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数学 >

人教版高中必修一数学教案(全册)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0-09-17 12:47
tags:高中数学教案

高中数学有阶乘吗-江苏高中数学刷题推荐


第一章 集 合
1 、1、1集合的含义
第一部分 走进预习
【预习】教材第3-5页
1、查阅大数学家康托尔(Contor)的材料。
2、初步掌握:①集合、元素的概念;集合如何按元素个数分类?
②集合、元素的记法
③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④集合的性质。
第二部分 走进课堂
【探索新知】
在小学、初中我们就接触过“集合”一词。
例子:
(1)自然数集合、正整数集合、实数集合等。
(2)不等式
2x?x?7?0
解的集合(简称解集)。
(3)方程
x?3x?2?0
解的集合。
(4)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
(5)二次函数
y?x
2
图像上点的集合。
(6)锐角三角形的集合
(7)二元一次方程
2x?y?1
解的集合。
(8)某班所有桌子的集合。
现在,我们要进一步明确集合的概念。
问题1、从字面上看,怎样解释“集合”一词?
2、如果上面例子中的数、点、图形、数对和物体等称为“研究对象”,那么集合又是
什么呢?
知识点一:1、集合、元素的概念



再看例子
(9)质数的集合。
(10)反比例函数
y?
2
2
1
图像上所有点。
x
(11)
x

xy?y

?2y
2

2
2


(12)所有周长为20厘米的三角形。
问题3、从集 合中元素个数看,上面例子(1)(2)(4)(5)(6)(7)(9)(10)(12)与例
子(3 )(8)(11)有什么不同?
知识点一 2、有限集和无限集


指出 :集合论是德国数学家Cantor(1845~1918)在十九世纪创立的,集合知识是现代数
学的 基本语言,为进一步研究数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知识点二 集合、元素的记法
问题4、(1)集合、元素各用什么样的字母表示?

(2)
N

N
?
(N
?
)

Z

Q

R
等各表示什么集合?


知识点三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阅读教材填空:
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 , 就记作_________,读作“____________”;
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记作__ ____,读作“______ _____”.
再用
?

?
填空:
1
3
1、6______N ,
?
______Q , _______Z ,
3.14
_______Q
?
_______Q,
3
2
2、设不等式
2x?1?0
的解集为A,则 5_______A ,
?3
_______A

3、
2x?y ?1?0
的解集为B,则
(?1,4)
_______B ,
(1,3)
_______B ,
?2
_______B

问题5、元素a与集合A有几种可能的关系?

知识点四 集合的性质
① 确定性:
例子1、下列整体是集合吗?
①个子高的人的全体。②某本数学资料中难题的全体。③中国境内的海拔高的山峰的全体。




2、集合A中的元素由x=a+b
2
(a∈Z,b∈Z)组成,判断下列元素与集合A的关系?
(1)0 (2)
11
(3) (活动形式:组内合作 组间交流)
2?13?2



②互异性:
2
例子、集合M中的元素为1,x,x-x,求x的范围?
(活动形式:独立完成 小组内讨论 小组间交流展示)




③无序性:


反思总结:



【课堂检测】
1、实数x ,-x,|x|,
x
2
,?
3
x
3
是集合P中的元 素,则P最多含( )
A 2个元素 B 3个元素 C 4个元素 D 5个元素
2、设a、b都是非零实数,y=
abab
++可能的取值为( )
|a||b||ab|
A.3 B. 3,2,1 C. 3,1,-1 D. 3,-1

反思总结:



【拓展提升】--活动与探究
数集
A
满足条件:若a∈A


1

A
(a≠1).
1?a
(1)若2∈
A
,试求出
A
中其他所有元素.
(2)设a∈A
,写

A
中所有元素.


第三部分 走向课外
【课后作业】
1、设一边长为1且有一内角为 40°的等腰三角形组成集合P,试问
P
中有多少个元素?











3. 已知集 合A有三个元素
a?2

(a?1)
2

a?3a?3
(1)若
1?A
,则集合A中还有哪些元素?
(2)若
1?A
,则a应满足什么条件?














【质疑与收获】


2




1、1、2集合的表示法
第一部分 走进预习

【预习】教材第5-7页
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列举法?举例说明如何用列举法表示集合?
2、什么是描述法?举例说明如何用描述法表示集合?

第二部分 走进课堂

【复习检测】 一、集合、元素的概念;集合如何按元素个数分类?
二、集合、元素的记法
三、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四、集合的性质。
问题:1、在初中我们曾用 表示
N
?
, 但是象抛物线
y?x
2
上的点的集合、
1,2,3,4?
实数集等又怎样表示呢?
2、在初中人们常说不等式
?3x?1?0
的解集 为
x?
当的,究竟应该这样表示这些集合呢?
【探索新知】集合的表示法

知识点一 列举法

1、从字面上看“列举法”的含义。



2、从教材中获取列举法的定义。




例1、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
(1)方程
x
2
?3x?2?0
解的集合。


(2)24与18的公约数的集合。


1
,但在高中这样的说法 就是不恰
3


(3)大于5且小于30的质数的集合。


(4)二元一次方程
2x?y?10
的正整数解的集合。

又如:下列集合也可以用列举法表示
(1)自然数集


(2)正整数的倒数集合


(3)小于50的且被3除余1的正整数的集合。


问题1、下列集合可以用列举法表示吗?

(1)直角三角形的集合。
(2)不等式
x?1x
???2
的解集。
23
(3)某农场的拖拉机的集合。

知识点二 描述法

1、从字面上看“描述法”的含义。



2、从教材中获取描述法的定义。



3、用描述法表示集合的具体操作方法。



例2、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

(1)直角三角形的集合。


(2)不等式

x?1x
???2
的解集。
23


(3)不等式


x?4x
??1?x
2
的解集。
23
(4)方程
x?3x?2?0
解的集合。



方程
x
2
?1?0
解的集合。



问题2、设方程
x
2
?1?0
解的集合为
?
?
中有元素吗?
你能再举一些这方面的例子吗?




(5)二元一次方程
2x?y?1
的解的集合。



2
?
2x?y?2
(6)二元一次方程组
?
的解集。
?
x?y?4



(7)抛物线
y?x
2
?1
上点的集合。



二次函数
y?x
2
?1
的函数值



二次函数
y?x
2
?1
的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


y
的集合。


(8)被3除余1的整数的集合。


指出:有些集合还可以用Venn图表示。
例如、下列集合可以用Venn图表示

?
1,4,7,9
?

?
1,4,7,9?
?




反思总结:





【课堂检测】
1、下列集合中哪些具有相同的元素?
A?x|y?x
2
?1

B?(x,y)|y?x
2
?1

C?y|y?x
2
?1

D?y?x
2
?1

E?
?
x|x??1
?

F?y|y?t
2
?1,t?R

G?x|x?y
2
?1,y?R



2.关于方程组
?
??????
????
??
?
x?y?1
的解集,下面表达正确的是________.
x?y?3
?
?
x=2
①{(x,y)|
?
} ; ②{(2,-1)} ; ③{(x,y)| (2,-1)}; ④{2,?1}
?
y=-1

【拓展提升】:试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
(1)A={
x?N
|



12
12
?N
} (2)已知B={
?N

x?N
}
6?x
6?x


第三部分 走向课外
【课后作业】
1.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
(1) A={x|x=2n n∈Z

}

B={x|x=2n-4 n∈Z

}


C={x|x=4n n∈N
Z
}

D={x|x=4n+2 n∈N
Z
}



(2) A={x|x=2n-1 n∈Z

}

B={x|x=2n+1 n∈Z}


C={x|x=4n±1 n∈Z}


D={x|x=2n+1 n∈N

}




2.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
|a||b|
?(a,b?R)
所确定的实数集合. (1)由
ab



(2) {(x,y)|3x+2y=16,x∈N,y∈N }.



3.设A={x∈R|ax
2
+2x+1=0,a∈R}
①若A=?,求a的值


②若A中只有一个元素,求a的值


③若A中至多有一个元素,求a的取值集合.






【质疑与收获】



1、2集合之间的关系
1、2、1 子集与真子集
第一部分 走进预习

【 预 习 】阅读教材第10-14页,试回答下列问题
1、子集的概念及记法



2、集合相等的定义



3、真子集的概念及记法



4、子集、真子集的图形表示






5.子集、真子集的性质
①空集
?
与集合A的关系



②子集、真子集的传递性



【 质 疑 】本节内容我有哪些疑问?






第二部分 走进课堂
1、2、1 子集与真子集
【复习检测】
?
集合、元素的概念
?
?
集合、元素的记法
1、
集 合的含义
?

?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
集合的性质
?
?
列举法
?
2、
集合的表示法
?
描述法

?
Venn图法
?
问题:1、实数之间存在着相等或不等关系,那么集合间又 有怎样的相等或不等关系呢?
2、元素与集合间是“属于”或“不属于”的关系,那么集合间还是这样的关系吗?
【探索新知】
知识点一
子集的定义
阅读下列一段话:
1,2 ,3
?

B?
?
1,2,3,4,5
?
已知A?
?
A中任意一个元素都在B中,就说A包含于B,记作
A?B
(或B 包含A);
也说A是B的子集。
在下列个题中指出哪个集合是哪个集合的子集:
1、
N
,
N
(或
N
?
),
Z
,< br>Q
,
R

2、①
A?
?
x|x??1
?

B?
?
x|x?2
?


A??
x|x??3
?

B?
?
x|?1?x?2
?


A?
?
x|?3?x?5
?

B?
?
x|?1?x?2
?


A?x|x??1或x?3

B?x|x?1或x?2

3、
U?x|x是三角形

A?x|x是锐角三角形

B?x|x是 钝角三角形

?
????
??????
?

D?< br>?
x|x是斜三角形
?

C?
?
x|x是直角三角形
问题:集合A是集合A的子集吗?
指出 :对任意的
n?N
,
0?n
,类比可以规定:
?
是任何集合 A的子集,即
?
?A



知识点二
集合相等的定义
例子、
A?x|x?1?0

B?
?< br>?1,1
?

2
??
问题: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吗? 集合B又是集合A的子集吗?
结论: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同时集合B又是集合A的子集,即集合A 和集合B有相同
的元素,就说集合A与集合B相等。
A?B
?
?
?A?B

B?A
?
下列两个集合相等吗?
1、
A?x|x?3x?2?0< br>,
B?
?
x?Z|0?x?3
?

2
??< br>2、
A?
?
x|0?x?3
?
,
B?
?x?Z|0?x?3
?

3、
A?
?
x|3x-1?5
?
,
B?
?
x|x?2
?


知识点 三
真子集的定义
阅读下列一段话:
1,2,3
?
B?
?
1,2,3,4,5
?
已知
A?
?
A?B

A?B
(或者说
A?B
且B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在 A中),则说A是B的
真子集,记作
A?B

在下列个题中指出哪个集合是哪个集合的真子集:
1、
N
,
N(或
N
?
),
Z
,
Q
,
R

2、①
A?
?
x|x??1
?

B?
?< br>x|x?2
?


A?
?
x|x??3
?< br>,
B?
?
x|?1?x?2
?


A??
x|?3?x?5
?

B?
?
x|?1?x?2?


A?x|x??1或x?3

B?x|x?1或x?2

3、
U?x|x是三角形

A?x|x是锐角三角形

B?x|x是 钝角三角形

?
????
??????
?

D?< br>?
x|x是斜三角形
?

C?
?
x|x是直角三角形




应该指出:
1、子集、集合相等和真子集可以用Venn图表示。




A?B
?
2、显然:
?
?A?C

B?C
?

A?B
?
A?B
?
,或
??
,那么A是C的真子集吗?
B?C
?
B?C
?
问题:集合
?
a,b
?
有哪些子集,其中又有哪些真子集?有哪些非空真子 集?
对于
?
a,b,c
?

?
a,b,c,d< br>?
呢?
从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呢?






【例题剖析】
?
?
y?x
3
?< br>??
例1、已知集合
A?
?
(x,y)|
??
,那么 A中的非空子集有多少个?
?
?
y?x
?
??




0,1
?
?A?
?
0,1,2,3,4
?
的集合A的个数。 例2、求满足
?





反思总结:






课堂检测】

1、指出下列各组中集合A与B之间的关系:
(1) A={-1,1},B=Z;
(2) A={1,3,5,15},B={x|x是15的正约数};
(3)
A?N
?
,B=N;
(4) A ={x|x=1+a,a∈
N
?
} , B={x|x=a-4a+5,a∈
N
?
};
22






2、已知{1,2 }
?
M
?
{1,2,3,4,5},则这样的集合M有多少个?分别写出来.








【拓展提升】——活动与探究
222
设集合A={x|x+4x=0,x∈R},B ={x|x+2(a+1)x+a-1=0,x∈R},若B
?
A,求实数a
的取值范 围.












[来源:Z&xx&k]
第三部分 走向课外


12999.c o m
【课后作业】
1.已知M={1,2, 3,4,5,6,7,8,9},集合P满足:P
?
M,且若
?
?P

则10-
?
∈P则这样的集合P有多少个?







2.已知集合S = {1,3x+3x,-3 x},集合A={1,|2x-1|},如果{x|x∈S,x
?
A}={0},则这样
的实数x是否存在?若存在,求出x,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2







【 质疑与收获】











1、2、2
集合间关系的逆向思维问题


第一部分 走进预习
【 复 习 】判断下列两集合间的关系
1、
A?
?
x|x?3
?

B?
?
x|x??1
?

2、
A?
?
x|?3

x

2
?

B?
?
x|?1

x

3
?
?

2
?
3、
A?
?
x|x??3或x?2
?

B?
?
x|x??4或x?2
?

4、
A?x|x
2
?3x?2?0
,
B?
?
x|x?1?0
?


??
第二部分 走进课堂
1、2、2集合间关系的逆向思维问题

【探索新知】集合间关系的逆向思维问题
指出:将上面四个例子中的结论变为条件,而将条件 中的某些常数变为参数a,这就得到了
集合间关系的逆向思维问题。
【例题剖析】
例1、已知
A?
?
x|x?3
?

B?
?
x|x?a
?

A?B
,求实数
a
的取值范围。







例2、已知
A?
?
x|?3

x

2
?

B?< br>?
x|m?1

x

3?2m
?


B?A
,求实数
m
的取值范围。










例3、已知
A?
?
x|x??3或x?2
?
,
B ?
?
x|x?2a?1或x?5a?12
?

B?A
,求实

a
的取值范围。









反思总结:



我们再来看有关方程的问题
例4、已知
A?x|x
2
?3x?2?0
,
B?
?
x|ax?1?0
?

B?A
,求实数
a
的值。






例5、已知
A?
?
x|x
2
?3x?2?0
?
,
B?
?
x |ax
2
?x?b?0
?

B?
?

B? A
,求实数
??
a

b
的值。








反思总结:







第三部分 走向课外



【课后作业】(限时20 分钟)
3
?
1、已知
A?
?
?

?
x| ?1?x?
?

B?
?
x|x?a或x?a?1
2
??
A?B
,求实数
a
的取值范围。







2、已知
A?x|x
2
?8x ?0
,
B?
?
x|x
2
?2(a?2)x?a
2< br>?4?0
?

B?A
,求实数
a
的取值范围。



[来源:学。科。网Z。X。X。K]
??





3、已知
A?y|y?2x
2
? x?3,x?R

B?y|y?ax
2
?x?2,x?R

A?B
,求实数
a
的取值范围。
??
??









实际用时为:( )分钟
【 质疑与收获】


1、3 集合的运算


1、3、1 交集与并集
第一部分 走进预习

【 预 习 】
阅读教材第16-18页及第31-32页,试回答下列问题:
1、 交集的定义
① 自然语言




②符号语言 ③图形语言




2、并集的定义
①自然语言




②符号语言 ③图形语言

第二部分 走进课堂

【 复 习 】
1、子集的定义 2、集合相等的定义 3、真子集的定义
?
集 合的含义与表示法
?
指出:
集合
?
集合间的关系

?
集合的运算
?
这一节课我们来研究:集合的运算。
【探索新知】
阅读下列一段材料:
例子、
A?
?
1,3,5,9
?
B?
?
2,3,5,7
?

用Venn图表示为:


A

1
9
3
5
B
2
7





问题:1、集合
?
3,5
?
与集合A、B关系如何?
知识点一
结论:集合
?
3,5
?
是由所有属于集合A且属 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与集合
B的交集,记作
A?B
.
A?B?
?
x|x?A且x?B
?


问题:2、 集合
?
1,2,3,5,7,9
?
与集合A、B关系如何?

知识点二
结论:集合
?
1,2,3,5,7,9
?
是由所 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
与集合B的并集,记作
A?B
.
A?B?
?
x|x?A或x?B
?

显然:
A?B?B?A
,
A?B?B?A

A?
?
?
?
,
A?
?
?A

A?A?A
,
A?A?A


【例题剖析】
x|x?2n?1,n?Z
?

B?x|x?2n,n?Z
例1、 已知
A?
?

A?B
,
A?B

A?Z< br>,
A?Z
.




??
x|x ?3n,n?Z
?

B?
?
x|x?3n?1,n?Z
?< br> 又如:已知
A?
?

A?B
,
A?B
;< br>A?Z
,
A?Z
.



例2(1)已知
U
?
,
A?
?
x|x是锐角三角形
?
,
B?
?
x|x是钝角三角形
?

?
?
x| x是三角形



A?B
,
A?B

A?U,
A?U
.w




(2)已知
U
?
,
A?
?
x|x是等腰三角形
?
,
B?
?
x|x是直角三角形
?

?
?
x| x是三角形

A?B
,
A?B

A?U
,
A?U
.



问题:若
A?B
,那么
A?B
,
A?B
如何? 从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呢?


例3(1)已知
A?
?
x |x?3
?

B?
?
x|x??2
?
,求
A?B
,
A?B
.




(2) 已 知
A?
?
x|?1

x?2
?

B??
x|1

x?5
?


A?B
,
A?B
.






(3)已知
A?
?
x|x??2

x

7
?
,
B?
?
x|x

?3或 x?5
?


A?B
,
A?B
.







(x,y)|y??4x?6,x?R
?
例4(1)已知
A?
?< /p>


B?
?
(x,y)|y?5x?3,x?R
?


A?B








(2)已知
A?(x,y)|y??x?1,x?R

B?(x,y)|y?2x
2
?x?1,x?R

?
2
?
??

A?B





2
2
(3)已知
A?y|y??x?1,x?R

B?y|y?2x?x?1,x?R

??
??

A?B









反思总结:









A?B


【拓展提升】
——活动与探究
2
1、已知
A?y|y??x?a, x?R

B?y|y?2x
2
?x?1,x?R

??
??



A?B

A?B







2
2
2、已知A?y|y?ax?1,x?R

B?y|y?2x?x?1,x?R

??
??

A?B

A?B







3、若A={x|x
2
-ax+a
2
-19=0},B={x|x
2
-5x+6=0},C={x|x
2+2x-8=0},
(1)若A∪B=A∩B,求a的值;
?
∩B,A∩C=
?
,求a的值. (2)
?
A
?












4、已知集合A={x|x
2
-4x+3=0},B={x|x
2
-ax -1=0},C={x|x
2
-mx+1=0},且A∪B=A
A∩C=C,求a,m的值或取范围.










第三部分 走向课外
【课后作业】


1、已知
A?
?
x|x?3
?

B ?
?
x|


x?
?1
?
,求
A?B

A?B

2、已知
A?
?
x|?1

x?4
?
,
B?
?
x|1



x?
5
?
,求
A?B

A?B

3、已知
A?
?
x|?1

x?
3
?
,
B?
?
x|
x?
2
,求
A?B

A?B



4、已知
A?
?
x|x??1



5、 已知
A?
?
x|x??1

x?
4
?
,
B?
?
x|
x?
1或x?5
?
,求
A?B

A?B



2
2
6、已知
A?(x,y)|y?2x?x?3,x?R
,
B?(x,y)|y?x?x?3,x?R

?
x?
4
?
,
B?
?
x|
2? x?
5
?
,求
A?B

A?B

??
??

A?B




2
2
7、已知
A?y|y?2x?x?3,x?R
,
B?y|y?x? x?3,x?R

??
??

A?B

A?B




8、已知
A?y|y?2x
2
?x?3,x?R
,
B?
?
y|y?ax
2
?x?3,a?0,x?R
?< br>
??

A?B

A?B



1、3、2 求交集与并集的逆向思维
第一部分 走进复习


【 复 习 】再求两集合的交集和并集
1 ① 已知
A?
?
x|x?3
?

B?
?
x|



②已知
A?
?
x|?1

x?4
?
,
B?
?
x|1




③ 已知
A?
?
x|?1

x?
3
?
, B?
?
x|
x?
2
,求
A?B

A? B




④ 已知
A?
?
x|x??1




⑤ 已知
A?
?
x|x??1

x?
4
?
,
B?
?
x|
x?
1或x?5
?
,求
A?B

A?B




2
2
2 ① 已知
A?y|y?2x?x?3,x?R
,
B?y|y?x?x?3,x?R

x?
?1
?
,求
A?B

A?B

x?
5
?
,求
A?B

A?B

?
x?
4
?
,
B?
?
x|
2? x?
5
?
,求
A?B

A?B

??
??

A?B

A?B




②已知
A?y|y?2x
2
?x?3,x?R
,
B?
?
y|y?ax
2
?x?3,a?0,x?R
?
??

A?B

A?B




第二部分 走进课堂
指出:将【 复 习 】1中五个例子中的结论变为条件 ,而将条件中的某些常数变为参数a,
这就得到了求交集与并集的逆向思维问题。



【探索新知】求交集与并集的逆向思维


?例1、已知
A?
?
x|x?3
?

B?
?x|
x?
a

(1)
A?B?
?
,(2)
A?B?R

分别求
a
的取值范围。




例2、已知
A?
?
x|?1

值范围。




例3、已知
A?
?
x|?1
x?
3
?
,
B?
?
x|
x

a

A?B?
?

x?
a
?
, B?
?
x|1?x?5
?

A?B
?
?
x|?1

x?
5
?
,求
a
的取
?A?B?
?
x|x

?1
?
,求
a
的 取值范围。




例4、已知
A?
?
x|x??1

x?
4
?
,
B?
?
x| b

x

3?a
?

A?B?
?

A?B?R
, 求
a、b
的值。





再看【 复 习 】2中两个例子的逆向思维问题:
2
2< br>例5、已知
A?y|y?2x?x?3,x?R

B?y|y?ax?x?3, x?R

??
??
A?B?
?
y|y

?



25
?
?
8
?
,求
a
的取值范围。




反思总结:





第三部分 走向课外
【课后作业】(限时30 分钟)
1、已知
A?
?
x|x??2

x?
5
?
,
B ?
?
x|a

x

8?a
?

A ?B?R
, 求
a
的取值范围。








2、已知
A?
?
x|?2?x? 1

x?4
?
,
B?
?
x|a

x

b
?

A?B?
?
x|x??2
?
,
A?B?
?
x|0

x?
1
?
, 求
a、b
的值。









2
2
2,3,5
?
3、已知
A?x |x?ax?15?0,x?Z

B?x|x?5x?b?0,x?Z
,
A?B?
?
??
??

a、b
的值。







2
4、已知
A?y|y?x?2x,x?R

B?y|y?ax,x?R

?
2
?
??

A?B

A?B








5、已知
A?y|y?x?2x,x?R

?
2
?
B?y|y?ax
2
,x?R

A?B?
?
x|?1

x

0
?


a
的取值范围。




















??
1、3、3 全集与补集
第一部分 走进预习
【 预 习 】阅读教材第 页,试回答下列问题


1、全集(universal set)的概念




2、补集的概念:
①自然语言


②符号语言 ③图形语言





第二部分 走进课堂
【复习检测】
交集、并集的定义
①自然语言


②符号语言 ③图形语言




指出:这一节课我们研究集合间的另一种运算。
【探索新知】
知识点一
全集的概念
阅读下列一段材料:
在研究集合间的关系和运算时 ,我们所研究的集合常常是某一特定集合的子集,这个特
定的集合叫做全集,记作U.
例如:1、研究
A?
?
x|x?1
?
,
B?
?
x|?1?x?3
?
等集合时,A、B都是R的子集 , R
就是全集。


2、在研究

A?
?
x|x?2n,n?Z
?
,
B?
?
x|x?2n?1,n?Z
?


A??
n|x?3n,n?Z
?

B?
?
x|x?3n?1 ,n?Z
?

C?
?
x|x?3n?2,n?Z
?


等集合时,A、B、C都是Z的子集,Z就叫做全集。
3、在研究质数集A与 合数集B时,质数集合A与合数集合B都是
U?
?
n?Z|n?2
?
的子
集,U就是全集。
4、在研究有理数集Q合无理数集时,有理数集Q和无理数集都是实数 集R的子集,U=R就
是全集。
5、在研究
A?x|x是斜三角形
,
B?
?
x|x是直角三角形
?
等集合时,A、B都是
??
?
的子集,U就是全集。
U?
?
x|x是三角形

知识点二
补集的定义
指出:有时全集也可以规定:
1,2,3,4,5
?

A?
?
1,2,3
?
例如:
U?
?
问题:集合
?< br>4,5
?
与U、A有什么关系?
结论:
?
4,5
?
是由全集U中所有不属于A的元素组成的集合,记作
C
U
A?
?4,5
?

C
U
A

做A在U中的补集。

C
U
A?
?
x|x?U且x?A
?


在上面五个例子中,求集合A、B的补集。

指出:我们也可以用Venn图表示补集
显然:
C
U
(C
U
A)?A

C
U
?
?U
,
C
U
U?
?


U
A
(
C
U
A
)?
A?
?
,
(
C
U
A
)?
A
?
U







【例题剖析】
例1、已知U=R,
A?
?
x|?3
≤< br>x

4
?
,
B?
?
x|x

2或x?5
?


C
U
(A
?
B)
,
C
U
(A
?
B)


(C
U
A)
?
(C
U
B)
,
(C
U
A)
?
(C
U
B)






再看例1的逆向思维:
已知U=R,
A?
?
x|?3< br>≤
x

4
?

B?
?
x|x

a或x?a?3
?

C
U
(A?B)?
?
x|4?x

a?3
?
?
?







a
的取值范围。
2
例2、已知
U?x|x是 24与30的公约数

A?
?
x|x?5x?6?0

??
?
B?
?
x|x
2
?7x?6?0


C
U
(A
?
B)
,
C
U
(A?B)

?
(C
U
A)
?
(C
U
B)
,
(C
U
A)
?
(C
U
B)








问题:从例1和例2的结果看,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呢? 对于这个结论,你能通过画Venn
图得到体验吗?

反思总结:



1、3、4 集合运算的逆向思维与用韦恩图解题
第一部分 走进复习
【 复 习 】


?4,?3,2
?
,求
A?B

1,0,? 3
?

B?
?
1、已知
A?
?



2、已知
U??3,0,1,2
,
A?
?
0,1 ,?3
?
,求
C
U
A



< br>3、已知
U
??
?
?
x|x是不大于30的质数
?< br>
11,17,19,29
?

A?
?
2,5,13 ,17,23
?

B?
?
2,

A
?(C
U
B)
,
(
C
U
A
)?
B
,
(C
U
A)
?
(C
U
B)







第二部分 走进课堂
集合运算的逆向思维与用韦恩图解题

【探索新知】集合运算的逆向思维与用韦恩图解题

【例题剖析】
例1、已知
A?a,a?1,?3

?
2
?
B? a?3,2a?1,a
2
?1
,
A?B?
?
?3
?






??
a
的值。 < br>2
例2、已知
U?
?
?3,0,1,2
?
,
A?a,a?1,?3
,
C
U
A?
?
2
?
,求
a
的值。
??






例3、 已知
U?
?
x|x是不大于30的质数
?
,A、B是U的子集。
11,19,29
?

A
?
(C
U
B)< br>?
?
5,13,23
?
,
(
C
U
A
)?
B
?
?
(C
U
A)
?
(C< br>U
B)?
?
3,7
?

求A、B.









例4、选择题
(1).已知全集U,M、N是U的子集,若
C
U
M?N
,则必有( )
(A)
M?C
U
N
(B)
M?C
U
N

(C)
C
U
M?C
U
N
(D)M = N


(2).如图的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为( )
(A)A∩
(C
U
B)

(C
U
C)
(B)A∪
(C
U
B)

(C
U
C )

(C)
(C
U
A)
∪(B∩C)
(D)
(C
U
A)
∩(B∪C)



问题:1、已知集合A、B、
A?B
的元素个数分别为
Card(A)

Card(B)

Card(A?B)

怎样计算
Ca rd(A?B)
呢?

B

A
C


结论:
Card(A?B)
=
Card(A)
+
Card( B)?
Card(A?B)

3
例3.向50名学生调查对A、B两事件的 态度,有如下结果:赞成A的人数是全体的,
5
其余的不赞成;赞成B的比赞成A的多3人,其 余的不赞成。另外,对A、B都不赞成的
1
学生数比对A、B都赞成的学生数的多1人,问对A 、B都赞成的学生和都不赞成的学
3
生各有多少人?







问题:2、若对三个集合A、B、C,又如何求
Card(A?B?C)
呢?
结论:
Card(A?B?C)
=
Card(A)
+
Card(B)?
Card(C)

< br>?Card(A?B)?Card(B?C)?Card(C?A)
?Card(A?B?C)< br>
例4.有
a

b

c
三本新书,至少读过 其中一本的有18人,读过
a
的有9人,读过
b

有8人,读过c
的有11人,同时读过
a

b
的有5人,读过
b
c
的有3人,读过
c

a
的有4人,那么全部读过的 有多少人?









例5.为完成一项实地测量任务,夏令营的同学们成立了一只“测绘队”,需要24人参加测
量 ,20人参加计算,16人参加绘图。测绘队的成员中很多同学是多面手,有8人既参加测
量有参加了计 算,有6人既参加了测量又会图,还有4人既参加了绘图又参加了计算,另
有一些人三项工作都参加了, 问这个测绘小组至少有多少人?









反思总结:




第三部分 走向课外
【课后作业】
?
1,5
?

(C
U
A)
1、填空:设U=
x?N|x小于10
, A、B是U的子集,A∩B=
?
3
?
, A∩
(C
U
B)?
?
??
4,6,8
?
,则A=___________.B =____________. ∩
(C
U
B)?
?

2.高一(1)班期末考试成绩统计如下:
(1)36人数学成绩不低于80分
(2)20人物理成绩不低于80分
(3)15人数学和物理成绩都不低于80分
问有多少人这两科成绩至少有一科不低于80分?






3.某校有100名教师,其中订阅中国教育报的有67人,订阅考试报的有45 人,两
种都不订的有21人,那么同时订阅两种报纸的教师有多少人?





第二章 函 数
2、1 函数的概念
2、1、1函数及其表示法


第一部分 走进预习
【预习】教材第29~43页,了解:
1、函数的定义
2、函数的表示法。
第二部分 走进课堂
2、1、1函数及其表示
【复 习】1、初中函数的定义
2、在初中我们学习了哪些具体函数?
指出:现在,我们学习了集合的概念,我们想从两集合间的关系的角度来研究函数及其表
示法。
【探索新知】函数及其表示法
例子1、一枚炮弹发射后,经过26s 落到地面击中目标,炮弹的射高为845m。
2
炮弹距地面的高度h(单位m)随时间t (单位s)变化的规律是:
h?130t?5t

炮弹飞行时间t的变化范围是数集
A?
?
t|0

t

26
?

炮弹距地面的高度h的变化范围是数集
B?
?
h|0

h

845
?

例子2、如图的曲线显示了南极上空臭氧层空洞的面积从1979~2001年的变化情况。
t|1979

t

2001
。 时间t的变化范围是数集
A?
?
臭氧层空洞的面积S的变化范围是数集
B?
?
S|0

S

26
?













例子3、下表是“1991年~2001年”计划以来我国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变化情况:
时间(年)
城镇家庭恩
格尔系数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53.8 52.9 50.1 49.9 49.9 48.6 46.4 44.5 41.9 39.2 37.9
?


恩格尔系数?
食物支出金额
总支出金额

A?
?
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 ,1999,2000,2001
?

B?
?
53.8,52.9, 50.1,49.9,49.9,48.6,46.4,44.5,41.9,39.2,37.9
?< br>
问题:例子1、2、3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知识点一
函数的定义:



知识点二
函数的表示法:


再看例子:
1、下列对应关系是否是函数?

f:取倒数 f:开平方


B
A
1
1
B
0
-1

1

1
2
4

A

f:
A
1
-1
2
-2
B
A
1
3
4

1
2

3
f:乘2
2
7
4
6
(4)
B
-2
2 2

(1)
(3)
(2)

2、下列曲线表示函数吗?

y

y


x x

o o





3、用函数的定义解释下列函数,并求出其定义域和值域。
(1)
y??2x?3
,
4
y?
x
,
y??2x
2
?3x?5


(2)
y??2x?3(?1?x?2)
,
4
y?(x?1)
,
x
y??2x
2
?3x?5(?1?x?2)

问题:函数有几个要素?

例子:下列两函数是否相同?
1、
f

A
1
B
A
1
1

-1
-1
4

2

2

6



(1)



[来源:学&科&网]
f

1

6
B
(2)
2、
f(x)?2x?1(x?R)

g(x)?2x?1 (0?x?1)



3、
f(x)?


4、
f(x)?1

g(x)?


3
3
6、
h(x)?x

e(x)?x

x
2
?4

g(x)?x?2?x?2

x
2
, 5、
f(x)?x

g(x)?x

x


反思总结:




2、1、2 画函数的图像

第一部分 走进预习


【预习】教材第38~43页,了解一些函数图象的画法:
1、和函数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和二次函数相关函数的图象。
2、分段函数的图象。
第二部分 走进课堂
【复 习】1、初中函数的定义
2、高中函数的定义。
3、函数的表示法、。
【探索新知】画函数的图像
例1、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和二次函数
(1)
y?2x?3

y??3x?2
(2)
y?
2
?3
y?

x
x
2222
(3)
y?2x?3x

y??x?2x?3
,
y?2x?4x?3

y??x?2x?1

例2、在1中限制
x
的范围,再画函数的图像。
例3、和绝对值联系
(1)
y?2|x|?3

y?|2x?3|
(2 )
y?2x
2
?3|x|

y?|2x
2
?3x|

例4、某市“招手即停”公共汽车的票价按下列规则制定:
(1)5公里以内(含5公里),票价2元。
(2)5公里以上,每增加5公里,票价增加1元(不足5公里的按5公里计算)
如果某条线 路的总里程为20公里,请根据题意,写出票价与里程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并画
出这函数的图像。

?
x
2
?1
x?0
x?0
?
1
?
x?0
再如:(1)
F(x)?
?
?
0

x?0
( 2)
G(x)?
?
0
?
?1
x?0
?
x? 1
x?0
?
?
?
1
x?Q
指出:并不是所有的函数 都能画出图象,例如
D(x)?
?
就不能用图象表示。
0
x?Q
?





反思总结:


第三部分 走向课外
【课后作业】
1、画和二次函数相关函数图像


(1)
y?x
2
?2x?3

y? x
2
?2x?3

?2

x?4

x?Z

y?x
2
?2|x|?3

y?|x
2
?2x?3|

3
(2)
y??2x?4x

y??2x?4x

?1
?x
≤)
2
22
y??2x
2
?4|x|

y?|?2x
2
?4x|

2、画分段函数的图像
?x?1
x?1
?
?
1
x?1
(2)e(x)?
(1)D(x)?
?

?
2
x?1
2
?
?x?1
?


?
x
2
?4
?1?x?3,x?Z
?

?4?x??1,x?Z
?x?1
?
2、1、3 映射与函数
第一部分 走进预习
【预习】教材第34~37页,了解:
1、映射的定义。
2、区间的概念。
第二部分 走进课堂
【复 习】1、初中函数的定义
2、高中函数的定义。

【探索新知】

一、映射的定义
例子:
1、
A?x|x是平面内三角形

B
??
?

?
?
x|x是平面内的圆
f:
画三角形的外接圆。
2、
A?x|x是平面内三角形

B?R

??
f:
求三角形的面积。
3、
?
x,y)|x?R,y?R
?

?

B?(
A?
?
P|P是平面内的点
f: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下找点P 的坐标。


4、
?

A?
?
x|x是我们班级内的学生
?

B?
?
x|x是我们班级内的椅子
f:
每位同学坐一把椅子。
下列例子是映射吗?


f:取倒数 f:开平方

1
0

1
1
1
B


A
1
2
A
4
2

2

3


(1) (2)

f:平方

f:平方

1
1

1
1
3
-1

3
-1
A
2
B

A
2

7
4
-2

4
-2

(3)
(4)


二、区间的概念
请在下列空白处填写集合的区间表示。

?
x|a?

?
x|a?
B
f:乘2
1
A
2
3
(5)
2
4
B
6

B

x?b
?
__________ ②
?
x|a?x?b
?
___________
x?b
?
__________ ④
?
x|a?x?b
?
__________

?
x|x?a
?
__________ ⑥
?
x|x?a
?
____________

?
x|x?a
?
__________ ⑧
?
x|x?a
?
_____________
三、注意
f(a)
的意义
2
例1、已知
f(x)?3x?5x?2
,求
f(3)

f(?2)

f(a?1)



2
例2、已知
f(x)?8x?1

g(x)?x?x
< br>求
f(g(x))

f(g(x)?2)

g(f(x))< br>,
g(f(3)?20)




?
x
2
?1
x?0
?
例3、已知
f(x)
=
?
0

x?0
,求
?
?x
2
?1
x?0
?


?
2x?1
x?1
f(x)?
?
例4、已知,求
f(?2)

?
f(x?1)
x?1
f(f(1)?1)
,
f(f(?2)?3)



2
例5、已知
f(x )?9x?1

g(x)?x

f(g(x))?g(f(x)?2)
,求
x



x?1
?
2x
例6、已知
f(x)?
?

2
x?1
(x?1)
?
(1)若
(2)若
f(x
0
)?4
,求
x
0

f(x
0
)?4
,求
x
0
的取值范围。






反思总结:






第三部分 走向课外
【课后作业】


1、已知








f(x)?2x?11

g(x)?x
2
?2

f(2?g(x))

g(f(x)?1)

?
1
?
?
?
x
2
x?0
g(x)?
?
x
f(x)?
?
2、已知 ,
?
x
2

?
?
?x
x?0
?
(1) 当
x
≤0时,求
x?0
x?0

f(g(x))

(2)当
x
>0时,求
g(f(x)?1)








x?4
?
x
2
?x
3、已知
f(x)
=
?
,求
f(?2)

x?4
?
f(x?2)











2、1、4求函数解析式
第一部分 走进复习


【复 习】

1、已知f(x)?
2?3x
,求
f(?1)

f(3x?1)

4x?1
2
2、已知
f(x)?x?2
,求
f(x?)

x
1
3、已知
f(x)?2x?1
,求
f(f (x))


第二部分 走进课堂
【探索新知】求函数解析式

问题:在【复 习】1中,若已知
f(3x?1)
,你能求
y?f(x)
吗?

例1、已知
f(3x?1)?




例2、已知
f(x?




2
又如:已 知
f(x?1)?
5?9x
,求
y?f(x)

12x?3
11
)?x
2
?
2
,求
y?f(x)

x
x
1
,求
f(x)

x
4




例3、已知
f(x)
为一次函数,且
f[f (x)]?4x?3
,求
y?f(x)







2
又如:已知
f(x)
为二次函数,且
f(x )?2f(?x)?3x?x
,求
y?f(x)





2
例4、已知对一切
x?R

f(x)?2f(?x)?3x?x


y?f(x)





1
2f(x)?3f()?4x
,求
y?f(x)
又如:已知
x





反思总结:




[来源:]
【课堂检测】
3?4x
f()?x?5
,求
f(5)
1、已知
x?2





11
3
f(x?)?x?
y?f(x)
2、已知
3
,求
x
x






2
3、已知
f(x)
为二次函数,且
f(x?1)?f( x?1)?2x?4x
,求
y?f(x)





4、已知对一切
x?R

f(x?2) ?3f(2?x)?x
,求
y?f(x)






第三部分 走向课外

【课后作业】
1、已知
f(




2、已知
f(x?




3、已知
f( x)
为一次函数,且
f[f(x)]?x?1
,求
y?f(x)





4、已知对一切
x?R

f(x )?2f(1?x)?x?x
,求
y?f(x)





2
3x?4
)?x?5
,求
y?f(x)
2x?1
11
)?x
2
?
2
,求
y?f(x)

x
x
2、1、5求函数定义域
第一部分 走进复习


【复 习】1、初中函数的定义
2、高中函数的定义。

第二部分 走进课堂
【探索新知】

问题:在给出函数时,有时直接指明 了函数的定义域;也有的时候,给出函数解析式,但
并不写函数的定义域,这时函数的定义域指的是什么 呢?


例1、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
y?





(3)
y?
1
(2)
y??2x
2
?x?1

3x?1
1
1?
?2x
2
?x?1
(4)
y??2x
2
?x ?1
?

2
3x?1
3x?14x?5





反思总结:




指出:对于实际问题,函数的定义域由实际背景确定。
例如:某超市日销售一种饮品50瓶, 每瓶2,50元,由日常销售经验知:若每瓶价格提高1
元,则每天就少卖10瓶,试写出日销售金额与 价格的函数关系式。






将例1(2)变为分类讨论问题
例2、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
y??2x
2
?x?a
(2)
y?ax
2
?x?1







我们再看例1(2) 的逆向思维
例3、已知函数
y?




例4、已知函数
y?
ax
2
?x?1
的定义域为R, 求
a
的取值范围
ax
2
?x?b
的定义域为
[?,1]
, 求
a、b
的值.
1
2




再看复合函数的定义域
例5(1)已知函数
y?f(x)
的定义域为
[?1

3]
,求
y?f(3x?2)
的定义域



(2)已知函数
y?f(3x?2)
的定义域为
[,]
,求
y?f(x)
的定义域



(3)已知函 数
y?f(3x?2)
的定义域为
[,]
,求
y?f(3?4x)< br>的定义域




反思总结:




15
33
15
33
第三部分 走向课外
【课后作业】
1、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
y?




1
x
2
?2x?3
(2)
y?
1

x
2
?2x?3
2、求函数
y?




3、已知函数
y?




4、已知
f(x)?




5、已知
f(x)?




1
ax?2x
2
的定义域
1
ax?bx?3
2< br>的定义域为
?
x|x??1或x?3
?
,求
a、b
的 值。
1
mx?4mx?m?1
22
定义域为R, 求m的取值范围
1
的定义域为R, 求m的取值范围
2
mx?4mx?1
6、已 知函数
y?f(4?x)
的定义域为
[?1,3]
,求
y?f(2x ?1)
的定义域



2、1、6 集合运算和集合间关系的逆向思维与二次函数
第一部分 走进复习


【复 习】在集合一节中我们研究了求集合间关系和集合并交补的逆向思维问题: 2
2
1、已知
A?
?
x|x?3x?2?0
?
,
B?
?
x|
x?(a?1)x?a?0
?

(1)
A?B
(2)
B?A
(3)
A?B
只有一个 元素
分别求







a
的取值范围。
2、已知
A?
?
x|x?a或x?5?a
?
,
B?x|x??3或x?5

(1)
A?B?
??
?x|x??3或x?5?a
?
,(2)
A?B?
?
x|x?a或 ?5
?

分别求
a
的取值范围。







3、已知U=R,
A?
?
x|? 3?x?4
?
,
B?
?
x|x?a或x?a?3
?

C
U
(A
?
B)?
?
x|4?x?a?3< br>?
, 求
a
的取值范围。









第二部分 走进课堂
指出:1、练习2的另一种形式:
2、已知
A?
?
x|x
2
?5x?5a?a
2
?0
?
,
B?
?
x|x
2
?2x?15?0
?


(1)
A?B?
?
x|x
2
?(a?2)x?3a? 15?0

2
?
(2)
A?B?
?
x|x?(a ?5)x?5a?0
?

分别求
a
的取值范围。
2、练习3的另一种形式:
已知
A?
?
x|x
2
?12x?12?0
?
,
B?
?
x|x
2
?(2 a?3)x?a
2
?3a?0
?

C
U
(A?
B)?x|x
2
?(a?7)x?4a?12?0

a
的取值范围。
??
,且
a?1

问题:若二次三项式不能分解,这类问题又如何解决呢?

【探索新知】 不等式中二次三项式不能分解

例1、已知
A?x|x?3x?2?0
,B?
?
x|
2
??
x
2
?ax?1?0
?

(1)
A?B
(2)
B?A
(3)
A?B
只有一个元素
分别求







a
的取值范围。
例2、已知
A?
?
x|x?ax?b?0
?
,
2
B?x|x
2
?2x?15?0
??

(1)< br>A?B?
?
,(2)
A?B?R
,分别求
a、b
满足 的条件。






例3、已知
A?
?
x|x
2
?x?12?0
?
,
B?x|x
2
?ax?1?0

??
C
U
(A
?
B)?
?
,求

a
的取值范围。









反思总结:




第三部分 走向课外
【课后作业】
2
1、已知集合
|A?
?
x|x ?2x?8?0
?
,B=
?
x
|x?ax?a?12?0
?

B?A
,求实数
a
22
的取值范围。




2、已知A=
?
x
|x
2
?2x?3

0
?
,B=
?
x
|x
2?px?q

0
?
,A∩
B
=
?
x< br>|x
2
?x?2

0
?


p

q
满足的条件。





3、已知A=
?
x
|2x
2
?7x?15

0
?
,B=
?
x
|x
2
?ax?b< br>≤
0
?

且A∩B=φ,A∪B=





?
x
|?5

x

2
?
,求
a

b
的值。
2、2 函数的性质
2、2、1 函数的单调性
第一部分 走进预习


【预 习】教材第44~46页,了解:
(1)增函数和减函数的定义:①图形语言 ②符号语言
(2)单调性和单调区间的定义
第二部分 走进课堂
【导 言】
从这 一节开始我们研究函数的性质,函数的性质主要指单调性、奇偶性和周期性。我
们首先来研究函数的单调 性。
【探索新知】2、2、1函数单调性的定义
例子:












对于函数
f(x)?1

y?
1

x
f(x)?x
2

y

x
的增大而增大;
y

x
的增大而减小。
图形语言:在
(0,??)
上,

(??,0)
上,
请同学们将图形语言改为符号语言,就得到增函数 和减函数的定义。
知识点一
①增函数的定义:



②减函数的定义:



知识点二
单调性和单调区间的定义:
利用单调性的图形语言可以判断下列函数的单调性:

f(x)?
1
2

f(x)?x?2x

x





f(x)?x
2
?2|x|

f(x)?|x
2
?2x|




例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如图是
y?f(x)
的图像

x
1
??4

x
2
?2
显然
x
1
?x
2

x
1
、x
2
?[?5,3]

y
1
-5 -4 -3 -2
-1
-1
1 2 3
x
f(x
1
)?f(x
2
)

所以
y?f(x)

[?5,3]
上是增函数。



y?f(x)

(2)若
y?f(x)
(a,b)
上是增函数,在
[b,c)
上是增函数,于是
y?f(x)< br>在
(a,c)
上也
是增函数。



例2、用函数单调性的定义证明
2
(1)
f(x)??2x?x?3

(-?,)
上是增函数。
1
4




(2)
f(x)??x?1

(-?,0)
上是减函数。




反思总结:



3



第三部分 走向课外
【课后作业】
1、证明
f(x)??x
3
?1

(??,??)
上是减函数。






2、证明
f(x)?x?






3、证明
f(x)?







4、证明
f(x)?







4

(2,??)
上是增函数。
x
x

(-?,-1)
上是减函数。
x
2
?1
x

(-2,2)
上是减函数。
2
x?4
2、2、2 判断函数的单调性
第一部分 走进复习
(1)增函数和减函数的定义:①图形语言 ②符号语言
(2)单调性和单调区间的定义


例子、判断函数
f(x)?
2x?3
的单调性,并用单调性的 定义证明。
x?1
就这个问题来看,有两个小问题:
(1)如何找出这个函数的单调区间。
(2)证明这个函数在单调区间上的单调性。
问题:判断函数的单调区间有哪些方法呢?

第二部分 走进课堂
【探索新知】判断函数单调区间的方法

例1、图像法
(1) 一次函数
y?2x?3

y??x?1







反比例函数
y?






二次函数
y??x?2x

y?2x?x?1









(2)联系绝对值
22
1?2

y?

xx
y?2|x|?3

y?|2x?3|
,
y?


?1

|x|




y?|
?1
|
,
y??x
2
?2|x|

y?|?x
2
?2x|

x





例2、先考虑函数的定义域,再确定要研究的区间
(1)
y?





(3)
y?




(5)
y?x?2x?1






例3、复合函数的单调性
(1)
y?5?4x?x
2
(2)
y?|x|?1
12999 . c o m





要注意某些判断函数单调性的逆向思维
例子:
2
1 、
y?2x?ax?1

(??,)
上是减函数,求实数
a
的取值范围。
13?2x
(2)
y?

x?1
x?1
1
x?2?9?x
(4)
y?2x?1?

x
1
4




2、
y?ax
2
?x?1
在< br>(,??)
上是增函数,求实数
a
的取值范围。





3、
y?




4、
y?
1
4
3?2x

(??,?1)
上是减 函数,求实数
a
的取值范围。
x?a
ax
2
?4x?5< br>在
[?5,?2]
上是增函数,求实数
a
的值。




例4、要记住一些函数的单调区间,画这些函数的图象,并会用单调性定义证明
(1)
y?ax?




例如、已知函数
y?x?




反思总结:



bxx
(a?0,b?0)
(2)
y?
2
(k?0)
(3)
y?
2
(k?0)

xx?kx?k
a
在< br>(1,??)
上是增函数,求实数
a
的取值范围。
x
第三部分 走向课外
【课后作业】
1、
y?ax?4x?1< br>在
(2,??)
上是增函数,求实数
a
的取值范围。
2





2、
y?




3、
y?






ax?1

(?2,??)
上是减函数,求实数
a
的取值范围。
x?2
a|x|?1

(1,??)
上 是增函数,求实数
a
的取值范围。
2、2、3利用函数单调性求函数的最值
第一部分 走进复习

巩固练习:
1、证明
y?ax?




2、证明
y?





2、 证明
y?




b
b
(a?0,b?0)

(0,)
上是减函数。
x
a
x
(k?0)

(?k,k)
上是增函数。
2
x?k
x
(k?0)

(?k,k)
上是减函数 。
x
2
?k
第二部分 走进课堂


【探索新知】利用函数单调性求函数的最值
例1、 求函数
y?
3?4x
(?3?x??`1)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2x?1









指出:上面例子的四种表现形式:
1、求函数
y?




2、求函数
y?




3、已知
f(x)?




3、 已知
f(x)?



例2、 求函数
y?x?





3?4x
(?3?x??`1)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2x?1
3?4x
(?3?x??`1)
的值域。
2x?1
3?4x
1
成立,求实数
a
的取值范围。,不等式
f(x)?a< br>对一切
?3?x??`

2x?1
3?4x
1
使不等 式
f(x)?a
成立,,存在
?3?x??`
求实数
a
的取 值范围。
2x?1
1
(2?x?3)
的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x


问题:在例2中若
y?x?





【课堂检测】
1、求函数
y?x?






2、求函数
y?






3、已知
f(x)?











11
(?x?2)
,结论又如何?
x2
4
(1?x?3)
的值域。
x
x
(?6?x?5)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2
x?16< br>x
,不等式
f(x)?a
对一切
?2?x?2
成立,求实数< br>a
的取值范围。
x
2
?16
第三部分 走向课外
【课后作业】
1、求
y?5?4x?x
2
(?1?x?0)
的最大值及相应的
x
值。








2、求
y?x?








3、对一切
x?[?1,0]
,不等式








4、已知函数
f(x)?









x
2
?1(0?x?1)
的值域。
1
?a
恒成立,求实数
a
的取值范围。
2
x?4 x?5
2x?1?
1

f(x)?a
有解,求实数
a
的取值范围。
x?1
2、2、4函数的奇偶性

第一部分 走进预习
【 预 习 】阅读教材第47~49页,试回答下列问题
1、奇函数、偶函数的定义 2、奇函数、偶函数的图象特点




第二部分 走进课堂
【 复 习 】
1、增函数、减函数的定义 2、单调性和单调区间的定义
指出:这一节课我们来研究函数的另一种性质。
【探索新知】
例子:


问题:1 、(1)(2)图象各有什么特点?
2、(1)(2)中的点和它的对称点的坐标有什么关系?
3、这里的
x
是函数定义域中的什么数?
知识点一
奇函数、偶函数的定义:




知识点二
奇函数、偶函数的图象特点:







例1、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
4
3
(1)
f(x)?x?2x
(2)
f(x)?2x?
4

x
2




(3)
y?ax?




bx
(a?0,b?0)
(4)
y?
2
(k?0)

xx?k
又如:1、一次函数
y?kx?b(k?0)
何时为奇函数?
2、二次函数
y?ax
2
?bx?c(a?0)
何时为偶函数?
问题:有无函数
f(x)

f(x)
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
结论:1、若函数
f(x)
既奇又偶,则
f(x)?0

例子: 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
(1)
f(x)?x
2
(x?0)
(2)
f(x)?x
2
(?1?x?1)





(3)
f(x)?x
2
(?1?x?1)





结论:2、若函数
f(x)
具有奇偶性,则
f(x)
定义域对应数轴上的点关于原点对称。
例子: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
(1 )
f(x)?x
2
?4?4?x
2
(2)
f(x)?x?4 ?4?x






注意:具有奇偶性的函数的图像特点
根据具有奇偶性的函数的图像特点,在已知奇(偶)函数图像一部分时,可以画出另
一部分。
3
例2:(1)
f(x)?x?2|x|
(2)
y?ax?
b
(a?0,b?0)

x







(3)
y?
xx
(k?0)y?(k?0)
(4)
x
2
?kx
2
?k








例3、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
x?0
?
1
?
x(x?1)
x?0
?
(1)
f(x)??
0

x?0
(2)
g(x)?
?

?x(x?1)
x?0
?
?
?1
x?0
?










反思总结:







第三部分 走向课外
【课后作业】
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
x
4
?x
2
(1)
f(x)?
2
(2)
g(x)?|x?1|?|x?1|

x?1










(3)
y?









x
x?4
2
(4)
y?
x?1
x?4
2

?
x?1
x ?0
?
1
x?Q
?
(5)
h(x)?
?
0

x?0
(6)
D(x)?
?

x?Q
?
0
?
x?1
x?0
?













2、2、5函数的奇偶性的几个基本问题

第一部分 走进复习
【 复 习 】
1、奇函数、偶函数的定义 2、奇函数、偶函数的图象特点


第二部分 走进课堂
【探索新知】
问题1、如何判断函数不具有奇偶性
例如:(1)
y?




2、已知
f(x)
是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求
f(0)





结论3:
x?1
x?4
2
(2)
y?x?1

x
3
?x?a
例1、①已知
f (x)?

f(x)
是奇函数,求
f(1?f(1))

2
x?1



②已知
f(x)?



问题3、①设
f(x)
是定义在R上的函数,
F(x) ?f(x)?f(?x)

x
5
?x?a
x?1
2

f(x)
是奇函数,求
f(2)

G(x)?f(x)?f(?x)
, 那么
F(x)

G(x)
的奇偶性如何?



②奇函数与奇函数(或偶函数与偶函数)的和差积商的奇偶性如何?奇函数与偶
函数的积或商呢 ?






结论4: 例2、已知
f(x)?|x?1|
可以表示为一个偶函数
g(x)
和一个 奇函数
h(x)
的和,求
g(x)

h(x)





例3、已知函数
f(x)?ax
5
?bx< br>3
?cx?1

f(2)??1
,求
f(?2)





反思总结:




【课堂检测】
1、已知
f(x)?
3
x?1
可以表示为一 个偶函数
g(x)
和一个奇函数
h(x)
的和,求
g(x)

h(x)






2、已知函数
f(x)?ax
7
?bx
5
?x
2
(ab?0)< br>,
f(2)??1
,求
f(?2)






第三部分 走向课外
【课后作业】
1、已知
f(x )?|x?1|?|ax?b|(a?0,b?0))

f(x)
是奇函数,且
f(2)?2

f(3?f(?3))






-2
x
?a
2、设
f(x)?
x?1

( a、b为实常数)
2?b
(1)当
a?b?1
时,证明:
f(x)< br>不是奇函数。
(2)设
f(x)
是奇函数,求
a、b
的值。






3、已知
f(x)?
1
(x??1)
可以表示为一个偶函数
g(x)
和一个奇函数
h( x)
的和,求
x?1
g(3)?
h(2)





42
4、 已知函数
f(x)?ax?bx?x
f(2)??1
,求
f(?2)











2、2、6函数的奇偶性与对称问题
【 复 习 】
1、奇函数、偶函数的定义 2、奇函数、偶函数的图象特点
3、结论(1)(2)(3)(4)

第二部分 走进课堂


指出:这一节课我们来研究函数奇偶性的另一重要问题
【探索新知】
一、一个函数图像关于点或直线对称
例1、已知奇函数
f(x)
,当
x?0
时,
f(x)?x?3
,当
x?0
时,求
f(x)








例3、 已 知函数
f(x)

f(x?1)
是偶函数,当
x?1
时,< br>f(x)?x
2
,当
x?1
时,求
f(x)








例3、已知定义在R上的 奇函数
f(x)

f(x?3)
是偶函数,当
x?(0,3)
时,
f(x)?2x?x
2


x?(?6,?3)
时, 求
y?f(x)












二、两个函数图像关于点或直线对称
2
例子:已知
f(x)?x?2x
,且函数
g(x)

f( x)
的图像关于下列直线或点对称,分别求
出函数
g(x)

(1 )
x
轴(2)
y
轴(3)原点(4)直线
x?1
(5)直线
y??2









反思总结:





第三部分 走向课外
【课后作业】
1、填空:
函数
f(x)? x
3
?1
关于下列直线或点对称的图像对应的解析式为
g(x)
,求
g(x)

(1)
x
轴_____________ (2)
y
轴______________
(3)原点_____________(4)直线
x?1
__________
(5)直线
y??2
________
2、已知偶函数
f(x)< br>,当
x?0
时,
f(x)?x
3
?1
,当
x ?0
时,求
f(x)

3、已知函数
f(x)

f(x?2)
是奇函数,当
x?2
时,
f(x)?x?1
,当
x?2
时,求
f(x)

4、已知偶函数
f(x)
,< br>f(x?1)
是奇函数,当
x?(0,1)
时,
时,求
y?f (x)

5、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
f(x)
满足:
f(x-4)? ?f(x)
,且在区间[0,2]上是增函数,若
方程
f(x)?m(m?0)
在区间
[?8,8]
上有四个不同的根
x
1
、x
2
、x
3
、x
4
,求
f(x)?x
3
,当
x?(?2,?1)
x
1
?x
2
?x
3
?x
4

2、2、7单调性和奇偶性综合问题
【 复 习 】
1、增函数、减函数、单调性和单调区间的定义 2、奇函数、偶函数的定义和图象特点

第二部分 走进课堂
指出:这一节课我们来研究单调性和奇偶性的综合问题


【探索新知】
例1.先根据条件画出函数的大致图象,再利用图象解题 (1)选择题:若奇函数
f(x)
在区间
[3
,
5]
上 是增函数,且最大值是6,那么
f(x)
在区间
[?5
,
?3]上是( )
(A)增函数,最小值为
?6
(B)增函数,最大值为
?6

(C)减函数,最小值为
?6
(D)减函数,最大值为
?6


(2)已知定义域为R的奇函数
f (x)
,在
(0
,
??)
上是增函数,且
f(1)?0,则
(2x?1)f(x?2)?0
的解集为______________.
问题:在例1(1)(2)中,若
f(x)
是偶函数,结论又如何?
例2、 先根据条件画出函数的大致图象,再利用图象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再利用单调性定义
证明。
( 1)已知函数
f(x)
是奇函数,
f(x)

(0
,
??)
上是增函数,那么
f(x)

(??,0)
上是增
函数还是减函数?







< br>(2)已知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
f(x)

[?a,?b](a?b?0)上是减函数,且
f(?b)?0
,求
证:
y?[f(x)]
在< br>[b,a]
上是增函数。



(3)已知奇函数
f(x)

(0
,
??)
上是减函数,且
f(x)?0,那么
F(x)?
上是增函数还是减函数?并用函数单调性的定义证明。、





2
1

(??,0)
f(x)



问题:在例1(1)(2)(3)中,若
f(x)
是偶函数,结论又如何?


例3、函数单调性和奇偶性与抽象不等式
(1)已知函数
f(x)
是定义在
[?2,2]
上的减函数,且
f(1?m)?f(m)
,求
m
的取值范
围。





(2)已知奇函数
f(x)
是定义在
[?2,2]
上的减函数,且
f (m)?f(m?1)?0
,求
m
的取
值范围。





(3)已知定义在
[?2,2]
上的偶函数
f(x)

[0,2]
是减函数,且
f(1?m)?f(m)
,求
m

取值范围。





反思总结:




第三部分 走向课外
【课后作业】
1、已知偶函数
f(x)

[0
,
??)
上是增函数,且
f(1)?0
,解不等式
(2x?1)f(x?2)? 0







2、 已知奇函数
f(x)
在定义域
(?1,1)
上是减函数,且
f(1? a)?f(1?a
2
)?0
,求
值范围。






3、已知函数
a
的取
f(x)
是 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且在
(??,0)
上是减函数,
f(2a
2
? a?1)?f(3a
2
?2a?1)
,求





a
的取值范围。
4、已知
f(x)
是定义在R上的偶 函数,且在
(??,0)
上是增函数,
f(2a
2
?a?1)?f( 3a
2
?2a?1)
,求
a
的取值范围。
5、已知定 义在R上的偶函数
f(x)

(??,0]
上是增函数,且
f(1? m)?f(m)
,求
m
的取
值范围。








第三章 基本初等函数(Ⅰ)


3、1、1 实数指数幂及其运算
第一部分 走进复习
【 预 习 】阅读教材第85~90页,试回答下列问题
1、
a

n
次方根的定义 2、根式的定义
3、分数指数幂的意义 4、无理指数幂的意义




第二部分 走进课堂
【 复 习 】
1、初中指数幂的定义 2、初中指数幂的运算律
问题:当指数
m、n
是有理数和实数时,初中那些指数运算律还成立吗?
【探索新知】
1、
a

n
次方根的定义
的立方根
在初中,
(?2)
2
?4??2是4的平方根

3?27?3是27

(-4)
3
?-64?-4是64的立方根

0
2
?0?0是0的平方根

4
的七次方根
于是:
(?2)?16??2是16的四次方根

2?128?2是128
3
7
(-3)
5
?243?-3是243的五次方根

于是我们得到
a

n
次方根的定义:



①当
n
是正奇数时,
a

n
次方根记作
n
a
,例如:
7
128?2

5
?243 ??5

②当
n
是正偶数时,
x?a
是非负数,
a

n
次方根记作
n
a(a?0)

例如:
529?23

6
729?6

其中,< br>n
a(a?0)

a
的非负
n
次方根。
特别地,(1)
n
0?0
,(2) 负数没有偶次方根。
再如:1 6的四次方根为:
?
4
16??2

9
0?0
,< br>?
6
729??3


2、根式的定义
式子
n
a
叫做根式,例如:
3
?27

3
4

n
0

3

3
?27

57
等都是根式。
①当
n
是正奇数时,
n
a

a

n
次方根
例如:
3
?27

?27
的三次方根,
5
7
是7的五次方根。
②当
n是正偶数时,
x?a
是非负数,
n
a(a?0)

a< br>的
n
次非负方根,
一个正数
a
正的方根
n
a
叫做正数
a
n
次算术根。
n
n


例如:
4
16?2
是16的四次算数根,
5
是5的二次算数根(算术 平方根)
3
7
是7的三次算数根
显然有公式:
(
na)
n
?a

n?N
?
,n?1


n
是正偶数时,
a?R


n
是正偶数时,
a?0

例如:
(
3< br>2)
3
?2

(
5
?27)
5
?? 27

问题:
n
a
n
?a
吗?
23例子:计算
(?3)

4
2
4

3
( ?3)

5
2
5

于是可以得到结论:



22
32
再计算:
3
(?8)
(?10)

(3?
?
)

(a?b)(a?b)



练习:当
a?0
时,求下列各式的值
(1)
5
a
10
(2)
3
a
12
(3)
7
a
28



3、分数指数幂的意义
上面的练习说明:
①当根式的被开方数的指数能被根指数整除时,根式可以写成分数指数幂的形式。
②推广一下 ,当根式的被开方数的指数不能被根指数整除时,根式也可以写成分数指数幂
的形式。
例如: 当
a、b、c?0
时,
a?a

b?b

c?c< br>

n
3
2
2
3
1
2
4
5
5
4
a?a(a?0,m、n?N
?
)

?n
m
m
n
又由于
a
1
?
n
, 所以,可以推广为
a
n
?
a
m
1
n
a< br>m
(a?0,m、n?N
?
)

0
m
n?0

0
?
m
n
无意义。

4、无理数指数幂的意义


例如:
3
2
可以看做是:
3
1。4

3
1。41

3
1。414< br>?的逼近值。
指出:有了分数指数幂和无理数指数幂的意义后,整数指数幂运算律便可以推广为 实数指
数幂的运算律。
aa?a
mnm?n
a
m
a
m
a
m
m?n
mmm

n
?a

(ab)?ab

()?
m

b
ab

a
?n

(a)?a
mnmn
?
1
?
n

a
n
?
n
a
m

a
n< br>?
a
m
m
1
n
a
m

其中:
a、b?0

m、n?R



反思总结:




















3、1、2 利用指数运算律解题
第一部分 走进复习
【 复 习 】指数运算律
第二部分 走进课堂
【探索新知】
例1、求下列各式的值


16
?
8

100

()
4

81
?
2
3
1
2
3



例2、计算下列各式
(1)(2
a?b
)(
?6a?b
) ÷(
?3a?b





(2)
(m ?n)
1
4
?
3
3
?
8
2
23
1
2
1
2
1
3
1
6
56
m
2
?
16
?(
3
)

n
3




例3、根式的运算要化为分数指数幂的运算
(1)



(3)
aaa?



反思总结:



练习:
1、计算下列各式(
x?0

y?0

z?0

?
?y
?1?13
33
44
(1) (2)(
x?y?z)(x?y?z)

11
1
?
15(?x
?1
?y
2
)(?x
3
?y
6
)
46
a
5
a
3
a?a
3
2
(2)
4
81?
3
81

a
(4)
23?
3
1.5?
6
12

5x
?
2
3
1
2
2
13
1





2、求
a?a
?3
?






3
9
2
3
a
?7
?
3
a
13
的值
第三部分 走向课外
【课后作业】
1、计算下列各式
2
?
3
?
6
16s
2
t
?6
?
2
(1)(
4a?b
)÷(
?a ?b
) (2)
()

25r
4
3
?
2
3
1
3
15
3




(3)
(?2x?y
1
4
?
1
3
)(3x
?
1
2
?y)(?4x?y)
(4)
4x
(?3x?y)
÷
(?6x
2
3
1
4
2
3
1
4
1
4
?
1
3
?
1
2
?y)

?
2
3




2、化简下列各式
(1)
(
3
4
25
15
?125)?5
(2)
1
3
4
a
2
a?a
3
2

(3)
[
a?8ab
4b?2
3
ab?a
2
3
2
3
4
3
?(1?2?
3
b
3
)]?a

a
3、2、1 指数函数
第一部分 走进预习
【 预 习 】阅读教材第90~94页,试回答下列问题
1、指数函数的定义 2、指数函数的图象 3、指数函数的性质

第二部分 走进课堂


【 复 习 】
1、什么是函数? 2、指数运算律
问题:我们已经学过哪些具体的函数?
【探索新知】
看下面的例子
1、 一个细胞每次分裂时,由一个分裂为2个,经
x
次分裂得到的细胞数为
y
,求
y

x

关系式。
2、一种放射性物质不断地衰变为其它 物质,没经过100年剩留的质量为原来的
84%
,经过
x
年这种物质的剩留 量为原来的
y
倍,求
y

x
的关系式。
问题:例子1、2中两个函数有什么共同特点?
一、指数函数的定义



下列函数哪些是指数函数?
111
y?2
x

y?()
x

y?3
x

y?()
x
,< br>y?2
x?1

y?()
x
?5

232

二、指数函数的图象
x
例如:画出
y?2

y?()
的图象
1
2
x






三、指数函数的性质
1、定义域:
2、值 域:
问题:当自变量
x
取遍所有实数时,函数值
y
取遍什么?
例子:①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2
y?2
x?1

y?()
1
3
3?x

y?1?a
x
(a?0且a?1)< br>

②求下列函数的值域
y?2
?x?1

y?2

1
x


3、图象都过定点(不管
a
是什么值):
例如、填空:函数
y?a
x
2
?2x
?5(a?0且a?1)
过定点___________ _____
4、当
x?0

x?0
时分别指出函数值
y< br>的范围。


例如:比较下列各数与1的大小关系。
2
2

2
1
100
1

()
2
2
1
?
2

()

100
1




5、单调性:



例如:(1)判断下列函数的单调区间
y?2
x
2
?2x
1

y?()
2
x
2
?2x





(2)比较大小
2.1
?3.2

2.1
0.1

0.8
?2

0.8
?3




思考题:对于指数函数
y?a(a?0且a?1)
,在第一象限内
a
越大时,图象越往上还是越
往下?


反思总结:



x
3、2、2 利用指数函数单调性解题
第一部分 走进复习
【 复 习 】
1、指数函数的定义、图象和性质
2、练习:
(1)求函数
y?2
?3x?1
的定义域和值域
2
(2) 已知函数
y?a
?x?4x
?1(a?0且a?1)
过定点,求出定点坐标。


(3)比较大小
2

2
1
1
?< br>2

0.2

()

()
2
100
3.1
1
2

第二部分 走进课堂
指出:这一节课我们来研究用指数函数的单调性解题
【探索新知】
例1、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
3
6
4
?
5
2.5 3.1
(1)
1.7

1.7
(2)
()

()

3
4



(3)
a

a(a?0且a?1)
(4)
1.7




例2、解不等式
(1)
2



(3)
a
2x
2
?x
x
2
?3 x
1
3
1
1
1
2
0.3

1.8
0.2

?4
x
(2)
4
x
?2
x?1
?8

?a
2x?1

(a?0且a?1)




例3、确定下列函数的单调区间
(1)
y?2
x




(3)
y?()

2
?4x
(2)
y?2
?x
2
?2x

1
2
x
2
?2x
?1

(a?0且a?1)





我们再来看:求
y?2
x
例4、 已知
f(x)?a
x
2
?4x
单调区间的逆向思维
2?4ax
(a?0且a?1)

(3,??)
上是增函数,求实数
a
的取值范围。





利用指数函数的单调性还可以求一些函数的值域
例5、求下列函数的值域
(1)
y?2





(3)
y?9










?x
2
?2x
x?1
1
(0?x?1)
(2)
y?()
2
x?1

(4)
y?2
x?1
?4
x

第三部分 走向课外
【课后作业】
1、解方程:
3



2、填空:
(1)函数
y?3
?|x?1|
x?2
?3
2?x
?80

的单调递减区间为_____________


1
?x
2
?2|x|
(2)函数
y?()
的递增区间为_______ _______
2
3、解不等式
(1)
2





5、 求函数
y?









x
2
?2x?3
1
?()
3(x?1)
(2)
9
x
?6
x
?2?4
x

2
2
?x
2
?4x
?7
的值域。
1x
2
?2x
?1?x?2
(?a?0
成立,求实数
a< br>的取值范围。 6、已知对一切,不等式
)
2










3、2、3 指数函数图象的相关问题
第一部分 走进复习
【 复 习 】
1、指数函数的定义、图象和性质
2、利用指数函数性质解题
(1)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1
y?()
x?3

y ?2
?3x?1
(0?x?1)

y?2
?
2
(2 )填空:
y?1?a
x?1
x?1

(a?0且a?1)
过定点—————。


(3)解不等式:
4?2
xx?1

(4)确定函数的单调区间
y?2
?x?2x

y?4
x
?2
x?1

(5)比较
2.1

?4.2
2

3.6
?1.4
的大小。
第二部分 走进课堂
指出:掌握指数函数的图象,画好指数函数相关函数的图象,可以解决许多问题。
【探索新知】
例1、分别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下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
(1)
y?2
x

y?2
x?1

y?2
x?2









(2)
y?2

y?2?2

y?2?1








问题:从例1看,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呢?







练习:
1、< br>y?2
3x?1
xxx
的图象向右平移2个单位,得到函数_________ ___的图象。
2、函数
y?f(2x?1)
的图象向左平移3个单位,得到___ _____函数的图象。


3、函数______________的图象向右平移2个 单位,得到函数
y?3
2?5x
的图象。
4、函数
y?2
3x?5
的图象经怎样的平移变换,得到函数
y?2
3x?4
的图象?

例2、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
(1)
y?2
x
(2)
y?2
1?x
(3)
y?2
?|x|







(4)
y?2
1?|x|
(5)
y?2
?|x?1|
(6)
y?|2
x
?1|







学会画上面函数的图象,就可以解决方程根的个数问题:
例3、判断下列方程根的个数
1?x
(1)
2?x?1
(2)
2?5?|x|
(3)
3
x
?|x|
?x
2






反思总结:





第三部分 走向课外
【课后作业】
1、填空:
(1)
y?2< br>4x?3
?6
的图象向左平移2个单位,得到函数____________的图象。
5?2x
(2)函数______________的图象向右平移3个单位,得到函数
y?5?1
的图象。


(3)要得到
y?5
5x?1
的图象,只需将函数
y?5
5x?3
的图象向_______平移_______个 单位。
2、判断下列方程根的个数。
(1)
3
1?x
?x?5
(2)
3
|x?1|
?2x?5


























3、3、1 对数的定义
第一部分 走进复习
【 复 习 】
1、指数函数的定义、图象和性质
2、指数运算律。
第二部分 走进课堂
例子:一种放射性物质不断地衰变为其它物质,每经过100年该物质的质量变为原来的84%
(1)经过x年该物质的质量变为原来的y 倍,写出x与 y的函数关系式。
(2)经过多少年该物质的质量变为原来的一半?



指出:已知幂、底数,求指数的运算叫做对数运算。
【探索新知】
(一)对数的定义
公式(1)
a
b
?N?log
a
N?b(a?0且a?1)

例1、指数式化成对数式
2
10
?1024

3
5
?243

7
3
?343

e
t
?2

10
?3
?
11
x

10?

1 0002
a
0
?1

a
a
?a(a?0且a?1)

指出:常用对数和自然对数的概念。
①以10为底的对数叫常用对数,
l og
10
x
简写为
lgx

②以
e
为底的 对数叫自然对数,
log
e
x
简写为
lnx

公式(2)
log
a
1?0

log
a
a?1

(3)
a
log
a
N
?N


例2、对数式化为指数式
(1)
log
2
1
21
??

lg10?

ln2?t

lg5?x

2
22
x
(2)已知
ln(2x?1)?1

lg2(?1)?2


分别求出
x
的值。
例3、求对数的值
(1)
log
2
8
(2)
lo g
3
81
(3)
log
1
16
(4)
lo g
1
27

2
3
(5)
lg
11
ln2
1
log7
log3
(6)
2
2
(7)()
2
(8)
()

4
1000e
反思总结:





第三部分 走向课外



思考题:
1、已知
log
2
3?x

log2
5?y

log
2
15?A
,
log
2
问:A与
x、y
,B与
x、y
关系如何?
2、已知< br>log
2
3?x

log
2
9?C
,问: C与
x
关系如何?
3、计算
(1)
log
100
1000
,
3
?B

5
lg1000
log
2
1000
,
lg10 0
log
2
100
(2)
log
32
128

log
2
128
lg128

lg32
log
2
32
由上面1、2、3,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呢?

3、3、2 对数的运算法则和换底公式
第一部分 走进复习
【 复 习 】
1、对数的定义
2、上一节中①
log
215

log
2
3

log
2
5
log
2
分别有怎样的关系?
由此可以猜出怎样的结论?
3

log
2
3

log
2
5

log
2
9

log
2
3

5


第二部分 走进课堂
【探索新知】
(二) 对数的运算法则
(1)
log
a
MN?log
a
M?lo g
a
N





(2)
log
a


M
?log
a
M?log
a
N

N




(3)
log
a
M
n
?nlog
a
M




指出:上面公式在进行对数运算时经常用到。
例1、用
log
a
x

log
a
y

log
a
z
表示 下列各式
x
2
?y
xy
(1)
log
a
(2)
log
a

3
z
z
[来源:]
例2、求下列各式的值
(1)
log
2
(4
7
?2
5
)
(2)
lg
5
100

指出:注意公式的逆用
例3、化简下列各式
(1)
111
lg25?3lg
3
2
(2)
log
2
5?log
2

22100
问题: 在上一节中
log
100
1000

lg1000
log< br>2
1000
、各有什么关系?
lg100
log
2
100
log
32
128





(三)换底公式
(1)
log
a
N?
n
log< br>2
128
lg128
、呢?
lg32
log
2
32
log
b
N
(2)
log
a
b?log
b
a?1

log
b
a
n
log
a
b
(4)
log
a
n
b
n
?log
a
b
m
(3)
log
a
m
b?
例4、化简下列各式
(1)
log
27
16
(2)
log
2
9?log
81
16

log3
4
log
5
2?log
7
9

1< br>log
5
?log
7
4
4
3
(3)
(log
4
3?log
8
3)(log
3
2?log
9
8)
(4)



反思总结:




























3、3、3 对数公式的运用
第一部分 走进复习
【 复 习 】
1、对数的定义
2、运算法则 3、
对数的
换底公式



第二部分 走进课堂

【探索新知】
例1、选择题: 已知
a、b、c
都是正数,
3?4?6
则( )
abc


111221
??
(B)
??

cabcab
122212
(C)
??
(D)
??

cabcab
(A)
例2、计算
(1) < br>7
lg20
3?5?3?5
11
?()
lg0.7
( 设
x?7
lg20
?()
lg0.7
(2)
log
9

22
6
例3、已知
log
6
7?a

log
3
4?b
,试用
a、b
表 示
log
14
21

例4、解下列方程
(1)
3?2
xx?1
(精确到0.01)
(2)
lo g
4
(3?x)?log
0.25
(3?x)?log
4
( 1?x)?log
0.25
(2x?1)

例5、解不等式:
9
反思总结:












log
3
x
?7log
49
x
?12?0

2
第三部分 走向课外
【课后作业】
1、用对数公式计算
(1)
10
1
1? lg9?lg2
2
?100
1
?lg2
2
(2)
25
1
log
6
5
?49
1
lo g
8
7





2、填空: 解下列方程
(1)
2log
x
25?3log
25
x?1
, (2)
log
a
x?log
a
2
x?log
a4
x?

3
(a?0且a?1)
,
4




(3)
log
2
(x?1 )
2
?log
4
(x?1)?5
, (4)
lg(x
2
?4x?26)?lg(x?3)?1
,



(5)



3、已知
log
32?a

log
2
5?b
,试用
a、b
表示< br>lg3




4、设
f(x)
的定义域为
(0
,
??)
,且
f(x)?3f()?lgx

解方程
f(x
2
)?f(x
2
?1)?lg
4
20 ?0




5、已知
2log
2
1x?14log
4
x?3
≤0 ,求
f(x)?log
2
2
3lgx?2?3lgx?4?0
,
1
x
x
?log
2
2
x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
2



3、4、1 对数函数的定义、图象和性质
第一部分 走进预习
【 预 习 】阅读教材第102~107页,试回答下列问题
1、对数函数的定义 2、对数函数的图象 3、对数函数的性质


第二部分 走进课堂
指出:这一节课我们来研究对数函数的定义、图象和性质。
【探索新知】
例子:
生物体内碳14的的半衰期为5730年,设一种出土文物中 生物化石中每个碳14含量为


原来的
x
倍,这种出土文物中生物死亡的 时间为
y
年,试写出
x

y
的关系式。
(一) 对数函数的定义




问题:1、
y?log
2
(x?1)

y?2log
0.1
x

y?lo g
3
x?5
等是对数函数吗?
2、已知
f(x)?log
2
x

g(x)?log
1
x
,求
2
( 1)
f()

f()

f(1)

f(2)

f(4)
(2)
g()

g()

g(1)< br>、
g(2)

g(4)

(二)对数函数的图象
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
(1)
y?log
2
x
(2)
y?log
1
x

2
1
4
1
2
1
4
1
2




(三)对数函数的性质
1、定义域:
2、值 域:
问题:当自变量
x
取遍所有实数时,函数值
y
取遍什么?
例1、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1)
y?log
2
(3?x)
(2)
y?log
2
(x?3x?2)


3、图象都过定点(不管
a
是什么值):
例2、函数
y?log< br>a
(3?x)

y?log
a
(x
2
?3x ?1)?5(a?0且a?1)
过定点,
求出它们的定点坐标。
4、当
x ?1

0?x?1
时分别指出函数值
y
的范围。




5、单调性:



2




例3、比较大小
(1)
log2
0.1

log
0.1
0.82
(2)log
0.1
2.5

log
2.1
1.2

(3)
log
2
0.1

log
2
0.8 2
(4)
log
0.1
2.5

log
0 .1
1.2






思考题:对于指 数函数
y?a
x
(a?0且a?1)
,在第一象限内
a
越大 时,图象越往上还是越
往下?


反思总结:








3、4、2 利用对数函数单调性解题
第一部分 走进复习
【 复 习 】
1、对数函数的定义 2、对数函数的图象 3、对数函数的性质


第二部分 走进课堂
指出:对数函数的性质1、2、3、4、5中最重要的是单 调性,利用对数函数的单调性可以
解决许多问题。
【探索新知】


例1、比较大小
(1)
log
2
3.4

log
2
8.5
(2)
log
0.3
1.8

log
0.3
2.7




(3)
log
a
5.1

log
a5.9

a?0且a?1




( 4)
log
3
?

log
2
0.8
(5)
log
6
7

log
7
6




反之,(1)
log
3
m?
log
3
n
(2)
log
0.1
m?log
0.1
n

(3)
log
a
m?log
a
n

a
试分别比较
m、n
的大小。




例2、解不等式
(1)
log
2
(x?2x)?3
(2)
log
2
x?log
2
(x?3x)

(3 )
log
a
x?log
a
(x
2
?3x)(a?0 且a?0)







对(2)来说 ,若
log
2
x?log
4
(x?3x)
结论又如何?




例3、确定下列函数的单调区间
2
22
?0且a?1


(1)
y?log
2
(x?1)
(2)
y?log
1
(x
2
?x?2)
(3)
y?log
3
(?x
2
?4x)

3





反之,在已知函数的单调区间时便有其逆向思维问题:
例5、 已知函数
y?log
a
(2?ax)

[0,1]
上是减函数,求实数
a
的取值范围。




问题:若
y?log
a
(2?ax)

[0,1]
上是单调函数,结论又如何?




例6、 已知函数
围。



反思总结:




y?log
1
( x
2
?ax?a?5)

(??,1)
上是增函数,求实数
a
的取值范
2
第三部分 走向课外
【课后作业】
1、解不等式
(1)
log
2
(x?2x?3)?0
(2)
log
2
(x?1)?log
4
(x?3x)







22


(3)
log
3
(3x?1)?log
3
(2?x)?log
3< br>(x?3)







2、确定下列函数的单调区间
(1)
y?log
2
(x?1)?3
(2)
y?log
1
(x?2x?3)

2
2






3、已知函数
y?log
a< br>(?3x?a)

(??,)
上是增函数,求实数
a
的取值范 围。





4、已知函数
1
6y?log
1
(?x
2
?ax?3)

[1,2]上是减函数,求实数
a
的取值范围。
2





3、4、3 利用对数函数单调性求函数定义域和值域
第一部分 走进复习
【 复 习 】
基本知识:对数函数的定义、图象和性质
基本技能:
1、确定下列函数的单调区间
(1)
y?log
2
(|x|?1)
(2)
y?log
2
(?x?2x)



2




2、已知函数
y?log
2
(|x?a|?1)

(1,??)
上是增函数,求实数
a
的取值范 围。




3、已知函数
y?log
2
(ax
2
?2x)

(1,2)
上是减函数,求实数
a< br>的值。





第二部分 走进课堂
指出:这一节课我们研究利用对数函数的单调性求函数定义域和值域的问题。
【探索新知】
例1、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2
(1)
y?log
2
(x?3x?2)
(2)
y?log
2
(x?x?
2
1
)

2




(3)
y?log
2
(x?2x?1)
(4)
y?log
2
(?x?2x?3)





变式:
1、让对数的底数带有
x

例如:求
y?log
x?5
(x
2
?4x)
的定义域。




2、对例1(2)限制
x
,求函数的值域。
例如:求函数
y?log
2
(x?x?)(1?x?2)
的值域。

2
22
1
2






3、我们还可以联系二次函数和指数函数等,
(1)求函数
y?log< br>4
(4
x
?2
x?1
)
的定义域。




(2) 求函数
y?log
2
x?log< br>2
8x(4?x?8)
的值域。




若已知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就有其逆向思维问题:
例2、已知函数
y?log2
[(a
2
?a)x
2
?3ax?1]
的定义域为R, 求实数
a
的取值范围。





当然也可以让定义域不是R
例如:已知函数
y?log
2
(ax? bx?1)
的定义域为
(?2,3)
,求实数
a、b
的值。




例3、已知函数
y?log
2
[ (a?a)x?3ax?1]
的值域为R,求实数
a
的取值范围。
22
2




当然也可以让值域不是R
例如:已知函数
y?log
2
(ax?x?1)(x?R)
的值域为
(??,1]
,求实数
a
的值。
2


初中学历能自学高中数学吗-高中数学不等式单元检测题 文科


高中数学难题好题-高中数学课本组成


高中数学题型及解答-苗金利高中数学视频二次求导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解法-互联网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变革


2018全国高中数学联赛真题-高中数学基本不等式解答题


如何评价高中数学课-高中数学选修2-2试卷及解析


全集高中数学-高中数学答题技巧方法


高中数学点到线距离公式-高中数学一元二次不等式解题技巧



本文更新与2020-09-17 12:47,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400944.html

人教版高中必修一数学教案(全册)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