆C不经过原点的弦AB被直线OP平分于点D,且直线AP,BP
与椭圆C的另一交点分别为M ,N.

第16页(共122页)



(1)求椭圆C的方程;

(2)试研究直线MN与AB的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59.已知 抛物线C
1
:y
2
=2px(p>0)与直线x﹣y+1=0相切,椭圆C< br>2

的一个焦点与抛物线C
1
的焦点F重合,且离心率为
(1 )求抛物线C
1
与椭圆C
2
的方程;

(2)若在椭圆C< br>2
上存在两点A,B使得
60.已知椭圆+
=λ(λ∈[﹣2,﹣1]),求|
+=1(a>b>0)
,点M(a
2
,0).

+|的最小值.

=1(a>b>0)的离心率为,过右焦点F且垂直于x轴的直线被 椭圆
截得的弦长为1,过点(m,0)(0<m<a)的直线与椭圆交于A,B两点.

(1)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2)过点 P(,0)作垂直于x轴的直线l,在直线 l上是否存在点Q,使得△ABQ为等边
三角形?若存在,试求出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第17页(共122页)




高中数学组卷0060题5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解答题(共60小题)

1.已知椭圆C
1
的方程为 ,双曲线C
2
的左、右焦点分别是C
1
的左、右顶点,而C
2
的左、右顶点分别是C
1
的左、右焦点.

(1)求双曲线C
2
的方程;

(2)若直线
原点),求k的范围.

(3)试根据轨迹C
2
和直线l,设计一个与x轴上某点有关的三角形形状问题,并予以解答(本
题将根据所设计的问题思维 层次评分).

【分析】(1)设双曲线C
2
的方程为
求出故C2
的方程.

(2)将
两点得:
代入得.由直线l与双曲线C< br>2
交于不同的
,由此能求出k的取值范围.

,则a
2
=4﹣1=3,再由a
2
+b
2
=c
2
得b
2< br>=1,由此能
与双曲线C
2
恒有两个不同的交点A和B,且(其中O为
(3)若x轴上存在点P(m,0),使△APB是以AB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求m的取值范围.
< br>当k=0时,P点坐标为(0,0),即m=0;当k≠0时,设线段AB的中点M(x
0
,y
0
),线段
AB的中垂线方程为
的范围.

【解答】解:(1)设双曲线C
2
的方程为,



,令y=0,得,由此能求出m
则a
2
=4﹣1=3,再由a
2
+ b
2
=c
2
得b
2
=1,故C
2
的方程为
(2)将代入得
第18页(共122页)



由直 线l与双曲线C
2
交于不同的两点得:
且k
2
<1…①A(x
1
,y
1
),B(x
2
,y
2
),则


=

又∵,得x
1
x
2
+y
1
y
2
>2,∴

即,解得:②,故k的取值范围为.
(3)若x轴上存在点P(m,0),使△APB是以AB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求m的取值范围.

解:显然,当k=0时,P点坐标为(0,0),即m=0;

当k≠0时,设线段AB的中点M(x
0
,y
0
),

由(2)知
于是,线段AB的中垂线方程为

,令y=0,得,由
①知,
∴,∴m∈R,且m≠0.


综上所述,m∈R.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双曲线标准方程,简单几何性质,直线与 双曲线的位置关系,双曲线
的简单性质等基础知识.考查运算求解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考查函数与方程 思想,化归与
转化思想.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x ,y+2),=(x,y﹣2),且
(1)求动点M(x,y)的轨迹C的方程;

( 2)过点(0,3)作直线l与曲线C交于A、B两点,设,是否存在这样的直线l,
|=8.

使得四边形OAPB为矩形?若存在,求出直线l的方程,不存在,说明理由.

【分析】(1)因为

,且
第19页(共122页)
.所以动点M到两个定点F
1
(0,



﹣2),F< br>2
(0,2)的距离的和为8.由此能求出动点M(x,y)的轨迹C的方程.

(2)若直线l是y轴,则A、B是椭圆的顶点.,所以O与P重合,与四边形
OAPB是矩形矛盾. 所以直线l的斜率存在,设直线l的方程为y=kx+3,A(x
1
,y
1
) ,B(x
2

y
2
),由
成立.由韦达定理
边形. 由此能够导出存在直线
【解答】解:(1)因为
,由于△=(18k
2
)﹣4 (4+3k
2
)(﹣21)>0恒
.因为,所以OAPB是平行四
,使得四边 形OAPB为矩形.

,且.

所以动点M到两个定点F
1
(0,﹣2),F
2
(0,2)的距离的和为8.

所以轨迹C以F
1
(0,﹣2),F
2
(0,2)为焦点的椭圆,

方程为.

(2)为直线l过点(0,3).

若直线l是y轴,则A、B是椭圆的顶点.



所以O与P重合,与四边形OAPB是矩形矛盾.

所以直线l的斜率存在,

设直线l的方程为y=kx+3,A(x
1
,y
1
),B(x
2
,y
2


由,

由于△=(18k
2
)﹣4(4+3k
2
)(﹣21)>0恒成立.

由韦达定理
因为,



所以OAPB是平行四边形.

若存在直线l,使得四边形OAPB为矩形,

则OA⊥OB,即,

第20页(共122页)



因为
所以





所以(1+k
2
)x
1
x
2
+3k(x
1
+x
2)+9=0,

所以

故存在直线


,使得四边形OAPB为矩形.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直线与圆锥曲线的 综合应用能力,具体涉及到轨迹方程的求法及直线
与椭圆的相关知识,解题时要注意合理地进行等价转化 .易错点是计算量大,容易出错.



3.如图,已知定圆C:x
2
+(y﹣3)
2
=4,定直线m:x+3y+6=0,过A(﹣1,0)的一条动直
线l与直线相交于N,与圆C相交于P,Q两点,M是PQ中点.

(Ⅰ)当l与m垂直时,求证:l过圆心C;

(Ⅱ)当
(Ⅲ)设t=
时,求直线l的方程;

,试问t是否为定值,若为定值,请求出t的值;若不为定值,请说明理由.

【分析】(Ⅰ)根据已知,容易写出直线l的方程为y=3(x+1).将圆心C(0,3)代入方程
易知l过圆心C.

(Ⅱ)过A(﹣1,0)的一条动直线l.应当分为斜率存在和不存在两 种情况;当直线l与x
轴垂直时,进行验证.当直线与x轴不垂直时,设直线l的方程为y=k(x+1 ),由于弦长
利用垂径定理,则圆心C到弦的距离|CM|=1.从而解得斜率K来得出直线l的方程为 .

(Ⅲ)同样,当l与x轴垂直时,要对设t=,进行验证.当l的斜率存在时,设直线l< br>,
第21页(共122页)



的方程为y=k(x +1),代入圆的方程得到一个二次方程.充分利用“两根之和”和“两根之积”去
找.再用两根直线方 程联立,去找.从而确定t=的代数表达式,再讨论t是否为
定值.

【解答】解:(Ⅰ)由已知
所以直线l的方程为y=3(x+1).

将圆心C(0,3)代入方程易知l过圆心C.(3分)

(Ⅱ)当直线l与x轴垂直时,易知x=﹣1符合题意;(4分)

当直线与x轴不垂 直时,设直线l的方程为y=k(x+1),由于
所以|CM|=1.由,解得.



,故k
l
=3,

故直线l的方程为x=﹣1或4x﹣3y+4=0.(8分)

(Ⅲ)当l与x轴垂直 时,易得M(﹣1,3),
又A(﹣1,0)则,,故


.即t=﹣5.(10分)

当l的斜率存在时,设直线l的方程为y=k(x+1) ,代入圆的方程得(1+k
2
)x
2
+(2k
2
﹣6k)x +k
2
﹣6k+5=0.

则,,


又由

故t=

,=








综上,t的值为定值,且t=﹣5.(14分)

另解一:连接CA,延长交m于点R,由(Ⅰ)知AR⊥m.又CM⊥l于M,

故△ANR∽△AMC.于是有|AM|?|AN|=|AC|?|AR|.




,得|AM|?|AN|=5.

.(14分)

第22页(共122页)



另解二 :连接CA并延长交直线m于点B,连接CM,CN,由(Ⅰ)知AC⊥m,又CM⊥l,

所以四点M,C,N,B都在以CN为直径的圆上,

由相交弦定理得.(14分)

【点评】(1)用直线方程时,一定要注意分为斜率存 在和不存在两种情况.一般是验证特殊,
求解一般.

(2)解决直线与圆相交弦相关计算时一般采用垂径定理求解.

(3)涉及到直线和 圆、圆锥曲线问题时,常常将直线代入曲线方程得到一个一元二次方程,
再充分利用“两根之和”和“两 根之积”整体求解.这种方法通常叫做“设而不求”.



4.在平面直角 坐标系xOy中,矩形OABC的边OA、OC分别在x轴和y轴上(如图),且OC=1,
OA=a+ 1(a>1),点D在边OA上,满足OD=a.分别以OD、OC为长、短半轴的椭圆在矩形
及其内部 的部分为椭圆弧CD.直线l:y=﹣x+b与椭圆弧相切,与OA交于点E.

(1)求证:b
2
﹣a
2
=1;

(2)设直线l将矩形OABC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求直线l的方程;

(3)在 (2)的条件下,设圆M在矩形及其内部,且与l和线段EA都相切,求面积最大的圆
M的方程.


【分析】(1)设椭圆的方程为.由得(1+a
2
)x
2﹣2a
2
bx+a
2
(b
2
﹣1)=0.由
于 直线l与椭圆相切,知△=(﹣2a
2
b)
2
﹣4a
2
(1 +a
2
) (b
2
﹣1)=0,由此能够证明b
2
﹣a2
=1.

(2)由题意知A(a+1,0),B(a+1,1),C(0,1) ,于是OB的中点为
l将矩形OABC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所以l过点
(3)由
2
.因为
,由此能求出直线l的方程.

.因为圆M与线段EA相切,所以可设 其方程为(x﹣x
0

+(y﹣r)
2
=r
2
(r >0).再由圆M在矩形及其内部和圆M与 l相切,且圆M在l上方,能够
第23页(共122页)



求出面积最大的圆M的方程.

【解答】证明:(1)题设椭圆的方程为.…(1分)

由消去y得(1+a
2
)x
2
﹣2a
2
bx+a
2
(b
2﹣1)=0.…(2分)

由于直线l与椭圆相切,故△=(﹣2a
2
b )
2
﹣4a
2
(1+a
2
) (b
2
﹣1)=0,

化简得b
2
﹣a
2
=1.①…(4分)

解:(2)由题意知A(a+1,0),B(a+1,1),C(0,1),

于是OB的中点为.…(5分)



因为l将矩形OABC分成面 积相等的两部分,所以l过点
即f(x),亦即2b﹣a=2.②…(6分)

由①②解得
解:(3)由(2)知
,故直线l的方程为


.…(8分)

因为圆M与线段EA相切,所以可设其方程为(x﹣x
0
2
+(y﹣r)
2
=r
2
(r>0).…(9分)< br>
因为圆M在矩形及其内部,所以④…(10分)

圆M与 l相切,且圆M在l上方,所以
…(12分)

,即.

代入④得即.…(13分)

所以圆M面积最大时,
故圆M面积最大时的方程为
,这时,.

.…(15分)

第24页(共122页)


< br>【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椭圆标准方程,简单几何性质,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圆的简单性
质等基 础知识.考查运算求解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考查函数与方程思想,化归与转化思想.本
题综合性强,是 高考的重点,易错点是知识体系不牢固.



5.过点F(0,1)作直线 l与抛物线x
2
=4y相交于两点A、B,圆C:x
2
+(y+1)
2
=1

(1)若抛物线在点B处的切线恰好与圆C相切,求直线l的方程;

(2)过点A、B分别作圆C的切线BD、AE,试求|AB|
2
﹣|AE|
2
﹣|BD|
2
的取值范围.


【分析】(1)先求抛物 线过点B的切线方程,利用点B处的切线恰好与圆C相切及点B在抛
物线即可求得点B坐标,从而可求直 线方程;

(2)由已知,直线l的斜率存在,则设直线l的方程为:y=kx+1,与x2
=4y联立,再分别表示
出各线段长,即可求得|AB|
2
﹣|AE|
2
﹣|BD|
2
的取值范围.

【解答】解:(1)设A( x
1
,y
1
),B(x
2
,y
2


由x
2
=4y,得,则过点B的切线方程为:

由已知:点B处 的切线恰好与圆C相切,

∴直线l的方程为:
(Ⅱ)

,即点B坐标为




法一:由已知,直线l的斜率存在,则设直线l的方程为:y=kx+1,

联立x< br>2
=4y,得x
2
﹣4kx﹣4=0,∴x
1
+x
2
=4k,x
1
x
2
=﹣4

∴x
1
2
+x
2
2
=16k
2
+8

∴|AB |
2
﹣|AE|
2
﹣|BD|
2
=(﹣2﹣2k
2
)x
1
x
2
﹣4k(x
1
+x
2
)﹣6=﹣8k
2
+2≤2

第25页(共122页)



∴|AB|
2
﹣|AE|
2
﹣|BD|< br>2
的取值范围是(﹣∞,2]

法二:根据题意,连接AC、AB﹑EC﹑ED.设直线l的方程为:y=kx+1,

联立x
2
=4y可得x
2
﹣4kx﹣4=0,∴x
1
+x
2
=4k,x
1
x
2
=﹣4

|AE|< br>2
=|AC|
2
﹣|EC|
2
=x
1
2+(y
1
+1)
2
﹣1.

同理,|BD|
2
=x
2
2
+(y
2
+1)
2
﹣1.

又|AB|
2
=(y
1
+y
2
+2)
2

∴|AB|
2
﹣|AE|
2
﹣|BD|
2=2x
1
x
2
+4(x
1
+x
2
)﹣ (y
1
2
+y
2
2
)﹣2(y
1
+y2
)+4=﹣8k
2
+2≤2.

∴|AB|
2
﹣|AE|
2
﹣|BD|
2
的取值范围是(﹣∞,2]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抛物线的定义和直线与曲线的相切问题,解决此类问题的必须熟悉曲
线的定义和曲 线的图形特征,这也是高考常考的知识点



6.已知圆C:(x+4)
2
+y
2
=4,圆D的圆心D在y 轴上且与圆C外切,圆D与y 轴交于A、B
两点,定点P的坐标为(﹣3,0).

(1)若点D(0,3),求∠APB的正切值;

(2)当点D在y轴上运动时,求∠APB的最大值;

(3)在x轴上是否存在定点 Q,当圆D在y轴上运动时,∠AQB是定值?如果存在,求出Q
点坐标;如果不存在,说明理由.
【分析】(1)由已知中圆C:(x+4)
2
+y
2
=4,点 D(0,3),我们易求出CD的长,进而求出圆
D的半径,求出A,B两点坐标后,可由tan∠AP B=k
BP
得到结果.

(2)设D点坐标为(0,a),圆D半径为r,我 们可以求出对应的圆D的方程和A,B两点的
坐标,进而求出∠APB正切的表达式(含参数r),求出 其最值后,即可根据正切函数的单调
性,求出∠APB的最大值;

(3)假设存在点 Q(b,0),根据∠AQB是定值,我们构造关于b的方程,若方程有解,则
存在这样的点,若方程无 实根,则不存在这样的点.

【解答】解:(1)∵|CD|=5,

∴圆D的半径r=5﹣2=3,此时A、B坐标分别为A(0,0)、B(0,6)

∴tan∠APB=k
BP
=2(3分)

(2)设D点坐标为(0 ,a),圆D半径为r,则(r+2)
2
=16+a
2
,A、B的坐标分别为 (0,a
﹣r),(0,a+r)





第26页(共122页)




∵|r+2|
2
≥16,

∴r≥2,

∴8r﹣6≥10,




==

.(8分)

(3)假设存在点Q(b,0),由
∵a
2
= (r+2)
2
﹣16,



,,得

欲 使∠AQB的大小与r无关,则当且仅当b
2
=12,即
此时有
故存在
,即得∠AQB=60°为定值,




,使∠AQB为定值60°.(13分)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直线和圆的方 程的应用,其中根据已知中圆C:(x+4)
2
+y
2
=4,
圆D的 圆心D在y 轴上且与圆C外切,圆D与y 轴交于A、B两点,确定圆D的方程,进而
求出A,B的方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7.设椭圆=1(a>b>0)过点,且左焦点为

(Ⅰ)求椭圆C的方程;

(Ⅱ)当过点P(4,1)的动直线l与椭圆C相交于两不 同点A,B时,在线段AB上取点Q,
满足?=?,证明:点Q总在某定直线上.

, 且有a
2
=b
2
+c
2
,又点M的坐标满足椭圆方程,则【 分析】(Ⅰ)通过椭圆焦点坐标知c=
列方程组解之即可;

(Ⅱ)欲证点Q总在某定 直线上,所以先设点Q的坐标为变量(x,y),点A、B的坐标分别
第27页(共122页)



为参数(x
1
,y
1
)、(x
2
,y
2
),然后根据已知条件可变形得

,设其比值为λ 则有
,此时利用定比分点定理可得A、B、P三点横坐标关系及纵坐标关系,
同时可得A、B、 Q三点横坐标关系及纵坐标关系,又因为点A、B的坐标满足椭圆方程,则
有x
1
2< br>+2y
1
2
=4,x
2
2
+2y
2
2
=4,再利用已得关系式构造x
1
2
+2y
1
2
与x
2
2
+2y
2
2
则可整体替换为4,同
时消去 参数λ,最后得到变量x、y的关系式,则问题得证.

【解答】解:(Ⅰ)由题意得,

解得a
2
=4,b
2
=2,

所以椭圆C的方程为



(Ⅱ)设点Q、A、B的坐标分别为(x ,y),(x
1
,y
1
),(x
2
,y
2
).

由题设知,,,均不为零,记

,则λ>0且λ≠1

又A,P,B,Q四点共线,从而
于是,,,

从而①,②,

又点A、B在椭圆C上,即x
1
2
+2y
1
2
=4 ③,x
2
2
+2y
2
2
=4 ④,

①+②×2并结合③、④得4x+2y=4,

即点Q(x,y)总在定直线2x+y﹣2=0上.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椭圆性质与定比分点定理,同时考查构造消元处理方程组的能力.



8.设椭圆,({a>b>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
1
,F< br>2
,离心率

第28页(共122页)

,右准线为l,
M,N是l上的两个动点,



(Ⅰ)若,求a,b的值;

与共线.

(Ⅱ)证明:当|MN|取最小值时,

【分析】(Ⅰ)设

b的值.

,得
,根据题意由

得,
,由此可以求出a,
2
(Ⅱ)|MN|
2
=(y1
﹣y
2
)=y
1
2
+y
2
2
﹣2y
1
y
2
≥﹣2y
1
y
2
﹣2y< br>1
y
2
=﹣4y
1
y
2
=6a
2< br>.当且仅当
或时,|MN|取最小值,由能够推导出
,得a
2
=2b< br>2

与共线.

,l的方程【解答】解:由a
2
﹣b
2
=c
2





(Ⅰ)由< br>得①

,得



②③

由①、② 、③三式,消去y
1
,y
2
,并求得a
2
=4



(Ⅱ)证明:|MN|
2
=(y
1
﹣y
2

2
=y
1
2
+y
2
2
﹣2 y
1
y
2
≥﹣2y
1
y
2
﹣2y
1
y
2
=﹣4y
1
y
2
=6a
2

当且仅当
此时,
故与共线.

第29页(共122页)

或时,|MN|取最小值



【点评】此题重点考 查椭圆中的基本量的关系,进而求椭圆待定常数,考查向量的综合应用;
熟悉椭圆各基本量间的关系,数 形结合,熟练地进行向量的坐标运算,设而不求消元的思想
在圆锥曲线问题中的灵活应用.



9.已知曲线
半径为
所围成的封闭图形的面积为,曲线C
1
的内切圆
.记C
2
为以曲线C
1
与坐标轴的交点为顶点 的椭圆.

(Ⅰ)求椭圆C
2
的标准方程;

(Ⅱ)设AB 是过椭圆C
2
中心的任意弦,l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M是l上异于椭圆中心
的点 .

(1)若|MO|=λ|OA|(O为坐标原点),当点A在椭圆C
2
上 运动时,求点M的轨迹方程;

(2)若M是l与椭圆C
2
的交点,求△AMB的面积的最小值.

【分析】(Ⅰ)利用封闭图形的面积为
待定系数法写出椭圆的标准方程.

( Ⅱ)(1)假设AB所在的直线斜率存在且不为零,设AB所在直线方程为y=kx,代入椭圆的
方程, 用k表示|OA|的平方,

由|MO|
2

2
|OA|
2
,得到|MO|
2
.再用k表示直线l的方程,并解出k,把解出的k代入 |MO|
2

的式子,消去k得到

M的轨迹方程.当k=0或不存在时,轨迹方程仍成立.

(2)当k存在且k≠0时,由(1)得
方、纵坐标的平方,

计算出AB的 平方,计算出|MO|
2
,可求出三角形面积的平方,使用基本不等式求出面积的最
小 值,再求出当k不存在

及k=0时三角形的面积,比较可得面积的最小值.

,又a>b>0,解得 a
2
=5,b
2
=4.

,,同理求出点M的横坐标的平
,曲线C
1
的内切圆半径为,求出a、b的值,【解答】解:(Ⅰ)由题意得
因此所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

第30页(共122页)



(Ⅱ)(1)假设AB所在的 直线斜率存在且不为零,设AB所在直线方程为y=kx(k≠0),A(x
A

y< br>A
).

解方程组得,,

所以.

设M(x,y),由题意知|MO|=λ|OA|(λ≠0),

所以|MO|
2

2
|OA|
2
,即,

因为l是AB的垂直平分线,所以直线l的方程为,即,

因此,

又x
2
+y
2
≠0,所以5x
2
+4y
2
=20λ
2
,故.

又当k=0或不存在时,上式仍然成立.

综上所述,M的轨迹方程为.

(2)当k存在且k≠0时,由(1)得,,



解得,,

所以,,.


第31页(共122页)



==
=,

当且仅当4+5k
2
=5+4k
2时等号成立,即k=±1时等号成立,

此时△AMB面积的最小值是
当k=0,
当k不存在时,
综上所述,△AMB的面积的最小值为.







【点评】本题考查用待定系数法求椭圆的标准方程,参数法 求轨迹方程,直线与圆锥曲线的
位置关系的应用.



10.已知双曲线.

(1)求双曲线C的渐近线方程;

(2)已 知点M的坐标为(0,1).设P是双曲线C上的点,Q是点P关于原点的对称点.记
.求λ的取值范围 ;

(3)已知点D,E,M的坐标分别为(﹣2,﹣1),(2,﹣1),(0,1),P为 双曲线C上在第
一象限内的点.记l为经过原点与点P的直线,s为△DEM截直线l所得线段的长.试 将s表
示为直线l的斜率k的函数.

【分析】(1)在双曲线,把1换成0,就得到它的渐近线方程.

,然后运用向量( 2)设P的坐标为(x
0
,y
0
),则Q的坐标为(﹣x
0
,﹣y
0
),先求出
数量积的坐标运算能够求出λ的取值范围.

( 3)根据P为双曲线C上第一象限内的点,可知直线l的斜率
据k的不同取值范围试将s表示为直线l的 斜率k的函数.

【解答】解:(1)在双曲线
所求渐近线方程为

再由题设条件根
,把1换成0,


第32页(共122页)



(2)设P的坐标为(x
0
,y
0
),则 Q的坐标为(﹣x
0
,﹣y
0
),

=



∴λ的取值范围是(﹣∞,﹣1].

(3)若P为双曲线C上第一象限内的点,

则直线l的斜率
由计算可得,当





∴s表示为直线l的斜率k的函数是

【点评】本题是直线与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解题要熟练掌握双曲线的性质和解题技巧.



11.已知椭圆C
1
的中心和抛物线C
2
的顶 点都在坐标原点O,C
1
和C
2
有公共焦点F,点F在x
轴正半轴上 ,且C
1
的长轴长、短轴长及点F到C
1
右准线的距离成等比数列.

(Ⅰ)当C
2
的准线与C
1
右准线间的距离为15时,求C
1
及C
2
的方程;

(Ⅱ)设过点F且斜率为1的直线l交C
1
于P,Q两点,交C
2
于M,N两点.当|MN|=8时,
求|PQ|的 值.

【分析】(Ⅰ)设C
1
:(a>b>0),由题意知C
2:y
2
=4cx.由条件知a=2c.C
1
的右
准线方程为x= 4c.C
2
的准线方程为x=﹣c.

由条件知c=3,a=6,.由此可知 C
1
:,C
2
:y
2
=12x.

(Ⅱ) 由题设知l:y=x﹣c,设M(x
1
,y
1
),N(x
2
,y
2
),P(x
3
,y
3
),Q(x
4
,y
4
).由,
得x
2
﹣6cx+c
2
=0,所以 x
1
+x
2
=6c.而|MN|=|MF|+|FN|=x
1
+x
2
+2c=8c,由条件|MN|=8,得c=1.由
此可知



第33页(共122页)



【解答】解:(Ⅰ)设C
1

由条件知
x=﹣c.

(a>b>0),其半焦距为c(c>0).则C
2
:y
2
=4cx.
,得a=2c.C
1
的右准线方程为,即x=4c.C
2
的准 线方程为
由条件知5c=15,所以c=3,故a=6,
从而C
1
:,C2
:y
2
=12x.



(Ⅱ)由题设知l :y=x﹣c,设M(x
1
,y
1
),N(x
2
,y
2
),P(x
3
,y
3
),Q(x
4
,y
4
).

由,得x
2
﹣6cx+c
2
=0,所以 x
1
+x
2
=6c.

而|MN|=|MF|+|FN|= x
1
+x
2
+2c=8c,由条件|MN|=8,得c=1.
由(Ⅰ)得a=2,.从而,C
1
:,即3x
2
+4y
2
=12.

由,得7x
2
﹣8x﹣8=0.所以,.

故.

【点评】本题考查了直线和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解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解答.



12.在直角坐标系xOy中,椭圆C
1
:=1(a>b>0)的左、右焦 点分别为F
1
,F
2
.F
2
也是抛物线C
2
:y
2
=4x的焦点,点M为C
1
与C
2
在第一象限的交 点,且|MF
2
|=.

(Ⅰ)求C
1
的方程;

(Ⅱ)平面上的点N满足
求直线l的方程.

【分析】(Ⅰ)先利用F
2
是抛物线C
2
:y
2
=4x的焦点求出F
2
的 坐标,再利用|MF
2
|=以及抛物
线的定义求出点M的坐标,可以得到关于椭圆方程 中参数的两个等式联立即可求C
1
的方程;

(Ⅱ)先利用,以及直线l∥M N得出直线l与OM的斜率相同,设出直线l的方
,直线l∥MN,且与C
1
交于A, B两点,若,
第34页(共122页)



程,把直线方程 与椭圆方程联立得到关于A,B两点坐标的等式,整理代入
出直线l的方程.

【解答 】解:(Ⅰ)由C
2
:y
2
=4x知F
2
(1,0).
设M(x
1
,y
1
),M在C
2
上,因为< br>所以,得,


.M在C
1
上,且椭圆C
1
的半焦距c=1,

,即可求
于是

消去b
2
并整理得9a
4
﹣37a
2
+4=0,解得a=2(
故椭圆C
1
的方程为
( Ⅱ)由


不合题意,舍去).

知四边形MF
1
NF
2
是平行四边形,其中心为坐标原点O,

因为l∥MN,所以l与OM的斜率相同,

故l的斜率.设l的方程为.



消去y并化简得9x
2
﹣16mx+8m
2
﹣4=0.
< br>设A(x
1
,y
1
),B(x
2
,y
2),
因为
x
1
x
2
+y
1
y
2

=x
1
x
2
+6(x
1
﹣m)(x< br>2
﹣m)

=7x
1
x
2
﹣6m(x
1
+x
2
)+6m
2

=
所以
=.

,所以x
1
x
2
+ y
1
y
2
=0.

,.

.此时△=(16m)
2
﹣4×9(8m
2
﹣4)>0,

,或.

故所求直线l的方程为
【点评】本题是对椭圆与抛物线以及直线与椭 圆位置关系的综合考查.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
第35页(共122页)



置关系,由于集中交汇了直线,圆锥曲线两章的知识内容,综合性强,能力要 求高,还涉及
到函数,方程,不等式,平面几何等许多知识,可以有效的考查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数形结
合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和转化化归的思想,因此,这一部分内容也成了高考的热点和重
点.



13.如图,椭圆C:
(Ⅰ)求椭圆C的方程;
< br>(Ⅱ)若AB为垂直于x轴的动弦,直线l:x=4与x轴交于点N,直线AF与BN交于点M.

(ⅰ)求证:点M恒在椭圆C上;

(ⅱ)求△AMN面积的最大值.

(a>b>0)的一个焦点为F(1,0),且过点(2,0).


【分析 】(Ⅰ)由题设a=2,c=1,从而b
2
=a
2
﹣c
2
= 3,即可得椭圆C前方程.

(Ⅱ)(i)由题意得F(1,0),N(4,0).设A(m, n),则B(m,﹣n)(n≠0),=1.

由题意知AF与BN的方程分别为:n(x﹣1 )﹣(m﹣1)y=0,n(x﹣4)﹣(m﹣4)y=0.由
此入手能够推出点M恒在椭圆G上.
(ⅱ)设AM的方程为x=ty+1,代入=1得(3t
2
+4)y
2
+6ty﹣9=0.设A(x
1
,y
1
),M(x
2

y
2
),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能够求出△AMN面积的最大值.

【解答】解:

(Ⅰ)由题设a=2,c=1,从而b
2
=a
2
﹣c
2
=3,

所以椭圆C前方程为.

(Ⅱ)(i)由题意得F(1,0),N(4,0).

设A(m,n),则B(m,﹣n)(n≠0),=1.①

AF与BN的方程分别为:n(x﹣1)﹣(m﹣1)y=0,

第36页(共122页)



n(x﹣4)﹣(m﹣4)y=0.

设M(x
0
,y
0< br>),则有n(x
0
﹣1)﹣(m﹣1)y
0
=0,②

n(x
0
﹣4)+(m﹣4)y
0
=0,③

由②,③得

x
0
=


=

=

=
=1


所以点M恒在椭圆G上.

(ⅱ)设AM的方程为x=ty+1,

代入=1,得(3t
2
+4)y
2
+6ty﹣9=0.





设A(x
1
,y
1
), M(x
2
,y
2
),则有
=
令3t
2
+4 =λ(λ≥4),则|y
1
﹣y
2
|=
∵λ≥4,
△AMN 的面积
,∴当
=,

,即λ=4,t=0时,|y
1
﹣y< br>2
|有最大值3,此时AM过点F,
有最大值.

第37页(共122页)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轨迹方程、不等式等基本知识,考查运算能
力和综合解题能力.



14.如图,椭圆=1(a>b>0)的一个焦点是F(1,0),O为坐标原点.

(Ⅰ)已知椭圆短轴的两个三等分点与一个焦点构成正三角形,求椭圆的方程;

(Ⅱ )设过点F的直线l交椭圆于A、B两点.若直线l绕点F任意转动,值有|OA|
2
+|OB |
2
<|AB|
2
,求a的取值范围.


【分析 】(Ⅰ)设M,N为短轴的两个三等分点,因为△MNF为正三角形,所以
由此能够推导出椭圆方程.< br>
(Ⅱ)设A(x
1
,y
1
),B(x
2
, y
2
).

(ⅰ)当直线AB与x轴重合时,由题意知恒有|OA|
2
+|OB|
2
<|AB|
2


(ⅱ)当直线A B不与x轴重合时,设直线AB的方程为:x=my+1,代入
由题设条件能够推导出
导出a的 取值范围.

第38页(共122页)




=(x
1
,y
1
)?(x
2
,y
2
)=x
1
x
2
+y
1
y
2
<0恒成立.由此入手 能够推



【解答】解:(Ⅰ)设M,N为短轴的两个三等分点,

因为△MNF为正三角形,所以
即1=,解得



.a
2
=b
2
+1=4,因此,椭圆方程为
(Ⅱ)设A(x1
,y
1
),B(x
2
,y
2
).

(ⅰ)当直线AB与x轴重合时,

|OA|
2
+|OB|
2
=2a
2
,|AB|
2
=4a
2
(a
2
>1),

因此,恒有|OA|
2
+|OB|
2
< |AB|
2


(ⅱ)当直线AB不与x轴重合时,

设直 线AB的方程为:
整理得(a
2
+b
2
m
2
)y< br>2
+2b
2
my+b
2
﹣a
2
b
2
=0,

所以



因为恒有|OA|
2
+|OB|
2
<|AB|
2
,所以∠AOB恒为钝角.

即恒成立.

x
1
x
2
+y
1
y
2
=(my
1
+1)(my
2
+1)+y
1
y
2
=(m
2
+1)y
1
y
2
+m(y
1
+y
2
)+1

=

=.
< br>又a
2
+b
2
m
2
>0,所以﹣m
2
a
2
b
2
+b
2
﹣a
2
b
2< br>+a
2
<0对m∈R恒成立,

即a
2
b
2
m
2
>a
2
﹣a
2
b
2
+b2
对m∈R恒成立.

当m∈R时,a
2
b
2
m
2
最小值为0,所以a
2
﹣a
2
b
2
+ b
2
<0.

a
2
<a
2
b
2< br>﹣b
2
,a
2
<(a
2
﹣1)b
2
=b
4


因为a>0,b>0,所以a<b
2
,即a2
﹣a﹣1>0,

解得a>或a<(舍去),即a>
,+∞).



综合(i)(ii),a的取值范围为(
第39页(共122页)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不等式的解法等基 本知识,考查运算能力和
综合解题能力.解题时要注意运算能力的培养.



15.设P为椭圆上的一个点,过点P作椭圆的切线与⊙O:x
2
+y
2=12相交于M,N
,求直线MN的方两点,⊙O在M,N两点处的切线相交于点Q.(1)若点P 坐标为
程.(2)若P为椭圆上的一个动点,求点Q的轨迹方程.

【分析】(1)因 为P为椭圆上的一点,所以把代入椭圆,可求P点坐标,进而分类讨论:
当P点为(1,)时,因为直线 MN是过P点,且与椭圆相切的,直线方程与椭圆
联立,判别式等于0,可求直线侧斜率;同理可求当P 点为(﹣1,)时,直线的方程;

(2)设点P(x
0
,y
0),Q(x
1
,y
1
),可得椭圆在P处的切线方程为,
又可知 切点弦MN所在直线的方程为x
1
x+y
1
y=12,由于表示相同直线,故 可得坐标关系,从
而可求点Q的轨迹方程.

【解答】解:(1)因为P为椭圆上的一 点,所以把
所以P点坐标(1,)或(﹣1,)

当P点为(1,)时,因为直线MN 是过P点,且与椭圆相切的,所以设y﹣1.5=k(x﹣1),
与椭圆联立,判别式等于0,即(4k
2
+3)x
2
+(﹣8k
2
+12k)x+(4k
2
﹣12k﹣3)=0,
代入椭圆,得横坐标为1或﹣1

则k=﹣0.5,所以直线MN为x+2y﹣4=0

当P点为(﹣1,)时,因为直 线MN是过P点,且与椭圆相切的,所以设y﹣1.5=k(x+1),
与椭圆联立,判别式等于0,即 (4k
2
+3)x
2
+(8k
2
+12k)x+(4k2
+12k﹣3)=0,则
第40页(共122页)



k=0.5,所以直线MN为x﹣2y+2=0

(2)设点P(x
0
,y
0
),Q(x
1
,y
1


∵P为椭圆上的一个点,∴

∵椭圆在P处的切线方程为

又QM, QN为过点Q所引的⊙O:x
2
+y
2
=12的两条切线,可知切点弦MN所 在直线的方程为
x
1
x+y
1
y=12







∴点Q的轨迹方程.
【点评】本题以圆与椭圆为载体,综合考查轨迹问题,考察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
较大.< br>


16.已知正三角形OAB的三个顶点都在抛物线y
2
=2x上,其中O为坐标原点,设圆C是OAB
的内接圆(点C为圆心)

(Ⅰ)求圆C的方程;

(Ⅱ)设圆M的方程为(x﹣4﹣7cosθ)
2< br>+(y﹣7sinθ)
2
=1,过圆M上任意一点P分别作圆C
的两条切线PE ,PF,切点为E,F,求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分析】(Ⅰ)设出A、B的坐标(正三角形 OAB的三个顶点都在抛物线y
2
=2x上),根据△
ABO边长相等,求出A、B点 的坐标,再求圆心和半径,进而求可得圆C的方程;

(Ⅱ)设出∠ECF=2α,表示出数量 积,数量积中有cosα,
围,可求出数量积的最值.

,确定|PC|的范
第41页(共122页)



【解答】解:(Ⅰ)解法一:设A,B两点坐标分别为,,

由题设知
解得y
1
2
=y
2
2
=12,

所以,或


,.


设圆心C的坐标为(r,0 ),则
所以圆C的方程为(x﹣4)
2
+y
2
=16.
< br>解法二:设A,B两点坐标分别为(x
1
,y
1
),(x
2< br>,y
2
),由题设知x
1
2
+y
1
2
=x
2
2
+y
2
2

又因为y
1
2
=2x
1
,y
2
2
=2x
2
,可得x
1
2
+2x
1
=x
2
2
+2x
2
.即(x
1
﹣x
2
)(x
1
+x
2
+2)=0

由x
1
>0,x
2
>0,可知x
1
=x
2
,故A,B两点关于x轴对称,所以圆心C在x轴上

设C点的坐标为(r,0),则A点坐标为
解得r=4,

所以圆C的方程为(x﹣4)
2
+y
2
=16.

(Ⅱ)解:设∠ECF=2α,则
在Rt△PCE中,
﹣1=7﹣1=6,

所以

,由此可得
的最大值为,最小值为﹣8.





,由圆的几何性质得|PC|≤|MC|+1=7+1=8 ,|PC|≥|MC|
,于是有,

【点评】本小题主要考查平面向量,圆与抛物线的 方程及几何性质等基本知识,考查综合运
用解析几何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7.如图,矩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相交于点M(2,0),AB边所在直线的方程为x ﹣3y﹣6=0
点T(﹣1,1)在AD边所在直线上.

(Ⅰ)求AD边所在直线的方程;

(Ⅱ)求矩形ABCD外接圆的方程;

(Ⅲ)若动圆P过点N(﹣2,0),且与矩形ABCD的外接圆外切,求动圆P的圆心的轨迹方
第42页(共122页)



程.


【分析】(I)先由AD与AB垂直,求得AD的斜率,再由点斜式求得其直线方程;

(II)先求得其圆心和半径,再由圆的标准方程求解;

(III)由圆心距等于两半径之和,抽象出双曲线的定义从而求得轨迹方程.

【解 答】解:(I)因为AB边所在直线的方程为x﹣3y﹣6=0,且AD与AB垂直,所以直线AD
的斜 率为﹣3

又因为点T(﹣1,1)在直线AD上,

所以AD边所在直线的方程为y﹣1=﹣3(x+1).

3x+y+2=0.


(II)由解得点A的坐标为(0,﹣2),

因为矩形ABCD两条对角线的交点为M(2,0).

所以M为矩形ABCD外接圆的圆心.

又.

从而矩形ABCD外 接圆的方程为(x﹣2)
2
+y
2
=8.


(III)因为动圆P过点N,所以|PN|是该圆的半径,又因为动圆P与圆M外切,

所以|PM|=|PN|+2
即|PM|﹣|PN|=2




的双曲线的左支.

故点P的轨迹是以M,N为焦点,实轴长为 2
因为实半轴长a=
所以虚半轴长b=
,半焦距c=2.



从而动圆P的圆心的轨迹方程为.

第43页(共122页)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直线方程的求法,平面图形外接圆的求法和轨迹方程的求法.



18.如图,中心在原点O的椭圆的右焦点为F(3,0),右准线l的方程为:x=12.

(1)求椭圆的方程;

(2)在椭圆上任取三个不同点P
1
,P< br>2
,P
3
,使∠P
1
FP
2
=∠P
2
FP
3
=∠P
3
FP
1
,证明:
++为 定值,并求此定值.


【分析】(Ⅰ)设椭圆方程为,由题意知a=6,,故所求椭圆
方程为.

, 且,
,从而有
(Ⅱ)记椭圆的右顶点为A,并设∠AFP
i
=α(2,3), 假设
i
i=1,
,又设点P
i
在l上的射影为Q
i
,因椭圆的离心率
|FP
i
|=|P
i
Q
i
|?e =
导出++
=
为定值,并能求出此定值.

(i=1,2,3).由 此入手能够推
【解答】解:(Ⅰ)设椭圆方程为
因焦点为F(3,0),故半焦距c=3

又右准线l的方程为
因此a=6,
故所求椭圆方程为


,从而由已知



(Ⅱ)记椭圆的右顶点为A,并设∠AFPi

i
(i=1,2,3),不失一般性,

假设

,且,
第44页(共122页)



又设点Pi
在l上的射影为Q
i
,因椭圆的离心率
|FP
i
|= |P
i
Q
i
|?e=
解得
因此

=
++
=
(i=1,2,3)

=
(i=1,2,3)

,从而有


=


故++为定值.


【点评】本题考查直线和椭圆的位置关系和综合运用,解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解答,注意< br>挖掘题中的隐含条件.



19.已知椭圆C中心在原点、焦点在x 轴上,椭圆C上的点到焦点的最大值为3,最小值为1.

(Ⅰ)求椭圆C的标准方程;

(Ⅱ)若直线l:y=kx+m(k≠0)与椭圆交于 不同的两点M、N(M、N不是左、右顶点),且
以MN为直径的圆经过椭圆的右顶点A.求证:直线l 过定点,并求出定点的坐标.

【分析】(Ⅰ)由题设条件可知解得,由此能够推导出椭圆C的标准方程.

(Ⅱ)由 方程组消去y,得(3+4k
2
)x
2
+8kmx+4m
2
﹣12=0,然后结合题设条件利
用根的判别式和根与系数的关系求解.

【解答】解:(Ⅰ)设椭圆的长半轴为a,半焦距为c,

则解得

第45页(共122页)



∴椭圆C的标准方程为.

(Ⅱ)由方程组消去y,

得(3+4k
2
)x
2
+8kmx+4m
2
﹣12=0

由题意:△=(8km)
2
﹣4(3+4k
2
)(4m
2
﹣12)>0

整理得:3+4k
2
﹣m
2
>0 ①

设M(x
1
,y
1
)、N(x
2
,y
2
),

则,

由已知,AM⊥AN,且椭圆的右顶点为A(2,0)

∴(x
1
﹣ 2)(x
2
﹣2)+y
1
y
2
=0

即( 1+k
2
)x
1
x
2
+(km﹣2)(x
1
+x
2
)+m
2
+4=0

也即
整理得:7m
2
+16mk+4k
2
=0

解得:m=﹣2k或,均满足①


当m=﹣2k时,直线l的方程为y=kx﹣2k,过定点(2,0),舍去

当时,直线l的方程为,过定点




故直线l过定点, 且定点的坐标为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椭圆的性质及应用和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具有较大的难度,解 题
时要注意的灵活运用.



20.已知半椭圆与半椭圆组成的曲 线称为“果圆”,其中
a
2
=b
2
+c
2
,a>0 ,b>c>0.如图,设点F
0
,F
1
,F
2
是相应椭圆的 焦点,A
1
,A
2
和B
1
,B
2
是“果< br>圆”与x,y轴的交点,

(1)若三角形F
0
F
1
F
2
是边长为1的等边三角形,求“果圆”的方程;

第46页(共122页)



(2)若|A
1
A|>|B
1
B|,求的取值范围;
(3)一条直线与果圆交于两点,两点的连线段称为果圆的弦.是否存在实数k,使得斜率为
k的直 线交果圆于两点,得到的弦的中点的轨迹方程落在某个椭圆上?若存在,求出所有k
的值;若不存在,说 明理由.


【分析】(1)因为
所以
由此可知“果圆”方程为(2)由题意,得
取值范围.

(3)设“果圆”C的方程为,







,所以a
2
﹣b
2
>(2b﹣a)
2
,得.再由可知的
.记平行弦的斜率为k.当k=0
时,“果圆”平行弦的中点轨迹总 是落在某个椭圆上.当k>0时,以k为斜率过B
1
的直线l与
半椭圆的交点是.由此 ,在直线l右侧,以k为斜
率的平行弦的中点轨迹在直线上,即不在某一椭圆上.

当k<0时,可类似讨论得到平行弦中点轨迹不都在某一椭圆上.

【解答】解:(1)∵

于是,





第47页(共122页)



所求“果圆”方程为



(2)由题意,得a+c>2b,即.



∵(2b)
2
>b
2
+c
2
=a
2
,∴a
2
﹣b
2
>(2b﹣a)
2
,得
又b
2< br>>c
2
=a
2
﹣b
2




.∴.

(3)设“果圆”C的方程为
记平行弦的斜率为k.

,.

当k=0时,直线y=t(﹣b≤t≤b)与半椭圆的交点是P,

与半椭圆的交点是Q.

∴P,Q的中点M(x,y)满足得.

∵a<2b,∴.

综上所述,当k=0时,“果圆”平行弦的中点轨迹总是落在某个椭圆上.

当k>0时,以k为斜率过B
1
的直线l与半椭圆的交点是

由此,在直线l右侧,以k为斜率的平行弦的中点为,轨迹在直线
上,即不在某一椭圆上.

当k<0时,可类似讨论得到平行弦中点轨迹不都在某一椭圆上.

第48页(共122页)



【点评】本题考查直线和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解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解答.



2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过定点C(0,p)作直线与抛物线x
2
=2py(p>0)相交于A、
B两点.

(Ⅰ)若点N是点C关于坐标原点O的对称点,求△ANB面积的最小值;

(Ⅱ)是 否存在垂直于y轴的直线l,使得l被以AC为直径的圆截得弦长恒为定值?若存在,
求出l的方程;若 不存在,说明理由.

【分析】解法1:(Ⅰ)依题意,点N的坐标为N(0,﹣p),可设A (x
1
,y
1
),B(x
2
,y
2
),< br>直线AB的方程为y=kx+p,与x
2
=2py联立得
定理结合三角形面积公 式进行求解.

(Ⅱ)假设满足条件的直线l存在,其方程为y=a,AC的中点为O',l与 AC为直径的圆相交
于点P,Q,PQ的中点为H,

则O'H⊥PQ,Q'点的坐标 为(,y
1
+),由此入手能够求出抛物线的通径所在的直线.

消去y得x
2
﹣2pkx﹣2p
2
=0.然后由韦达
解法2:(Ⅰ)依题意,点 N的坐标为N(0,﹣p),可设A(x
1
,y
1
),B(x
2,y
2
),直线AB
的方程为y=kx+p,与x
2
=2py联 立得消去y得x
2
﹣2pkx﹣2p
2
=0.由弦长公式得
=
,又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得.由此能求出△ANB面积的最小值.

(Ⅱ)假设满足条件的 直线l存在,其方程为y=a,则以AC为直径的圆的方程为(x﹣0)(x
﹣x
1
) ﹣(y﹣p)(y﹣y
1
)=0,

将直线方程y=a代入得x
2< br>﹣x
1
x+(a﹣p)(a﹣y
1
)=0,则
.由此入手能够 求出抛物线的通径所在的直线.

【解答】解:法1:(Ⅰ)依题意,点N的坐标为N(0,﹣p),

可设A(x1
,y
1
),B(x
2
,y
2
),

直线AB的方程为y=kx+p,与x
2
=2py联立得
消去y得x
2
﹣2pkx﹣2p
2
=0.

第49页(共122页)




由韦达定理得x
1
+x
2< br>=2pk,x
1
x
2
=﹣2p
2


于是
=
=
∴当k=0时,






(Ⅱ)假设满足条件的直线l存在,其方程为y=a,

AC的中点为O',l与AC为直径的圆相交于点P,Q,PQ的中点为H,

则O'H⊥PQ,O'点的坐标为().


∴|PH|
2
=|O'P|
2
﹣|O'H|
2
=
∴|PQ|
2
= (2|PH|)
2
=
令,得,此时|PQ|=p为定值,






=,



故满足条件的直线l存在,其方程为
即抛物线的通径所在的直线.

解法2:(Ⅰ)前同解法1,再由弦长公式得
=


又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得.

从而


,∴当k=0时,
(Ⅱ)假设满足条件的直线l存在,其方程为y=a,则以AC为直径的圆的方程为(x﹣0)(x﹣x
1
)+(y﹣p)(y﹣y
1
)=0,

第50页(共122页)



将直线方程y=a代入得x< br>2
﹣x
1
x+(a﹣p)(a﹣y
1
)=0,

则|x
1
﹣x
2
|
2
=.

设直 线l与以AC为直径的圆的交点为P(x
3
,y
3
),Q(x
4,y
4
),

则有
令,得


,此时|PQ|=p为定值,故满足条件的直线l存在,其方程为,

即抛物线的通径所在的直线.



【点评】本小题主要考查直线、 圆和抛物线等平面解析几何的基础知识,考查综合运用数学
知识进行推理运算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设动点P到点A(﹣1,0)和B(1,0)的距离分别为d< br>1
和d
2
,∠APB=2θ,且存在常数
λ(0<λ<1),使得d< br>1
d
2
sin
2
θ=λ.

(1)证明:动点P的轨迹C为双曲线,并求出C的方程;

(2)过点B作直线双曲线C的右支于M,N两点,试确定λ的范围,使
为坐标原点.

,其中点O
第51页(共122页)




【分析】(1)首先利用余弦定理写出d
1
和d
2
的等量关系式,然后把它 变形为(d
1
﹣d
2

2
=*
的形式,即|d1
﹣d
2
|=*的形式,此时满足双曲线的定义,则问题得证,最后由双曲线的标 准
方程形式即可写出其方程.

(2)首先根据直线MN是否垂直于x轴进行讨论,若 直线MN垂直于x轴,则直线方程为x=1,
又=0可得M、N的坐标,代入双曲线方程即得λ的值;若 直线MN不垂直于x轴,则
设其点斜式方程,并与双曲线方程联立方程组,可消y得x的一元二次方程, 再由根与系数
的关系用k与λ的代数式表示出x
1
+x
2
和x
1
x
2
,进而由=0及x
1
+x
2
>0,x1
x
2
>0通过整理
消去k得到λ的不等式,此时解不等式即可,最后把 两种情况综合之.

2
【解答】(1)证明:在△PAB中,|AB|=2,即22
=d
1
2
+d
2
2
﹣2d
1
d
2
cos2θ,4=(d
1
﹣d
2
)+4d
1
d
2
sin
2
θ,

即(常数),

的双曲线.



所以点P的轨迹C是以A,B为焦点,实轴长又b
2
=1﹣(1﹣λ),所以C的方程为:

(2)解:设M(x1
,y
1
),N(x
2
,y
2


①当MN垂直于x轴时,MN的方程为x=1,M(1,1),N(1,﹣1)在双曲线上.

即,因为0<λ<1,所以.

②当MN不垂直于x轴时,设MN的方程为y=k(x﹣1).

得:[λ﹣(1﹣λ )k
2
]x
2
+2(1﹣λ)k
2
x﹣(1﹣λ)(k2
+λ)=0,


由题意知:[λ﹣(1﹣λ)k
2
]≠0,

所以,.

第52页(共122页)



于是:
因为,且M,N


在双曲线右支上,所以


由①②知,λ的取值范围是:.

【点评】本题考查双曲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及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综合性强,字母
运算量大, 且需分类讨论.



23.已知椭圆C:
(Ⅰ)求椭圆C的方程;

(Ⅱ)设直线l与椭圆C交于A、B两点,坐标原点O到直线l的距离为
的最大值.

【分析】(Ⅰ)设椭圆的半焦距为c,依题意求出a,b的值,从而得到所求椭圆的方程.
< br>(Ⅱ)设A(x
1
,y
1
),B(x
2
,y
2
).(1)当AB⊥x轴时,
时,设直线AB的方程为y=kx+m.

由 已知,得.把y=kx+m代入椭圆方程,整理得(3k
2
+1)x
2
+6k mx+3m
2
.(2)当AB与x轴不垂直
,求△AOB面积
(a>b>0) 的离心率为,短轴一个端点到右焦点的距离为.

﹣3=0,然后由根与系数的关系进行求解.

【解答】解:(Ⅰ)设椭圆的半焦距为 c,依题意
(Ⅱ)设A(x
1
,y
1
),B(x
2
,y
2
).

(1)当AB⊥x轴时,.

∴b=1,∴所求椭圆方程为.

(2)当AB与x轴不垂直时,设直线AB的方程为y=kx+m.

由已知,得.

把y=kx+m代入椭圆方程,整理得(3k
2
+1 )x
2
+6kmx+3m
2
﹣3=0,

第53页(共122页)



∴,.

∴ |AB|
2
=(1+k
2
)(x
2
﹣x
1

2

=

=

=

=
=



当且仅当,即时等号成立.当k=0时,,



综上所述|AB|
max
=2.∴当|AB|最大时,△AOB面积取最大值
【点评】本题考查圆锥曲线 的性质和应用,解题时要注意公式的灵活运用,认真审题,仔细
解答.



24.已知点D在定线段MN上,且|MN|=3,|DN|=1,一个动圆C过点D且与MN相切,分
别过M、N作圆C的另两条切线交于点P.

(Ⅰ)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求点P的轨迹方程;

(Ⅱ)过点M作直线l与所求轨 迹交于两个不同的点A、B,若(
且λ∈[2﹣,2+],求直线l与直线MN夹角θ的取值范围.
+λ)?(﹣λ)=0,

第54页(共122页)



【分析】(Ⅰ)以直线MN为x轴,MN的中点为坐标原点O,建立直角坐标 系xOy.由题意
知点P的轨迹是以M、N为焦点,实轴长为2的双曲线(不包含顶点),其轨迹方程为
(y≠0).

(Ⅱ)由题设条件知=±λ,设A(x
1
,y
1
),B(x
2
,y
2
),则=(x
1
+2,y
1
),=(x
2
+2,
y
2
)设AB:my=x+ 2,代入得,(3m
2
﹣1)y
2
﹣12my+9=0.所以.由
此 入手能够求出直线l与直线MN夹角θ的取值范围.

【解答】解:(Ⅰ)以直线MN为x轴,MN的中点为坐标原点O,

建立直角坐标系xOy. (1分)

∵PM﹣PN=(PE+EM)﹣(PF+FN)=MD﹣ND=2

或PM﹣PN=(PE+EM)﹣(PF+FN)=MD﹣ND=﹣2 (3分)

∴点P的轨迹是以M、N为焦点,实轴长为2的双曲线(不包含顶点),

其轨迹方程为
(Ⅱ)∵(
∴=±λ

(y≠0) (5分)

)?(﹣λ)=0,且λ∈[2﹣,2+],

,(6分)

=(x
1
+2,y
1
),=(x2
+2,y
2


设A(x
1
,y
1
),B(x
2
,y
2
),则
设AB:my=x+2,代入< br>即(3m
2
﹣1)y
2
﹣12my+9=0.

得,3(my﹣2)
2
﹣y
2
﹣3=0,

∴(7分)

①当=λ时,y
1
=λy
2
,∴(8 分)得,,(9
第55页(共122页)



分)

∴∈[4,6],即4≤≤6.

∴解得,m
2
≥3,故tan
2
θ≤(10分)

②当=﹣λ时y
1
=﹣λy
2
,∴(11分)得,,

∵λ ∈[2﹣

,2+


],∈[2,4]

≤0.

∈[﹣2,0],即﹣2≤
∴即,故tan
2
θ≥11. (13分)

由①、②得tan
2
θ≤或tan
2
θ≥11.

则夹角θ∈(0,]∪arctan,),(14分)

时,符合题意.

∵tanθ不存在时,直线l符合条件,故θ=
∴θ∈(0,]∪[arctan,). (15分)

【点评】本题考查直线和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解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解答.



25.在等差数列{a
n
}中,a
4
S
4
=﹣14,S
5
﹣a
5
=﹣14,其中S
n
是数列{a< br>n
}的前n项之和,曲线C
n
的方程是+=1,直线l的方程是y=x+3.< br>
(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

(2)判断C
n
与l的位置关系;

(3)当直线l与曲线C
n
相交于不同的两点A
n
,B
n
时,令M
n
=( |a
n
|+4)|A
n
B
n
|,求M
n
的 最
第56页(共122页)



小值.

(4)对于直线l和直线外的一点P,用“l上的点与点P距离的最小值”定义点P到直线l的距
离与原 有的点到直线距离的概念是等价的.若曲线C
n
与直线l不相交,试以类似的方式给出
一条曲线C
n
与直线l间“距离”的定义,并依照给出的定义,在C
n
中自行 选定一个椭圆,求出
该椭圆与直线l的“距离”.

【分析】(1)利用等差数列{a
n
}中,a
4
S
4
=﹣14,S
5
﹣a< br>5
=﹣14,可求首项与公差,从而可求求
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

(2)将曲线C
n
与l的方程联立,利用判别式可求解;

(3)利用(2)的结论,表达出M
n
=(|a
n
|+4)|A
n
B
n
|,再求M
n
的最小值;

(4)根据条件可 类比得:若曲线C
n
与直线l不相交,曲线C
n
与直线l间“距离”是:曲线 C
n
上的点到直线l距离的最小值.

由(2)知n=5时,曲线C
5
为圆,n=3,4时,曲线C
n
为椭圆.以椭圆为例,利用参数法可解.

【解答】解:(1)∵S
5
﹣a
5
=﹣14,∴S
4
=﹣14,

又∵a
4
S
4
=﹣14,∴a
4
=1,

∵S
4
=﹣14=
∴a
1
=﹣8,
∴a
n
=3n﹣11.

(2),




< br>由题意,知△=16(|a
n
|
2
﹣5|a
n
|)> 0,即|a
n
|>5,

∴3n﹣11>5或3n﹣11<﹣5,即或n<2,

即n≥6或n=1时,直线l与曲线C
n
相交于不同的两点.

(3 )由(2)当n≥6或n=1时,直线l与曲线C
n
相交于不同的两点.M
n
=(|a
n
|+4)
?|A
n
B
n
|==


∴n=6时,M
n
的最小值为



第57页(共122页)



(4)若曲线C
n
与直 线l不相交,曲线C
n
与直线l间“距离”是:曲线C
n
上的点到直线l距离 的
最小值.

曲线C
n
与直线l不相交时,△=16(|a
n
|
2
﹣5|a
n
|)<0,即0<|a
n
|<5 ,即|3n﹣11|<5,

∴n=3,4,5,

∵n=5时,曲线C
5
为圆,

∴n=3,4时,曲线C
n
为椭圆.

选n=3,椭圆为,设椭圆上任一点M,它到直线l的距离:


∴椭圆C
3
到直线l的距离为. (椭圆C
4
到直线l的距离为)

【点评】本题以数列为载体,考查直线与圆 锥曲线的位置关系,关键是利用直线与圆锥曲线
联立,借助于判别式进行解决.



26.设椭圆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
1
、F
2
,A是椭圆 C上的一点,且
,坐标原点O到直线AF
1
的距离为
(I)求椭圆C的方程;

(II)设Q是椭圆C上的一点,过Q的直线l交x轴于点P(﹣1,0),交y轴于点M, 若
求直线l的方程.

【分析】(I)由题意可得出
,从而可得出点A的坐标
,再由得出



,由此可得出AF
1
所在直线方 程为
.建立方程,即可解出a,再由坐标原点O到直线AF
1
的距离为
的值, 由此得椭圆的方程;

(II)由题意知直线l的斜率存在,设直线l的方程为y=k(x+1 ),求出点M的坐标,设出Q
的坐标,代入向量得到关于两点M与Q的坐标的方程,解出点Q的坐标来, 再由点
Q在椭圆上,代入椭圆的方程即可得到直线的斜率k所满足的方程,解出k的值,即可得直
第58页(共122页)



线l的方程

【解答】解:(I)由题设知
由于,则有,



,…(3分)


所以点A的坐标为
故AF
1
所在 直线方程为
所以坐标原点O到直线AF
1
的距离为,


解得
,所以




所求椭圆的方程为.…(5分)

(II)由题意知直线l的斜率存在,

设直线l的方程为y=k(x+1),则有M(0,k),

设Q(x
1
,y
1
),由于,

∴(x
1
,y
1
﹣k)=2(﹣1﹣x
1
,﹣y
1
),
解得…(8分)

又Q在椭圆C上,得
解得k=±4,…(10分)



故直线l的方程为y=4(x+1)或y=﹣4(x+1),

即4x﹣y+4=0或4x+y+4=0. …(12分)

【点评】本题考查直线 与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考查了转化的思想与方程的思想,判断推理
的能力及综合利用直线与椭圆的有关 知识解题,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题意建立所
引入的参数的方程求出参数的值,本部分题符号运 算多,计算量大,要认真严谨计算



2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 已知三点A(﹣1,0),B(1,0),C(﹣1,),以A、B为
第59页(共122页)



焦点的椭圆经过点C.

(I)求椭圆的方程;

(II)设点D(0,1),是否存在不平行于x轴的直线l 与椭圆交于不同两点M、N,使
?若存在,求出直线l斜率的取值范围;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III)若对于y轴上的点P(0,n)(n≠0),存在不平行于x轴的直线l与椭圆交于不同 两点
M、N,使,试求n的取值范围.

,据A(﹣1,0),B(1,0),C(﹣ 1,)【分析】(I)设椭圆方程为
知,,由此可求出椭圆方程.

(II)?,若存 在符合条件的直线,该直线的斜率一定存在,否则
与点D(0,1)不在x轴上矛盾.

可设直线l:y=kx+m(k≠0),由得(3+4k
2
)x
2
+8km x+4m
2
﹣12=0,然后利用根的
判别式和根与系数的关系进行求解.

(III)由题设条件可推出,即,由4k
2
+3>m
2
得4k2
+3>n
2
(3+4k
2

2

即 ,要使k存在,只需,由此可推导出n的取值范围.

,据A(﹣1,0),B(1,0),C (﹣1,)【解答】解:(I)设椭圆方程为
知,解得

∴所求椭圆方程为(4分)

第60页(共122页)



(II)∵条件等价于

∴若存在符合条件的直线,该直线的斜率一定存在,否则与点D(0,1)不在x轴上矛盾.

∴可设直线l:y=kx+m(k≠0)



得(3+4k
2
)x
2
+8kmx+4m
2
﹣12=0

由△ =64k
2
m
2
﹣4(3+4k
2
)(4m
2﹣12)>0得4k
2
+3>m
2
.(6分)

设M( x
1
,y
1
),N(x
2
,y
2
),MN 的中点为Q(x
0
,y
0


则.

又∵∴

解得:m=﹣3﹣4k
2
.(8分)

(将点的坐标代入亦可得到此结果)

由4k
2
+3>m
2
得,4k
2
+3>(3+4k
2

2
得,4k2
<﹣2,这是不可能的.

故满足条件的直线不存在.(10分)

(III)据(II)有,即,

解得,m=﹣n(3+4k
2
),

由4k
2
+3 >m
2
得4k
2
+3>n
2
(3+4k
2

2
,即
∴n的取值范围是(14分)

,要使k存在,只需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直线和椭圆的位置关系和椭圆性质的运用 ,解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
解答,恰当地选取公式.



28.如 图,设抛物线y
2
=2px(p>0)的焦点为F,经过点F的直线交抛物线于A、B两点,且
第61页(共122页)



A、B两点坐标为(x
1
,y
1
),(x
2
,y
2
),y
1< br>>0,y
2
<0,P是此抛物线的准线上的一点,O是坐
标原点.

(Ⅰ)求证:y
1
y
2
=﹣p
2

(Ⅱ)直线PA、PF、PB的方向向量为(1,a)、(1,b)、(1,c),求证:实数a、b、c成 等
差数列;

(Ⅲ)若.


【分析】(I)(1)当直线 AB的斜率不存在时,设直线AB的方程为:
p
2
(1分)

,由此 可知y
1
y
2
=﹣
(2)当直线AB的斜率存在且不为0时,设直线 AB方程为:,则由
所以y
1
y
2
=﹣p
2
(3分 )

(Ⅱ)由已知a=k
PA
,b=k
PF
,c=k
PB
,设,所以
.由此入手可知a、b、c成等差数列.

(Ⅲ)由题意知 a?c=﹣1,a﹣b=b﹣c.再由k
AB
的取值范围分别进行讨论,可以推导出θ=|α< br>﹣β|.

【解答】证明:(I)(1)当直线AB的斜率不存在时,设直线AB的方程 为:
则,∴y
1
y
2
=﹣p
2
(1分)





(2)当直线AB的斜率存在且不为0时,设直线AB方程为:
第62页(共122页)



则由∴y
1
y
2
=﹣p
2
(3分)
(Ⅱ)由已知a=k
PA
,b=k
PF
,c=k
PB


设∴



=

=

=
=


∴a、b、c成等差数列(8分)

(Ⅲ)∵

∴PA⊥PB,故a?c=﹣1

由(Ⅱ)可知a+c=2b,即a﹣b=b﹣c

①若AB⊥x轴,则α=β=45°,θ=0°∴θ=α﹣β

②若k
AB
>0,则
同理可得tanβ=α


即|tan(α﹣β)|=|b|=tanθ

易知∠PFO,∠BPF,∠APF都是锐角∴θ=|α﹣β|

③若k
AB
<0,类似的也可证明θ=|α﹣β|

总上所述,θ=|α﹣β|(14分)

【点评】本题考查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解题时要认真审题,结合图形效果会更好.

第63页(共122页)






29.已知抛物线y
2
=2px(p>0)的焦点为F,A是抛物线上横坐 标为4、且位于x轴上方的点,
A到抛物线准线的距离等于5.

(1)求抛物线方程;

(2)过焦点F作倾斜角为45°的直线,交抛物线于A,B两点,求 A B的中点C到抛物线准
线的距离.

【分析】(1)抛物线,由此能求出抛物线方程.

得x
2
﹣6x+ 1=0.由此能求(2)由点F的坐标是(1,0),知AB的方程为y=x﹣1,由
出AB的中点C到 抛物线准线的距离.

【解答】解:(1)抛物线
∴p=2.

∴抛物线方程为y
2
=4x.…(4分)

(2)∵点F的坐标是(1,0),

所以AB的方程为y=x﹣1,…(6分)

由消y得x
2
﹣6x+1=0…(8分)



设 A(x
1
,y
1
),B(x
2
,y
2
),

则x
1
+x
2
=6,

所以C点的横坐标为x
C
=3…(10分)

所以AB的中点C到抛物线准线的距离为x
C
+1=4.…(12分)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抛物线标准方程,简单几何性质,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抛物线
的简单性 质等基础知识.考查运算求解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考查函数与方程思想,化归与
转化思想.



30.已知点A(x
1
,y
1
),B(x2
,y
2
)(x
1
x
2
≠0)是抛物线y2
=2px(p>0)上的两个动点,O是
坐标原点,向量
y=0.

(1)证明线段AB是圆C的直径;

第64页(共122页)

,满足,设圆C的方程为x
2
+y
2
﹣(x
1
+x
2
)x﹣(y
1
+y
2



(2)当圆C的圆心到直线x﹣2y=0的距离的最小值为时,求p的值.

【分析】 (1)根据两个向量模长之间的关系,两边平方,移项合并得到数量积为零,用坐标
表示出来,根据点是 圆上的点,得到线段垂直,从而数量积为零,把两个式子进行比较,整
理得到结果.

(2)根据两个点是抛物线上的点,把点的坐标代入抛物线方程,整理变化得到圆心的轨迹方
程,表示出 圆心到直线的距离,根据二次函数的最值得到结果,本题考查运算能力.

【解答】解:(1)∵向量


整理得



满足,

=
=

∵点A(x
1
,y
1
),B(x
2
,y
2


∴=(x
1
,y
1
),=(x
2
,y
2


∴x
1
x
2
+y
1
y
2
=0①

设点M(x,y)是以线段AB为直径的圆上的任意一点,



即 (x﹣x
1
)(x﹣x
2
)+(y﹣y
1
)(y﹣y
2
)=0

展开上式并将 ①代入得x
2
+y
2
﹣(x
1
+x
2
)x﹣(y
1
+y
2
)y =0

故线段AB是圆C的直径.

(Ⅱ)设圆C的圆心为C(x,y),

则x=,y=

∵y
1
2
=2px
1
,y
2
2
=2px
2< br>(p>0),

∴x
1
x
2
=

又 ∵x
1
x
2
+y
1
y
2
=0

∴x
1
x
2
=﹣y
1
y
2

∴﹣y
1
y
2
=

第65页(共122页)



∴y
1
y
2
=﹣4p
2

∴x=
=
=(y
1
2
+y
2
2


< br>(y
1
2
+y
2
2
+2y
1
y2
)﹣
=(y
2
+2p
2


∴圆心的轨迹方程为:y
2
=px﹣2p
2

设圆心C到直线x﹣2y=0的距离为d,则

d=

=
=


当y=p时,d有最小值
由题设得
∴p=2

=



【点评】本小题主要考查平面向量的基本运算,圆与抛物线的方程,点到直线的距 离等基础
知识,以及综合运用解析几何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是一个综合题,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是一个难题.



31.双曲线C与椭圆
(1)求双曲线C的方程;

(2)过点P(0,4) 的直线l,交双曲线C于A、B两点,交x轴于Q点(Q点与C的顶点不
重合),当,且时,求Q点的坐 标.

为C的一条渐近线,
有相同的焦点,直线为C的一条渐近线.

【分析】(1)先求出椭圆的焦点找到双曲线中的c,再利用直线
求出a和b的关系进而求出双曲线C 的方程;

(2)先把直线l的方程以及A、B两点的坐标设出来,利用,找到λ
1< br>和λ
2
与A、B两点的坐标和直线l的斜率的关系,再利用A、B两点是直线和双曲线的 交点以及
第66页(共122页)



,求出直线l的斜率k进而求出Q点的坐标.

【解答】解:(Ⅰ)设双曲线方程为

由椭圆

求得两焦点为(﹣2,0),(2,0),

∴对于双曲线C:c=2,又
∴ 解得a
2
=1,b
2
=3,


为双曲线C的一条渐近线

∴双曲线C的方程为
(Ⅱ)由题意知直线l得斜率 k存在且不等于零,设l的方程:y=kx+4,A(x
1
,y
1
),B(x
2

y
2












同理λ
2
=﹣
所以




即2 k
2
x
1
x
2
+5k(x
1
+x
2
)+8=0.(*)

又y=kx+4以及


消去y得(3﹣k
2
)x
2
﹣8kx﹣19=0.

当3﹣k
2
=0时,则直线l与双曲线得渐近线平行,不合题意,3﹣k
2
≠0.

由韦达定理有:


第67页(共122页)




代入(*)式得k
2
=4,k=±2

∴所求Q点的坐标为(±2,0).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直线与双曲 线的位置关系以及向量共线问题.在对圆锥曲线问题的
考查上,一般都是出中等难度和高等难度的题.直 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由于集中交汇
了直线,圆锥曲线两章的知识内容,综合性强,能力要求高,还 涉及到函数,方程,不等式,
平面几何等许多知识,可以有效的考查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 ,分类讨论的思
想和转化化归的思想,因此,这一部分内容也成了高考的热点和重点.



32.已知椭圆C
1

椭圆C
1
的右焦点.
(Ⅰ)当AB⊥x轴时,求m、p的值,并判断抛物线C
2
的焦点是否在直线AB上;
(Ⅱ)是否存在m、p的值,使抛物线C
2
的焦点恰在直线AB上?若存在,求 出符合条件的
m、p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分析】(Ⅰ)由题意知当AB ⊥x轴时,直线AB的方程为:x=1,从而点A的坐标为(1,)
或(1,﹣).因为点A在抛物线上 .

所以,即.此时C
2
的焦点坐标为(,0),该焦点不在直线AB上.
,抛物线C
2
:(y﹣m)
2
=2px(p>0),且C
1、C
2
的公共弦AB过
(II)解法一:假设存在m、p的值使C
2的焦点恰在直线AB上,由(I)知直线AB的斜率存
在,故可设直线AB的方程为y=k(x﹣1 ).由消去y得(3+4k
2
)x
2
﹣8k
2
x+4k2
﹣12=0.设
A、B的坐标分别为(x
1
,y
1
) ,(x
2
,y
2
),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可推导出求出符合条件的m、p
第68页(共122页)



的值.

解法二: 设A、B的坐标分别为(x
1
,y
1
),(x
2
y
2
).因为AB既过C
1
的右焦点F(1,0),又过
C
2
的焦点

p的值.

【解答】解:(Ⅰ)当AB⊥x轴时,点A、B关于x轴 对称,所以m=0,直线AB的方程为:

x=1,从而点A的坐标为(1,)或(1,﹣).

因为点A在抛物线上.

所以,即.

,0),该焦点不在直线AB上.

,所以. 由(Ⅰ )知x
1
≠x
2
,p≠2,于是直线AB的斜
.由此入手可求出符合 条件的m、.且直线AB的方程是
此时C
2
的焦点坐标为(
(II)解法一: 假设存在m、p的值使C
2
的焦点恰在直线AB上,由(I)知直线AB

的斜率存在,故可设直线AB的方程为y=k(x﹣1).

由消去y得(3+4k< br>2
)x
2
﹣8k
2
x+4k
2
﹣12=0①

设A、B的坐标分别为(x
1
,y
1
),(x
2
,y
2
),

则x
1
,x
2
是方 程①的两根,x
1
+x
2
=.



消去y得(kx﹣k﹣m)
2
=2px.②

因为C
2的焦点
所以

,即
在直线y=k(x﹣1)上,

.代入②有
.③



由于x
1
,x
2
也是方程③的两根,

所以x
1
+x
2
=.

第69页(共122页)



从而=.

解得=4 ④

又AB过C
1
…C
2
的焦点,

所以
则.⑤



由④、⑤式得
解得k
2
=6.于是
因为C
2
的焦点
所以
∴或






在直线
,即k
4
﹣5k
2
﹣6=0.

上,

由上知,满足条件的m、p存在,且或,.

解法二:设A、 B的坐标分别为(x
1
,y
1
),(x
2
,y
2< br>).

因为AB既过C
1
的右焦点F(1,0),又过C
2< br>的焦点
所以
即. ①

,②





由(Ⅰ)知x
1
≠x
2
,p≠2,于是直线A B的斜率
且直线AB的方程是
所以
又因为,



.③

所以

.④

第70页(共122页)



将①、②、③代入④得
因为,

.⑤
< br>所以
将②、③代入⑥得
由⑤、⑦得
即3p
2
+20p﹣32= 0

解得


代入⑤得
或.

.⑥

.⑦

=.





由上知,满足条件的m、p存在,

且或,


【点评】本题考查直线和圆锥轴线的位置关系和综合运用,解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解答,
注意 公式的灵活运用.



33.已知椭圆+=1(a>b>0)的左、右焦点 分别为F
1
,F
2
,点P在此椭圆上,且PF
1



F
1
F
2
,|PF
1
|=,|PF< br>2
|=
(1)求椭圆的方程;

(2)若直线l过圆x
2+y
2
+4x﹣2y=0的圆心M且交椭圆于A,B两点,且A,B关于点M对称,
求直线l的方程.

第71页(共122页)



【分析】解:(Ⅰ)由题意可知2a=|PF
1
|+|PF
2
|=6,a= 3,
由此可求出椭圆C的方程.


(Ⅱ)解法一:设A,B的坐标分别为( x
1
,y
1
)、(x
2
,y
2
).设直线 l的方程为y=k(x+2)+1,
代入椭圆C的方程得(4+9k
2
)x
2
+(36k
2
+18k)x+36k
2
+36k﹣27=0.因为A ,B关于点M对称.所
以.解得,由此可求出直线l的方程.

(Ⅱ)解法二:设A, B的坐标分别为(x
1
,y
1
),(x
2
,y
2< br>).由题意x
1
≠x
2
且,
①,②

由①﹣ ②得.③因为A、B关于点M对称,所以
x
1
+x
2
=﹣4,y1
+y
2
=2,代入③得直线l的斜率为,由此可求出直线l的方程.

【解答】解:(Ⅰ)因为点P在椭圆C上,所以2a=|PF
1
|+|PF
2
|=6,a=3.

在Rt△PF
1
F
2
中,故椭圆的半焦距c=
从而b
2
=a
2
﹣c
2
= 4,

所以椭圆C的方程为
(Ⅱ)解法一:

设A,B的坐标分别为 (x
1
,y
1
)、(x
2
,y
2
).
已知圆的方程为(x+2)
2
+(y﹣1)
2
=5,

所以圆心M的坐标为(﹣2,1).

从而可设直线l的方程为

y=k(x+2)+1,

代入椭圆C的方程得

(4+9k
2
)x
2
+(36k
2
+18k)x+36k
2
+36k﹣27=0.

因为A,B关于点M对称.

=1.





第72页(共122页)



所以
解得,



所以直线l的方程为
即8x﹣9y+25=0.



(经检验,所求直线方程符合题意)

(Ⅱ)解法二:

已知圆的方程为(x+2)
2
+(y﹣1)
2
=5,

所以圆心M的坐标为(﹣2,1).

设A,B的坐标分别为(x
1
,y
1
),(x
2
,y
2
).

由题意x
1
≠x
2
且,①,②

由①﹣②得
因为A、B关于点M对称,

所以x
1
+x2
=﹣4,y
1
+y
2
=2,

代入③得=,

.③

即直线l的斜率为,

所以直线l的方程为y﹣1=(x+2),

即8x﹣9y+25=0.

(经检验,所求直线方程符合题意.)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直线和圆、椭圆的位置 关系,解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解题,避免错
误.



34.已知 一列椭圆.n=1,2….若椭圆C
n
上有一点P
n
,使P
n
到右
准线l
n
的距离d
n
是{p
n
F
n
}与{P
n
G
n
}的等差中项,其中F
n
、Gn
分别是C
n
的左、右焦点.

第73页(共122页)



(I)试证:
(II)取
(n≥1);

,并用S
n
表示△P
n
F
n
G
n
的面积,试证:S
1
<S
2
且S
n
>S
n
+
1
(n≥3).


【分析】(I)由题设及椭圆的几何性质有2 d
n
={P
n
F
n
}+{P
n
G
n
}=2,故d
n
=4.设
右准线方程为

,则
. 由题设条件能推出.即.从而证出对任意
(II)设点P的坐标为(x
n
,y
n
),由题设条件能够推出{F
n
G
n
}=2G
n
,△P
n
F
n
G
n
的面积为S
n
=Gn
{y
4
},
由此入手能够证出S
1
<S
2< br>,且S
n
>S
n
+
1
(n≥3).

【解答】证明:(I)由题设及椭圆的几何性质有:

2d
n
={P
n
F
n
}+{P
n
G
n
}=2,故dn
=1.

设,则右准线方程为x=.



因此,由题意d
n
应满足
即,解之得:.



.从而对任意.

(II)设点P的坐标为(x
n
,y
n
),则由

d
n
=1及椭圆方程易知
=.因{F
n
G
n
}=2 G
n


故△P
n
F
n
G
n的面积为S
n
=G
n
{y
4
},

从而



第74页(共122页)


< br>令f(c)=﹣2c
3
+c
2
+2c﹣1.由f′(c)=﹣6c2
+2c+2=0.

得两根
而在
现在由题设取
又易知
.从而易知函数f(c)在
内是减函数.



是增数列.



内是增函数.

故由前已证,知 S
1
<S
2
,且S
n
>S
n
+
1
(n≥3)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椭圆、数列和不等式的知识,难度较大,解题时要 综合考虑,恰当地
选取公式.



35.如图,以椭圆的中心O为 圆心,分别以a和b为半径作大圆和小圆.过
椭圆右焦点F(c,0)(c>b)作垂直于x轴的直线交 大圆于第一象限内的点A.连接OA交小
圆于点B.设直线BF是小圆的切线.

(1)求证c
2
=ab,并求直线BF与y轴的交点M的坐标;

(2)设直线BF交椭圆于P、Q两点,求证?=b
2



【分析】(1)直接利用Rt△OFA∽Rt△OBF,找到对应边的比值相等即可证明c
2
=ab,再求出
直线OA的斜率,利用OA与直线BF垂直可得直线BF的斜率,进而求出直线BF的方 程以及
BF与y轴的交点M的坐标;

(2)先把直线BF的方程与椭圆方程联立,求 出关于P、Q两点的坐标以及直线BF的斜率之
间的等量关系,代入?整理可得结论.(注意整理过程中 要细心)

【解答】解:(1)由题设条件知,Rt△OFA∽Rt△OBF,

第75页(共122页)



故,即,因此c
2
=ab.①(2分)

==b

=﹣.

在Rt△OFA中,FA=
于是,直线OA的斜K
OA=.设直线BF的斜率为k,k=﹣
所以直线BF的方程为:
直线BF与y轴的交点为(2)由(1),得直线BF得方程为y=kx+a,
(5分)

.(6分)



由已知,P(x
1
,y
1
),Q(x
2
,y
2
),则它们的坐标满足方程
由方程组 ③消y,并整理得(b
2
+a
2
k
2
)x
2
+2a
3
x
2
+2a
3
kx+a
4
﹣a
2
b
2
=0,④

由式①、②和④,.




综上,得到
又因a
2
﹣ab+b
2
= a
2
﹣c
2
+b
2
=2b
2
,得

?====
,(12分)

=a(a﹣b)

第76页(共122页)



═b
2
.(15分)

【点评】本题是对椭圆与圆以及直线与椭圆位 置关系的综合考查.这一类型题目,思路比较
清晰,就是整理过程要求比较高,所以在做题时,一定要认 真,细致.



36.如图,椭圆Q:(a>b>0)的右焦点F(c,0 ),过点F的一动直线m绕点F
转动,并且交椭圆于A、B两点,P是线段AB的中点.

(1)求点P的轨迹H的方程.

(2)在Q的方程中,令a
2
=1 +cosq+sinq,b
2
=sinq(0<q≤),确定q的值,使原点距椭圆
的 右准线l最远,此时,设l与x轴交点为D,当直线m绕点F转动到什么位置时,三角形
ABD的面积最 大?


【分析】(1)设出椭圆的标准方程和A,B的坐标进而把A,B代入到椭圆 方程联立,先看当
当AB不垂直x轴时,方程组中两式相减,进而求得x和y的关系及P的轨迹方程;再 看AB
垂直于x轴时,点P即为点F,满足刚才所求的方程,最后综合可得答案.

( 2)先根据椭圆方程求得其右准线方程,求得原点到右准线的距离,根据c
2
=a
2< br>﹣b
2
,求得
=2sin(+
当q=
Q:
),进而可 知

时,上式达到最大值.此时a,b和c可求得,则可求得此时的椭圆的方程,设椭圆
上的点A(x
1
,y
1
)、B(x
2
,y
2),则可表示出三角形的面积,把直线m的方程
代入椭圆方程,消去x,根据韦达定理由韦达定理得 y
1
+y
2
和y
1
y
2
的表达式,进而求 得三角形
面积的表达式,令t=k
2
+1,进而求得S关于t的函数,根据t的范围确 定三角形面积S的最大
值.

第77页(共122页)



【解答】解:如图,(1)设椭圆Q:(a>b>0)

上 的点A(x
1
,y
1
)、B(x
2
,y
2
),又设P点坐标为P(x,y),



1°当AB不垂直x轴时,x
1
?x
2


由(1)﹣(2)得

b
2
(x
1
﹣x
2
)2x+a
2
(y
1
﹣y
2
)2y=0



∴b
2
x
2
+a
2
y
2
﹣b
2
cx=0(3)

2°当AB垂直于x轴时,点P即为点F,满足方程(3)

故所求点P的轨迹方程为 :b
2
x
2
+a
2
y
2
﹣b
2< br>cx=0

(2)因为,椭圆Q右准线l方程是x=,原点距l的距离为




由于c
2
=a
2
﹣b
2
,a
2
= 1+cosq+sinq,b
2
=sinq(0<q≤

当q=
== 2sin(+
时,上式达到最大值.



此时a
2
=2,b
2
=1,c=1,D(2,0),|DF|=1

设椭圆Q:上的 点A(x
1
,y
1
)、B(x
2
,y
2
) ,三角形ABD的面积

S=|y
1
|+|y
2
|=|y< br>1
﹣y
2
|

设直线m的方程为x=ky+1,代入
由韦达定理得y
1
+y
2
=,y
1
y
2
=
中,得(2+k
2
)y
2
+2ky﹣1=0




4S
2
=(y
1
﹣y
2< br>)
2
=(y
1
+y
2

2
﹣4y< br>1
y
2
=
令t=k
2
+1
3
1,< br>
得4S
2
=,

第78页(共122页)



当t=1,k=0时取等号.

因此,当直线m绕点F转到垂直x轴位置时,三角形ABD的面积最大.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直线与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考查了考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
解决问题的能 力.



37.如图,椭圆=1(a>b>0)与过点A(2,0)B(0 ,1)的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公共


点T,且椭圆的离心率e=
(Ⅰ)求椭圆方程;

(Ⅱ)设F
1、F
2
分别为椭圆的左、右焦点,M为线段AF
2
的中点,求证:∠AT M=∠AF
1
T.


【分析】(I)过点A、B的直线方程为., 因为
,有惟一解,所以△=a
2
b
2
(a
2
+4b
2
﹣4)=0(ab≠0),故a
2
+4b
2
﹣4=0.由 题意知
故所求的椭圆方程为
(II)由(I)得,故


,从而
.由此可推出∠ATM=∠AF
1
T.



.,由
,解得x
1
=x
2
=1,所以
【解答】解: (I)过点A、B的直线方程为
第79页(共122页)





因为由题意得有惟一解,

即有惟一解,

所 以△=a
2
b
2
(a
2
+4b
2
﹣4)= 0(ab≠0),

故a
2
+4b
2
﹣4=0.

又因为,即,

所以a
2
=4b
2


从而得,

故所求的椭圆方程为.

(II)由(I)得,

故,

从而.





解得x
1
=x
2
=1,

所以.

因为,

又,,

得=,

因此∠ATM=∠AF
1
T.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直线与椭圆的 位置关系、椭圆的几何性质,同时考查解析几何的基本
思想方法和综合解题能力.



第80页(共122页)



38.已知在平面 直角坐标系xOy中的一个椭圆,它的中心在原点,左焦点为
顶点为D(2,0),设点
(1) 求该椭圆的标准方程;

(2)若P是椭圆上的动点,求线段PA中点M的轨迹方程;

(3)过原点O的直线交椭圆于点B,C,求△ABC面积的最大值.



,右

【分析】(1)由“左焦点为,右顶点为D(2,0)”得到椭圆的半长轴a, 半焦距c,
再求得半短轴b最后由椭圆的焦点在x轴上求得方程.

(2)设线段PA 的中点为M(x,y),点P的坐标是(x
0
,y
0
),由中点坐标公式,分 别求得
x
0
,y
0
,代入椭圆方程,可求得线段PA中点M的轨迹方 程.

(3)分直线BC垂直于x轴时和直线BC不垂直于x轴两种情况分析,求得弦长|BC |,原点到
直线的距离建立三角形面积模型,再用基本不等式求其最值.

【解答】解 :(1)由已知得椭圆的半长轴a=2,半焦距c=
又椭圆的焦点在x轴上,

∴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则半短轴b=1.

(2)设线段PA的中 点为M(x,y),点P的坐标是(x
0
,y
0
),

由得

由,点P在椭圆上,得
∴线段PA中点M的轨迹方程是
(3) 当直线BC垂直于x轴时,BC=2,

因此△ABC的面积S

ABC
=1.





当直线BC不垂直于x轴时,设该直线方程为y=kx,代入
第81页(共122页)




解得B(,),C(﹣,﹣),

则,又点A到直线BC的距离d=



∴△ABC的面积S

ABC
=
于是S

ABC
=
由≥﹣1,得S< br>△
ABC




,其中,当k=﹣时,等号成立.

∴S

ABC
的最大值 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椭圆的几何性质,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还考查了三角形面积模型
的 建立和解模型的能力.



39.椭圆的中心是原点O,短轴长为
轴交于点A,且点F分
(Ⅰ)求椭圆的方程;

(Ⅱ)若PF⊥QF,求直线PQ的方程;

(Ⅲ)设(λ>1),点Q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Q′,求证:



,左焦点为F(﹣c,0)(c>0),相应的准线l与x
的比为3,过点A的直线与椭圆相交于P、Q 两点.

【分析】(I)由题意可得2b=2结合a
2
=b
2
+c
2
可求a,b,c,进而求椭圆的方程

(II)可先设PQ:y=k (x+4),P(x
1
,y
1
),Q(x
2
,y
2
),F(﹣1,0)由PF⊥QF可得(x
1
+1)
(x
2
+1)+y
1
y
2
=0

故需要联立方程,可得(3+4k
2
)x
2
+32k
2
x+64k
2
﹣12 =0,进而可得x
1
x
2
=,
x
1
+x
2
=
(III)要证


,代入可求

,只要证明P 、F、Q三点共线且点F在线段PQ′上,与反向即
【解答】解:(I)由题意可得2b=2,

第82页(共122页)



∵a
2
=b
2
+c
2

∴椭圆的方程为


(II) 设PQ:y=k(x+4),P(x
1
,y
1
),Q(x
2
,y
2
),F(﹣1,0)

∵PF⊥QF∴(x
1
+1) (x
2
+1)+y
1
y
2
=0∴(x
1
+ 1)(x
2
+1)+k
2
(x
1
+4)(x
2
+4)=0

∴(1+k
2< br>)x
1
x
2
+(1+4k
2
)(x
1
+x
2
)+(1+16k
2
)=0

联立,消去y得(3 +4k
2
)x
2
+32k
2
x+64k
2
﹣12=0

∴x
1
x
2
=,x
1
+x< br>2
=



代入化简得8k
2
=1∴k=±
∴直线PQ的方程为y=
(III)如图所示,
(x+4)或y=


(x+4).

又|QN|=2|QF|,|PM|=2|PF|∴
又|FQ ′|=|FQ|∴
再∴


又∠PP
1
F=∠Q′Q
1
F=90°

∴P、F、Q三点共线且点F在线段PQ′上,
∴=.

与反向.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椭圆的性质在椭圆的方程求解中的应用,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的< br>第83页(共122页)



应用,属于综合性试题,考查了考试的逻辑推理与运算的能力



40.若F
1
F
2
为双曲线﹣=1的左右焦点,O为坐标原点,P在双曲线左 支上,M在右准
线上,且满足=,=

(1)求此双曲线的离心率;

(2)若此双曲线过点N(2,),求双曲线方程;

(3)设(2)中双曲线的虚轴 端点为B
1
,B
2
(B
1
在y轴正半轴上),求B
2
作直线AB与双曲线
交于A B两点,求
【分析】(1)先由
PF
1
OM为菱形,所以就有
求出离心率e即可.

(2)由(1)求出的离心率e以及双曲线过点N(2,
程;

(3)先设出 直线AB的方程,再与双曲线方程联立,求出关于A,B两点坐标的方程,再利
用⊥?x
1x
2
+y
1
y
2
﹣3(y
1
+y2
)+9=0,就可求出对应的直线的斜率,进而求出直线AB的
),可以求出c,a进而 求出双曲线方
⊥时,直线AB的方程.

知四边形PF
1
OM为平行四边形,再利用


方程.

【解答】解:(1)由
又由
知四边形PF
1
OM为平行四边形,


知OP平分∠F
1
OM,∴PF
1
OM为菱形,

设半焦距为c,由
,∴
又,即
=c 知=c,




e
2
﹣e﹣2=0,∴e=2(e=﹣1舍去)(4分)

第84页(共122页)



(2)∵e=2=∴c=2a ,∴双曲线方程为
将点(2,
∴a
2
=3.

即所求双曲线方程为.(8分)

)代入,有,



(3)依题意得B
1
(0,3),B
2
(0,﹣3)
设直线AB的方程为y=kx﹣3,A(x
1
,y
1
)B(x
2
,y
2
).

则由.

∵双曲线的渐近线为y=±
即k≠±∵x
1
+x
2
=﹣
x,∴k=±
,x1
?x
2
=
时,AB与双曲线只有一个交点,



y
1
+y
2
=k(x
1
+x
2
)﹣6=
又=(x
1
,y
1
﹣3),
, y
1
y
2
=k
2
x
1
x
2
﹣k(x
1
+x
2
)+9=9

=(x
2
,y
2
﹣3),

?x
1
x
2
+y
1
y
2
﹣3(y
1
+y
2
)+9=0,

∴,即k
2
=5∴k=±
x﹣3或y=﹣


x﹣3.(14分)

故所求直线AB的方程为y=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 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以及向量共线问题.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
关系,由于集中交汇了直线,圆锥曲线 两章的知识内容,综合性强,能力要求高,还涉及到
函数,方程,不等式,平面几何等许多知识,可以有 效的考查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数形结合
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和转化化归的思想,因此,这一部分内容 也成了高考的热点和重点.



41.已知直线l
1
:a x﹣by+k=0;l
2
:kx﹣y﹣1=0,其中a是常数,a≠0.

( 1)求直线l
1
和l
2
交点的轨迹,说明轨迹是什么曲线,若是二次曲线,试 求出焦点坐标和离
心率.

(2)当a>0,y≥1时,轨迹上的点P(x,y)到点 A(0,b)距离的最小值是否存在?若存
在,求出这个最小值.

第85页(共122页)



【分析】(1)联立直线l< br>1
和l
2
的方程,消去参数即可得到交点的轨迹方程,根据a的取值a
>0,﹣1<a<0,a=﹣1,a<﹣1说明轨迹曲线,利用二次曲线判断形状,直接求出焦点坐
标和 离心率.

(2)通过a>0,y≥1时,说明轨迹的图形,求出轨迹上的点P(x,y)到点 A(0,b)距离
的表达式,通过配方讨论b与
【解答】解:(1)由
消去k,得y< br>2
﹣ax
2
=1

①当a>0时,轨迹是双曲线,焦点为②当﹣1<a<0时,轨迹是椭圆,焦点为
③当a=﹣1时,轨迹是圆,圆心为(0,0),半径为 1;

④当a<﹣1时,轨迹是椭圆,焦点为,离心率


的大小,求出|PA|的最小值.

,离心率
,离心率




(2)当a>0时,y≥1时,轨迹是双曲线y
2
﹣ax
2
=1的上半支.

∵|PA|
2
=x
2
+(y ﹣b)
2
=
=
①当b>
②当 b≤


时,|PA|的最小值为
时,|PA|的最小值为|1﹣b|



【点评】本题考查知识点比较多,涉及参数方程,双曲线方程椭圆方程,圆的方程,两点的
距离 公式等等,涉及分类讨论思想二次函数的最值,是难度比较大,容易出错的题目,考试
常靠题型,多以压 轴题为主.



42.P,Q,M,N四点都在椭圆
线,与共线, 且
上,F为椭圆在y轴正半轴上的焦点.已知与共
.求四边形PMQN的面积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

【分析】由题设条件可知MN⊥PQ.设MN⊥y轴,则PQ⊥x轴,MN的方程为y=1 ,PQ的方
程为x=0,由题设条件能够推出四边形PMQN的面积为,|MN|?|PQ|=×
第86页(共122页)

×2=2.当



MN,PQ都 不与坐标轴垂直时,根据题设条件能够推导出,
|PQ|=,所以S
四边形
PMQN< br>=|MN|?|PQ|=


,由此入手结合题设条件
能够导出(S< br>四边形
PMQN

max
=2,(S
四边形
PMQN

min
=
【解答】解:∵.即MN⊥PQ.

当MN或PQ中有一条直线垂直于x轴时,另一条直线必垂直于y轴.

不妨设MN⊥y轴,则PQ⊥x轴,

∵F(0,1)

∴MN的方程为:y=1,PQ的方程为:x=0

分别代入椭圆中得:|MN|=
×2
,|PQ|=2
=2



S
四边形
PMQN
=|MN|?|PQ|=×
当MN,PQ都不与坐标轴垂直时,

设MN的方程为y=kx+1(k≠0),
< br>代入椭圆
∴x
1
+x
2
=

中得:(k2
+2)x
2
+2kx﹣1=0,

,x
1
?x
2
=


同理可得:|PQ|=,

S
四边形
PMQN
=|MN|? |PQ|=
(当且仅当
又S
四边形
PMQN
=

=

即k=±1时,取等号).

,∴此时S
四边形
PMQN
<2.

第87页(共122页)



综上可知:(S
四边形
PMQN

max
=2,(S
四边形
PMQN

m in
=.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椭圆的性质及其应用和直线与椭圆的位置 关系,解题昌要认真审题,
仔细解答,避免错误.



43.如图 ,已知椭圆的中心在坐标原点,焦点F
1
,F
2
在x轴上,长轴A
1
A
2
的长为4,左准线
l与x轴的交点为M,|MA
1
|: |A
1
F
1
|=2:1.

(Ⅰ)求椭圆的方程;

(Ⅱ)若点P在直线l上运动,求∠F
1
PF
2
的最大值、


【分析】(Ⅰ)设椭圆方程为,半焦距为c,由题意能够导出a=2,b=,
c=1 ,故椭圆方程为.

(Ⅱ)设P(﹣4,y
0
),y
0
≠0 设直线PF
1
的斜率k
1
=
∠F1PF为锐角.由此能导出∠F1
PF
2
的最大值为
【解答】解:(Ⅰ)设椭圆方程为
,直线P F
2
的斜率k
2
=


,半焦距为c,

,由题设知
第88页(共122页)



则由题意,

得,∴a=2,b=,c=1,故椭圆方程为.

(Ⅱ )设P(﹣4,y
0
),y
0
≠0设直线PF
1
的斜率k< br>1
=


当,即
,∴∠F1PF为锐角.

,直线PF
2
的斜率k
2
=,



时,tan∠F
1
PF
2
取到最大值,



此时∠F
1
PF
2
最大,故∠F
1< br>PF
2
的最大值为
【点评】本题考查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解题时要认真 审题,仔细求解.



44.设A、B是椭圆3x
2
+y
2
=λ上的两点,点N(1,3)是线段AB的中点,线段AB的垂直平
分线与椭圆相 交于C、D两点.

(Ⅰ)确定λ的取值范围,并求直线AB的方程;

(Ⅱ)试判断是否存在这样的λ,使得A、B、C、D四点在同一个圆上?并说明理由.
【分析】(Ⅰ)解法一:设直线AB的方程为y=k(x﹣1)+3,代入3x
2
+y2
=λ,整理得:(k
2
+3)
x
2
﹣2k(k﹣3) x+(k﹣3)
2
﹣λ=0,然后结合题设条件由根与经数的关系和根的判别式能够求
出直线AB的方程.

解法二:设A(x
1
,y
1
),B( x
2
,y
2
),则有?3 (x
1
﹣x
2
) (x
1
+x
2
)+(y
1
﹣y
2

=0.∴k
AB
=﹣
程.
.∵N(1,3)是AB的中点∴k
AB
=﹣1.由此能够求出直线AB的方< br>(Ⅱ)解法一:由题意知直线CD的方程为x﹣y+2=0代入椭圆方程,整理得4x
2
+4x+4﹣λ=0.由
弦长公式可得|CD|=?|x
3
﹣x
4
| =.将直线AB的方程x+y﹣4=0代入椭圆方
第89页(共122页)



程得4x
2
﹣8x+16﹣λ=0.同理可得|AB|=< br>的λ,使得A、B、C、D四点在同一个圆上.

?|x
1
﹣x
2
|=.由此可以推出存在这样
解法二:由题高设条件可知λ>12,直线CD的方程为y﹣ 3=x﹣1,代入椭圆方程,整理得
4x
2
+4x+4﹣λ=0.将直线AB的方程x +y﹣4=0代入椭圆方程整理得4x
2
﹣8x+16﹣λ=0,由此通
过计算知?= 0,∴A在以CD为直径的圆上.又B为A关于CD的对称点,∴A、B、C、D
四点共圆.

【解答】解:(Ⅰ)解法一:依题意,可设直线AB的方程为y=k(x﹣1)+3,

代入3x
2
+y
2
=λ,整理得:(k
2
+3)x
2
﹣2k(k﹣3)x+(k﹣3)
2
﹣λ=0①

设A(x1
,y
1
),B(x
2
,y
2
),则x
1
,x
2
是方程①的两个不同的根,

∴△=4[λ(k
2
+3)﹣3(k﹣3)
2
]>0,②

且x
1
+x
2
=.由N(1,3)是线段AB的中点,得x
1
+x
2
=2,

∴k(k﹣3)=k
2
+3解得k=﹣1,代入②得λ>12,

即λ的取值范围是(12,+∞).

于是直线AB的方程为y﹣3=﹣(x﹣1),即x+y﹣4=0.

解法二:设A( x
1
,y
1
),B(x
2
,y
2
),则有
=0.

依题意,x
1
≠x
2
,∴k
AB
=﹣.

?3 (x
1
﹣x
2
) (x
1
+x
2< br>)+(y
1
﹣y
2

∵N(1,3)是AB的中点,∴x1
+x
2
=2,y
1
+y
2
=6,从而kAB
=﹣1.

又由N(1,3)在椭圆内,∴λ>3×1
2
+ 3
2
=12,

∴λ的取值范围是(12,+∞).

直线AB的方程为y﹣3=﹣(x﹣1),即x+y﹣4=0.

(Ⅱ)解法一:∵CD垂直平分AB,

∴直线CD的方程为y﹣3=x﹣1,即x﹣ y+2=0代入椭圆方程,整理得4x
2
+4x+4﹣λ=0.③

又设C( x
3
,y
3
),D(x
4
,y
4
),CD 的中点为M(x
0
,y
0
),

则x
3
,x
4
是方程③的两根,

∴x
3
+x
4
=﹣1,且x
0
==﹣,y
0
=x
0
+2=,即M(,)

第90页(共122页)



于是由弦长公式可得|CD|=?|x
3
﹣x
4
|=.④

将直线AB的方程x+y﹣4=0代入椭圆方程得4x
2
﹣8x+16﹣λ=0.⑤< br>
同理可得|AB|=
∵当λ>12时,
∴|AB|<|CD|.

假设存在λ>12,使得A、B、C、D四点共圆,则CD必为圆的直径,点M为圆心.

点M到直线AB的距离为d===.⑦

=+==.

?|x
1
﹣x
2
|=
>,

.⑥

于是,由④⑥⑦式及勾股定理可得|MA|
2
=|MB|
2
=d2
+
故当λ>12时,A、B、C、D四点均在以M为圆心,|
(注:上述解法中 最后一步可按如下解法获得:

|为半径的圆上.

A、B、C、D共圆?A CD为直角三角形,A为直角?|AN|
2
=|CN|?|DN|,

即=(||+d)(||﹣d).⑧



+)(﹣)=﹣=.

由⑥式知,⑧式左边=
由④⑦知,⑧式右边=(
∴⑧式成立,即A、B、C、D四点共圆.)

解法二:由(Ⅱ)解法一知λ>12,

∵CD垂直平分AB,

∴ 直线CD的方程为y﹣3=x﹣1,代入椭圆方程,整理得4x
2
+4x+4﹣λ=0.③
将直线AB的方程x+y﹣4=0代入椭圆方程整理得4x
2
﹣8x+16﹣λ =0.⑤

解③和⑤式可得x
1

2
=
不妨设A( 1+
C(
∴=(
=(,

,3﹣
),D(

,x
3

4
=
),


),

),

第91页(共122页)



).



计算可得?=0,

∴A在以CD为直径的圆上.

又B为A关于CD的对称点,

∴A、B、C、D四点共圆.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直线和椭圆的位置关系,难度较 大,解题时要仔细审题,注意公式的
灵活运用.



45.已知椭 圆+=1(a>b>0)的左、右焦点分别是F
1
(﹣c,0)、F
2
(c, 0),Q是椭圆
|=2a.点P是线段F
1
Q与该椭圆的交点,点T在线段F
2
Q上,并且满足
|≠0.

|=a+x;

外的动点,满 足|
?=0,|
(Ⅰ)设x为点P的横坐标,证明|
(Ⅱ)求点T的轨迹C的方程;< br>
(Ⅲ)试问:在点T的轨迹C上,是否存在点M,使△F
1
MF
2< br>的面积S=b
2
.若存在,求∠F
1
MF
2
的正切值 ;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分析】(Ⅰ)证法一:设点P的坐标为(x,y),

由题设条件知|
由此能够推导出|

|=
|=a+x.

==,

证法二:设点P的坐标为(x,y).记|
由r
1
+r
2
=2a,r
1
2
+r
2
2
=4cx ,能够推导出|
|=r
1
,||=r
2


|=r
1
=a+x.

证法三:设点P的坐标为(x,y).椭圆的左准线方程为a+x=0,

第92页(共122页)



由椭圆第二定义得=,由此入手推导出||=a+x.


(Ⅱ)解法一:设点T的坐标为(x,y).当|
上.

当|
在△Q F
1
F
2
中,
|=0时,点(a,0)和点(﹣a,0)在轨迹时,由题设条件知T为线段F
2
Q的中点.

,由此求出点T的轨迹C的方程.

解法二:在推导出T为线段F
2
Q的中点的基础上,设点Q的坐标为(x',y'),

由中点坐标公式和||=2a推导出点T的轨迹C的方程.

(Ⅲ)解法一:C上存在 点M(x
0
,y
0
)使S=b
2
的充要条件是
< br>由③得|y
0
|≤a,由④得|y
0
|≤.再分类讨论进行求解.
解法二:C上存在点M(x
0
,y
0
)使S=b
2< br>的充要条件是

由④得|y
0
|≤.上式代入③得x
0
2
=a
2
﹣=(a﹣)(a+)≥0.再分类讨论进行求解.

【解答】(Ⅰ)证法一:设点P的坐标为(x,y).

由P(x,y)在椭圆上,得||==
|=a+x

|=r
1
,||=r
2


=

由x≥a,知a+x≥﹣c+a>0,所以|
证法二:设点P的坐标为(x,y).记|
则r< br>1
=,r
2
=.

由r
1
+r
2< br>=2a,r
1
2
+r
2
2
=4cx,得||=r1
=a+x.

证法三:设点P的坐标为(x,y).椭圆的左准线方程为a+x=0

第93页(共122页)



由椭圆第二定义得=,即||=|x+|=|a+x|.

由x≥﹣a,知a+x≥﹣ c+a>0,所以|
(Ⅱ)解法一:设点T的坐标为(x,y).

当|
当|

在△QF
1
F
2
中,
|=a+x.

|=0时,点(a,0)和点(﹣a,0)在轨迹上.

时,由
,所以T为线段F
2
Q的中点.

,所以有x
2
+y
2
=a
2


,得.

综上所述,点T的轨迹C的方程是x
2
+y
2=a
2


解法二:设点T的坐标为(x,y).当|
当|又,|
|≠0且|
|
|≠0,时,由?
|=0时,点(a,0)和点(﹣ a,0)在轨迹上.

=0,得⊥.

,所以T为线段F
2
Q的中点.

设点Q的坐标为(x',y'),则

因此
由|


|=2a得(x'+c)
2
+y'
2
=4a
2
.②

将①代入②,可得x
2
+y
2
=a
2


综上所述,点T的轨迹C的方程是x
2
+y
2
=a
2


(Ⅲ)解法一:C上存在点M(x
0
,y
0
)使S= b
2
的充要条件是

由③得|y
0
|≤a,由④得|y0
|≤
当a<
当a≥


.所以,当a≥时,存在点M,使S=b
2


时,不存在满足条件的点M.

时,=(﹣c﹣x
0
,﹣y
0
),
?
=(c﹣x
0
,﹣y
0
),

=||?||=cos∠F
1
MF
2


?=x< br>0
2
﹣c
2
+y
0
2
=a
2
﹣c
2
=b
2

第94页(共122页)



S=?sin∠F
1
MF
2
=b
2
,得tan∠F
1
MF
2
=2.

解法二:C上 存在点M(x
0
,y
0
)使S=b
2
的充要条件是


由④得|y
0
|=
于是,当a≥
当a<
当a≥< br>.上式代入③得x
0
2
=a
2

时,存在点M,使S =b
2


=(a﹣)(a+)≥0

时,不存在满足条件的点M.

时,记k
1
=k
F1
M=,k
2
=k
F2
M=,

由|F
1
F
2
|<2a,知∠F
1
MF
2
<90°,所以tan∠F
1
MF
2
=||=2.


【点评】平时练习时多尝试一题多解,能够开拓我们的解题思路,从而提高解题能力.



46.已知方向向量为v=(1,)的直线l过点(0,﹣2)和椭圆C:+=1 (a>b>0)
的焦点,且椭圆C的中心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在椭圆C的右准线上.

(Ⅰ)求椭圆C的方程;

(Ⅱ)是否存在过点E(﹣2,0)的直线m交椭圆C于点 M、N,满足?=.cot∠
MON≠0(O为原点).若存在,求直线m的方程;若不存在,请说明理 由.



第95页(共122页)



【 分析】(I)解法一:直线l:y=x﹣2,过原点垂直l的直线方程为y=﹣x,这两个方
=3.由程 联立可知x=.再由椭圆中心(0,0)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在椭圆C的右准线上,可知
此可以求出椭圆 C的方程.

解法二:直线l:y=x﹣3.设原点关于直线l对称点为(p,q),则解得< br>p=3.由椭圆中心(0,0)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在椭圆C的右准线上,知
出椭圆C的方程.< br>
=3.由此能够推
(II)解:设M(x
1
,y
1
),N(x
2
,y
2
).当直线m不垂直x轴时,直线m:y=k(x+2) 代入+=1,
整理得(3k
2
+1)x
2
+12k
2
x+12k
2
﹣6=0,再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和点到直线 的距离求解.

【解答】解:(I)解法一:直线l:y=
过原点垂直l的直线方程为y=﹣
解①②得x=.< br>
∵椭圆中心(0,0)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在椭圆C的右准线上,∴=2×=3.

+=1
x﹣2,①

x,②

∵直线l过椭圆焦点,∴该焦 点坐标为(2,0).∴c=2,a
2
=6,b
2
=2.故椭圆C的方程为< br>③

解法二:直线l:y=x﹣3.

设原点关于直线l对称点为(p,q),则解得p=3.

∵椭圆中心(0,0)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在椭圆C的右准线上,∴=3.

+=1∵ 直线l过椭圆焦点,∴该焦点坐标为(2,0).∴c=2,a
2
=6,b
2
=2.故椭圆C的方程为



(II)解:设M(x
1
, y
1
),N(x
2
,y
2
).

第96页(共122页)



当直线m不垂直x轴时,直线m:y=k(x+2)代入③,

整理得(3k
2
+1)x
2
+12k
2
x+12k
2
﹣6=0,

∴x
1
+x
2
=﹣,x
1
?x
2
=,

|MN|===,

点O到直线MN的距离d=

∴|
即4
?=
|?|
|k|
cot∠MON,即|
|sin∠MON=4
=


|?||cos∠MON=
.∴|MN|?d=,

≠0,

,∴S

OMN
=
(3k
2
+1),





x﹣,或x=﹣2.

整理得k
2
=,∴k=±
当直线m垂直x轴时,也满足S

OMN
=
故直线m的方程为y=
经检验上述直线均满足
所以所求直线方程为y=
x+
?
x+
,或y=﹣
≠0.

,或y=﹣x﹣,或x=﹣2.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直线的椭圆的位置关系,具有一定的难度,解题时要注意培 养运算能
力.

第97页(共122页)





47.已知椭圆C:+=1(a>b>0)的左、右焦点为F
1
、F
2
,离心率为e.直线l:y=ex+a
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B,M是直 线l与椭圆C的一个公共点,P是点F
1
关于直线l的对
称点,设=λ.

(Ⅰ)证明:λ=1﹣e
2


(Ⅱ)若λ=,△MF
1< br>F
2
的周长为6;写出椭圆C的方程;

(Ⅲ)确定λ的值,使得△PF
1
F
2
是等腰三角形.
< br>【分析】(Ⅰ)先根据A、B分别是直线l:y=ex+a与x轴、y轴的交点表示出A、B的坐标,然后联立直线方程与椭圆方程可得到交点M的坐标,再根据=λ得(﹣c+,)=λ(,
a)根据对 应坐标相等可得到,从而得到λ=1﹣e
2
,等证.

(Ⅱ)当λ=时可得到 e的值,进而得到a,c的关系,再由△PF
1
F
2
的周长为6可得到2a+ 2c=6,
进而可求出a,c的值,从而可得到b的值,确定椭圆方程.

(Ⅲ)根据 PF
1
⊥l,可得到∠PF
1
F
2
=90°+∠BAF1
为钝角,进而要使得△PF
1
F
2
为等腰三角形,必
有|PF
1
|=|F
1
F
2
|,即|PF
1
|=c成立,

然后设点F
1
到l的距离为d,根据|PF
1|=d=
的值,求出λ的值.

【解答】(Ⅰ)证明:因为A、B分别是直线l:y=ex+a与x轴、y轴的交点,

所以A、B的坐标分别是(﹣,0),(0,a).

=c可得到=e,进而可得到e
由得这里c=.

所以点M的坐标是(﹣c,
由=λ得(﹣c+,
).

)=λ(,a).

第98页(共122页)



即,解得λ=1﹣e
2

(Ⅱ)当λ=时,e=,所以a=2c.

由△PF
1
F2的周长为6,得2a+2c=6.

所以a=2,c =1,b
2
=a
2
﹣c
2
=3.

椭圆方程为+=1.

(Ⅲ)因为PF
1
⊥l,所以∠PF
1
F
2
=90°+∠BAF
1
为钝角,要使△PF
1
F
2
为等腰三角形,必有
|PF
1
|=|F
1
F
2
|,

即|PF
1
|=c.

设点F
1
到l的距离为d,由|PF
1
|=d===c.

得=e.

所以e
2
=,于是λ=1﹣e
2
=.

即当λ=时,△PF
1
F
2
为等腰三角形.

【点 评】本题主要考查直线与x轴、y轴的交点问题、向量的线性运算、椭圆方程的求法和点
到直线的距离. 考查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和计算能力.直线与圆锥曲线是高考的一个重要考
点,每年必考,要给予充分重 视.



48.如图,已知抛物线C:y
2
=2px(p >0)的焦点为F,A是抛物线上横坐标为4且位于x轴
上方的点. A到抛物线准线的距离等于5,过 A作AB垂直于y轴,垂足为B,OB的中点为
M(O为坐标原点).

(Ⅰ)求抛物线C的方程;

(Ⅱ)过M作MN⊥FA,垂足为N,求点N的坐标;

(Ⅲ)以M为圆心,4为半径 作圆M,点P(m,0)是x轴上的一个动点,试讨论直线AP
与圆M的位置关系.

第99页(共122页)




【分析】(Ⅰ)抛 物线的准线为,于是4+=5,p=2,由此可知抛物线方程为y
2
=4x.

,,由此可知点N的坐标.

(Ⅱ)由题意得由题意得B(0,4),M(0,2),
(Ⅲ)由题意得,圆M的圆心坐标为(0,2),半径为4.当m=8时,直线AP的方程为x=8,< br>此时,直线AP与圆M相离;当m≠8时,直线AP的方程为
到直线AP的距离
,圆心M (0,4)
,由此可判断直线AP与圆M的位置关系.



【解答】解:(Ⅰ)抛物线的准线为
于是4+=5,p=2,

由此可知抛物线方程为y
2
=4x.(4分)

(Ⅱ)∵点A的坐标为(4,4),

由题意得B(0,4),M(0,2),又∵F (1,0),∴
又MN⊥FA,∴
直线MN的方程为
,则直线FA的方程为
( 8分)



(6分)

联立方程组,解得,∴点N的坐标为(,).(10分)

(Ⅲ)由题意得,圆M的圆心坐标为(0,2),半径为4.

当m=8时,直线AP的方程为x=8,此时,直线AP与圆M相离(12分)

当m≠8时,直线AP的方程为,



即为8x﹣(8﹣m)y﹣ 8m=0,所以圆心M(0,4)到直线AP的距离
令d>4,解得m>2;令d=4,解得m=2;令 d<4,解得m<2(14分)

第100页(共122页)

高中数学选修2-3概率的独立-山东省高中数学竞赛贰等奖


高中数学概率说课比赛视频-2017年江西省高中数学预赛


高中数学符号对照-高中数学解析几何秒杀体积


高中数学频率分布直方图知识点-高中数学研修论文生活进入数学课堂


高中数学的好课程-高中数学 更换主元


怎样探究高中数学的方法-高中数学必修四平行向量


执信中学国际班高中数学-2020年高中数学书


2017衡水中学高中数学-高中数学向量经典考题



本文更新与2020-09-22 06:42,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407965.html

高中数学圆锥曲线压轴题集锦5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