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高中公式大全 >

上帝公式《初中数学公式大全》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0-09-10 15:02
tags:数学公式

throw的过去分词-兴趣与爱好


初中数学公式表

公式分类
平方差 a
2
-b
2
=(a+b)(a-b)
和差的平方 (a+b)
2
=a
2
+b
2
+2ab
和差的立方 a
3
+b
3
=(a+b)(a
2
-ab+b
2)
|a+b|≤|a|+|b|
三角不等式
|a-b|≥|a|-|b|
|a-b|≤|a|+|b|
-|a|≤a≤|a|
公式表达式

(a-b)
2
=a
2
+b
2
-2ab
a
3
-b
3
=(a-b)(a
2
+ab+b
2
)
|a|≤b<=>-b≤a≤b

一元二次方
-b+√(b
2
-4ac)2a -b-b+√(b
2
-4ac)2a
程的解
根与系数的
X1+X2=-ba
关系
b
2
-4a=0
判别式 b
2
-4ac>0
b
2
-4ac<0
X1*X2=ca



注:韦达定理
注:方程有相等的两实根
注:方程有一个实根
注:方程有共轭复数根
三角函数公式
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
cos(A+B)=cosAcosB- 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两角和公式
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ctg(A+B)=(ctgActgB-1)(ctgB+ctgA) ctg(A-B)=(ctgActgB+1)(ctgB-ctgA)
tan2A=2tanA(1-tan
2
A)
倍角公式
ctg2A=(ctg
2
A-1)2ctga
cos2a=cos
2
a-sin
2
a=2cos
2
a-1=1-2sin
2< br>a
sin(A2)=√((1-cosA)2)
cos(A2)=√((1+cosA)2)
sin(A2)=-√((1-cosA)2)
cos(A2)=-√((1+cosA)2)
tan(A2)=-√((1-cosA)((1+cosA))
ctg(A2)=-√((1+cosA)((1-cosA))
2cosAsinB=sin(A+B)-sin(A-B)
-2sinAsinB=cos(A+B)-cos(A-B)
半角公式
tan(A2)=√((1-cosA)((1+cosA))
ctg(A2)=√((1+cosA)((1-cosA))
2sinAcosB=sin(A+B)+sin(A-B)
2cosAcosB=cos(A+B)-sin(A-B)
和差化积 sinA+sinB=2sin((A+B)2)cos((A-B)2 cosA+cosB=2cos((A+B)2)sin((A-B)2)
tanA+tanB=sin(A+B)cosAcosB
ctgA+ctgBsin(A+B)sinAsinB
某些数列前1+2+3+4+5+6+7+8+9+…+n=n(n+1)2
tanA- tanB=sin(A-B)cosAcosB
-ctgA+ctgBsin(A+B)sinAsinB
1+3+5+7+9+11+13+15+…+(2n-1)=n
2

n项和
2+4+6+8+10+12+14+…+(2n)=n(n+1)
1
3
+ 2
3
+3
3
+4
3
+5
3
+6
3
+…n
3
=n
2
(n+1)
2
4
12
+2
2
+3
2
+4
2
+5
2
+6
2
+7
2
+8
2
+…+n
2
=n( n+1)(2n+1)6
1*2+2*3+3*4+4*5+5*6+6*7+…+n(n+1)=n(n+1)(n+2)3
注: 其中 R 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
注:角B是边a和边c的夹角
正弦定理 asinA=bsinB=csinC=2R
余弦定理 b
2
=a
2
+c
2
-2accosB
解析几何公式
圆的标准方
(x-a)
2
+(y-b)
2< br>=r
2


圆的一般方
22
x+y+Dx+Ey+F=0

抛物线标准
2
y=2px
方程
y
2
=-2px
注:(a,b)是圆心坐标
注:D
2
+E
2
-4F>0
x
2
=2py
几何图形公式
直棱柱侧面
S=c*h

正棱锥侧面
S=12c*h'

圆台侧面积 S=12(c+c')l=pi(R+r)l
圆柱侧面积 S=c*h=2pi*h
弧长公式 l=a*r (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0)
锥体体积公
V=13*S*H

柱体体积公
V=s*h

斜棱柱侧面积 S=c'*h
正棱台侧面积 S=12(c+c')h'
球的表面积
圆锥侧面积
S=4pi*r
2

S=12*c*l=pi*r*l
x
2
=-2py
扇形面积公式 s=12*l*r
圆锥体体积公式 V=13*pi*r
2
h
圆柱体 V=pi*r
2
h
斜棱柱体积 V=S'L (S'是直截面面积,L是侧棱长) 注:pi=3.979……






实用工具:常用数学公式
公式分类 公式表达式
乘法与因式分 a2-b2=(a+b)(a-b) a3+b3=(a+b)(a2-ab+b2) a3-b3=(a-b(a2+ab+b2)
三角不等式 |a+b|≤|a|+|b| |a-b|≤|a|+|b| |a|≤b<=>-b≤a≤b
|a-b|≥|a|-|b| -|a|≤a≤|a|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b+√(b2-4ac)2a -b-√(b2-4ac)2a
根与系数的关系 X1+X2=-ba X1*X2=ca 注:韦达定理
判别式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
b2-4ac<0 注:方程没有实根,有共轭复数根

三角函数公式
两角和公式
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 sinBcosA
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ctg(A+B)=(ctgActgB-1)(ctgB+ctgA) ctg(A-B)=(ctgActgB+1)(ctgB-ctgA)

倍角公式
tan2A=2tanA(1-tan2A) ctg2A=(ctg2A-1)2ctga
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

半角公式
sin(A2)=√((1-cosA)2) sin(A2)=-√((1-cosA)2)
cos(A2)=√((1+cosA)2) cos(A2)=-√((1+cosA)2)
tan(A2)=√((1-cosA)((1+cosA)) tan(A2)=-√((1-cosA)((1+cosA))
ctg(A2)=√((1+cosA)((1-cosA)) ctg(A2)=-√((1+cosA)((1-cosA))

和差化积
2sinAcosB=sin(A+B)+sin(A-B) 2cosAsinB=sin(A+B)-sin(A-B)
2cosAcosB=cos(A+B)-sin(A-B) -2sinAsinB=cos(A+B)-cos(A-B)
sinA+sinB=2sin((A+B)2)cos((A-B)2 cosA+cosB=2cos((A+B)2)sin((A-B)2)
tanA+tanB=sin(A+B)cosAcosB tanA- tanB=sin(A-B)cosAcosB
ctgA+ctgBsin(A+B)sinAsinB -ctgA+ctgBsin(A+B)sinAsinB

某些数列前n项和
1+2+3+4+5+6+7+8+9+…+n=n(n+1)2 1+3+5+7+9+11+13+15+…+(2n-1)=n2
2+4+6+8+10+12+14+…+(2n)=n(n+1) 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
13+23+33+43+53+63+…n3=n2(n+1)24 1*2+2*3+3*4+4*5+5*6+6*7+…+n(n+1)=n(n+1)(n+2)3

正弦定理 asinA=bsinB=csinC=2R 注: 其中 R 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
余弦定理 b2=a2+c2-2accosB 注:角B是边a和边c的夹角

圆的标准方程 (x-a)2+(y-b)2=r2 注:(a,b)是圆心坐标
圆的一般方程 x2+y2+Dx+Ey+F=0 注:D2+E2-4F>0
抛物线标准方程 y2=2px y2=-2px x2=2py x2=-2py

直棱柱侧面积 S=c*h 斜棱柱侧面积 S=c'*h
正棱锥侧面积 S=12c*h' 正棱台侧面积 S=12(c+c')h'
圆台侧面积 S=12(c+c')l=pi(R+r)l 球的表面积 S=4pi*r2
圆柱侧面积 S=c*h=2pi*h 圆锥侧面积 S=12*c*l=pi*r*l
弧长公式 l=a*r 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 >0 扇形面积公式 s=12*l*r
锥体体积公式 V=13*S*H 圆锥体体积公式 V=13*pi*r2h
斜棱柱体积 V=S'L 注:其中,S'是直截面面积, L是侧棱长
柱体体积公式 V=s*h 圆柱体 V=pi*r2h

一、数与代数A:数与式:
1:有理数
有理数:①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 ②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数轴:①画一条水平直线,在直 线上取一点表示0(原点),选取某一长度作为单位长度,规定直线上向右的方向为正
方向,就得到数轴

②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③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外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两侧,并且与原点距离相等。
④数轴上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绝对值:①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
②正数的绝对值是他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他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 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
反而小。

有理数的运算:加法:①同号相加,取相同的符 号,把绝对值相加。②异号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
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 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③一个数与0相加不变。
减法: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乘法:①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② 任何数与0相乘得0。③乘积为1的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
除法:①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一个数的倒数。②0不能作除数。
乘方:求N个相同因数A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A叫底数,N叫次数。
混合顺序:先算乘法,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
2:实数
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无理数
平方根:①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正数 X就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②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
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③一个正数 有2个平方根0的平方根为0负数没有平方根。④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
运算,叫做开平方,其中A叫做被 开方数。
立方根:①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②正数的立方根 是正数0的立方根是0
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③求一个数A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开立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 数。

实数:①实数分有理数和无理数。②在实数范围内,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和 有理数范围内的相反数,倒数,
绝对值的意义完全一样。③每一个实数都可以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3:代数式
代数式:单独一个数或者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合并同 类项:①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②把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就叫做合并同类项。③在合并同类项时,我们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物 理 量 主 要 公 式
(1) 用刻度尺测(2)路程
s?vt
(3) 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
离:s=
主要单位
长度(L)
F.l
p
W
Km 、m、dm、cm 、mm等
(4) 力臂
l
1
=
22
(5)液体深度
h?

F
1
?
?g
F
1km=1000m
1m=100cm
V
(6)物体厚度h= a=
3
V

S
面积(S)
1
πD
2

4
Vp
(2) 体积公式
s?
(3) 压强公式
s?

h
F
(1) 面积公式 S=ab S=a
2
S=πR
2
=
(1) 数学公式V

=a
3
V

=Sh=abh V

=Sh V球=
(2) 密度公式
V?
1m
2
=10
2
dm
2

1dm
2
=10
2
cm
2

1cm
2
=10
2
mm
2

4
3
πR
3
体积(V)
m
?
(3)用量筒或量杯V=V
2
-V
1
(4) 阿
基米德原理 浸没 时V=V

=F

ρ

g部分露出时V


V

-V


时间(t)
速度(
v

1m
3
=10
3
dm
3


1dm
3
=10
3
cm
3


1cm
3
=10
3
mm
3


1h=60min
1min=60s
1ms=3.6kmh
sW
(2)功率
t?
(3)用钟表测量
v
P
sWFsP
(1)
v?
(2)
P???Fv

v?

t
ttF
(1)速 度定义
t?
(1)重力公式
m?
G

g
(2)功的公式
1t=1000kg
1kg=1000g
1g=1000mg
质量(m)
W?Gh?mgh
m?
W

gh
(3)密度公式
m?
?
V
(4)用天平测量
(1)
?
?
密度(ρ)
GG
m

m?

?
?
(2)压强公式
p?
?
gh

ggV
V
?
?
F

p
(3)阿基米德原理F

=ρ

gV

则ρ


gh
gV

1gcm
3
=1000
kgm
3
合力(F)

(1)同方向F=F
1
+F
2
(2)反方向F= F
1
-F
2
(F
1
>F
2
) N
(1)
p?
压强(p)
F
(适用于一切固体和液体)(2)p?
?
gh
适用
S
于一切液体和侧面与底面垂直的固体(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体)
1Pa=1Nm
2

(1) 称重法 F浮=G-F示 (2) 压力差法F浮=F向上-
F向下
浮力(F浮)
(3) 阿基米德原理法F浮=ρ液gV排 (4) 漂浮或悬浮法F
浮=G
动力、阻力

F
1
l
1
?F
2
l
2
F
1
?
F
2
l
2
Fl
F
2< br>?
11
l
1

l
2

l
1

l
2
单位相同即可
(1)定义W=Fs 重力做功W=Gh=mgh 摩擦力做功W=fs
(2)总功W总=F动s W总=W有+W额
有用功=Gh W有=W总-W额
功(W)
(3)η=
W=Pt
W

W

W

W有=ηW总 W总=
?
(4)
P?
W
t

1J=1N.m
=1w.s
(1) η=
W

W

W

?
W

?W

=
1
W
1?

W


机械效率
(η)
(2) η=
W< br>有
W

=
P

tP

?
P

tP


由于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η
总小于1
G
(3) 对于滑轮组 η=
nF
(n为在动滑轮上的绳子股数)
(4) η=
W

W

=
GhG
?
Gh?G

hG?G


1
G
(1)不计动滑轮 和绳重及摩擦时,F=
n
(2)不计绳重及
拉力(F)
G
1
F?
F?(G

?G动)
?
n
(n为在动
n摩擦时(3)一般用
滑轮上的绳子股数)(4)物体匀速运动,一般F=f (f 一般
为摩擦力)

功率(P)
WWFs
?Fv
(1)P=
t
(2) P=
t
=
t
(3)从机器的铭牌
上读出
1w=1Js
=

比热(c) (1) Q

=cm(t-t
0
) Q

=cm(t
0
-t) 可统一为Q=cm△t



c?
Q

m?t
(2) Q

=qm(q为Jkg m用kg)
(3) Q

=qV (q为J m
3
V用m
3
)
(4) 不计热量的损失时 Q

=Q

(热平衡方程)
C的单位为
J(Kg.℃),水的比热为4.2
×10
3
J(Kg. ℃)物理意
义为1kg水温度升高1℃吸
收的热量为4.2×10
3
J
电荷量(Q)
(1)定义
I?
QW
t
则Q=It (2) W=UIt=UQ 则Q=
U
(Q为电
Q的单位为C
荷量)
I?
(1) 定义
QU
I?
R

t
(Q为电荷量)(2)
I?
W
Ut
(3)W=UIt 则
I?
(4)P=UI 则
电流(I)
P
U
(P为电功率)
I?
(5) 焦耳定律Q=I2Rt 则
Q
Rt

1A=1000mA
I?
(6) 纯电阻电路W=UIt=I2Rt 则
W
Rt

I?
(7)P=UI=I2R 则
P
R

(8)串联:I=I1=I2 并联:I=I1+I2 (9)从电流表上读出
U?
(1)
电压(U)
W
WP
U?U?
Q
(Q为电荷量)
It
(4)
I
(2)U=IR (3)
2
U
Q?t则U?
R< br>(5)焦耳定律

U?
QR
U
2
P?
t(Q为产生的热量)
R
1KV=1000V,
1V=1000mV。家庭电路为
220V,对人体的安全电压
不超过36V
PR
(6 )串联:U=U1+U2 并联:U=U1=U2
(7)从电压表上读出
U
2
U
t
R?
I
(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2)W=UIt=I2Rt=
R
(1)
WU
2
tU
2
U
2
P
2
R?
2
或R? 则R?
P?IR则R?
2
P?
ItW
(3)
RP

I

电阻(R)
QU
2
t
R?
2
或R?
ItQ
(Q为产生的热量)(4)焦耳定律Q=I2Rt 则
(5)串联:R=R1+R2 则R1=R-R2 R2=R-R1
1Ω=1VA
1MΩ=106Ω
1KΩ=103Ω
(6)并联:
111
??< br>RR
1
R
2
R?

R
1
R
2
R
1
?R
2
(7)从欧姆表上读出
或从铭牌上读出如滑动变阻器上的“10Ω 1A”等字样。
U
2
IRt?t
R

(1)
W=UIt=UQ(Q为电荷量)(2)W=Q=
2
电功(W)
W
2
(3)P=
t
则W=
Pt
(4)当无热量损失时W=Q=
IRt

(5)从电能表上读出(其单位为KWh)
国际单位为J,电能表上常
用单位为KW.h
1KW.h=3.6×106J
U
2
W
P?UI?IR?
电功率(P)
R
(2) P=
t
(3)从用电器上读出 (1)
2
1Kw=1000w
1马力=735w
电热(Q)
U
2
Q?IRt?t
R
当不计热量损失时,Q=W=
I
2
Rt
(1)
2
其单位为J
(2)热平衡方程Q吸=Q放
t?
(1)
通电时间(t)
QW
t?
I
(Q为电荷量) (2)W=UIt 则
UI


WWQ
t?
t?
I
2
R

P
(4)Q=
I
2
Rt
则(3) P=
t

学钢琴-延的意思


西周分封制的目的-我的孩子


毕业生祝福-我国南北分界线


福建高招网-傲怎么读


动滑轮-心凉的句子


垂线的性质-四时田园杂兴作者


drink可数吗-做眼睛矫正手术要多久


个人介绍怎么说又简单又好-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和限制性定语从句的区别



本文更新与2020-09-10 15:02,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391512.html

《初中数学公式大全》的相关文章