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数学 >

高中数学必修一二四五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0-09-19 16:30
tags:高中数学必修一视频

高中数学选修1-2教材-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2020年9月19日发(作者:胡风)


数学必修1-5常用公式及结论
【必修1】



、集合
1、含义与表示:(1)集合中元素的特征:确定性,互
异性,无序性
(2)集合的分类;有限集,无限集 (3)集合的表示法:列举
法,描述法,图示法
2、集合间的关系:子集:对任意
x?A
,都有
x?B

=则称A是B的子集。记作
A?B

真子集:若A是B的子集,且在B中至少存在一个元素不属
于A,则A是B的真子集,
记作A
?
B 集合相等:若:
A?B,B?A
,则
?
6.常用数集:自然数集:N 正整数集:
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二、函数的奇偶性
1、定义: 奇函数 <=> f (– x ) = – f ( x ) ,偶函数 <=> f (–x )
= f ( x )(注意定义域)
2、性质:(1)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图形;
(2)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成轴对称图形;
(3)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奇函
数;
(4)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偶函
数.
二、函数的单调性
1、定义:对于定义域为D的函数f ( x ),若任意的x
1
, x
2
∈D,且
x
1
< x
2

① f ( x
1
) < f ( x
2
) <=> f ( x
1
) – f ( x
2
) < 0 <=> f ( x )
是增函数
② f ( x
1
) > f ( x
2
) <=> f ( x
1
) – f ( x
2
) > 0 <=> f ( x )
是减函数
2、复合函数的单调性: 同增异减
------------------------ -------------------------------------------------- ----

2、根式的性质
(1)
(
n
*
A?B

3.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
?
不属于:
?
空集:
?

4、集合的运算:并集:由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
的集合叫并集,记为
A?B

交集:由集合A和集合B中的公共元素组成的
集合叫交集,记为
A?B

补集:在全集U中,由所有不属于集合A的元
素组成的集合叫补集,
记为
C
U
A

5.集合
{a
1
, a
2
,?,a
n
}
的子集个数共有
2
个;真子集有
2
–1
个;非空子集有
2
–1个;
--- -------------------------------------------------- -------------------------
2
三、二次函数
y
=
ax
+
bx
+
c

a?0
)的性质
nn
n
?
b4ac ?b
2
?
b
??
1、顶点坐标公式:, 对称轴:
x??< br>,
?,
?
2a
?
2a
4a
??
4a c?b
2
最大(小)值:
4a
2.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
2
f(x)?ax?bx?c(a?0)
; (2)顶点式
2
;
f(x)?a(x?h)?k(a?0)
(3)两根式
f(x)?a(x?x
1
)(x?x
2
)(a?0)
.
a)
n
?a
.
n
(2)当
n
为奇数时,
n
a
n
?a
; 当
n
为偶数时,
?
a,a?0
.
a?|a|?
?
?
?a,a?0
n


3、指数函数y = a
x
(a > 0且a≠1)的性质:
(1)定义域:R ; 值域:( 0 , +∞)
(2)图象过定点(0,1)


m
(1)一般式
四、指数与指数函数
1、幂的运算法则:
(1)a
m
? a
n
= a
m + n
, (2)
a
(2)(3)( a ) = a
n
n
m n m n
Y
a >
1
1
X
0
Y
0 < a <
1
X
?a
n
?a
m?n

nnn








4.



(4)( ab ) = a ? b
(5)
?
a
?
a
?
0
(6)a = 1 ( a≠0)
?
?
n
b
?
b
?
?n
1
0
(7)
a





?
1
1
?
n
(8)
a
m
?m
a
n
(9)
a
m
?

m
n
a
a
n
n
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

log
a
N?b?a
b
?N
(a?0,a?1,N?0)< br>.

1



五、对数与对数函数
1对数的运算法则:
(1)a
b
= N <=> b = log
a
N(2)log
a
1 = 0(3)log
a
a = 1
(4)log
a
a
b
= b(5)a
log
a
N


(10)推论
log
a
m
b?
n
n
log
a
b
(
a ?0
,且
m
= N
(6)log
a
(MN) = log
a
M + log
a
N
(7)log
a
(
a?1
,
m,n?0
,且< br>m?1
,
n?1
,

N?0
).
(11)log
a
N =
M
) = log
a
M -- log
a
N
N
(8)log
a
N
b
= b log
a
N
1
(12)常用对数:lg N = log
10
N
log
N
a
(13)自然对数:ln A = log
e
A (其中 e = 2.71828?)
(9)换底公式:log
log
a
N =
b
N
loga

b

2、对数函数y = log
a
x (a > 0且a≠1)的性质:
(1)定义域:( 0 , +∞) ; 值域:R (2)图象过定点(1,0)


Y
a >1
Y
0 < a < 1


0
1
X
1
X

0

a
六、幂函数y = X 的图象:(1) 根据 a 的取值画出函数在第一象限的简图 .


a > 1
0 < a < 1 a < 0




1
例如: y = x
2

y?x?x
2

y?
1
?x
?1
x


七.图象平移:若 将函数
y?f(x)
的图象右移
a
、上移
b
个单位,
得到函数
y?f(x?a)?b
的图象; 规律:左加右减,上加下减
八. 平均增长率的问题
如果原来产值的基础数为N,平均增长率为
p
,则对于时间
x
的总产值
y
,有
y?N(1?p)
x
.
九.函数的零点:
1.定义:对于
y?f(x)
,把使
f(x)? 0
的X叫
y?f(x)
的零点。即

y?f(x)
的图象与X轴相交时交点的横坐标。
2.函数零点存在性定理:如果函 数
y?f(x)
在区间
?
a,b
?
上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一 条
曲线,并有
f(a)?f(b)?0
,那么
y?f(x)
在区间
?
a,b
?
内有零点,即存在
c?
?
a,b
?

使得
f(c)?0
,这个C就是零点。
3.二分法求函数零点的步骤:(给定精确度
?

(1)确定区间
?
a,b
?
,验证
f(a)?f(b)?0
;(2)求
?
a,b
?
的中点
x
a?b
1
?
2

(3)计算
f(x
1
)
①若
f(x
1
) ?0
,则
x
1
就是零点;②若
f(a)?f(x
1
)?0
,则零点
x
0
?
?
a,x
1
?
③若
f( x
1
)?f(b)?0
,则零点
x
0
?
?
x
1
,b
?


2


(4)判 断是否达到精确度
?
,若
a?b?
?
,则零点为
a

b

?
a,b
?
内任一值。否则重复(2)到(4)
【必修2】:
一、直线与圆
1、斜率的计算公式:k = tanα=
2、直线的方程
(1)斜截式 y = k x + b,k存在 ;
(2)点斜式 y – y
0
= k ( x – x
0
) ,k存在;
(3)两点式
4)截距式
y
2
?y
1
(α ≠ 90°,x
1
≠x
2

x
2
?x
1
xy
??1

a?0,b?0

ab
y?y
1
x?x
1

x
1
?x
2
,y< br>1
?y
2
) ;
?
y
2
?y
1
x
2
?x
1
l
1
: A
1
x + B
1
y + C
1
= 0
l
2
: A
2
x + B
2
y + C
2
= 0
A
1
BC
?
1
?
1

A
2
B
2
C
2
(5)一般式
Ax?By?c?0(A,B不同 时为0)

3、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l
1
:y = k
1
x + b
1

l
2
:y = k
2
x + b
2

重合
平行
垂直
k
1
= k
2
且b
1
= b
2

k
1
= k
2
且b
1
≠ b
2

k
1
k
2
= – 1
A
1
B
1
C
1

??
A
2
B
2
C
2
A
1
A
2
+ B
1
B
2
= 0
4、两点间距离公式:设P
1
( x
1
, y
1
) 、P
2
( x
2
, y
2
),则 | P
1
P
2
| =
5、点P ( x
0
, y
0
)到直线l

:A

x + B y + C = 0的距离:
d
?
x
1
?x
2
?
2?
?
y
1
?y
2
?
2

22
?
Ax
0
?By
0
?C
A?B

6,两平行线之间的距离d=
7、圆的方程

标准方程
|
C
2
?C
1
|
A?B
22

圆的方程
x
2
+ y
2
= r
2

(x – a )
2
+ ( y – b )
2
= r
2

x
2
+ y
2
+D x + E y + F = 0
圆心
(0,0)
(a,b)
半径
r
r
一般方程
8.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
DE
?
?
?,?
?

?
22< br>?
1
D
2
?E
2
?4F

2
P(x
0
,y
0
)
与圆
(x?a)
2
? (y?b)
2
?r
2
的位置关系有三种若
d?(a?x
0< br>)
2
?(b?y
0
)
2
,则
d?r?
P
在圆
外;
d?r?

P
在圆上;
d?r?

P
在圆内.

9.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d)
直线
Ax?By?C ?0
与圆
(x?a)
2
d?r?相离???0
10.两圆位置关系的 判定方法
;
?(y?b)
2
?r
2
的位置关系有三种:
;
d?r?相切???0d?r?相交???0
.
设两圆圆心分别为O1
,O
2
,半径分别为r
1
,r
2

O
1
O
2
?d

d?r
1
?r
2
?外离?4条公切线
;
d?r
1
?r
2
?外切?3条公切线
;
r
1
?r
2
?d?r
1
?r
2
?相交?2条公切线
;
d?r
1
?r
2
?内切?1条公切线
;
0?d?r
1
?r
2
?内含?无公切线
.
11.圆的切线方程
3


(1)已知圆
x?y
2
?Dx?Ey?F?0
. < br>①若已知切点
(x
0
,y
0
)
在圆上,则切线只有一 条,其方程是
D(x
0
?x)E(y
0
?y)
??F?0
.
x
0
x?y
0
y?
22
D(x
0
?x)E(y
0
?y)
??F?0
表示过两个切点的切点弦方程. 当
(x
0
,y
0
)
圆外时,
x
0
x?y
0
y?
22
②过圆外一点的切线方程可设为
y?y
0
?k(x?x
0
)
,再利用相切条件求k,这时必有两条切线,注意不要漏 掉平行
2
于y轴的切线.
③斜率为k的切线方程可设为
y?kx?b
,再利用相切条件求b,必有两条切线.
(2)已知圆
x
2
?y
2
?r
2
①过圆上的
Px
2
0
(
0
,y
0
)< br>点的切线方程为
x
0
x?y
0
y?r
;
②斜率为
k
的圆的切线方程为
y?kx?r1?k
2

二、立体几何
(一)、线线平行判定定理:
1、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2、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直线平行。3、如果一 条直线和一个
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
直线和交线平行。
4、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与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
线平行。
(二)、线面平行判定定理
1、若平面外的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
线与此平面平行。
2、若两个平面平行,则其中一个平面内的任何一条直线都与
另一个平面平行。
(三)、面面平行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
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四)、线线垂直判定定理:
若一直线垂直于一平面,则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内的所
有直线。
(五)、线面垂直判定定理
1、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
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
2、如果两个平面互相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交
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六)、面面垂直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
互相垂直。









.证明直线与直线的平行的思考途径
(1)转化为判定共面二直线无交点;
(2)转化为二直线同与第三条直线平行;
(3)转化为线面平行;
(4)转化为线面垂直;
(5)转化为面面平行.
.证明直线与平面的平行的思考途径
(1)转化为直线与平面无公共点;
(2)转化为线线平行;
(3)转化为面面平行.
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思考途径
(1)转化为判定二平面无公共点;
(2)转化为线面平行;(3)转化为线面垂直.
.证明直线与直线的垂直的思考途径
(1)转化为相交垂直:
(2)转化为线面垂直;
(3)利用三垂线定理或逆定理;
.证明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思考途径
(1)转化为该直线与面内任一直线垂直;
(2)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内相交二直线垂直;
(3)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的一条垂线平行;
(4)转化为该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行平面;
.证明平面与平面的垂直的思考途径
1)转化为判断二面角是直二面角;(2)转化为线面垂直.
4
A
(七)
(八)

(九).证明



(十)

(十一)



(十二)








三、空间几何体
(一)、正三棱锥的性质
1、底面是正三角形,若设底面正三角形的边长为a,则有



正三角形



B
图形 外接圆半径 内切圆半径 面积
A
O
D
OA?
3
a

3
OD?
3
a

6
S?
3
2
a

4
2、正三棱锥的辅助线作法一般是:
作PO⊥底面ABC于O,则O为△ABC的中心,PO为棱锥的高,
取AB的中点D,连结PD、CD,则PD为三棱锥的斜高,CD为△ABC的AB边上的高,
且点O在CD上。∴△POD和△POC都是直角三角形,且∠POD =∠POC = 90°
(二)、正四棱锥的性质
1、底面是正方形,若设底面正方形的边长为a,则有


正方形


图形

O

A
B
P
面积 外接圆半径 内切圆半径
OB =

2
a

2
OA =
a

2
S = a
2

C
O
D
A
B
E
2、正四棱锥的辅助线作法一般是:
作PO⊥底面ABCD于O,则O为正方形ABCD的中 心,PO为棱锥的高,取AB的中点E,连结PE、OE、OA,则PE为四
棱锥的斜高,点O在AC上 。∴△POE和△POA都是直角三角形,且∠POE =∠POA = 90°
(三)、长方体
长方体的一条对角线长的平方等于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的平方和。
特殊地,若正方体的棱长为a ,则这个正方体的一条对角线长为
(四)、正方体与球
1、设正方体的棱长为a,它的外接球半径为R
1
,它的内切球半径为R
2
,则





(五)几何体的表面积体积计算公式
1、圆柱: 表面积:2π
R
+2πRh 体积:πR?h
2、圆锥: 表面积:πR?+πRL 体积: πR?h3 (L为母线长)
3、圆台:表面积:
πh(R?+Rr+r?)3
4、球:S
球面
= 4πR
2
V

=
径)
5、正方体: a-边长, S=6a? ,V=a?
5

2
3
a 。
3a?2R
1
,
a?2R
2

D
1

O
C
1

B
1

A
1

D
A
C
B
6、长方体 a-长 ,b-宽 ,c-高 S=2(ab+ac+bc) V
=abc
7、棱柱:全面积=侧面积+2X底面积 V=Sh
8、棱锥: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 V=
3
sh

9、棱台:全面积=侧面积+上底面积+下底面积
1
?
r
2?
?
R
2
?
?
(r?R)l
体积:V=
4
πR
3
(其中R为球的半
3
1
V? (s
1
?s
1
?s
2
?s)
2
h
S1,S2分别为上下底面积
3


四、三视图 “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是三视图之间的投影规律,是画图和读图的重要依据.
画几何体的三视图 时,能看见的轮廓线和棱用实线表示,不能看见的轮廓线和棱用虚线表示。
【必修4 】 一、
三角函数与三角恒等变换
1、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函数 正弦函数 余弦函数 正切函数
图象



定义域 R R {x| x≠
?
2
+kπ,k∈Z}
值域 [-1,1] [-1,1] R
周期性 2π 2π π
奇偶性 奇函数 偶函数 奇函数
增区间[-
?
增区间[-π+2kπ, 2kπ] 增区间
单调性
2
+2kπ,
?
2
+2kπ]
减区间[2kπ,π+2kπ]
(-
?
减区间[
?
+2kπ
3
?
( k∈Z )
2
+kπ,
?
2
+kπ)
2
,
2
+2kπ]
( k∈Z )
对称轴 x =
?
2
+ kπ( k∈Z ) x = kπ ( k∈Z ) 无
对称中心 ( kπ,0 ) ( k∈Z ) (
?
?
2
+ kπ,0 )( k∈Z ) ( k
2
,0 ) ( k∈Z )
2、同角三角函数公式 sin
2
α+ cos
2
α= 1
tan
?
?
sin
?
cos
?
tanαcotα=1
3、二倍角的三角函数公式
sin2α= 2sinαcosα cos2α=2cos
2
α-1 = 1-2 sin
2
α= cos
2
α- sin
2
α
tan2
?
?< br>2tan
?
1?tan
2
?

4、降幂公式
cos
2
?
?
1?cos2
?
2

sin
2
?
?
1?cos2
?
2

5、升幂公式 1±sin2α= (sinα±cosα)
2
1 + cos2α=2 cos
2
α 1- cos2α= 2 sin
2
α


6、两角和差的三角函数公式
sin (α±β) = sinαcosβ
?
cosαsinβ
cos (α±β) = cosαcosβ
?
sinαsinβ
tan
?
?
?
?
?
?
tan
?
?tan
?
1
?
tan
?
tan
?

7、两角和差正切公式的变形:
tanα±tanβ= tan (α±β) (1干tanαtanβ)
1?tan
?
1?tan
?
=
tan45??tan
?
1?tan4 5?tan
?
= tan (
?
4
+α)
1?t an
?
tan45??tan
?
?
1?tan
?
=
1?tan45?tan
?
= tan (
4
-α)
8、两角和差正弦公式的变形(合一变形)
asin
?
?bcos
?
?a
2
?b
2
sin
?
?
?
?
?
(其中
tan
?
?
b
a


6


9、半角公式:
sin

?
2
??
1?cos
?
?
1?co
?
s
?< br>1?co
?
ssin
?
1?co
?
s

cos??

tan????
222
21?co
?< br>s1?co
?
ssin
?
10、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sin (π-α) = sinα, cos (π-α) = -cosα, tan (π-α) = -tanα;
sin (π+α) = -sinα cos (π+α) = -cosα tan (π+α) = tanα
sin (2π-α) = -sinα cos (2π-α) = cosα tan (2π-α) = -tanα
sin (-α) = -sinα cos (-α) = cosα tan (-α) = -tanα
??
-α) = cosα cos (-α) = sinα --------------------
22
??
sin (+α) = cosα cos (+α) = -sinα -----------------------------
22
sin (
11.三角函数的周期公式
函数
y?sin(< br>?
x?
?
)
,x∈R及函数
y?cos(
?
x?
?
)
,x∈R(A,ω,
?
为常数,且A≠0,ω>0)的周期
T?
2
?
?
;函数
y?tan(
?
x?< br>?
)

x?k
?
?

二、平面向量
(一)、向量的有关概念

1、向量的模计算公式:
(1)向量法:|
a
| =


?
2
,k ?Z
(A,ω,
?
为常数,且A≠0,ω>0)的周期
T?
?
?
.
2、单位向量的计算公式:
2
a?a?a

( 1)与向量
?
?
?
?
x
x
2
?y
2
,
a
=(x,y)同向的单位向量是
y
?

?
?
?
x
2
?y
2
(2)坐标法:设
a=(x,y),则|
a
| =


3、平行向量
x
2
?y
2

(2)与向量
?
x
?
?,
22
?
x?y
?
?
a
=(x,y) 反向的单位向量是
?

?
22
?
x?y
?
y
规定:零向量与任一向量平行。设
a
=(x
1
,y
1< br>),
b
=(x
2
,y
2
),λ为实数
向量 法:
a

b

b

0
)<=>

4、垂直向量规定:零向量与任一向量
垂直。设
a
=(x
1
,y
1
),
b
=(x
2
,y
2

坐标法:
a

b
<=> x
1
x
2
+ y
1
y
2
= 0

5.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向量法:
a

b
<=>
a

b
坐标法:
a

b

b

0
)<=> x
1
y
2
– x
2
y
1
= 0 <=>
x
1
x
2
(y
1
≠0 ,y
2
≠0)
?
y
1
y
2
a
?
b
= 0
????????????
22

d
A,B
=
|A B|?AB?AB
?(x
2
?x
1
)?(y
2
?y
1
)
(A
(x
1
,y
1
)
,B< br>(x
2
,y
2
)
).
法则(起点相同连对角)(2 )坐标法:设
a
=(x
1
,y
1
),
b
=
(x
2
,y
2
),则
a
+
b
=( x
1
+ x
2
,y
1
+ y
2

7
---------------------------------------- --------------------------------------
(二)、向量的加法
(1)向量法:三角形法则(首尾相接首尾连),平行四边形




----------------------------- -------------------------------------------------
(三)、向量的减法
(1)向量法:三角形法则(首首相接尾尾连,差向量的方向
指 向被减向量)(2)坐标法:设
a
=(x
1
,y
1
),b
=(x
2
,y
2
),

a
-
b
=(x
1
- x
2
,y
1
- y
2

(3)、重要结论:| |
a
| - |
b
| | ≤ |
a
±
b
| ≤ |
a
| + |
b
|
-------------------- -------------------------------------------------- --------- ------------------------------------ -----------------------------------------
(四)、两个向量的夹角计算公式:
(1)向量法:cos
?
=

(2)坐标法:设
a
=(x
1
,y
1
) ,
b
=(x
2
,y
2
),
---------- -------------------------------------------------- ------------------ ------------------------- ------------------------------------------------


(五)、平面向量的数量积计算公式:
(1)向量法:
a
?
b
= |
a
| |
b
| cos


数量积a?b等于a的长度|a|与b在
a的方向上的投影|b|cosθ的乘积.

a?b
|a||b|

则cos
?
=
x< br>1
x
2
?y
1
y
2
22
x
1
2
?y
1
2
x
2
?y
2
? (2)坐标法:设
a
=(x
1
,y
1
),
b
=(x
2

y
2
),则
a
?
b< br>= x
1
x
2
+ y
1
y
2

(3) a?b的几何意义:



(六).1、实数与向量的积的运算律:设λ、μ为实数,那么
(1) 结合律:λ(μa)=(λμ)a;
(2)第一分配律:(λ+μ)a=λa+μa;
(3)第二分配律:λ(a+b)=λa+λb.
2.向量的数量积的运算律:
(1)
a
?b= b?
a
(交换律);
(2)(
?
a
)?b=
?

a
?b)=
?
a
?b=
a
?(
?
b);(3)(
a
+b)?c=
a
?c +b?c.
3.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如果e
1
、e
2
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一向量,
有且只 有一对实数λ
1
、λ
2
,使得a=λ
1
e
1

2
e
2
.(不共线的向量e
1
、e
2
叫做表示这一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


(七).三角形的重心坐标公式
△ABC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
A(x
1
,y
1
)

B(x
2
,y
2
)

C(x
3
,y
3
)
,则△ABC的重心的坐标是
G(
x
1
? x
2
?x
3
y
1
?y
2
?y
3< br>,)

33










8











【必修5 】

、解三角形:ΔABC的六个元素A, B, C, a , b, c满足下
列关系:
1、角的关系:A + B + C = π,
特殊地,若ΔABC的三内角A, B, C成等差数列,则
∠B = 60?,∠A +∠C = 120?
2、诱导公式的应用:sin ( A + B ) = sinC , cos ( A + B ) =
--cosC ,
sin (
A
2
?
BCABC
2
) = cos
2
, cos (
2
?
2
) = sin
2

3、边的关系:a + b > c , a – b < c(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4、边角关系:
(1)正弦定 理:
a
sinA
?
b
sinB
?
c
sin C
?2R
(R为Δ
ABC外接圆半径)
a : b : c = sinA : sinB : sinC 分体型a = 2R sinA , b
= 2R sinB , c = 2R sinC ,
(2)余弦定理:a
2
= b
2
+ c
2
– 2bc?cosA , b
2
= a
2
+ c
2

------------------ -------------------------------------------------- ---------

二、数列
(一)、等差数列{ a
n
}
1、通项公式:a
n
= a
1
+ ( n – 1 ) d ,推广:a
n
= a
m
+ ( n –
m ) d ( m , n∈N )
2、前n项和公式:S
1
n(a
n
= n a
1
+
1
?a
n
)
2
n ( n – 1 ) d =
2

3、等差数列的主要性质
① 若m + n = 2 p,则 a
m
+ a
n
= 2 a
p
(等差中项)( m , n
∈N )
② 若m + n = p + q,则 a
m
+ a
n
= a
p
+ a
q
( m , n , p , q
∈N )


③S
n
, S
2 n
-- S
n
, S
3 n
– S
2 n
组成等差数列,公差为n d。
(二)、等比数列{ a
n
}

----------------------------------------- ------------------------------------

– 2a c?cosB , c
2
= a
2
+ b
2
– 2 a b?cosC


cosA?
b< br>2
?c
2
?a
2
2bc
,
a
2
B?
?c
2
?b
2

cos
2ac
,

cosC?
a
2
?b
2
?c
2
2ab

5、面积公式:
S =
1
2
a h =
1
2
ab sinC =
11
2
bc sinA =
2
ac sinB
--- -------------------------------------------------- -------------------
1、通项公式:a
n
= a
1
q
n – 1
,推广:a
n
= a
m
q
n – m
( m ,
n∈N )
2、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当q≠1时,S
a
n
= 1
(1?q
n
)
a
1
?a
n
q
1?q
=
1?q
, 当q = 1时,S
n
= n a
1

3、等比数列的主要性质
① 若m + n = 2 p,则a
p
2
= a
m
? a
n
(等比中项)( m , n
∈N )
② 若m + n = p + q,则 a
m
? a
n
= a
p
? a
q
( m , n , p , q
∈N )
③S
n
, S
2 n
-- S
n
, S
3 n
– S
2 n
组成等比数列,公比为q
n


9


--------------------------------------- --------------------------------------


?
n?1
?
?
S
1
(三)、一般数列{ a
n
}的通项公式:记S
n
= a
1
+ a
2
+ ?

+ a
n
,则恒有
a
n
?
?

??
n?2,n?N
S?S
n?1
?
n








三、不等式
(一)、均值定理及其变式(1)a , b ∈ R , a
2
+ b
2
≥ 2 a b
2a?b
?
a?b
?
?ab??
(2)a , b ∈ R
+
, a + b ≥ 2
ab
(3)a , b ∈ R
+
, a b ≤
??
(4)
11
2?
2
?
?
ab
,以上当且仅当 a = b时取“ = ”号。
(二).一元二次不等式
ax
2
2
a
2
?b
2

2
?bx?c?0(或?0)(a?0,??b
2
?4ac? 0)
,如果
a

ax
2
?bx?c
同号,则其解集 在两根
2
之外;如果
a

ax?bx?c
异号,则其解集在 两根之间.简言之:同号两根之外,异号两根之间. 设
x
1
?x
2

(x?x
1
)(x?x
2
)?0?x
1
?x?x< br>2

(x?x
1
)(x?x
2
)?0? x?x
1
,或x?x
2

(三).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当a> 0时,有
x?a?x
2
?a??a?x?a
.
x?a ?x
2
?a
2
?x?a

x??a
.
2
(四).指数不等式与对数不等式
f(x)
(1)当
a?1
时,
a?a
g(x)?
f(x)?0
?
?f(x)?g(x)
;
log
a
f(x)?log
a
g(x)?
?
g(x)?0
?
f(x)?g(x)
?
(2)当
0?a?1
时,
a
f( x)
?a
g(x)
?
f(x)?0
?

?f(x) ?g(x)
;
log
a
f(x)?log
a
g(x)??
g(x)?0
?
f(x)?g(x)
?
(五).
Ax?By?C?0

?0
所表示的平面区域: 直线定界,特殊点定域。

线性规划问题:
1.了解线性约束条件、目标函数、可行域、可行解、最优解
2.线性规划问题:求线性目标函数在线性约束条件下的最大值或最小值问题.
3.解线性规划实际问题的步骤:
(1)将数据列成表格;(2)列出约束条件与目标函数; (3)根据求最值方法:①画:画可行域;②移:移与目标函数一致的平行直线;③
求:求最值点坐标; ④答;求最值; (4)验证。
两类主要的目标函数的几何意义:

z?ax?by
-----直线的截距;
22

z?(x?a)?(y?b)
-----两点的距离或圆的半径;
4、均值定理: 若
a?0

b?0
,则
a?b?2ab< br>,即
a?b
?ab

2
?
a?b
?

ab?
??
?
a?0,b?0
?
?
2
?
2
10




a?b
称为正数
a

b
的算术平均数,
ab
称为正数
a

b
的几何平均数.)
2
y
都为正数,则有 5、均值定理的应用:设
x

⑴若< br>x?
⑵若
xy
y?s
(和为定值),则当
x?y
时, 积
xy
取得最大值
s
2

4
?p
(积为 定值),则当
x?y
时,和
x?y
取得最小值
2p


注意:在应用的时候,必须注意“一正二定三等”三个条件同时成立。

11

江苏高中数学必修四-如何学好高中数学排列组合


高中数学lg16 lg17-高中数学裂项相消教案


高中数学必修三课时数量-教资面试高中数学版本


高中数学三角函数简单-高中数学必修一讲课视频


高中数学哪个资料提分最快最好-高中数学是什么程度


高中数学神招怎么买-高中数学二月调考试卷分析


高中数学课堂融入人文-高中数学中的有关向量问题


高中数学思维训练题目-高中数学向量小题压轴



本文更新与2020-09-19 16:30,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404515.html

高中数学必修一二四五的相关文章

  • 爱心与尊严的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严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重的作文题库

    1.作文关爱与尊重议论文 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 因为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尤其是教师的尊重。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不时会有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100字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心的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